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西域“大秦国”即古埃及详考

西域“大秦国”即古埃及详考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西域“大秦国”即古埃及详考

同样的史料,给你不一样的真相!

一、大秦国的历史变迁

自汉代以来,在中国的史书上,记载西方有这么一个大国,他就是“大秦国”。关于这个“大秦国”究竟是当时的什么政权,地理位置在何处,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古罗马帝国说。这种说法是说大秦国就是以欧洲意大利半岛为中心的古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是一个跨亚欧非大陆,将地中海变成一个内陆海的超级大国。
2、叙利亚说。有人认为大秦国就是指小亚细亚的古罗马帝国东部领土。
3、埃及说。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大秦国就是指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这三种说法纷纷扰扰,相互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目前来看,倒是“古罗马帝国”说占据了绝对上风,大有一统江湖的趋势。不过尽管如此,依然还有不少疑点,尚无法服众。比如这里本人就有不同看法,也来谈谈关于这个“大秦国”的地理位置。

在历史上,中国史书记载古代有两个“大秦国”:一个是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黎轩”、“犁靬”或者“犁鞬”的大秦国。另外一个是隋唐开始延续到明朝时期,被称为“拂菻”的大秦国。这两个大秦国之间究竟有个什么不同,是个什么关系,在随后的考证里,我将会逐步抽丝剥茧跟大家一起理清这个千古历史谜案。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大秦国,目前我们所见到最早记录的文字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有关于大秦国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依据《史记》里所记录西域诸国的相关资料,我基本上描绘出了这么一副大致模样的地图:



上面这张图是我通过《史记》的文字,再结合实际地理情况所绘制的一张简略草图。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绘制的地图只不过是用来分析研究大秦国的历史变迁。地图上绘制的各国疆域、变迁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只是个大致说明,并不精确,请不要在这方面吹毛求疵。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我绘制这张图的推理如下:

1、安息国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从《史记》的文字中,还是从其他史书上记载关于安息国的情况来看,大致都差不多,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西亚两河流域到中亚伊朗高原之间,是一个大国。

2、奄蔡国临近大泽,而且这个大泽“无崖”,就是说特别广阔。对照地图来看,这个“大泽”应该是里海无疑。虽然说里海东边还有一个咸海,但两者相邻这么近,以咸海的面积,配上“无崖”还是很勉强的。所以,这里的“北海”应该是里海无疑。

而奄蔡国在安息国北边,又在康居西北边。我们既要满足奄蔡国在安息国北边,又在康居国西北边,同时又要在里海旁边。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地理位置应该在地图上里海东边这一小块区域。

3、黎轩国和奄蔡国同样都在安息国北边,根据前面的情况来看,里海的东边肯定是没地方容纳黎轩国了。但我们要看到,里海东边固然是安息的北方,而里海的西边也处在安息国的北方。所以,黎轩国在里海的西边就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同时,《魏略》一书中说:

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

根据这段话,我将两个国的北边边界线设置超过里海,两国相邻就很合理了。

有人研究大秦国时,因研究不得其法,便把责任推给古人,说张骞对西域很多国家其实也是道听途说,自己并未亲赴其地,所以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导致现在找不到黎轩国的正确位置。还有说司马迁只是根据张骞提到的信息,张骞本人所得信息不多,司马迁对黎轩国了解也就不太确切,所以只能简略提到。本人认为,这种态度去评价司马迁和张骞是很不负责任的,实际上张骞提供的信息并无错误,司马迁记载也正确,只不过看你是否能够正确解读古人记录的资料和信息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本人这张图是根据张骞在西域羁留13年所探知的情况绘制,同时也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跟西域各国建立或等级或藩属级的外交关系所了解的情况。或有未了解详细,但绝不可能在位置上出现错误的可能。请看司马迁的记录: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
……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根据司马迁的叙述,汉王朝设置酒泉郡跟西北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向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等国派出使节访问。试问:如果不知道黎轩国的确切位置,汉王朝会派出外交使节吗?也许有人会说,当初张骞不就是不知道大月氏的确切位置吗?请大家注意的是,当初张骞虽然是使节,但他的任务是寻访大月氏,而不是跟大月氏建立外交关系。而这里,根据文意分析,汉王朝派往黎轩国的使节很明显是要跟黎轩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司马迁虽然对黎轩国情况没有做详细说明,但是他在《大宛列传》中三次提到了黎轩国。可见,黎轩国在大汉王朝出现频率还是蛮高的。这里,司马迁之所简略提到黎轩国并不是对黎轩国了解不确切,而是他没法提前预见到黎轩国在他身后的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西域诸国中,黎轩国是距离大汉王朝最远,同时地理位置又是最靠北的国家。所以,黎轩国虽然多次在《史记》中大刷存在感,但司马迁却认为他是无足轻重的偏远国家,也就只是略微提到罢了。

