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道与禅:《道教史》与《禅学指归》品读

道与禅:《道教史》与《禅学指归》品读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诚品读书会第四期
下午去图书馆借书,已经无需预约,只需进馆登记,出馆登记即可。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有好几个版本,选了一种。《胡适谈佛》却没有,只好用著者来查查看,在列表里找到《禅学指归》,这本书之前没看过,借出来看看。
到诚品二楼,坐下来看了一个半小时左右。两本书,《道教史》翻了翻,《禅学指归》,从头看了三十来页。
许地山先生是文学家,又有学者的素养,号称“牛津的书虫”,专职以吃书为业,令人神往。有一段话,我特别认同,以前就摘抄过,最近又找到了,记在下面:
“当彷惶于学问底歧途时,若不能早自决断该向哪一条路走去,他底学业必致如荒漠的砂粒,既不能长育生灵,又不堪制作器用。即使他能下笔千言,必无一字可取。纵使他能临事多谋,必无一策能成。”
这段话,以前,我是深以为然的,现在想来,怕是被他说中了。但道理还可以再讲,比如,能做沙子就很好了,沙子怕是也有沙子的用处吧。不过这就有点儿强以为辩的意思了。
《道教史》,很常见,但不常看。有一次去福州路逛书店,临走看到打折书里有一本,5元,就买了一本。很薄的一本,我不太容易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这一本很快看完了。不记得有没有看第二遍。
这本书之所以值得一说,是因为有一个观点,影响了我,而且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道家的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由此深受影响。
第四章《道家最初底派别》,第一段提到,道家渐次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为静虚派,另一派为全性派。因为传统道家给人的印象就是清静为主,所以之前根本没有留意,还有个全性派。
由此给我留下一个误解,我将“全性派”理解成了“放纵派”,我隐约记得,是说人法自然,自然就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没有必要静虚,静虚有违背自然的一面。这一点,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是什么逻辑,只不过在理解问题时,多了一个视角和理路。
这一次再看,原来是我误读了,这一派叫“全性派”,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全性派以为情欲乃人类底本性,当舍弃人间的名利,放纵本能的情欲。”
所以,我知道自己何以会将之误读为“放纵派”了。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由此再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忽然可以从道家的角度切入了,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拉开时空,进入浩瀚无垠的历史,根本无需对当下和未来产生焦虑。时空漫长而广阔,为什么要为眼下的问题而莫名焦虑呢?很不值当呢!
有了道家的这个理念作为视角,我果然安心不少,再糟糕,再难的事儿,我都用时空的尺度去量一量,就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原来我在这里。
这就是看《道教史》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收益,虽然有误读,但也没有误读的特别离谱。无误读,不交流。误读也算是进步之一种吧。所以,这一次未必会重读全文,但可以考虑。
有一次在书架上看到《胡适谈佛》,借回来看,其中论禅宗的讲得最好。不得不说,胡适先生的学术敏感和造诣都是最好的,他以禅学为研究重点,绝对是有章法可循的。
所以,这次借到的书,名为“禅学”,而非“禅法”,就是将之视为一种理念的意思。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我现在看各种观点,都视为理念,就是由此而来。这样有没有新问题呢,那一定是有的,比如尼采就反对理性,而推崇感性,进而也可以将尼采纳入到理念的范畴中加以审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大家往往指出胡适先生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错误的结论,批评他不懂禅宗,转而推崇铃木大拙,实在是奇怪。岂不知两个人各有各的所长,各有各的所短,褒彼贬此,实无必要。
胡适先生将禅宗还原为理念,重新将之放在具体的历史情景里加以还原和考察,这正是最高明的方法,舍此,无以为历史也。至于祖师禅还是如来禅,《坛经》是慧能的思想还是神会的作者,用正确的方法就必须得出正确的结果吗?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错误的结论吗?
事事要求正确,恰好是最大的谬误。
在对与错上,习禅的人,不是更应该谨慎小心吗?
铃木大拙固然对日本禅往欧美禅的过渡有贡献,但也不是一点儿问题没有。比如对禅胡乱比附,强以为解,禅可以说,但不必硬说,硬说即错。又比如欧美禅对日本禅的民族性的警惕与反思,原因在于西方发动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全世界寻求文化上的疗愈方案,将日本禅作为其中的一种,加以学习和借鉴,但其中的民族性的一面,是为人所排斥的。好比战胜国,和战败国一样,也受到了战争创伤,需要疗愈,所以就向战败国学习借鉴一些方法,但其中主体的自觉性,绝对是居于主导的,而非相反。这一点认识,我是有感觉的,直到有一天看到有文章提到欧美禅的反思,我才知道,不仅我如此看,是欧美禅也如此看。
所以,面向禅的历史,用胡适先生的方法加以还原和考察,理念为上,值得学习和参考。具体理念的体悟,以铃木大拙的方法,也可以,但方法千万种,别人的终归不是你自己的,你有你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完全不同,这就够了。要学,可以有很多可看可学的,为什么非得是铃木的呢?好吧,就铃木吧。
这本《禅学指归》,准备看完。胡适先生对理念的历史研究,其方法深深影响到了我,这个方法之好,妙不可言。但凡那些要求事事正确的,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考察。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用历史科学的方法,对禅进行解读,可以得到很有趣的发现。这是胡适先生的功绩,至于研究结论的错误,科学没有经过试错,不算是科学。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又读《禅学指归》,果然很好。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胡适先生在书里对佛教各派大加褒贬,读来实在有趣。其中对佛法与禅法的关系,其理解和我的一样,显然先有禅法后有佛法。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那种将人的觉悟神秘化的倾向,是为我所不喜的,我认为人的觉悟,不过就是一种理念而已。

