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青年作家盛慧:作家要有野心,真正的高手不讲文体(转载)

青年作家盛慧:作家要有野心,真正的高手不讲文体(转载)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青年作家盛慧:作家要有野心,真正的高手不讲文体

青年作家盛慧,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15岁开始发表作品,创作近500万字,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天南》等刊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茫》《闯广东》、中短篇小说集《水缸里的月亮》、散文集《风像一件往事》、诗集《铺九层棉被的小镇》等。近日,盛慧最新散文集《外婆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惠人书友会会长,作家周乐秾就此采访了他,听他谈谈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创作经历。



青年作家盛慧(左)接受惠人书友会创办人周乐秾专访

回忆这一路的发展经历,有巧合也是必然

盛慧可以说是宜兴籍的广东作家,说起自己去广州的经历,盛慧说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历历在目,“1998年平安夜,我永生难忘,因为我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我的目的地是贵阳,后来,在贵阳一待就是6年,到了贵州以后,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做网络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跟贵州《山花》杂志社的编辑联系比较多。当时给他们送稿子过去,第一次有篇稿子他们的副主编黄祖康看了,他说这个人很有才华,但是这篇作品还需要再打磨一下。后面我们就开始联系,在2001年年底的时候,编辑冉正万给我打电话,他说,盛慧恭喜你,2001年第十二期杂志准备发你6首诗歌。他顿了顿又说,另外,2002年第一期,会接着发表你的短篇小说《幽灵》。连续两期在《山花》杂志发表作品,这是相当罕见的。”在贵州待了6年之后,2004年12月份盛慧去了广东,广东那时候有个《佛山文艺》的杂志联系他叫他去,于是他就留在了佛山,在盛慧看来,这一路的生活经历有很多机缘巧合,但是似乎也是必然的。

再说回盛慧的创作经历,令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上中专后,在老家的文化站看到了一份《宜兴文化报》,当时盛慧觉得这个报纸和其他报纸不一样,里面的散文写得很好,当时他就觉得这些人很了不起。“那时候臧正民老师是编辑,我就壮着胆给他写了一封信。不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后来,他成了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老师。总得来说,《宜兴文化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臧老师当时很想让我去写古体诗,但我对古体诗不感兴趣,老是写新体诗。但是我觉得诗词的底蕴对你的创造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我的小说和散文基本上都是用诗的方式来写。我从诗歌开始写,后来不由自主地就写到了散文,小说也挺有意思的。我记得那时候写了第一个小说叫《桑椹子》,有三千多字,投给了《江南晚报》的编辑黑陶,他很喜欢,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发出来。”

盛慧回眸往事,感慨自己的文学成长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关怀,“一个人的思想宽度总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对生命的体悟可能就在某个层面,这时,突然遇到了一个贵人,你的人生格局就上升了一个台阶。文学的道路很漫长,但是首先你要有情怀,我经常会反问自己,你为什么写作?第二我认为坚持非常重要,要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第三艺无止境,我们必须永远谦卑,永远向未知的领域进发。”



青年作家盛慧最新散文集《外婆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家要有野心,真正的高手不讲文体

盛慧虽然年轻,但可以算是一位多体裁综合运用的全才作家,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还有访谈评论,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和成熟度。对此,盛慧坦言他觉得真正的高手是不讲文体的。“有时候在面对一个题材的时候,你会在第一时间感觉用哪个文体表达。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散文需要大量细节,我现在诗歌写得很少,因为我觉得诗歌的难度非常大,它很容易上手,但要达到一个高度却非常难,于是我慢慢地转向了散文的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创作,我最想写的题材基本上都写出来了,但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是散文写不了的。我出生的地方非常偏僻,我周围的人也是一些很卑微乃至低贱的人,他们是生活最底层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光芒。用文字的光芒去照亮这些卑微的灵魂,这就是我的小说要做的事情,这是散文做不到的。”

盛慧直言作家就是要有野心的,因为一个作家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疆域。他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散文有点像花你的存款,这笔存款是不增值的,花一点就少一点。而小说就像买理财产品,它是增值的,因为你可以虚构,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这给了作家很大的自由。而盛慧现在很想写一种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文体,“下一篇长篇小说我可能会这样写,写我的外婆最后几年的生活,叫《孤独的齿轮》,我会花很长的时间把这些细节做到极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文章来源:2020-05-01 16:26:58紫牛新闻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青年作家盛慧所涉体裁广泛,小说、散文、诗歌、传记、评论等,可谓全才,其文学语言具有创意、机智、诗意、想象的先锋品质和现代美感,是一位具有创作实力的成长型作家。

