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股市论谈 >  好像只有股市可以聊

好像只有股市可以聊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最近创业板的垃圾股开始爆炒,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创业板炒作末期,或者大跌之后的系统性反弹。炒作末期参见2015年上半年,系统性反弹参见2018年底。至于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自己考虑一下。
我现在不靠预测市场盈利,甚至不靠评估市场估值盈利,都是靠量化系统来交易。交易员的生活比以前更简单了。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当心!自制力也许会释放你的阴暗面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几年前,80名巴黎人得到了一次参加新真人秀《极限区域》(La Zone Xtrême)试播的机会。制作人在工作室里向各位参与者打过招呼之后,便让他们组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提问者”,另一人扮演“竞答者”。

等到参与者登台、主持人向他们解释了规则之后,事情便变得阴暗起来。根据比赛规则,一旦竞答者回答错误,提问者就要用电击惩罚竞答者。并且每次都要提高电击强度,最高可达460伏,高达欧标插座电压的两倍。如果某对参与者成功挺过了27回合,就算作获胜。解释完规则后,竞答者便被带进了一个小房间,并被绑在一把椅子上,提问者则坐在舞台中央。随后游戏正式开始。

在《极限区域》研究中,道德感最强的人给搭档施加的电压最高。在《极限区域》研究中,道德感最强的人给搭档施加的电压最高。
由于这只是试播,参与者们被告知,他们赢得比赛后并不会获得任何金钱奖励。但大多数提问者们依然对竞答者实施了电击,即使在听到小房间中传出的痛苦尖叫之后,他们也没有停手。

幸好,这些惨叫声只是竞答者装出来的,他们并没有真的受到电击。提问者们就这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一次精心设计的实验,帮助科学家研究不同性格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你也许会以为,最凶恶的提问者一定是个性格冲动、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或者最起码也是个缺德的人。但法国科学家发现,事实情况刚好相反,愿意施加最强电击的参与者竟然是在道德感这一项上得分最高的人。这种性格特征往往与谨慎、自律等特性联系在一起。

“如果某人习惯了做一个和蔼顺服、行事有序、且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人,违背命令对他们而言就会更困难一些。”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行为学科学家劳伦?拜格(Laurent Bègue)指出。在上述情况下,这种性格就意味着这种人会更愿意折磨他人。

除了这些发现之外,还有一系列新研究显示,具有高度自制力和自律性的人往往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阴暗面。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为何“模范市民”有时也会变成一条“毒蛇”。这也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职场及其它环境中的不道德行为。

克服冲动

几十年来,自制力一直被视作一种优势。自制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估,比如针对道德感(会考察个人对自律性和组织性的倾向)的调查问卷,以及针对自制力的实验(如著名的“棉花糖测试”)等等。

拥有高度自制力的人往往有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表现,采用的生活方式更健康,暴食或滥用药物的概率更低,并且更喜欢锻炼身体。这类人拥有克服冲动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很少会表现出攻击性或暴力倾向,也很少有犯罪记录。因此人们认为,自制力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一些科学家甚至提出,自制力由所谓的“道德肌肉”构成,正是这种“道德肌肉”决定了我们遵循道德行事的能力。

强大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常常受到赞扬,被视作一种优良的性格特质。强大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常常受到赞扬,被视作一种优良的性格特质。
不过,以色列Bar-Ilan大学的利亚德?乌兹尔(Liad Uziel)从几年前开始展开了一项研究,想弄清“情境”是否在决定自制力造成的结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猜测,自制力只是一件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达成任何目标,而这些目标可能有好有坏。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规范会对合作者予以回馈,因此有高度自制力的人刚好符合这种期待。但如果我们对社会规范加以改变,这些人对待他人的方式就称不上无可指摘了。

为验证这一想法,乌兹尔开展了一项名叫“独裁者游戏”的标准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一名参与者会得到一笔钱,并且可以与一名搭档分享。由于我们的社会规范鼓励与他人合作,人们一般都会表现得慷慨大方。“讲道理,他们没有理由和别人分享这笔钱。”乌兹尔解释道,“但参与者往往会分出三分之一给别人。”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有高度自制力的人担心别人会指责自己吝啬,就会表现得十分大方。然而,如果他们的行为是秘密进行的,无需担心他人的指责,他们反而会变得比自制力低的人自私得多,不愿帮助他人,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上。在后面这种情况下,他们几乎私吞了全部钱财。

自制力较高的人似乎会更小心翼翼地选择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的时机、以免被别人抓个现行。在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的戴维?雷恩(David Lane)和同事们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询问了受试者是否有过不良行为、以及是否为自己的行为承受了后果。果不其然,他们发现自制力强的人更容易在做出危险驾驶和考试作弊等行为后逃避惩罚。他们似乎会仔细判断哪些行为是可以被社会规范所接受的,假如违反规范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他们就会严格遵照规范行事。

处决机器

这些都是处于“灰色地带”的道德行为,但假如社会规范允许这样的行为存在,坚定的意志力就会为邪恶行为增添一臂之力。在一项可怕的研究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丹森(Thomas Denson)邀请了一些受试者来到实验室中,给他们分配了一项不同寻常的任务——把虫子填进一台咖啡研磨机里。受试者并不知道,这台研磨机经过了特殊设计,虫子其实在被磨碎之前都能爬出去。但在虫子爬行的过程中,研磨机还是会发出一种瘆人的咯咯吱吱声。受试者们被告知,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弄清“人类与动物之间特定的互动关系”。有了这个名义,这种行为从社会道义角度就更容易被受试者接受了。

研究发现,自制力的影响要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如果某人特别重视自身行为的道德后果,那么自制力的高低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也杀死了一定数量的虫子,但这类人即使有着更强的自制力,听从这种命令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对其他受试者而言,自制力越强,杀死的虫子数量就越多。他们似乎更热衷于执行科学家的指令,也更擅于压抑对这项任务的反感情绪,这使得他们变成了高效率的“杀手”。

