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创业家园 >  养鸡记录--我在张家界散养土鸡的过程直播

养鸡记录--我在张家界散养土鸡的过程直播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朋友在广州做进口水果,昨晚到张家界,为他接风。此前我可从没吃过进口水果呀,这次不仅有得饱饱的吃,还有满满的带。好奢侈呀好奢侈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6月9日,第2048天。

晴。

还是去年和侃爷、DOS一次吃饭的时候,说到制作土陶,DOS立马来了兴趣,说干脆在蛮山建个窑吧。如果亲手做一件陶,送给领导或者朋友,这可是最高逼格的礼物了。确实,现在这个时代,烟酒、土特产,有什么能比得上亲手制作的礼物更有意义呢?

很多年以前看过一个视频,是云南的一个农村妇女自己烧制黑陶。看着她在地上挖个坑,把碗坯放进去,掩上几把稻草,火一点,稻草燃完,就是漂亮的黑陶碗了。

我一直不认为有这么简单,但在网上一直没有搜到完整的烧制陶器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是需要技术的,绝不会只是我们看的那么简单。我知道成瓷的温度是1300摄氏度,陶器大约在700度左右,以前去过长沙铜官窑,感觉建窑是个如果没有技术就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其中,一直想去找一家陶窑参观参观,可惜张家界已经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了。又问了一些朋友,都是了解砖瓦窑,却没有能知晓陶窑的。

但是,动了这个心思,我便要实践它。当初养鸡不也是在网上找的零星知识么?制陶也是一样,一边参考网络知识,一边动手实践,多试几次总会完善技艺的。

我小时候特喜欢玩泥巴,打泥巴响炮,用泥巴捏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时候想,也许以后有可能做泥塑的。但那都是直接从稻田里挖出来的泥巴,我知道制陶的泥巴要不一样,先且不说泥质如何,起码要做到没有杂质吧。

于是就近取材,去年11月挖了蛮山菜园的泥土。晒干。


将干泥土锤细。

过筛,把杂质清除出来。没有合适的工具,是用一个钢丝网格的菜篮完成的,比较粗糙。

然后将细细的泥巴粉像合面一样,制成湿泥坯。将泥坯装在塑料袋里,储存起来。

买了一个手动的制陶转盘。电动的暂时用不上。第一件泥巴就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做了。做了一个很小的杯子,用一小坨泥整体捏成的。最开始不得要法,转盘几乎没排上用场。

以前在铜官窑,看见做陶的师傅,是用一块泥片圈成筒状,再接上底片,衔接好,转几下就是一个罐子。所以我的第二件小酒碗,就是用两块泥片接成的,挺好的,终于找到一点感觉了。

第三件是个砵子,特喜欢这种造型,觉得挺漂亮。

后来又做了个杯子,试图挑战更薄一点的物件。几件泥坯存放至干透。感觉挺好的。

一直犹豫着该怎么烧,觉得那些荒野求生制作陶罐的方法太简陋,烧出来应该不结实。直到后来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在景德镇专门烧制低温无釉陶,也是很简单,就是用砖砌了个池子,将陶坯放在里面,上面放柴直接烧。于是决定,先就这么做吧。今天稍微空闲一点,就想把烧制这件事情实施。

开始我用水泥砖围了个空间。父亲说水泥砖烧不得,会开裂。为了挽救这六坨水泥砖,他说帮我用泥巴打土砖。

我想只是试烧,打土砖太麻烦,干脆挖个坑来烧吧。毕竟我多年前看到的视频,那位云南大姐就是在地上挖个坑来烧陶的。

坑约60厘米,挖好之后,在坑底放上干草。

在草上覆盖一层细柴,再放上一层块柴。

将陶坯放在块柴上面。

在上面覆盖小柴和干草,从上面引火。

不断地加些易燃的干竹片。

竹片燃烧完之后,还是担心温度不够。又加了一层块柴烧。

怀着期待的心情等了两个多小时。这期间去茅垭买了一千多斤玉米,还给鸡们粉粹了两千斤伙食。两小时后,刨开灰烬,最开心的是看见有了陶的颜色。

赶紧夹出来,可能是还没完全凉透,就拿去清洗灰烬。砵子和那个超薄的杯子底部有了裂痕。出窑的时候都没发现有。

有的部位呈黑色,洗不去。不知是不是烟熏的缘故。

可惜了,特别是这个砵子。

最漂亮的是这个小酒碗,原来黑黑的菜园土怎么就有了橘黄的颜色。

一滴一沧海。

一念一人生。

蛮山的第一代陶器制作就这样完成了所有工序。总的来说,还是挺满意的。如果不是我性急,那两件就不会开裂吧。总之,有了这次的经验,下回无论是制作,还是陶窑的改建上面,都会更进一步的。

玩泥巴这种童年的乐趣,转了一个轮回之后,又被捡了起来。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上面 一念一人生的图片应该是这张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6月14日,第2053天。

晴。

前段时间天天雨,万物疯狂地生长,连露天的旧木板上都长了木耳了。

草也疯长,所有作物几乎都被草盖过了,父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清理杂草。莓茶地花了一周时间清理出来,可惜有许多今年新插的莓茶被草掩盖,又遭连日雨水浸泡,没熬出头来。剩下的已经开始冒出芽尖了。

前天第一次掐新插莓茶的芽尖,采了这么一小把。

现在每次做了莓茶,都会自己先泡一杯尝尝。你想呀,昨天下午还在地里是鲜绿的芽,今天下午就成了杯中黄亮的茶汤。采摘、炒制、发酵、晾晒,由绿芽转身为银毫,由辛苦转化为甜甘,历经水与火的洗礼,谁说又不是一次涅槃。


只可惜了我从九渡溪江江村长那里讨来的小米,在板栗开花的时节种下,现在完全被杂草欺凌,草苗难分,如今清理不出来了。

倒是去年收割时落在地里的苦荞籽,今年春上又发出来,整理地的时候割了,还收了十来斤。

今年的菊苣在月初的时候已经长成,每天早上给鸡们割两大背篓做早餐。前段时间还有乱入店铺的顾客埋怨老蛮鸡蛋蛋黄颜色不够深,绝不是土鸡蛋,一气之下打上差评。好吧,如今,蛮山菊苣成熟,深色蛋黄时期来了。


菊苣是很好的喂鸡青料,生长期长,长得快,产量高。我在蛮山种上30块地,每天给鸡们割两块,等最后一块割完,最先收割的那一块又长起来了。如此循环,一直可以到十一月份。

四五月分,蛮山的蔬菜还是青黄不接,天天采野菜度日。什么灰菠菜、野芝麻、马齿苋之类的。

直到五月中旬,还在苦苦等着刚结出的四季豆快快长大。

现在,四季豆都要过季了,黄瓜一堆一堆地出来,再过几天,茄子也要有了。

昨天早上,采到第一批豇豆,11根,带到仓库做了午餐菜。说来好笑。去年留的豇豆种子不知被父亲藏在哪里,找不到了。恰好四月份药匠来蛮山吃饭,自己带了些菜,里面就有一把干豇豆。因为其他菜比较多,这把干豇豆就留在了龚家厨房。张家界的干豇豆做法是先把鲜豇豆煮熟,再晾干储存,吃的时候先用水发了,炒肉或者炖火锅都是挺好的。后来我发现,药匠的这把干豇豆可是把货真价实的干豇豆,根本没有焯水的,是采下来就直接晒干的老豇豆种。药匠说是从家里带来的,当时我还在暗笑这药匠真是潦草,没处理的豇豆种拿来怎么吃呢?后来母亲说豇豆和四季豆不同,直接晒干的四季豆,壳很柴,再怎么煮都嚼不烂,但是直接晒干的豇豆壳,时间煮长一点,还是可以吃的。不知是药匠拿错了,还是他们那里本来就是这种吃法。结果是,我母亲将这些干豇豆剥开来,种在地里,才有了今年的蛮山豇豆,才有了我昨天的午餐菜。

五月份的雨季过去,到了六月份,天天都是烈日。恰好五月底的时候种红薯,紫薯趁着下雨种下去,种粉薯的第二天,就是大太阳,然后到今天都没落下一滴雨。朋友送的水果红薯种苗还在地里,种不下去。

紫薯虽然是雨天种的,但马上干旱,也是长不起来,今天还是这样子。


可怜的是粉薯,尽管父亲上了几次水,但还是干死了太多。看看这样子,真可怜。


那天父亲正在给粉薯浇水,茅垭老朱的舅舅恰好路过,说不要浇水,落雨活不完,天干死不尽。

觉得这句话真的挺有道理,很佛系。不管环境如何严酷,作物只要沾到土地,总会有些收获。就如人,不论聪慧愚钝,来到这个世界,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6月16日,第2055天。

晴。

药匠前段时间在外面吃猪蹄,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全身麻木,打了好几天吊水才恢复过来。那段时候我也忙,昨天下午恰好有点时间,就去看看他,再不去他就要放假了。

我们在食堂点了两份铁板烧饭,他喝一瓶邵阳老酒,我喝一瓶纯净水。聊天。

药匠问我是先听好的事情还是先听坏的事情?我说好事先听为快,坏事去他妈的。于是药匠告诉我三件好事情:

一是政府终于安排了他山里老家的户户通工程,挖机已经将毛路刨出来了,虽然损毁了他老妈种的几畦玉米和豆角,可是以后就方便了。

二是他女儿今年高考,成绩不错,估计会上个好学校。儿女成材,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三是他有个同学铁哥们,如今成了大老板,在深圳和长沙都有公司,恰好缺一个医生的职位,问他去不去?富贵不相忘,友情盛开的鲜花,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那坏事呢?就是他上完明天一天的班,就要辞职了。

他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就职了两年半,在一个地方拴了这么长的时间,再有个信马由缰的所在,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情啊。在这两年半,我在这蹭了多少次饭,喝了多少杯酒,看着那些还在读书的帅哥靓妹,多少次恍惚中以为自己依然青春年少。药匠离开了这里,也好,很难再有机会到这来了,也就不会再有那些似真实假的恍惚了。

早上进城的时候发现经过吉大的这条路已经封了,回去的时候因为不愿打道从较远的大庸桥掉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继续往前走。不过果然无路可走。掉头走了一会,发现有辆车从山顶的泥路上去,跟了许久,发现也不能通到去合作桥的1801省道,只好求助于路边的几位行人。两位老哥很热心。年长的那位说不能继续往前,要掉头过桥洞,左转下去就可以了。另一位年轻些的说,那条路不行,早就封了,不要过桥洞,右转上桥,然后从隧道方向可以下去。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桥洞。

我采取了第二条建议,竟然把车开到了高铁路上。我从没坐过高铁,今天终于看到了高铁的铁轨。

果然从桥上的便道可以下去,虽然很陡,毕竟不用从太远的地方绕道了。这条道路估计会封闭建设几个月吧,既然药匠辞职了,估计我以后很少会走到这条道上来了。日新月异地建设吧。

村子里的花老板,去年八月从越南回来,在家里开了一个绢花厂,还不到一年时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去年还一起喝了几次酒,今年因为大家都忙,年前约的酒,年后一直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所以13号他打电话约我,14号下午和村组长安文一起,小聚一次。

