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西域“大秦国”即古埃及详考

西域“大秦国”即古埃及详考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7、散泽王属大秦,其治在海中央。

解读:

如果说前面那些图片讲解还只是一般情况的话,这张图片开始,本人的破解就开始有所突破了。

“散泽王属大秦,其治在海中央。”。首先说下这句。毫无疑问,“散泽王”是大秦国的一个藩属国,“其治”指的是都城。根据文中的叙说习惯,我们这里也将散泽王的都城命名为“散泽城”吧。而这个“海中央”到底在哪里呢?莫非在印度洋?我们先来看段资料: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后汉书•卷一百十八•西域传•大秦》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大秦王早就想跟汉朝有贸易往来,但是安息国想垄断汉朝跟西域的丝绸交易,所以阻拦大秦王跟汉朝之间的联系。但看这段,我们不难发现。大秦王连想跟汉王朝往来这点小事都办不到,这就充分说明印度洋一带是安息国的势力范围,他大秦国插手不上。既然印度洋是安息国的地盘,大秦国连想穿过印度洋跟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种小事都办不到,那就更不用说能否在印度洋拥有自己的藩属国这种高一级的事了。所以,他的藩属国——散泽王肯定不在印度洋一带。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克里特岛之所以就是“散泽城”,他不但靠大秦国都城近,同时,这个岛上一直以来就有人居住,是一座极为繁华的岛屿。同时,百多年前希腊考古学家卡洛凯里诺斯、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这里挖掘的遗址足以说明“散泽城”在克里特岛是不成问题的。一个国把都城定在海岛上,由此可见这座岛的繁荣了。

这一节大家可千万别轻易放过去了。这个克里特岛很是出名,尤其是那个挖出来的什么遗址,据说还是公元前2500年前的。不过搞笑就在这里,我们的史书却记载东汉末年这里曾经有一个王国,他的都城就在这座岛上。既然都城在这座岛上,那么这个王国的宫殿也应该在岛上了。大家就去想象一下,这卡洛凯里诺斯、阿瑟•爱文斯挖掘出来的宫殿到底是所谓什么文明遗址还是散泽王都城宫殿。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当年的考古还在克里特岛上挖掘出了文字,据说有两种象形文字和一种线性文字A。这么多年来,那两种象形文字一直讳莫如深,任何展示克里特岛文明的视频或者文章都没看到那两种象形文字。而“线性文字A”倒是可以看到,如图:

我估计很多人一看到“线性文字”就以为是字母文字吧,实际上错了,这个“线性文字A”是不折不扣的象形文字。毋庸置疑,从上面的图片中,大家可以确认这点。如果说这还不是象形文字的话,那么这世上就不存在象形文字了。按照考古的说法,克里特岛上的象形文字居然比华夏的甲骨文还要早1300多年,这世界真是奇妙!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有“线性文字A”,那么自然有“线性文字B”了。从文字的形态比较,“线性文字B”明显要比“线形文字A”更抽象化:

据说上面这些泥板是从希腊半岛迈锡尼出土的,希腊半岛这个地中海气候地区居然能保存三千多年的泥板字,实在是极为罕见,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了。应该值得庆贺,给32个赞!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克里特岛上不但出土了象形文字,而且还有大量的壁画。壁画绘画技巧相当高明,根据考古学者对这座宫殿的断代为公元前2850年,所以克里特岛壁画年代上限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50年。而克里特岛对岸的古埃及文明我们断代为公元前3100年,但实际上古埃及壁画都是绘制于金字塔上的,金字塔断代最早修建于公元前2750年,所以,我们把古埃及壁画也粗略断代在这个年代。按照这样计算,实际上克里特岛文明跟古埃及文明其实是不相上下。至于两个地方的壁画,其年代也应该是差不多的。既然年代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两个文明的壁画做个大致比较了:

我这是随便从两者之间选取几张壁画。从这几张壁画来看,克里特岛的壁画水平明显要高于古埃及壁画,而且克里特岛壁画明显高出古埃及壁画不止一个档次。

1、克里特岛壁画线条流畅,无论是衣服还是发辫,都采用曲线来展现一种动态美。而古埃及壁画线条呆板,不仅没有线条上的动态美。而且人体线条也过于直板,缺乏弧度的流畅。
2、克里特岛壁画人物形象饱满,身材比例恰当,形体更为真实。古埃及壁画人物形象呆板,线条生硬,身材形体绘制千篇一律。
3、克里特岛壁画细节繁复且生动,尤其以发饰最为典型。古埃及壁画有细节但很呆板,其中发饰细节基本没有。
4、克里特岛壁画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线条的起伏和颜色的深浅来表现人物的立体形象,其中利用线条和阴影来展现手臂上强壮的肌肉尤为突出。而古埃及壁画在这方面的技巧为零。

总之,从上面各方各面来看,与古埃及壁画同时期的克里特岛壁画足可以秒杀古埃及壁画了。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克里特岛的壁画已经开始进行在绘画技巧上对人物立体形象的探索并且取得了相当优秀的进展。已经领先古埃及壁画不止一个档次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艺术是社会繁荣程度的缩影,从克里特岛的壁画来看,4850年前的克里特文明已经领先古埃及文明不止一个档次了。文明的领先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从克里特岛文明的领先程度来看,应该远远比古埃及早一两千年左右了。由此来看,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教科书上所说,由古埃及向希腊半岛输出,恰恰想法,应该是克里特岛向尼罗河输出才对。目前全球最早的文明应该是克里特岛文明,在克里特岛文明的领跑之下,才催生了古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我觉得以后的“全球通史”应该改写过来。

上面说了那么多,这里我只想问一句:我的散泽王宫殿呢?

如果说挖掘出来的宫殿是公元前2500年前的,那么约公元220年前后的散泽王的宫殿在哪里呢?你能保存4500年前的宫殿,难道这1800年前的宫殿反而保存不下来?

虽然说克里特岛文明如此牛气冲天,但奇怪的是,一贯高调宣扬的欧洲人在这个问题却保持了罕见的低调、谦虚态度。他们仿佛看不到伟大的“克里特岛文明”,这个比通行说的“古希腊文明”还要早上一两千年的文明就这样被活生生“漠视”了。有文字、有城墙、有青铜器……各方面都符合文明的标准,克里特岛算是一个典型的文明遗址了,而且从目前来看,还领先于古埃及。对于这个大好特好的消息,我们应该充分彰显正能量才对。按理说,这不是欧洲人的作风啊,而更为奇怪的是,由欧洲人编写的全球文明史上对这种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明遗迹也不大书特书。他们计算古希腊文明的时候,也只算到公元前800年,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如此的低调和保守不像是欧洲人的作风啊。

当初欧洲大航海时代,欧洲全世界殖民,那个时代充斥着“欧洲文明中心论”的基调。然而后来的考古却让这种自信遭到严重的打击,在早期文明遗址的挖掘上,欧洲就完全比不上西亚了。不过上世纪初的希腊考古已经证明,在四五千多年前的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上已经有了比古埃及、苏美尔更早、更先进的文明。事实已经证明,“欧洲文明中心论”其实是正确的。史学界的车轮在碾过一个圈之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起点,真是可喜可贺!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克里特岛女人皮肤白色,男人皮肤红色。壁画上所绘制的人种特征就恰如杜环的《经行记》上所描述:“其人颜色红白”。之前我也没在意这点,今天写到这里,就突然想起这件事来,两相比较,其契合度高度匹配。面对这种高度的匹配度,我不由得怀疑,“拂菻国”这个政权难道是由克里特岛上的人们建立的?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五六千年前,克里特岛的人们创造辉煌灿烂的克里特文明,文明的种子由这座小岛传播到埃及和西亚之后。这两个地方又接力着文明的火种,继续演绎、延续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而在经过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克里特岛人的后裔又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名叫“拂菻国”的政权,继续延续着他们祖先的辉煌,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最后我还是有句话要问:我的散泽王宫殿呢?难道是谁生吃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上面克里特岛的人物壁画中的形象不由得让我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前面说到“拂菻国”的时候,唐代旅行家杜环的游记上所描述的情况。这书上描述的情况跟克里特岛的壁画上的人物还真是很契合的: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克里特岛女人皮肤白色,男人皮肤红色。壁画上所绘制的人种特征就恰如杜环的《经行记》上所描述:“其人颜色红白”。之前我也没在意这点,今天写到这里,就突然想起这件事来,两相比较,其契合度高度匹配。面对这种高度的匹配度,我不由得怀疑,“拂菻国”这个政权难道是由克里特岛上的人们建立的?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五六千年前,克里特岛的人们创造辉煌灿烂的克里特文明,文明的种子由这座小岛传播到埃及和西亚之后。这两个地方又接力着文明的火种,继续演绎、延续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而在经过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克里特岛人的后裔又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个名叫“拂菻国”的政权,继续延续着他们祖先的辉煌,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最后我还是有句话要问:我的散泽王宫殿呢?难道是谁生吃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8、驴分王属大秦,其治去大秦二千里。从驴分城西之大秦,渡海,飞桥长二百三十里,渡海道西南行。