自制力较低的人可能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但研究显示,自制力强的人会比他人自私得多。自制力较低的人可能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但研究显示,自制力强的人会比他人自私得多。
前文提到的《极限区域》中的选手也表现出了十分相似的行为规律,只是规模比这项研究大得多。这项实验其实是受到了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上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系列极具争议性的实验的启发。在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中,他考察了受试者们是否愿意以科学的名义、用电击来折磨他人。这些实验常被用来显示人们对权威的绝对顺从。但这些法国研究人员想弄清的是,究竟哪些类型的性格最容易听从这类指令。结果发现,拥有高度自制力的受试者在游戏中向搭档施加的电压高达100伏特以上。如此高的电压足以致人失语、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有趣的是,除了高度自制力之外,高度的顺从性(一种希望取悦他人的个性)是唯一一种会强化这种残暴行为的性格。“这类人往往会对受害者施加更强的电击,可能是为了避免和节目制作人起冲突吧。”拜格表示,“他们想做一个靠谱的人,并且想一直维持这种人设。”

拜格的团队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与20世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对高层纳粹阿道夫?艾希曼的评估结论形成了对照。阿伦特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用来描述像艾希曼这样的普通人是如何犯下滔滔罪行的。拜格的研究提出,导致人们做出不道德行为的特征也许不仅仅是“平庸的”,在其它情况下,也许反而是“招人喜爱的“。比方说,我们一般都会选择拥有高度道德感和顺从性的人作为自己的雇员或伴侣。

有毒的职场环境

拜格强调说,这项研究必须能够复制,我们才能对人类的天性下定论。不知像高度自制力这样的特征能否帮助我们预测某人做出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如果能预测出这一点,还是很有意思的。

雷恩指出,这取决于社会规范的强弱。“我认为这些研究结果也可以普遍套用到其它行为上,只要人们能说服自己,这些事情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并且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就行。”例如,有证据显示,道德感越强的人,偷税漏税的概率越大。在办公室里,“模范员工”也可能会从公司小偷小窃,因为他们觉得“这点钱对公司无关紧要”。

乌兹尔还怀疑,当群体凝聚力开始瓦解时,有高度自制力的人更容易表现得冷漠无情,比如当他们的权力感或权威感受到威胁时,或觉得别人在与自己竞争时。他们可能会为了晋升、在背后捅你一刀,或是对上司大拍马屁,毫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假如真相真是这样,我们也许该开始欣赏身边那些不怎么自律和顺从的人了。他们的不靠谱也许会令我们恼火不已,但至少在《极限区域》这样的情境下,你还是会希望由他们来决定你的命运。

--------------------------------------------------------------------------------------------------------------------------

个人感觉,自制能力越强,说明这个人忍受的东西越多。一个人随心所欲的释放自我,心理通常容易更健康一些。相反,一个人总是克制自我,那么其心理更加容易扭曲。当被扭曲的心理,可以释放的时候,大概率要更加激烈一些。

就像那些总是靠讨好别人,才能生存的人,大概率会虐待自己的下属或者其他可以虐待的人,从中把受的委屈找回来。一个人对待自己都很残忍苛刻,怎么指望他能够宽容得对待别人。这大抵就是人性了。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a股现在处于还能上冲3500和长期调整的边缘。按照我的交易体系,中长期仓位也在今天卖掉了。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a股这里反复震荡,或者反弹的概率大,直接走坏的概率小。下周一、二左右,有短线买点概率大。如果出现买点,从新建立短线仓位。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设计金字塔的工程师肯定不是奴隶,但是盖金字塔的主要劳动力恐怕都是奴隶。有思想的人不会被奴役,但是为了钱他们会卖掉自己的设计。奴隶不会创新,但是善于抄袭模仿。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科创板沸腾了!首批科创50ETF获批,工银瑞信等4家公司拔得头筹

作者:高国华

来源:金融时报

9月11日,首批科创50ETF正式获得批文,工银瑞信、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4家被动投资管理能力领先的基金公司拔得头筹。作为目前惟一一类科创板指数化投资产品,科创50ETF的问世,将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提供成本低廉、风格清晰、高效便捷的优质工具。

据介绍,科创50指数是第一只也是目前惟一一只反映科创板证券价格走势的指数,由上交所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能够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截至2019年末,科创50成份股对科创板的覆盖率达56.3%,研发费用、归母净利润占科创板整体比例均达到88%,营业收入占比高达91%。截至今年9月1日,科创50指数年内上涨42.67%,在主流指数中涨幅领先,指数市盈率为81.06倍,显著低于科创板整体,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从产品的托管人看,华夏基金旗下科创板50ETF在招商银行托管,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在工商银行托管,工银瑞信、华泰柏瑞旗下科创板50ETF则分别选择在农行、建行托管。

工银瑞信指数投资中心总经理章赟表示,科创50指数呈现极强的“硬科技”特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领域,是中国未来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科创50是目前中国市场唯一一只季度调整样本股的宽基指数,较高的更新频次使得指数能够跟随科创板发展不断自主进化,有望不断纳入优质龙头股。科创50ETF紧密跟踪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科创板总体表现,具有稀缺性和代表性。相对于直接投资科创板股票,科创50ETF具有费率较低、参与门槛较低、投资透明、交易便捷等特点,可成为分享科创板企业成长红利的良好工具。

在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今年以来5G、芯片、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科技热点持续成为市场焦点。作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及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兴板块,科创板科技成色足,创新动力强,投资前景获得多家机构看好。