同时,这几个派出使节的国家中,安息、身毒等国张骞可是了如指掌,所以,给黎轩排除的使节任务跟出使安息的使节任务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里只列举了五个国家,但实际建立外交关系的自然不只有这五个。但很明显这是汉王朝与西域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批西域国。由此不难发现,这应该是对黎轩国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这样做的。要不然,凭着黎轩国如此偏远的地理位置,为何能在汉王朝跟西域第一批外交国的名单上榜上有名。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另外,安息王之前派使节前往大汉王朝访问,同时进献有“黎轩善眩人”,所谓“善眩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魔术师。历代史书都特别重点描写了黎轩国一个特点:盛产魔术师。汉王朝不但可以从安息大使嘴里得知黎轩国的情况,况且还有个现成的黎轩人,那么汉王朝对黎轩国就可以进行零距离了解了。请问,既然对黎轩国的了解有着如此之多的便利条件,怎么可能对黎轩国的记载有错误呢?

很多人认为司马迁对西域的了解是从张骞那里获得信息。我不明白研究的人怎么会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中国自夏朝以来,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设有史官一职。当时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史官都是要记录下来,以供修史的需要。西域诸国向大汉天子进贡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事,史官不可能没有记载。而司马迁很多资料就是从史官的历史记录中获取的,史学家修史从朝廷史官那里获取史料,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这张图很简略,同时也很粗糙,我仅仅只是标注了所研究对象的几个主要国家而已,其他无关的国家一律没有标注上来。同时,各个国家的具体疆域、面积等各项指数肯定跟实际情况不同,我这里只是用来说个大概,如有不周全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则个。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稍微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我上面那张图中,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地名,那就是“条支”。对,很重要的条支。其实把条支放上去很简单,但条支的说法向来不一,我这里也需要做一番考证才是。所以别急,这里就把“条支国”放上来:

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土地暑湿,出狮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瓮。转北而东,复马行六十余日至安息,后役属条支,为置大将,监领诸小城焉。

——《后汉书•卷一百十八•西域传•条支》

这里的“条支国”位置是根据《后汉书》填补上去的,实际上《史记》对“条支国”的位置描写语焉不详:

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汉书》没有“条支”的专门词条,仅在“安息”词条中提到安息西与条支相接。但我推测,也许《汉书》原来是有这些词条的,只不过后来散佚了。这里就只有依据《后汉书》的描述填补上去,以《后汉书》的记载去填补《史记》的地图,虽然不尽完美,但这个条支国变动貌似不大,这里填补上去倒也比较合适。根据《后汉书》的描述,“条支国”的地理位置和特征跟阿拉伯半岛契合度非常高,所以,可以确定是阿拉伯半岛。

