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分享 费心费力归纳摘录的《谷园讲通鉴》迄三家分晋至东汉中后期的历史

分享 费心费力归纳摘录的《谷园讲通鉴》迄三家分晋至东汉中后期的历史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五十五回 刘秀昆阳之战


前面讲完了王莽的新朝,其《史记》《汉书》记载的内容就算完了,《史记》《汉书》可谓是中国史书的绝代双骄。司马迁班固历来并称“班马”或“迁固”,如同唐诗中并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李杜”。同样差不多司马迁班固也是这样的史仙和史圣。据说后世读史很多翻翻《史记》和《汉书》,后面的不怎么看,也就翻翻《资治通鉴》看看大概的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因真正具有原创性,修己治人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智慧,在《史记》《汉书》里面就基本讲完了,后面史书再怎么办讲也大都跳不出这个框框去。接下来讲《资治通鉴》的东汉部分主要是取之于《后汉书》,其编著者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范晔(ye)范蔚宗,其字蔚宗名晔。南朝的范晔和东汉隔着三国两晋大概有个二百多年,可能时间跨度《后汉书》的取材有限,故其对人物细节形象的刻画没有《史记》《汉书》那么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不过其文采也很好,其中不时蹦出一个名句或成语典故等等,而且每篇后面的“论赞”,都会对传主的一生成败给予分析总结,都是很高明的史论。《后汉书》其特点:

长于记言 稍短于记事

前面说的打入长安灭了王莽的新朝的即是汉军绿林军,这支绿林军即是起于三郡交界三不管的绿林山,起初一些游侠或犯事逃难的人等等聚集于此,后慢慢地发展壮大成为好几股有势力的力量,为避免其中各支互相争斗就组成一起推举出领袖王匡和王凤统一领导指挥。本来这帮人也就是小打小闹弄个生计,也都渴望后面朝廷政策宽松好一点或赶上大赦能够回家过安生日子,前面提及王莽不听官员劝谏安抚乱民等等,一味听信顺其心意的官员的所谓的皆乱民能够轻松镇压剿灭等等,公元21年,王莽就派当地周围两万大军欲剿灭绿林军,绿林军只能保命全力反击,居然把王莽军击溃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绿林军就放开了攻下了县城,这样绿林军就壮大至五万之众,于此同时,在北边青州徐州兖州一带的赤眉军也起来了,赤眉军起来也有故事,不细说,简单说其领导乃一位老妈子吕母为儿子报仇,斥资开了酒店,豪气作派积聚一帮游侠豪士帮忙吕母杀了县令为其子报仇。有道是“女子本弱 为母则强”。其后吕母死了,当时临近有一个叫樊崇的人起兵对抗官府很厉害,于是吕母这支部队就投靠樊崇,这样一两年樊崇的部队壮大到数万之众,在青州徐州一带攻城略地数次击溃官兵,为混战中区分敌我,樊崇的部队士兵都把眉毛染红,故得名“赤眉军”。除了绿林军,赤眉军,在河北还有铜马军,青犊军等等,俨然天下大乱的情形,在绿林山北边不远有个小城叫舂陵,有三兄弟刘縯 刘仲 刘秀,其父亲乃一小县令,应该是家境还不错,可对比其祖上,的确是没落了没落了,算下来他们乃汉景帝的七世孙,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老大刘縯类似于刘邦一身豪侠作派:

不事家人居业 倾身破产
交结天下雄俊 ——《后汉书•刘縯传》


老三刘秀就有点本富为上,安分多鼓闹土地精打细算生活。

性勤于稼穑 ——《后汉书•光武帝纪》

随后刘秀也去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后也未于长安走仕途而回老家,刘秀还是喜于安于做个小地主。一晃到了公元22年,绿林军赤眉军都起来了,此时刘秀老家南阳郡正在闹饥荒。后面一系列故事刘秀被牵连逃到姐夫家避难,趁饥荒倒腾粮食大赚一笔,后被李通兄弟借有符兆“刘氏兴起 李氏为辅”劝起兵等等,买了一批武器和大哥刘縯起兵部队集合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汉军,打下两个小城,他们决定攻打南阳郡的治所宛城,就在向宛城进军途中经过小长安遭遇王莽大军结果大败,一下子刘家亲近之人刘仲及其姐妹等等或战死或被牵连致死,仅剩刘縯刘秀兄弟逃脱。后刘縯收拾伤损过半的部队退守小城,此时王莽大军又压过来,无奈刘縯求救于不远的绿林军一支先头部队,绿林军推选一位王常和刘縯会见商谈。一番交谈王常佩服刘縯欲辅助之,可是绿林军中有人不同意,王常一番分析借刘氏正统身份等等方能成大事一番道理说服绿林军和刘縯合并:

民之讴吟思汉 非一日也

举大事 必当下顺民心
上合天意 功乃可成

——《后汉书•王常列传》

刘縯和这支绿林军部队成功整编,随后于公元22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击溃了王莽那支部队斩杀两万余人,攻下南阳郡的治所宛城,汉军也迅速壮大到十几万人。后面汉军壮大了就欲立一位汉朝皇帝以正名,最好的人选即是刘縯和另外一位刘縯老刘家本家兄弟绿林军方面的刘玄,经过一系列博弈故事,最终刘玄公元23年二月初一被立为皇帝,史称“更始帝”。绿林军将领王匡王凤等等被封为三公九卿,刘縯被封为大司徒,相当于丞相。刘秀只被封了个太常偏将军。这样这支部队就成为正经八百的汉军了,士气高涨,一方面继续控制宛城,另一方面由刘秀统领北上攻打颖川郡,拿下了颖川南边的昆阳,定陵,郾城三个县城。说话就到这年的五月,王莽动血本了,派出两个宰相“司空王邑 司徒王寻”带四十三万号称百万大军开进颖川郡欲剿灭这支敢称帝的汉军。王莽这支大军里面号称也笼络民间各类奇人猛士,号称有高壮过姚明的巨人,还有驯化各种各样大象老虎犀牛等等的猛兽部队协助助威:

自秦汉出师之盛 未尝有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王莽大军纽逼近汉军占领的昆阳城,刘秀王常王凤等等只能退守城内:

军陈数百里 不见其尾
——《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莽乌压压大军逼近昆阳,让王常王凤等等惧怕欲投降,被刘秀一番分析,投降只能让王莽大军继续南下剿灭全部汉军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死守抵抗方有一线生还希望,被刘秀一番分析大家皆服,听从刘秀指挥安排,刘秀让王常王凤坚守昆阳城,刘秀带一些随从出南城门去定陵,郾城搬救兵,后王莽几十万大军团团围住昆阳城,城内汉军仅七八千。王莽大军攻城,昆阳城内矢如雨下,汉军伤亡惨重,加上王莽各种云梯,挖地道,撞城门,汉军危机,王常王凤也害怕就于城墙竖起白旗欲投降放弃,可王莽方面王邑执意攻城屠城以震军威不接受,王常王凤无奈只能拼命各种办法死守,硬是死撑数日。

王莽军有一员大将严尤,就是前面王莽更名事件朝鲜附属国不满起兵反抗,就是被严尤带兵镇压的,严尤可谓是王莽新朝一员大将,其前严尤就建议王邑留下几万兵围困昆阳小城即可,大军南下宛城攻打汉军主力,王邑未采纳执意拿下昆阳以示军威等等,后王莽军团团围攻昆阳,严尤又以兵法提议:

围城为之阙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建议王邑不要围困那么严密,应该给城内军兵一点点有后退逃跑的希望,这样更容易让城内守军三心二意不至于没有退路而拼命抵抗坚守。即使放跑一点汉军也无妨,那些逃跑的汉军可能回去描绘大军的气势,让剩下汉军有所畏惧恐慌,有可能会吓退后面的汉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王邑又未采纳,团团围城又不接受投降,让昆阳城内汉军没有退路只拼命死守,以致于王莽军数日也未能攻下小昆阳城。数日王莽大军拿不下一个小昆阳城,让王莽大军官兵也都沾泄气。此时刘秀去另外两城搬救兵,一番利害关系劝说两城将领,得到一些部队先赶回解救昆阳之围,起初刘秀带仅千人部队先至,王莽军数千迎战,刘秀带上少量勇士做先锋,冲入王莽军数进数出斩杀几十骑,后面跟上的汉军被鼓舞一举击溃王莽这支三千部队

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
今见大敌勇 甚可怪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

随后后面补充的援兵到达,刘秀这支大概三千的部队趁势直逼王邑王徒中军大帐,王邑痛骂败北返回的王莽军将领,又点一万部队轻敌亲自和王寻统兵迎战,并豪言海口令别人不要帮忙干预。可一交战,王邑就被士气高涨的刘秀军打得招架不住,大败,王寻也被杀,王邑有言在先,旁边的王莽部队也不敢插手帮忙,只能一哄而逃,加上昆阳城内守城汉军趁势而出,王莽几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各种被杀相互踩踏,落河等等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样王莽几十万大军彻底溃败,也就此彻底削弱了王莽的军事势力,这就是著名的“昆阳之战”。
此后“天下豪杰闻风而起”,四起攻下郡县,加速王莽新朝的覆灭,其中所谓的“天下豪杰”当时主要是指有点势力的地主阶级,因王莽的“王田”改革损害其土地等等的利益,而被地主阶级仇恨反对,后面推翻王莽新朝又恢复之前的“井田制”,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第一一百五十六回 刘秀的奋斗