20多年来,盛慧创作了500多万字的作品,他坚持自己的创作信念:写有利于世道人心,能给人带来希望的作品。

惠人书友会几年来关注推荐青年作家盛慧的创作历程与成长,其访谈和读书活动相关内容,在国内十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布,对盛慧作品的公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年作家盛慧曾说:阅读是精神世界的直立行走,否则只能爬行。创作应该让母语变得更加丰饶、优美、新颖。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青年作家盛慧(左)与惠人书友会周乐秾(右)在宜兴市图书馆举办大型公益读书活动

青年作家盛慧谈阅读和创作金句


“学会阅读和学会走路一样重要,阅读是精神世界的直立行走,否则只能爬行。”盛慧提醒大家: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读一千本坏书,不如读一本好书。


在我看来,对于书最好的理解是,书是精神的货币。图书馆是一个银行,读书就是给你的精神账户上存款。很多人的银行帐户上有很多钱,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精神账户上有多少钱呢。


阅读与还乡,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一次次精神的还乡。


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都和书有关,回顾起来,我们的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遇到的那些人,读过的那些书。


“我希望用扎实、生动、鲜活的细节,恢复一个时代的肌理,带读者迅速抵达现场。”盛慧说,语言则是一个作家的标识。“我们用母语创作,也应该让母语变得更加丰饶、优美、新颖。”


文学创作是毕生的事业,人品永远比才华更加重要,一个人越是成功,就应该更加地谦卑,就应该更加地感恩。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涉江采芙蕖 2020-05-04 22:50:45
问好盛慧先生。
还记得多年以前,从阅览室抄下《佛山文艺》先生的投稿邮箱,投过去一篇小说,即投即中,莫名欢喜:)
-----------------------------

感谢您的关注,盛慧最近出版了新的散文集《外婆家》——2020年1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虽是中国疫情之下,首印6000册,三四个月销售一空。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佛山作家新书登上热卖榜随笔类榜首

时间:2020-03-16 08:52 来源:佛山日报

佛山日报讯 记者黎红玲报道:“我常把自己家比作法律,把外婆家比作宗教。外婆家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是我精神的起点。”受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佛山青年作家盛慧15日下午做客当当网直播,谈新书《外婆家》。

《外婆家》是盛慧的最新散文集,2020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编辑荐语称它是“一部温厚、抒情、乡土情怀的散文力作。”所选篇目包含乡愁、童年、亲情和人生感悟等主题。作者以至真至善情怀,写至纯至美文字,展示了一个和乐敦厚、充满温情的江南水乡。

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里,作者盛慧从一个人被关在家里的经历,讲到在外婆家过新年的温馨;从偷偷买“牛鼻头”的天真,讲到外公给他买书的温暖故事,用一个个童年回忆串起新书的章节,将自己的童年经历、文学起点等娓娓道来。

《外婆家》是一本适合放在枕边慢慢品味的书。谈起新书命名的缘由,盛慧说,是因为他童年的许多快乐时光都在外婆家度过,“外婆家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是我精神的起点。”书中不仅写到了作者童年记忆里各种诱人食物的香甜味道,还写到了祖母、外婆、外公等几位亲人的去世。“这本散文集展现的童年,不是单纯的甜蜜,还有痛楚,那是少年成长的疼痛。”盛慧说,“我希望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我的人生感悟。”

盛慧的直播分享迎来超6万观众关注,点赞更超8万人次。不少观众参与互动提问,谈到“兄弟姐妹的感受”“新书出版的过程”“怎样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等话题。

据悉,自在当当网上线后,《外婆家》很快便登上了当当网新书热卖榜随笔类榜首。《收获》杂志主编、中国著名编辑程永新评价说:“盛慧从日常生活出发,以诗性的文字写出了生命的痛感、质感与美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则评价:“盛慧的散文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绵密、轻盈、朴素、动人,充满意外的惊喜。”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涉江采芙蕖 2020-05-04 22:50:45
问好盛慧先生。
还记得多年以前,从阅览室抄下《佛山文艺》先生的投稿邮箱,投过去一篇小说,即投即中,莫名欢喜:)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盛慧最新散文集《外婆家》