说实话,之所以认为驴分王在里海东边,这是通过多方文字反复斟酌出来的。目前所能找到关于驴分王的所有文字如下:

北至驴分,水行半岁,风疾时一月到

驴分王属大秦,其治去大秦二千里。从驴分城西之大秦,渡海,飞桥长二百三十里,渡海道西南行。
——三国•魏•鱼豢《魏略》

泽散直东北,不得其道里。东度海二千里至驴分国。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西域上•拂菻》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关于“驴分国”的资料,目前总共只能找到这三条,其中两条是《魏略》中,一条为《新唐书》所载。《新唐书》这条大概也是抄自《魏略》一书的残文,这句话很明确地说明了“驴分国”在“散泽国”的东北方向,但其路程记载相当含糊,没法作为绘制地图的依据,而《魏略》的另外一条曾经一度误导了我。因为这句话是在“散泽王属大秦,其治在海中央。”之后,于是,我就顺着这句话把“驴分国”定位在小亚细亚,“驴分城”定位在伊斯坦布尔。天杀的,其实这两句话原本不在一起的。这一错,真是错得好远啊……不过我后来自然还是纠正过来了,纠正过来之后,这句话也变得没有意义。所以,三条线索中,可堪用处的唯有《魏略》这条最长的句子。

我们可以做个最为粗略的判断,驴分王的地理位置大概在哪里。从上面三条信息中我可以得出两条有价值的信息:

1、驴分王靠近水边,而且还是比较辽阔的水域。这是从第一条资料里看到的。
2、驴分王在大秦国本土、散泽王的东北方向。
3、貌似海上还有一条长达二百三十里的通道,这条通道命名为“飞桥”。

这几段话中,最让人费解的无非是“飞桥长二百三十里”这句。当初余太山注解《魏略•西戎传》的时候,对这句话也捉摸不透,最后只能悻悻地留下“桥长二百三十里,恐系传闻之误”的结论。余太山是没有破译《魏略》当中描述大秦国的句子,所以,他对书中所叙述的内容自然是将信将疑,一旦超出他的理解范围之外,他就只能“恐系传闻之误”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不过,对于一个充分剖析了《魏略》一书残留片段的人来说,本人对书中描写内容的真实性从无怀疑。这条是本人最后破译的句子,当我破译了其他地方,并且得到充分印证之后,我没有理由怀疑这条内容的真实性了。只不过问题在于,这要看我们如何去理解这句话了。230里,也就是图中标注的95公里的距离,对于一所大桥来说,这个距离实在是耸人听闻了点。但如果说这座“飞桥”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飞桥,而是其他东西,只是名之以“飞桥”呢?

