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千法名词合集 V3.5》:佛教常用语术语大全|南传北传佛法概念释义

《千法名词合集 V3.5》:佛教常用语术语大全|南传北传佛法概念释义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 慈眼视众生,悲心念人我:以闻法故,现世安乐;以闻法故,后世安乐 】 ————

【 2020.09.09更新,版本V3.5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Sadhu! Sadhu! Sadhu!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萨度!萨度!萨度!


【佛陀七众弟子】
北传佛教,依梵文音译,分别是:
比丘,或译“苾刍”
比丘尼,或译“苾刍尼”
优婆塞,又称“在家男居士”。(低配:三皈依。标配:三皈依、持五戒。高配:类似维摩诘大士[无垢称]那样)
优婆夷,又称“在家女居士”。(低配:三皈依。标配:三皈依、持五戒。高配:类似波斯匿之女[无垢施]那样)
沙弥
沙弥尼
式叉摩那尼,又称“学法女”

南传上座部佛教,依巴利语音译,分别是:
比库
比库尼
清信男,又称“近事男”
清信女,又称“近事女”
沙马内拉
沙马內莉
在学尼

在家信众,又叫供主、施主、功德主,音译为“檀越”。在高度佛化的南传国家里,僧团与檀越往来密切,互相依存。檀越们把护持佛法、供奉三宝,视为与生俱来的福缘。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佛教信众皆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多。中国,则是当今佛法的最大教区,完整囊括了佛法三系:汉传(汉语系/菩萨乘)、藏传(藏语系/金刚乘)、南传(巴利语系/声闻乘)

佛陀时代,有个比丘尼出家后几个月,肚子大了起来,导致僧团被外道和白衣非议,于是便有了“式叉摩那尼”“在学尼”这种过渡形态:女性成年出家人,守八戒,在僧团中呆一两年,考察是否有身孕

佛陀无所不知,能知过去未来,怎么会允许如上的“事故”发生呢?原因在于,后世的僧人不可能有佛陀的全知,很容易就会碰上这种纰漏。所以,佛陀才示现了一个范例,让后世循此而行

此外,释迦族被灭、六年修苦行、三月吃马麦、金枪贯脚板、碎石伤脚趾、晚年背部痛……等,亦属佛之示现。示现给人、欲界天人和梵天人看:凡夫众生会觉得,连佛都要受果报,更何况是我们!梵天人(极长寿)会这样认为,以前,我们亲眼见到,这个佛在因地修菩萨道的很多世里,造了各种各样的业因,现在,果然都受报了

《法灭尽经》:“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 这个时代,是2563年来第一次连普通人都可以“完整” 看到三藏的时代。甚至,达摩祖师和玄奘法师都没看过的佛经,你也统统可以看到。只要你愿意花几分钟上网下载《乾隆大藏经》或《汉译南传大藏经》,并轻轻点击,开始阅读……
相关日志:《组图: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僧伽托钵照片》

【皈依三宝】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僧有两种,已得道的圣人僧、未得道的凡夫僧。凡夫僧也有两种,持戒清净、持戒不净

不是剃个光头、披上染衣,就可以称为“僧”。出家人破戒,分为:断头(巴拉基咖)、僧残(桑喀地谢沙)、可悔(巴吉帝亚)……等几种。例如,杀人或行淫,属“断头”,是最严重的破戒,会自动失去出家人的身份,当世不能再受戒成为比库

有一次,佛陀与阿难站在灵鹫山上,指着下面辽阔的田野,说:“阿难,稻子熟了,这些稻田多美啊。我们把僧团的袈裟设计成这种图案吧!”
相关日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奉持梵行五戒》

【入涅槃过程】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定→灭尽定(在此稍作停留)→非想非非想定→无所有处定→识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定→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余涅槃

(当年,佛陀和舍利弗、瞿昙弥、耶输陀罗、罗睺罗等阿罗汉,都是按照这个过程进入了涅槃)
相关日志:《释迦牟尼的族谱》

【入禅定过程】
在行、住、坐、卧任一姿势中,作意自己万缘放下→杂念渐渐减少→呼吸变得平缓→粗心住→细心住→身体出现消融感、虚化感→欲界定→未到地定(近行定)→四禅八定(安止定)

一旦进入初禅,就意味着你已暂时离开了欲界,镇伏了欲界烦恼。若是入了四禅,呼吸和心跳都会停止(因为已经不需要了),也无须吃喝拉撒睡。入深定十年再出来,别人都老了十岁,而你还是十年前的样子。所以,清净修禅定的人,分分秒秒都在逆生长

入过禅定的人,很容易就会感到色身(肉体)是多余的,是个笨重的累赘,是个易坏的机器。禅境体验之妙,犹如巨债还清、重病痊愈、被判终身监禁之后又被无罪释放……念头,依然如海浪一样起起落落,但,浪花不断起落而[大海]却不动,念头不断生灭而[我]却不动。——有愉悦之明,见无念之念

声闻的定,在行、住、坐、卧之中。菩萨的定,在心念之间。诸佛如来,恒与定俱,无出无入,此名那伽大定。 (另见“三种解脱”条目)
相关日志:《禅修中的傲慢与偏见》

【四种清净】
出家:信家非家,远尘学道
禅定:暂离欲界,镇伏烦恼
漏尽:彻离三界,断尽烦恼
涅槃:不生不灭,无苦无乐 (详见后面的“两种涅槃”)

出家之法,不护己身,为灭心苦。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远离了[享乐的欲望]和[梦想的野心],摆脱了[成功的傲慢]和[失败的恐惧],开始直面[对自我的溺爱]或[对自我的厌恨],以及更深层的[对无意义的无聊感]

释迦牟尼刚出家时,在摩竭陀国的街上托钵,频婆娑罗王觉得这个沙门相貌端严,威仪很好,叫过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就是净饭王家的太子,感慨之余,就要裂国相赠,但释迦牟尼婉拒了。频婆娑罗王说:“那你将来得道之后,请记得先来渡我。” 释迦牟尼答应了。后来,频婆娑罗王成为大护法,首都王舍城每天固定为僧团提供五百份饭食。佛陀灭度之后,五百位阿罗汉把第一次佛经结集的地点选在王舍城郊外的灵鹫山,原因就在于城里每天可以固定地送来供养,与会者无需再花时间出去托钵

优陀夷问舍利弗:“涅槃是什么感觉?” 舍利弗说:“涅槃没有任何感觉。”优陀夷道:“如果连感觉都没有了,怎么会有快乐呢?”舍利弗答道:“没有感觉,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

【缘起性空】
缘起:万事万物,皆依他而起,因缘和合而成。(都是[组合体],无有独立存在体;都是[生灭相],无有不坏不灭相)
性空:万事万物,因为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都无自性,无自体,不能自主把控,其性乃[空]

以人类的肉身为例:饥、渴、大便、小便、感冒发烧、变胖、变瘦、衰老、死亡……这一切,都不能由“我”说了算,“我”没有决定权、自主力。“肉身”是个[组合体],刹那刹那,不断在生灭变异、衰退败坏。全身内外,找不到一个不变不坏的[内核]

简而言之,万物皆由[零件]组装而成,而且没有哪一个零件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在各种因缘的催化作用下,众多零件聚在一起合影,一张貌似全新的[照片]就诞生了,然后,大家好合好散,各走各路

经典镜头一
妃子:“皇上,你走了,臣妾可怎么办啊!”
皇帝: “爱妃,朕……也舍……舍……舍不得你啊!朕很想爱……爱……爱你一万年!”
妃子:“皇上!皇上??皇上——!!!”

经典镜头二
麦太:“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
麦兜:“有情人终成扣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一切法(万事万物万理),依众缘聚合而生,以众缘离散而灭。而实际上,这一切却从未发生,没有哪样事物真正诞生过、存在过。三界、六道、轮回、你、我、他、因、果、苦、乐等等,这一切,统统都是[无明]自己妄想出来的,都从未存在!——此即[无生],亦即[空性]
(注:另见条目 “一实相印”)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首席弟子,僧团中著名的“法将”。某次在灵鹫山入金刚喻定时,被毗沙门天王手下的一个大力夜叉(其力可断须弥山)重重打了一下脑袋,舍利弗没事,该夜叉当场堕地狱。出演多部《般若经》第二男主角

目犍连:神通第一,首席弟子,常到三界六道的各个角落,采访各类众生,询问他们幸不幸福,苦不苦,以及前世造下何种业使今生获此福、受此苦

大迦叶:头陀第一,只向穷人托钵,接受供养之前,会迅速进入慈心定,然后再出定并接受供养,以此让穷苦施主所得福报翻N倍,当世获福无量。当年以化身入涅槃,真身则留形住世,在鸡足山

阿那律:天眼第一,佛陀的堂弟。听法时打瞌睡,被佛陀训斥,立誓从此不闭眼。眼以眠为食,故其肉眼最终失明

须菩提:解空第一,只向富人托钵,接受供养之前,会迅速进入灭尽定,然后再出定并接受供养,以此让富贵施主所得福报翻N倍,后世获福无量。出演《金刚经》第二男主角

富楼那:说法第一,出家前是打遍印度无敌手的辩论天才,前来挑战“佛”,一不小心变成佛的弟子。讲法时的口才、神采,类似M国的奥巴牛,极具个人魅力。不少阿罗汉有四无碍解智,但富楼那的四无碍解智是加强版的,当年渡化了很多人。出演《楞严经》第二男主角

迦旃延:论义第一,佛陀讲一句,他可以即时演绎成十万句,聊上七天七夜。凡夫侃大山,迦旃延侃的是须弥山

优波离:持律第一,出家前是释迦族王子们的理发师,身份卑贱,比诸王子早几天出家,因此戒腊高,属上座,王子们向他顶礼,大地随即震动。2500年前,僧团第一次结集时,负责背出律藏

罗睺罗:密行第一,佛陀的儿子,小时候因为佛陀放弃了转轮圣王之位,心里呕气,经常撒谎坑那些来找佛陀的人。当年以化身入涅槃,真身则留形住世,在毕利扬瞿洲(这是四大部洲之外的某个小洲)

阿 难:多闻第一,在佛陀成道那天出生,其名字由大伯父净饭王所取,意为“欢喜”。佛陀的堂弟兼侍者,佛经录播者,僧团第一次结集时,负责背出经藏和论藏。佛陀涅槃后,他又活了100年左右,亲眼见到佛去之后,僧团的种种衰退。今在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身边

神通另解:看庄不如看势,看势不如看心。所谓的“庄”,只是多穿了两条内裤的冲浪者,照样受制于“水”。势是浪,心是海。心能造势,势外更有势。势再大,不如心自在。自心即是道,十方皆力场。——境、心不二,转心即是转物转境,故能随念而成事

【三种病因】
宿业所感:前世旧因,现世得报 (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鬼神所作:各种非人在捣乱或报仇
四大不调:饮食、睡眠、劳作、淫行、心理等失衡所致,这种类型的病比较常见 (详见后面的“四大”)
经云,众生病,则菩萨病。菩萨病者,以大悲起

相关日志:《我和女朋友的“魔”幻之旅(鬼谷空侯)》

【判断命终者往生之趣】
往地狱趣:命终之后,唯脚板发热
往傍生趣:命终之后,唯膝部发热
往饿鬼趣:命终之后,唯腹部发热
往人趣:命终之后,唯胸口发热
往天趣:命终之后,唯面额发热
漏尽圣者:涅槃之后,唯头顶发热

人命终之时,神识从不同部位离开身体,前往六道,最后发热的部位,正是神识离体的部位。大多数人在临终时,频率会降低,很容易就会堕入低频的三恶趣。净土宗所推崇的助念,就是通过旁人念经来帮助往生者提升频率,转入善趣

【临终时的业、业相、趣相】
业:临终时,心中重现此生做过的某些事。例如,见到自己在拜佛,或见到自己在吃肉,或见到自己在杀猪

业相:临终时,心中重见此生做某些事时使用过的物品。例如,见到拜佛用的鲜花,或见到吃肉用的筷子,或见到杀猪用的钢刀

趣相:临终时,心中见到下一世的所在。例如,见到天人的花园,或见到动物的洞穴,或见到地狱的油锅

此三条,昭示并决定往生之趣。通过“助念”“劝慰”等方法,可改变往生之趣。例如,当临终者说有很多鬼怪在往下拉自己的脚(注:这是地狱的趣相),这时亲友可鼓励并提醒:你以前做过某某好事,当时你还拿着某某东西去送给谁谁……如果临终者能想起该件善事或其中的某个物品,从而生起一念善心,其频率马上就会得到提升,便能往生善趣
相关日志:《灭无量罪,得无量福——什么是“业”?》

【现世怎么修福得安乐】
1.少欲,知足,不要太贪——[舍]
2.柔语,静心,尽量勿嗔——[慈]
3.怜悯有难者,随喜有成者——[悲]、[喜] (以上合称四无量心)
4.布施得富贵,持戒可升天,忍辱必端庄 (男帅女靓)
5.布施凡夫与动物(低频率众生),得福有限。供养贤人与圣者(高频高能者),福报无量

布施所得福报的大小,由布施者、所施物、受施者的频率共同决定。受施者按频率(清净程度)排列,从低到高依次是:动物、白衣凡夫、在家皈依者、在家持戒者、清净出家人、禅定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大菩萨、佛

有一次,舍利弗把托钵得来的上好美食供养给佛陀,佛陀顺手就施给了旁边的一只汪汪,然后问舍利弗:“是你布施给我,所得福报更大?还是我布施给它,所得福报更大?”舍利弗答道:“世尊所得福报更大。”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受施者是一只动物,但布施者自身,频率至高,清净至极,故所得福报也就大不可言。因此,外在布施再多,也不如[内心清净]所得的福德和功德多

看到英文单词[John],
我们可以依照惯习解读为:[约翰]。 (注:普通的人名,原意为茅厕)
也可以用虔敬心加持为:[若望]。 (注:教皇之尊名,意即众望所归)
《净名经》云: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1)

