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大杂烩

大杂烩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幸亏我留下了文档,不然又白辛苦了。哪里有问题?就这么删除。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昨晚读《闾巷话疏食》,里面有一则谈到了烫饭,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说起这个烫饭,出生在城市里那些八零后九零后们肯定是不知道的,而在我小时候,几乎每天早上过早,都吃这种饭(家里给钱在外面过早,那像是过节一样),可以说是吃着这种烫饭长大的。这书所谈多是老北京的疏食,或许是京城的缘故,比我们外省要讲究些,就这烫饭,还要加油、加葱、加姜片、加蒜片,煸香,再加汤、加剩饭剩菜,拌匀煮开,再加青菜、加盐,再起锅,像是做什么大菜似的。我小时候所吃的烫饭就简单得多,就是将昨夜的剩饭剩菜一起到进锅里,加白开水,加盐、加酱油,煮开,再添到各自的碗里,呼呼地吃将起来。那时候生活贫困,家里孩子多,吃青菜比吃鱼肉的日子多,如果是荤菜,一般等不到过夜,当天就抢完,所以烫饭里基本上是不会有油荤的,而这饭当然也不会好吃。饭是主食,不能谈好吃不好吃,管饱就行。我非常庆幸从小到大没有埃过饿。我小时候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饭是猪油拌饭,早稻香米,加一匙猪油,再加一点酱油提味,拌一拌,那叫一个香润滑溜。后来说给我老娘听,她是一边埋怨,一边抹泪。
要想吃一顿有荤菜荤油的烫饭,如果不是春节这样的传统大节日之后,一般都得等到亲戚朋友、街坊邻里结婚、办寿宴的时候,父母会带些酒席打包的剩菜回来,或街坊们主动将没有吃完的荤剩菜,择些好的送到家里才能办到。但送这种剩菜,一般都是发生在关系比较好,平时走得近、往来多的邻里之间,不然会惹出好些个事端来。人们一般都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来麻烦自己的,所以说吃上一顿有鱼有肉甚至还会吃到海鲜瑶柱粒的荤烫饭,就相当于下一次馆子那么难得。
说难得,也不是吃不到。我家对面的一排平房住着四户人家,有一家的女主人是省招待所餐厅的服务员,只要省里开会办什么酒席,她就会带些剩菜回来,分给一些关系好的邻居们,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她与我老娘关系比较好。她平时穿着干净清爽,对人和善,说话轻言细语的,脸上总是挂着笑,我们看她亲切,都管她叫大伯妈。她送菜来时,第一句话就是抱歉,然后就说这菜不是酒席上吃剩下的,是办席时宽打窄用时多出来的没上桌的干净菜,严格来说并不是剩菜。她这样说,是怕我妈多心,伤了自尊。所以只要是家里有香喷喷的荤菜香——那种把各种荤菜混在一起的香味非常独特,与现在的佛跳墙些不多——我就知道省里开会了,可以再吃到可口的荤烫饭了。等过段时间胃里淡出鸟来,我就想,省里怎么还不开会,要开会了啊,同志们!就这么一个好人,有一天说没就就没了,我当时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绝症,成人后与长辈们闲谈,才知道她是与同事吵架,一时想不开喝敌敌畏自杀的。她去世以后,我肯定是吃过荤烫饭的,但绝对没有吃过比她送给我家那些剩菜所煮的烫饭更香的烫饭了。对她的死,在当时我一定是惋惜再也吃不到她送来的这么好吃的剩菜,而现在,则是唏嘘好人为什么总是短活不长。
不去伤感了。这烫饭还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也是对门四家中的一家,男人是一所大学的校工,女的是家庭妇女,在居委会帮过一段时间忙,她好像是安徽人。这家有四个子女,女儿倒数第二,家里里外一把手,这做饭当然就是她的事了。她家像是格外喜欢吃烫饭,每到黄昏,她做好饭,就站在门前大喊:“哥哥弟弟们,快回家,姆妈昂(发ang音平声,喊的意思)你们吃烫饭(唤)(这个饭字她发音为“唤”huan)了。”对这喊叫声我们都觉着别扭,家里喊小孩回家吃饭,一般都会直呼小名,又如大毛、军军、兵兵什么的,即便是姐姐妹妹叫哥哥弟弟回来吃饭,也会叫小名,或者单叫一声某某哥和弟弟的小名,很少哥哥弟弟的叫,哪个听得出是在叫自己呢!我们一致认为她那里有问题,据我观察,似乎是有问题。有问题归有问题,她的那一句:哥哥弟弟吃烫饭(唤),有段时间成了我们那一带的流行语了。我们给她起了外号叫哥弟。那时还真不知后来在服饰上有个叫哥弟的品牌。