安文也是前年打工回来,想在家里发展,开始想养鸡,所以认识了我。去年在山下租种了几十亩水稻,今年也放弃了。花老板和我同年,安文小几岁。一阵海喝瞎聊,回到鸡公垭上,我下车,花老板递上一支烟,小憩一下。蛮山的夜空正满天星河。掐指一算,村子里的同龄人现在就只有我们三个了。说到前段时间很火的那篇卖米的文章,花老板说,哪算什么呀?我们小时候比这辛苦多了。他说那时候父亲严厉,每天吃早饭之前要砍两担柴回来。他指着鸡场说,你现在的鸡场,也是以前的林场,门前有一块水泥坪,那时候没什么别的,只晓得种红薯喂猪。记得有一年红薯种得特别多,挖了红薯每天刨丝,然后一担一担从家里挑到林场去晒。某一天,直忙到半夜才挑完摊好,回家洗澡刚准备吃晚饭,突然下起雨来,一家人又赶到林场,抢收被雨淋的红薯丝。等红薯丝收完,雨停了,天也亮了。

故事总是很多。垭口风大凄清,是传说中的恶鬼肆虐之地。解放前,鸡公洞里盘踞着一伙土匪,剪径劫道,路断人稀。就在我上山的前一年,山下一个中年人不堪老婆家暴,吊死在洞里。解放前几年,土匪掠了个孕妇,带不上山,杀死在右边的水洞里。这块一到天黑就连当地村民都不敢来的地方,在我眼里却是春花秋月,一呆就是第六个年头了。

昨晚回到山上,看到手机上有条信息,是四川的小何美女问猪肉各部位的分解和比重,因为我早上刚好杀猪分肉,告诉她两百斤左右的猪肉,两条后腿肉约40斤左右,两前腿肉约30斤左右,五花12斤左右,排骨带脊骨约15斤左右。其它就是猪头和肋条肥肉了。小何美女说她去年养的牛刚刚出栏,均重每头1100斤,13元一斤卖的,20头,卖了29万。

顺便问了一下老余养牛。感觉老余养牛越来越归宗于情怀。开始从山东买来的12头小牛,不到三个月死了四头,然后又从附近陆陆续续买进小牛,但因为买牛时不懂看牛的情况,买进的小牛损失也大,后来干脆自繁自养。其实自繁自养也是一条路子,20头母牛一年会有20头小牛产出,每年也是好几万的收入。可惜老余附近没有好的草场,每天仅在小溪里放牧三小时左右,牛都比较瘦,个子也不大,效益比较低。而且老余性格是独立顽强的那种,只做自己认准的事情,不大能听进别人的建议。

小何美女说,一个人,应该把喜欢学习和进步当做自己的性格。真是这个道理。可能我和老余,因为年纪大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保守和顽固,失去了学习的精神,这样是不对的。能意识到这点,就要慢慢矫正。

前段时间,老余的表哥老汤来蛮山,同样说过这个事情。说人生需要计划,我们现在四十多了,奔五了。再有几年,过了五十岁,奔六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人家了。现在别人还叫我们一声大伯,奔六的时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爷了。

说这话的时候,正风和日丽,满目青山叠翠,却有止不住的凉意和感伤。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6月23日,第2062天。

雨。

何处看云烟。我的垭口,我的蛮山。

今年的产蛋季节来得有点迟,往年一到了三月份,就是产蛋旺季了。可是今年,蛮山的母鸡们一直留恋在去年冬天,直到最近几天,才开始普遍产蛋。

不只是人才会马大哈。明明做好了舒适干净的蛋窝,但总有些呆头呆脑大大咧咧的小母鸡把蛋胡乱生在地上。基本要到一年龄以上才能杜绝这种现象。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更不听念叨。只好一天跑五六次鸡舍及时捡蛋啦。

这段时间,菜园的夏季蔬菜也逐渐长成了,西红柿挂满了果子。想起小时候等不到浆瓜(张家界的西红柿叫法 )红,就会央奶奶炒一碗青浆瓜。切碎,和辣椒小葱炒了,独特的滋味仍记忆犹新。

但是蛮山的青辣椒还没出来,于是摘了几个炒蛋,依旧是奶奶那时的味道。

许多朋友担心青西红柿带有毒性的生物碱。吃生的确实不行,但是完全炒熟了就可以吃了.

原来鸡场的路边有一株野生的桃树苗,2014年的春天去农户家买玉米,父亲要了一枝桃芽,嫁接好,15年就开了满树的花,16年结了两个桃,17年结了8个桃,看着红了,父亲就摘下来,但是很硬,感觉不好吃。今年结了十多个,一直禁在树上,直到夏至,看看红的有些裂口了,摘一个来吃,很脆很甜了。

去年栽种的二十株黄桃,今年也开了花,在鸡粪的扶持下,估计明年也会开始结果,后年就有很多黄桃吃了。

山上原来有两株结果的枣子树,前两年干旱时死了,剩下的几株还小,这两年只开花,一直没结果,今年也开始结果了。这枣子不大,却很甜。

干旱二十天,终于在19日下了一点小雨。这几天,天色阴沉,前晚、昨晚又来了两场大点的雨。这样,挺好。玉米才能解渴,红薯才能成活,花生才能落花下扦生果。

于是,也终于把一直种不下去的水果红薯苗栽下了,虽然迟了点,但应该还是会有收成的。

山下一对母子,下雨前一周,都在垭口种红薯。干燥的土地种下去,然后在我这借粪桶,一兜一兜地浇上水。父亲不在了,母亲瞎了一只眼,儿子应该也上四十岁了吧,据说也没结婚。母子俩相依为命,红薯种的真不少,都是用来喂猪的。端午节的那天依然在种红薯,上来借桶的时候,还给我父母带了十几个粽子。

看到这觉得很惭愧。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我一忙,往往就把这些东西给省略了。好在今年,有房东大娘给的粽子,有张姐给的粽子,有这对种红薯的母子给的粽子,拯救了我的端午节。

前几天有朋友说:从小就看着身边的人趋炎附势争名夺利,发自心底地对生命感到恶心和厌弃,甚至迟迟都不想要小孩,不愿重复人生这些阴暗的过程。

莫要沉浸在黑夜里。其实生命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一花一木都有它的妖娆和葳蕤,更何况一段成长的人生。风霜雨雪成就了自然运转,悲欢离合当然也是茁壮人生必不可少的历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

做自己必做的和该做的,像每年端午节吃粽子一样,不要放弃成长中的那些仪式。仪式通常是幸福生活的佐证。幸福的要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要有向往、要有爱。有向往就会有希望,而爱,则是专门来拯救那些每每落空的希望的。

就像我制做的那些莓茶,不经折断舍离,不经猛火烘烤,不经寂寞酵藏,不经烈日暴晒,不受滚水浇泡,哪能由飘飘青涩转换成稳健的金黄甘甜。

想起那天泡茶时油的几句:

且将翡翠绿,炼做雪霜白。
我有玉琉璃,盛来金秋色。

因为有朋友问,莓茶一次泡多少合适?为什么汤色不黄?怎样才味道馥郁?

看看我前几天采的芽尖,当晚焙炒,第二天天制成银毫。泡给朋友做示范。

七两水的杯,三四克左右的芽尖莓茶,水一定要滚,忌温水。

泡出来就是如此黄亮通透的颜色。

入口青春涩,舌底回眸甜。呡一口,满满都是人生的味道。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7月2日星期一,第2071天。



这段时间太阳很大,老母亲顶着太阳去锄草,根本劝不听,说太阳大,锄下来的草才容易晒死。前几天草锄完了便又念叨,老天要下雨了,再不下雨地里的东西又要干起来了。我说老天爷晓得您的意思,明天晚上就下雨的。第二天晚上果然就下了。而且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气。

上次下雨后,莓茶长得旺盛起来每次能制成半斤以上成品了。这是炒制以后发酵好了的,白酶析出得很好。

采莓茶时的乐趣还在于莓茶田水沟里有许多田螺。冬天和干旱的时节,田螺们深藏于泥土,一有水了便都出来了。

不到五分钟就捡了这么多,可以吃一餐了。现在还都是今年的小螺丝,再等两三个月,秋天就是很肥了。

每年房子里都要结十来个这样的马蜂窝,不过都是相安无事。前两天我去屋里拿桶子捡鸡蛋,可能是走快了点带起了风,就被这窗棂上的马蜂给袭击了。在头上蛰了一个包,不到一分钟,整个头皮都刺痛起来。不过除了疼,没有什么别的不适,过了十来分钟,就慢慢缓解下来了。

别看模样凶狠,这种蜂还算是野蜂中毒性偏小的那一种吧。这边毒性大的叫卢蜂,据说可以蛰死人。前段时间有位朋友问我能不能找到野蜂窝,当时我没有注意过这方面的事情,所以除了小马蜂窝,大的野蜂窝并没有发现过,答复他只能随缘找了。没想到前几天我老爸给羊割草,在鸡场附近就发现了一个野蜂窝。这种我们叫卢蜂窝,圆球形,像是工艺品一般,很是漂亮。不过现在还小,大的可以长到几十斤重量。不知是不是朋友需要的那种蜂窝。

说到蜂了感觉停不下来。还是前几天早上,合作桥猪场的孙老板打电话给我,说他朋友的车坏在上分脉垭的那个陡坡上了,让我的皮卡帮忙拉一下。去了才知道那人是养蜂的,岭上的道路和玉米田边,已经摆满了蜂箱。

还没过一天,孙老板又打电话给我,说那边岭上老乡不准将蜂箱摆在玉米田边,怕蜜蜂采粉会造成玉米减产,看能不能把那部分蜂箱转移到我鸡场这边。这事情我当然得要成全。当晚就转过来几十箱,忙到半夜才安顿好。第二天一早我进城,又看见孙老板早早地来了打开蜂门。问他是不是入了股,孙老板说这蜜蜂就是他的。难怪这么任劳任怨。问他搞了多少,孙老板说700箱,听得我直咂舌。好像近来张家界的养殖大户们都在养中华蜂,而且规模都还挺大。应该是政府对这方面有政策,大家就闻风而动了。可是,动辄几百箱的规模,估计蜂蜜也就只能给领导们吃吃,市场永远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这开满蜜蜂的小道,每天进出,还得小心被蛰。小时候父亲养蜂,我可被蛰怕了。

从6月22号左右,鸡蛋开始多起来。除发出会员的月供鸡蛋之外,每天还多出六七百个鸡蛋要卖出去。所以这段时间开启了最强力售卖鸡蛋的模式。

这几天也拍了些鸡蛋图片,简单总结了一下老蛮鸡蛋,【原粮散养,零添加,除防疫外不使用任何药物。六年时间,只专注于安全土鸡蛋】。

很多朋友可能不会懂得这几句话的深刻和艰难。且不说,不使用药物的鸡只,为了减少到能够承受的死损,需要难以想象的足够细心和耐心。主要是原粮散养的土鸡,产蛋量很低。因为完全遵循了鸡的生活状态和习性,母鸡的产蛋天性不是拿来给人们吃的,是为了繁衍后代的。所以在气温很高或很低的夏冬季,产蛋率会奇低,经常会跌到10%以下。而适合孵化和小鸡成长的春季,产蛋率便会突然蹿升到50-60%以上。不说产蛋低谷时连鸡们的伙食成本都保不了,每年产蛋高峰打破的销售平衡就足够让人头疼不已。淡季供应不足,高峰难以消化,是原粮散养鸡蛋难以解决的困局,也是老蛮这么多年来每年鸡只数量不敢超过2000只的最根本原因。

而这一切困扰,只要笼养和添加,都可以迎刃而解。添加可以使母鸡一直处于排卵期,笼养状态的母鸡基本杜绝了抱窝的习性。所以我经常会比较,为什么我还在用千年之前那样的方式操作?有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支撑的养鸡业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突破产蛋低谷的瓶颈,也不存在了产蛋高峰期的困扰,稳定销售的会员制模式就可以慢慢像雪球一样地滚下去,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可是,我做不到。如果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我的初衷,就不叫老蛮鸡蛋了。
所以,我就这样尴尬地行走着。产蛋低谷的时候,在我的任何圈里和文字中,完全不会出现鸡和鸡蛋的字眼,因为不忍心拒绝那些想买老蛮鸡蛋的朋友。而在产蛋高峰,则发了疯地刷屏卖鸡蛋,每天的鸡蛋不卖完,我连睡觉也不会安稳。唉,还是希望朋友们在近期多支持,让老蛮能睡几个好觉吧!