招商证券表示,设立科创板是国家面向未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相关企业将受惠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其权重最高的三个行业计算机、电子和医药,在国内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的背景下,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有望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公开信息显示,科创50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截至今年9月11日,该指数运行9个多月以来,涨幅达31.25%,赚钱效应超过了同期沪深300、中证500同期12.95%、19.82%的涨幅,在主流指数中表现优异。

---------------------------------------------------------------------------------------------------------------
这是继续用普通投资者的钱,为那些科技垃圾接盘续命的手段。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需要融资无可厚非,但是骗普通人接盘就不太合适了。

不过对股市确实是个利好,etf基金发行,融来大量的钱,都去买50家头部的科创板,短期就能造就价格高涨。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昨天有短线买点,短线仓位买了一半。今天如果趋势持续,短线仓位估计要加满了。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杀猪盘,总有一款适合你
史蒂芬老梦

“全体人员打开账户,代码是002969嘉美包装,现在直接挂单!002969现价直接怼,直接给我买!!我自己也在下单,你们抓紧下单!!马上要封板!!今天怼进去,连续三个板,星期五可以逐步减仓。”

6月9日,荐股老师激情带货嘉美包装,散户惨遭收割的小视频再度走火。

视频里,老师在直播间喊得声嘶力竭,卖力得像春天里的母狗。

吃瓜群者眼看还有三个板在前,这哪是打开账户呀,简直就是打开钱包赚钱啊。于是一顿爆买之后,当日嘉美包装直接就被怼了8.3亿,换手率高达69%。

是日开盘后40分钟,嘉美包装股价的确是如老师所示,一度飙涨超9.5%。但下午临近收盘的时候,002969并没有封板,反倒是急泄到跌停。

之后两日,002969果然是连板了,只不过两个一字跌停板。

又是一个杀猪盘式的直播荐股骗局。

从前Tony/Pony老师说好了要和你一起到白头,但每次他们都是偷偷焗了油。

每次老师都说自己也在下单,可往往你在下单之后才发现,其实从头到尾只有你一个人下单,交了钱之后被踢出群的也还是你。

1

“杀猪盘”式荐股陷阱不同的套路,同样的结局

根据网络上受害者爆料,“直播荐股”虽然最终变现手段会有区别,但大体过程总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原来都是真的。

首先,投资者会总会在浏览行情时,看到弹出的荐股直播间广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户就将会联系上XX证券平台,看到其他群友发出来盈截图,于是也在XX证券平台开户。

然后便是“老师”的登场。这种“股票讲师(助理岗)”的招聘门槛不高,只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大多对资质无太多要求,对金融行业感兴趣即可,有证券从业资格证者优先录用。

而岗位的工作内容,则包括通过社交平台吸粉,增加客户信任并将线上客户引流到线下体验公司服务等。

散户投资者入群之后,套路就多了。

一种是石沉大海式,散户在XX证券平台上投入几十万之后,随即被踢群、拉黑、核销账户三连。这时候如果散户要来找XX证券资料,就会发现平台要不就在境外注册,要不就董事长、地址、电话等均不详。

总而言之,就是找不着了。

第二种是设虚拟盘诈骗式,这种稍微好一点,用户不会在转账之后马上被拉黑,但会被平台用技术对其买卖进行操纵,最终产生亏损,并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实际上,投资者所操作的只是虚拟盘,钱一开始就转账到平台账户,之后的亏损不过都是收费的幌子。

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看原来你不过炒的是过家家似的虚拟盘。

第三种就是最常见的老师直播荐股诱导高位接盘。昨天的002969嘉美包装就是典例。

从个股近一个月走势来看,其股价在持续走高的同时,成交量亦在逐步放大,庄家可能在底部吸筹,最后便是前日散户在老师的诱导下蜂拥而上,成交量放大到最高值。正当大伙以为自己都抢到了钱的时候,尾盘一个天地板,散户才惊觉原来自己喜当接盘侠。

除了嘉美包装外,今年以直播荐股“杀猪盘”割韭菜最早名扬圈内外的是盛洋科技。

6月3日,盛洋科技经历了和嘉美包装相似的成交放量,天地板尾盘跳水到底。之后是连续四个一字跌停板。从6月3日到今日,盛洋科技股价已腰斩过半。

6月3日当日,散户蜂拥入场抢筹盛洋科技的股票,同样离不开老师们卖力站台吆喝。

从6月初至今,以这种“杀猪盘”形式坑杀散户的还有济民制药、中源家居、松霖科技、泰嘉股份等,都是类似的老师大V直播怂恿散户接盘+尾盘跳水+接连一字跌停,股价底部徘徊的剧本。

最后,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杀猪盘”荐股,方式有不同,但结果总是雷同——受伤的总是无知小散的钱包。

2

除了骗钱,还骗感情……

我认识一位程序员小程,最近精神状态特别不好,常常对着电脑发呆,没人看到的时候便独自垂泪。

一问,才知道小程最近失恋了。我就纳闷儿了,你说你一天工作12个小时的,哪还有时间谈恋爱。他说,是网恋,而且还是单方面失恋了。

罪魁祸首,也还是“杀猪盘”。问世间请为何物,直教小程生死相许,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果说“杀猪盘”荐股,骗的只是钱还好,但这个小程遇上的这个“杀猪盘”骗局,却是连他的心灵都伤害得千疮百孔。

上文介绍的“杀猪盘”荐股,有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散户与老师之间或不能建立足够的用户粘性——就是说,你被骗一次了,就可能被踢群了,或者是自己退群了,复购率根本无从谈起。

而要解决这个痛点,就只能从一个方向入手——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先建立情感纽带,这样的话,像小程这样处在单方面热恋期中男女,就可能自己骗自己了。

这种改进版的“杀猪盘”,杀伤力才是最大的。

而且,这种“杀猪盘”式诈骗团伙已经形成产业化的工业链,行业内部有自己专门的切口,通常会用两三个月培养一个潜在目标,双方建立感情联系后,即采用各种大金额诈骗方式。因为用户培养感情的时间长,所以粘性也高,有一定的复购率,所以一般单宗诈骗金额也较大。