【九种苦】
三种身苦:老、病、死
三种心苦:贪、嗔、痴
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傍生
相关日志:《佛陀为何不回答:圆有几个角?》

【十相】
色、声、香、味、触、男、女、生、老、死

对[色、声、香、味、触]不能舍离,即构成五欲——五种贪欲。欲界天人的一生,往往都陶醉在五欲之中不能自拔

男相:有男根,肉身有男性配件,可使用配件干某些事
女相:有女根,肉身有女性配件,可使用配件干某些事
生相:执“有”,然后入胎、住胎、出胎、继续执“有”,并以[色、声、香、味、触]滋养肉身……
老相:发白、齿离、面皱、身曲、羸瘦、力薄、诸根暗钝。(四大中的火,一直在烤啊烤啊,然后,你就熟了)
死相:(本期/本段)结生业的业力/福报耗尽,死心起、命根断、识离、寿终、暖消、四大(硬件)分解、物质回归器世界(大自然)

在等流性的作用下,世间凡夫,总是沉溺于好吃好看好听、恩恩爱爱好舒服,故轮回不止。心中有这十种相,就意味着会经历这十种苦 (另见后面的“六种粗相”)
相关日志:《什么是习气?——佛无习气》

【众生因五事肥胖】
多食、多睡、少事、无愁、放逸

丰腴者体内所累积的,主要是水、脂肪、垃圾、空虚、欲望、烦恼、妄想……更关键的是——不能及时排解! 无规律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大大加重肉体和心灵上的这种郁结,让身体的吨位一直保持在高水平的重量级状态
相关日志:《魔王捕鸟与国王减肥记》

【众生以五事自恃】
年少、端正、多力、财富、种姓

由于过分盲目地自恃自傲,执着于一己的感受、见解和资源: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虚假的巅峰体验,对他人和世界的掌控欲……而完全不考虑[无常]和[依他]。故此,这个时代的某些人,很容易就会陷于[掉举]

例:40岁时,有30岁的容颜,20岁的心态,50岁的财富,60岁的智慧,是个X二代,粉丝眷属多多,一呼天下应,众人追捧犹如天仙。于是就高高地[傲举]了。等到某一天,突然遭受诽谤、身陷囹圄、大病临身、甚而家业破败,完全无法接受或承受,而且周围那些等待已久不怀好意的围观者非常及时地一哄而上,个个落井下石,于是就彻底地[卑掉]了

以上是比较极端的剧情模式,更普遍更常见的是这种独白模式:今天心里好堵,一句话都不想说,莫名烦躁,一个人坐在星巴巴靠墙的位置,半个钟头要了三杯拿铁,还是安静不下来……

佛经里的故事,则略有不同:在人寿六万岁的高端时代,某人,是个富二代、官二代,但却舍离了世间的一切享乐,出家过梵行的清苦生活。在长达六万年的漫长人生中,他只做一件事——独处,守护身口意,而且丝毫无犯

其直接效果是:在此后的无数世里,不论身为人类或天人,他都无灾无祸,无恼无烦,清爽快乐。——在强大等流性的作用下,只有善因福业起现行,只有纯粹乐受或舍受,没有夹杂任何苦受

最正面、最深厚的等流性,佛经称之为“波罗蜜”。经文所言“圆满十大波罗蜜”,就是指培养、深化、完善十种正面的利人的等流性。如果你总是时不时体会到某种无来由的恼、某种莫名的烦,那就足以说明你的等流性有明显的瑕疵(不够稳定、不够纯净),库存的波罗蜜比较有限

习深障重,生陷共业罗网。貌似物质充裕,实则精神虚妄,惯重自我(意念自指),不顾他人(缺乏平等),常自缠、缠他,欲挣脱而不可得,无力无法,故身心常掉举,不能获[轻安]

保持开阔OPEN,不过度执着于[一己之体验、想法和观念]。当体验和心念生起时,不要马上做出反应,以之来定义自己、称量他人或解构世界,不要轻易下乐观或悲观的结论。没必要用一根时刻变幻而极不靠谱的[心尺],来解读自我、他人和世界。低潮、孤高、不安、烦躁……等等心波绪浪,不过是一时的,可略的,没必要猫见老鼠般地一再尝试去捕抓! 同时,换位观想,心流外注,试着更多考虑[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体悟他人身上那些具体而微的苦乐与褶皱。处世遇事待人,意善而语柔,以谦卑的单纯来接收外界的各种或明或暗的能量,让内外的能量源源不竭地对流起来

——总括一句话:降低自己的[情熵],feel your heart,而非open your mind,更非show your power,或许就能缓解一下这种不良的群体心理症候

(附注:佛经末尾经常会说,读诵抄写此经,所得福报功德,无量无边。当一个人长时间持续专注地读诵或抄写经文,其内心就会趋于[一境性],稳定而清净的等流性就会自动培养出来,珍贵的波罗蜜由此被酿造、被储存。然后,此生或后世,就会有比较好的内在体验和外在境遇)

【三种邪淫】
1.跟配偶以外的众生(人及非人),发生关系。(非人,指动物、鬼神、无生命的物品)
2.跟配偶于非时、非地、非道,发生关系。(经期、斋日、忌日、病中、产后未愈,皆属非时。卧床之外,皆属非地。女根之外,皆属非道)
3.自作。(包括身体的动作和心里的YY)

饮酒、熬夜、吃太饱、口味重、食葱蒜韭菜、穿着太紧身、身心压力大、不良的阅读、低俗的视听、心意放逸,皆易生淫。淡泊无争、知足少贪、收心摄意、皈依、持戒、禅修,皆能生“定”、生“净”,自然就少淫心、淫行,最终连淫习也会彻底消失
相关日志:《“情欲”就是一深坑,为何还要跳下去?》、《什么是“邪淫”?如何突破“欲爱”?——从6位头陀僧的经历说起》

【肉身四色】
“业”生色:与生俱来的色相,由本人宿世业因和今生父母共同决定。例如,天生丽质
“心”生色:俗称相由心生,由长年累月的心理活动所形成。例如,内心阴险,眼睛就很容易变成三角状
“食”生色:由饮食习惯所形成。例如,营养不良,脸色发黄
“时节”生色:由时间的流逝所造成。例如,古代高僧的真身,历经千年不腐不坏,而且会长头发、长指甲

【因、缘、果】
因:业,业力,种子。(善因福业、恶因罪业)
缘:辅力,外部条件。(无善恶、罪福之分别)
果:报,报得,果实。(善果福报、恶果罪报)

地狱道的苦,天道的乐,都是现成的,由前世所造之业直接决定,出厂时便已预装好。人道的苦和乐,通常是现世努力之后的结果,自“作”而后自“受”。所谓努力,就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身行、口动、内心祈愿--从而制造外缘,催熟内因,最终得其果报:可能是善果,也可能是恶果。(注:人道又叫精进道,在长寿而悠享的天人看来,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只有转瞬即逝的几十年,却一直忙个不停ing)

男女之间的因缘,即是我们俗称的姻缘。有几种因:还债,讨债,报恩,报仇,同行(同走轮回路),同修(同走解脱路),前世有一念之牵(贪心),前世有一念之挂(嗔意),前世发过愿(生生世世在一起)……家人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类推可懂。(另见条目“四业”)

芸芸众生,一辈子的苦乐祸福,由三种力共同决定:宿世的业力、今世的努力、因缘的推力

菩萨行者,一辈子的荣辱得失,由三种力共同决定:宿世的业力(和愿力)、今世的努力(和精进力)、因缘的推力(和智慧力)

众生,历生死无数,沉溺于苦乐而轮回不止。菩萨,转国土无数,淡泊于荣辱而超然出世,无心造“恶”,亦无心行“善”。善恶之别,只是众生自己所受所感。天堂地狱,皆在于[心]:一念善,天堂现。一念恶,地狱生。——苦乐决于善恶[行],无爱无恨即修[舍]

由于贪嗔痴的推动,众生“伤害”了菩萨。如果菩萨说“有事”,众生可能会害怕、自责。如果菩萨说“没事”,众生可能会恼怒、嫉妒、自卑(参考例子:虚云大师112岁被暴打的经历)。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众生造下不善业。故此,菩萨不轻易开口,也不轻易出手

——凡夫怕果,却屡屡造业。菩萨畏因,而时时了业。缘不可避,因果复杂但不昧

【三世】
前世:过去世,今世之前的无数世
今世:现在世,此生此世
后世:未来世,今世之后的无数世

经云,因果通三世。经又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世一念,十方一念。——不悲过去,不虑未来,不贪现在

【四种人】
第一种人:贪现世乐,醉生梦死,溺于轮回。(都在模仿别人,陷在世俗期望中不能自拔)
第二种人:求后世乐,行善积德,修人天有漏福报
第三种人:求解脱,断尽烦恼,离开三界
第四种人:求佛道,有大慈悲心,不断出生又入死,在三界六道中广结善缘,普渡前三种人

佛为第二种人说“施论、戒论、天论”,即是人天乘。为第三种人说“一切法无我”,即是声闻乘。为第四种人说“一切法皆空”,即是菩萨乘

若长烦恼,即为凡夫,不能成熟佛法。若断烦恼,即为声闻,不能成熟众生。在成佛之前,菩萨不增烦恼,不灭烦恼,只薄烦恼

菩萨有二种力:烦恼力,智慧力。因为烦恼力,故不离三界众生;因为智慧力,故最终度人度己。菩提心在,则二力随在

菩萨有三颗心: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外示声闻之威仪,内修菩萨之明行,密证诸佛之果地。五通六度,救拔眷属,导世化俗,历万劫而不疲

相关日志:《整一辈子都不用读书工作、艰苦谋生的天人:五乘详解--佛道.菩萨道.缘觉道.声闻道.人天道》

【三转梵轮】
初转(解脱道):在鹿野苑开讲,佛陀向弟子展示了人生的真义——[四圣谛]。 从此,世间有了声闻乘
二转(菩萨道):在灵鹫山开讲,佛陀向弟子展示了世界的本相——[空性]。 从此,世间有了菩萨乘
三转(瑜伽道):在迦扎迦开讲,佛陀向弟子展示了能量的模型——[坛城]。 从此,世间有了金刚乘

初转,把轮回众生引入佛法。二转,把佛门弟子引入实相。三转,把高阶菩萨引入佛地。一个菩萨行者,即便修的是显教法门,但当他到达第八地之后,就会自动进入密教的智境:身怀涅槃而合于轮回,色空双运,大用大行

解脱生死(离苦),证悟实相(自觉),度脱众生(觉他),此乃诸佛所教,千圣所传,吾等所应行。弥勒菩萨言:菩萨因智慧故,不住轮回。因大悲故,不住涅槃
(另见“佛传五乘教法”条目下的因乘果乘)

【佛陀三不能度】
(此生)无缘、(顽固)不信、(极重)定业

无缘非永无,不信非永不,定业非永定,这就是“无常”。由于这无常,我们受尽种种苦。幸好有无常,我们才能发心、修行、离苦、解脱
相关日志:《佛法常用语术语解释1:怎样算“慈悲”?》

【为何众生度不尽】
一个众生,在每一刹那间,都会发射出三十二亿个念头,念念皆有识,最终皆会成形,进化为一个个的新众生。故此,众生无穷无尽

某个刹那,如果起的是贪心,则新诞生的三十二亿个众生,贪心就会偏重,成为贪型众生。余者同理可懂

地藏菩萨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文殊菩萨发愿说,所有听过我名号的众生,只要还有一个未成佛,我自己就不成佛
有的菩萨还发了这样的愿,我成佛时,世界上所有人也一起成佛。最终效果是,该菩萨成佛当天,其星球上的全部人类同时听到他的法音,当天全部证果成佛,当天全部进入涅槃

密宗推崇文殊菩萨、龙树菩萨。龙树确立了显教大乘体系,而且开创了密教金刚乘,但这两位菩萨,圆寂时却都表示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佛子孵化器):今日前往极乐土,将来还入此身中。——个中密意,请各位同修自行参研。另见“名色法”条目下的[密续]

【五事不可思议】
众生数量、因果业报、禅定之力、龙力、佛力

大海唯有一味,咸味。萨婆若海也唯有一味,解脱味。万江,皆入于大海。万法,皆入于萨婆若海。龙能兴大雨,菩萨能兴大法。至于佛的境界和功能,则唯佛能知也

【何谓“佛法”】
一.佛自口说,例如经藏、律藏
二.佛弟子说,例如论藏
三.仙人所说
四.诸天所说
五.化人所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间万法皆是佛法。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证入这种境界,故在此暂且搁置不论

某些人对佛法的评判:我有苦、我有难→我求菩萨→菩萨救了我→菩萨很好→佛法很好、佛教很好

另一些人对佛法的评判:活着很苦、我想解脱→我找菩萨→菩萨教我法门→我修行、证果、出轮回……

【判断真经伪经的粗略方法】
读之,令贪嗔痴减少、变淡,则为真经
读之,令贪嗔痴增长、变重,则为伪经

各位同修,请谨慎理解本条所言……真正的“法”,能根除社会中不同阶层所造成的优越感、自卑感、分裂感,让人趋向平静、自足、安详,获得现世与后世的福乐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3)

【北传佛教-四种成佛授记】
1.未发菩提心即被授记 (诸根猛利,具增上信。如:师子吼王菩萨)
2.初发菩提心即被授记 (诸根猛利,具增上行。如:文殊菩萨)
3.秘密授记 (被授记者本人不知,如:智勇菩萨)
4.证无生法忍即被授记 (能所俱泯,入菩萨八地,不再退转。退,指往下倒退。转,指转向声闻或缘觉。如:释迦牟尼、弥勒等贤劫千菩萨,皆证无生法忍而被授记)
相关日志:《猴子成佛记》