后来还有一句:哥哥弟弟,你们看天上有带着尾巴的飞(灰)机在飞(灰)。这句话也流行过一些时候。
再后来她嫁了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俩人经常干架,但女的并不吃亏。因为她有三个兄弟。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小时候学画,老师一上来就教小朋友们画素描,结果素描没学好,把那一点点想像力也给磨没了。现在小孩子学画,不知道老师会怎么教,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和发挥其想象力,这一点最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是画匠一个。怎么样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是有套路的,这是否也禁锢了孩子的天真呢!我的形象想象力非常丰富,可以在任何一幅有图案的窗帘上构想出人物和动物的面相、姿态、神情。我是不是开化晚了,小时候一定是被素描磨灭掉的天才画家。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刚才散步,碰到老婆的同事带着孙女踩着小滑板车也去江边散步,这小孙女平日不爱讲话,今天却突然大方的叫了一声爷爷奶奶。我一时高兴,这么年青就当了爷爷,就跟着她一起玩耍,就看见前面有一排六十公分高的铁护栏,一时兴起就想跳过去。跳是跳过去了,可脚没有站稳,往前趔趄了两米,顺势就地打了个滚,立即站了起来。却惹得一众人惊呼。有怜惜的,有同情的,有喝彩的,肯定还有骂的:多大的码子还冒充年青人!我感觉还行,人也没事,后来还在江边跑了千把米,但感觉左手扭伤了,动动就痛。想起来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转平冈,”就是手受伤。有人说穷人作欢,必有大乱,怕不是手掌骨折了吧。应该不会,不然我也不能打字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在那些时刻,他们清楚在知道自己正在享受宁静的快乐吗?答案极有可能是否定的。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无法完全体验当下正在经历的人生。但此刻,她回头检视那段回忆,感觉是那么美好纯净。”《郁金香》伊莉莎白·斯特劳斯。西方的作家在阐述某些人尽皆知的道理时,总是能够铺排出一篇篇虽是琐屑、平凡,却总能打动人的小说作品。是中国人太聪明,还是欧美人太执着。主题没有大小,关乎世道人心的都是好作品。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我家的地理位置处于武昌与青山交界,往左是长江二桥(上游),往右是二七长江大桥(下游),晚上散步我一般都是往二桥方向走,走过老粤汉码头的遗址,在二桥底下转一圈就往回走。有时也往右向二七桥的方向去,但很少走到二七桥下,一是距离稍微有些远,还因为,一过桥就是青山区了。青山江滩比武昌江滩修建得好一些,好像还得过联合国的一个什么奖,那边散步的人似乎比这边稍多,也许是我的感觉。
去年的某一天晚上,我们曾走过二七桥,在青山江滩转了一转,短短的十几分钟,就看到至少五六队的暴走族。一队少说也有五六十人,男女们穿着同一样颜色的短袖、短裤,队列的前、中、后有专人举着红色的队旗,上面印着队伍的名称。走在最前列的人裤腰上背着小音响设备,里面播放着进行曲节奏的音乐,声音响亮,一大队人马跨着整齐的步伐,急步向前走着。队服上衣颜色都相当鲜艳,有大红、橘红、橘黄、橙色、柠檬黄,裤子是黑色及膝短裤。遇到这种队伍,我总是避之唯恐不及,而且对这种统一着装有密集恐惧症,以我的个性而言,虽然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勇气,但绝对不会参与这种行动。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看到这么多的暴走族统一的急行,威武虽然威武,但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味道。还好我庆幸武昌江滩没有暴走族。那知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在刚才,我就看到两队青山的暴走族终于走进了武昌江滩。