世界如此遥远

◆盛慧


从小,我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当我还像绿豆那么大的时候,我就想尽一切办法要离家出走。具体的时间我记不清楚了,但肯定是在我四岁之前——因为,四岁那年祖母从我的生活中永远消失了。在这之前,我们住在老屋里,老屋破败,即使是晴天,屋子里的光线,也像是茶壶里隔夜的大麦茶,灰暗,微凉,充满着粮食的香味,到了雨天,光线更暗,屋子便像一只黑色的木匣,祖母的眼睛不好,总是要早早地点起煤油灯,窗户在摇晃,房子在摇晃,祖母的影子也在墙壁上摇晃,如同皮影戏里的人物一般飘忽。记忆中,年老的黄猫总在灶堂的草结上睡觉,而祖母总是忙个不停,有时在门槛边剥蚕豆;有时在八仙桌边做针线;有时又在切猪菜…而我,总喜欢躺在床上,将所有的被子都垫在身子底下,两只脚靠在墙上,玩吐泡炮的游戏。一不小心,我就睡着了,像一颗豆子轻轻滚落进墙角。我的梦中,一再出现镇上的情景,其实,我只去过两三回,我知道那些木制柜台上排放着的玻璃瓶里,装满了花花绿绿的糖果。我想吃那些糖,便将嘴高高翘起,赖着不走,祖母要说她没带钱,我不相信便伸手到她的裤兜里,裤兜竟然是通的。祖母要走,我便还攥紧她有衣角,不让她走,她一把抱起我。我从她怀里挣扎出来,然后躺在地上,像搅浆糊一样,在地上乱滚,祖母还是没有答应我的要求。等所有的办法都用完之后,我只好站起了,边哭边跟在她身后,像受尽了无限的委屈。那次的事情之后,祖母便很少带我上街了。

只有在梦里,我的愿望才会满足。在梦里,小镇的街道,不再是青石板铺就的,而是厚厚的被窝,我数了一下,竟然有九床之多,而我似乎也有了魔法,手可以无限伸长,一伸手,就可以抓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糖。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根本没有发现我的举动。我躺在九层棉被上,将一把糖塞进了嘴里,糖水从嘴角流下来。从梦里醒来,我的嘴里,仍然充满着甜味。这个时候,祖母去河边淘完了米回来,老远我就听到了她的咳嗽声,空气里似乎有熟悉的血丝味道。这味道像一条冰凉的蛇在屋子里游走。她前脚刚踏进门,就下起了雨。祖母开始生火煮饭,雨将稻草浸湿了,怎么点都点不着,屋子里旋即灌满了烟。我想,这对我来说,是逃跑的好机会。我像蚂蚱一样,从床上跳起来,光着脚、贴着墙壁,慢慢地往外移动。祖母在灶堂里,并没有看见我。不一会儿,我已来到了堂屋,这时,我的心凉了半截,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祖母竟然把大门关上了。我屏住呼吸,轻轻地打开门,吱扭一声,门微微一笑,露出了一条缝,我又拉开一些,我的一只脚刚跨出门,祖母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面前。祖母说,你要去哪里?我抓了抓脑袋说,我,我,我撒尿。这一次的出走以失败而告终了,我不得不想另外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卧室的木条窗上。木条窗的下面,是一张圆腿的红漆桌子,我只要爬上桌子,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去。那天下午,祖母像往常一样,在堂屋里做针线活,我假装午睡,然后悄悄地从床上爬,搬来一张小凳子,然后爬上了窗台,我先把身子塞出了木条窗,接着将脑袋塞出去,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我的脑袋竟然被卡住了,出也出不得,退也退不得,挣扎的疼痛让我哭了起来。祖母循声而来,将我解救下来,我的出走又一次失败了。