【二种观道】
唯心识观:思惟三界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所现,知“境”皆无实,不再攀缘 ——这是钝根菩萨行者所修法门(唯识法门)

真如实观:顿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诸“妄”想,不再分别 ——这是利根菩萨行者所修法门(中观法门)

不可取相求悟,不可离相思真。不即不离,觉性自现。楞严会上,摩诃迦叶示现了一种效果: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注:无需起心动念,就可通晓内外)

【过去七佛】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在过去的九十一个大劫里,第九十一劫有两尊佛,第三十一劫有一尊佛,本劫已出四尊佛。其余大劫里,皆无佛出世

以前,天上有一位魔王,在佛世欲祸害某位菩萨,结果被该菩萨化解掉,还被带到佛陀面前,当场便证得无生法忍。这个魔王,就是拘留孙佛的前身。十方世界之魔王,多是菩萨所化现。以种种魔事,鞭策修行人,增益其功德。——唯有菩萨,能逼菩萨

以前,人间有一位名叫顶生的金轮圣王,统领四大部洲。他福报极大,忉利天帝分半座与之共坐。他寿命极长,见证了120个忉利天帝的次第谢灭。后来妄图独掌天上人间,起恶念欲害天帝,即时衰堕。当时的第一个天帝,即是摩诃迦叶。最后一个天帝,即是迦叶佛。这个顶生王,就是释迦牟尼的前身

【竖三世佛】
过去佛:以燃灯佛为代表的诸佛
现在佛: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诸佛
未来佛:以弥勒佛为代表的诸佛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富家女和一个穷婆子,同时去供养佛陀,富家女供灯无数,穷婆子只供了一盏小油灯。佛为婆子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富家女心想,我供灯这么多,也应该得到授记吧。佛“看”了一下,说:“婆子成佛时,就会给你授记。” 婆子后来成佛,号“燃灯”。富家女遇到燃灯佛时,终于得到第一次授记:善男子,你将来必定成佛,号“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是燃灯佛,燃灯佛的老师是文殊菩萨。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示寿八十岁。在庄严世界示现成佛,示寿七百个阿僧祇劫。经云,诸佛不入究竟涅槃

月称菩萨言:“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尘数,佛证菩提劫亦尔,然此秘密未尝说。” 佛在经中常有密意,菩萨在世间常有秘行。凡夫难觉,唯佛能知。故经云,勿轻量众生

【横三世佛】
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
中间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娑婆三圣】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主职人间,捞中层生)、地藏菩萨(主职地狱,捞后进生)

释迦牟尼佛如此介绍地藏菩萨:“此善男子,从发心以来,久已能度萨婆若海……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普贤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 “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是由释迦牟尼愿力化现的。娑婆意为“堪忍”,苦乐各半,利于出离。此服务器开了四个游戏大厅,即四大部洲,各类众生皆可在此练级、刷装备、积攒资粮

有些世界,是由佛或菩萨,以愿力化现的。例如: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有些世界,是由众生共业合力,交缠感现的。纯属野生野长

【华严三圣】
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主职佛门,捞优等生)

【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卸任之后,观世音接任。观世音卸任之后,大势至接任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佛土四种】
常寂光净土:又称理性土,诸佛所居处
实报庄严土:又称实报无障碍土,法身菩萨所居处
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处
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人、天两道之凡夫,与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同居之处

娑婆世界,是凡圣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之净土。在那里,人类、天人、声闻、菩萨,常在一起举行佛法BBQ,以法为餐,法喜充满。这种法餐宴会开久了,前三者也就跟着变成“菩萨”啦。《阿弥陀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西方极乐,是由阿弥陀佛创办的全日制、半封闭式的综合性高校,该校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随到随读,保证每个大心学员都能拿到最高级别的毕业证书——佛位

【四圣六凡(十法界)】
四圣:佛陀、菩萨、辟支佛、阿罗汉
六凡:天、人、阿修罗、饿鬼、傍生、地狱

除[佛]以外,其余九类/九界,皆属[众生],皆有[妄] 。例如:醒时有杂念或失念,夜眠有梦

习气不同/发心不同,路径则异:频率决定去向,高频入圣,低频堕凡。减少贪嗔痴,保持心清净,有助于升频超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相关日志:《十善业道提高频率--忉利天帝的隐忧》

【北传佛教-八大菩萨】
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大慈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能让虚空降下各种财宝物品无量无数)、金刚手菩萨(与阿难结集了金刚乘密续之经典)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八大菩萨和十六位大阿罗汉,承佛敕命,永驻世间,护持佛法,利益众生,直至弥勒佛出世。另见条目“十六组秘密住世阿罗汉”

【佛陀僧团最初五比库】
憍陈如(前世就是歌利王)、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

憍陈如,是释迦如来座下第一个开悟、得法眼净的人。前世,憍陈如是残暴的歌利王,曾经残忍地斩掉释迦牟尼前世的手脚,当时,释迦牟尼心中毫无嗔恚与怨恨,而且还发了一个誓:“以后成佛时,要[先]度此人”。最终,誓言成真。憍陈如证得阿罗汉果之后,独自住在森林深处,接受动物和天人的供养,远离尘俗的烦扰

【佛传五乘教法】
人天乘(因乘):守十善业道,修福报,不堕恶趣
声闻乘(因乘):听佛陀讲法,领悟四圣谛,断“分段生死”,出三界轮回
缘觉乘(因乘):独自领悟十二因缘,断“分段生死”,出三界轮回
菩萨乘(因乘):无数大劫中,实践六度万行,断“变易生死”,游戏三界六道
一佛乘(果乘):一身一生,即入佛地。断无可断,证无可证

因乘:从因趋果,渐进而终达。例:牛乳一炼为酪,再炼为生酥,三炼为熟酥,四炼为醍醐
果乘:从果催因,顿超而立成。例:直接观牛乳为醍醐,然后,牛乳就真的变成了醍醐
相关日志:《整一辈子都不用读书工作、艰苦谋生的天人:五乘详解--佛道.菩萨道.缘觉道.声闻道.人天道》

【三种颠倒信】
信此身与彼身异、信此乘与彼乘异、信世间与涅槃异
(众生同一身:法身。诸乘同一性:佛性。净染同一相:无相)

【三种智】
一切智:又名无差别智、根本智。通达事物总相,知万法皆[空]。声闻和缘觉有此智
道种智:又名差别智、后得智。通达事物差别相,知[空]而不碍[有]。菩萨有此智
一切种智:通达总相与差别相,知两相乃一相,一相乃万相,万相乃无相,[空][有]圆融而妙运。唯佛有此智

声闻和缘觉也有道种智,但较有限,故其偏空、厌世、弃众生。菩萨也有一切智,但常以道种智行事,故其万行、入世、渡众生,并最终成佛

声闻弟子,闻“四圣谛”,而后各修各达
菩萨行者,证“空性”,而后起大平等心

声闻弟子:为了证果位 (=自解脱),我宁可舍命,也不会破戒!
菩萨行者:为了成佛道 (=度众生),为了救眼前这个人,我可以舍命,甚至破戒!

【四种邪见】
世间有常:执“有”,见不坏之相
世间无常:计“无”,见败坏之相
世间既常又无常:执“有”,又计“无”
世间既非常又非无常:执“非有”,又计“非无”

【四相】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轮回相)

我相,乃四相之根源。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甚至禅定、漏尽、涅槃……其实都是“我相”

轮回执着于幻觉,涅槃执着于幻觉的消失。故此,为了让众生更精准更深入地理解,佛陀又引入了另一个概念,[般涅槃],意即[超越了涅槃和轮回]。例如《涅槃经》云:唯愿世尊,怜愍我等及诸众生,久住于世,勿般涅盘
相关日志:《佛法常用语术语解释3:如何破“四相”》(鬼谷空侯) 图文配合,直观地解释何谓四相,及破除的方法

【三细(三种细相)】
业相(无明相):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不觉而动。纯属无中生有 (注:觉明为咎,“觉”外再生“明”,乃是头上又加头,实为大谬)
转相(能见相):依初动之业识,转成能见之相。动而能见。纯属妄上加妄
现相(境界相):依前面之见相,而妄现诸境界。见而有境。纯属妄妄叠加

三细,乃根本无明之惑,因对六粗,故名三细。——妄念起时,立刻觉知。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

特别说明:初动之妄,并无原因。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这就叫“无始”。(等觉菩萨,入金刚喻定,断无始无明/一念无明,流注止灭)

【六粗(六种粗相)】
智相:乃俱生法执,妄生分别之能。(注:此非真智,而是妄识、业识。又名体障,八地菩萨断之,能所双亡)
相续相:乃分别法执,思量相续不断,根本停不下来。(注:“放下”即菩提,即解脱。“造作”即烦恼,即轮回)
执取相:乃俱生我执,执着有“我”“我所”。(注:对世界的探索,对时间的感知,对事物的占有,对自我的辨认,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提示。即是“我执”“我相”,即是“无明”)
计名字相:乃分别我执,为事物立假名,着假名而更妄执。(例:先妄见有男貌、有女貌,然后名为“男”、“女”。相为本,名为末)
起业相:因名字相而有起业相,造种种业。(例:执着于有“男”、有“女”,然后有贪爱,想OX)
业系苦相:由造业而受报,为业所缠而受诸苦。(注:三界六道中的十二类众生,皆被“业”系缚,不得脱离,轮回不息,苦不堪言……众生造业,业造众生。业果相续,众生相续,世界相续)

【三性(三自性)】
依他起性(缘起自性):依缘而起,其性本空
遍计所执性(妄想自性):处处执着,计妄为真
圆成实性(元成自性):本来圆满,真如无生

【两种生死】
分段生死:由烦恼障,感得三界内的生死。一段一段之生生死死
变易生死:由所知障,感得三界外的生死。微妙难测之刹那生灭

【四种颠倒】
无常中有常、苦中有乐、无我中有我、不净中有净

三界内外,生死迅速,无常易逝。凡夫,不修习善根,入“无我”法中,不能堪忍,即生邪疑。菩萨,无量世来修习善根,智慧猛利,诸佛护念。虽未断结使,入“无我”法中,心能安住

不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见“动”则无常,见“不动”则解脱

【四法印-解脱道(声闻乘)】
诸行无常、有受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一切[行]无常,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无我。——《法句经》

一切有为法,皆生灭不停,故曰[无常]。
由于生灭不停,从而形成逼迫,故曰[苦]。
生灭不停息,意味着无实存、恒定的“我”;苦不可避,意味着无自控、自主的“我”;甚至,一切不断生灭的“法”,苦的“法”,亦不是“我”的体现,更不是“我”存在的证明,故曰[无我]

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 众生执着于“常”和“有”,故佛陀引入了“无常”和“空”来破之。而实际上,此四者皆属妄想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法”与“非法”,皆应舍离

【一实相印-菩萨道(菩萨乘)】
无生

因、缘、果,是由[无明]自己妄想出来的,纯属幻象。无生,才是真相

从俗谛、不了义的层面说,有[缘起、因果、三界、六道、轮回、众生、苦乐、魔、无明、菩萨、修行、成佛、涅槃]。从真谛、了义的层面说,无[缘起、因果、三界、六道、轮回、众生、苦乐、魔、无明、菩萨、修行、成佛、涅槃]。——简而言之:所有一切,从未发生!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悟[无生],证[空性]。 修法:时时保持[无欲],不断提醒自己:一切皆[无生]。 效果:内无欲,外无住,本无生,终无习。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攀缘无所得,无所希望无所行。——我已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得灭度

佛法,如此深奥,又如此单纯。学起来,如此费力,又如此省心。[轮回]在左,[涅槃]在右,[我]在中间闲晃悠。此即是“双运”。 ——千万不要看了这句话,然后就真的认为我在[中间]。如果认为我千真万确就在[中间],那将意味着:[中间]已经沦为[左]、[右]两边了

《金刚三昧经》:“住于[无生],即是有生。何以故?无住无生,乃是无生。” 维摩诘大士:“不灭烦恼,不有烦恼。” 龙树菩萨:“诸法从本以来毕竟空性,如是空性法中无人无法,不应生邪见、正见。” “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4)

【三解脱门(三三昧)】
空:无我故空
无相:无常故无相
无愿(无作):苦故无愿

声闻乘的阿罗汉,很多都是从“苦”或“无常”得到解脱,因为这两点更容易被体验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显得很另类。北传重典《金刚经》,就是须菩提与佛陀一问一答所演出的一场戏。——有缚有解,皆是障碍。故经云,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三种菩提】
声闻菩提(证阿罗汉果)、缘觉菩提(证辟支佛果)、无上正等菩提(证佛果)

【五种种性】
声闻种性,缘觉种性,如来种性,不定种性,无有出世功德种性(又名“一阐提”)

另一说法:外道种姓,声闻缘觉种性,如来种性,不定种性,无有出世功德种性

发心,又名发菩提心、发菩提誓愿。众生不发心,则不可能成佛

【三明】
宿住随念明(宿命明)、有情生死明(天眼明)、漏尽明

【五眼】
肉眼:凡夫众生所拥有。有物理障碍则不能见 (人类、动物皆自带肉眼)
天眼:神通者所有。能穿过物理障碍,超越时间和空间,但只能见到事物的表象 (天人皆自带天眼。部分人类有天眼,或后天禅修所得,或先天福报自带)
慧眼:阿罗汉、缘觉所有。只能见到事物的内理
法眼:大菩萨所有。能见表象,能见内理,但不能同时见两者
佛眼:唯独佛陀有。能同时见到表象(假有)和内理(真空),全知全见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变通)、漏尽通

汽车、飞机,是身根的延伸。一日之内,你可以从上海到纽约。貌似神足通
望远镜、摄影摄像机,是眼根的延伸。千里之外的视觉场面,你即时能见。貌似天眼通
收音机、电视机,是耳根的延伸。千里之外某人在说话,你即时能听。貌似天耳通
手机电脑、互联网,是意根的延伸。短时间内,你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貌似佛的全知
……但这一切,都只是错觉。生命(根身境)和世界(器世间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幻象、假象