曾经对《山海经》中的句子无数次的破译,无数次的成功,全是得力于这种思维方式。很多人无法破译,大概是一看到“飞桥”,就一定认为是一座人工建筑的桥梁吧。这种思维实在是太过于呆板了,这就好像我不能给我家的猫咪取名“旺财”一样,但亲爱的你能回答“海马”、“河马”都是马么?你们猜猜我能不能用红墨水笔写出蓝字来呢……

幸好我没有被困住,从先前的误导中摆脱出来的我只向埃及的东北方向有一大片水域的地方寻找一条有着长条形特征,同时距离有95公里左右的地带,不拘任何形式。当然,实际上我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找到了这里。因为,埃及的东北方向具备辽阔水域的地方也只有里海符合这个条件了。只要定位到里海,那还有什么难得住我的呢?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我们来看看锦州从陆地通往海中笔架山有一条海路,这条海路称之为“天桥”。日本京都也有一条同样的海路,称为“天桥立”。“天桥立”是日文名,其命名习惯跟中国是有所区别的,这个词的意思大概相当于中文的“天桥”了。

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把一条海中路命名为“天桥”,那么古人为什么不能把一条海中路命名为“飞桥”呢?这个世界真的很搞笑,同样的情况,这边的地名可以命名为“天桥”,那边命名为“飞桥”就找不到了。相同的情况,居然用两种标准去衡量,这是为什么呢?像这种脱离生活的研究能找到真相吗?

这么一条漂亮的道路,为什么就不能称作“飞桥”呢?多好听的名字,正所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当年陈思王大概就是从这座飞桥上获得灵感的吧!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9、且兰王属大秦。从思陶国直南渡河,乃直行之且兰三千里。道出河南,乃西行。从且兰复直西行之汜复国六百里。南道会汜复,乃西南之贤督国。且兰、汜复直南,乃有积石,积石南乃有大海……贤督王属大秦,其治东北去汜复六百里。

对照文字从地图上寻找目标,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最明显的文字描写在地图上进行定位。你只有确定一个定位点之后,其他相关地点才能借助这个定位点而定。本人曾经在破译《山海经》过程中,做得最多的工作之一就是寻找定位点。一条线路,海阔天空,天知道是在哪里啊。所以通过文本描述的特征寻找定位点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当然,这种事做多了,也基本可以寻找到一些方法和窍门。而作为破译了《山海经》的本人来说,寻找定位点还真是驾轻就熟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从思陶国直南渡河,乃直行之且兰三千里……且兰、汜复直南,乃有积石,积石南乃有大海。”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我们抓住重点就行,这段话重点就是从思陶国往南渡过一条河,然后西行三千里就达到且兰国的都城且兰城了,而且兰城和邻国的都城汜复城往南走就是海边了。这个“大海”毋庸置疑,当然是地中海了。所以,这段话记载的就是地中海北岸的某个区域。

接下来,我将这三千里的数据换算成现在的公里数,结果是1247公里。然后诚如我所愿,看那地中海北边就有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大河。这条河我后来在网上一搜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多瑙河,还真是眼拙了。于是,我从多瑙河下游随便截取一个地点,然后向西量出1247公里,然后一切如我所愿,恰好达到意大利半岛北边的某个地点。再然后,一切都变得顺畅无比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我最开始是按照破译《山海经》的习惯,两个地点之中量取直线距离。总体来说,没有多大的问题,但经过测量之后标注的地点其地理位置看起来有点怪异的感觉。经过好几天的酝酿之后,我猛然发现,这些数据不是指两地之间的距离,而是两地之间的路程。《山海经》是地理测量,当然是指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而这里只不过是对这块区域进行地理描述,所以这些数据自然是指路程。于是,我立马更改过来,谢天谢地,经过这么一改之后,各个城市的位置看起来就合理多了。

这一节就很有趣味性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欧洲历史是这么说的,2000多年前,在亚平宁半岛上出现了一个命名为罗马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土地,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这个帝国被欧洲人引以为骄傲,他们一直以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后人为荣。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这段历史被写入我们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中,罗马的荣光无时无刻不照耀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甚少怀疑过这个帝国的存在。但在今天,在本人解读了《魏略•西戎传》中记载大秦国的相关文字的今天,这个伟大的罗马帝国似乎并不如之前那么真实了。