看来这安宁的武昌江滩估计要出现几组流动的风景线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看到东化兄寻找米格尔街的帖子,让我想起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90年代初,花城出版社出了一套“20世纪外国文学精粹丛书”,我买到其中的几种,有卡佛的《你在圣·佛兰西斯科做什么?》、卡尔维诺的《帕洛尔玛》、富恩斯特的《盲人·奥拉之歌》,当然还有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了。这前几种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奈保尔在当时的中国还寂寂无名,国内对他鲜有介绍,我买这本书完全冲着它是短篇小说集的缘故,当然了,当时我也非常喜欢拉美文学,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当成拉美的小说了(这种误解是因为它的首都是西班牙港,哪知道它属于北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通用语是英语)。但是能够收入这套丛书,本身也证明了其文学价值了,买了这本书应该是不会上多大当的。虽说如此,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看轻意思,不然不会放在将近十年才去读它。
这前几本书基本都读了,卡佛的那本读了不知多少遍,因为当时国内卡佛的小说就只有这本书,和几篇零星的翻译,唯独没有读这本《米格尔大街》。2001年10 月份的样子,终于拿起了这本书来读,是因为读过《小城畸人》和《都伯林人》,对这类小说集产生了兴趣,哪知道一读起来就被惊讶到了。又是一本天才之作,能够在20多岁就写出如此成熟的短篇杰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就那么几位:写《都柏林人》的乔伊斯、写《胡狼喊嚎叫的地方》的奥兹,写《没有女人的男人》的海明威等。
恰巧就在我沉浸在对本书阅读的时候,奈保尔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我能够顺利的说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名字时,朋友们都说我能未卜先知的能力,不然怎能在他得奖时正在读他的书呢?我知道,这只是个巧合,但被人一吹捧,我也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去买彩票。买了多年的彩票,在我的预测下,终于中过二十元的大奖。这比我的一个朋友要强很多。那个朋友从彩票开始一直买到现在,最大的奖是五元钱,但他还是乐此不疲,说:万一中了呢?我喜欢他乐观的态度。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刚才又读了几篇《米格尔街》,觉得也没那么好,最起码没有《都柏林人》好。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江边的水位一天一个样,几天还能看到江堤的水泥护坡和梯道,一眨眼就到脚边了。江水涨,水流急,江面上还漂浮着上游冲下来的水葫芦和杂物,但这些根本就阻隔不了人们亲水的热情。我经常散步的地方是原先是个汽车渡口,现在随着几座大桥先后通车,汽车轮渡早就失去了意义,近一两年来,我看这汽渡,汽车倒没有过渡几辆,大部分乘载的都是电动车。有时候散步,正好遇到汽渡到岸,看到电动车从汽渡上下来,脸带倦容和渴望急匆匆地冲上斜坡,再汇入右岸大道,踏上归家的路,心里还真有些小感动。现在汽渡拆除了,想到这些骑电动车的人,他们将用什么方式回家呢?这肯定是我多虑了。