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那是它们的果报
但人类这种存在,普遍并未自带如此的果报
——如果你不为自己准备好一条[路],这个世界就会给你安排一条[路]

【三种神足通(神变通、如意通)】
能到: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例如“我”从广州飞到拉萨);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例如把拉萨移到广州旁边);三者、此没彼出 (例如拉萨瞬间从西藏消失,又瞬间出现在广州旁边);四者、一念能至 (例如“我”在广州瞬间消失,又瞬间出现在拉萨)

转变:粪变金,金变粪,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

圣如意: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此法,唯佛独有

【佛五自在】
诸神通自在、自心中得自在、灭尽中得自在、圣如意中得自在、寿命中得自在 (另见“四神足”)

【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临终时,前七识先消停(医学上认为此时就是死亡),N久之后,第八识才最后离开肉身。转世时,第八识首先入胎,然后,前七识才依次出现,逐渐起用

《楞严经》: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大海多有大身众生,鲸鱼等。萨婆若海多有大心众生,菩萨也。舜若多神,意译即是虚空神,这位大神以虚空为身,身量无边无际,故曰“无身觉触”。《金刚经》云: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相关日志:《灵魂与阿赖耶识的区别》

【四智】
成所作智:自利利他之智,由前五识转化而来
妙观察智:断疑观机之智,由第六识转化而来
平等性智:显法平等之智,由第七识转化而来
大圆镜智:现照万象之智,由第八识转化而来

智即能证。心,诸佛证之即为法身。境,诸佛证之即为净土。弥勒菩萨言: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注:生死不是[缚],诸佛不是[解]。有缚有解,皆是有为法、生灭法,皆是障碍)

【三身】
法身、报身、应化身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的肉身就是报身;佛菩萨应众生祈求而来,所示现的形象就是应身;佛菩萨主动来度化众生,所示现的形象就是化身;法身不生不灭,圆满十方,周遍法界

另,下智之人(凡夫众生)妄兴福力,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声闻弟子)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菩萨行者)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立地成佛者)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简而言之,三身四智,尽在一[心]

(博主注:请结合后面“释迦牟尼修行简历”这个条目来理解本条所言)

【八相成道】
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称“八相成道”
北传佛教-八相: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传法、入灭
南传佛教-八相: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传法、入涅盘

北传有住胎、无降魔;南传有降魔、无住胎。经云,某夜成正觉,某夜般涅盘,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

【十方】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

【四世(佛法四阶段)】
圣世:圣法时代,佛陀住世
正世:正法时代,有教有修有证
像世:像法时代,有教有修无证
末世:末法时代,有教无修无证

时至今日,南传佛教依然有人在教,有人在修,有人证果,故仍处于正法时代。南传佛教认为,正法有5000年,分五个阶段:1.其时有四无碍解智阿罗汉。2.其时有三明六通阿罗汉。3.其时有三明阿罗汉。4.其时有纯观阿罗汉。5.其时只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现在是佛历2500多年,故仍处于正法时代的第三阶段

圣世及正法时期,很多人仅靠持“戒”就能证果。像法时期(例如中国禅宗鼎盛时),要得道必须有禅“定”。到了如今这种末法时期,要得道必须得靠智“慧”。那么,如何增慧呢?1.不要太[贪]。2.勿执己[见]。——虚云大师形容今人的根器:习染深重,知见多端
相关日志:《可怜悯者,大悲心者》、《十大预言梦——佛陀解梦预告末法时代世界景象》

【四依四不依(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只有越过“译文(由梵入汉)”和“古文(由古入今)”这两重障碍,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佛经”和“佛陀”

【二法】
生法、灭法

【二种生住灭】
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相生、相住、相灭

佛陀能够看到“流注”和“相”的生、住、灭。凡夫众生只能看到“相”的住,并执此为真实,所以我们误以为物质世界是真实而坚固的

非流注心,入于过去。非流注心,入于未来。非流注心,驻于现在。种种世间相貌,种种众生意向,现量可知,如实而了。熟视无睹,即为[痴]。心有观照,方名[智]

【四种瀑流】
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无明瀑流

【究竟法】
有为法:名法、色法,有生有灭
无为法:涅槃,无生无灭
不可说之法:非人类语言所能阐述的法

【两种谛】
世俗谛(俗谛):世俗概念。例:男人,女人,老人,婴儿,猫,狗,皇帝,乞丐,美丽,丑陋,成功,失败、善、恶
究竟谛(真谛):1.自性谛:心、心所、色法及涅盘——四究竟法;2.圣义谛: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四圣谛

【名色法】
名法:心(识蕴)、心所(受蕴、想蕴、行蕴)——精神现像
色法:色蕴,地水火风四大种,及其运作——物质现象 (巴利语中的“色”,有逼迫、易朽之意)

无明妄动,形成各种各样的习气(习性/惯性)。微细习气的组合运作,即是“名法”。粗重习气的组合运作,即是“色法”。不同的习气,造就出不同类型的众生:天人、动物、人类、男人、女人、白人、黑人、胖子、瘦子、天才、庸才、草树、石头、地球、银河系……

“空”不是一“物”,不会摧毁“色”。“色”不是一“物”,不会占有“空”。故经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以上属于显教,而在更深的层面上:色即是色,空即是空。而这,就是金刚乘[密续]
惊世骇俗,最具破坏力,不可对芸芸众生言明;狂智大用,最具创造力,非至根至器不能承受,故曰“密”
无住于空,无碍于色,不破不断,直接转化,故曰“续”。声闻道和菩萨道之后的又一阶境,故曰“续”

【五遍行(遍一切心心所)】
作意、触、受、想、思

【五别境(杂心所)】
欲、胜解、念、定、慧

【佛法三传】
南传(声闻乘):只认现任校长释迦牟尼佛和第一期杰出校友弥勒菩萨(候任校长)
汉传(菩萨乘):校长校友无数,尤推崇释迦校长、阿弥陀校长、观音菩萨、地藏菩萨
藏传(金刚乘):校长校友宿管保安无数,尤推崇文殊菩萨、龙树菩萨

佛有三“子”:老大严谨保守,老二自由开阔,老三神秘威异。后两者合称“北传”。另:声闻是语子,菩萨是意子,罗睺罗是身子

某些声闻弟子如是说:有菩萨行,但没有菩萨道、菩萨乘。悉达多太子证悟成为佛陀,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告诉我:一切法无我。

某些菩萨行者如是说:有声闻乘,也有菩萨道、菩萨乘,但没有密法、密乘。诸佛和菩萨,都是我的老师。——老师告诉我:一切法皆空。

某些密宗行者如是说:声闻乘是根基,菩萨乘是进阶,金刚乘是极境。上师和诸佛,都是我的老师。——我对老师说:今天玩哪样?

【南传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国家】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东部、尼泊尔、不丹、越南南部、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与德宏等地
相关日志:《南传佛教水彩风景:万塔之国缅甸》

【北传佛教国家】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中部与北部

【藏传佛教区域】
西藏、内蒙古、蒙古、尼泊尔、不丹、云南部分地区、四川部分地区、青海部分地区、甘肃部分地区

【高僧分类】
禅师:例如慧能、马哈希 (这两位还有一个共同点:轻“止禅/奢摩他”,重“观禅/毗婆舍那”)
法师:例如玄奘、印光 (熟通经典,擅能弘法)
律师:例如鉴真、弘一 (律师精通戒律。鉴真以佛戒,整顿并重塑了日本佛教界,进而影响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尊为日本文化的肇祖。日本民族性中的自律,多半源于鉴真)

大师:一般是北传佛教对得道高僧的敬称
尊者:一般是南传佛教对戒龄高的僧人(上座)的敬称
大德:南传北传通用,对有修为的出家人或在家居士的敬称

长老:南传佛教中,戒龄满十年称长老,戒龄满二十年称大长老
和尚:北传佛教中,泛指男性出家人。南传佛教中,专指老师或上座 (和合僧团中的上座,简称“和上”,后演变为“和尚”)
大士:北传佛教对极有修为的在家居士的敬称。除地藏菩萨外,诸大菩萨都示现为大士相(在家相)

【四种人】
在家凡夫(白衣):非僧威仪,亦非僧数
出家凡夫(比丘):入僧威仪,不入僧数
出家圣人(大师):入僧威仪,亦入僧数
在家圣人(大士):非僧威仪,入于僧数 (在家圣菩萨,虽然没有出家人的皮相,但却属于三宝中的“僧宝”)

【南传上座部佛教高僧】(增补中)
帝须大长老(阿育王的国师,第三次结集的主导者)、玛欣德长老(又译“摩哂陀”,阿育王的儿子,南传佛教的始祖)、僧伽密多长老尼(又译“桑喀蜜妲”,阿育王的女儿,南传比库尼的始祖)、觉音尊者、龙婆托尊者、阿赞多尊者、阿姜曼尊者、马哈希尊者、阿姜查尊者、明昆三藏持者长老、阿姜摩诃布瓦、孙伦禅师、隆波田、佛使比库、帕奥禅师……

“阿姜”意为老师,“隆波”意为长老,“三藏持者”指能熟练地背诵和默写南传三藏

【北传佛教高僧】(增补中)
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图澄大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鉴真律师、道宣律师、六祖慧能、永嘉禅师、南岳禅师、马祖大师、永明延寿、憨山大师、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米勒日巴尊者、最澄大师、空海大师、道源大师、虚云大师、弘一律师、太虚大师、印光法师、一行禅师……
相关日志:《阿姜查如何看待<六祖坛经>?——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答疑录》

【北传佛教大居士】(增补中)
傅大士、庞大士、王龙舒、袁了凡、杨仁山、夏莲居、李炳南……

【中国禅宗六祖】
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

【南华寺三尊真身】
初唐慧能禅师、北宋丹霞禅师、晚明憨山禅师

在不可思议的深定中,神识主动、自如地离开肉身,肉身免受震动、未曾松动,四大不崩不垮,不散不朽,遂成神奇的“全身舍利”。得道高僧对身心的精深掌控,已非凡理所能推度

【留形住世四阿罗汉】
摩诃迦叶(候待弥勒佛出世)、宾头卢(为世间众生做福田)、罗睺罗、屠波叹
相关日志:《当代人遇见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十六组秘密住世阿罗汉】
第一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第一尊者,就是宾头卢)
第二尊者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北方迦湿弥罗国
第三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第四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第五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瞻部洲
第六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第七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第八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第九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第十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第十一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扬瞿洲 (第十一尊者,就是罗睺罗)
第十二尊者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第十三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第十四尊者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第十五尊者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第十六尊者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这十六位大阿罗汉,护持正法饶益有情,至此南瞻部洲人寿极短至于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戮,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刀兵劫后,人寿渐增至百岁,此洲人类厌恶之前战争的残害和苦恼,复乐修善。其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生,令其出家,为诸有情作饶益事

——这些大阿罗汉,所行近于菩萨道
(注:当年,有很多阿罗汉在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此等罗汉圣寺遍布大中小洲各处各地,有缘者见)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5)

【古印度十六国】
盎嘎国Anga
瓦基国Vajji
马嘎塔国Magadha(又译“摩竭陀国”)
咖西国Kasi
马喇国Malla
高沙喇国Kosala(又译“拘萨罗国”)
瓦萨国Vamsa
支提国Cetiya
般吒喇国Pancala
古卢国Kuru
苏拉谢那国Surasena
马差国Maccha
阿盘提国Avanti
阿萨咖国Assaka
甘塔拉国Gandhara
冈钵迦国Kamboja

【古印度四大圣地】
伦比尼(Lumbini 又译“蓝毗尼”):佛陀出生处
菩提迦耶(Buddhagaya):佛陀觉悟成正自觉处
鹿野苑(Isipatana):佛陀初传法处
古西那拉(Kusi.nara):佛陀入般涅槃处

【古印度八大圣地】
阿育王,在前面四大圣地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处圣地以纪念佛陀的圣迹,故合称“八大圣地”
王舍城(Rajagaha):迦兰陀竹林精舍和城郊的灵鹫山
舍卫城(Savatthi又译“沙瓦提”):揭达林园
韦沙离(Vesali):佛陀宣说将般涅槃之地
桑咖沙(Sankassa):佛陀在三十三天讲完阿毗达摩,从天界降落人间处

揭达林园,又译“祗树给孤独园”,祗陀太子的树,给孤独的园。祗陀是波斯匿王的长子,此园本是他的私人园林,后被给孤独买下并供养给僧团。给孤独原名须达,因他经常布施孤、独、寡、鳏,故获此外号。幼年丧父,谓之孤。老来丧子,谓之独。女子丧夫,谓之寡。男人丧妻,谓之鳏

【汉传佛教四大圣地(四大道场)】
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 (印度的补怛洛迦山、拉萨的布达拉宫,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此宫也是历世DL坐床之处)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云南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西藏的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青海的阿玛尼卿山和尕朵觉沃

【巴利语、梵语】
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巴利语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时所使用的摩竭陀语。这种语言,流行于摩竭陀国和拘萨罗国一带,是世俗化的语言。南传三藏的六次结集,均是用巴利语结集的。故此,两千多年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弟子们一直把巴利语尊奉为佛陀的语言和圣典语,在僧团内部至今仍广泛学习并使用

梵语:为古印度婆罗门等高种姓人的日常用语,高贵优雅,其地位类似于欧洲古典时代上流贵族社会所使用的拉丁文。北传三藏皆从梵语翻译而来,但梵语,早就在这两千多年里几近销声匿迹了
相关日志:《本是同根生——南传巴利三藏与北传历代大藏经的宿缘》(五十芥)