也是最近压力太大,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卖鸡蛋。也因此想起小时候卖鸡蛋的那些事,和张培祥卖米差不多的那些故事。当然米也卖过,读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靠卖米换来的。但今天说说小时候卖鸡蛋的故事。
我的印象中那时还很小,好像就是六七岁的样子。但据母亲说是在联产承包之后,因为生产队时代没有自由去做小生意,那么至早也是在1982年左右。

那时候村子里流行起了去古丈县贩卖鸡蛋的热潮。到大庸县收购5分钱一枚的农民鸡蛋,到了古丈县可以卖6-8分钱。一背篓可以装四五百枚,来回一趟快则两天,慢则三到四天,可以赚到十块钱左右,是笔很好的收入了。


母亲去古丈县卖鸡蛋的时候我跟着去了两次,那是第一次出远门。坐的是最慢的短途绿皮火车,每个小站都停的那种,百把公里都要开上两三个小时。那时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无尽的好奇,所以每个小站的站名我都记得。母亲和那些贩卖鸡蛋的农村妇女一样,节俭到几毛钱的火车票也是不买的,每次能逃过票,就会庆幸多赚了几毛钱。记得晚上在古丈住歇铺,一听见外面有人走动,母亲就让我钻进被子里面,不要出声,以免是查房的,多一个人就要多出一份歇铺钱,我一个小孩子,只是捎带而已。现在想想,所有的卑躬屈膝,谨小慎微,无不都是因为贫穷所限制和造就了那些底层的行为。

母亲去卖鸡蛋的时候,我会安静地在书摊看一分钱一本的小人书,细细地看,基本上花上两三分钱,母亲就会回来了,然后吃一碗面条或是米豆腐做午餐,吃完就赶下午回家的火车。我在古丈是第一次吃上带臊子的米豆腐。祖母虽然经常也磨米豆腐做菜吃,但是只是加点葱花、油汤、辣椒面。哪有带肉臊子的好吃。以至于若干年后,在芙蓉镇写生时吃到的刘晓庆米豆腐,也远远赶不上记忆中在古丈的那味道。

古丈是湘西诸县中最小的一座县城,只有一条街,俗话说一泡尿都能撒到头的小地方。那时估计也只有一两万人左右吧。因为四周山高林密,农民分散,运输不便,所以生活物资都比较紧俏,这也是连鸡蛋都比临县贵上不少的原因。小县城在狭小的河谷之间,火车站则在县城背后的山岭之上,上下估计有两三百米的落差。所以运输货物也是不易。记得第二次去古丈的时候,同行的村民都卖完收工去赶火车了,母亲想等市面上买不到鸡蛋之后能够多卖上一分钱,所以捱到最后,让我和同行的一个婆婆先赶火车去。我们上了火车很久,也没见到母亲过来,我的心里无比焦急,老是想,要是母亲赶不上火车该怎么办啊?幸好火车快要发动的时候,在那望不到尽头的上站的台阶上,终于发现了母亲的身影。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时急些什么,母亲没卖完,大不了再呆一天,我跟同行的婆婆回去就是了。但是,在小孩的心里,父母就是天,天不在,该怎么办呀!

直到现在,七十岁的父母依旧还是我的天,帮我养鸡,种菜,按照他们的方式,无休止地劳作。我们依旧如三十多年前一样,还是在卖鸡蛋。只不过,每天急着去卖鸡蛋的人,换成了我。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第2076天。

阴。

6月30号的时候,老余的表哥老汤来蛮山找我。还带了礼物,送我许多红茶。在龚家别馆喝了一壶茶之后,老汤咨询起莓茶的事情。

关于莓茶的各项,老蛮去年就和侃爷、周二山聊过多次。一致认为,未来十年,张家界的特产农业就是莓茶时代。

在这之前,老蛮先说说莓茶的源起,为什么是莓茶。

张家界市永定区的西北角有个乡镇叫罗塔坪,和永顺县交界,代表着湖南的三湘四水湘资沅澧之一的澧水从这里流过。此地盛产白茅,历代是为贡品,宋元明清是茅岗土司的世代辖地,习惯上把澧水的这一河段称为“茅岩河”。

罗塔坪当地有一种传统饮品,也不知沿袭多少年了。当地人将一种山中野藤割回家来,连梗带叶剁成半寸许,放甑子里蒸熟,然后晒干储存,作为日常茶品饮用。因为蒸熟时,汁液析出,形成白色结晶,晒干后,枝叶皆呈白色,就像长了白霉一般,所以当地人就粗鄙地称之为“霉茶”。
澧水是古老的河流。原来的大庸县也是古老的地方,据说是古庸国遗民迁徙繁衍而来。庸这个诸侯国得国很早,史记里,武王伐纣,战前盟誓时,庸国排在第一位。

张家界市却是个新兴的城市。1979年深秋,大家吴冠中赴湘西采风写生,被人介绍至大庸县的张家界林场,张家界的奇异峰林使大师为之叹服,回去后写了一篇张家界的专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刊发于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从此,掩藏了亿万年的张家界峰林迎来了它的春天。于是,1988年将大庸、桑植两县从湘西自治州拆出,同原属于常德的慈利县一到组成为“大庸市”。旋即,为更有利推广张家界景区的旅游事业,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八十年代完成基础之后,九十年代是张家界旅游蓬勃发展的阶段,为了开发出同大景区配套的旅游产品,在一堆毫无特色的腊制品葛根粉之后,有个人想起了罗塔坪的霉茶。
我觉得这个人是应该被铭记的。虽然我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刚才也没在网上搜出他的名字。据说他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下放在罗塔坪,对当地这种有着独特味道的霉茶记忆尤深,于是,他将霉茶开发成张家界的旅游特产品。因为霉字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改为“莓”字,甜甜的味道,恰如其名。又因为地处茅岩河边,那些年茅岩河漂流又比较出名,第一代产品取名“茅岩莓茶”。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人的名字应该被铭记。因为第一,他为张家界开发出好的农产品,使之将来,全国人民都会认识莓茶,得益于莓茶。第二,他为罗塔坪的人们开发出有价值的特产,使土地得到利用,人们也不用背井离乡,在家乡就可以种茶赚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罗塔坪有两种地貌,一是如槟榔谷一样的喀斯特地形。

一是如驻马溪那样类似于张家界景区的红砂岩峰林地貌。

喀斯特地貌著名的缺水。红砂岩的溪谷,地下都是亿万年卵石,根本存不住水,无法种植水稻。但是可以种植特级耐旱作物莓茶。

罗塔坪因为闭塞穷瘠,民国时代是著名的匪区。如今,无论是喀斯特无水的山岭,还是驻马溪干燥的溪谷,都种植着翠绿的莓茶,人民安居乐业,凭种茶就足以小康。这就是莓茶开发者做出的贡献。

产品出来后,需要找各种理论来支撑塑造它。在这之中,首先会老套地附会各种传说,这个老蛮就不说了。但是在辨识、验证的过程中,知道莓茶的植物学名叫做“显齿蛇葡萄”。好怪怪的名字,但是这不管,砖家们在莓茶中化验出高含量的黄酮。据说黄酮是血管清道夫,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当好,此外,还可以清咽润喉,抗菌消炎等等,网上列出的好处很多,可以自己网搜吧。

老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莓茶清咽润肺的功效。老蛮是个老烟枪,抽烟太多,原来每年冬天不得已要戒烟一到两个月,不然无法继续抽烟,喝了莓茶以后,这几年冬天不用戒烟了。虽然这个比喻不好,但是切身体会的效果最真实。莓茶对咽肺呼吸道效果好,抽烟没有太多不适,反而让我更加厉害地抽烟,由原来的每天一包,到现在的每天两三包。终于让我下决心戒烟了。

再一个就是莓茶的口感好,比较特别,入口稍有点特殊的苦涩,但是咽下去会回甘。舌尖婉转的都是甜甜的味道。这个口味朋友们都喜欢,加之清咽润肺的效果好,买过莓茶的朋友复购率特别高。
所以,去年第一次听到戴荃的《上海三月》,第一句就是“甜甜莓茶醉,悠悠春雨喂”,一下就感动了,马上求证,问过许多朋友,得知这不是张家界市政府行为的推广歌曲,不觉得更喜欢莓茶了。

现在,莓茶基本上有两个大类的成品。

精品就是芽尖莓茶。这是采用每年4月左右开始萌发的如龙须一般的芽尖制成的。作为一款产品,除了功效口感,品相更尤为重要。前面说了,传统莓茶是将茎叶一起剁碎制成的粗放产品,芽尖莓茶就是产地的罗塔坪人民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摸索制作出来的传世精品。

因为芽尖莓茶是个新事物,在其制作过程中,罗塔坪的茶农们以各种方法探索了好几年的时间。先是以传统的蒸熏,再者尝试水煮,甚至还往里面加过植物油,最终借鉴红茶的制作工艺,以火焙炒杀青、揉搓、适当发酵,再自然晾晒而成。差不多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才成熟定型。如今的成品丝丝银白,耀如霜雪,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开水冲泡,汤色金黄,入口微苦,转瞬回甘。真是茶道如同人道,一口谙尽人生。

普通品是在传统基础上采用成叶制成的叶茶。待到秋天不再萌发芽尖,将成叶捋下,依然通过焙炒、揉搓、发酵、晾晒,干品即为成叶莓茶。叶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甚至更好,只是口感稍差,品相也不好看,加之采摘、制作都比较简单轻松,一般价格都比较便宜。

老蛮们之所以认为张家界的农业在未来十年会是莓茶时代,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口口相传,莓茶的功效和口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喜爱,作为产品开发者,张家界是莓茶的源产地,地标产品足够加分。现在张家界莓茶供不应求,不用说全国市场,就连张家界市场,市面上大部分也是外地外省流过来的产品,产地不同,质量低劣,有的甚至只是类似莓茶,完全是另外一种植物。再说,以莓茶的功效,就算清咽润肺一项,只要雾霾还飘荡在天空,只要这世上还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就有着莓茶的需求。

在继大鲵养殖作为全市特色经济失败以后,政府也意识到莓茶对于张家界农业经济不可忽视的作用,相继出台对莓茶种植的补贴政策,更将自青安坪到三家馆(罗塔坪在两地之间)一带干旱贫瘠的喀斯特山地打造成数千亩的莓茶基地。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以政府行为全面对外做出张家界莓茶品牌的推广战略。
所以,未来十年,张家界的莓茶业必定会风起云涌,接着是大浪淘沙,最后火销金成。

说到这里,老蛮对于莓茶已是百倍信心,不禁蠢蠢欲动了。列位有志看官们,我们在蛮山众筹个莓茶园如何?一来为了自己身心健康,二来还可赚些零花银子。当然,最大的激动是:激流争渡,弄潮儿在船头。爽快!爽快!

当然,这话只是顺口说至,忽然开心莞尔。我现在很难有这样大的决心。雄心总是稍纵即逝,更多的时候,只是希望岁月安好,风平浪静。

话说那日,听老蛮侃侃谈完莓茶的前世今生,老汤不禁抚掌曰善!他说,老家几十亩田地,加上农民荒弃的山林田亩,足有好几百亩的面积,如果莓茶有前途,不妨种上莓茶可好?

