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坐”家杂览

“坐”家杂览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因一部《说园》喜欢上了陈从周的文字,也喜欢上了中国的园林;说不上懂,但在苏州的那几天,天天流连于宋、元、明、清几大名园而忘返。《说园》说是在说园,实则是在谈东方美学。园林是融中国诗词、书法、绘画及古典建筑等传统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结晶,是东方美学的至尊典范。
陈先生的文字简洁洗练、淡雅隽永,有明清小品的风致,与笔下的山水园林、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粉墙竹影相契融合,宛如一幅幅文人山水图。他谈园林、古建筑、小桥、古塔等的专门性文章我不敢置喙,但他的游记我却敢说在当代绝对是一流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不熟悉台湾文学的读者恐怕对颜元叔是很陌生的,我平时虽也很注意收集港台散文作品,可注意力都在当下比较热门的几位散文作家身上,比如余光中、张晓风、王鼎钧、林文月等,几乎就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位。知道颜元叔还是因译林再版的“美国山川风物四记”,其中有“两记”是他所译的:《秋野拾零》、《冬日漫游》。读了《冬日漫游》里的几篇,非常喜欢他的译文,也就记注了这个名字。再后来通过读独庸生兄介绍的周志文,发现周主编过一套“台湾学人散文丛书”,丛书收录台湾当代十位学者的散文选集,其中有一本就是颜元叔的《烟火人间》,这才算找到一本他的散文集。其实在这部散文集之前,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过一套“台湾及海外名家特色文丛”,里面就收录有一部他的散文选集《人间烟火》。
从“人间烟火”到“烟火人间”,看来这哥们的散文内容肯定是脱不开生活中的些微琐事了,一读也确乎如此。你来看他文章的篇名就知道了,什么《行走在狭巷里》《假日庭院》《晒太阳》《懒猫百态》《夏蚊成雷》等等,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么!不过别小瞧了这类文章,还真是不好写,写随意了,成了流水帐,无滋无味,白水一杯;太刻意雕饰了,小题大作,又陷入油滑,令人生厌,这个“度”不好掌握。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这类散文小品的代表,但即便是他的这一系列小品,其中就有不少读来令人了并不觉得幽默、风趣而失之油滑、肉麻的,更何况其他类似的散文作家。在台湾及海外有不少梁实秋的喜爱者,其笔下或多或少受他的一些影响,文章走轻松幽默的一路,比如说吴鲁芹、思果等,颜元叔是否也受其影响不得而知,但以其长期以来浸淫英美文学的经历和身份(台大外文系主任,出过多部英汉词典),我更愿意相信他是直接受兰姆以降的英国闲话风随笔的熏染。不过这两者其实是在说一件事,那就是两人的散文风格比较相近,都是师承英国随笔,只不过梁实秋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根基,故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散文风格,既有英式随笔的风范,又有明清小品的雅致,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现当代散文大家。
我没有能力强分两人的高下,他们的文章我都爱读,但颜元叔的文章里分号过多,常常令我分心。以我读书这么多年发现,比较老派的作家、翻译家喜欢用分号,特别是翻译作品中,句子比较长,中间用分号来划分语句的层次,使语句清晰明白;而年青的作家和翻译者就很少用分号,有些基本上就不用,甚至有年青作家的小说里好像只有逗号和句号,别说分号,甚至连冒号、顿号都没有,不知道是不会,还是有意为之。我更倾向于是不注意。
分号是标点符号里比较容易出错的,到现在我都不怎么会标点,所以我就特别注意名家作品怎样使用标点,尤其是分号。这颜元叔的分号用得多,可以说是我所读到的用分号最多的作家,其中大部分分号我认为是合适的,有些就用得莫名其妙,但一个能编英汉词典的大学者,语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不会运用分号吧,这就令我产生了疑惑,就更不会用分号了。不过后来一想,虽然他精通英语语法和标点,未见得就懂汉语语法和标点,有些地方可能是按照英语语法来标点的,所以并不是十分符合汉语语法的规则。这样以来我又释然了,尽管对分号还是不敢有七八分的把握,能够尽量不用就不用吧!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谢谢郭版红脸的推荐!