【南传三藏的六次结集】
第一次结集:佛陀涅槃后三个月(公元前544年),在古印度王舍城郊外灵鹫山的七叶窟。由摩诃迦叶发起,并负责提问,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诵出《律藏》,阿难诵出《经藏》,共五百阿罗汉进行听证、核对。摩竭陀国阿阇世王(又译“未生怨王”)为外护

第二次结集:佛陀涅槃后100年(公元前444 年),在古印度韦沙离城的Valikarama。瓦基族的比库违反了“不蓄金钱财宝”的戒律,向信众乞求钱财。故长老比库们发起了第二次圣典结集。由阿罗汉亚萨·咖甘嗒咖子大长老发起并主持,共七百阿罗汉进行结集。自此之后,僧团便分为两派,一派为原始佛教的长老部(又称“上座部”),一派为新起的大众部。Kalasoka王为外护

第三次结集:佛陀涅槃后234 年,在古印度巴嗒厘子城。当时,正值古印度摩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阿首咖王)统治的时代,阿育王立佛教为国教。但由于太多异教徒混进僧团,骗取信众的供养,以致严重影响僧团的声誉和秩序。阿育王发起了第三次圣典结集,邀请阿罗汉摩嘎利子·帝须大长老主持,共一千阿罗汉进行结集,阿育王为外护

本次结集完成后,阿育王便派出众多传法阿罗汉(包括他的儿子玛欣德尊者和女儿僧伽密多长老尼),到各地弘扬佛教正法。玛欣德尊者一行,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随后,佛法在锡兰大兴,后又传到缅甸、泰国等地,南传上座部佛教由此而始。阿育王,被誉为佛教历史上最大的护法

第四次结集:公元前 29 年,在斯里兰卡巴特律褒国阿哆伽庸的禅洞。当时,许多僧人已经不能像以前的阿罗汉那样,把全部经典内容记入脑海。于是,国王Vattagamani发起了第四次圣典结集,由大阿罗汉Maharakkhita主持,五百阿罗汉结集,并决定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将佛典记录在棕榈叶上,就是后来的“贝叶经”。(前三次结集,均为口诵默记,互相验证,无文本录写)。Vattagamani王为外护

第五次结集:公元1871年,在缅甸的曼德勒。为了重述、验证和比对经典,以确保一切无误,由三位阿罗汉Mahathera Jagarabhivamsa、Narindabhidaja和Mahathera Sumangalasami主持,2400 位僧侣一起结集。这次结集后,僧侣们将所有经文撰写在 729 块大理石上,并建成了佛塔(缅甸固都陶佛塔),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书”。敏东国王为外护

第六次结集:公元1954年,在缅甸仰光的大山洞(在首相乌努的率领下仿古印度七叶窟建造而成的人工山洞),由缅甸症府发起、赞助、支持。像之前的结集一样,这次结集也是为了重述和验证经典。由近代的缅甸大阿罗汉,马哈希西亚多尊者负责经典的问证,明昆三藏持者长老负责回答,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和尼泊尔八个国家的2500位长老僧侣们共同结集,历时两年,于1956年完成(佛陀涅槃后2500年)。从此,南传佛典便以七个国家的文字书写、传播(印度文字种类繁多,故例外)。这次结集的经典,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正确无误的经典。缅甸症府为外护

注:佛灭度后,摩诃迦叶、优波离等阿罗汉和阿难,结集巴利三藏(声闻法)。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和阿难,结集摩诃衍经典(菩萨法)。佛经主要保存在天宫和龙宫,天王和龙王,寿长,记忆力高超,而且更懂得佛经之可贵与稀有,故保存完好。人则寿短,不懂佛法之可贵与难得,故多散失

【南传三藏(巴利三藏)】
经藏:长部(长篇)、中部(中篇)、小部(短篇杂篇)、相应部(分门别类篇)、增支部(数字递增篇)
律藏:犍度、经分别、随附
论藏:法聚论、分别论、论事、人施论、界论、双论、发趣论

(巴利三藏,至今有过六次结集)

【汉传三藏】
经:修多罗,意译为契经,由佛陀应机所说。讲“定”
律:毗尼耶,意译为戒律,由佛陀应缘所制。讲“戒”。 后世高僧亦有所补充,例如唐代洪洲百丈山怀海禅师的《古清规》(即《百丈清规》)
论:阿毗达摩,意译为系统法理及注疏,多为菩萨所著。讲“慧”

(历代刊版有:乾隆藏、赵城金藏、房山石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大正藏、卍正藏、嘉兴藏、高丽藏等)

【藏传大藏经】
甘珠尔:又称正藏,乃教敕译典(经部、佛语部)。分为显教经乘与密教咒乘两部分
丹珠尔:又称副藏、杂藏。乃论述译典(论部、续部)。佛经的解说和注疏

(历代刊版有:德格藏、新奈塘藏、永乐藏、塔尔寺藏、北京藏、昌都藏、理塘藏、卓尼藏、拉萨藏等)

【北传菩萨乘(摩诃衍)五经】
《大般涅槃经》:佛临走前,给众生留下了一艘渡船,名叫“常、乐、我、净”
《大般若经》:智慧之大海,自在泛扁舟
《大宝积经》:杂锦菜
《大集经》:杂锦菜
《华严经》:诸佛境界的高深博览

众生以为,世间是“常、乐、我、净”。佛陀告诉众生,涅槃才是“常、乐、我、净”。而实际上,世间和涅槃(出世间),都不是“常、乐、我、净”

经云,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何以故?有所说者,名有为法,如来世尊非是有为,是故无说

【北传净土宗五经一论】
《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往生论》

【六字洪名】
南无阿弥陀佛
(注:单单是“阿”这个音,便足以让三界全空,六道清净,众生宁息)

【两种念佛】
名相念佛(持名念佛):例如念“南无阿弥陀佛”
实相念佛(无相念佛):见诸相非相、诸法无行

可以这样理解:慧能大师,外离一切相,内离一切念,无相为体,无念为宗,无住为本,分分秒秒都在进行实相念佛。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进而明白:念佛到底是在念什么,念佛到底是为了什么。 —— (起)信、(发)愿、(修)行 → 专注念佛 → 心一境性 → 清净 → 觉悟 → 自渡、渡人

金刚乘,有“观想念佛”法门:口持咒,手结印,心观想。(以果催因,直奔佛地)
相关日志:《念经|12篇最受欢迎诵文偈颂分享-南北传佛教朝暮课诵文集(附下载地址)》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6)

【北传禅宗七经】
《圆觉经》:讲“菩萨修行”
《楞严经》:讲“世界真相”
《楞伽经》:讲“微细境界”
《金刚经》:讲“空性”
《净名经》:讲“不二”。此经又名《无垢称经》《维摩诘经》《不可思议解脱经》
《心经》:讲“般若”
《坛经》:讲“即心即佛”“立地成佛” (禅宗明确提出——不立文字。诸佛妙法,非关文字)

文殊菩萨言:施设文字,皆为魔业。若无施设,即无我见及文字见。以无我故,则于诸法无有损益
佛言:法唯一字,所谓无字。当知无说,是为真说。善男子,法界无字,离诸字性

不二,真如,真心,实相,无相,空性,自性,法性,佛性,涅槃,如来藏,本来面目……说的都是XX。何谓“XX”呢?佛说XX,即非XX,是名XX。在娑婆世界之外的某些世界,没有文字形态的佛经,那里的修行人不用看经,也无须听法,只需不断用鼻子闻花草的香气,便可得道证果。各位同修,请仔细思量这个案例带来的启发性

【十二部经(十二分教)】
文、歌、说、颂、譬喻、本起纪、事解、生傅、广傅、自然、行、章句

【北传九部法】
契经、祇夜、受记、伽他、讽诵、因缘、方广、本生(佛陀前世修行的故事)、本事(佛弟子前世修行的故事)

【汉传十三宗】
禅宗:摩诃迦叶(西天初祖)、阿难(西天二祖)、马鸣(西天十二祖)、龙树(西天十四祖)、达摩(中土初祖)、慧能、憨山、虚云等
律宗:道宣(初祖)、鉴真、弘一等
净土宗:慧远(初祖)、承远、法照、少康、延寿、印光等
天台宗(法华宗):龙树(初祖)、智者(四祖、实际创始人)、智威等
唯识宗(法相宗):玄奘、窥基等
藏传密宗(金刚乘):龙树(创始人)、莲花生、宗喀巴、玛尔巴 (另见条目“藏传四大教派”)

汉传密宗、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涅槃宗、地论宗、摄论宗、华严宗

【藏传四大教派】
宁玛(实修派):又称红教,创立者为莲花生大士,最高密法为大圆满。此密法属于旧派,其他密法皆属新派
格鲁(学院派):又称黄教,创立者为宗喀巴大师,最高密法为大威德。前藏的拉萨的布达拉宫的DL,后藏的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BC,均属此派
噶举(实修派):又称白教,创立者为玛尔巴祖师,最高密法为大手印
萨迦(学院派):又称花教,创立者为昆·贡杰布,最高密法为大道果

【藏传的四部密续】
事部密续、行部密续、瑜伽部密续、无上瑜伽部密续

【藏传格鲁派的六大寺院】
西藏的扎什伦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的佛像三相】
寂静相、寂忿相、忿怒相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别】
中观学派:中国传统称之为空宗。因宣扬龙树的“中道”而得名。龙树菩萨、提婆菩萨。主要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观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百论》、《百字论》

瑜伽行派:中国传统称之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弥勒菩萨、天亲菩萨、无著菩萨。主要经典:《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论》、《成唯识论》

【北传三藏的四大译者】
鸠摩罗什(姚秦):《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法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
真谛(陈朝):《金光明经》、《无上依经》、《广义法门经》、《十七地论》、《唯识论》、《摄大乘论》
玄奘(李唐):《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不空(李唐):《金刚顶经》、《大集经》
相关日志:《白天不懂夜的“黑”》

【五不译】
多义,不译,如“沙门”、“布萨” (沙门有“乞士、勤息、怖魔、破恶”等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密意,不译,如“般若波罗蜜多”
生敬,不译,如“菩萨”、“萨婆若海”
顺古,不译,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无,不译,如“菩提树”

有些佛的菩提树是榕树,有些佛的菩提树是竹子。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毕钵罗树),我们这边没有

有人认为,佛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是“缘起性空”。按此说法,则有能证,也有所证,那就是“二”了。有佛,有菩提树,依然是“二”。请看经文:无有一法,如来所觉。于法无觉,是如来觉

【五时】
华严时:出《华严经》《菩萨十地经》《显无边佛土功德经》等
阿含时:出《阿含经》《梵网经》《起世经》等
方等时:出《圆觉经》《楞严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等
般若时:出《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
涅槃时:出《涅槃经》《法华经》《大悲经》等

【八教】
化法四教
藏教:藏指三藏,藏教即是声闻乘。类似专科院校
通教:前接藏教,后连别教、圆教,兼容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钝根退回前之藏教,利根升入后之别教。类似综合性大学
别教:另开一支,故名别教。三界外菩萨所修的法门,亦即菩萨乘
圆教:一佛乘,禅宗慧能大师所行即是。(另见条目“佛传五乘”)

化仪四教
顿:顿悟,例如慧能南宗的接引方式
渐:渐修,例如神秀北宗的接引方式
秘密:秘授,例如藏传各派的接引方式
不定:多种方式混用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竖说,即成五时。横说,即是八教。化法指法理,化仪指方式)

【两种中道】
但中:是超出于空、有二边的中道,生死是有的一边,涅槃是空的一边,“但中”是超出生死、涅槃的二边,独显一“中”,如离却虚空,别指一月,这样见到“但中”,便被接入“别教”

不但中:是即空、即有的中道,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生死、涅槃当体便是中道佛性,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样见到“不但中”,便被接入“圆教”

(注:诸法无自体,无自性。离于有无,名[空]。离于断常,名[中道]。——博主提示:阅读佛经,理解佛法,须跳过[文字相],否则很容易陷入死循环或死胡同而出不来)

【三境】
性境:现量所证之如实境相。例:眼见太阳东升西落
带质境:真假混淆之错觉境相。例:误把夕阳看成蛋黄
独影境:虚妄不真之幻觉境相。例:梦中所见之境,临终昏乱所见之境

【四量】
圣言量:佛陀在经中的一言一语 (又称圣教量)
现量:用事实证明,例如,山那边在冒烟
比量:用逻辑推论,例如,山那边在冒烟,可能有人在烧柴草
非量:谬误的量知,例如,山那边在冒烟,外星人要来了

后面三个量,妄想程度一个比一个重。无明=妄想=颠倒=苦=三毒=众生=三界=六道=轮回。三界是“我”,六道是“梦”,轮回是“我在做梦”
相关日志:《谁在操控棋手?大家需要的是答案吗?》

【四种答】
决定答、解义答、反问答、置答(不答)

【三种世间-三种相续】
器世间(舞台/器世间境)——世界相续
有情世间(演员/根身境)——众生相续
行世间(剧本/种子境)——业果相续

世间,即是贪求、放逸、感受、情绪
出世间,即舍离、精进、观力、清净

【四生】
胎生:地性,重钝。例:人体笨沉
湿生:水性,津润。例:微菌如水
化生:火性,虚炎。例:天人光明
卵生:风性,轻举。例:鸟身灵敏

胎因情有,卵由想成,情与想合则为湿生,情与想离即是化现。天人、地狱皆化生,阿修罗、傍生、饿鬼则四生皆有,人主要是胎生,但也有卵生(例如毗舍母生三十二卵)、湿生(例如曼驼多遮卢)、化生(例如劫初人类)

【两种心】
心路过程心: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的运作。例如,看书、听歌、胡思乱想
离心路过程心:结生心、死亡心、有分心

【离心路过程心】
结生心:一期生命的第一个心识 (这是最初的一个有分心。结生业形成结生心)
死亡心: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识 (这是最后的一个有分心,又称死心)
有分心:时时刻刻保持着生命相续流不会中断,又名有分识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心,犹如一条不断运行的传送带。当上面载着一本书或一首歌时,即是六根心路(心路过程心)。当上面空无一物时,即是有分心(离心路过程心)