我说,完全可以。莓茶有三大优点:一是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二是体质独特超越,目前还没有发现过虫害。三是体贴贤惠,当年种植,当年可受益。唯一花在这上面的人工,是除草和采茶。现在人工很贵,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罗塔坪产地的采摘为例,聘用老年妇女,前年60元一个工,去年80元一个工,今年低于一百就请不到人了。更有甚者,据说城郊有种植莓茶的少年豪侠,请不到人时出到了200元一个工。人力困乏是制约这种完全依赖于人力型产业的最大因素。
老汤说,同工商业拼工价,用工难确实是农业产业的最大因素,但大家都在做,莓茶还是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相信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有办法可解的。如果你有时间,同我去看看那里可否适合种植莓茶。说完就拉我去了他老家。

老汤的老家在离蛮山十里的岩口村,地名老屋场,坐落在禾家山的北坡台地上,有大堰,有水源,台地上丘陵幢幢,完全适合种植莓茶。村子里房屋数栋,正在进行户户通的水泥路工程。老汤指着村子中间的一栋房屋说,这就是他家的老屋,1995年修建的。现在全家都住在城里,老屋也就空在这里。老屋的前身是一栋大木屋,明朝时候修建的,张家界所有的这支汤姓人,都是从这栋屋子里出去的。他们家是坚持到最后的。我说,明朝的老屋,拆了多可惜!老汤说,那是。放在现在肯定不会拆,可当时没有这个观念。觉得新屋住起来舒服,他老父亲就拆了建的砖瓦房。

到此,相信大家看完也对莓茶有了个差不多的了解。还有点睡觉前的时间,老蛮再送朋友们一段福利: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汤和的族弟,安徽凤阳人汤仲达被任命为永定卫指挥史,配合杨璟镇压反明起义的茅岗土司覃垕。后落籍于永定卫,繁衍出岩口汤氏一族。照老汤的说法,汤仲达当初落籍岩口买田置地时,就是在这老屋场了。

我疑惑,汤仲达以三品将军,开基发脉,为什么不选择肥沃方便的山下溪河谷地,而将老屋场定址在这半山坡呢?老汤说,古人选址肯定有他的道理。老屋场现在虽然看起来是个偏僻山坡,但是以前,却有两条通道打此经过。一是慈利进入大庸的大道,也就是现在1801省道。二来,从背后翻越禾家山,可以到阳湖坪和黄家铺,以前都是络绎不绝的行人。只是现在都新修了马路,绕开了这里,所以显得偏僻了。我想想也有道理。后来下山至岩口,从马路上看老屋场,果然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有遮挡后有依靠,确实好风水。
明清五百年,汤氏人口繁盛,俊才辈出,作为汤氏肇源地的老屋场,因为出过同光年间的举人汤华衮,曾被称为举人岗。至近代民国,岩口汤氏又着实红了一把火,巴掌大块地方,出了两个民国上将,汤瀚、汤子模,出了一个新中国少将汤祖坛,还有数位参加过抗日和远征军的军人。真是兴盛一时。其中,汤子模和汤祖坛的故事流传较广,堪称传奇。

据说汤子模眼中有一条白线,直穿瞳仁而过。小的时候算命,说这叫白虹贯日,将军之格,但主短命,活不过三十六岁(湘西北一带忌讳36这个数字,认为人到36岁是个大劫。就算到现在,即便买卖交易算账给钱,也要避免尾数36的。)
汤子模名祖楷,字子模。小的时候学过木匠,12岁时跟随父亲投奔在云南做道台的姑父王正雅。1911年,王正雅因功升贵州按察使,委派汤子模先遣贵州做准备工作。旋即,王正雅回湖南慈利溪口丁母忧。王正雅丁忧期间,武昌起义爆发,湖南巡抚余格诚下令宿将王正雅组建湘武营支援武汉清军,镇压革命。王正雅审时度势,结果带领湘武营的张家界子弟反戈一击,打下清军的湘楚重镇荆州,给了革命军队有力支援。事后,王正雅就任澧州镇守使,再未踏足云贵。

如此,留在贵州的汤子模从本来风光无限的衙内成为无人搭理的弃子。汤子模的本事就这样显现出来了。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依靠一己之力,独自在人生地不熟的贵州拉出一支队伍,转战于黔北川东一带,有勇有谋,越来越壮大,后来投在川军元老熊克武麾下,被任命为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以重庆为根据地,威镇西川,虎窥湘黔。军威之盛,当时无人能撄其锋。

1922年,熊克武命汤子模西征刘湘时,从湘西王陈渠珍处借调两支队伍,一是张子清,一是贺龙。贺龙扣押宜阳丸、攻打铜元局的有名战例就是援川期间在汤子模手下发生的事情。

南北战争爆发,熊克武支持孙中山,并亲赴广东就任建国联军总司令,汤子模则配合熊克武,由贵州进入湘西,顺沅澧二水而下,开始扫北,连战连胜,将北军驱逐出湘西,占领常德。

1925年,汤子模回到故乡大庸县,也就是现在的张家界永定区,在岩口汤家岗宗族祠堂召集族中耆老,商议续族谱、建学堂两件大事,并拿出一千块现大洋作为前期资金。

当年三月,就在汤部准备全军北伐的时候,孙中山去世,熊克武事事掣肘,于是汤子模带领他的部队入粤,全力支持老大熊克武。入粤以后,蒋介石将熊克武软禁,并排遣湘桂军团打击分化汤部,汤子模只好帅军撤退,打算回到川东根据地再图计划。不料行至贵州天柱时,为叛变的部下罗觐光刺杀。汤子模生于1889年,殁年正好三十六岁。人生或有命数,只可惜英雄,天不假年。
汤子模一生忠义勇烈,战功卓著。死后被追封为开国上将军。

他的堂弟汤祖坛,当年作为警卫营长,为没有保护好军长而深感自责。1932年,投靠汪精卫的罗觐光由南京途经武汉回四川,被时任汉口警备指挥的汤祖坛得知,亲自带人将罗逮捕枪毙。抓捕的时候,罗觐光求情说:“祖坛,我待你不薄。”汤祖坛答道:“军长待你更厚。”罗竟无言以对。枪毙罗觐光之后,武汉各大报纸争相登载头条消息“汤祖坛弟报兄仇,罗觐光饮弹毙命”。弟报兄仇,事出有因,舆论支持,蒋介石对此也未深究。汤祖坛戎马一生,解放前夕在新疆率部起义,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少将。

前几年在岩口买玉米时,汤子模的旧宅还在,尚余几间房屋,青砖面墙,石砌天井,雕花窗棂,仍能看出当年气象。去其老屋百米,是汤将军和其夫人的合葬墓。英年早逝,无有子嗣,身后事宜是其昆弟为之,墓葬甚是平常。墓碑及铭,是其老表——王正雅之子溪口中学校长王育寅起草镌写。我去的时候,墓碑右侧的条石刚被撬开,森森一个盗洞,深不见底。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谢谢朋友们支持!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为感谢朋友们对老蛮的支持,老蛮特地手绘一张采莓茶的小姐姐回报大家:


并付顺口溜数句:
我有邻家姐,年纪十七八。
清晨露熹微,上山学采茶。
白云随风起,红袖成彩霞。
连天绿浪里,一朵娇桃花。




这就是莓茶茶园和采莓茶.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今天蛮山晨雾中的鸡和狗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第2090天。

晴。

7月18日,四川宜宾的小杨来到蛮山。小杨认识好几年了,也是在做散养鸡,一直陆陆续续地交流,前段时间说要来蛮山,我劝他路途遥远,没有必要跑这一趟,养鸡的事情,微信交流其实是一样的。但他还是来了。17日早上八点从宜宾出发,晚上八点到达张家界市区,18日上午来到蛮山。同来的还有他的朋友小曾夫妇和他们的女儿。

他们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根据以前的了解,小杨是个有理想的人,也是因为受我养鸡的影响,在家乡开始养鸡,受我在天涯开贴的启发,在当地论坛记录他养鸡的过程,然后被当地媒体开发,产品供不应求,市长也过来捧场。因为其年轻有为,又具积极带头作用,被推选为村长,产品和人生的营销都达到了一个时候的高峰。

事业和人生一样,走得越快,碰到的问题就越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小杨最初试养的较少数量的鸡和鸡蛋开始供不应求,于是扩大规模。规模扩大首先遭遇的就是养殖技术问题。人的精力有限,小杨疲于公关、应酬,以及村里事物的牵绊,养殖的事情交给了家人,因为缺乏经验,很多细节没有做到位,导致损失特别大。鸡养成之后,大规模产蛋的时候,又高估了容量有限的本地市场,富余的产品卖不出去,只有浪费。几个回合下来,不仅将原始投资折腾完,也借遍了所有能借得到的亲戚朋友们。唉,也是一部创业沉浮录,养殖血泪史。

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在开车,小杨发来信息,大意说现在已是身无分文,小孩子生病,一百多块的药钱也拿不出来,养鸡的事情越来越悲观绝望。我看了,真不知说什么好,曾建议让他也像我以前那样来次给与回报的众筹,可能是他的本地受众有限,或者其它因素,好像也没有实施。也曾建议他放弃过,但是他却有坚心,说要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一直苦苦支撑着。直到后来,贷到十万块钱,鉴于以前他说过的,每次都是借了新账还旧账,我告诫他安抚好债主们,千万不要将这笔钱再拿去还账,一定要用于养殖周转。因为还了旧账,养鸡的缺口照旧,如果最终坚持不下去,新账也没办法归还。如果鸡养好了,事情有了希望并能盈利,那所有的账都可以慢慢扯清了。
此后也偶尔联系,小杨说,他已经辞了村主任,专心养鸡。这次过来,一是践行心诺,二来也探讨一下目前的一些想法。

小曾是小杨的同学,原来从事商贸,销售很有一套,目前打算转行,同小杨一起做土鸡和土鸡蛋,小杨也认为个人势单力薄,最终合作才是趋势,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就要将这个事情运作起来。

在养殖方式上,小杨说现在打算和农户合作,自己要腾出手来专心做销售。我问他和农户合作是哪种模式?小杨说每户农民根据情况投放一至两百鸡苗,鸡苗和饲料都由他来提供,死损也不用农户负责,农户只管安心来养。我问那既然投资和成本都由你们来出,那对农户和产品的要求是什么?小杨说对农户基本没有要求,每天产多少蛋就收多少蛋,卖鸡的时候,还剩多少鸡就收多少鸡,每只鸡给农户三十元工钱。

我听了,第一感觉就是太天真。因此就直说了。我说合作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模式,除了担当和责任,还要有监管监督和制衡。因为人性就像苦瓜丝瓜豆角类的攀援作物一样,需要搭个架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不搭架子,不作规范,任其生长,就算有果实,也会很少,匍匐在地里,果实也会很脏没卖相。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不作要求就是在纵容人性的恶。

估计人要到了四十岁以后才会开始思考人性,年轻的时候都是单纯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以前也是一样。就说这种模式,中间衍生和导致的问题将会很多。

第一,发动农户做产品,领导者必须有强大的市场销售能力。处于构思阶段的想法,销售还需要市场来检验,万一销售情况不理想,领导者的信誉就会回到史前时代。当然,有计划、逐步缓慢地发展也并不是不可能。
第二,没有任何投入,就没有任何压力。因为在这个中间,不会有任何损失,就很难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事情,成果可想而知。
何况,心里再黑暗一点,还要想到,农户在你这里领了饲料,会不会克扣一些去养他自己的鸡或者猪?这样的话,缺少口粮的鸡们就会发育不理想。发育不理想、大小不均衡,对后续产蛋、生长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还有,散养对产蛋无法要求,那合作农户会不会每天拿一部分鸡蛋去自己卖掉?对死损无要求,会不会拿出一部分成鸡去卖掉。毕竟乡下一只鸡的价钱远远高于你补助给农户的30块工钱。