“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临西海”,这是这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地理概念,也是研究大秦国这个问题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西海究竟在哪里。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海”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红海”。所有认为“大秦国”是欧洲“古罗马帝国”的人是没有认真看过地图,也没有认真推敲史书中对条支国的记载。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我为什么在这里单独列一张考证条支国的地图来呢?因为这里极为重要和关键。有多少研究大秦国的著名学者就是栽倒在这里,使得他们至死都不知道真正的大秦国在哪里。在整个考证“大秦国”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地理位置定位因素就是条支国和西海的定位。我怀疑绝大部分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尽管花了不少精力,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去考证大秦国的地点。但是我依然有个最为基础的怀疑: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先去看地图。这些人不是对照地图核对资料,而是对着资料“臆造地图”。不看地图而凭空臆测,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这些都是切实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人的文章里面有大量的地理认证,尤其是对某些河流,甚至不是那么出名的河流走向、流经区域的描述,要说他们没看地图,这简直就是污蔑。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这么说:他们在对大秦国的定位过程中,是绝对没有看地图的。他们在看了这些资料之后,预先就在脑海中安置了“西海”的位置。要么就是把“地中海”预设成“西海”,要么就是把波斯湾预设为“西海”。总之,他们不是按照资料去地图上寻找合适的地形或地理位置,而是按照心中所想去构建一张并不存在的地图。这样做他们自然找不到正确地理位置,然后他们就宣布古人所记载的东西都是道听途说。这种研究态度是不可取的,虽然我们所有人都说研究历史要凭证据说话,一分证据一分论证,但实际上,临场遇到很多事的时候还是会犯一些糊涂的。真要每个人百分百做到理想中的最好,这个世界早不知发展成什么样了。

虽然“条支国”的述说顺序在后,但实际上,“条支国”是我考证“大秦国”这个研究课题的定位点。定位点的要求很明显,就是第一眼看上去特征极为明确,极为容易寻找。而这个课题当中,条支国又是一个枢纽中心,东边连接安息国,西边连接西海、大秦国。也正因为条支国是个关键节点,所以这里特意开一张图来说明,以彰显其地位的重要。

为了尽量形象地说明问题,我将史书中记载的关键语句在地图上特意标识出来,我希望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方法尽量让大家简单明了地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在这里用旋转的箭头标识“西海”的海水从“西海”开始“曲环其南及东北”。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人对西亚的地形描写是如此精准。这段描写本人从中可以推测出一个真相:当时我们的大汉王朝对西亚的地理情况不但了如指掌,而且是绘有地图的。像“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这种话没有地图是说不出来的。而且后面我还会对《魏略》一书中所记载的从甲地到乙地行程的里程数据进行数据核实,到时大家会很惊骇地提问:汉王朝的强盛和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经过这么一番考证,我们基本已经确定了条支国的地理位置,然后我们把这个地理位置填补在先前张骞出使西域的地图上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较为接近真实面貌的地图了:


这张地图则较为合理地描绘了《史记》中黎轩国的地理方位、范围大小。这个时候他们还叫“黎轩”,这里的黎轩国地理疆域还是不小的,一直延伸到里海以北跟奄蔡国毗邻。我这里引用了《魏略》的文章,虽然时代上比较靠后,也许不太能说明之前黎轩国的疆域大小。但我认为,里海以北的广大草原其实就跟蒙古一样地广人稀,所以偌大的地方划为黎轩国的疆域应该没什么问题。更何况,既然有后来的强盛帝国,那么之前的领土也不能太吝啬了,是不?

如果真正有研究了大秦国的人肯定发出这样的提问:史书上不是说大秦国在西海西吗?你的西海在下面,而大秦国却在北边,脑子抽筋了吗?

没有,我的脑子很正常,就因为正常,所以才这样安排、处理。我能够绘制这张图,才真正说明我看透了历史的真相。实际上,有不少研究大秦国的史学名家就栽在这个地方。比如早期研究的德国学者夏德,他就对《史记》和《汉书》记载大秦国的方位不一的现象困惑不已。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认为《史记》中的这段话应该重新标点:


原标点:其(安息)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
夏德版:其(安息)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

这样以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至于另外一个持埃及亚历山大城为大秦国的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则干脆回避这个问题。

像夏德这样对资料进行“技术处理”之后达到“解决问题”,白鸟通过回避关键点来“解决问题”,都是不可取的。当然,从表面上看,白鸟库吉先生“大秦国即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的观点看起来跟本人的“大秦国即古埃及”的观点很接近,也许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将我们两人的观点混为一谈,但实际我们两个人的论证过程是有着天差地远的区别,最后的结论其实也是完全不同的。其中的区别,看完本人的全部论证自然明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我们破译历史谜案的时候,不能够绕过任何一个关键性难题。我们遇到的历史谜案不可能都尽善尽美地破译,有些摊子较大的谜案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难点无法破译。但这些无法破译的难点仅限于一个大谜案当中的某些小分支。这些小分支有些是根本无法破译的,如果无法破译,那么就干脆留下一整个没有破译的分支撂在那里。但这里显然不是,而是这个问题当中的一个难点。如果这个难点不能解决,那么你要么把这个问题撂在这里,要么就把这个难点为节点之外的枝节统统剔除,只破译枝干的部分也未尝不可。比如这里,既然“黎轩国”的地理位置难以确定,那么我就把《史记》、《汉书》当中的内容一起剔除。仅从《后汉书》这个年代开始进行研究分析。这样也是可以的,至少这样你可以消除内部逻辑悖论。既想包括《史记》记载的年代同时又回避《史记》记载中的难点,这种做法是很不负责任的。