六根门不造作时(即心路过程没有运作时),有分心(即离心路过程)就会在每个刹那间不断生灭。在两个心路过程之间,佛陀只会生起一个有分心,舍利弗只会生起十六个有分心,凡夫众生则会生起无数个有分心

三世延续:前世临终时的死亡心 → 今世入胎时的结生心(当期生命的第一个有分心)→ 今世的果报心(当期生命过程中的无数个有分心)→ 今世临终时的死亡心(当期生命的最后一个有分心)→ 后世入胎时的结生心

【二力】
业力:由无明妄动所形成的执染之力
愿力:由菩萨发愿所形成的清净之力

(众生被业力牵引而轮转六道,被动地出生入死,妄受苦乐;菩萨以愿力为方舟,主动地出生入死,普渡众生)
相关日志:《三世:贫富与健康,业力与愿力的关系》

【二业】
共业:群体共通的业。例如:我们都是当代中国人
别业:个人独有的业。例如:你是富二代,他是穷N代

无明,把[轮回]这个游戏搞得非常复杂,其自囚之杰作,就是编织出了一张名叫[共业]的因果罗网。古中国的汉语佛经译师,是否早就预见到了如今正日益显露无遗的末法哀象?经文分明写道:“生中国难,得人身难,闻佛法难”

越自私自我,则越陷入共业相缠互害。越无私无我,则越远离共业相缠互害。和气致祥,戾气招殃。行善福随,履恶祸追。不能舍己利人,亦应自求善福,戒恶、戒邪、戒饕餮

【四业】
根据性质来分:极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已作业
(临终时,依此顺序选择结生业,形成结生心,转世入胎)

根据善恶来分:善业、恶业、支持业、毁坏业
(支持业会支持善业或恶业,毁坏业会毁坏善业或恶业)

根据黑白来分:黑业、白业、黑白业、非黑非白业
(佛陀的业已经白净,菩萨、阿罗汉、凡夫的业则黑白混杂)

根据果报来分
现法受报业:仅当世受报。若当世未受报,则永远失效
次生受报业:仅往后一世受报。若往后一世未受报,则永远失效
后后受报业:往后生生世世,只要缘到,都会受报,直至成佛
无效业:业种坏掉,不会结果,不会受报

例如,某人证了初果,则那些会让他堕恶道的业,全变成无效业。忏悔发露,亦可让某些业失效

【三业】
按照善恶来分:善业、恶业、无记业
按照根门来分:身业、口业、意业

意业最重,因为“身口”要造业,必须以“意”为基础,故名“意钉”。例1:有个比丘,夜里踩烂了瓜皮,误以为踩死了一只大青蛙。结果,该比丘死后堕入恶道。例2:老婆子误把狗牙当成佛牙,日日顶礼,诚心修持,毕生不辍,结果,命终之后往生净土

由此可知,离心无善恶,离心无罪福,离心无苦乐。经云: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六道轮转

——若能[境][心]俱亡,当下便是解脱

【五逆罪(业障)】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毁坏佛经、佛像、圣寺,皆属于“出佛身血”;没有众生能杀正等正觉的佛,故无“杀佛”这一条;和合僧,指僧团,四个比库即可称为僧团

只要犯了五逆罪中的任何一条,今生就不可能证得任何果位,故五逆罪又称为业障。这五种恶业,能障碍人受福报、得禅定、证果位

【四种死】
寿命尽而死:犹如油灯的灯芯耗完
业力尽而死:犹如油灯的灯油耗完
寿命与业力俱尽而死:灯油灯芯同时耗完
横死:毁坏业成熟,非时而死,犹如灯油灯芯俱在,油灯被风吹灭

【五浊】
劫浊:多灾多难 (依报很糟糕)
见浊:邪见旺盛,常诤讼
烦恼浊:三毒肆虐,相残相杀
众生浊:身心污秽,善恶颠倒
命浊:短命多病 (正报很低劣)

月称菩萨:众生有五浊,能生诸过失,故世间不入,甚深佛行境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九地】
五趣杂居地(五道混杂之欲界地) + 色界四地 + 无色界四地

【三行】
梵行、天行、圣行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7)

【欲界六天】
四天王天:直接管理人间,直属上司是忉利天帝。此层天为地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和忉利天帝(已证须陀洹圣果),都是佛教的大护法
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也是地居。天帝名释提桓因(帝释),本名乔尸迦,一“四天下”之主
夜摩天:空居。日月照不到,故名夜摩
兜率天:又名喜足天。空居。一生补处菩萨(等觉菩萨)在此层天的内院
乐变化天:又名化乐天,空居。变化各种物品以自娱乐
他化自在天:空居。能随意享用其他众生的欲乐,如果你正在撸,你的快感可能会被抽水哦

欲界六天皆有男女、婚娶。行十善业道,可入此六天享受天福。人间过50年、100年、200年、400年、800年、1600年,这六层天的天人却分别只过了1日

【色界十八天】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此是初禅三天。修成初禅则可入,但不是必入。居者分别是普通梵众、臣属、大梵天王。修四无量心,才能成为梵天王。为一小千世界之主,也是印度教(婆罗门教)所膜拜的教主

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光音天):此是二禅三天。修成二禅则可入,但不是必入。以“光”交流,而非声音。劫初地球人类即是由下凡的光音天人退化而来

少静天、遍静天、无量静天:此是三禅三天。修成三禅则可入,但不是必入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此是四禅凡夫所居四天。修成四禅则可入,但不是必入。修无想定(压住念头),入无想天。自学成才,入无云天。名师高足,入福生天。众望所归,入广果天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是四禅圣者所居五不还天。色究竟天,又名魔醯首罗天。其天王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

凡夫行善,修禅定,可入十三凡夫天,阿那含圣者入五不还天。色界十八天,无男女、婚娶,梵天人有能量态的身体,但无身根、男根、女根,没有性别。各自坐禅,享受禅悦。寿命以劫算,极漫长

【五不还天】
此五层天只有三果圣者阿那含能入,而且阿那含一定会在这五层天里证阿罗汉果,入涅槃,故名“五不还天”
无烦天:“信根”最强的阿那含,入此天
无热天:“精进根”最强的阿那含,入此天
善见天:“定根”最强的阿那含,入此天
善现天:“念根”最强的阿那含,入此天
色究竟天:“慧根”最强的阿那含,入此天
(阿那含圣者,也可选择不入此五层天,例如,现在的大梵天王,就是阿那含圣者,但他选择了初禅天,并做了那里的大梵天王)

【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统领乾闼婆(音乐神)。护卫东洲
南方增长天王“毗流驮迦”,统领瓮睾鬼(守财神)。护卫南洲
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统领诸龙(天龙地龙海龙)。护卫西洲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统领夜叉(血食大力鬼神)。护卫北洲

佛经形容南洲(阎浮提)众生,爱财如命,敛财不息。又,《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四魔】
烦恼魔:128种烦恼及其余随烦恼 (烦恼慈悲,皆是念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蕴魔(五蕴):五蕴之苦
死魔(死亡):诸无常相,刹那生死,分段生死
天魔(波旬及其眷属):欲界第六天的魔王魔女魔众

修行人不断淫心,易沦为天魔。不断嗔心,易沦为龙蛇。不断杀心,易沦为大力鬼神、夜叉、血食地居仙。——佛法修行的基本模式:以幻治幻,以习销习,以魔修佛

【欲界天人五衰】
身上光灭、头上花萎、不乐本座、腋下汗臭、尘土着衣

当世的福报之力耗尽,频率降低,故有这些迹象。福报不够,坐不稳屁股下的宝座,即是“不乐本座”。欲界天人出现五衰,将会在七天后命终。天子出现五衰,其附属的天女就会马上离弃他。但如果该天子在人间曾守持“不邪淫”戒,则诸天女都不会离弃他

人类首选的投生之地,是天上,因为天上可以享福受乐。天人首选的投生之地,是人间,因为人间可以行善积德,这样就有机会再回天上继续享福受乐……人类临终的祝福语是“愿你升入天堂”,天人临终的祝福语是“愿你生在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人的观感里,人间就像粪坑一样,又脏又臭。天人观人饮食,正如人类看狗吃屎。在其一生中,天人是不会轻易到人间来的,除非人间出了正等正觉的佛或声闻的阿罗汉,他们才会下来——护法、请法或供养

【二十五有】
四天下、六欲天、四恶道、四禅地、大梵天、无色界、五不还天

【六趣(六道、六途)】
天、人、阿修罗、傍生、饿鬼、地狱 (注:傍覆而行,故名傍生)

造大恶,堕地狱。贪心重,成饿鬼。愚痴暗钝,入傍生。正直温情,生人间。奉行至善,升天。嗔心重,作阿修罗。阿修罗有四种:畜阿修罗,卵生,依傍生道,各种动物仙即是。鬼阿修罗,湿生,依饿鬼道,凶恶鬼神即是。人阿修罗,胎生,依人道。天阿修罗,化生,依天道,生活在海中。天阿修罗常与四天王天、忉利天打群仗。男性阿修罗极丑,女性极美。当今忉利天帝的皇后,就是阿修罗王的女儿

据说,天帝刚即位时,看不惯一群放逸的天子,就用酒把他们灌醉,扔到人间大海里,即是最早的一批天阿修罗。从此,双方势不两立。——这是佛教版的“堕落天使”

佛为阿修罗讲“四圣谛”,阿修罗们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嘀咕:“佛给我们讲四圣谛,那给天人肯定是讲五圣谛!” 多疑,嫉妒,极其偏执,这就是典型的阿修罗心态
相关日志:《佛法常用语术语解释2:什么是“轮回”?》

【四种“天”】
名天:徒有其名,无有其实,例如,人间皇帝名为天子
生天:从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例如,欲界天的天人
净天:人中生诸圣人,例如,人间的阿罗汉
净生天:三界天中生诸圣人,例如,五不还天的阿那含

【四种姓】
刹帝利:社会管//理者,有统//治权,如出家前的释迦牟尼、优婆塞未生怨王
婆罗门:自修梵行者,有话语//权,如迦叶三兄弟。常作刹帝利的智囊顾问
吠舍:大富商人,佛经中称之为“长//者”,如“给孤独”、迦兰陀,两人分别供养给僧团“祗树给孤独园”和“竹林精舍”
首陀罗:手工业者,佛经中称之为“居士”,如十大弟子中的优波离,出家前就是理发师

【转轮圣王的七宝】
金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玉女宝(冬暖夏凉)、主兵宝(武器棒棒)、主藏宝(能知矿藏)

【四大部洲(四天下)】
南瞻部洲(阎浮提):人寿百岁,有增有减,有夭折有横死,食谷肉等,苦多乐少,有婚娶。此洲,即是我们所处的地球
西牛货洲(瞿耶尼):人寿二百五十岁,有增有减,有夭折有横死,食谷肉等,有婚娶。以牛为商品货物,故名
东胜神洲(弗婆提):人寿五百岁,有增有减,有夭折有横死,食谷肉等,有婚娶。胜前两州,故名
北俱卢洲(郁单越):人寿千岁,无增无减,无夭折无横死,食自然谷,无婚娶。此洲之人,无须读书工作,粮食物品都是现成的。人人皆无分别我执,无有分别计较,未成年人由全社会共同抚养。因行十善,定寿千岁。于此命终,皆往生天上
(四大洲各有八中洲、五百小洲以为眷属,复有小铁轮围、大铁轮围)
相关日志:《“中国”在哪里?——佛经里的那个中国》(五十芥)

【三千世界(佛土)】
小千世界:四大部洲合称四天下或一日月世界(中间有一须弥山)。1000个日月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亦即1000个[四天下]
中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亦即1000000个[四天下]
大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亦即1000000000个[四天下],又名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土

【八寒地狱】
疱地狱、疱烈地狱、虎虎凡地狱、哧哧凡地狱、阿吒吒地狱、青莲花地狱、红莲花地狱、大红莲花地狱

虎虎凡、哧哧凡、阿吒吒,皆为拟声词,形容该地狱中诸众生的惨叫。地狱众生寿命极长,惨不忍睹,苦不堪言

【八热地狱】
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烧然地狱、极烧然地狱、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中,众生分分秒秒毫无间断在受苦,故又名无间地狱。寒热、饥渴、无知、不满、不足,皆是苦。饿鬼昭示了饥渴,动物昭示了无知,阿修罗昭示了不满,人间昭示了不足,同理,地狱有八寒和八热

【三劫】
小劫:人寿从八万四千岁,每过100年减一岁,减到十岁,称为“减小劫”;人寿从十岁,每过100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小劫”。如此一减一增,即是一小劫 (注:减劫阶段,佛出。增劫阶段,转轮圣王出)
中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
大劫:四中劫(成、住、坏、空)为一大劫 (注:只有在“住中劫”,才会有生命)

本大劫,名“贤劫”,共有1000尊佛。我们现在处于贤劫之“住中劫”之第九小劫的减劫阶段的末尾。弥勒佛将在第十小劫出世,另外994尊佛将在第十五小劫出世,贤劫最后一尊佛(楼至佛,即现今的韦陀菩萨),将在第十九小劫出世。楼至佛的寿命,是前面999尊佛寿命的总和。楼至佛的弟子数量,是前面999尊佛弟子数量的总和。这是由楼至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愿决定的

【大劫末三灾】
水灾:从欲界最底层的无间地狱,淹啊淹,淹到初禅天
火灾:从欲界最底层的无间地狱,烧啊烧,烧到二禅天
风灾:从欲界最底层的无间地狱,吹啊吹,吹到三禅天

三大灾过后,世界就只剩下四禅天和四空天。四禅天的梵天人,在一期生命当中,会看到很多次的“大劫生灭”,他们是真正的淡定哥。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很容易就会有某种“慢”。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了色界天,那里的梵天人纷纷迎上来说道:贤友,我们是迦叶佛的弟子,你从何方而来?
相关日志:《劫末大火是谁放的?》

【小劫末三灾】
刀兵:杀生积累了无数的杀业,共业同感,故爆发战乱,受报还债
瘟疫:恶业太多,鬼神嗔怒,邪魔得其便,故出现瘟疫
饥荒:物质狂热,铺张浪费,奢侈纵欲,福报耗尽,故发生饥荒
(共业太重,遂成定业,佛菩萨也救不了,故演变为大灾大难。人类会遭受重创,但不会彻底灭亡)
相关日志:《佛教纪念日和斋日的由来》

【八苦】
生:五阴相续
老:五阴衰败
病:五阴不调
死:五阴退没
(生老病死乃粗相,生住异灭乃细相)

恩爱别离:失亲失恋失物……
怨憎同处:仇人相见,冤家聚头
所求不得:…… (你拜佛是为了啥?)
五阴炽热:想看想听想吃想玩想OX……你抵挡得了几样?