典型例子就是此前微信上形形色色的“卖茶叶的小女孩”:包装成茶庄继承人的美女先是与受害者建立关系,然后以外公茶叶滞销为由要求受害者购入高价劣质茶叶。最后,茶叶女孩拂秀而去,只留下恍然大悟的受害人两行后悔的泪水。

荐股老师只能骗你一时半刻,但这些“放长线钓大鱼”、没得感情的“杀猪盘”诈骗团伙能可是能把你蒙在鼓里一年半载让你不知所措。

整个“杀猪”流程开始,“屠夫”会先进行自我包装,在朋友圈塑造受过情伤、渴望爱情、帅气多金/白富美且积极向上的人设,并从社交平台入手(如某陌及某探),寻找目标人群(一、二线城市高消费力剩男剩女)。


双方建立单方面的恋爱关系后,屠夫即以需要赚外快/投资等理由骗猪仔的钱,得手后便将受害人一键拉黑、换账号、更换联系方式三连。

小程就是在两个月前通过某陌认识了一个白富美女孩小罗,双方很快情投意合,锁死CP。“白富美”小罗无意中向小程透露,自己的创业项目资金链出现了一些问题。

几天前在冲动之下,小程买了一些小罗创业项目的原始股,不料他的白月光却忍痛将他拉黑。于是原本欢天喜地的小程顿觉自己人财两失,惶惶不可终日。

我问小程,你难道没有线下见过真人吗。小程语塞道,他就是觉得两人聊得挺投机的,也就确立了关系,但双方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果然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3

“杀猪盘”杀进全年龄段

“杀猪盘”从股票市场杀到了两性情感世界,组织及作案手法越来越专业,让人愈加防不胜防。

总结“杀猪盘”式荐股之所以屡屡得手的原因,老师们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解说风格、比李家琦更能击中用户痛点的带货口才自是基础。但本质而言,散户盲目追求内幕交易高回报高收益才是直播荐股老师们之所以能一茬又一茬割韭菜的原因。

而更广泛意义上的“杀猪盘”则是从男女情感需求入手,痛击人类软肋。

两种意义上的“杀猪盘”风行,毫无疑问都会产生极不好的社会影响。

前者会干预股市的投资价值。若二级市场的庄家都忙于炒高股价再通过直播荐股出货,则可能更少的企业会专注于改善公司业绩及基本面。对于有心做实业的企业,“杀猪盘”式荐股的盛行亦会深深伤害其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泰嘉股份董事长方鸿在股价因为老师们荐股放量冲高而大幅回落之后,便怒斥荐股老师为“黑良心”。

而“杀猪盘”式的交友诈骗伤害更深远。一方面,它会破坏社交软件的平台生态,另一方面会令更多单身男/女青年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匹配。

只是“杀猪盘”是建立在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上——面包与爱情。只要人的贪心不止,仍有交友需求,“杀猪盘”便不会湮灭——尽管明明知有风险,已产业化运作的“杀猪盘”魔盒估计仍会被屡屡打开。

其实不止是股票,“杀猪盘”猪仔的覆盖范围已囊括全年龄段,形式既包括期货交易平台交易的股票指数、股期权、虚拟货币、黄金、原油、白银、农产品等金融产品,甚至文化产品、保健品等“杀猪盘”亦屡见不鲜。

若“杀猪盘”一日不尽,苦的不仅是上市公司、散户,还有像小程一样的无知痴男怨女。

难道他们不值得拥有一片纯净的交友空间么?

--------------------------------------------------------------------------------------------------------------------------------------------------------
骗局是贯穿人类历史的,设局骗人是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现象。是不是不贪小便宜,小心谨慎,就能躲过所有骗局?答案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骗局大概率会成功。骗你的人什么水平,取决于你的认知水平和财富多少。

比如:2008年麦道夫几乎骗了所有的美国商界、政界,甚至演艺界精英。

骗子是一个职业,而且是横跨各个社会阶层的职业,无论你所处社会那个阶层,都有针对你的骗局,总有不少人根据你的情况研究专门的骗局。骗局可以利用你的,贪小便宜、感情、同情心、孝顺等等各种心理。

面对骗局,我们能够做什么呢?别上大当,别赔大钱!吃点小亏,损失些小钱,在当今社会基本无法避免。那些会让你肉痛的钱,一定要搞明白再花,反复研究清楚。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今天没等到短线全仓的买点。看了一眼AH股溢价,已经高达144,接近历史高位。决定中长线仓位不买了,做做短线感受市场就好。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其实完全不是市场行为,因为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所以,最近的人民币升值我们只能猜测原因。我猜测是制裁华为,导致外资在香港做空人民币的空头比较多,ZF要猎杀一下。我们外汇储备,减去外债总额,所得净外汇其实一直在减少。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今天非但没有出现短线全仓的买点,反而差点跌出我的卖点,把昨天涨的那么点差不多都跌回去了。明天后天很关键了,继续震荡还好,如果下跌,这笔交易就又止损出局了。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今天把短线半仓出清,跌破卖点,损失0.21%。看行情,弄不好下周要高位再接回来。市场总是不可预测的,用交易来应对市场吧。6月份规则化交易以来,交易5次,3次盈利,2次亏损,总盈利18%左右。这个收益基本不值一提。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内循环”30年前日本已经走过,效果如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30年前日本“内循环”大转型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理念和启示,最为核心的几条,便是切实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付一夫 2020/09/04 11:33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付一夫

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威胁到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国家,都被美国用各种“阴招”坑过。