所谓细思极恐就是这样吧。所以,我觉得他们的这个方案很难健康地实施下去。现在的诚信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背叛和违约的成本太低。不作任何监管,不作任何要求,就是放纵人性的恶。在这样的方式下,一个好人也会修炼成坏人。

说出来,也是因为不看好这种方式的合作,也希望能听到朋友们更好的建议反馈给他们。虽说岁月漫漫,毕竟人生匆匆,少走弯路为宜。


上旬的时候,安徽养鸡的老猫兄邀请我去马鞍山参加他组织的《散养鸡如何赢取市场》的商业模式研讨会。我做事亲力亲为,现在又是产蛋小旺季,脱不开身,很遗憾没能参加这样的同业盛会,只好在这里,隔空说说对散养鸡行业未来前途及看法。

还是先说老蛮我有着切肤深刻的散养土鸡蛋吧。

就拿我做例子。我在张家界散养安全土鸡已经六年时间,所经历的雨雪风霜困顿痛苦看官们通过老蛮的帖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销售土鸡蛋的艰难,可能很少有朋友能够体会。


2012年深秋开始养鸡,次年三月份开始产出鸡蛋,原计划是打算上超市销售。养了才知道,且不说鸡蛋的保鲜时限和柜台损耗,只一个散养鸡的蛋粮比太低,成本价格远远超出超市的定价,就完全无法操作。只好将我原长沙的一个旧书店改造成卖土鸡和土鸡蛋的门面,让老母亲帮忙看店。后来产量渐多,小店无法消化,送人的送人,本地卖的本地卖。卖得便宜,别人还嫌蛋黄不够黄,很少人买单。

在朋友的建议下,2013年4月份开始申请淘宝店,学习别人用三层泡沫网袋包裹,再配以硬衬的鞋盒,开始向外网售鸡蛋。三层泡沫网的包装技巧,在我老妈手上成熟完善,一直沿用至今,是一种很实用、很经济的快递包装方式。因为老蛮在天涯开帖,关注者较多,所以老蛮也得到大家的眷顾和支持,网售鸡蛋做得还算热闹。到了酷暑寒冬,产蛋淡季的时候,鸡蛋无法满足需要,又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实行了年预付会员制,就是预定一年的鸡蛋,然后按月发出。产蛋旺季在满足会员之后放开零售,产蛋淡季则只供应会员。可以说,这个会员制是老蛮鸡蛋销售的基础,此后,老蛮就按每年的会员多少饲养土鸡,可爱的会员们无论是在土鸡们的产蛋旺季或是淡季,以其容量,都帮助老蛮鸡蛋做了很好的调节。在此,仍要深深感谢那些可爱的鸡蛋会员朋友们。

散养土鸡,老蛮的顾客群都在北上广,会员制的奠定,这一切,让老蛮在养鸡的第三年,在花了六十万之后,终于可以不用再往里面投钱了。但是,可以扩大规模了么?No!那么朋友们会问,问题在哪里?抛去顾客方面的因素不说,散养鸡产蛋的淡旺季之分及其产蛋的不稳定性,无法帮助你拓展和保持市场。
老蛮自第一批500只鸡试水之后,每批次都是两千鸡苗,到产蛋时存活率80%多,春上产蛋旺季的时候,高峰期可达60%,包括库存老鸡,也就是一天鸡蛋有千枚以上。夏冬季的产蛋淡季,有时会跌到10%以下,也就是只有不到200枚一天。记得最低的时候,两千鸡一天只捡到70个蛋。这种时候就只好推迟会员发货,不管顾客是否理解,毕竟是糟糕了会员体验。老蛮只养2000只鸡,如果鸡养得越多,会员发展得越多,这种高低峰谷的差距就越大,淡季拖发货的时间就会越长,影响就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所以,这几年的时间,除了养鸡,在销售上,老蛮是没有作为的。也不敢有作为。有时间也只是更新一些生活日常,几年时间,关于鸡蛋,哪怕具有推广效果的软文也没写过一篇。经常有朋友会怀疑我是不是还在养鸡。遇到乱入的顾客,抱怨蛋黄不黄,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细心解释,“鸡们因食料和青草的摄入不同,每个季节的蛋黄颜色可能不同。鸡蛋和鸡只是食材,品尝食物时的感觉与烹饪技艺及就餐的心情息息相关。”就是说,这几年,我不敢主动地发展作为老蛮鸡蛋销售基础的会员。因为我永远不知道这些任性的鸡们在明天会产多少个蛋来。没有鸡蛋,网店可以将单品下架,但是不能及时供应预付会员,就会导致这套模式的失败。
饲喂散养鸡,付出的劳动和鸡们的死损都是笼养鸡的好多倍,但是收获的鸡蛋却少得可怜。顾客们还拿着去和笼养鸡、和捡漏得来的农户鸡蛋比价格,想想也真是伤心!经常有人加了我,问鸡蛋怎么卖?报价过去就说太贵,能不能便宜点?看她们的朋友圈天天晒旅游晒美食,2.38元一个现在还包邮的老蛮安全鸡蛋却嫌贵,随随便便外面吃一顿饭就可以买一年老蛮的鸡蛋会员了。有几个人知道,有多少时候,每天500斤粮食给鸡们,却只捡回来几十个鸡蛋。还不算清理鸡粪搬运粮食时抛洒的那些汗水,不算奔波在山岭和城市的道路上那些黎明和月光。难道我要像祥林嫂那样说给每一个人听?想想还是算了。


老蛮土鸡还能养多久?我一直在思考,一直没答案。

从养鸡第三年实现收支平衡之后,我都留意了一下每年的收入,不多。鸡蛋和鸡的盈余也就几万块钱,加上其它产品才算能维持下去。这其中,自然不包括我和父母三人的工资。这两年,我一直想,如果父母做不动了,我的养鸡事业怎么样才能持续下去?每年这么点利润,一个聪明又年富力强的合作者是看不上的。如果请人,就算请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是够呛。每批两千鸡,加上承前启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三千只鸡左右,两个鸡舍的鸡粪每天都要清理,一个人力是不够的,那么请两个人,分这点钱,他们会觉得很少。那我呢?虽然喜欢这种山居生活,但要我不赚钱甚至还往里面贴钱,又不是政府的扶贫工程,没有理由可以说服自己。

如果可能,做笼养的安全鸡蛋可能是个方向。一样的鸡种,一样无添加的安全食粮,避免了接触自然界的影响和干扰,劳动量又减少,不需要特别细心的工人就能操作。笼养鸡产蛋量相对稳定,足可以支撑市场的销售计划。如果以后安全鸡蛋要稳定成熟地走上市场,我目前能想到的只有这个方向。不然,现在的散养土鸡蛋行业,根本无法谈得上合作和帮衬,都是各自为阵。因为散养鸡产蛋受季节影响,产蛋旺季的时候,每家的鸡蛋都多,自己尚需千方百计各种销售,哪帮得了别人。到了产蛋淡季,各人的老客户都维护不够,又怎么会有鸡蛋给你。只是,笼养安全鸡蛋因为和目前的高产蛋鸡有所近似,容易混淆,要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面说的都是散养土鸡蛋的困境。至于散养鸡,则相对简单得多,计算好粮食成本,整进整出,只要不图太丰厚的回报,这个倒是可以很好操作的。


在杂事的空隙,敲下这些文字,因为断续的时间较长,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大意应该明了。这些是老蛮这么多年来,结合自己的情形,思索总结出来的道理,分享给朋友们,或可一鉴。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作者:洁静PLX1Lv 2 时间:2018-08-08 13:53:39
蛮哥,好
自从在天涯阅读过您的贴子之后,深深被您对生态养殖这份执著和认真而打动!从您的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不仅有深厚丰富的文才更是一股作气的行动派。收益非浅!

小女子是80后的小女子,在二线城市上班十五余年;已疲备不已。也计划这两年,也是二次走上创业路;当然也深知创业的艰辛,但心已定;打工实在找不到出入头地,唯有自主创业,才有希望。

很希望得到蛮哥在生态养鸡的一些忠肯建议与指导。感激不尽!!
---------------------------
这条路很难走,至少要做好几年不赚钱的准备。而且,基本上,付出的艰辛和都到的收获,是同工商业服务业不能比的。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这段时间电脑坏了,没有更新,朋友们见谅!手机上传一幅还未完工的老蛮手绘蒙古姑娘奥登格日乐,表示老蛮还在哦:)




还有什么能比得过青春的容颜,仿佛那年的风吹过布日都的草原。

没想到好友里面还有位能歌善舞的蒙族姑娘奥登格日乐,刚刚从中央民大硕士毕业的奥登几年前曾买过我的鸡蛋加的我。那天偶然看到她的朋友圈,不禁想到若干年前的草原上,一个蒙着面纱的十多岁女孩,骑在一匹青花马上迤逦而来。
问,能给我画张像么?
我说可以。
她说,我没有钱,可以唱歌来换。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8月22日星期三,养鸡第2122天。

晴。

慈利高桥的陈军,是个善于学习的人。认识得比较早,应该是2014年的春节,他说连续三天三夜看完我的帖子之后,带着一车亲戚朋友来到蛮山。那次,他的一位表姐喝了点酒,因为情感问题哭得一塌糊涂,末了还把手机落在这里,所以印象很是深刻。

那时陈军还在打工,2016年的时候才回来养蜂。养蜂又到过我城里仓库一次,送了两瓶蜂蜜给我。听他介绍了养蜂的情况,民间都是桶养中华蜂,是因为四方蜂箱不符合中华蜂筑巢的习性,容易生病和出逃。所以聪明细心的陈军借鉴了他人的经验,采用分层圆木桶,采取顶层割蜜,取蜜之后底层再用空桶圈加垫,这样就模拟了中华蜂习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


因为养蜂还是比较清闲的,所以去年加养了兔子,然后给张家界市区的酒店和菜市场送兔子,偶尔也来看下我。张家界本来没有吃兔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因为新奇,主要是当野兔子招待游客了。从高桥到市内90多公里,有时客户只要几只兔子也要跑上一个来回,很多时候都是不划算的。

我问他养蜂效益如何?他说蜂也不好养。拟生态的圆桶方法固然是好,取蜜也算方便。但是每次取蜜,都要伤蜂巢,蜜在顶层,蜂蛹也在顶层,伤了蜂蛹,对蜂群的分蘖壮大还是不利的。尤其是市场上蜂蜜鱼龙混杂,水深得很,顾客又不是专家,再好的中华蜂蜜也卖不出好价格来,也没扩大规模。又要养家糊口,所以指望兔子的市场打开,能多创造点效益。



我想既然张家界没有吃兔肉的习惯,要灌输新的观念,开辟新的潮流,固然也是费力的事情,但小伙子人聪明,有信念,又有干劲,心中的未来或可期待。

本来早就想去他那看看,耽于山高路远一直没有成行。前两天忽然动了念头,于是约了昨天。

昨天早上六点起床,不到七点就收拾待发货的鸡蛋等,准备出发进城,盘算到城里才八点,打完订单吃个中饭,11点左右就可以出发了。没想到,车竟然打不响了。

才想起,将军上山已经四年了。四年,第一次给我闹起了小情绪,你看它满身尘土,它也疲惫了。问了修车的朋友查总,说可能是电瓶没电了。一般电瓶就用个三年左右,将军能用四年,已经是超常发挥了。一筹莫展之时,老爸忽然想起小鸡育雏的应急灯用的是电瓶电源,特地买了一个电瓶充电器。幸好幸好!拿来充了一个小时,终于车能发动了。