趸船拆除后,渡口一下子就开阔起来,可以无碍地一览江对岸的晚霞和夕阳,人们流连于渡口,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拍下这绮丽的自然美景,但更多的人则无遐关注这每天都会发生的景观,他们的注意力都在这滚滚的江水中。渡口的斜坡上有正在穿救生衣的准备下水的游泳爱好者,有爷爷和爸爸牵着在水中嬉戏的三四岁幼童,有相互牵手依偎的情侣,有并排站在刚刚淹过脚背的几个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子,还有大小狗们在江水里追逐、打闹,它们时而冲上岸边,抖动身上的江水,在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看到主人还在,就又奔向水里的同类。看到这些场景,又看到湍急的江水、看到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小舢板、零星浮动的橘红色的救生衣帽,你根本就想像不出这是一个刚经历沉痛灾难的城市民众生活的情景。我不敢说武汉是座伟大的城市,但武汉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情,确实是不多见的。但我还是不无担忧,这是在汛期,江深水急,希望他们嬉水都能够安全。
渡口边有一座五六层高的水泥塔,塔上有一架民用雷达在不停地转悠,这塔可能是轮渡段监测之用的,江滩整治时,将塔身用白色的涂料粉刷一新,并将门窗用红色油漆那么一勾勒,远看上去还真有点小意味。以前水泥塔下种植了一片秋英花,花季时,五彩斑斓的美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经穿红戴绿的大妈大嫂们搔首弄姿这么折腾一番(当然了也不只有她们),总是七零八落的,像车祸现场一样。后来江滩管理部门等秋英过季,将花铲除铺上了草皮,现在这白色的塔身和塔下绿油油的草地一相衬搭配,就显得格外挺拔和妩媚。前些时候,有好事者做了个视频在网上一播,立马就成了网红打卡的景点了,说什么是江滩垦丁。这不,每天下午和傍晚就有人在这边拍婚纱照和艺术照了。黄昏散步,看到有漂亮的新娘,青春的少女在拍摄,在看风景的同时,再看看美女,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嬉嬉!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武昌江滩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读几篇《巴黎评论》,受访作家各具风采,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个性,可他(她)在谈论写作的时候像是在谈不同的东西,让你一头雾水。有的作家给初学者进言,说不停地读,代表性的人物是卡波蒂,他说只要没在做其它事,他就躺下来读各种书,他所提供的作家相当于大半部文学史。还说不读书写不出任何东西。海明威也读得多。有的作家几乎是不读书,比如法国的天才女作家弗朗索瓦斯·萨冈,十八岁就写出了《你好,忧愁》,她就不怎么读书。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今年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众多出版社都想来分一杯羹,又纷纷推出了他的各种选本。由于汪老的书我已经收集得较全了(河南文艺的那套,人文社的小说全集、散文全集、书信集,上海三联梁由之所编的大部分),所以,对这些书我基本不为所动。已经下决心不再买他的书了。可看到浙江文艺的这套《汪曾祺别集》,又产生了动摇。在现代文学史上出别集的作家,我只知道有沈从文,沈的别集还是汪曾祺的提议。这种别集在选编方面除了小说、散文外,还收录了日记、书信、杂感、检查等内容,较全面的反映了作家的风格,而且开本小巧,装帧朴素大方,便于携带,便于翻阅。这套《汪曾祺别集》与《沈从文别集》一样也是二十本,小说八本,散文十二本,大约200万字左右。全集约有400万字。这本别集由于经过精心筛选,内容应更为精当些。小说八集先出,我又失言买了一套,由于是做活动,100元多一点就拿下。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凌晨突然醒来,窗外雨声瓢泼,遂担忧汉口万松园的老娘。她住一楼,前几年遭遇几十年难遇的暴雨曾淹过一老回,也就是武汉看海的那一年,害怕这些天连续大雨又会被淹。照理说城市经过下水改造,问题不大,可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雨稍微大一些,就保不住往坏处想,平白的忧虑。今年真是个灾年,疫情刚铡好转,全国的西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接连遭受暴雨的侵袭,以至20多个省市1900多万人受灾,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损失重大啊!