前面讲到公元23年六月的昆阳之战,刘秀带一万多汉军击溃王莽的四十三万大军,大挫王莽,一时天下豪杰揭竿而起打着汉朝的名号夺取地方政权,此时最高兴的是刘玄,本来就是一个类似于山大王自封一个皇帝的名而已,如今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指日可待。不过刘玄内心也担忧这个帝位不稳被人抢走,想想潜在的竞争者威胁唯有刘氏正统的刘縯刘秀。刘玄就和手下亲近的绿林军将领商量,决定于一宴会杀死刘縯,长话短说,一次宴会刘玄借刘縯佩剑观看欲杀刘縯,临了刘玄又犹豫了,其手下一将领又重演当年范曾用玉玦提醒项羽果断杀刘邦那一幕,暗献刘玄玉玦提醒刘玄果断出手杀刘縯,最终刘玄还是犹豫未下手,后被刘縯亲信看破提醒刘縯,刘縯也大意未多加防范,最终还是后面被刘玄杀借故杀掉,这个历史真实故事充分说明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刘秀得知大哥被刘玄借故杀的噩耗当时正在外面带兵攻城,刘秀也深知“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的道理,一边悲痛,一边冷静考虑到后面祸害可能降于己,也想为大哥报仇,冷静思索考虑势力及情形,还是决定阴隐。刘秀就一个人“驰诣宛谢”,刘秀一个人飞驰回宛城给刘玄谢罪,一番责备刘縯的过错,一番安慰刘玄承受大义灭亲的痛苦,一番自己未提前劝阻匡正刘縯过错的请罪,一番苦情戏让心虚的刘玄都不好意思了,接着又安抚刘縯的亲信,于后面上朝和各官员交往中如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饮食言笑如平常”。当然刘秀这一套事不关己是在演戏,其独处时常常若有所思,且被角常有泪痕“枕席有涕泣处”,这些细节被其亲信冯异发现安慰他,刘秀也是一番掩盖让其慎言。总之刘秀一番苦情戏和忍辱负重的表演骗过了刘玄还被封为武信侯继续得到了重用。到公元23年九月,汉军攻下了长安城。后王莽的人头被送到宛城刘玄的案前,刘玄高兴坏了,对着王莽人头和爱妃感慨到,可惜了可惜了“莽不如是 当如霍光等”。旁边妃子很聪明回曰“若不如是 帝焉得之乎”。
后刘玄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去新都洛阳修葺等等准备迁都相关事宜,刘秀干得非常好,方方面面都差不多回归前面西汉那一套:

置僚属 作文移
从事司察 一如旧章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公元23年十月,刘玄就迁都洛阳,各官员名流等等皆来朝贺,从长安过来的一帮老人多是西汉的遗老,看见皇宫内的官员衣着礼仪都是毫无规矩礼仪很失望,后见刘秀司隶校尉手下的官员眼前一亮很感动完全是老西汉那一套:

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后汉书•光武帝纪》

当时很多有识之士暗地都对刘秀暗挑大拇指,连连称赞赏识。刘玄对刘秀的表现也很满意欲重用,当时赤眉军已向刘玄称臣归服,黄河北边的铜马军和青犊军还不服没有确立君臣关系。需派出一员干将去镇平河北诸郡县,对于人选刘秀上刘玄大臣两派一番争辩,最终刘玄决定任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挟节镇抚河北州郡。于是公元23年十一月刘秀带上几十个亲信就渡过黄河北上,每过一个郡县,刘秀就召集豪杰重新大致按照前面西汉设置安排领导班子,简单说拨乱返正原来王莽那一套,刘秀都干得不错,黎民喜悦。后刘秀一个长安同学兼同乡好友邓禹来投靠,得知刘秀北上,一番寒暄分析让刘秀脱离刘玄单干表明欲跟随刘秀打天下:

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
禹得效其尺寸 垂功名于竹帛耳
——《后汉书•邓禹传》

历观往古圣人之兴 二科而已
天时与人事也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四方分崩离析 形势可见

为今之计 莫如延览英雄
务悦民心 立高祖之业
救万民之命 以公而虑
天下不足定也

人久饥渴 易为充饱

——《后汉书•邓禹传》

随后冯异也找到刘秀,大致和邓禹意思相似,后慢慢刘秀开始把手下分派出去河北各郡县落实政策获得民众支持拥护,也可探明各处人心所向。
后刘秀一行到达北方重城邯郸,掌控邯郸的也算是心怀大志的乱世英雄刘林,简单说刘林也仰慕刘秀昆阳以少胜多,给刘秀提议一事未被采纳,热脸贴了冷屁股让我刘林就烦了,在刘秀继续北上后,刘林就拥立一个号称汉成帝私生子的刘子舆为帝。按后世史书记载此刘子舆也就是一个投机的江湖术士骗子。有刘林在黄河以北的势力和威望,刘林拥立的这个新皇帝也得到很多不明真相的郡县百姓的拥护,这样北上的刘秀一行就能处于危险包围之中。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五十七回 刘秀逆袭定河北


前面讲到江湖术士王郎谎称是汉成帝流落民间的儿子刘子舆于邯郸被拥立为新帝对抗于洛阳的刘玄政权,不明真相的黄河以北各郡县很多拥护刘子舆,这样正在河北一带的刘秀一行就处于危险包围之中,各种忍饥挨饿狼狈躲避逃避刘子舆势力的危险一番假装刘子舆使者去郡骗吃骗喝及试探各郡县人心所向的招兵故事不细说,摘录一句算是格言金句:

疾风知劲草 ——《后汉书•王霸传》

此王霸乃跟随刘秀打昆阳之战的旧部,后刘秀大哥刘縯被杀,刘秀手下很多人改投别人门下,王霸一直跟随刘秀很衷心,此句即为刘秀称赞王霸之语。


后一路南逃至支持刘玄政府的两个郡县信都郡,和成郡立下。依靠昆阳之战的声望刘秀又收下和成郡太守邳肜(rong),于是依靠这两个郡县开始了刘秀的帝王之路,第一步就是对抗邯郸刘子舆伪政府,当时邯郸伪政府拥有十几个郡县团团把刘秀这两个郡县包围着,刘秀慢慢艰难和当地周边更强大的邯郸刘子舆势力形成对峙。这又是一场艰难被动的对决,刘秀和部下细分析,情况也没有那么悲观,这个刘子舆的身份其下很多郡县名义上归顺,实际上都心存怀疑,且很多只是附和,那种真心归服卖命的没有几个。且各地还有中立独立存在的几支农民起义军可拉拢。通过刘秀又是联姻还有之前的声望等等拉拢刘秀的部队壮大很快,一个多月刘秀和邯郸的势力对比就由被动到势均力敌双方于巨鹿和广阿两城形成对峙相持不下。

相持不下关键时刻,边塞重郡上谷郡的郡守耿况的儿子耿弇(yan)带特种部队投奔刘秀。投奔刘秀之前上谷郡各大臣等等也对是投靠邯郸刘子舆还是洛阳的刘玄一番争辩博弈,最终决定投靠洛阳,上谷郡的部队皆是先前对抗匈奴的精锐部队,于是过来投靠刘秀一路顺便攻下很多原归属刘子舆邯郸方面的郡县,刘秀可谓是天下掉下一个大大的馅饼到嘴里,不但获得一支极精锐的部队,还顺便得到这支部队带来的五个郡22个县的厚礼。后面历史证明这支归属刘秀的精锐部队其中寇恂,吴汉,盖延等等几员大将皆是名将,刘秀后面的大半个天下都是其中的将领帮忙打下的。自此刘秀和邯郸刘子舆的势力对比就大大改变。长话短说,于公元24年四月,刘秀大军包围了邯郸城,刘子舆起初还端着派手下杜威谈条件和谈,被刘秀愤拒:

设使成帝复生 天下不可复得
况诈子舆者乎

顾得全身可矣

——《后汉书•王郎传》

和谈条件谈崩了,于是刘秀猛攻邯郸,二十天拿下邯郸,斩杀王郎冒充的刘子舆。刘秀攻下邯郸缴获很多战利品,其中就有很多信件,就是在和王郎作战期间双方也有各种拉拢等等书信往来的间谍战,难免刘秀手下有人动摇三心二意,对于这些信件刘秀的处理非常大气,找来所有手下将领,当面把所有信件烧毁以让各将领放心踏实继续效力:

令反侧子自安 ——《后汉书•光武帝纪》

一下子刘秀收复河北以北广大地区,手下收编兵力势力大增,更始帝刘玄也不傻,担心控制驾驭不了刘秀,就下旨封刘秀为萧王,令其撤销手下部队回洛阳朝见。当然刘秀更不傻,不能走大哥被杀的老路,一方面谢恩,另一方面以河北还有很多农民军未平复为由,推迟撤销部队和回洛阳朝见等等。随后刘秀封吴汉耿弇为大将军,持节北上,调集幽州十个郡的所有的骑兵突击特种部队欲剿灭农民军,同刘秀一同被刘玄封赏上任的幽州牧苗曾就偏向刘玄,其令手下郡县不给刘秀调兵,就在会面接洽时,冷不妨前来的吴汉出手砍下最高长官苗曾的人头,耿弇也同时把另外两位不同心的长官砍了。一下子幽州大震,乖乖认清形势,献出各地精锐的突击特种部队给刘秀。前面仅上谷渔阳两郡的特种部队协助就打下王郎,如今刘秀获得十个郡的特种部队,那样打下各农民军不在话下。
打下农民军简单,可安顿整合好是个大问题,后面刘秀接受了铜马军的投降,有十几万之众,所谓的“受降如受敌”。刘秀先是召集原铜马军将领封赏,信任让其继续带领原来部队。后刘秀又干了一个漂亮的秀场来笼络人心,简单说刘秀安顿好受降的部队几日后就带几个随从不戴盔甲就去降兵大营亲自视察,以显示对受降官兵的信任等等以收买人心,果然得到很好的反馈,各受降官兵都很感动刘秀对其的信任,都对刘秀更加衷心尽力了:

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
安得不投死乎

——《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刘秀又把各降军打乱分配给各个心腹大将下面统领,一下子兵力大增“众遂数十万”,因刘秀大军以原铜马军最多,故外面都称刘秀为“铜马帝”。
其次刘秀对战友也够狠,简单说当初攻打邯郸王郎时,刘秀是从北往南攻打邯郸,同时刘玄派谢躬带兵从南往北协助
攻打邯郸,两人攻下邯郸各占一半,刘秀对谢躬也很尊敬,后谢躬撤回南边的郡县,刘秀南下攻打农民军请求谢躬出兵协助,谢躬答应带主力出兵协助却不利欲退回驻地,发现刘秀已经趁谢躬出兵攻打农民军时派吴汉趁虚而入占领了谢躬的驻地郡县,谢躬束手就擒被杀,谢躬手下的部队全部被刘秀收编,后刘秀继续南下和更始帝的东都洛阳仅为黄河一水之隔了。