这样一折腾,到了城里仓库已是十点,匆忙把货卸下来,也不敢熄火,怕熄火了再也打不着,又急急忙忙赶到修理厂,换了一个电瓶,再顺带做了一个检查,让查总订购些配件,以便过两天做个保养。在回到仓库的时候已经十二点了。

为了去高桥,昨天还约了一个朋友老卢做伴,老卢这时电话来问情况,邮政的收件经理老庹早已经在仓库等着。自从邮政的收件变革之后,老庹的收件时间也改变了,以前下午六点来,现在上午十一点来。所以老庹在仓库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于是赶快打单,偏偏今天单又比较杂,除了网上的鸡蛋和常规产品,前几天刚拔的百来斤生花生也要发出。花生都是手机订单,一张张打出来,再拍照反馈给顾客,很费时间。一点多钟的时候才把邮政货物送走了,匆忙吃了一点饭,接着打百世和顺丰的单,然后注意事项交代好张姐,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钟。

九十多公里山路,熟悉路况的人都要两个多小时,还要回程,花在路上就是五个小时。本来时间就不合适了,太迟了。但是想到,起个意,动个心,邀个人都不容易,如果今天不去,下次可能又是遥遥无期。迟就迟吧,还是决定走。

于是三点多和老卢从仓库出发,又碰上种莓茶的胡老板,拉上,又在西溪坪顺带送了一位美女订购的鸡蛋,上高速的时候,已是3:40多了。

下高速到溪口,导航就带错了路。然后问了老乡,沿着杜家溪傍山溯行。沿途风景清幽,终于忍不住拍下了第一张照片。老卢说,那朵白云像极了一只兔子。

山道悠远,从千沟万壑中而来,翻上山界狗鸡垭,回望已是苍山如海。

在狗鸡垭走错了路,绕道洞溪,多走了一二十里路,还在洞溪镇上差点被一辆飞行的拖拉机撞了。不过,因为是大山里面,沿途还残存的有老式土家民居。这一家屋栅的图式就非常特别。一路欣赏,也是心情舒畅。

六点一刻到达高桥镇。这座大山深处的小镇,干净整洁新潮,竟有了小城的味道。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呀!

陈军来镇上接我们,在家里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大餐:好大一盆烤兔肉。

还有我神往了十多年的传说中的兔头。

为什么是传说中的兔头,插个小故事吧:
还是十多年前,老余初娶他的重庆媳妇不久,曾在电话中对我说,兄弟来重庆吧,重庆最好吃的是兔头,我岳老子卤兔头那是一绝啊!我现在每天都少不了一个兔头,你来了我让他做给你吃。于是从此便有了一个兔头的梦,努力争取去重庆的机会。待到2007年终于成行,但这个梦却没有成真。我在重庆呆了一年多时间,连老余媳妇家在哪点门朝哪方都不晓得。我只好把这个兔头梦藏进心里更深处,也算还有个期望吧。没想到,今天,终于吃上了兔头,而且还是这么多的兔头!

陈军自己不喝酒,还特地请来了两个本家兄弟陪我们。美食佳肴,谈笑风生。特别地热情好客。这顿饭吃到九点多,喝了两件啤酒,然后去陈军的兔场参观。

兔场比我想象中的规模大。租赁了一所废置的小学,外面还搭了个两百平方的棚子。因为成兔都已出栏,目前只存了少量种兔。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陈军还去永州学习了烤兔技术,用烤箱烘好,再真空包装。每一只配上一份调料包,顾客买回家去,只要将兔肉撕碎,拌上调料,加热就可以食用了。

过加工的兔子很受欢迎,基本在本地就可以消化掉,很少再跑去百公里外的市区了。我们吃饭的时候,就有镇上的人来买烤兔子,一手钱,一手货,多简单。

十点离开,陈军非要送我们每人一只烤兔子,推辞不掉。

夜路漫长,山中导航又不准,回来的时候又错了路,幸好有朋友相伴,倒不至于寂寞。12:40送老卢他们到城里,1:30回到鸡场,老妈还采了莓茶等着我加工。赶紧炒制,再花上三个小时等候发酵完成,摊开晾起,基本没睡几个小时了。

回来的路上,老卢对我说,受你影响进入农业的人还真挺多的,起码我在张家界就知道好几个。

我说,他们在心里都有一个农业的梦,只不过恰好看到我,于是从我这里印证他们的梦是否可行。粗糙性急的人浅尝辄止,哪来哪去。唯有勤奋好学、细致思考的人才能集思广益,逐渐精进。

我今天为什么来?一是愿意以自己微薄的能力为认真做事的人广而告之。二是记录先行者的事迹,为志趣相同的后来人做一个参考,或有裨益。

祝愿所有心里有梦的朋友,就像老蛮的兔头梦一样,不管是东隅还是桑榆,都能最终成真。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养鸡第2129天。

多云。

24号是周五,蛮山众筹农场的会员柳州小李在张家界结束一周的旅游后,计划上蛮山看看。那天本来还有个蛮山掌柜人选小曹约好了上山,因为父亲生病临时回去了。还有个老校友老秦,因为有一块地,也想养点鸡,约了好几天,也上山参观交流一下。

直到下午五点多才发货完毕,在火车站接了小李,在阳湖坪会合老秦,一路翻山去鸡场。开到分脉垭,将军突然罢工。继前天换了电瓶之后,难道又出了问题?下车检查,发现传动轴脱了掉在地上,这下麻烦大了。动不了。


只好喊拖车,拉去修理厂,等发了配件才能修了。然后坐老秦的车到鸡场,照例同他讲了一些养鸡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销售的难处。


老秦是这样的,有场地,打算做农庄的同时养点土鸡,因为大家都知道土鸡土鸡蛋好,目标顾客是市内的朋友和周边乡镇需要。我是建议他不要规模太大,养两三百只鸡就好,朋友来了有鸡吃还可以带走,要点土鸡蛋还要花上时间等母鸡们的心情好坏才得成。如果规模大了,势必会出现不能及时销售的情况。需要请人养鸡,价格较低,还可能滞销,怎么想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当然,一个人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别人所说的困难是很难听进去的,一般总认为那只是别人的过程,也许自己吸取了他的经验,可以走上一条顺利的路也不一定。我自己原来就是这样的。老余就不一样,凡是有事情咨询于他,他都是鼓励。他说反正自己的建议不能影响别人的选择,那不如鼓励。再说你所谓的困难只是你遇到的困难,换了别人说不定就不是困难了。何必浇灭别人的希望,掐了别人的理想。老余情商高,讲得有道理。但我还是会一再将我认为的困难说给别人听。

送走老秦,和小李来到龚家,喝了一壶茶后,收拾,做菜。没想到小李是把做菜的好手,三下五除二就整了几个好菜出来。


每次有朋友来龚家的时候,邻居二婆婆家的狗,财财,就会过来守在边上,知道有好吃的了。这次也不例外。


老余洗完莲藕,也来作陪。三个人先喝了一瓶上次米米七月带来的53度黄小七,小李见酒劲威猛,于是不喝了。我和老余又喝了一杯多小李带过来的自泡桂花酒,很香,很黏,于是微醺中,和老余聊那些关于各种桂花酒的往事,倒把小李冷落了。


酒后喝茶差不多到凌晨一点,我回鸡场,老余下山,明早四点还要送藕去许家坊赶集。自上次胆囊炎后,很长时间没喝酒了,这次喝了几两,虽然还是解酒很慢,第二天早上还有影响,但毕竟睡了一个好觉。

一直以来,小李在群里和药匠聊得最熟,这次来张家界,药匠却在武陵源帮老婆卖菜走不开。本来时打算25号带小李去武陵源见药匠,可是我的车又坏了,看看这个计划要落空。但是想想,老蛮都是天南地北的朋友,凡事最重缘分,虽然我觉得借别人的车不好,但为了圆上小李和药匠的缘分,还是咬牙破例借了山下朋友的车,在25号下午去了武陵源。

武陵源的阳光热烈。看看两个人见面多开心。


药匠原定下午三点订的餐,我们是按时赶到,按时开餐。他们两个人来了一瓶牛栏山。药匠嫂子忙完事情后也来作陪。


下午五点,我们回去,药匠送我们到喻家咀。意犹未尽,又拉我们去索溪边上喝啤酒。


就着兰花豆,才喝完一瓶啤酒,感觉药匠就醉了。估计是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吧。但是今天很开心。他和溪边洗梨子的美女搭讪,骗了别人一个梨子,吃了以后就成这样子了。




喝到七点,天色快黑,才在药匠的依依不舍中踏上回家的路。回到蛮山已经快九点了。小李也喝得差不多,但是没醉。我还要回去杀鸡,于是让他早点休息。

26日,我准备好货物,到龚家接了小李,去到城里仓库。然后就是一天发货。忙到下午三点,发完邮政的货物之后,才在仓库吃了张姐做的简易中餐。吃饭后,我赶去修理厂送机油,然后将借来的车开回合作桥退还。送完车已经五点多了。再坐中巴到城里去修理厂提车,应该就是6点半以后了。小李7点10分的火车,本想和他一起吃个晚饭,估计赶不到了,只好拜托张姐陪同他吃晚饭,他却不去,说午饭吃得晚,就这样上车回去了。

果不然,我拿到车将近七点,然后又买了一车麦麸,还没出城天就黑了,回到蛮山,已是满天星斗。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养鸡第2133天。

阴。

还记得以前有个博友的名字叫做“流水声中过一生”,感觉这名字格调爆棚,很是喜欢。没想到我养鸡开帖后,就变成了“流水账里过光阴”,日常琐事,或是偶然想到的,只要有时间,差不多都记录下来。所以前面有朋友怨怨地说我没用功,只是敷衍记流水账。其实我想说,安详的日子就是平淡平常,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精彩!偶尔的精彩只是生命中一道瞬间的亮光。不时出现的亮光可以照亮人生吧,但曝光太多,也许会被灼伤的。

所以,继续记流水账吧。

今年蛮山的花生已经收完了,还是和去年一样,刚摘下来的生花生就被朋友们订完了。


记得还是13年从老余家拿的一捧花生种,年年种植,今年已经收到三百多斤。

别看这种传统花生个头小颗,籽实还是挺饱满的。北京有个美女的爱好特别,喜欢吃还未长大的半粒嫩水花生,第一批坡地的花生几乎粒粒饱满,硬是没找出她需要的标准。幸好第二批的田地花生稍嫩点,总算完成了这个任务。


冬瓜收成。有的一兜瓜藤甚至结了七八个瓜的。


南瓜收成,前天父母摘了一天,还只收了三分之一,每年都会收两千斤左右吧。


现在鸡们的日粮中每天会加上四个大南瓜,打碎成瓜浆,和玉米糠麸混合。


和了南瓜浆的食粮会带有南瓜的清甜,鸡们也更爱吃。


有南瓜吃的季节,鸡蛋的品质应该会更好吧。双黄蛋一般在鸡刚开产时比较多,这批小鸡已经十个月整了,每天还是会收到四五个双黄大蛋。这个鸡蛋的块头足够大吧,将近100克,比一般鹅蛋都大了。


本来以为会是个三黄蛋,打开以后却还只是个双黄蛋。


不过,今年鸡们的蔬菜-菊苣,不是很好。原来我在网上买的种子,长得都挺好的,因为现在乡里也提供种子了,所以去年就没有自己留种。这批在乡防疫站领来的种子,开始一两茬长得还好,到了第三四茬,便回芽缓慢了。长出来的菊苣也出现了变异,几乎没什么产量了。幸好山上青草也多,可以维持鸡们的青料不至于断顿。只是明年又要在网上买种了。