从《魏略》的这段文字破译来看,《魏略》似乎很不给欧洲人面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亚平宁半岛上有众多小国,这里只说了三个小国,他们分别是且兰王、汜复王、贤督王。这三个小国都是地中海对岸一个叫大秦国的附属国,对岸的大秦国是他们的宗主国。

搞了半天,原来亚平宁半岛并不是之前大家所认为的帝国所在地。在《魏略》这本书中,这里是只不过是一块被上帝遗弃的土地,并不存在什么无上的荣光。相反,在西方人所说的被征服的“托勒密王朝”所在地——埃及才是这个帝国的中心。于是,一切变得滑稽可笑了:难道我们看到的是假历史?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10、且兰、汜复、斯宾、阿蛮北有一山,东西行……汜复王属大秦,其治东北去于罗三百四十里,渡海也。

“汜复王属大秦,其治东北去于罗三百四十里,渡海也。”

当我从汜复城跨过亚得里亚海之后,于罗城的节点正好落在对岸岸上,而对岸就是今天克罗地亚。事实证明,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算你想错也错不了。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且兰、汜复、斯宾、阿蛮北有一山,东西行”。

且兰和汜复我是可以肯定在这里,但斯宾和阿蛮就不好说了。我估计这应该从遗失的文字当中拼凑而成,这四个国家北边都有一座山,成东西走向,辑佚者可能看到都有同样的描述,但不知道这四个国家并不在一处而自作聪明连在一处,所以造成了这个错误。这里可证的是且兰和汜复,

而这两个国家的北面有座很出名的山,图上已经标注——阿尔卑斯山。当我解读出这座山的时候,心里是止不住的震撼。在汉朝那个年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对欧洲大陆的地理形势了如指掌了。结合前面的路程数据,如果没有估计错误的话,当时应该还画有地图才对。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据我的推测,2000多年前的欧洲应该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虽然这里已经建立了若干小国,虽然成为大秦国的附属国。但是,同样也掩盖不了低下的文明程度。这个文明程度低到什么地步呢?他低到直到中世纪,也就是大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之间,他们建筑房屋还是采用毛石墙。一个地区修建房屋的材料连基本的切割都没有用上,而是直接砌起来,这个科学技术是个什么水平,不知道有没其他人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他们是缺乏金属切割工具还是压根就不知道切割这回事,反正欧洲的中世纪就是一个毛石墙世界!

从图上看,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大多都用未经切割的毛石墙修建,他们连基本的切割手段都没有采用。由此可见,直到中世纪,欧洲的对建筑材料的观念还是极其落后的。当然,现存的欧洲中世纪城堡也有用切割过的料石修建,也有用红砖修建,不过那都是后来修补的。

从建筑材料的加工工艺就可以推断当地的文明程度,其他可以作假,加工工艺做不了假。当时的欧洲也就是这么个样子。从这些没有经过加工的毛石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他们还没有切割材料的概念,甚至进一步说,他们也许连切割的工具都非常匮乏。这些工具是需要用金属制作的,所以进一步推断,中世纪的欧洲金属材料,比如铜和铁非常匮乏,匮乏到用来做切割工具都被视作一项奢侈的用途。而当时的欧洲之所以如此落后,主要在于这里从来不是文明中心,这才是当时真实的欧洲。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时间:2020-08-11 18:56:38
关于“斯宾国”,后面还会有描述,至于“阿蛮国”,因为资料过于匮乏,暂时难以定夺。

真是有趣之至,《魏略》一书竟然连阿尔卑斯山都记载了,而且还如此形象、准确,我想这是之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吧。从记载的内容来看,其地理描写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了。如果信口开河,那么怎么可能和这么多地形都对得上号。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魏略》文本是从众多古代史书中辑佚来的,这些内容有众多的古书为证,自然也不可能存在后人伪造的可能。

请原谅我怀着满满的恶意揣测:我们之前看到的“罗马史”算不算“秽史”?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字数:4548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05 20:20:00

更新时间:2020-08-11 18:56:38

评论数:3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