没过多久,我却迎来了祖母的出走。那个上午,阳光格外明亮,那是潮湿五月里唯一一个灿烂的日子,阳光充满芳香,树叶闪闪发光,风轻轻吹拂,像柔软的舌头地舔着村子里的寂静,这一切如同一本黑白的书里面唯一一张彩色插图。祖母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煮粥,也没有人来催我起床。屋子里有一股生铁的气味,我睡得头昏脑胀才从床上爬起来,父亲和母亲围在祖母的床前,脸色如坚铁一般沉重。祖母说,冷,父亲抱来了一张被窝。祖母又说冷,父亲便把所有的被窝都抱来了。我看到祖母的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她却还在说冷。母亲拿了五分钱,让我去镇上买根油条。我便一跳一跳地往镇上跑去,早餐的时间过去了,街上的人也稀了,铁筐里只剩下最后一根油条,软绵绵地耷拉着脑袋,我吃完油条,用手上的油抹了抹头发。回到家,我就发现了异样——屋子里来了很多人,本来就狭窄的房子显得更加狭窄,劣质烟草的气味,熏得我睁不开眼睛。傍晚,太阳被打碎,如同鸟蛋从树枝上落下来,蛋黄流了一地,祖母走了,她去了一个永远也回不来的地方。她似乎对这一天,早已预料,所以,一直不愿意搬进我们新修的房子。

祖母离开后,我们搬进了新修的砖瓦房。我成了一个没有人管的孩子,母亲要去服装厂上班,父亲要去地里干活,而我因为年纪太小,幼儿园又不要我,这让父母伤透了脑筋。我们村里,有好几个孩子溺水身亡,他们怕我去河边玩水,便把我反锁在家里。


在漫长的午睡之后,冗长而寂寞的下午正式开始,我就会爬到桌子上,用手撑着脸,看着外面。路上偶然出现的行人,让我浮想连篇,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我总是格外惆怅,像被人遗弃在草丛里的一枚空空蛋壳。我又一次想到了离家出走。屋子里所有的门都紧锁着,我沮丧极了,这时候,我家的小狗从外面进来,它让我眼睛一亮,或许我可以从狗洞里出去。我俯下身子,将头伸进狗洞,然后将身子侧起,慢慢地往前移动。我居然逃出来了,我感觉身子滚烫,像无数的火苗的灼烧。我可以去哪里呢?我想到了去坐轮船去县城。短暂的兴奋之后,我的身体里旋即充盈了恐惧,这些恐惧来自大人们日常的谈话,他们说,县城里有人专门剥孩子的皮,用来做灯罩,只要在头上割一条口子,将水银灌进去,就可以轻易地剥掉皮。我在村口的树下站了一会,还是决定去后赵圩的外婆家。外婆家离我家有四五里地,从我们家过去,要经过很多个村子,还要经过几片坟滩。以往,我都是跟父母一起去的,每次经过坟滩时,我就会闭上眼睛,即使这样,我也会觉得后脊背一片冰凉,苍白的墓碑,像一张血盆大口。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到达后赵圩,一方面,我不认识路;另一方面,我不知道自己如何经过那片坟滩。我不安地往前走着。前面,有一个人,迎面走来,很像我的父亲,也和父亲一样穿着蓝里翻白的中山装,我赶紧找个草垛躲起来,等看清他的脸,我的身子才松驰下来。


过了杨家桥,情况比我像的更加糟糕,因为连续几个月的雨水,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了。我咬了咬牙,继续前进。可是,一踏进去,我就后悔了,感觉胶鞋越来越重,满额是汗。走不多远,我一提脚,鞋竟然被埋在了泥里,找不到了,我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拎在空中,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就像一条在海上迷失的小舟,幸好,不远处有一棵树,我一伸手,抓住了一根枝条,这才没有让我变成埋在地里的荸荠。这时候,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个中学生,那声音是他的饭盒与文具盒碰撞的声音。他走到我的跟前说,你怎么了?我说,我的鞋掉在泥里了,找不到了。他笑了笑,从泥里帮我拔出了鞋,去池塘里洗了洗。然后,我们一路同行。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去外婆家。他问我,家在哪里?我指了指身后说,就在那里。他又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我突然对他有了一种防范,我说,我家有很多人,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还有三个姐姐,四个哥哥,六个弟弟,接着,我又报出了他们的名字。他惊住了。其实,我说了个一个谎,我把村子里所有的孩子都说成了我们家的人了。他似乎看出我在说谎,笑了笑,走了。