看,右边是正常菊苣植株,左边的就变异退化。长成这样,就没有产量了。


江西宜春的小黄,很年轻,93年的小孩子,在家乡养蜂,去年就说要来蛮山看看,直到今年买了车,方便出行了,昨天独自驱车500多公里,在下午四点多钟凭着导航来到蛮山。

这时我还在城里没发完货。于是交代张姐关于顺丰发货的一些注意事项,便往山上赶。因为朋友小曹说了好多次要来蛮山看看,正好也在西溪坪接上她。回到蛮山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多了。


真没想到93年的小朋友会做菜!于是,小黄掌勺,一个小时,就整了一桌江西菜。


秋天的龚家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蛮山秋葵啊。自从那年,佛山的小姐姐跑了两个菜市场买到秋葵给我邮来,之后每年,我都会在蛮山种上秋葵,以此怀念这份情谊。这个时候的秋葵已经接近尾声了,越长越高,伸手我都摘不到了,差不多三米高,只好掰弯下来采。


江西是秋葵大省,种植很多,小黄做了一个秋葵炒辣椒,白灼秋葵是我做的。我只会做白灼的,也喜欢吃白灼的,觉得只有白灼才最好地保持了秋葵原有的味道。

小曹本来想吃鸡,却来不及杀。在冰箱里找出一点上次剩下的冰冻鸡块,还有几坨腊肉骨头。我嘱咐老余带两节莲藕上来,炖在一起,味道也很好。


自然要喝些酒。我和老余喝米酒,小曹小黄喝上次柳州小李带来的桂花酒。微醺。坐在客厅喝茶聊天。看着小曹和老余坐在一条凳上,感觉和猪猪在龚家时的情景有些相像。


小黄喝了酒,仍然不忘记说蜂。他说蛮山条件这样好,完全可以收集野蜂蜜。春天有菜花,夏天有黄荆,秋天有五倍子,冬天还有野菊花和石楠花,杂花资源丰富,完全可以诱捕野蜂,让它们在深山老林中自然生长,不用药,也不用管理,一年就收一次蜜。

听着听着,我竟然有些心动。都知道蜂蜜好,但是同样,都晓得蜂蜜假。这么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朋友找我买蜂蜜,但是蜂蜜水太深,就是眼睁睁看着,取出来的也不一定就是地道的东西,就像野生葛根粉一样,不是自己做,完全无法放心。

小黄的经验给我很大的启发。也许,说不定,明年就可以有蛮山自己的安全蜂蜜了。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养鸡第2135天。

阵雨。

母鸡们有在山上下野蛋的,有的没找到,时不时就会有母鸡引着一群小鸡仔咯咯咯地从山林中出来,这时,母鸡就像一个多么幸福的妈妈。

前段时间,看到有母鸡带了五只小鸡仔出来,还没到天黑,就丢了两只。一定是被蛮山的猫们祸害了。于是只好想个办法,把它们关在兔笼子里,这样猫才抓不到了。

再过了几天,待小鸡仔翅羽和尾羽长出,,趁天气也还暖和,将老母鸡分离回鸡舍去。希望小鸡们能顺利长大。

由于老父亲的宠爱,由着蛮山的猫们自然发展,每年虽然会跑掉几只,但是又会有更多的猫补充进来。现在大大小小有了12只猫了。等到育雏的时候就麻烦了,这些猫们是自然生长,野得很,除了老猫和人亲近,其它那些见人伸手就会跑得远远地,到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全部抓住关起来。

狗们相对好一点,因为拴着,还可以计划生育。但是也总共有了九条狗,每天要用一口大铁锅给煮狗食。只是这些狗,除了国庆和小花,其它的都是来源于最初上山的麻哥和黑妞这一对兄妹。老麻哥已经不在了,现在蛮山年纪最大的狗祖母就是黑妞了。

近亲繁殖毕竟是不好的,这些狗们要不就是体型偏小,要不就是智商堪忧。最近黑妞产的两条小狗,见我一次就咬我一次,听到我的声音也要吠上半天,几个月时间了,天天照面,给吃的,套近乎,统统没用,照咬不误。

过了处暑之后,天气还是凉爽多了。但这段时间的秋旱比较严重,除了时而阵雨,很多天没有正儿八经地下过一场雨了。前不久还是葱葱茏茏,如今再拍蛮山,已是秋之静美了。

昨天下午,老余喊我去他家吃鸭子,欣然赴约。从城里一路回来,感觉天空风云变幻,一幅就要下雨的样子。


到了蛮山垭口,看见暴雨从对面宝峰山而来,花果峪一带已下得如雾如烟。大雨如注,就是这幅图片的注脚。

给山下的陈师傅带了100个鸡蛋,刚开到他门前,暴雨骤然而来,连车门都打不开了。奇怪的是,刚驶离合作桥集镇,道路上就完全没雨了。沿途的农户都在匆忙收起晾晒的稻谷,担心阵雨下过来。到了老余家门口,他们母子两也在忙着收谷。

老余说,上次这谷子就淋了一场雨,如果再淋一场,说不定会坏了。老余还说,他今年种了六七亩的所谓千年古稻,产量很低,才两千斤左右的谷子,米粒很长,差不多一厘米。看我能不能帮他卖了。我说,这么长的米粒,普通打米机应该不能打吧,先打出来看看完整否。

老余的这只鸭子,是他的丰收成果。今年买了10只鸭苗,死了7只,昨天给表哥表嫂送了两只,于是仅剩这一只就自己吃了。鸭子很肥,老太太炖鸭子的时候又忙着抢收谷子,炖过了,吃了几坨鸭肉,却喝不下鸭汤,好腻。

喊了老余隔壁的三婶娘一起,和两个老太太,还有一条狗,共进了这次鸭肉晚餐。

习惯了蛮山夜晚的凉爽,山下的闷热在就餐时显得尤为不适。在老余家喝酒也不能尽兴,因为高糖,他才喝了一小杯就被老母亲抢走了杯子。我自己喝了两小杯,因为太热,匆匆吃完就去老余牛棚喝茶了。

几个月没去牛棚,景象已然不同。老余今年把莲藕的种植压缩到几亩,原来门前的莲藕田改种了牧草。一丛丛两米多高的象草矗立田间,俨然另一番风光。我问老余,电影芳华的越战场景是在他这拍摄的吧?

莲藕压缩,老余今年的收入就会减少。吃饭的时候剥了一碗花生米,是老余家的新花生。唠嗑时,老余母亲问我今年收了多少花生?我说两百多斤,都是生的卖完了。她念叨说她们家亲戚多,多少花生都能分得完。但是也卖了几十斤生的,好卖,却不能多卖。我说多少卖点钱也好啊。老太太用嘴努了努厨房做菜的老余,说,得点钱还不是一分不少地给他了,要交房供,这个月还差点钱。

每次想到老余在重庆的房子,就有溺水憋气一样的感觉。刚开始他养牛创业时,十万元成本,五万修牛棚,三万五买小牛,其余开荒种草用得一分不剩,每月找钱交房供。我对他说,如果没有经济来源,房供会是个很大的压力,若干年前,我背时的时候,每个月600元的房供都凑不出来。你现在钱用完了,暂时又没有进项,不如把房卖了,一是没有负担,二来又有了充足的备用资金,这样有助于良性运转。不然,一直在负债状况下运作,压力很大,周转困难,就很难正常运转。老余说,绝对不会卖房。以前寄居在岳父家里的时候,老婆不止一次地念叨,要是有套自己的房子多好啊!哪怕再小的房子,只有是自己的才安心。这套重庆的房子就是为实现对老婆的承诺,所以不能卖。我说那好,不卖,反正空在那里,那可以出租啊。哪怕每个月租个几百块,也可以减少你的经济压力啊。老余说,不租。我老婆说过,自己的房子必须是完整地自己的,不能有别人的痕迹。我说,你先租给别人,等以后有钱了,可以重新装修啊,哪会有他人的痕迹?老余说,这样还是不好,不租。我无语,后来就再没有劝他卖房租房了。

直到这两年房价疯涨,别看老余养牛没赚钱,其实房子还是升值了几十万的。所以想到这些,我都会庆幸,幸好老余没听我的建议卖房,不然如今怎么面对他。

只是,保住房子就有房供的压力,老余现在还房供的钱都在莲藕上面,老太太每个月赶八次周边集市,卖莲藕的收入也就一两千块,勉强够还房贷,其它用度开支,有些也是必不可少。莲藕规模压缩,再过两个月就挖完了,到时就要卖牛卖米来支撑了。

所以想想,虽然比较辛苦,但毕竟牛群在壮大,房子也保住了,福气还在后头。至于过程,做农业的,哪个不是在苦斗。

坐在牛棚门口,点上一支蚊香,在夹杂着牛粪味儿的燥热空气里喝两壶茶,一丝风都没有。瞎聊。直到晚上11点半,母亲打电话催我,才往回走,山路上遇见镇上卖电器安装水电的小欧,拉了一车水管从城里翻山而来,停车在路上聊了十来分钟,回到山上,已是12点多了。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2018年9月15日星期六,养鸡第2146天。

多云。

换一个角度看蛮山,那个最大的豁口就是老蛮养鸡的鸡公垭。秋天的颜色已经丰富起来,秋天的山岭和大地,感觉也像人到中年一样,绚烂而多彩,成熟却疲惫。


这是走近了照的。还有斜阳余晖,袅袅炊烟,看远山如海啊!

先说说琐事吧。前天早上在给鸡们打南瓜的时候,机器的轴承坏了,再去城里买一个回来。老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敲了两天才把废轴承敲下来,但总算是又装好了。

关在笼子里的三只小鸡,虽然没有鸡妈妈带着,但也是一帆风顺地渐渐长大。凶得很,会啄人。

蛮山猫们的夜宴。本来前段时间还有13只猫,送了两只小猫出去,另一只小猫没看见了,于是还有十只。每天晚上守着老爸煮鸡肠子喂它们,吃完了,便散在山里,见不到几只了。我给它们取个霸气的名字:蛮山十虎。

鸡舍后面的花椒收了。就指望着这些花椒做今年的香肠呢。本来今年不打算做香肠了,有朋友早早问起,说刚吃上瘾就不做了,不待这样逗人的。那就还是做点吧。

老爸还把一株树上的野果子摘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看他津津有味地吃,也尝了一颗黑色的干果,很特殊的味道,足可以提神醒脑。也不是很难吃。


今年的天气比去年好,老妈自己种的辣椒也晒干了。昨天上了架,帮她卖掉。

蛮山原来有野生的洋姜,野生的阳藿,还有野生的魔芋。据村民说,以前有山民住在这里,而且还是户衣食富足的小地主,后来又建过林场的房子,应该是若干年以前的他们遗留下来的吧。

洋姜年年有收。阳藿呢因为山上的季节晚,出果的时候每每都是天旱,所以有时候有收,有时候没收。今年有个在广东的老乡早早就说了想要点阳藿以慰乡愁,哪知到了这个时候,还见不到阳藿的影子,估计今年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了。

唯有魔芋太招摇。开出的花一柱擎天太招摇,高大的植株迎风摇曳太招摇。第一年上蛮山就被它吸引,在整理菜地的时候挖了一个几斤重的魔芋果,但是不晓得怎么做,只好又换个地方埋进土里。老妈过来后,村子里的向奶奶会做魔芋豆腐,去看了一回,于是每年冬天就有魔芋豆腐吃了。

前几天看到魔芋的植株枯萎,老妈挖了一株试着做,竟然已经可以做出了。那次做了8斤,周三合作桥赶集的时候背去卖了,三元一斤,背篓一放下就卖完了。于是昨天又做了一锅,做了20多斤,今天赶集去卖。