说了别人一大通,还没有说我自己的理由呢。比如关于这个“黎轩国”的地理位置问题。这个“黎轩国”在安息国北边,同时又在“西海”西边,而问题是,我这张图上的“黎轩国”却并不在“西海”的西边。到底是我的图错了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特别简单,至少在我看来是。很多时候我很奇怪,因为在我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却终身无法破译,这种现象让我困惑不已。我这里来公布答案吧。

“黎轩国”在安息北边的说法是记载在《史记》上: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

没错,《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千万人都可以作证,绝没有虚构,也没有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但我这里只想问那些困惑的人几句话:

《史记》里有说“黎轩国”在“西海”西吗?
《史记》里有说“黎轩国”又名“大秦国”吗?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史记》里记载的内容主要是以张骞于公元前139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和随后大汉王朝跟西域往来的官方记录为材料所书写。《史记》所记载的历史史事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就是说,《史记》里记载的“黎轩国”时间最晚只可能在公元前101年。

对于历史,我们有个很简单基础的认识:任何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疆域总是有变化的,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国界。结合上面的各项条件,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推断:

截止公元前101年,《史记》里记载的“黎轩国”尚在安息北方,那个时候的“黎轩国”实际上还是一个小国或者弱国。当时“黎轩国”跟大汉王朝已经建立了外交,所以其情况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即便如此,《史记》中也没有以“大秦国”称呼“黎轩国”。实际上,按照我的推测,当时的“黎轩国”应该还是安息国的藩属国。虽然《史记》里没有明说,但《史记》记载这么一句: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前面都不重要,只有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安息国向大汉天子进献的物品中居然有“黎轩国”的魔术师。进献物品,自然只能是本国所产的土特产和代表本国的特色物品(或人)。但这里就奇怪了,奇怪就奇怪在,安息国向大汉天子进献的物品当中,“大鸟卵”自然是本国产品。但“黎轩善眩人”是怎么回事?“黎轩善眩人”是黎轩国的特色文化,进献别国的文化特色,安息国难道不怕问起来的时候丢人吗?我的回答是:不怕。为什么不怕?进献别国的文化特色而不丢人,那么只可能是一种情况:黎轩国是安息国的藩属国。

安息是西域大国,下面藩属国有很多,而黎轩国当时是个小国,所以黎轩国是安息国的藩属国并不奇怪。藩属国也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将势力范围之内的东西(或人)视为自己的财产,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将藩属国进献的东西(或人)再进献给大汉天子,那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前面我也说了,大汉王朝有足够的途径去了解黎轩国的各种情况,但司马迁却似乎对黎轩国没有足够的兴趣。可见,黎轩国在当时实在是可有可无的小国,小到司马迁尽管好几次提到他,但都没有兴趣为之特别开个段落进行述说。当时的黎轩,远不是后来所说的“自葱岭西,此国最大。”

其实真相就是那么简单:西汉武帝时代的“黎轩国”还是一个北方小国、弱国。他附属于大国安息国之下。他——还没有崛起!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任何政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这个政权的力量会有不同的变化。随着政权力量的大小变化,他的疆域自然也有变动,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另外还存在着一些政权在不同时期他们会进行迁移或者迁都,前者是指整个政权的地盘转移,后者是在地盘之内转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的时候,这些常见的变量是需要实时地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灵活地掌握历史信息。