我继续前进。可是,天却越来越黑了,拉帮结派的乌云,使天空越来越沉重。我凭着依稀的记忆,往前走着。雨是突然下的,把我浇透了,我看到前方有一间平房,窗户里露出桔黄的灯光和机器的轰鸣声,便快走了起来,因为走得太急,我摔倒了一次,可是我马上就爬了起来。因为我身后有一台拖拉机,我怕他把我们当成一块石头,从我身上辗过去。平房里正在轧米,我站在檐下,瑟瑟发抖。天越来越黑,我的心越来越慌,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子里走出来一个胡子拉杂的男人,他满身都是灰,胡子似乎也变白了。见到我,他有些意外,问我是哪个村子的,要去哪里,怎么一个人跑了出来?我告诉他,我要去后赵圩。他说,你能找到路吗?我摇了摇头。他愣了一会说,我带你去吧。说完,就锁上门,背着我,撑着一把油纸伞,往后赵圩走去。雨很大,前面的村庄都笼罩在烟雾之中,高高的河堤,像奔跑的马匹。他的头发里谷香和他身上的烟草气味,让我感觉深深的暖意,我像一只小松鼠,蜷缩在他的背上。到后赵圩的时候,天已经快黑完了,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在准备晚餐,铅灰色的炊烟,在风中消散。屋檐下,雨水像金鱼一样吐着泡泡。外婆家的门也虚掩着,从门缝里飘出韭菜饼的香味。我说到了,他便放下我,转身走了。外婆见我来,很是意外,她看了看我身后,说, 呢?我说,不知道。她又说,你姆妈呢?我说,不知道。她惊叹了一声,你是一个跑出来的?我点了点头。外婆见我全身湿透了,马上拿干毛巾给我擦干头发,给我换上了表姐的花衣裳。我坐在温暖的灶堂里,像一只生病的小猫。


那个晚上,我睡得很香,把身子蜷成一团,就像一只掉进蜜罐的小虫子。第二天,我听到厨房里传来碗碟清脆的碰撞声,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像毛茸茸的虫子在我脸上爬动,我缓缓地睁开眼睛,竟然发现我躺在了自家的床上,空气里弥漫着父亲做的糖面衣的气味。那一刻,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昨天发生的一切,难道都只是梦?后来,我才知道,昨天晚上,父亲回到家,没有见到我,十分着急,在村上和镇上的每一个角落找了个遍后,又冒着雨,来到了外婆家,将我捉了回来。而这一切,我竟浑然不知。

整个小学时代,我都像一个流浪汉,只要一有机会,我就离家出走。我厌倦了家里的气味,厌倦了家里的一切,我觉得在家里,找不到一丁点乐趣。大概是一年级,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那是一个很大的村子,有很多老房子,覆盖着巨大的树,感觉有些阴森。我们往村子东边走去,看到几个高年级的同学在修房子,说是修房子,其实就是用黄泥把红砖一块块地垒起来。我们很快就加入了搬砖者的行列。花了一个下午,房子砌好了,虽然只是鸡舍那么大,但我们却很有成就感。不知道谁从里面找来了稻草,铺在上面,我们便抢着进去,孰料,一推,房子竟然倒了。在片刻的静寂之后,我们四散而逃。很快,放暑假了,我约好和同学一起去河边拾荒,顶着炎炎的烈日,像工兵一样在河滩上搜索。到了傍晚,我们将捡来的东西,卖给了供销社的收购站,拿着毛票,便往小卖店跑去,一人买了一支赤豆棒冰,这个时候,我身上还有两毛钱,我觉得无比富足。吃完冰棒,时间不早了,可我不想回家,永远也不回家。便跟同学一起回家,他家所在的村子,在家对面,隔了一条屋溪河。河两边长着青青的芦苇,而我家对面是一个码头,没有任何遮挡。经过码头,我的脚步放慢了,我先探出脑袋,观察了家里的情况,家里没有什么情况,一切和平常一样。父亲已经回来了,他在菜园里浇粪,哥哥坐在场院的椅子里上看书,那一刻,我的感觉很特别,就像一个鬼魂,在远远地注视着一切。这一个时刻,我心里有些酸涩,这种酸涩,让我有一些动摇,可是,这个念头只是轻轻一晃,我又放弃了。我闭着眼睛,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跑,可是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膝盖流出了血。我还是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往前跑去。在村口的机站边,我站住了。同学问我怎么了?我指着地上的一堆砖和一些黄泥说,我有一个想法。同学说,什么想法?我说,我要修一幢房子。同学说,怎么修?我说,只要有砖和泥,就可以修,我们两个都是小孩,不需要修得太大。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伟大,因为有一件光荣的事情放在我的面前,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渺小了。同学说,可我们今天晚上吃什么?我说,怕什么?我们修个灶不就行了?同学说,可我们没有米啊?我说,不怕,我们可以去做乞丐。这个时候,我想到过年时,走村窜户的乞丐。同学又说,可是,我们没有床啊?我指着不远处的稻草说,铺上厚厚的稻草,又软又暖和。当时,我想,只要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就可以永远也不回家了。在我动员下,同学也动心了,我们从河边捡了河蚌壳,开始舀水和泥。光线越来越暗,家家户户都开始吃晚餐了,食物的气味,让我的肚子叫个不停。我的同学说,我饿了,你呢?我说,等我们修好了房子,我们就去讨饭。同学便接着干起了活。蚊子越来越多,在耳边嗡嗡地叫个不停。我一抬头,看到我的哥哥竟然骑着自行车朝我们而来。我有些纳闷,不知道他怎么找到我的。我拔腿就跑,可最后,我还是被哥哥抓住了。回家的时候,我望了一眼自己的工地,心里无限伤感。