母亲身体瘦小,这么大的年龄,背20多斤走山路够吃力了。我说这么重,这么长的山路,你怎么背得起?早上我送你去。母亲说卖不了多少钱,还要花油钱,坚决不要送。今早等我醒的时候,天都还没亮,母亲就已经赶集去了。

照例还是很俏货,一放下就卖完了。都说这样做的好吃,外面买的魔芋粉加别的东西,吃不出魔芋味道来。这次卖了62块钱,母亲买了月饼,生姜,还剩下三十多块,八点多钟就开开心心地回来了。然后看着我们吃她买来的月饼,换回的劳动成果那是相当愉悦的。

我们还没有老过,也和上一辈的理念不同。我总是觉得父母这么大年纪,能帮我把鸡养好就已经万千感激了,如果养鸡吃力也可以不做了,可以休息了。他们却总是不停地劳碌着,在养鸡之外做着其他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做的一些事情。开辟很大的菜园,把附近村民辍耕的田地接过来耕种。种花生、玉米、黄豆、芝麻,天气好,这些有收成,都卖了,他们很开心,天气不好的年成,坏的多,卖不掉,他们会说,天大由天,明年再来。晚上半夜还忙到不能睡,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这样的作息方式我都扛不住,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母亲身体差,经常会身体不舒服,实在扛不住了,会忍不住哼哼,哼得人心里烦乱,感觉再不能让他们做任何事情了。对她说,明年玉米别种了吧?她哼哼着答,不种了,真的是老了,种不起了。可是病一好,马上又劳碌起来。周三赶场的时候还买回了油菜种子,说不能让地荒起,种点油菜好吃菜油。

就像杀鸡。杀鸡是个很费时间的事情,白天发货呀做事呀,一般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更新记录和朋友们互动。一到杀鸡,几乎都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做完,只想爬上床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进城发货,别说更新帖子了。本来我想拿到城里请人代劳,可父亲硬是不干,说猫们狗们要吃鸡肠子呢!我说鸡肠子也可以拿回来啊。父亲说还是不行,一只鸡的代杀费3元,十只鸡就是30元。自己赚不行么?每每杀了鸡,他就会念叨,看看,又赚了多少元。后来,杀鸡的费用也蹭蹭蹭地涨,五元一只,八元一只,我也就没说过了。

多少次对他们说,我把老家的房子整整,你们也休息几年,回去养老好不好?他们就说,回去搞什么?这里好,水也方便,柴也方便,地也方便,夏天凉快,冬天冷也没事,有柴烤火啊。我说你们非得要做到做不动为止?回答说做到死就不做了。这就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决心么!

对于土地的热爱和对于劳作的热忱,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他们这代人的。父母种的玉米和其它作物,我都会换成钱给他们,待聚集到一定的数目,他们又交给我,让我存在马云叔叔那里。我们家没有乱买东西的习惯,吃穿都很简朴。我经常对父母说,你们真不用做了,你们存的钱,利息都够你们花了。他们说是呀是呀,反正也吃不了好多,但只要做得起还是要做的。

我后来也慢慢地理解了他们。我想,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有价值的。父母可能正是通过劳作,证明他们的价值。还能做事,还能赚钱,还有能力,以这种方式和衰老做着斗争。也许不是安逸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按照自己的轨迹,不向岁月和命运屈服,才是真正的神采奕奕。

所以,我也想通了。就让父母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吧。既然他们乐意这样,他们用劳作来证明他们还没有完全衰老,他们认为还能帮着我,不用白白花费,他们还能够创造价值。毕竟,生活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喜悦和诉求。

就让父母在吵吵闹闹中过着他们劳碌却喜欢的生活吧。陪着他们深夜杀鸡,陪着他们一起做饭,陪着夏夜的凉风,陪着冬天的柴火。只希望只希望,岁月不老,能多陪他们一些春来秋去,多数几次花谢花开。

楼主:武陵老蛮  时间:2020-11-09 22:09:59
蛮山夜话 第十三话:要学师父艺,跟到师父睡

表嫂

前段时间在我朋友圈里经常见到这位美女吧,秀发似云面如桃绯,清新可爱靓丽动人,看起来年约二八,其实她是老余的表嫂。


好久以前闲聊婆媳关系的时候,就听老余炫耀过他表嫂。他说,我有个表嫂,你看她好到什么地步!别人都是婆媳关系搞不好,我的舅舅却是被这个儿媳妇感动得满张家界城里贴大字报。我说贴大字报诉苦么?老余说哪是,是这个表嫂做得太好了,我舅舅的幸福感爆棚,心里实在憋不住,盛不下,就把这喜悦分享给全市人民了。我嘴里啧啧,心里却想,真有这样的好儿媳么?

直到今年,朋友们来蛮山玩,其中就有表哥表嫂,才算认识了。恰好表哥对莓茶有了兴趣,打算将老家的荒废土地种上莓茶,同我一起探讨、考察,于是对他们更熟悉了。果然表嫂热心待人,处事得体。有一次去他们老家岩口,路上经过一老太家,是他们家亲戚。表嫂非要停车,进屋去看看老人家,临走的时候硬是要塞上两百块钱。老人是表哥家的亲戚,作为媳妇,能够这样做,确实很不错了。于是,我才信老余所言不虚。而且,表哥每到年前都会给长辈们送上年货,还记得有一年,遇到老余提一条大青鱼,问哪里买的,老余自豪地说,表嫂给的!


人和人相处,抱着热心和善意,做好自己的角色,也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只是,人各有心,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也不一样,有时热情遭遇冷水,有时误会导致隔阂,慢慢就变了。经常听人说,唉,我们的关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是一团火,热源在自己内心,又岂能是水可以浇灭的,冰又如何冻得起来。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别人变了,而是自己变了。

相信表嫂的热忱也并非全部都会有火热的回应,而这么多年来,她就坚持自己的本心,做一个贤妻良母好儿媳的角色。都说善良的人是美丽的,你看,表嫂作为我们同龄人,却依然如此青春靓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甄大爷

好,再说说老余。有天晚上,坐在老余牛棚前,嗅着牛粪和牛尿骚味儿,于月黑风高中喝茶聊天。看着漆黑的甄家湾方向,问起甄大爷可好。甄大爷可是个好人!三十多岁时妻子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再娶,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说娶了后妈怕姑娘受委屈。姑娘出嫁以后,就一个人住在老屋里,每次看见我,就叫去他家吃饭喝酒。他自己又不喝酒,家里却常备着酒,专门待客的。

老余说,甄大爷不好,住医院了。我问咋啦?老余说前列腺炎。老前列腺炎了。住了好久的院了。我哦了一声,心想前列腺炎需要住院么?老余接着说,单身久了,前列腺就会有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我问怎么解决?老余说进城去啊,就当是治病。我停了一下,响应他,走吧,我们进城去住个院吧。老余哈哈大笑。

侃爷

侃爷是我的师兄兼校友,是电视台的资深编导。因为志趣爱好差不多,我们关系不错。用上次小曹美女的话讲,侃爷是个迂腐的文化人。我问为什么用迂腐这个词?小曹说我觉得文化人都带点迂腐吧。你看,其实侃爷每次一开口,我就知道了他后面要讲些什么了。可是,我还是会等他不紧不慢地讲完。你说他是不是很迂腐,我是不是很可爱?

说说这段时间侃爷的两个小故事。

侃爷一心想把蛮山整热闹些,热心地想为龚家别馆物色位合适的掌柜。可就是还没遇到合适的。我们就一起感叹,还是只有小猪是最合适的啊!于是我开玩笑,我说侃爷,你看小猪不是喜欢你嘛,不是一直说你是她唯一的男神嘛?要不,你就以身相许,那小猪不就请来了么?侃爷沉默半晌,然后微笑着说,一件事情,如果不择手段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那这件事情可以不用搞了。我哈哈笑了两声,觉得很对。

前两天,侃爷约我去见一位种植生态水稻的朋友,在路上,侃爷说他的水稻很好,但是因为不会销售,好米卖不出去。侃爷说我想让他全程监控,而且发毒誓销售,一定会卖得好。我哈哈哈笑,说,发毒誓就有人相信么?侃爷说,发毒誓肯定有人信啊!据说有个官司,到了无法进展的地步,律师就问证人敢不敢发毒誓?结果证人不敢。所以官司就翻转了。要是你卖一样东西,你发毒誓,如果是假的就全家死光断子绝孙,在中国,一般是没人敢拿自己的子孙开玩笑的。所以这样说,顾客还是会信的。

一般没人敢的意思是还是有人会敢。再说,如上个故事里侃爷所说那样引申,卖一样东西到了必须发毒誓的地步,那这个东西也不用卖了。忽然就认同了小曹对侃爷的评价。

自古帝王胯下出

这是8月15日在苦竹寨丹心阁大门口拍的一张照片。从左到右是彩凤、老卢、老余、美玲。


开始的时候是彩凤坐在门槛上说,在这里照张相吧。我开玩笑说,那赶快,别被人发现了。彩凤问为什么?我说从传统上讲忌讳女人坐枕头,坐扁担,坐门槛,不知这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如果有,被人看到了就不好。

彩凤就说了一句:自古帝王胯下出。

哈哈,这一句,足够把那些不厚道的传统顶回去了。

要学师父艺,跟到师父睡

还是那天,游完苦竹寨,沿着茅岩河往青安坪的路上,他们在后面闲聊不知怎么就说到了这句话,“要学师父艺,跟到师父睡”。

这句话现在很普遍,而且对于男师傅和女徒弟,尤其引申为别的意思。所以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着,亦荤亦素。彩凤就说,其实这句话不是我们说的那么低俗,它是有出处的。具体出自哪里记不清了,好像和道教有关。因为道教有些法术,需要夜晚来修炼,所以徒弟是要和师父睡在一起的,如果是女徒弟,师父就会在床中间放上一碗水,平常人看只是一碗水,但对于师徒来说,却是一条汹涌的大河。俗人们不懂,以为师父保守,只有陪了师父睡觉,师父才会把真传给你。

彩凤说得有道理,俗人们见到的也不无道理。不仅道教,佛教和现在许多歪教,同样有双修这个程序的。譬如佛教中的欢喜佛,就被视为去除魔邪,净化佛智的必由之路。


最通俗的说法,也是大众最为明白的道理。以前做学徒,还要负责师父的日常勤杂的,像打洗脸水,倒尿盆这些事情都是学徒必不可少的功课,所以学徒一般住得距离师父卧室最近,以便师父能够及时地呼来喝去。这也是跟着师父睡的一种说法。

但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渊源是来自我们的儒教传统。

《论语》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有三重境界:“入门”、“登堂”、“入室”。稍微有所了解叫做入门,这个我们大家都理解,而且也经常用,当技艺遇到别人表扬,一般都会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刚刚入门呢。至于上面孔子说的那句,意思就是:子由的学问已经很不错了(意思是到了中等水平了,因为进了厅堂),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所以以前有入室弟子的说法。学习的三重境界,三个阶段,就是把学问比喻成一栋房子,室,是在最里面,所以“入室”含有领会、精悉师父所受技艺的意思。将最能领会师父精髓的弟子称作“入室弟子”。室也是一栋房子最为私密的地方,卧室,起居室,进入师父室内的弟子,当然衍伸为和师父关系不一般咯。

这才是“要学师父艺,跟到师父睡”的真正由来。

楼主:武陵老蛮

字数:1011392

帖子分类:创业家园

发表时间:2012-12-17 22:45:00

更新时间:2020-11-09 22:09:59

评论数:176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