这其中就有日本。

二战过后的日本,苍凉凋敝,一片狼藉。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日本非但没有被战争打垮,反而没多久就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新时期:1960~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6%,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同样高达11. 3%;1966年与1967年,日本经济体量先后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越了联邦德国,正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到了1973年,日本已初步完成了工业的现代化。

希腊神话中有个“不死鸟”的传说,讲的是一只名叫菲尼克斯的神鸟,在熊熊烈火焚烧中获得新生,展翅腾空,很多人都以这个传说来比喻战后日本经济的浴火重生。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日本对外贸易的扩张。

针对本国资源贫瘠、市场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困难,日本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贸易立国”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制成品出口换取外汇,同时引进技术设备和进口原料,扩大工业生产规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而在实践中,日本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出口了纺织、煤炭、钢铁、家电、汽车等产品,外贸规模稳步增长。在此过程中,日本不忘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产业竞争力日益提升,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不过就在此时,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且越来越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的重新崛起,日本开始不断谋求更多的国际经贸治理话语权和更高的政治地位,而在1965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当年逆差额度高达513亿美元,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压力。于是,美国以遏制日本为目的,开启了长期的贸易制裁,从上世纪60年代的钢铁制品到70年代的彩电,再到80年代的汽车、半导体、电信等多个领域,均出现过大型贸易摩擦,前后历时近40年之久。

由于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日本不得不一再妥协,自愿限制出口。而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又使得日元急速升值,出口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经济增长愈发乏力。

除了频繁的贸易摩擦之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还暴露出两点缺陷:

一来,该模式受海外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太大,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难以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的原油价格上涨,就让日本陷入了严重的滞涨,经济随之步入萧条;

二来,对出口的片面重视,引发了日本经济结构的失衡,也限制了日本的产业升级,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又日益制约着日本的出口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痛定思痛的日本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并于1986年制定通过了著名的《前川报告》,重点强调了经济发展思路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此后又接连出台了《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着力于摆脱过分依赖出口的状况,大力开发国内市场以应对国际环境变化。1987年新任首相竹下登上台后,立即着手制定了1988~1992年的新经济计划,把中期的宏观经济增长率定为4%,其中内需增长目标是4.5%,出口则为-0.5%,思路的切换不言自明。

至此,一场浩浩荡荡的“内循环”大转型,正式在日本拉开了帷幕。

经济转型并不容易。为了切实达成国民经济由“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变的目标,日本祭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涵盖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招招直击要害:

第一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在日本这个市场规模狭小的国家,想要以内需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居民势必要具有极强的消费能力。为此,日本重点做了两件事: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日本一直都格外重视提高老百姓的钱袋子,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就搞过一次“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民众收入与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到了80年代,日本继续发力提高老百姓的最低工资,并增加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有数据表明,整个80年代日本人的工资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大部分民众都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购买力也一再提升。

除了涨工资之外,日本还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并通过提高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来解决老百姓花钱的后顾之忧。其间,日本还一改此前周日单休的局面,大力推广双休制度以及带薪休假制度,延长老百姓的闲暇时光,以此来增加人们的消费机会和时间,受此影响,日本的旅游业、商店和百货店的销售额均明显增长。

二是着力推动减税降费。

日本政府及时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税制改革,其中个人所得税由原来最高税率70% 降至50% , 税率的档次由15个减为6个,从10.5%~70%改为10%~50 %;新设配偶者特别减免15万日元;法人税的基本税率由原来的43.3%降至1987年度的42% ,随后又降为37.5%;在利息税方面,从1987年10月起,原则上废除原来的小额储蓄和邮政储蓄的免税制,其利息所得一律征税20%;小额储蓄利息收入优惠免税仅限65岁以上的老人和母子家庭;贴现金融债和贴现国债的税率也由现行的16%上升到18%。得益于这些税制改革,1987年日本减税规模高达1.5万亿日元,1988年减税规模更是达到了2万亿日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日本居民的储蓄意愿,鼓励了个人消费,并扩大了国内需求。

第二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让日本意识到,仅靠外部技术引进断然无法长久地支持日本经济的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不败地位。于是,日本政府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重新对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口号,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具体实践中,日本将发展重心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先是大幅度缩减石油、钢铁、造船等传统制造业部门的规模,缩减幅度约为20 %,其压缩的人力和资金都投入到了新兴产业之中;随后,日本积极扶持电子通讯、计算机、服务、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等产业,不少企业都“改行”投身于这些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日本还大力支持教育科研与基础研发工作,通过一系列财税优惠等正向激励手段来为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如此一来,日本的主导产业逐渐由传统部门切换至中高端部门,产业附加值不断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无论是在科技研发人员数量、论文发表数量还是专利申请数量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而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精尖领域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也让日本跻身于全球为数不多的技术发达国家行列。

第三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开展基建投资。

二战以后,日本国内社会公共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于是借此机会,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导致的外需疲软,日本政府把改善住宅和生活环境为主的公共事业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不仅增加公共设施的数量,而且设法不断提高其质量,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升级且多元化的需求。

数据显示,1987/1988财政年度,日本追加了6万亿日元的投资,其中有5万亿日元用于扩大公共事业的投资;1988/1989财政年度,日本再度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开支,该年度日本财政预算支出增加了4.8%,其中公共设施方面的支出足足增加了19.7%。在公共事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是公共住宅项目,这相当于是保障房。仅1987年一年,日本就新建住宅165万套,1988年又新建住宅140万套。公共投资的高增长还极大地带动了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发展,为扩大内需狠狠地助了一把力。

在此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日本已是连年财政赤字,截至1986年日本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发行的国债余额高达145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高达42.7%,但日本政府在支持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方面的财政支出却丝毫不吝啬,甚至不惜大力发行国债和地方债来增加财政预算,为基建投资提供了重要财源。