看视频连湖南凤凰那美丽的古城街道都淹没在洪水里,想到几年前我们一行人还在沈从文故居、沱江两岸吊楼下流连寻梦,而眼下却饱受洪水的蹂躏,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好容易等到早上八点(她每天早上八点才起床,早了我怕打扰她),我马上跟老娘视频,不通,打电话,也不接,不禁心头一紧。正担忧中,老娘回了视频,说情况还好,门外无积水情况,我的这颗心才落下来。但天气预报说,下个星期一直都阴雨连绵,雨水还不小,这心里总是放心不下。以汉口万松园在全国好吃佬心中的地位,又经过整治改造,再淹水的可能性极小,可心里总有一丝丝疑虑,万一呢!我说接老娘到我家来住,老娘说她已与舅舅联系好了,一旦情况不好,要我送她到舅舅家去住几天,有疫情后,姐弟俩从年前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没见面了。趁这个机会聚一聚也好。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武汉的几家民营实体书店,在疫情期间及之后陆续关张了,心里似乎有某种愧疚感,虽然知道实体书店的关门是迟早的事情,与我的关联并不是太大。最先关张的是汉街的文华书店,文华书店一直是小资们游汉街必打卡的去处,它的存在也是汉街品味的象征。前几年我去得比较多,近年来总在网上购书,也就没怎么逛,但只要去汉街,一定会进去逛逛,尽管我知道书肯定是不会买的,可如果捡到漏一定不会错过,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少。文华书店有自己的营模式,以书为主,增加文创、咖啡饮品和教育培训等业务,这样即可以分担房租,又能以品牌效应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目前实体书店基本都是按此种模式在经营。书店位于汉街靠沙湖这一头,有四层,但我去得最多的是三楼,因三楼是文学社科类,我的兴趣在此。我先后在这里买过三四十本书,记得最清楚的是几本中华书局《邓云乡集》、黄苗子的《画坛师友录》和《苗老汉聊天》的几种、江苏教育“周振甫讲谭”中的几种和一些书话类的书籍(这些书籍有一个专柜)。我对这家书店的印象比较好,对于它的关张,在情感上有些不舍,若今后再去汉街,一定会因缺少它而怅然若失。
另外一家是中山大道上的物外书店。物外书店位于南京路路口,靠近武汉美术馆,是租借原武汉图书馆少儿馆外借处(汉口大孚银行旧址,是优秀历史建筑),重新按物外统一标准装修的,格调静穆雅致,也是小资们打卡的圣地。物外在武汉有三家,汉阳和关山光谷的两家都是开在大型的购物中心,只有这一家是开在繁华的闹市,故人气非常旺,但据说一直在亏损。汉阳的物外我去过一次,买过一本短篇小说集《秘密金鱼》,南京路的物外去过五六次,只是转了转,看见有不少女孩子在那里拍照,不过我却一本书都没有买,不知为什么。这次只是物外的南京路店关张,说是战略调整,另外两家还在继续经营。听书友说,书店里的所有书和商品从7月1日—7月8日止全场6.8折销售,我同样没去,因为武汉一直在下雨。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我有个只见面三次的书友,他开了家文艺书店,在汉口中山公园旁边的一栋写字楼上。书店起了个非常有文艺范的名字:境自在书店。我那会儿参加了一个读书会,现在虽说还在里面,但很少参加活动了。听读书会的书友介绍,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开在七楼还是八楼的个性书店。有天我正好路过万松园,没其他什么事,就找到了这家书店(如果不是事先就知道,还真是不好找)。进得书店,就看见一个四十岁左右、身材很壮实的大个子,圆圆脸,戴着金边眼镜,胸前围着条咖啡色的围裙在店里忙碌,我猜他也就是老板了,但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到一丝与书籍有关的联系。我跟他在读书群里交流过几次,但彼此并不认识。
书店正中是一张长方型的桌子,桌边围着一溜长条板凳;右边的一面墙是一排到天花板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左边的墙边有几张圈椅和两张圆桌;最里面的一面墙上半部安装着蓝色玻璃,玻璃窗下面沿墙有张长条桌镶嵌在墙上。另一面墙,也就是靠门边的墙也是一排到天花板的书架。书店里只有两三个人,都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子,年龄不超过25岁,背对着书店大厅,正趴在靠墙的条桌上用笔记本电脑写东西;另两个人则坐在圈椅上读书,我进来时他们连头都没动一下,仿佛我不存在的样子。他们的手边都有一杯喝的,至于是咖啡还是奶茶就不晓得了。这就是我心目中个性书店的样子。我与老板眼神交汇,点了个头,他继续忙,我就在几个靠墙的书柜上找书。