【世间八法(八风)】
讥:当面贬损
称:当面褒扬
毁:背后贬损
誉:背后褒扬
利:于己有利
衰:于己有害
苦:身心不适
乐:身心舒适

利誉称乐,不以为喜。衰毁讥苦,不以为忧。不忧不喜一心行舍,舍弃自利,勤行利人,不贪身,不惜命,名为菩萨

凡夫众生,被这八风吹得东摇西倒,整一辈子都在忙着收集“护身符”:票子、妻子、孩子、房子、车子、面子……
相关日志:《宫本武藏心中的达摩》(五十芥)

【家财五难】
水难:水灾
火难:火灾
王难:苛捐重税,贪官恶王
贼难:被抢劫,被偷盗
败家子难:二世祖
相关日志:《德川家康与继承者们的代沟》(五十芥)

【众生造业四因】
贪欲、嗔恚、怖畏、愚痴

因为贪婪,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僵化、傲慢、作恶、造业。而这一切,就是愚痴。——没有觉知,就是[无明]

【众生七不可避】
生、老、病、死、罪、福、因缘
(缘来不可挡,缘去不可追。祸福有报,善恶由心。苦,源于不如理的作意)
相关日志:《生者必灭,强者必衰》(鬼谷空侯)

【修行八难】
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之八种障难。又称: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分别是:
1.生在地狱,时时刻刻都在受苦,根本没法修行
2.生在饿鬼道,时时刻刻都在饥渴,根本没法修行
3.生在傍生道,蛮昧愚痴,根本不懂修行
4.生在无想天和四无色天,前者有色身而无名法(心法),像植物人,后者有名法而无色身,无耳可听,无眼可见,两者都不能听闻佛法
5.生在北俱卢洲,生活太好,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
6.生而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
7.世智辩聪,自恃聪明,疑佛疑法
8.生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不得见佛闻法

【三境】
顺境、逆境、不顺不逆境

对顺境无贪,对逆境无嗔,对不顺不逆境无痴。道心日深,俗缘日浅,自能夺境而定,无念而明,无生无住。禅宗四祖道信有偈: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六触】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守护六根门,远离外六尘,减少六触)

【三受】
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舍受)

三受皆属苦,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舍受是行苦。乐受容易引发贪,苦受容易引发嗔,舍受容易引发痴。苦乐演变的轨迹:新受名[乐],中名为[舍],久厌则[苦]

苦受的现起,是身心的压迫感:冷、热、饥、渴、痛、痒、大便、小便、悲伤、不安、忧郁、愤怒、兴奋等。乐受的现起,是压迫感的暂时解除。故此,苦乐都是假的。——强大的觉性(例如“悲心”),能超越苦受和乐受

【三爱】
欲爱、色爱、无色爱 (有“三爱”,接着有“三有”,最后有了“三界”)

【四取】
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取”即黏着,即苦,即轮回)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11)

【释迦牟尼修行简历】
极其遥远的起源:很久很久很久之前,释迦菩萨由于宿世恶业因缘,在地狱受罪报,忽起一念善意,挺身为狱友直言,结果被嗔心大起的狱卒一棒子打死,即刻升天成为天人。(当期业力耗尽之前,地狱众生可以不断死而复生以便继续受苦受刑。释迦菩萨因为发了利他之心,故提前从地狱命终,转生到天界)

初次发菩提誓愿:时为国王,眼见一头驯顺的皇家大象因在野外遇到母象而发狂伤人,深感身心难调,遂发愿“我要成佛”

第一个阿僧祇劫开始:时为陶师,遇古释迦牟尼佛,并发愿“我成佛时,名号、弟子、眷属、世界、时代等等,皆与这尊佛相同”。此阶段,不知自己必将成佛

第二个阿僧祇劫开始:遇宝髻佛。此阶段,心知自己必将成佛,但嘴上不说。(初地修至七地。称为“大菩萨”)

第三个阿僧祇劫开始:遇燃灯佛,证八地无生法忍,第一次被授记。此阶段,心知自己必将成佛,并且宣说于口。遇毗婆尸佛,全部三个阿僧祇劫结束。(八地修至十地。称为“菩萨摩诃萨”)

最后九十一劫: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通常需百劫,但释迦菩萨极精进,故只用了九十一劫。至迦叶佛时,全部修行圆满。命终之后,神升兜率天宫,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号“护明”。后在兜率天宫入无垢定,不起此定,于净饭王家示现入胎出胎,成为最后身菩萨,名“悉达多”。二十九岁出家,示现六年苦行。三十五岁,在菩提树下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正等正觉的佛,号“释迦牟尼(能仁寂灭)”

——那摩布达雅(皈依佛),那摩达玛雅(皈依法),那摩桑嘎雅(皈依僧)


【【佛法常识问答】】

[问]:为什么信佛的国家都那么贫穷落后?

[玛欣德尊者]:没错,现在有些佛教国家的确比较贫穷。不过,假如我们说这些国家因为信仰佛教才变得贫穷,那就有问题。

我想举两个相反的例子:佛教在印度最兴盛的时期是阿首咖王统治的时代,阿首咖王立佛教为国教,发起了第三次圣典结集,并派使团把佛教从中印度传播到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南传佛教就是于他在位期间传到斯里兰卡和缅甸的。但那个时代,也是古印度国力最强、版图最大的时代,其版图甚至超过了今天的印度版图。

再者,佛教在中国最兴盛的时期是隋唐时期,汉传佛教的十宗几乎都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众所周知,隋唐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国力最强盛、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因为当时的人民信仰了佛教,所以国家才变得富强呢?

不能!为什么呢?政治治国,佛教治心。强国富民,是国家嶺导人的责任。化世导俗,是佛教僧人的义务。

被誉为“万塔之国”的缅甸,是最具传统色彩的上座部佛教国家,佛教深入民心。笔者在缅甸生活多年,从来未曾听说过诸如凶杀、抢劫、勒索、自杀之类的报道,甚至连打架都不曾见过。缅甸人虽然贫富悬殊,但穿金戴银、将钱包插在后腰(缅甸人多穿筒裙)却能放心地在大街上行走。

所以,有些佛教国家的贫穷落后,跟政治、制度有关,不能归罪于佛教。


*****【 博主注:
在唐宋,有很多“菩萨”前来投胎、修行,主修课题是“空性”。在这个时代,也有很多“菩萨”前来投胎、修行,主修课题是“出离心”。

众多小菩萨,此出彼没,流转世间,每次出胎,都容易再迷(忘失初心),由迷而堕,故生于当代,不知何谓“苦(生灭/无常)”→不知何谓“善”何谓“恶”→不知“出离”→不知“慈悲(平等)”…… ——如此种种,于儒则无“礼”,于佛则无“戒”

不丹的宗萨大师,则这样评价:“曾被视为正确和错误的见地,也随着时代更替而变化,那些在过去会使个人、家族,和社会蒙羞的行为,现在则被社会接受了。” (欲知末世有何衰象乱象,请参考《增壹阿含经》之“波斯匿王十大预言梦”)

由于缺乏求证的习惯和亲证的实践,我们很容易被各种世俗的二手概念所填充、所驱动,进而又以之去填充别人、驱动别人。疲累、痛苦、恶行、迷惑、混乱……形成一张共业的罗网,时刻困扰着我们的身心。——但即便如此,我们终究还是会明白:“在希望和绝望中,就是[佛法]。”

放下对此身和此生的执着。不要太贪,要[舍]。不要黏着,要[离]。布施能淡化“我”,戒定能调伏“我”,智慧能破除“我”。一旦领悟到“依他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就会自动激活。进而,证悟到“空性”之后,“二元”对立的习气就会被削弱、被消除,平等心和慈悲心就会随之升起。如涨潮一般开阔,源源不竭,充满能量

两千五百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这样说过:“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乘,如是应住,如是修行,如是发心。” ——各位同修,你想起来了吗?想起来了吗?想起来了吗?】*****


【佛在涅槃前说】
可度的,已经度尽。暂时度不了的,也已种下了将来得度的善根

【南传佛典有言】
一切众生,皆以自己的‘业’为依归

【北传佛典有言】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宋仁宗《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

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生存为人天之师,末后定归于圣果矣

偈曰:
空王佛弟子
如来亲眷属
身穿百衲衣
口吃千钟粟
夜坐无畏床
朝睹弥陀佛
朕若得如此
千足与万足


【开经偈—唐朝武则天】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地藏菩萨赞】
稽首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北传佛教-常用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藏传佛教-常用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成就正遍知,击败恶行之敌人
愿一切众生,从生老病死的苦海波涛中解脫


【南传佛教-常用回向文】
愿此功德成为我们修行的巴拉密!
愿此功德成为我们证悟涅槃的助缘!
愿所有善业功德能使一切有情众生皆得受益!
Sadhu!Sadhu!Sadhu!



【佛法相关网站-下载地址】
1.《千法名词合集》TXT最新版,下载:
https://www.douban.com/note/762223307/

2.南传大藏经(巴利三藏)、南传禅师著作讲义、巴利语词典、佛教历史等
“觉悟之路”网站-下载地址:
http://anicca.online-dhamma.net/index7.htm
“南传上座部佛教”网站-下载地址:
http://www.theravadins.org/sitemap

3.北传乾隆大藏经、大正大藏经、卍新纂续藏经、嘉兴藏(新丰版)等
龙藏简体中文网站-下载地址:
http://www.qldzj.com/s/index.htm
“中华佛典宝库”网站-下载地址:
http://www.fodian.net/organize/division.htm

4.北传三藏有声佛经MP3音频、MP4视频(国语+字幕)
“聆志居士读经”网站-下载地址:
http://site-140365-3858-8297.sxl.cn/

5.《实用|南传北传佛教网站论坛·佛经TXT PDF MP3 MP4下载地址汇总》(持续更新)
(地址略)

-------------------------------------------

以此布施功德、听经功德、抄经功德、修行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愿诸众生皆离苦得乐,以闻法故,现世安乐,以闻法故,后世安乐。萨度!萨度!萨度!
请在随喜的时候说一声:Sadhu(萨度、善哉)!
愿您读博愉快,一切如愿!

优婆夷五十芥、优婆塞鬼谷空侯
( 旁白:这两个假装正在谈恋爱的人类,他们干嘛要编这部《千法》?嗯,可能是印度电影看多了!)


五 十 芥的菩提誓愿:具足明行,通达世间。随顺安立,无不雨法。
【注解】:
一念一观照,无不是在修行。
一语一菩提,无不是降法雨。
一切本平等,无所随顺,亦无不随顺。
一切自安立,无所希望,亦无不希望。


鬼谷空侯的菩提誓愿:世路为道,随愿无生。佛道为路,随缘有情。
【注解】:
随自己的愿,生在世间,但保持无生。
随众生的愿,游历世间,但保持无生。
随缘深修,潜行于佛陀的古道,而不舍“有情”。
随缘利众,同行于佛陀的古道,而不显“无情”。


( 不负如来不负卿,因为,在[净观]中,卿就是如来 )
( 功德远从前生种,福田留予后世耕:平心、软语、知足、惜福、泯然众生 )


2019.02.03 敬编,版本V1.0
2019.02.04 敬编,版本V1.1
2019.02.06 敬编,版本V1.2
2019.02.19 敬编,版本V1.3
2019.02.20 敬编,版本V1.3.1
2019.02.26 敬编,版本V1.4
2019.03.04 敬编,版本V1.5
2019.03.07 敬编,版本V1.6
2019.03.14 敬编,版本V1.7
2019.03.18 敬编,版本V1.8
2019.03.20 敬编,版本V1.8.1
2019.03.23 敬编,版本V1.8.5
2019.03.28 敬编,版本V1.9
2019.04.04 敬编,版本V2.0
2019.04.09 敬编,版本V2.0.2
2019.04.11 敬编,版本V2.0.5
2019.04.22 敬编,版本V2.2
2019.04.23 敬编,版本V2.2.1
2019.04.24 敬编,版本V2.2.2
2019.04.25 敬编,版本V2.2.3
2019.04.28 敬编,版本V2.2.8
2019.04.30 敬编,版本V2.3.2
2019.05.04 敬编,版本V2.3.6
2019.05.05 敬编,版本V2.3.7
2019.05.08 敬编,版本V2.3.8
2019.05.09 敬编,版本V2.3.9
2019.05.10 敬编,版本V2.4
2019.05.15 敬编,版本V2.4.2
2019.06.14 敬编,版本V2.4.4
2019.06.16 敬编,版本V2.5
2020.05.10 敬编,版本V3.0
2020.06.02 敬编,版本V3.1
2020.06.16 敬编,版本V3.3
2020.08.28 敬编,版本V3.4


《入菩萨行论》:
此论未宣昔所无 (注:我正在说的,都是先圣曾经说过的)
诗韵吾亦不善巧 (注:我言语平庸,不够工整,谬误难免)
是故未敢言利他 (注:我不敢说为了“利他”而著述)
为修自心撰此论 (注:我只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心”)
——SO,没有期待,没有恐惧。生死无悔。