第四招,发展中小城市,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各个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失衡之势,其中首都东京一城独大,而其他中小城市及农村则要落后得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区域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恰恰可以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禀赋,尤其随着大城市发展的日趋饱和,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之下,中小城市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意识到这一点后,日本政府立即采取了行动,加快疏散东京冗余的产业,并将其中心城市功能的一部分释放到全国各地:一方面,包括东京、大阪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周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崛起;另一方面,日本着力支持小城市和农村工业发展,扩大这些区域产业经营能力和范围。其结果便是日本的区域失衡得到了极大改善,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日本最富裕的东京和最不富裕的冲绳,人均GDP差距一度不超过一倍,这为日本内需潜力的释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之外,日本还不断放开金融领域的种种限制:一来,推动利率市场化,允许办理银行存款的各类金融机构自行规定存款利率,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借贷成本,并刺激他们进行新的投资以扩大国内需求;二来,减弱了对金融活动的直接管制,使得各种交易更为便利。受此影响,日本的住房金融和汽车金融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居民贷款也迅速增加。

这场“内循环”大转型,着实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的切换,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最终民间消费率始终保持在55%上下的高位状态。与此同时,人们日益追求丰富多样化的消费领域和休闲娱乐性较强的生活状态,餐饮、旅游、文娱、医疗等众多行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同样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整个日本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获得了极大便利,效率不断提升。

然而,客观地讲,日本这场“内循环”大转型的效果并非完美无瑕,典型例证便是泡沫的加剧与负债程度的加深。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日本大幅度降低基准利率,央行贴现率从1980年的9.0%下降至1987年的2.5%。可是这并没有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太大的积极作用,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加剧了日本楼市泡沫的一再膨胀,进而为后来的日本房地产崩溃与“失去的二十年”埋下了伏笔。此外,财政政策的过度宽松与大肆举债发力基建投资,加剧了日本政府的负债,很多基建投资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未能带来有效的回报,使得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政府负债率最高的大型经济体之一。

尽管如此,这场发生在30多年前的“内循环”大转型,还是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理念和启示,最为核心的几条,便是切实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经验和教训,至今仍极具启示意义。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今天中午买点出现,果然又高位接回来短线半仓。交易就像生活一样,充满无奈,呵呵。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当年日本房价暴跌,和“广场协议”无关,到现在..(图)

日本房价真是一个传奇,它是全世界近三十年来唯一一个房价长期下跌的案例。虽然其他地方的房价也曾有过剧烈下跌,但在一段时间之后都恢复了失地并且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例如香港在1997年到2003年整个城市平均房价下跌65%,2012年时终于涨回到1997年高点,2012年至今香港房价又涨了快一倍;作为对比,日本今天的房价还不到1991年的一半,由于差距太大,在可见的中短期内,日本房价也不可能回到当年的高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这个经济发达、人多地少的地方房价长期低迷?换一个角度说,日本人是怎样把他们的房价控制得这么好的?今天我们就要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希望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


1

以讹传讹的广场协议

如果我们要问日本房价是怎么跌下来的,就先要看懂它是怎么涨上去的。要从根源上找到日本泡沫的起点,《广场协议》可能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

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为了打压日本竞争力而迫使日元升值,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泡沫化,然后泡沫破裂……经历过如此的大起大落,日本经济再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

但是你想过没有:

(1)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2)日元升值和日本资产泡沫的滋生有必然联系吗?

我们先看看《广场协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1985年9月22日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会晤后签署的协议。这个协议的目的是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

之所以美国和另外四个发达国家要签这个《广场协议》,是因为在此之前美元确实是太强了: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60%,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美元过于坚挺,使美国的出口,特别是制造业的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之所以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会签署这个《广场协议》,那是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只赔不赚:一个国家本币汇率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都会带来好坏两方面的影响。本币贬值对于出口是利好,对进口不利;本币升值对出口不利,但对进口利好。同时,本币升值有助于国内企业海外扩张,对《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和德国来说,最明显的就是日德的企业和个人,手里的钱可以换到更多的美元了,美元资产在他们看来变得超级便宜,所以就买买买,这不是消费,而是并购资产。对于经济高速增长了三十年,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来说,日资此时正在雄心勃勃地走向世界,日元升值对这些资本而言利大于弊。日本当年也确实趁着日元升值,在美国买了大量的优质资产。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年与美国签署《广场协议》的国家不仅仅是日本一家,还有德国、法国、英国。我们只知道《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却不知道德国马克和其他三国货币也大幅升值。我们做一个对比,1985年时1美元=240日元,三年后的1988年,日元升值到了1美元=120日元,三年内日元升值了一倍。



▲ 美元兑日元汇率

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很夸张呢?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德国马克,它的涨幅比日元还夸张。从1985年的1美元=3.5德国马克升值到1988年1美元=1.6德国马克,升值近1.4倍。



▲ 美元兑德国马克汇率

如果本币升值就会带来危险的泡沫,那德国马克比日元升值的幅度更大,为什么德国没有出现资产泡沫?德国没有“失去的二十年”?

原因说简单一点:这是日本人自己作的。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和日本孕育出危险的超级泡沫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上文说到,无论本币升值还是贬值,都有好坏两面的影响。但在广场协议后,日本不光要享受日元升值带来的好处,还想抵消负面影响。日本央行在《广场协议》后的一年半内把基准利率从5%大幅降低到2.5%,而且纵容泛滥的货币疯狂投机,缺少应有的监管。当时日本的各大银行也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放款。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日本消费需求增长。

那个时候,在日本市场投机的资金还不光是日本央行放出来的大水,国际资本看到日元涨势如虹,认定日元资产的投资潜力,这些钱也纷纷流入日本国内、火上浇油。而日本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对于这些海外热钱同样没加以关注,似乎还有些享受这种泡沫带来的繁荣。

现在我们可以排除《广场协议》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必然联系,打破这个传了多年的谣言,下面我们继续看日本的泡沫。