说实话,书盘得不怎么样,文艺社科类的书有一些,但多是四大古典名籍之类的常销书和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什么的,且数量也不多,而那些坊间流行的大路货倒是不少,不过这也难怪,开书店要有所兼顾,太偏了总不是做生意的正道,赚不到钱的。让我意外的是他居然还有广西师大的书,好像还是出版社的特约单位。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在书店里转了大约十几分钟,没找到想要的书,也没表露自己读书会书友的身份,出门时又与老板相互点了个头,就走了。这是第一次见面。
半个月后,读书会在这个书店里办了一个有关老版本藏书的专题活动。有一个书友是武汉知名的藏书家,手上有一本清末民民初版的圆明园的图谱,书锈迹斑斑的,还有几张用透明塑料袋夹起来的泛黄的残页,挺珍贵的样子,那天就以这部书为主;另外,他还带了几本十九世纪末精装德语原版书,说是民初德国驻中国大使馆的藏书,看样子也很珍贵。那天十几个书友赶来参加了。我也参加了。书店老板还是系着围裙,忙前忙后地招呼书友们,显得非常兴奋。他看我面熟,俩人寒暄了两句,因事岔开了。当晚也没有再交言。
过了好几个月,武商世贸新开了家民营书店,我特地去转了转,不怎么样,一本书都没买;想到书友的境自在书店正好在世贸对面,我也有两个多小时的空闲,顺便就去了书店。这是第三次见面,我做了自我介绍,两人是一见如故,就谈开了。当时书店也没什么人,但他怕说话声影响到读者,就把我引到另一个房间,他说是才租下来,准备有活动时用的。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是学财务的,以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四年前(这是2018年的事)辞职想自己做老板,就想到了开一家有特点的书店,就办了这家境自在书店。他其实并不是爱书人,平时只爱写几笔书法,下几盘围棋,办书店其实是有些意外,但究竟是什么意外,他也没说,我就不方便问了。这四年他一直在亏,但却对书店的未来报有极大的希望。我对他分析了书店目前面临的困难,比如说新书网的折扣、实体店日常的开销和房租、书价过高、电子书的冲击、网络阅读等等;他也就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他是学财经的,运用专业术语和大数据分析我不是很懂,虽然感觉是很有道理,但我确实不太苟同,也就说服不了我。虽说俩人意见不太统一,但都以真诚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不觉中谈了快两个小时,这期间他出去过两趟,但很快就回来了,可以说是相谈甚欢。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没有说服谁。但却让我对他高看一眼,如此有理想的书店老板,对我们爱书人来说是值得尊重的。如果真心为读者着想的书店老板多了,再加上国家对文化事业包括书店业政策上的扶持,书店在经营模式上多下点功夫,大众的文化修养更高一些,书店业未必是夕阳行业,有可能焕发新生也未可知。当然了,这只是理想了;对此,我其实是持悲观态度的。
既然说是支持书店,走的时候也不好空手离开,再怎么着也要买本书意思意思。转了片刻,选了本上海译文的《契诃夫书信选》,本想让他打个折扣,没有折扣的书我一般不会买的,但我没开这个口。
老板送我到电梯口。在电梯关门的一刹那,我门缝看到戴着眼镜、圆圆脸的老板身影,令我想起了另一位有理想抱负的人物唐吉诃德,只不过那位吉诃德干干瘦瘦,而他身材高大壮实。