.
————【 以本愿力,现法灭尽。三世诸佛,我今顶礼 】————

.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五十芥 手绘佛像,2020.09.03

楼主:五十芥  时间:2020-11-23 12:01:58
(续2)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梵行五戒:
1.离“杀”。 (注:外无杀行,内无杀心,最终无杀习)
2.离“不予取”。
3.离“淫”。 (注:外无淫行,内无淫心,最终无淫习)
4.离“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5.离“麻醉品奢侈品”。 (注:酒、烟、毒品等)

五戒为在家弟子优婆塞、优婆夷所持。若人饮酒,则开不善门:古印度有一优婆塞,破了“不饮酒”戒,结果一天之内连破其余四戒。欲知此五戒的由来,可参见博文《佛法常用语解释2:什么是“轮回”?》

杀生果报:短命,多病
偷盗果报:贫穷,破财
邪淫果报:妻女不贞,家庭不和
妄语果报:常被诽谤,常被欺骗。所言所说,别人不信不听不受
相关日志:《山神半夜访禅师求授五戒——禅宗公案一则》

【十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
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宝物
(十戒为未成年出家弟子沙弥和沙弥尼所持。已成年出家弟子比丘和比丘尼则持多达数百条的具足戒)
相关日志:《佛法第一条戒律“不淫戒”的由来》

【八关斋戒】
圣世时期(佛陀住世时),每个月的斋日,在家居士就有到塔寺去听法、受持八戒的传统。八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过午不食)、不涂饰香鬘和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

佛典云,早食为“天食”,午食为“人食”,晚食为“鬼食”。对于修止观禅定的人来说,过午不食更有利于身心得净、得定

南传佛教,依巴利语音译,将斋日称为“伍波萨他”,每月四次或六次,约等中国农历的初八、十四或十五、二十三、二十九或三十。东南亚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多依“伍波萨他日”放假,而非西历耶教的“礼拜日(周六周日)”。在斋日,信众会结伴到寺庙供养、听法,向出家人请教日常生活、佛法修行中所碰到的种种难题和疑惑

北传佛教,依梵语音译,将斋日译为“布萨”。每月两次,为中国农历的初一、十五。汉地某些区域,例如潮汕,每逢初一、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去庙里拜神拜佛,许愿祈福

世间诸邪魔恶煞在某些日子里,威力特别巨大,破坏欲惊人,既贪婪又凶残:它们常常操控世间的某些邪恶组织(这叫“魔业共感”),通过这些邪恶组织的手(俗称“魔爪”),大范围地搜刮民肉、吸干民血,大规模地残害正直良善之人,破坏人间道德伦理,颠倒是非黑白,摧毁人性,培育魔性,到处散播邪恶、丑恶、罪恶,故意制造恐慌、恐怖、恐惧……(参考《法灭尽经》等预言所展示的妖异世象)

四天王天的官使、太子、天王,会在斋日下至人间,巡察善恶。若众生行善,则派遣善神护卫其身,并增其寿命福禄。反之,则风雨不调,多疫多灾。(注:众生的祸福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和“努力”决定,但是,频率比你高的某些众生,能够修改你这一辈子的某些数据,例如,天上的某些天人或人间的某些高僧,可以调整你的寿命长短、福禄大小、高矮胖瘦,也能让人重病瞬愈、残疾瞬消、重伤复原、死而复生)
相关日志:《佛教纪念日和斋日的由来》

【二种戒】
自然戒:自然形成的戒。例如,某人很善良慈悯,不忍心伤害其他众生,故从未杀生,形同持戒
佛制戒:佛所制定的戒。例如,在家五戒中的“不杀生”戒

【二种罪】
自性罪:无论有没有佛出现于世,都始终存在的罪业。例如,杀生所形成的罪业(恶业)
佛制罪:持守佛所制定的戒律但又违犯了,由此形成的罪业。例如,持“过午不食”戒但又在晚上吃东西而形成的罪业(恶业)

【佛教四大纪念日】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日
二月十五,释迦牟尼涅槃日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日
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

【南传佛教-五净肉】
不见为我而杀
不闻为我而杀
不觉为我而杀
鸟残(鸟吃剩下的)
自死(动物自己死)

圣世时期,佛陀开许僧团吃三净肉或五净肉。出家人每天出去托钵,信众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不能爱菜厌肉,不能取此弃彼,而且不允许囤积到第二天。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依然延续着这种传统

【北传佛教-四种素食】
健康素: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肉蛋奶
蛋奶素:不吃红肉/动物肉、白肉/鱼肉,但吃蛋类、奶类。 (注:蛋若已受精,吃蛋就等同于杀生)
奶素:不吃红肉、白肉、蛋类,但吃奶类。 (注:母牛产崽才有奶,人类喝了牛奶,就意味着小牛崽没奶喝)
全素:不吃红肉、白肉、蛋类、奶类、五辛。 (注:葱蒜韭菜等,食之令人生淫生嗔。而且,护法善神不喜其味)

没有哪个有情众生,会希望自己被宰、被食。吃素,是因为慈悯众生。华夏佛子吃素的传统,始于梁武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到处都有鬼神依栖而住。吃肉,往往会引发更多的杀生。吃素,有时会导致鬼神的“住所”被毁。两害相权取其轻,故选素食。此即慈悲心

缅甸人到肉菜市场,多买菜而少买肉,多买死鱼死虾而少买活鱼活虾。这是对鱼虾的慈悲,也是自己在减少造恶业、结恶缘

最近半个世纪,缅甸一直处于症府频更、动荡不安的状态,但缅甸人出门上街,却不用担心在自己的国家里被抢劫或被偷窃,这完全得益于全民有宗教信仰,人人内心有敬畏和底线。——慈悯众生,就是慈悯自己

【四种食】
一.段食:以鼻闻香、舌尝味、口生触来吞吃食物。例如,人类有一日三餐,有食则饱足,不食则不活。此食唯欲界独有
二.触食:以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五根)去感受色、声、香、味、触五种境界(五尘),获得喜乐。例如,人类需听声音,太久不听则会聋、会狂。又如,欲界天人以五欲自娱
三.思食:以思维为食。第六识(意识)需不断分别、造作,以维持自我的存在感。例如,人活着就忍不住要有所思量,有所追求。此属行苦,三界共有
四.识食:以识(深层分别、深层思维)为食,以维持自我的存在。例如,无色界众生及地狱众生,皆无需段食、触食、思食,但仍需要识食:阿赖耶识持身

【二种身】
生身:肉体 (乃身命所依)。需要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的支撑
戒身:戒体 (乃慧命所依)。因清净持戒而有,可理解为防护罩、能量罩。此罩有护体、定心、辟邪、降魔之功效。持戒可得定,由定可生慧,由慧可达解脱。所谓破戒,指的是犯了戒律之后,此罩出现漏洞或完全消失。 (经云,持戒不犯,所愿皆得)
相关日志:《菩萨戒与声闻戒之对比》

【二种报】
正报:神识所居之肉身肉体 (例:树神的正报即是树体,故砍树会出血)
依报:肉身所处之外部环境

对人类来说,此肉身是正报,地球是依报;对人体内的细菌来说,人体就是依报
众生的果报,由正报和依报共同组成。例:生活在某些文明国家的宠物狗,正报是动物的身躯,不好,依报是自由幸福的环境氛围,甚好。生活在另一些国家的人,恰恰相反,正报是人的身躯,甚好,依报是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好

花报:即时的(或现世的)、较小较轻的报
果报:延迟的(或后世的)、较大较重的报

【五蕴(五阴、五取蕴、名色法)】
色:色身(肉体)、物质(世间万物)
受: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有受(感受,体验,经历)
想:第六识,意识,有想(标记,忆念,辨别,形成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声闻乘初果和菩萨乘初地,破此二执,入圣流)
行:第七识,末那识(意之根),有行(造作,形成俱生我执。声闻乘第四果和菩萨乘第六地,破此执,出三界)
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业因种子库),有识(深层分别,形成俱生法执。菩萨乘第八地,证无生法忍,破此执,能所俱泯)

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皆空]是观音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凡夫众生以为五蕴皆真、皆实、皆有,故一直在妄受苦乐

(注1:受、想、行、识,合称名法,亦即精神现象。色,是物质现象)
(注2:并非有一个不灭之[我]在生死,而是只有[执着之力]在轮回。这个力及其携带的信息,便是阿赖耶识)
相关日志:《灵魂与第八识,唯心哲学与唯识佛法的区别》

【五见】
身见:执此五蕴假合之身为实有
边见:恒常见,断灭见。(详见“边见”条目)
邪见:无鬼神天人,无因果轮回,无三界六道,无佛法僧
见取见:执着于某些概念、观点,认为很对、很好
戒禁取见:执持错误的戒律。例如:学牛吃草,祈求升天 (古印度某外道修行人在定中见到一只牛命终之后升天,于是便有样学样,守持这条“吃草”的戒律,以求升天)

泰国阿姜查:我的新弟子最大的问题是,对一切事物都有[想法]与[意见]——关于自己、关于修行、关于佛陀的教导。很多来到这儿的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富有的商人,或大学毕业的老师,或症府的棺员。他们的心充满了对事物的意见。他们太聪明了,以致不听别人的话……

——你必须空掉有意见的心,然后,你才能明了

【四种“我见”】
1.作为拥有者的“我”:认为有个“我”可以获得并拥有各种各样的事物
2.作为住者的“我”:认为有个“我”永远含藏在身体内
3.能造作的“我”:认为有个“我”在行、住、坐、卧、见、听、嗅、吃……等
4.作为受者的“我”:认为有个“我”在受乐、受苦

【二种“边见”】
恒常见:认为有一个不灭的永恒的我(俗称灵魂),在轮回投胎
断灭见:认为人死之后就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
(无神论,属于严重的断灭见。更深的断灭见:执着一切法皆“空”)

【三种方式,犯极重杀生罪】
自作:自己动手杀
教人:教唆别人或逼迫别人去杀
遣使:以权力派遣或以财力雇佣别人去杀

构成杀生的五个条件:1.对象是生命体(动物、人、非人)。2.知道对象是生命体。3.起杀心。4.施杀行。5.对象死去。《大般涅槃经》云:众生者,名出入息。断出入息,故名为杀……若坏五阴,名曰杀生。若有杀生,即堕恶道

【三种手段,犯极重杀生罪】
用内色:用手、嘴、脚等,致某人于死地。例如,掐、咬、踢等
用非内色:用刀、枪、棍等,致某人于死地。例如,砍、刺、劈等
用内非内色:利用某人的亲友眷属,致某人于死地。例如,挖坑、下毒、催眠、下降头等

众生皆爱命,故戒律中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杀中之最:父是辟支佛,子杀父,则是杀父兼杀圣,罪报极重

【四种转世】
入胎住胎出胎,皆无正知正念。(凡夫属此种情况)
入胎,有正知正念。住胎出胎,无正知正念。(部分圣者属此种情况)
入胎住胎,有正知正念。出胎,无正知正念。(部分圣者属此种情况)
入胎住胎出胎,皆有正知正念。(高阶菩萨和佛属此种情况)

【五明】
医方明:懂得人体和医术,能疗己、疗人。——医生、护工
工巧明:懂得机械和技艺,能治事、治物。——科学家、艺术家
声明:懂得语言和文字,能传达、沟通。——语言学家、文学家
因明:懂得逻辑和推理,能演示、说服。——逻辑学家、哲学家
内明:懂得治心的佛法,能渡己、渡人。——慈善家、教育家

菩萨行者须掌握这五明,以种种善巧方便,利益众生、引导众生、渡化众生。例: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两兄弟,宿世为医生。持地菩萨,生生世世都在修桥补路

【四摄法】
布施:以物予人、以身救人、以法施人
爱语:柔软语、适时语、有益语 (以慈悲心来交谈,而不是以我执我慢或优越感)
利行:助人成事
同事:与人同工

这是菩萨渡化众生的四个方法。众生求菩萨、拜佛祖,最终心愿得遂,即是佛菩萨在用“利行”摄化众生。诸佛八相成道,菩萨四摄渡众,皆由“空性”而达成
相关日志:《如何定义“好”的朋友?》

【四梵行(四梵住、四无量心)】
慈:予乐 (于诸众生得无碍心)
悲:拔苦 (于生死中无有疲厌)
喜:随喜 (乐见其成)
舍:中舍 (平等无分别,离于憎爱)

弥勒菩萨(“弥勒”乃音译,意译则为“慈氏”),生生世世修“慈心三昧”,故常以“慈”为姓。释迦弟子皆姓“释”,弥勒弟子皆姓“慈”

【三慈】
众生缘慈:视众生如父母兄弟姐妹子侄师友,给予世俗所需,令得安乐。(有漏。初发心菩萨所修)
法缘慈: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等圣者,无我相人相众生相,观五蕴皆空,但凡夫众生不识此理,常欲求乐,故圣者愍之,令得安乐。(或有漏或无漏。初地至七地菩萨所修)
无缘大慈:以诸法实相,济度众生,使其开悟,令得安乐。(无漏。八地及以上菩萨所修)
相关日志:《佛法常用语术语解释1:怎样算“慈悲”?》

【慈心观(慈心禅)】
行住坐卧时,俱慈一切世间,充满而住,向十方世界六道众生发送慈心,请在内心默念:
愿一切众生免于敌意
愿一切众生免于身苦
愿一切众生免于心苦
愿一切众生常在安详

慈心观是四种护卫禅之一。修慈心观,得五功德:入火不烧,中毒不死,兵刃不伤,终不横死,善神护卫
相关日志:《当代“欢喜菩萨”真人真事:菩萨投胎示现为农妇》

楼主:五十芥

字数:4273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9-10 04:50:59

更新时间:2020-11-23 12:01:58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