2

日本的两个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的代表不仅仅是日本楼市,更耀眼的是日本股市。在日本股市的最高阶段,日本股市总市值达到美股的130%,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里有14家是日企,想象一下当年日本经济是多么风光。即使是现在的中国也远远没有享受过日本当年的风头。



▲ 1989年时,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有14家是日本的



▲ 在日本股市巅峰期,日本股市的总市值比整个美股还要大30%


日本股市的崩盘比楼市早了两年,本质上是日本央行发现问题之后,果断行动的结果,日本央行在1989年5月、10月、12月分别3次连续宣布调高利率,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最高38957.44点,此后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破裂。股市是波动性最大、敏感度最高的资产,但在这时日本房地产市场没有收到太大的冲击,在短暂的调整后,日本房价继续冲击新高,一直到了两年后的1991年,日本房价才算见顶下跌,开启了二十年漫漫熊市。

3

顽强的房价最终倒下

1986-1989年期间,日本的房价涨得有多可怕呢?它在过去二十年已经累计上涨十倍的高基数之上,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又翻了一番,东京等大城市三年间的涨幅更是超过200%,在日本房价的巅峰时期,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一个小小的皇居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加州。



▲ 日本皇居示意图(地图中绿色部分),右下角为比例尺,可参考其面积,而加州的面积是42.4万平方公里

房地产作为民生必需品,它和政策、土地等因素相关度很高,因此也更容易得到控制。但日本没有去主动控制,也没有人提出“逆周期”的说法(所谓逆周期的做法就是一个东西往下掉的时候我托一下,往上跳的时候我压一下,这样可以稳定市场)。

相反,日本主动刺破自己已经摇摇欲坠的资产泡沫。1990年,日本央行在行长三重野康的领导下继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从4.25%大幅提高到6%(在1987-1989年间,这个数字只有2.5%);一年之后的1991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地价税,同时强化了特别土地保有税,目的是提高土地持有成本,控制地价过快上涨。但其实从1991年秋季起,日本的经济泡沫已经破灭,地价税的出台造成税负加重,加速了地价下降的速度。从特别土地保有税看,征税对象主要集中在地价泡沫严重的中心城市,对中心城市地价下跌影响更大,六大城市地价的下跌幅度远远大于全国平均地价的跌幅。



▲ 日本全国(蓝色)以及日本六大都市住宅用地价格走势 1970-2009





▲ 东京房价走势(蓝色为独立屋、绿色为宅地、红色为公寓)

所以,日本房价之所以在当时跌的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的联合打压。在这么狠的组合拳之下,房价不跌就怪了。

4

避不开的老龄化,保不住的高房价

日本之所以选择主动炸掉这个泡沫而不是选择保房价,其中很大的一个可能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决策者心里清楚,这个泡泡他们即使是想保也不可能保得住。

因为日本当时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80%,可以料定未来城市的新增人口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1991年时日本的老龄化正在快速加重.……站在1991年向后展望,日本未来的住房需求铁定是越来越少的,所以在这样的位置保房价又有什么意义呢?



▲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

日本在90年代初房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但日本房价能持续下跌二十年最大的原因就是老龄化。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日本的高房价不可能持续,那就是现在日本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虽然当年日本用加息的方法把泡沫刺破了,但今天负利率时代日本房价还是涨不上去,说明日本的基本面确实不再能再支撑当年那种高房价了。

5

中国房价何去何从

很多人担心中国房价会像当年日本一样,但从时代背景和主观意愿来看,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日本房价下跌的最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日本央行强力加息、收紧银根,而今天的中国没有加息的需要;另外从主观上来看,日本当年是主动给房价泡沫开刀切除肿瘤,中国则是保守治疗、以稳为主、房住不炒。

从客观环境来看,中国城市化率比1990年日本要低得多(目前大约60%出头),说明未来一些年中国城市仍然有人口增长的潜力;再者中国的住房没有房产税这种持有成本,日本房产的持有成本每年相当于房价的1%-1.4%,房产税也是日本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占总收入比例约40%),持有成本对于市场心理有很大影响,相比日本业主,中国业主持有房产时有更高的安全感和一劳永逸的感觉。

所以中国可能的路径是以时间换空间,引导资金发展实体经济,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逐渐消化高房价,起到慢撒气的作用,而不是主动刺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是一个考验。

6

丢卒保车、轻装上阵

如果我们以股票和房价为参考,日本确实失去了二十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十年前日本面临一个选择,在资产泡沫和产业进步面前二选一,日本果断选择保住产业发展、舍弃资产泡沫,所以我们今天才看到日本实体经济稳固,在汽车、机械制造、半导体、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股市很难控制,但对于房地产来说,日本完全可以通过房贷利率优惠、降低房产税、减少房产流转来锁盘、降息等措施来稳定房价,但如果日本这么做,就意味着在老龄化和经济放缓背景下,强行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成本和负债率,这么做对经济发展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到了周期就应该出清一次风险。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美国刺破了次贷泡沫、美股腰斩,但新的动能在科技领域得到培养,有了这次风险出清,之后才有纳斯达克指数的十年十倍。

为了读者更好理解,我这里举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 经济增长与风险积累同人的身体非常像:一个人吃了很多东西,第二天自然要拉大便,也只有把大便排空,把风险出清,这个人才能继续活蹦乱跳、继续享受美食、变得更加强壮更有活力。

日本在出清泡沫之后,在诸多领域也获得了很大进步,如今日本人安居乐业的成本低了很多,东京目前的房价收入比为10倍出头,意味着一个东京的平均收入者10年的收入就可以在东京买下一个平均总价的房子,如果是大阪,只需要6年多。



▲ 日本部分地区房价收入比,东京为10.46年,大阪仅6.78年

在这失去的快三十年时间里,日本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日本保持了强大的出口竞争力,外汇储备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00%;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规模也大幅增长,连续三十年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健康的橄榄型社会带来良好治安和友好环境;日本物价二十年保持稳定,日元信用良好,它的低息和稳定使其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典型的避险货币......