《史记》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年间。记载了上古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共约四千多年的史事。
《汉书》基本成书于汉章帝建初时期(公元80年)而最终成书于汉和帝时期。《汉书》所记载的事件是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后汉书》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这三本记录了大秦国资料的重要史书不但成书年代不一,而且所记录的历史时间段也不同。《史记》记载的截止时间比《后汉书》的起始时间还早了100多年。这100多年当中,是可以发生很多事,足以改变历史进程。所以,在《史记》中的黎轩国还只是安息国北边的一个藩属国,而到了《后汉书》里,则变成了“西海”西边的“大秦国”了。这原本是一个很正常的历史变迁,但众多的研究者却都被迷惑陷入其中。

这些人拿着100多年后《后汉书》里的“大秦国”去拼接100多年前《史记》里的“黎轩国”;或者说拿着100多年前《史记》里的“黎轩国”去拼接100多年后《后汉书》里的“大秦国”。这不是“关羽战秦琼”吗?将历史年代和地理位置划分清楚,然后再做比较,这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基础课题。只有将这个基本课题做好了,再建立在这个上面所进行的研究自然也就条理清晰多了,而且也更容易接近真相。其实理清真相就是这么简单,一个纠缠了中外学者上百年的历史难题说白了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弄清了上面的问题之后,让我们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吧。上面还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大秦国的地理位置,到了东汉班超出征西域,征服西域各国的时候,大秦国的地理位置就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安息北”变成了“安息、条支西”,或者“西海西”。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有了“大秦国”的称呼,之前只叫黎轩国。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班超征服西域这200多年的时间里,大秦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这200多年的时间内,他们从里海、黑海的那片山区打通了前往了尼罗河三角洲的通道,并且占领那片肥沃的土地,建立了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令无数后人疯狂膜拜的国家——大秦帝国。

之前那个在安息国北边的黎轩国只不过是个小国,到这个时候,才是我们印象中的大秦国了。当我在上面把那些扰乱思维的信息理清之后,现在大家看到这张图就神清气爽了吧。是的,理清了脉络,再回过头来看问题的时候,眼睛自然为之一亮,不再如从前那般困惑了。

我这张图把犁靬描绘成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把地中海、黑海变成国中海的超级大国是有根据的。这不单单是《后汉书》中所写: “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这么简单,而是后面切切实实的考证结果。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模糊疆域图自然是包括大秦国的直属领土和藩属国两者的总和。《后汉书》中所说的“地方数千里”是指大秦国的直属领土,并没有包括大秦国的藩属国。我这里之所以这样绘制,主要还是展现大秦国的势力和强盛,让大家对大秦国有个震撼的认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今年我八岁 2017-03-05 18:21:54
在此提醒楼主:不要想当然,乱考证,乱推测,古籍已经说得很清楚,大秦在哪里了。

你还考证出来在埃及,不怕人家笑话?
-----------------------------
不知道你所说的“古籍已经说得很清楚,大秦在哪里”是指哪里,你能清楚一点说明白不?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听伟哥讲山海经 2017-03-05 18:33:30
不知道你所说的“古籍已经说得很清楚,大秦在哪里”是指哪里,你能清楚一点说明白不?
-----------------------------
@今年我八岁 2017-03-05 18:51:38
上面楼层提供的古籍《后汉书•列传第七十八•西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晋书·四夷传》、《梁书·诸夷传》、《南史·夷貊传上》、《晋书·四夷传》、《魏书·西域传》、《北史·西域传》等不是说的清清楚楚么?
担心你学识不够,还给你加了详细的白话文注释【小学生都可以看得明白】,这样还看不明白大秦在哪里,建议还是放弃学术研究这个爱好吧。
确实学术不适合你。
希望会有后来网友看到注释给你说明一下!
-----------------------------
不知道你心虚什么,好好的话说明白就行了,但你偏偏不肯明说,非要打哑谜。还有,你回帖好好排一下版行不,这你样看起来很乱,实在不适合阅读。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奥斯威辛001 2017-03-05 19:10:30
既然大秦是古埃及,
那么金字塔的记述怎么没有?
这是致命硬伤,
汉朝到现在2000年,
巨大的金字塔距现在5000年,而且金字塔数量那么多,
却没有记载。
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汉朝使者会看不到?
怎么从来没人说起?
如果你的结论是对的,
那么金字塔就是欧洲中心论搞出来的假货,金字塔应该建造于拿破仑时期。
-----------------------------
嗯,我想你搞错了一点,没有记述金字塔可能性有种:

1、当时还没有什么金字塔,所以自然没法编出来。
2、有金字塔,但是没有记录下来。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记载下来,这世上没记载下来的东西多的是。

不过你要说金字塔是拿破仑伪造的说法,请恕本人不敢苟同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今年我八岁 2017-03-05 18:51:38
复制别人的当然排版不好,但是内容的一样的。 ------- 打什么哑谜,上面不是说的清清楚楚,大秦在东南亚、南亚区域,还要说的多清楚,注意物产,埃及产竹子、金缕罽、夜明珠、水晶、养蚕、水稻?而且和中国人雷同,地理位置靠近云南永昌郡,还看不出?你这脑袋。
-----------------------------
史书上写得很清楚,大秦国在西海、条支国、安息国西边。我上面的地图很清楚证实了条支国在今天的阿拉伯半岛,而安息国则是今天伊朗、伊拉克地区。难不成你的东南亚、南亚跑到阿拉伯半岛西边去了?你的地理概念还真是牛逼!

至于史书所记载的植物等等,你又不是两千年穿越过来的,凭什么说那年代埃及没有种植那些作物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1、当时还没有什么金字塔,所以自然没法编出来。
2、有金字塔,但是没有记录下来。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记载下来,这世上没记载下来的东西多的是。
不过你要说金字塔是拿破仑伪造的说法,请恕本人不敢苟同
--------------------------------------------
@奥斯威辛001 2017-03-05 19:32:18
你是选择性失明,
1.汉朝使者到的时候,金字塔已经建成了3000年。
2.连国王的5个宫殿和水晶柱都记载了,150米高的庞然大物却看不见?
-----------------------------
我给了两个选项,既然你说不是第二条,那么自然就是第一条咯。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今年我八岁 2017-03-05 19:46:05
这个楼主就是个傻,逼,为了论证大秦在埃及,连中国史籍记载的文字都忽略。
再次重复贴一遍:
《魏书·西域传》和《北史·西域传》有相同的记载: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
其土宜五谷、桑、麻,人务蚕、田 【水源丰富、种田务耕、养蚕的】。 多璆琳、琅玕【一种竹子,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
-----------------------------
在历史研究当中,我们所有的研究材料从确定性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性,一类是不稳定性。
稳定性的因素是指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不会轻易变动的因素,这些因素因为其自身的稳定性,可以用来作为证据。比如本文当中的地形、山脉、河流都可以用作证据。
而不稳定性的因素是指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很容易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因为其自身的不稳定性,有时候可以用来参考,但不适宜用作证据。比如人类、动物、植物、气候等因素是不可以用作证据的。随便说几个众所周知的,《史记》就记载了大月氏被匈奴逼迫,从河西走廊迁移到中亚去了。四百多年前,美洲大陆全部都是印第安人,而现在呢?两千多年前,中国南北都是种植水稻,但是现在除了南方和东北种植水稻外,中部基本上是种植小麦。像这种极为容易变动的因素是完全不适宜用来作为证据的。埃及那块土地现在虽然没有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些植物,但两千年前就未必没有。
而本人绘制出来的地图是依照史书所记载的信息来绘制的,所绘制出来的地图不但跟史书一致,而且从逻辑上也是毫无瑕疵的。甚至然,我还逐字逐句在地图上做了标注解说,以免读者犯糊涂不明白。不知道你既然这么有把握,那么请你也绘制一张地图出来,看是不是跟史书记载一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大约东汉年间,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贵霜帝国”出现了。这个“贵霜帝国”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之前的大月氏。大月氏原本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这个时候,其中的贵霜部崛起,统一了大月氏,建立历史上的贵霜帝国。但中国史书上一直以大月氏称呼。

这里有个问题提了出来:这个帝国的建立,他们的国号是叫“犁靬”,而其他国家则称呼他们为“大秦”。为什么叫“大秦”,对此,大家不要着急,后面我会有解读的。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字数:4548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05 20:20:00

更新时间:2020-08-11 18:56:38

评论数:3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