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聊聊我所知道的考古、文物,还有大师们的故事

聊聊我所知道的考古、文物,还有大师们的故事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前几天新闻出来一则《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了解考古的人都知道,这是石破天惊的发现。估计2020年的中国考古10大发现,这个发现板上钉钉会是首位了。北大严文明教授的“重瓣花朵”说,也找到一个有力证据,老先生还健在,想必会是非常欣喜的。
作为考古爱好者, 一直想开个帖子聊聊中华文明起源、传承,聊聊那些让人膜拜的国学大师、考古学家,聊聊我们中华的文物和它们身上的故事,一直觉得才疏学浅,也怕自己懒惰,不敢动笔。这次,看到这个发现,就试着开个贴,不管有么有人看,就当写给自己看看吧。
反正想到哪写到哪,也不给自己压力。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终于过了。。。。。
一楼敬先辈
既敬王国维、顾颉刚、李济、梁思永、苏秉琦、李学勤、邹衡这些大师们,也敬那些无名却热血的施昕更、韩维周们,有了你们,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文明多么璀璨,也才知道我们的文明自何而来。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过了还有点不知道从何聊起了?呵呵。。。
先聊聊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个问题吧,毕竟巩义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和这个有关。。。。。。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的,国外的大多数学者对我们这个五千年是持怀疑态度的,而我们国人自己,大多数人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真理,但你要问他为什么是五千年,怎么算出来的,好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需要慢慢缕缕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中华文明究竟是什么时候做起点的,在世界文明史上又占有什么地位,以前是很少深究的?
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认为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
就我个人感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小时候呢,大家都看过一个很有名的少年历史启蒙读物,叫《上下五千年》,这就是我们大家脑海里会产生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最初影像。如果家里面还有的话呢,可以回去翻一翻,你会发现,它里面记载了很多故事和传说,比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夸父追日等等,这些故事可能有所指,但一定是没法当历史读的。
至于有关中华文明开端的历史 ,有一篇三皇五帝,这个似乎是历史,但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因为这本读物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对历史的记录是从《五帝本纪》开始的。五帝中的首位就是黄帝。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国人都把它从黄帝算起的,其实就算按黄帝算起,也不够五千年,但因为无法准确纪年,大家基本也就四舍五入马马虎虎的按五千年算了。
这其实是很让人懊恼的一件事,尽管当年司马迁其实对五帝的历史也是将信将疑的,但他为了中华历史的完整性,还是把它作为历史的开篇。(有关司马迁的这个心理活动,他把它记载在《五帝本纪》的最后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了看一看)
由于史记在诞生之后的2000多年时间在中国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中国人也就接受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中国文明就应该从他那个时候算起,这很符合孔圣人“信而好古”的精神,所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了,这个有个专业名词称为信古。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既然聊到了黄帝,就说说几个与黄帝有关的事情。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这是史记中对黄帝的开篇,传说中黄帝的事迹特别多,只能结合考古发现,分析他的一部分事迹。
1、黄帝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真伪?
我们至今称自己炎黄子孙,因为黄帝击败炎帝,继而打败蚩尤,这个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
在考古上,发现了一个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一个距今6000年到4800年左右的考古学文化,文化中心点就在如今的河南、陕西、山西一带,并且在距今5000年前,这个文化出现了一次大的扩张,这个文化特征非常突出的四瓣式花瓣纹彩陶,分布中心从关中及附近地区,东到苏北,西及甘青,扩张到鄂北直至江南一带。这张分布图覆盖的范围,向东临近海滨,往南过了长江,向西到达青海东部,往北则抵达塞北。
专家学者们对庙底沟文化彩陶播散到这样大的一个区域,一直很有兴趣,这意味着什么呢?有学者认为庙底沟文化的扩张就是黄帝部族兼并炎帝、蚩尤的考古学证据,进而有学者把鱼纹特质的半坡文化归于炎帝,而把鸟纹特质的庙底沟文化归于黄帝。
这就是目前对黄帝统一华夏民族的考古学上的证明,证据链还是很脆弱的,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这几张都是庙底沟文化典型的彩陶。大家可以看出都是由点、弧线等组成的图案。我相信现在在大多数的中国博物馆,都能看到这种类型的彩陶。
有学者认为,因为这个部族喜欢用这种花瓣形图案彩陶,所以被称为花族,花通华字,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称华人的由来。
但实际上,大多学者认为这种图案的原始图形是鸟形,然后变形成花瓣形的。反应了这个部族鸟崇拜的意识。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图1、2、3都是半坡文化的典型彩陶纹。目前在国博和陕西历史博物馆都能看到这种人面鱼纹盆,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展出的。这种盆是盖在小孩瓮棺葬的陶瓮上的,代表的精神意义不可考。那个小孩脸,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原型。
图4非常有意思,这是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鹳鸟衔鱼石斧纹伊川罐,是国宝级永久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有学者认为这个图形代表鸟崇拜的黄帝部族打败了鱼崇拜的炎帝部族的历史。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黄帝造车的真伪?
《路史》说黄帝在空桑山北创造车子,“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
轩、辕都是车上的重要构件,所以后人认为车是黄帝发明的。目前从考古证据来看,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考古发现中,发掘出最早的车的地点在殷墟,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距离黄帝时代至少相差1000多年。
同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车辙痕迹,但该痕迹车轮间距过小,与后世发掘出的马车有明显差距,而且没有发掘到实物,所以,当时车的具体情况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跟黄帝扯不上边的。
结论就是黄帝发明车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3、黄帝命仓颉造字
传黄帝命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这个可能性也比较低。
目前考古上发现的成熟文字就是殷墟的甲骨文。甲骨文之前的过渡,不清楚。由于中国古人把文字是写在有机物上的,经过几千年,基本保持不下来。在甲骨文之前,在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在陶片上发现了很多刻画符号,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原始状态。在距今约4200年的陶寺遗址,发现过刻画有两个字的一个陶罐残片,一个字大家认为是“文”字,无异议,另一个字说不清楚。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在这种大背景下,反应到历史层面,到中国文明史上,就是疑古派的诞生。这里有一个代表人物出现了,就是顾颉刚先生。