这些成就,比维持高高在上的资产价格要有意义的多。

日本房价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见证者,它见证了《广场协议》后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视而不见的金融监管、以及最终酝酿出来的资产泡沫,它也见证了面对泡沫时日本央行果断刺破泡沫、引领经济转型,在重度老龄化背景下不断探索的过程。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香港和日本是同一个资产泡沫故事的两个极端。日本房价暴跌,那些科技企业都活下来了,而且大部分高科技企业都越活越好。香港房价一直在涨,香港几乎所有其他产业都死掉了,连电影娱乐业都没落了。当今的香港,不说是个经济绝地,也差不多了。

台湾当年走的也是日本的路,股市暴跌,房地产暴跌。台南最大的城市,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房价差不多2-3万人民币。全世界玩房地产泡沫的国家,都是经济自杀,最后房地产都崩溃了。经济结构还正常的,房价崩溃了还能活,经济结构已经被房地产拖垮的,

房地产死了,经济就全面死了。ZF现在希望用时间换空间,让3、4、5、6线城市该跌就跌,保住1、2 线城市不大幅下跌。用10年通货膨胀,收入增加,来换房价合理。

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外汇储备。百姓收入增加,人民币汇率坚挺,有多少人会卖房出逃,有多少人要购买外国货?会消耗多少外汇。尤其是美欧开始联合限制中国经济的时代。进口替代,就是多生产新产品,让大家少买外国货,支持国货,减少外汇消耗。

所谓内循环,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惜,中国有大量的富人热衷于外国奢侈品,他们才是最应该管制的。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FinCEN文件:全球转移赃款达2万亿美元 多家银行参与

来源:澎湃新闻

FinCEN文件:全球转移赃款达2万亿美元,多家银行参与

近日,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局(FinCEN)2500多个机密文件遭泄露,涉及约2万亿美元的交易。这些文件揭露了一些国际性银行让犯罪分子在世界各地转移赃款的行为,也揭露了俄罗斯寡头是如何利用银行来逃避西方国家的制裁。

据英国广播公司21日报道,FinCEN文件的泄露是过去五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泄密事件中最新的一次,其文件内容揭露了秘密交易、洗钱和金融犯罪。

FinCEN指的是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局( US 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其成员是美国财政部中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官员。在金融监管中,“可疑活动报告”(SARs)是金融机构针对可疑交易或潜在可疑活动等向金融监管机构所作的报告。如果银行担心其中一位客户的不良行为,则必须填写一份报告提交FinCEN。

在本次FinCEN泄露的2500多份文件中,其大部分是各大银行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向FinCEN提交的“可疑活动报告”,但这还不能用以证明客户确实存在不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如果有人打算从犯罪企业中获利,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洗钱,即将赃款(毒品交易或腐败等犯罪所得)存入一家知名银行的账户,使其与犯罪行为没有关联。银行应该确保它们不会帮助客户洗钱或以违反规则的方式转移资金。如果银行有客户犯罪活动的证据,则应停止转移现金。

FinCEN文件中揭露了银行、个人转移赃款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汇丰银行(HSBC)允许欺诈者将数百万美元的赃款转移到世界各地,尽管它之前已经从美国调查人员那里得知此事;跨国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可能帮助了一个黑手党头目通过金融系统转移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黑手党头目名叫塞米翁·莫吉列维奇(Semon Mogilevich),他被指控犯有枪支犯罪,贩毒和谋杀罪,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犯中的一员;德意志银行将赃款转移给犯罪者、恐怖分子和毒贩。

此外,文件中还披露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密友阿尔卡季·罗滕贝格(Arkady Rotenberg)可能利用伦敦巴克莱银行洗钱,以逃避美国和欧盟的制裁;阿联酋中央银行没有对当地一家公司帮助伊朗逃避制裁的警告采取行动;在约旦的阿拉伯银行客户帐户被用于资助恐怖主义之后,渣打银行仍为该账户转移了十多年的现金;英国被称为“高风险司法管辖区”,FinCEN文件中披露了3000多家英国公司的“可疑活动报告”,这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在本月初发布的一份声明中,FinCEN谴责了泄露文件的行为,并表示已将此事提交给美国司法部。FinCEN表示,未经授权披露SAR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危及执法调查,并威胁提交此类报告的机构和个人的安全。

与近年来泄漏的金融犯罪信息不同,FinCEN文件不只是揭露一两家公司的信息,还包括了许多银行提交的“可疑活动报告”。同时,FinCEN文件中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银行发现了企业或个人的可疑活动,却并未采取行动消除这种疑虑。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跟踪美元流向,其实可以调查和制裁大多数国家的跨国犯罪分子。尤其是那些贪污腐败的政客。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没开盘就把我的300etf干到了没有利润,开盘了再跌一跌,又赔了。其实交易的频率高了,胜率能达到40%就有利润了。交易型投资者,胜率超过60%的几乎没有。大家都是用赔率赚钱的。止损的时候赔得少5-10%,止盈的时候没有上限。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没有赔钱,跌出卖点,出了。等下次买入信号。
楼主:kulese  时间:2021-01-28 12:52:23
我也不喜欢这么高频的交易,问题在于本金太少,只能靠交易为生。业余投资的朋友不要学我。不以投资为生的朋友,最好的选择是定投指数基金。大盘跌下2800,定投50etf,300etf,创业板etf,500etf,中小板etf。科创板etf刚刚上市,先等等。

楼主:kulese

字数:159534

帖子分类:股市论谈

发表时间:2020-08-18 02:50:28

更新时间:2021-01-28 12:52:23

评论数:31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