渐渐地长大,可对于远方,仍然充满向往。一有时间,我就会拿出地图,做虚拟的旅行。那是在一九九七年的夏天,躁动不安的夏天,我刚刚毕业,没有找到工作,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晚上,父亲像平时一样出去窜门了,我在家里读赫尔曼·黑塞的散文,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个魔咒:世界如此遥远,世界如此遥远……离家出走的念头,像心中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响起,童年时久违的激动,又一次将我围绕。明天,是我十九岁的生日,我决定离开家,永不回来。我拿了钱,开始给父亲写信,准备连夜离开,骑着自行车浪迹天涯。这时,我听到父亲的脚步声,那一瞬间,我突然改变了主意。

第二年,我终于踏上了远行的火车。那天正好是圣诞节,铁路两侧是铅笔一般笔直的风景树,早晨充盈着白雾,浓浓的雾,如同一锅煮开了又冷却的稀白的粥。列车哐当作响,像一个吃饱的人,不停地在打嗝。灯火刚刚醒来,趴在桌子上睡觉的人,腿部发麻,不停地跺脚。窗外,天还是冰镇般蓝,风吹白雾,仿佛有人在搅动着锅里的白粥。广播里说,前方即将到达贵阳……我不禁一阵颤栗。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在青年作家盛慧最新散文集《外婆家》出版之际,接受惠人书友会首家专访,由扬子晚报网记者报道,新华网转载,阅读量已达88.8万,感谢媒体合作伙伴支持惠人书友会公益阅读推广。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盛慧最新散文集《外婆家》目录

胃的回忆
风像一件往事
十二月
春软
记得
生日
水像一个手势
乡村的夜晚
灶屋
腊月的最后几天
次品
哈利路亚
一瞬之夏
世界如此遥远
1985-1990:小学时光
集邮记
南方葬礼
乡村的节奏
最后的晚餐
小镇上的“圣诞老人”
被遗忘的北街
不速之客
外婆家
将尽
人间一别
归期临近
除夕夜的火焰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谢有顺、邱华栋、程永新、聂震宁等名家联袂推荐


青年作家盛慧简介


盛慧,作家、艺评家。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70后”代表作家之一,“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佛山市作家协会副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

15岁开始发表作品,已创作五百余万字,主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山花》《散文》等报刊,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文、日文、匈牙利文、蒙古文。

曾获《人民文学》新世纪散文奖、广东小说奖、广东散文奖、广东青年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等,2010年入选“广东文学新实力十位青年作家”,2013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入选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茫》《闯广东》,中短篇小说集《水缸里的月亮》《南风天》,散文集《风像一件往事》《屋溪河以北》《岭南的乡愁》,诗集《盛慧诗选》,艺术评传《书者如也》等十九部。其中,长篇小说《闯广东》是其首部广东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十月》头条刊发,2015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改编为电视剧和广播剧,百余家媒体关注、报道和评论,被誉为“粤版的《平凡的世界》”。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在青年作家盛慧散文集《外婆家》出版之际,接受惠人书友会首家专访,被新华网转载,没想到,阅读量到今天为止高达106万,给书友会阅读推广和作家创作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非常感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报道,感谢梁敬泽老师支持转发。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惠人书友会采访青年作家盛慧感想之一:

盛慧是一位多才多艺有写作才华的青年作家,更主要的是,他曾说过:人品永远比才华更加重要,一个人越是成功,就应该更加地谦卑,就应该更加地感恩。

而且让人感受到他的言行一致。他是一位让人感到亲切的朋友。

这才是我们感动和共鸣的地方。

才华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才华不是与好的人品结合在一起,会产生很多有害的毒素。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青年作家盛慧与惠人书友会


2015年10月3日,盛慧夫妇从广东回宜兴,盛慧在丁山紫砂宾馆接受惠人书友会专访。

2015年10月8日,青年作家盛慧应邀加入惠人书友会,成为荣誉会员,之后受邀担任惠人书友会顾问。

2016年9月10日,由惠人书友会牵头发起的宜兴籍青年作家盛慧——阅读:梦想与成功,70后中国代表作家盛慧长篇小说《闯广东》全国巡讲读书活动·宜兴站,在宜兴市图书馆开幕。

盛慧访谈录《用文字的光芒照亮卑微的生命》,以及盛慧读书活动内容,分别在惠人书友会公众号、《文汇雅聚》杂志和公众号、《宜兴日报》及公众号、宜兴网、宜兴市图书馆公众号、文学评论公众号、搜狐文化、广东作家网、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公众号、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十多家媒体发布。

惠人书友会会员陈卫春、刘亚琴、谢英枫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8年在《江南晚报》、《艺界》杂志、宜兴文联公众号、盛慧的文学小院公众号、新浪博客等,发表了对盛慧作品的书评和评论。

2017年11月30日,惠人书友会创办人周乐秾在深圳参加第三届领读者大奖颁奖盛典,结束深圳书香之旅后,在广东佛山盛慧府上拜访青年作家盛慧;盛慧对父母的孝顺,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对妻子的体贴恩慈,给人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惠人书友会采访青年作家盛慧感想之二:

青年作家盛慧散文集《外婆家》阅读推广的成功,与作家盛慧的热情反馈和他善良的夫人的鼓励分不开。

从朋友圈的微信分享中,可看到作家夫人对作家文学创作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令人感动。

有些作家并不懂得,作为阅读推广人,对作家的冷漠和傲慢,狭隘和自私,是难以接受的。这是很简单的常理。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惠人书友会采访青年作家盛慧感想之三:

真没想到,一篇访谈,被新华网转载后,阅读量能高达到136.5万。用作家盛慧的话说:太不可思议了!

盛慧是个有真情实感的人,多少年前,他对文学恩师的怀念,控制不住眼泪的情境,令人记忆犹新。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惠人书友会采访青年作家盛慧感想之四:

昨天下午,应约与杨葵交流,谈到书友会的阅读推广,我说,做了几年的名家访谈,其实只是一面旗子,在此旗子下,最想做的是,深具潜力的青年作家推广。

发现与发掘青年作家,一直是我们内心的愿望。

惠人书友会有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路和理想。虽然有时因精力限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成愿望。

中国当代的文化和历史,需要有眼光的发掘者与见证者。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惠人书友会采访青年作家盛慧感想之五:

惠人书友会2020年对青年作家盛慧新散文集《外婆家》的阅读推广,取得了未曾想到的阅读量。因此对于阅读推广的潜力,给我们带来了信心。

更主要的是,作家盛慧对我们这次阅读推广的鼓励。所谓鼓励,并非是需作家要怎样来赞美我们阅读推广的热情,不是这样,而是从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关于这次访谈,被新华网转发的扬子晚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同一条链接信息,他热情分享了四次。

书友会是从这一件事情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与有的作家相比,作家本人在外界和公开场合,对书友会付出心血所做的访谈和公益阅读推广,只字未提,仿佛没有这件事!为什么——太聪明了。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青年作家比著名作家,更需要阅读推广。

所谓阅读推广,就是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到优秀作家作品,让好的作品造成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一本书,能走多远;一本书,能有多强的生命力,并非一定在于读者,传播推广也是重要的方面。

最好的书,如果没有得到推广阅读,对于读者来说,是不存在的。

一本书的生命力,在于推广、流传与阅读。



楼主:惠人哲韵  时间:2020-07-22 23:28:59

2020年7月17日,《宜兴日报》整版刊登宜兴籍青年作家盛慧专访。

据说有三位《宜兴日报》记者,从宜兴赶到广东省佛山市采访盛慧写成。文章写得较为全面,有一定质量。

楼主:惠人哲韵

字数:1127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5-02 16:59:58

更新时间:2020-07-22 23:28:59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