胡适用理念来对待所有问题,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可惜,很多人用铃木来反驳,不客气的说,铃木算老几?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胡适的方法和理念,都是醇正无偏的,他的认识和结论有些错误的地方,这应该是他是为他自己所承认的,他不至于以为自己的理解都对。
在铃木则不然,禅一旦无懈可击,那就根本不是禅。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https://bbs.tianya.cn/m/post-666-4649-1.shtml
铃木答胡适的帖子找到了。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铃木在我看来,和历代禅师讲得没有任何不同之处,完全一样。
这对实修法门而言,没有意义。
但胡适不同,胡适增进了对禅的再认识,十个铃木也抵不过一个胡适。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在禅宗史上,胡适好比慧能,铃木好比神秀。

就美化而言,可知日本的失败,并没有真正引起反思,恐怕就会永远失败下去了。这是比较可惜的,没有从失败中得到教训。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我们总是处于A对B错,却无法说出自我的体会。
其实无论对错,说出自己想说的,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就可以了。
A对B错,和我们关系不大。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还有,我是一个理念的考察者,而对禅学有兴趣,而不是对禅法有兴趣。我有自己的理解。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铃木对中国禅的褒扬,一点儿也没有打动我,相反,他也如此褒扬日本禅,甚至更加用力,这就是他的美化之逻辑。其实无需褒扬,像胡适那样,恰好符合了禅的真精神。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禅法指归》94页:
“瑜伽遮罗(禅法)本是印度各宗派所同有,本不是佛教所独创。”

这个观点,和我的理解完全一样。禅法早于佛法,两者同源而异流。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第257页,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这一点我也留意到了,看来这是胡适的研究重点,从思想史到禅宗史。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胡适真是高论,读来受益匪浅。学术敏锐,功力深厚。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最近学了一篇古文,《列子学射》,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却不说破,只是提问,这就有接引学人的意味了。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禅学指归》里有一篇《论禅宗史的纲领》,起首用汤用彤的信:

“达摩“四行”非大小乘各种禅观之说,语气似婆罗门外道,又似《奥义书》中所说。达摩学说果源于印度何派,甚难断言也。”

这个说法还是很靠谱的,佛法和禅法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个人意见是禅法先与佛法,禅法更普遍性,广义的思维修,各体系的都算,或者都是相通的。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禅学指归》里一篇《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是一篇演讲。

起头几段,仔细看了才看懂。里面信息量很大。其中解释了胡适为什么要研究禅宗史,其实他在《水经注》上用功很多。原来是他为写中国思想史,写到禅宗,写不下去了,就广搜历史资料。

胡适有些结论,有问题,但他的方法,以及研究禅宗史提到的一些问题,却能给人很好的启发。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0-09-02 19:41:46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达摩一派是修“头陀”行(Dhuta )的苦修和尚。从5世纪晚年以后,习禅之风大行。当时所谓“禅”,一面侧重坐禅,一面又注重修头陀行。”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
“佛教内容有戒、定、慧三部分,其中“定”是禅定,来源甚古。”
“神会制造了:用《金刚经》来代替了《楞伽经》,用“顿教”来代替了“渐修”的禅法,反对坐禅,佛教的革命的运动。”

-----这里的“来源甚古”,是个不明确的时间概念,可以上溯到佛教之前印度的各家思想,也可以继续上溯。中国这边,早期思想也是类似,然后在慧能的《坛经》那里,有所融汇,或者神会也有作用。
------再往前推,可以上溯到人之为人的“自我认知”,即第一个认识到自己是人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确指的,也可以是不确指的,也可以是个体的觉醒的过程或者阶段的,比如,个体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是个人呢?

楼主:播火者

字数:395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7-12 05:43:19

更新时间:2020-09-02 19:41:46

评论数:1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