可能今天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顾颉刚先生的大名,但是呢,在考古学界大家对顾颉刚先生是非常非常尊重的。
这位顾先生很了不起,大概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当时顾先生也就20多岁,很年轻,他就发现我们中国当时读到的历史是由历史层累造成,不可信,那“层累”这是什么意思呢? 顾先生举了“孟姜女哭长城”的这个故事来说明这种关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这样的: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累死了,孟姜女思夫心切,千里迢迢去找,得知丈夫已死,哭了十天十夜,把长城哭塌了,找到了范喜良的尸体,安顿好后又把秦始皇骂了一通,最后跳海自尽。经过顾颉刚先生考证,这个故事刚开始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经过一代代人的穿凿附会,才变成了今天有鼻子有眼的完整故事。这个转变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去搜一下。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必须客观承认,疑古派顾颉刚先生的“层累”之逻辑推导,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导致在那个时期,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由于没有具体的年代记录,都突然成了“伪史”,同学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你那时候要证明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要怎么办?
方法其实是有的,这个时候,就得谈谈一个我们国家至今还使用的伟大原则:二重证据法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给天涯吃了一段,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在谈二重证据法之前补充谈一点顾颉刚先生吧。
顾先生是苏州人,他自小聪慧,但性格倔强,固执,坚持己见。按我们的话说就是认死理。我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的学术大家都是有自己独立思考习惯,而且不服输,这也可能是成功的必然性格吧。
顾颉刚是我们所说的那种传统的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厚积薄发,很年轻就写了一些观点独到的文章。比如他自己姓顾,是传言大禹的一支,所以年轻时他还兴致勃勃用自己读到的古书来论证自己是大禹后代。有意思的是,多年后在古史辨中他认为大禹为层累出的神话人物,狠狠给年少轻狂的自己上了一课。(古史辨第一部他曾经论证大禹为一条虫,后来虽然改变了这个一条虫的观点,但坚持认为大禹是神话而不是实际中存在的人物,这个观点他一生未变)。
顾颉刚人生的转折点是在他就读北大之后,他读的是哲学系,却莫名对历史和考古感兴趣,经常拉室友傅斯年(这也是一位大咖,但与本帖关系不大,不多说)去听相关的课程。这时,对他一生学术影响最深的人出现了,就是胡适。
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认为事物有一个“自然演变法”,这一点应该是深深的影响了顾颉刚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认知。同时生活上,毕业很长一段时间,他依赖胡适,也帮助胡适整理资料和做编撰工作。胡适那种鼓励学风自由,思想开放的观点也激发了他的古史辨思想。
我们总结一下他这时的观点:“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史实记载多由神话转化而成。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
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
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顾颉刚形成这个观点之后,一直没有发表,直到1923年,他回苏州养病期间。疑古派的另一位高手钱玄同给他来信,他在回信中将这些观点洋洋洒洒写了7页纸,然后意犹未尽,干脆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送到上海发表,一下子震惊海内,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学术著作。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要说明“二重证据法”,就得聊王国维和甲骨文。