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太过知名,但凡有写荷与荷塘的散文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与这篇文章相比较。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清塘荷韵》,记先生在北大朗润园13号公寓楼前池塘里种荷及荷生长的过程和人生感悟;也是名篇。这朗润园公寓楼前的荷,因其生机盎然、绿肥红沃,被周一良先生命名为“季荷”,成为了一段佳话。有次去北京办事,正好在北大附近,我还专门跑进去看“季荷”;找到没有我忘记了,可能是季节不对,没什么印象,如果正好见着了亭亭的、田田的荷叶和洁白、粉红的莲花,我想我是会记得的。这两篇写荷及荷塘的散文立意不同,意境也迥异,不好强分轩轾,一句话:都是漂亮的散文。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颜元叔写过一篇《荷塘风起》,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立意上似乎有些相近,都是逃避:只不过一个是内心的抑郁、苦闷,一个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市廛的喧嚣。荷塘在他们的心里象征着世外桃园,是宁静的所在,也是现代人常说的“诗意的栖居”。有《荷塘月色》在那里,后人想写荷塘,就犹如李白所说的,“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得另辟蹊径了。季羡林写荷,连篇名都避开“荷塘”一词,而用“清塘”二字,其实明眼一看就知道是荷塘。在立意上,季羡林是写荷花的隐忍和顽强的生命力,是积极的、乐观的,阳刚之气,完全不同于《荷塘月色》的阴柔、虚幻和纤弱之境。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没有高下之分。
颜元叔写荷与荷塘当然也不能沿着朱自清的思路去写了,写得再好,那只能算是高级的模仿;他肯定是不会背这不光彩的名誉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的。在时间上: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一个是写阳光,一个是写月色;一个是仅写晚上,一个是20年的时间跨度和前后的对比。在空间上:一个是写动,一个是写静。在景物的描写上:一个是中国工笔带写意,一个是西方的油画(不是论文,不举例了)。在语言上:一个是华丽、委婉,一个简洁、明快。在情感上:一个惆怅、伤感,一个冷静、明智。……结局是:一个不得不又回到现实当中,继续他那沉沦的生活;一个面对无法逆转的现实,却又满怀期待的。如果真要强分高下,我个人以为《荷塘风起》比较《荷塘月色》是输在意境上;我们中国人的诗词书画(包括散文)讲究的是“情在意中,意在言外”的空灵含蕴。不管怎么说,《荷塘风起》都应该算是当代散文精品,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1-02-23 12:31:5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今年5 月推出一套“英语散文经典名家名译(英汉对照)”丛书六本,其中有刘炳善先生所译的《英国经典散文选》《兰姆经典散文选》《吴尔夫经典散文选》,夏济安所译的《美国经典散文选》,曹明伦所译的《培根散文选》,陈庆勋所译的《劳伦斯散文选》。这六本皆是旧译新版,不同的是加上了英语原文。刘炳善先生所译的这三本旧译我都收藏得有,这本《英国经典散文选》应该是《伦敦的叫卖声》吧。虽然没有对照所收的篇幅,但看新版的介绍,估计是重新选编了的。夏济安先生的《美国经典散文选》其实就是那本赫赫有名的《名家散文选读》,但不是全本。全本收录了十一位美国作家的十五篇经典散文,这本只选择了八位作家的十二篇散文,删掉了三位读者不太熟悉的作家的三篇散文。夏济安先生的这本《名家散文选读》,我收了两个只有汉译的版本,但这两个版本我都觉得不太正规;国内正规的版本是复旦大学版的《美国名家散文选读(英汉对照)》,这个版本太贵,我没有买。不过据说这个版本对译文有所修改,不能完全体现夏济安译文的原汁原味。曹明伦的《培根散文选》我是人民文学社版的。就剩陈庆勋的《劳伦斯散文选》没有,可我手上有黑马的两个版本,不准备再收了。
这一回只准备收两本:一本夏济安的《美国经典散文选》,一本刘炳善的《英国经典散文选》。

楼主:一石三鸟2016

字数:3026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10-11 23:31:49

更新时间:2021-02-23 12:31:55

评论数:3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