现在又过去两年,这家书店成立6周年了,当一些民营书店纷纷关张的今天,它还在,这就证明了理想的伟大。为了理想,我希望它一直存在下去。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连续的梅雨终于停了下来,但它还是不甘心,不时洒下些些雨丝。而武汉,除了有些地势太低的地方有积水(很快被抽干),像前几年一些主干道和大型小区大面积滞水的情况已经再也看不到了,总之,在武汉已经看不成海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读书会有个书友,工科男,某理工名校毕业,后进入某高科技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此男酷爱古典诗词,尤爱婉约派词,据说背得不少诗词(多少不知道);除背外,还经常写些鉴赏文字,并做成ppt(这对他是小菜一碟)与同好交流。之后,免费开了两次讲座,吸引了不少书友参加(多是女书友,我没有贬低任何女书友的意思),据说还深受好评,说他的这种形式比央视的《百家讲坛》要亲民、要高科技,从头到尾都是ppt,讲者只是穿插几句,结束后还可以与讲课者讨教和合照留念。后来,此讲座就开始收钱了,也不是收讲课的钱,是收茶钱,借私人场所和茶寮哪有免费的事,这不坏了规矩。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有没有人去,去了多少,由于我也没去,就不知道了。后来也没有在群里听到什么反应。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参加一次读书会的活动,就听到有人议论这位书友的某些做法不地道。说他的诗词鉴赏被某出版商看中,有出版的意图,准备先开个推广会,看看有多少潜在的读者再定。这时,某男就找到了会长,要求会长召集读书会的书友参加,有多少算多少。会长说,这是好事,读书会一定支持,但他不敢保证会去多少人,因为以前组织活动,线上报名的人数都远远高于实际人数,有时候实际人数太惨不忍睹了。某男说,一定要会长动用手段保证人数,会长还是不敢保证。最后某男竟然说出了,如果不是看到会长说有上千人的会员,他怎么回参加读书会呢?还说他这个会长是徒有其名,没有一点经济头脑。这把我们老实的会长气得话都说不出来,只晓得翻眼。跟我们讲这件事时,还余气未消。
听到这,我也只是笑笑,每个人参加读书会都是有其目的的,这没有一点错,我参加读书会不是想多交流交流吗。但这某男的小九九,确实是有点那个!——哪个?——你懂的。
他的书最后出了没,我不知道,眼下诗词鉴赏热,这类书籍实在是太多了,记不过来。后来,不是在网上还是在哪里?看过一眼,捡过一耳朵,说某男运用科学的大数据方法鉴赏诗词,算是诗词研究领域一个不小的开创。我去!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行不行!
其实最令会长生气的还不是这件事,是某男说,当今诗词鉴赏界,他不敢说自己是最好的,至少也在前三名之列。像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都不行,落伍了。某男其实不知道,他说的这几位,其实是会长最崇拜的几个诗词鉴赏大家。
这让我想起个笑话。说是有两个人争论一年有几季,一个读书人说脱口而说有四季,而另一个布衣非说,只有三季,二人争执不下,就去找孔子评理。孔子听后,怒斥读书人,说你还读书人,一年只有三季都不知道,还好意思争论。还不快向这位仁兄赔理。那位布衣,高兴地走了。读书人大惑不解,忙问孔子,明明是四季,老师偏说是三季,这是为什么?孔子说,你明知道是四季,为何与这种人争论,不明事理的反倒是你,而不是他,就让他得意扬扬去吧!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傍晚开始下起了小雨,江滩就不去了。昨天天晴,黄昏时分到江滩去看了看,闸口有人值守,不让进,我们只得弯到江堤上去了。江堤上人满为患,都是来看水的和我一样的闲人,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拍夕阳和宽阔的江水。堤外水已经淹没了儿童游乐园,平时游乐园里满是嬉闹的幼儿和地一旁边深情注目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现在园内的设施都孤零零地泡在江水里,等待江水的落去。或许它们并不孤单,应该也有幼鱼在游乐设施里穿梭嬉戏。堤外的草坡上也站了不少观水人,也有人下到水里玩耍,但近处已看不到游泳的人。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05 14:19:22




楼主:一石三鸟2016

字数:85347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6-19 18:14:29

更新时间:2021-02-05 14:19:22

评论数:7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