王国维先生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摊开了讲他的经历、观点、成就,非本帖能胜任,好在本帖只讲考古,所以我们只在王先生的伟大成就中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王国维先生说:“要谈国学,只有王国维先生才可以算是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郭沫若先生直接就称:“王国维先生是我们国家新史学的开山祖师。” 大家由此可以想见王国维先生的成就是多么的伟大。
郭沫若先生为什么称王国维是我们国家新史学的开山祖师呢?很大程度上是二元证据法的关系了,那现在引入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此处无唯一):甲骨文。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王懿荣先生呢,非常遗憾的是他自己并没有能够解读出甲骨文,就在他判断这是中国一种已经失传非常古老的文字,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时候,庚子国难来了。慈禧太后逃跑的时候,任命王懿荣坚守北京,大家可以想象,王懿荣是个文官,怎么会带兵打仗呢?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他自杀以身殉国,非常可惜。
但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开始了,王懿荣的儿子把王懿荣收集的甲骨文卖给了写《老残游记》的刘鹗,刘鹗据此出了一本拓本书《铁云藏龟》,而这本书被孙诒让看到,写了一本《契文举例》来释读书中的甲骨文,为考释甲骨文开山之作。但这里要说明的是,《铁云藏龟》中有不少赝品,而《契文举例》中释读正确的,不到50%。
后来,真正在甲骨文解读上第一代有成就者,学界公认有四人,称为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看出来了吧,因为这四人字中都带一“堂”字。
后来另一甲骨学大师唐兰先生概括到“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真没法写了,天涯不停的发病。。。。我就搞不清了,写的东西里面有一点敏感的吗?你版主这样的删,合适吗?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甲骨文听起来很神秘,目前所知约5000个甲骨文中,确切无疑被认出大家无异议的约1500字,所以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出了悬赏公告,谁认出一个新的字,奖励10万元。
但其实,我相信只要具有小学以上学历的语文水平,不需要人教,你至少能认出几十个甲骨文字。
今天天涯有点问题,我的图发不上来,本来有几个字可以给大家对比一下。
所以说,为啥说中国文明是连绵不绝,世界上保存至今的古文明,甲骨文也是一个证明。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插图和说明只能以后能上传的时候再补上了。
上面说到王国维先生作为最早一批研究甲骨文的大师,他不但释读出甲骨文字,而且他发现了一个商朝人的习惯。这个发现非同小可。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王国维发现,在商朝,商人会频繁祭祀他们的先祖,后期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周祭制度。在祭祀中,贞人们往往把祭祀的先王名称和祭祀规模刻在甲骨上占卜,咨询先王们满不满意。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时间:2020-07-02 14:22:01
然后王国维先生就把这些卜辞中出现的商王姓名进行了一个罗列,他发现,在甲骨上记载的商王的名称和《史记》上记载的基本符合的,这说明史记中有关商王的记载是可信的。于是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等文章,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商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确审慎。

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意思是运用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量印证比较,如果相同,那所考证的古史就是真实的。这种考证方法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今天,我们中国史学仍然在使用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所以说,王国维先生的研究,是我们国家新史学的开端,他的方法,为我们找到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历史打开了一扇门。

楼主:飞过虫洞的鶬嶻

字数:49312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5-27 22:37:21

更新时间:2020-07-02 14:22:01

评论数:4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