第一百五十八回 刘秀称帝


前面说到刘秀挺狠趁火打劫占领曾经的战友更始帝刘玄方面的谢躬的驻地魏郡城池并杀之。并南下到河内郡和刘玄东都洛阳一水之隔处,这已是公元24年的冬天了,后面刘秀和亲信邓禹冯异等人商议,决定兵分三路,刘秀带吴汉,耿弇一支主力北上到冀州幽州一带继续平复部分农民军,进一步巩固冀州幽州后方阵地。第二路由邓禹带兵到达颖川郡欲进攻长安,此时更始帝已居长安近一年,政绩各方面混乱,赤眉军正欲攻打长安刘玄,各种迹象表明,赤眉军即使攻下长安也没有称帝的欲望和能力,于是刘秀让邓禹静观情形欲收“鹤蚌相争渔翁之利”然后趁虚而入。邓禹的任务差不多相当于当年刘邦的重要角色,这足见刘秀对邓禹的信任。
前面打下王郎时刘秀打下一个郡县就拿天下地图和邓禹感慨天下如此大,何以能够拿下天下等等和邓禹有过精彩对话的小故事:

天下郡国如是 今始乃得其一
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 何也
——《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禹答曰:

古之兴者 在德薄厚 不以大小

人思明君 犹赤子之慕慈母

——《后汉书•邓禹列传》

刘秀决定的第三路即是让冯异守住前方和更始帝刘玄东都洛阳仅黄河一水之隔的河内郡,以防洛阳方面大军过河攻打。守住这个前线桥头堡的河内郡也非常关键,这个冯异在前面刘秀落魄躲逃时期一直衷心跟随刘秀照顾非常好,而且冯异对同僚和部下也都很好,每每打胜仗刘秀要论功行赏时,别的将领都往前窜,冯异不和同僚争功,冯异总是避开找一颗大树下面凉快,军中得到“大树将军”的雅号,冯异对士兵也很好,每次部队调整,士兵都愿意分到冯异手下。刘秀封冯异为“孟津将军”,统领魏郡河内郡两郡兵力沿河布防,严防河对面洛阳方面打过来。同时前沿的河内郡还需要一个政务方面强大的太守辅助冯异,因前面打王郎也未殃及到河内郡,加上刘秀收复河内郡也是兵不血刃受降得到,未经战火摧残祸害的河内郡乃是“城邑完 仓稟实”。这河内郡乃中原粮食主产区,粮食丰盛人口众多,就像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其大后方关中的作用,为能够给部队不断提供粮食物质兵源的大后方,刘秀让能够识人的邓禹推荐一位类似于当年萧何那样的能够管理好河内郡作为大后方的得力人选,邓禹给推荐了寇恂:

寇恂文武备足 有牧人御众之才
非此子莫可使也 ——《后汉书•寇恂传》

刘秀安排好战略部署邓禹西征军和刘秀的北上部队皆已按计划上路,此时河内郡河对岸的更始帝刘玄东都洛阳的大军主要是两个将领负责,大司马朱鲔(wei)和舞阴王李轶,李轶乃前面提出“刘氏复兴 李氏为辅”,前面曾和李通兄弟俩宛城私下找刘秀欲辅助其成大事,后因转投刘玄另觅高枝成为刘玄的心腹,曾参与杀害刘秀大哥刘縯,之前李轶和刘秀有交情还不错,和冯异也有交情,鉴于此冯异给李轶密信,各种说明形势利害等等,“转祸为福 在此时矣”。有意劝降拉拢李轶,李轶也看清大势所趋,给回复有意投靠萧王刘秀,又恐刘秀不能捐弃前嫌顾忌其杀兄之仇等等,期间冯异和洛阳方面一支部队开战,离李轶营地不远,李轶居然见死不救未帮忙其洛阳方面,冯异看出李轶的动摇之意,把其与李轶的密信全部转给刘秀看,欲让刘秀决定拉拢李轶,结果出乎意料,刘秀居然把密信全部公开并回复曰:

轶多诈不信 人不能得其要领
——《后汉书注》

一公开,很快就洛阳方面传来消息,大司马朱鲔把李轶刺杀,洛阳城内就沾乱套。此事可见刘秀对敌人也很狠,有仇必报,我个人自认为这或许也是刘秀刻意公开密信引发对手自乱的一种计谋策略。
随后朱鲔得知刘秀主力北上,邓禹部队西征,朱鲔以为河内郡空虚就组织一次大部队渡河欲攻打河内郡,可先头部队刚刚渡过黄河就被寇询前来迎战的部队大败,后面冯异河内郡部队赶来和寇询部队兵合一处合力渡河乘胜打到洛阳城下,洛阳城:

环城一匝(za)而归 自是洛阳震恐
城门昼闭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这样冯异和寇询不但守住了河内郡,还彻底压制了刘玄的东都洛阳。很快这一捷报传到北边剿灭各农民军的刘秀耳中,刘秀大悦,此时刘秀北上剿灭农民军的战斗也基本上搞定告一段落。刘秀北上剿灭各农民军不细说,也有刘秀轻敌大败很悬的情节,就有一次和尤来军战斗轻敌大败,被尤来军追杀刘秀意外落马眼看就要被尤来军追兵赶上包围,手下奋力营救才得以仓皇逃脱,史书记载刘秀脱险戏侃其一小细节挺有意思:

扶其肩而上 顾笑谓耿龛曰
“几为虏嗤” ——《后汉书•光武帝纪》

经过大败,后面的刘秀都加着小心了,后面剿灭农民军就风卷残云,很容易把北边的农民军都清荡完毕。这时候将领都按捺不住,心里都很期盼刘秀称帝自己跟着被封侯拜相受赏等等,就一再进言刘秀称帝。刘秀虽然已经和刘玄决裂为敌,但是刘秀很稳重,似乎是在等一个恰当时机,一再推脱称帝,赶上冯异寇询洛阳方面传来的捷报,刘秀手下将领又借机一番建议称帝。刘秀还是不应,这样很多将领就非常泄气退下了,有一个人叫耿纯的大将就回头劝戒刘秀,手下将领卖命无非是欲您称帝各自获得一点奖励好处等等,刘秀一再推脱让手下将领看不到希望缺失动力不宜等等:

攀龙鳞 附凤翼 以成其所志耳
——《后汉书•光武帝纪》

被耿纯一番劝戒,刘秀若有所思,后召来驻守河内郡的心腹冯异问其称帝时机事宜,冯异一番分析天下各地大乱情况力挺尽快称帝,恰赶上有一个刘秀前长安太学求学时同学儒生彊华拜见送来一本号称是“谶(chen)纬符命”的古文古书预示天意的“赤伏符”:

刘秀发兵捕不道
四夷云集龙斗野
四七之际火为主
——《后汉书•光武帝纪》

加上刘秀同学给送来代表天意的“赤伏符”,这样 天时 地利 人和 都有了,于是公元25年六月,刘秀就地在鄗(hao)县“设坛即皇帝位”,史称光武帝。光武帝乃刘秀死后人们为表彰刘秀光复汉朝给予的谥号:

谥法 能绍(shao)前业曰光
克定祸乱曰武 ——《后汉书注》

再回历史脉络上说起另一个称帝的人,公元23年九月,刘玄灭了在洛阳的王莽之后,刘玄在洛阳没有待多久就前往长安,长安没有被战火破坏多少,除了未央宫被烧很多宫殿完好,且各种设置乃至太监郎官宫女皆是王莽时期的旧人。可以说长安还是一个富丽堂皇繁华富足的长安。一下子刘玄在富丽堂皇宫殿之上接受朝拜,做梦也想不到,更始帝刘玄也恍惚不能适应,很羞涩:

更始羞怍 俯首刮席不敢视
——《后汉书•刘玄列传》

可见刘玄也自认为这个皇帝当之有愧害羞紧张不自然,而且刘玄这支绿林军可以说没有坐天下的气魄能力等等,到达长安见到那么多钱财珍宝还是土匪流寇的哄抢作派,以致于刘玄羞涩紧张于皇帝位,看见后面迟点朝见的将领竟脱口而出:

问掳掠得几何 ——《后汉书•刘玄列传》

后面刘玄这个更始帝也是终日酒色不理朝政,其手下的人将领也不把刘玄这个皇帝当回事。刘玄手下这帮绿林军将领也都是底层出身,各种没有士大夫的礼仪修为,就被长安城老百姓编出各种歌谣以讽刺:

灶下养 中郎将 烂羊胃
骑都尉 烂羊头 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列传》

长安歌谣讽刺刘玄手下这帮底层烧火做饭卖弄羊肉等等的底层都当了大官,这其实也没什么,当年刘邦那帮人也都是底层出身不也一样很好。只是刘邦那帮人经过了漫长的战争洗礼,已然脱胎换骨了。而刘玄这帮底层的绿林军将领没有经过多少磨练苦难就轻易获得大胜利,这样他们自带的那股土匪流寇味就没有抹去没改变多少,曾国藩有句话:

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
而可久可大者也 ——《曾国藩日记》

或许正是曾国藩这个类似于“来得快 去得快”的道理吧,刘玄也很快失去已得,很快赤眉军打到了长安。有关赤眉军记载说明不多,据说是被樊崇领导的,差不多和绿林军同时兴起的,也有十几万之众。后刘玄推翻王莽,赤眉军也来和刘玄称臣,后赤眉军偷偷回去当自在的流寇,哪里有粮就攻打哪里,吃完了再换个地方攻打吃喝。最终赤眉军感觉长安钱财粮食丰足就决定攻打长安。此时邓禹的西征军也一路攻向长安,刘玄两面受敌失败焦虑不知所措,其手下绿林军将领张卬等居然让哄抢长安钱财粮食回绿林山再做自在的土匪流寇:

掠长安 东归南阳
事若不集 复入湖池中为盗耳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刘玄就烦了,欲设计弄死这几个绿林军将领,结果被张卬等察觉就窝里反了。此时赤眉军已逼近长安,赤眉军之中又发生据说神婆神秘故事寓意让赤眉军拥立一位刘氏正统为帝,一系列故事,赤眉军将领找来军中有点刘氏正式血统的三人抓阄确定立的皇帝人选,结果仅15岁的刘盆子幸运抓到帝位的阄被赤眉军立为皇帝。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在自己这几个帖子空间插播一下刚刚发生的事件,正好耽误这两天分享的正事,算是给自己后面行动方式给予一个支撑佐证。包含很多自己坚定信奉践行的思想原则等等方面,即使不被人认可谩骂也不怕公开公布。





就在昨晚,仅仅让史玉波把两盆快递发货小简易盆两颗小花转移到刚快递买来的防腐木花盆里面,甚至需要添加的土都已经网购好放在旁边可用,就是非常简单的把两颗小花转移一下添加一点旁边袋子的营养土,傻逼史玉波又是一番傻逼言论,养这些花有什么用?我又不能自己浇水,养花也都干死等等一系列话语等等,自己忍不住让他闭嘴,傻逼又拿出他一贯无数次的言论侮辱刺激我,又说我有钱去雇人来给我种花,还和之前无数次威胁刺激我不给我拿快递,让我雇人去拿等等,这边快递代理点就在旁边村里,非常近,而且很多天让他趁方便有空时开电动三轮车集中拿一次即可。自己行动不便网购基本上支撑差不多百分百自己的各种需求,而且目前听见看见他俩就极度讨厌反感,完全不和史玉波董华丽沟通一点,可以说网购时和卖家的各种询问沟通几乎是自己和外界的唯一沟通,傻逼史玉波就会经常拿出我的网购快递无数次侮辱刺激威胁我,好在前面自己就努力锻炼尽量过滤他俩的一切言行,尽可能无视以减少他俩的言行对我的刺激侮辱威胁等等的伤害,可一再重复的侮辱刺激威胁还是不能避免引发加深内心对他俩深深地仇恨。在此再次记录声明下,对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应该是一个极度有报复性人格的人,对于史玉波董华丽一再无数次此类对我的侮辱讽刺威胁等等我后面但凡有机会百分百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百分百保证会“礼尚往来”加倍奉还给他俩,董华丽近期基本不和她接触,和她就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就她十年给我更深更多的侮辱刺激伤害很多都在我的新浪微博每一条纪实记录里面有文字记录有据可查。就近期非常少的接触董华丽也有很多刺激侮辱我的言行表现,比如就让史玉波帮我简单的挂墙上钟表,不就是几分钟的事吗?臭嘴董华丽又来干涉,他们是多忙,拉我起来给我口饭吃就不错了,干这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等等,诸如此类我都懒得记录,可对我的刺激伤害早已深深地全部铭刻于我的脑海里比文字记录都更加清晰深刻,只要触及具体事都能把他俩对应刺激侮辱我的每一个言行细节勾出来呈现于眼前。

前面说过自己是一个报复性人格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容易走极端的一个性格。十年史玉波董华丽给我的各种言行讽刺侮辱刺激很多我都记录于新浪微博里面以及电脑硬盘网盘的大量文档之中,更加深刻铭记于我的脑海之中,我就非常百分百确定后面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双倍奉还给史玉波董华丽前面他俩给我的各种言行方面的侮辱讽刺威胁等等方方面面,定让他俩尝遍他俩十年亲自给我的那种包涵各种讽刺侮辱威胁的滋味,让他俩尝够那种被羞辱恶心刺激“生不如死”的感觉。实现后面我对他俩“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身”的大愿。他俩有幸就后面急速痛快离世或者后面明智不要让我接触他俩不让让我实施方方面面的他俩亲历亲为过的刺激侮辱威胁我的各种言行,这样还能保全他俩最后不会饱尝“生不如死”的滋味,这样不论他俩能够急速离世还是明智最后不让我接触各种奉还他俩给我的各种刺激侮辱威胁等等,这两种方式都是他俩能够得以善终的最好方式。这也算是我对他俩最好的善意提醒。



2020-12-10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五十九回 刘秀降赤眉

前面讲到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县称帝,自此东汉帝国正式开始,只是当时“天下大乱 方兴未艾”。 同年在长安东不远处的赤眉军也拥立刘盆子为帝,继续西进长安,此时长安城内的更始帝刘玄正倒霉,其手下绿林军将领王匡 张卬正窝里反相互打斗一个多月,最后两人干脆就跑去和赤眉军投降了,当年九月就打开了东都门,把赤眉军迎入长安,一下子刘玄也跑不了了,只能也投降,把传国玉玺献给刘盆子。
赤眉军有意杀了刘玄,被前赤眉军后跟随刘玄的刘盆子的大哥刘恭帮忙给保住性命,刘玄还被封为长沙王。过了两三个月赤眉军就把长安祸害得一团糟,就怕比较,原来感觉刘玄的绿林军很差,比起刘盆子这帮赤眉军,刘玄就相当于明君了。这样就有人暗中欲运作再拥立刘玄为帝,张卬就很紧张,因前面刘玄最恨他才窝里反,于是张卬就暗地派人把刘玄勒死“缢杀之”。这样刘玄就悲惨终了,虽然《后汉书》对刘玄的记录描述不堪,客观讲起码是刘玄率领绿林军推翻的王莽新朝,怎么也能算是一代枭雄吧,落得被人勒死的下场也是可悲挺窝囊的。
再回号称赤眉军最高首领皇帝的刘盆子更窝囊,之前还是一个喂牛马小官吏刘侠卿手下一个干活的,后幸运因其有一点远皇室血统抽签被赤眉军立为皇帝。刘盆子即皇帝位后,也不懂不会当皇帝,居然还依旧去给刘侠卿请安,想出去和先前一块喂牛马的小伙伴玩耍:

犹朝夕拜刘侠卿
时欲出从牧儿戏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赤眉军首领樊崇等等入住长安开始还想弄弄君臣礼仪等等,后来可能太麻烦也就放弃,大致还是一副土匪流寇的作派,据说腊八皇宫一次宴会,这帮赤眉军一沾酒就混乱起来,几十人居然动刀见血群殴,最后不得已保卫皇宫的部队介入杀了很多人才平息这场皇宫见血群殴事件:

格杀百馀人 乃定
——《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刘盆子在旁边被这血肉横飞的场面吓傻了,受刺激了后面天天哭。且赤眉军于长安还是一副强盗的作派哄抢百姓等等,以致于很多地方百姓在更始帝刘玄旧官吏指挥下坚守对抗赤眉军,刘盆子大哥刘恭见形势情况建议刘盆子退让帝位自保,两人不谋而合于公元26年正月初一新年宴请时刘恭正式和赤眉军各将领提出刘盆子无力应对帝位请求退位让贤。故事不细说,以致于皇帝刘盆子都跪求退位:

乃下床解玺绶 叩头曰
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
——《后汉书•刘盆子传》

刘盆子乃是下床跪求退皇帝位,据说龙椅乃唐朝开始使用,前面龙椅皆是类似于踏踏米那种床。另外皇帝那时候是被称为“县官”,文中的“县官”即是指皇帝。
刘盆子跪求退位让赤眉军将领也不好意思,纷纷谢罪保证痛改前非,还不错后面果然安分很多,赤眉军“闭营自守”不再出去哄抢百姓,长安慢慢恢复一点常态:

三辅翕(xi)然 称天子聪明
——《后汉书•刘盆子传》

可仅安分了二十多天,就有赤眉军憋不住了又出来哄抢,这类似于“囚徒困境”,他出来抢你不抢就相当于吃亏了,于是大量赤眉军将领又混乱出来哄抢。刘盆子也没辙了,就这样又混乱了大概半年到公元26年秋天,被赤眉军折腾祸害得也没法正常生产,周围粮食基本无收,长安的库存粮食也被赤眉军各将领哄抢霍霍空了,长安无粮无财成为几乎一座空城。可几十万的赤眉军要吃饭,没办法赤眉军将领一商议讨论分析东有刘秀强军,北有邓禹部队,南下蜀地有悍敌地方军阀,唯有西行去凉州寻找粮草,哪知赤眉军西行遇到地方军阀隗(wei)嚣的武装狙击,赤眉军大军猝不及防大败。又赶上一场暴雪,赤眉军冻死冻伤无数,不得已樊崇等又率赤眉军回长安,而此时长安已被邓禹进入占据。
再回过头捋一下邓禹这支西征军,接前面刘秀拿下河内郡后安排好三路部队规划后,邓禹的西征军就率两万大军奔往长安方向,前面提过邓禹这个任务很重要,相当于当年刘邦的角色,足见刘秀对邓禹的信任和器重,就在刘秀于鄗县称帝时,邓禹也拿下了长安东部屏障的河东郡,刘秀派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相当于丞相。“禹时年二十四”。同时封邓禹和当年萧何的一样的酇侯,食邑万户。刘秀下诏书盛赞邓禹:

深执忠孝 与朕谋谟帷幄
决胜千里 孔子曰 自吾有回
门人日亲 斩将破军 平定山西
功效尤著 ——《后汉书•邓禹列传》


大意是盛赞邓禹忠诚且能举贤吴汉,寇恂等等一批优秀人才,又有张良运筹帷幄的才能,还有如同韩信般的军功等等,可谓大赞邓禹集汉初三杰于一身。

再说邓禹拿下河东郡后继续西进,进入左冯(ping)翊地界,这时赤眉军已攻下长安,可苦了长安的老百姓,眼看着王莽,刘玄,赤眉军轮番登场,一波不如一波,特别是赤眉军完全是土匪强盗作派,把长安祸害得苦不堪言:

赤眉所过残败 百姓不知所归
——《后汉书•邓禹列传》

老百姓听说邓禹大军来了,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都欢迎期待邓禹进驻长安:

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降者日以千数 ——《后汉书•邓禹列传》

这样邓禹的西征军得以壮大,很多将领就建议一举攻入长安,邓禹则思索认为时机不到:

赤眉新拔长安 财富充实
锋锐未可当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于是邓禹避开赤眉军的锋锐先北上收复长安外围的郡县休整等待时机,可以说这是一个以退为进,以逸待劳的不错的战略。可期间邓禹手下两员大将因争权打起来了,大将冯愔杀死另一位大将后居然直接起兵攻打邓禹而内乱,刘秀得知汇报的情况给分析到“缚冯愔者 必黄防也”。后一个多月后果然冯愔手下兼好友大将黄防把冯愔绑了来向邓禹投降谢罪,内乱才得以平复。
虽内乱得以平复,邓禹的士兵气势被折腾得比较低落,好在此时赶上赤眉军抛弃已被哄抢一空的空城长安城西行寻觅粮草,邓禹趁虚而入占据长安,士气一下子高涨,可高兴没多久就低落了,此时的长安彻彻底底乃一座空城,粮食及有价值的东西一点也得不到,而且周边还游荡有很多刘玄手下分离出来的各部势力要时刻防备对抗。而且在和这些势力战争中,邓禹就被一支延岑的部队打败,只好也撤出毫无价值资源的空城长安,退到长安外围左冯翊的云阳县。后也有军阀来投降,一系列摩擦混乱故事不细说,大军还是粮草短缺“军士饥饿 皆食枣菜”。这时赤眉军西行受挫无奈大军南又返回长安,还是面对一座空城,什么没有,曾经世界上最繁荣富足的天堂仅仅三四年已是白骨遍地人相食的人间地狱:

时三辅大饥 人相食
城郭皆空 白骨蔽野
——《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在这种绝境下,人性恶就凸显出来,赤眉军就挖掘西汉各种帝王坟墓:

发掘诸陵 取其宝货
遂污辱吕后尸

凡贼所发 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
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对于此事件分析解读详见谷园节目讲述,应该是民间野史故事又入了正史吧,还是那个观点,所谓的正史和野史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才是世间很多东西的真实状态,而非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那种关系。
总之赤眉军又把长安一通祸害,还盗掘刘秀老刘家帝王的坟墓,邓禹在长安外围打不过也无可奈何,于是刘秀又派冯异带兵往长安协助攻打赤眉军。
前面刘秀兵分三路,刘秀平定北边农民军后就南下和冯异会合围攻洛阳,可几个月攻不下,后刘玄长安向赤眉军投降,洛阳守城主将朱鲔(wei)才和来游说他的岑彭表明其顾虑,当年朱鲔参与杀害刘縯,且阻挠反对刘玄派刘秀北上。朱鲔担心投降被刘秀报复,
来劝降的岑彭也是个人物,前面讲昆阳之战时,刘玄刘縯率领的汉军主力全力以赴攻打宛城,守城的主将即是岑彭,岑彭守城太顽强了,让汉军数月攻不下,直到“城中粮尽 人相食”的绝境,岑彭才投降,刘玄欲杀之出气,幸刘縯劝说,岑彭才得以活命:

彭 郡之大吏 执心坚守
是其节也 今举大事 当褒义士
不如封之 以劝其后
——《后汉书•岑彭列传》

经刘縯的劝说,岑彭不但保住性命还被封为归德侯,随后岑彭在朱鲔手下做过校尉,后刘秀拿下河内郡岑彭又投到刘秀麾下。接岑彭劝降朱鲔,岑彭把朱鲔的顾虑告知刘秀,刘秀豪气回应只要投降前面恩怨一笔勾销,且官位可保:

夫建大事者 不忌小怨

河水在此 吾不食言

——《后汉书•岑彭列传》

一系列故事,五日后朱鲔率洛阳城内大军正式向刘秀投降,刘秀信守承诺给朱鲔封侯,后做到少府,“传封累代”。刘秀拿下洛阳后就在此定都,据说刘秀认为汉朝是火德和水犯克,于是把“洛阳”的洛改字“雒阳”,这是公元25年的十月。到公元26年的年底,刘秀派冯异协助替代邓禹的西征军的时候,刘秀已经控制了洛阳南北幽州,冀州,豫州,荆州这南北一竖地区,东边和再南边还有大小各地方军阀占据。西边就是面对赤眉军。刘秀一边派冯异西进,一边书信嘱咐邓禹面对饥饿会玩命的穷寇赤眉军尽量不要和他们开战,我帅大军在长安东边以逸待劳定能击溃他们:

慎毋与穷寇争锋

吾以饱待饥 以逸待劳
折棰苔之 非诸将忧也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邓禹看见书信劝说很恼火,估计一心想打几漂亮仗捞回面子再回去,又带着也是饥饿的部队和赤眉军打了几仗,也皆败。后冯异西进部队到达华阴,邓禹又联合冯异于华阴西边的回溪又和赤眉军打了一仗,结果邓禹全军覆灭,邓禹仅带着二十四个手下逃回东边刘秀大军的营地,冯异也危险,徒手爬山崖逃回华阴的军营坚守。转过天赤眉军东进进攻冯异的华阴军营,冯异早有准备,埋伏好一支假赤眉军部队也类似于赤眉军的服装也把眉毛染红,从赤眉军侧翼杀入赤眉军,让赤眉军迷糊分不清敌我一片混乱,“众遂惊溃”冯异趁赤眉军大乱带大军出军营痛击赤眉军大胜。

大破于崤底 降男女八万人
——《后汉书•冯异列传》

该战斗发生于崤山下面的谷地,史称“崤底之战”。刘秀得知大赞冯异: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列传》

崤底之战大败的赤眉军狼狈出崤山继续往东逃窜,赤眉军的规模还很大有十几万之众。到公元27年闰正月十七,这支东进逃窜的赤眉大军就来到了宜阳,远远看见山前横列一支威武的大军,此大军乃光武帝刘秀布列压上的汉军主力:

亲勒六军 大陈戎马
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 中军次之
骁(xiao)骑(ji) 武卫分陈左右
——《后汉书•光武帝纪》

赤眉军都饿得无力一看这架势都被吓傻了“惊震不知所为”。于是赤眉军首领樊崇等三十多个将领就和刘盆子投降于刘秀

肉袒(tan)降

积兵甲宜阳城西 与熊耳山齐

——《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受降后刘秀手一挥,调集粮食让十几万的赤眉军安安生生吃了一顿饱饭,饭后刘秀又一通调侃刘盆子和赤眉军分析赤眉军刨刘氏祖坟等等罪恶滔天而自己不杀赤眉军因其有三善等等故事不细说。后面樊崇还是因谋反被诛杀,史书也没有细说,或许也是一个必然吧,刘盆子得以善终,绿林军主要将领王匡张卬等等也大致如此不细说。


第一百六十回 刘秀四面出击

前面讲到公元27年的闰正月,刘秀收服了赤眉军,自此更始帝,绿林军,赤眉军都完了。不过此时天下还是很乱,很多地方都有地方势力,接下来的三年刘秀还是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四面出击。
刘秀接下来的四面战争无数,有戏剧性的要算北边的彭宠,前面提及刘秀北上起家就是靠着上谷渔阳的突击部队,当时彭宠乃渔阳太守,派出手下吴汉,王梁,盖延等等带着三千突骑支持刘秀,可以说刘秀能够击败王郎彭宠帮了很大忙。后刘秀定河北平复农民军后彭宠再去见刘秀,本以为会把自己当恩人以宾主之礼,实际上刘秀以君臣之礼待之,这就让彭宠恼火很不爽,后面刘秀鄗县称帝,彭宠本来手下的吴汉被封大司马,王梁被封大司空,和大司徒邓禹并列三公。虽彭宠也被封侯,可还是个渔阳太守不动没有升迁,彭宠不爽也无可奈何,只能 拉屎拽拳头——背地里使劲,使劲把渔阳治理好富强,让一个小太守也能有相当于王的实力。

积珍宝 益富强
——《后汉书•彭宠列传》

彭宠利用设于渔阳的盐铁官大力发展渔阳,此时的彭宠没有反叛的念头,更多是赌气争气的心态。后算是渔阳郡守上司的幽州牧朱浮就和彭宠因分摊财政等等问题弄得关系很坏,后一系列故事矛盾让刘秀有点猜忌彭宠欲召彭宠入洛阳询问,此时彭宠担忧会有不良后果就起兵反了,攻打朱浮牧所等等,这时长安那边还是赤眉军占领未祸害完未西进时期,刘秀也无力心分大军顾及彭宠这边。这样不到一年彭宠就攻下蓟县,拿下上谷右北平幽州等地,自称“燕王”。而且和周围结成牢固的联盟“北结匈奴南邀军阀张步”。可仅仅过了两年彭宠就窝囊地被杀,精彩详细故事始末听谷园讲述,不辛苦摘录赘述,故事长话短说,彭宠妻常噩梦彭宠找大仙分析解析,被告知寓意有身边人加害,彭宠于是把身边可能加害的大将等等调离开,没想到一天于斋戒屋睡着被几个身边好多年奴仆之类曰苍头的捆绑,一系列精彩故事不细说,三个苍头又索要钱财又索要快马和通行证,为首的苍头子密居然杀了彭宠夫妻带上两个人头奔洛阳向刘秀邀功领赏。随后手下斋房发现彭宠夫妻的无头尸,国师杀死彭宠的儿子向正攻打彭宠的刘秀的大将部队投降,这样北方河北地区的叛乱才算平复。
再回苍头子密拿彭宠夫妻的人头来洛阳刘秀这里领赏,刘秀大悦封子密为“不义侯”,寓意即是你杀了彭宠立了大功要封侯,但你以下犯上为不义,故封为“不义侯”。
司马光对此大不以为然:

仁 义 礼 智 信 乃立国之本

此而可侯 汉爵不足为劝矣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摘录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强调那个老道理

画龙画虎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你最信任的身边人很可能突然背后给你捅刀子,据说单田芳一个访谈曾提及,当时是文革后期,他无意间在公安局看见很多举报他的信居然是曾经他非常信任的人所写,他前面对其掏心掏肺过很多心里话的人,那些倾诉都被写进告发信里面了。
还有一种情况,平常感觉这个人不错,哪天你会突然惊讶发现这个人怎么还能做出这种事?这样的事他能做出来,那别的不可思议的事很可能他也能做出来,这种人就叫“不义之人”。所谓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要防这种人的,诸葛亮讲:

亲贤人 远小人 ——诸葛亮

时间久了,谁是贤人谁是小人应该是会有感觉的,“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问题是我们总会抱着一点侥幸心理去和小人接触,这就老危险了。

其余东边南边大小战役不细说,都被刘秀一一打败,值得一说的是耿弇带兵打军阀张步的战斗,张步势力很强占据当年老齐国的地盘。耿弇和张步在其都城临淄大战一场难分胜负,战斗中耿弇被流矢击中大腿,怕影响士气耿弇把裸露外面的箭羽砍掉,收兵后才被士兵发现拔掉腿里的箭头医治:

飞矢中弇股 以佩刀截之
左右无知者 ——《后汉书•耿弇列传》

恰来报皇帝刘秀将到,会合一同灭张步,手下将领很高兴,建议耿弇休兵养伤几日,后刘秀到达一同攻打张步,耿弇坚持不能让皇帝亲自上战场,皇帝到了应该是好好款待皇帝和百官:

臣子当击牛酾(shai)酒以待百官

反欲以贼虏遗(wei)君父邪

——《后汉书•耿弇列传》


于是后面耿弇带伤一举把张步击溃,拿下张步的范围,随后刘秀赶到临淄犒劳大军,盛赞耿弇比当年韩信拿下齐国还艰难:

其功乃难于信也
——《后汉书•耿弇列传》

刘秀又感慨曰,前面耿弇主动请战,欲北定彭宠,顺势而下取张锋平张步等等,当时还有人说吹牛,如今皆成,真乃是:

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列传》

这句成语被后世加工成这幅很励志的对联广为流传: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再说说西边的情况,西边的军阀主要有三大块,西边关中周围有很多地方军阀势力分割:

时关中众寇犹盛

各称将军 拥兵多者万馀
少者数千人 转向攻击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时百姓饥饿 人相食
黄金一斤易豆五升
——《后汉书•冯异列传》

长安赤眉军饱受饥饿,大树将军冯异的部队也好不了多少,后方刘秀的粮草补给也经常中断:

军士悉以果实为粮
——《后汉书•冯异列传》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冯异一点点把邓禹未完成的长安周边各军阀平复后又慢慢地把长安地区的生产经济恢复到先前比较正常的大概社会状态。就这样冯异“专制关中”差不多三年,弄得非常好,大受长安百姓拥护爱戴,被称“咸阳王”。就有人上书刘秀要提防冯异,刘秀就把此上书直接转给冯异看,冯异吓一条,立马写信表衷心解释等等,冯异的上书很有水平,一方面说明自己能力平庸,自己的各种功绩皆是按照遵循刘秀的英明指挥所得,有时自己私下做主的各事都各种不顺,您的英明神武如同孔子,弟子再如何学习也不能学到孔子的真学问那样:

臣伏自思惟 以诏敕战攻
每辄如意 时以私心断决
未尝不有悔

乃知“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后汉书•冯异列传》

冯异的上书是又表了衷心又给刘秀戴了一通高帽,让人很舒服,表现出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据说曾国藩写奏折就如此,既很诚恳又带着恭维让人很舒服,非常厉害。
随后公元30年春天冯异回到洛阳朝见刘秀,刘秀盛赞冯异:

是我起兵时主簿(bu)也
为吾披荆棘 定关中
——《后汉书•冯异列传》
随后让太监抬上好几箱珍宝钱财赏于冯异,又感慨当年蓟县落难时多亏冯异的各种照顾:

无萎亭豆粥 虖(hu)沱河麦饭
厚意久不报 ——《后汉书•冯异列传》
冯异连忙答谢那是应该的等等云云,又提醒刘秀要铭记当年一同落魄艰难时刻后面警醒自己:

臣闻管仲谓桓公曰
愿君无忘射钩 臣无忘槛(jian)车
齐国赖之 ——《后汉书•冯异列传》

当年管仲提醒齐桓公不要忘记起初为别人臣时管仲刺杀齐桓公箭射到其衣服钩环的危险时刻,管仲自己也不忘当年被囚车押回齐国的落难危险经历,管仲齐桓公时刻警醒自己奋发,得以齐国雄起称霸。
冯异借此提醒刘秀,愿刘秀不要忘了先前河北的落魄艰难,冯异自己也不会忘记刘秀在巾车擒获我而不杀之恩:

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
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
——《后汉书•冯异列传》

君臣说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随后冯异又于洛阳待了十几日和刘秀一同商议后面的战略部署,简单说就是如何对付西边陇西和凉州的军阀隗嚣和窦融,以及巴蜀地称帝的公孙述。其实在冯异去收服关中之前就已经大概确定下大概方略,就是拉拢陇西凉州的军阀隗嚣和窦融,打击巴蜀已称帝的公孙述。之所以冯异能够那么顺利平定关中地区,可以说得益于这个拉拢西边两个军阀的策略的顺利实施,刘秀用其魅力和势力得到隗嚣窦融的支持,才使他们两个军阀没有进入关中和冯异争锋,让冯异得以顺利顺畅地收服关中再进行恢复发展。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一回 东汉初的三国演义


前面讲到公元30年的春天冯异回洛阳朝见刘秀,一同商议后面对付西边陇西凉州的军阀隗嚣和窦融以及巴蜀地区已称帝的公孙述战略安排等等。
先说隗嚣的大致情况,隗也有不同念kui的,这个不重要,随同谷园念wei,至于那个嚣非嚣张之意,《孟子》有云:

人知之 亦嚣嚣 人不知 亦嚣嚣
——《孟子•尽心上》

大意即,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我,我都无所谓,自得无欲,照样乐和,隗嚣之名寓意大致于此,如今通俗讲就是一个自得无欲的潇洒哥之意。
隗嚣乃陇西凉州天水郡人,好读书学问很好“少仕州郡”,很小就为官名声在外得到国师刘歆的赏识,被调长安给刘歆当属官,后刘歆造王莽的反败漏自杀,隗嚣就逃回天水老家。很快刘玄称帝,昆阳之战王莽节节败退等消息也传到了天水,当地豪强在隗嚣两个叔叔隗崔,隗义的带领下也拉起一支队伍反对王莽。攻下了天水郡,因隗嚣素有大名且于长安做过高官,众人就推举隗嚣为上将军。隗嚣就请了一个高人方望给其为军师,
方望就建议隗嚣如今人心思汉,欲得民心壮大就应给前面大汉诸帝设庙供奉祭祀等等,且打消隗嚣的顾虑,设庙祭祀等等不用大办,仅弄个简单的仪式表明立场即可:

宜急立高庙 称臣奉祠(ci)
所谓神道设教 求助人神者也

礼有损益 质文无常

——《后汉书•隗嚣列传》
隗嚣听从方望的建议给高祖刘邦等等弄个简单的高庙奉侍正名仪式等等效果很不错,很快得到大量拥护投靠而壮大,很快拿下凉州一片很多郡县,这是公元23年的事,转过年更始帝刘玄入驻长安,召隗嚣入朝为官。

方望以为更始未可知 固止之
——《后汉书•隗嚣列传》

隗嚣未听从方望建议和两个叔叔入长安为官,方望未跟随就去保另外一个人即是刘婴,前面讲王莽篡位提及刘婴,当时汉平帝驾崩后王莽为篡位故意立一个最小好控制的小孩刘婴为帝,且后面王莽把小刘婴困于空房子供养且不允许一切和刘婴接触的宫女太监等和他说话,以致于把小刘婴养成一个傻子“至于长大 不能名六畜”。或许正是因为傻子对王莽没有威胁,王莽也就没有对刘婴下黑手,这样刘婴才得以于事外保全性命,方望找到刘婴和几个豪杰拥立刘婴为天子拉起一支队伍,结果没怎么着就被刘玄灭了。
再说隗嚣方面,隗嚣和两个叔叔入长安为官非常不自在,也可以说是刘玄用官位把他们软禁监视起来了,两个叔叔就想造反杀回老家,隗嚣不同意,后两个叔叔执意,隗嚣居然向刘玄告发,两个叔叔被杀,隗嚣反被升为御史大夫,后绿林军刘玄和张卬等内乱,隗嚣站在张卬一边的,张卬兵败隗嚣逃回天水老家,前面隗嚣告发两个叔叔未影响其在老家的声望,很快隗嚣召集旧部又拉起一支队伍,自称“西州上将军”。慢慢地隗嚣身边聚拢了一批顶尖的能人,前面提及长安被绿林军和赤眉军轮番折腾已是一间人间地狱,长安各种能人等等皆逃离长安往陇西凉州地区逃难,就有很多能人来投奔隗嚣:

嚣素谦恭爱士
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后汉书•隗嚣列传》

后长安又被赤眉军占领,赤眉军把长安吃空了欲西进寻粮草财物等等,就被隗嚣这支有很多能人相助的地方军阀一举击溃。后面邓禹手下叛将冯愔也想入凉州地区,也被隗嚣击溃,这也算帮了邓禹刘秀的忙,就此刘秀和隗嚣建立了联系,刘秀此时已称帝就拉拢给隗嚣一个官帽,封隗嚣为“西周上将军”,“专制凉州 朔方事”。且刘秀对隗嚣也是非常谦卑有礼,不以君臣以同盟国平等对待,极尽拉拢之能事:

言称字 用敌国之仪

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

——《后汉书•隗嚣列传》

对于刘秀的拉拢隗嚣当然也明白,无非是合纵连衡,远攻近交多方博弈的老套路。作为在西边的隗嚣来说,东边有刘秀,南边有公孙述,大致三方也形成一个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对隗嚣有三条道:

一 臣服刘秀 打公孙述
二 臣服公孙述 打刘秀
三 割据一方 自立为王

当然最理想的肯定是第三条道,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情形势力诸方面差距的,就在隗嚣苦于前面两条道选哪一条,外面刘秀公孙述的使者也都轮番前来拉拢游说,隗嚣就想派出个使者分别去刘秀公孙述两方了解下情况“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个使者人选非常关键,能够和对方都会一会交上手了解其情况才行,隗嚣思索手下各能人认为马援最厉害,就派马援分别依次出使刘秀和公孙述方面了解各自情况。据说这个马援很厉害,可以说是《后汉书》里面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据说后面还会细讲到。
马援先出使公孙述,简单说说公孙述,算是个官二代,其父在汉哀帝时就为官,公孙述“以父任为郎”后调去天水郡清水县当县长。其父亲担心公孙述太年轻干不好,就让一个老部下跟去帮忙把公孙述扶上马送一程再回来,结果没多久这个老部下就回来了告诉老公孙其子公孙述太厉害了,根本不用帮忙:

述非待教者也 ——《后汉书•公孙述传》

公孙述一出手就是个当官的能吏,把清水县治理得非常好,能者多劳,天水郡守就让公孙述“兼摄五县”,五个县被公孙述也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后公孙述升任蜀地郡守,同样公孙述把整个蜀地治理得非常好,深受蜀地人民爱戴赞扬。再到新莽末期天下大乱,公孙述就自立为王号“蜀王”。公元25年的四月又干脆自立为帝,比刘秀为帝还早两个月。期间大大小小的一些剿灭地方势力的故事不细说,简单说公孙述统领巴蜀地区没有费多大力,值得一说的是公孙述称帝的故事,当时也是手下劝进,公孙述手下一个心腹李熊就劝如今天下大乱唯蜀地一块净土,乃是既有沃土万里又有山川险要的帝王之地:

见利则出兵而略地
无利则坚守而力农

所谓用天因地 成功之资

——《后汉书•公孙述传》

李熊一番分析趁天时 地利 人和,公孙述宜尽快称帝,公孙述很高兴又顾虑:

帝王有命 吾何足以当之
——《后汉书•公孙述传》

李熊就分析到那些符命祥瑞等等皆是闹着玩的,最重要的还是靠实力一点点打拼出来的:

天命无常 百姓与能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据传后面公孙述做梦梦到一个神秘人和他讲了八个字就离开:

八厶(si)子系 十二为期
——《后汉书•公孙述传》

公孙述思索一番猜想寓意即是公孙述能当十二年的帝王,公孙述和老婆问这个就当十二年的帝王值不值干不干,其妻说当然干:

朝闻道 夕死尚可 况十二乎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随后公孙述也是鼓捣一番符命鬼神瑞应谶纬之类的就自称即帝位。

再回马援出使公孙述历史脉络上面,马援和公孙述可以说是好朋友发小,马援本以为两人多年不见一见面会特别亲密没有拘束拥抱之类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实则不然,公孙述弄了一套非常正式庄重的礼仪自己一身天子气派接见马援,在马援看来公孙述此为很有不信任的怕被刺杀让马援更换新的礼服的举动。虽公孙述对马援也很好还许诺封马援为上将军等,马援有自己的认识判断,仅待数日返回给隗嚣复命,认为公孙述没有见识,公孙述不行等等:

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 与图成败
反修饰边幅 如偶人形

井底蛙耳 而妄自尊大
不如专意东方

——《后汉书•马援列传》

后马援又出使洛阳的刘秀,刘秀很随意接见,直接到办公宫殿,两人交谈自然谈笑风生:

当今之世 非独君择臣也
臣亦择君矣

卿非刺客 顾说客耳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在洛阳待了不短还和刘秀去下面方方面面考察,几次长谈“惺惺相惜 相谈甚欢”。

随后刘秀派人把马援送回,马援和隗嚣复命大赞刘秀:

才明勇略 非人敌也

且开心见诚 无所隐伏
阔达多大节 略与高帝同
经学博览 政事文辩 前世无比

——《后汉书•马援列传》

听马援一番汇报和分析,又经数度使者往来,刘秀也平定山东,于是隗嚣正式臣服于刘秀,且“遣长子恂入质”,隗嚣臣服于刘秀并把长子隗恂送去洛阳为侍,相当把儿子送去当人质以表诚意和衷心,此举动乃始之春秋战国时期的老传统。可以说这时期乃刘秀和隗嚣相处的蜜月期,前面刘秀忙于东方战事无瑕顾及西边,冯异之所以能够顺利比较轻松拿下治理好关中,应该说是得到隗嚣的大力支持和帮忙平定关中周围的大小地方军阀以及公孙述的一次北伐,这时刘秀对隗嚣谦卑有礼极尽拉拢才获得隗嚣的大力支持帮忙,到后面等隗嚣正式“遣子入质”称臣后,此时刘秀已平定拿下山东,就有精力实力应对西边,此时刘秀对隗嚣的态度就有所变化,隗嚣也不傻能够察觉这些细微的变化。
隗嚣前面提及本来有三条道,此时隗嚣就倾向于第三道割据自立。对此他还特意请教一位大学者班彪,班彪乃《汉书》的作者班固的父亲,因长安逃难投入隗嚣手下,隗嚣就询问班彪当下情形是否如周朝秦朝末年那样群雄逐鹿那般天下大乱靠势力能力得天下?班彪分析到当下不同各地方势力没有旧各国的老底,且民心思汉:

汉必复兴 已可知矣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隗嚣不以为然反驳一番,班彪多聪明的人,立马明白了,隗嚣是有想法呀。
随后班彪给隗嚣写了一篇大文章《王命论》,班彪强调帝王能够得天下皆是有天命,不是能够强求得来的,并不是仅靠运气和势力就能获得的:


俗见高祖兴于布衣 不达其故
至比天下于逐鹿 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 不可以智力求也
悲夫 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班彪的这个见识非常高明,强调帝王能够得其位乃天命所定,中国二十四史等等史书也都大致是强调天命信仰的,班彪以刘邦为例,世俗认为刘邦得天下如同一群人逐鹿,刘邦因快一点箭准一点就幸运捕获得到那只鹿。实则不然,一个人那么渺小怎能凭自己的微小势力获得天下,一个人能够获得天下实则天命所定,很多人没有这个认识,所以世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乱臣贼子以下犯上,奢求凭一己之力去染指帝位而祸害百姓。当然也有对这个帝王天命有认识的有志之士,前面第66回提及陈婴的故事,当年陈婴和项梁,刘邦一同分别起兵,当时也有两万之众也是了不起的豪杰,当时也有手下劝进陈婴称王,其老母亲就劝老陈家没有帝王的命阻之:

暴得大名 不祥
——《史记•项羽本纪》

陈婴听从其老母亲的劝告未称王,后投入刘邦麾下,被数世封侯,累世富贵。而和他差不多称王的主们都被灭了。

前面51回也提及王陵的母亲坚信天命在刘邦,自杀避免拖累儿子让王陵专心保刘邦,随后王陵做了大汉丞相,也是兴旺发达。这两个故事也说明:

穷达有命 吉凶由人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隗嚣看完班彪这篇《王命论》还是不以为然,还想再搏一把,班彪一看这情况,跟什么样的人事关自身吉凶呀“吉凶由人”,于是班彪离开隗嚣另投他路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二回 公孙述的教训


上回讲到从长安逃难到天水的班彪给隗嚣写了一篇《王命论》规劝隗嚣不要痴心妄想做帝王梦,刘氏汉朝必然复兴,应该踏踏实实地保刘秀,隗嚣不以为然,班彪一看隗嚣这不能待了,“良禽择木而栖”。于是班彪打铺盖卷走了继续向西投奔了另一个大军阀窦融。
窦融出身不错,世代家族显赫:

出入贵戚 连结闾(lv)里豪杰
以仁侠为名 ——《后汉书•窦融列传》

前面讲《后汉书•游侠列传》时讲过西汉后期的游侠都是兼黑白两道的,窦融也是新莽时一个军官,因平定翟义叛乱有功被封爵,后昆阳之战失败逃回长安被封波水将军,后刘玄大军攻到长安,窦融向刘玄投降还被任用,一系列故事不细说,后窦融得到其家族世代有势力资源的陇西张掖属国都尉的官职。大致为张掖郡军队的最高长官,和太守为平级。凭着窦融家族世代于河西这一片的老底加上窦融的好交豪杰的作派等等,很快窦融就和河西五郡太守都尉打成一片,拥有很高的声望威望等等。因河西五郡处于匈奴和羌人包围之中,很特殊,河西五郡长官又是同级不便相互调遣协调,需要一位能够统一调度五郡的总长官,于是窦融就被推举为五郡的总长官可以统一调度五郡兵马,以应对万一羌胡来犯:

河西斗绝在羌胡中
不同心戮(lu)力则不能自守
——《后汉书•窦融列传》


权钧力齐 复无以相率
——《后汉书•窦融列传》

窦融不负众望,这个五郡总长官干得很好:

修兵马 习战射

羌胡皆震服亲附

上下相亲 晏然富殖

窦融统领河西五郡,壮大军事发展经济,效果非常好,深受百姓爱戴,可见地方军阀有时候是深得民心的,因其能保一方百姓的平安。甚至河西五郡还吸引来河东的难民,简单说河东大概是隗嚣掌控,此时隗嚣和窦融大致是独立的两支地方武装,对窦融和隗嚣刘秀也都是极力游说拉拢,窦融和各河西太守思量各种形式情况“观符命而察人事”还是倾向于刘秀,且刘秀很及时给窦融发来玺书,封窦融为凉州牧,且把窦融捧得很舒服,且把窦融及其他太守等等顾虑的方方面面表明并指出道等等,让人惊叹刘秀的英明:

玺书既至 河西咸惊
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后汉书•窦融列传》

书说简短,公元30年春天,刘秀东边和南边各地皆以平定,各将返回洛阳汇报,刘秀犒劳宴请诸臣大将,分析目前天下西边隗嚣也已“遣子入质”称臣,公孙述远遁巴蜀边陲偏安一隅,就意放下战事让百姓休养生息下,后面再议此未完全收复的二处:

且置此二子于度外耳
——《后汉书•窦融列传》

不曾想,没几个月公孙述找茬主动出击顺长江而下欲夺取荆州。没办法刘秀只能迎战,并下诏给隗嚣欲借隗嚣的部队当先锋开路从隗嚣处南下攻巴蜀的公孙述,同时刘秀起驾到长安要祭扫祖陵,这时东汉的大军就在长安集解了,这时候隗嚣面前两条道,要么把手上的大军给刘秀当伐蜀的先锋当炮灰,或许后面能够被封侯也或许和樊崇一样后被杀,第二条道就是起来和刘秀对抗割据一方,最终隗嚣选择了后者:

在陇坻设重兵 狙击汉军

此时窦融立马给刘秀写信表衷心,表明河西五郡听候调遣等等,同时窦融给隗嚣也去了一封信,分析各种情形形式对比等等,规劝隗嚣纠正这一错误举动:

百年累之 一朝毁之 岂不惜乎

易以辅人 难以自建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
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为忠甚易 得宜实难

——《后汉书•窦融列传》

隗嚣当然没有因窦融这封真诚的劝说信就改变主意,“开弓没有回头箭”,隗嚣就和刘秀正式开打了,这一打就是三年,从公元30年打到公元33年。随后隗嚣病死军中,接着隗嚣的一个儿子隗纯又接着和刘秀打了一年。四年间打了无数仗不细说,其中寇恂招降隗嚣大将高峻的那场仗值得一说,当时寇恂也是久攻不下高峻占领的城池,带着刘秀的招降玺书谈判条件等等,高峻派出其军师皇莆文出来交涉,皇莆文非常强势寸步不让,寇恂一下子就爆发令把狂徒皇莆文拖出去斩了,手下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寇恂脸一横坚持斩杀之,皇莆文人头落地,皇莆文的几个随从也非常惊慌,寇恂还是一脸杀气让几个随从带话给高峻:

军师无礼 已戮之矣
欲降 急降 不降 固守
——《后汉书•窦融列传》

结果几个随从带话回去当天高峻就开城门投降了。寇恂手下很多人不解问寇恂缘故,寇恂一笑答曰:道理很简单,很明显高峻对军师皇莆文言听计从,皇莆文表现的态度很强硬不会投降,再放回去肯定还会教唆高峻坚守不投降,再把皇莆文放回去只会更坏,而杀了军师皇莆文,高峻就没有坚持不投降的主心骨了,就更容易放弃投降了,说完手下皆服赞赏。
其后“大树将军”冯异在打隗纯时病死军中,总之打隗嚣非常不容易,隗嚣不亏为一代枭雄,《后汉书》称赞隗嚣仅凭两郡就能抵挡刘秀举全国之力的东汉军,若非病死且对手刘秀有天命太强大,隗嚣完全有实力成就西伯周文王的事业:

区区两郡 以御堂堂之锋
至使穷庙策 竭征徭
身殁(mo)众解 然后定之

若嚣命会符运 敌非天力
虽坐论西伯 岂多嗤乎

——《后汉书•隗嚣列传》

期间刘秀后院洛阳有一点小叛乱不得不中途返回洛阳,就给打隗嚣的时大将岑彭留下一封玺书嘱咐岑彭继续努力攻下两个郡接着南下伐蜀,刘秀玺书里面又出来一个“得陇望蜀”的成语典故:

人苦不知足 既平陇 复望蜀
每一发兵 头须为白
——《后汉书•岑彭列传》

隗嚣又坚持了两年,直到公元34年刘秀才拿下了凉州得到陇右,接着就是伐蜀打公孙述。又是两年,大致刘秀伐蜀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岑彭水路从荆州溯流自东往西而上进入蜀地,很快打到江州也就是如今的重庆。另一路走陆路,自隗嚣的陇右地区南下进入蜀地,这一路很快打到蜀地的河池,陆路的主帅是刘秀的亲表哥来歙(xi),前面来歙数次去怀柔稳住隗嚣立了大功,后打隗嚣来歙又是主帅,耿弇冯异他们也都是听来歙的。当时来歙是声名远播的,来歙进入蜀地占领河池对公孙述压力是很大的,怎么办?《后汉书》写得很简略:

蜀人大惧 使刺客刺歙
未殊 驰召盖(ge)延
——《后汉书•来歙列传》

公孙述就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被匕首刺于要害未马上毙命,带着匕首急召副帅虎牙将军盖延把军中各事务交待好,又把给刘秀的遗诏写完拔出匕首悲壮而亡:

投笔抽刃而绝 ——《后汉书•来歙列传》


随后汉军这支陆军因失去主帅就停滞下来了,按理说另一支水路伐蜀的汉军主帅应该吸取教训多加提防才对,可是没有。几个月后就在岑彭的水路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成都时,公孙述故计重演,又派刺客刺杀了汉军水路伐蜀的主将岑彭

蜀刺客诈为亡奴降 夜刺杀彭
——《后汉书•来歙列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前面出现过的问题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做到亡羊补牢,否则同样的悲剧很可能还会重演。
刺杀主帅并不能阻挡汉军的攻势,只能稍微延缓一点而已,很快于荆州待命的大司马吴汉更加气势汹汹地杀上来,吴汉是带着复仇的心态来势更猛。公元36年春天吴汉攻下成都的卫星城广都,成都城内大乱,很多人偷偷逃出成都城向吴汉投降,汉军送来刘秀劝降的玺书,许诺公孙述投降可保其宗族等等,公孙述叹曰给回绝了:

废兴命也 岂有降天子哉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公孙述不降也全城总动员备战,刘秀给吴汉发来诏书嘱咐公孙述城内还有十万精兵不要轻敌固守广都“勿与争锋”。和公孙述打持久战消耗战:

须其力疲 乃可击也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吴汉对刘秀的战略不以为然,就借汉军的锐气出了广都逼近成都城外和大将刘尚分兵两处遥相呼应,刘秀得知大惊认为此为败局,急下诏书让吴汉退守广都,刘秀诏书还未到,吴汉果然被公孙述大军切断两个汉军军营打败汉军,虽吴汉失败但不是溃败,吴汉玩了次“金蝉脱壳”,又暗中和刘尚兵合一处,把公孙述军队击败:

闭营三日不出 乃多树幡旗
使烟火不绝
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后面汉军八战八胜把公孙述打的很低落,公孙述求助于手下大将延岑,这延岑本是关中的军阀被冯异打败转投公孙述麾下,成为公孙述手下一员大将,延岑就提议不要怜惜钱财,全部拿出来激励官兵还能取胜,于是公孙述拿出国库所有钱财激励官兵,让延岑带领一支敢死队偷偷地绕到汉军后面打败汉军,这次让吴汉有点泄气欲退。好在一大将分析让坚持下来,后面十一月的一次战争中击毙了公孙述:


被刺洞胸 堕马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公孙述是最后战死沙场,得说是个爷们不怂,不过公孙述毛病也不少,已为帝还是用当清水县令那一套为政方式,事情管得太琐碎,且他也向王莽类似好改名正名以及货币改革等等,给老百姓平添很多麻烦和折腾,且任人唯亲,还没怎么着就封自己两个儿子为王让上下官员百姓有意见:

为政苛细 察于小事
如为清水令时而已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公孙述失败最主要原因还是因其对手刘秀太强大了,天命在刘秀,前面提及公孙述那个梦,一个神人告诉他“八厶子系 十二为期”的预示其可为天子帝王十二年的传奇梦,结果公孙述果真当了十二年的皇帝,或许很可能这个神奇灵验的梦的故事如同刘邦各种神奇传奇故事一样,皆为后世知道结局的后人附和编造而成的马后炮野史故事可能性很大,又被后面一些修正史的史学家把其前置引入正史之中,这虚虚实实的野史正史孰真孰假真的是不能盲信,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鉴于此,个人观点就是自己尽量完善自己的相对系统客观的判断,在如今信息泛滥的今天这点尤其是重要,如今不是信息量不够而是信息量过溢,如今不是比谁知道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寡关键是谁更有能力从海量的信息中分辨出真实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来。自己就异常恶心反感如同微信朋友圈的那些充斥各种垃圾的地方,不间歇地打扰刺激眼球还要让自己费脑去分辨一条条谎言垃圾的真伪,所以自己自开始使用微信就从未打开看过朋友圈一直都是把朋友圈等等一切功能都关闭,也是对微信于自己坚持长期使用的落伍诺基亚E71塞班系统的功能阉割的无声反抗吧。当然也有点对微信的抵触抗议之意,自己出事手脚不便而不习惯用更容易出现误操作的大触摸屏手机故淘宝储备购买好几部坚持长期使用落伍的诺基亚实体全键盘大爱诺基亚E71,因其塞班系统落后其微信很多功能被阉割,也是处于对微信的变相抵制反抗,后面干脆就把使用的E71的微信朋友圈和其他几乎一切功能都关闭,仅把微信当成一个收发文字语音的免费短信功能使用,消耗每个月仅仅手机上网看看天涯帖子用不完的移动流量。这点流量还是几乎二十年前在大学使用开通的每个月5元仅30M沿用至今,每个月仅仅是30M还用不完的移动流量在如今用G为单位的流量时代,加上从未打开看过朋友圈如今朋友圈一直处于关闭中,还有对大热的“抖音”“快手”短视频自己异常莫名反感讨厌一直避而远之,这很多很多方面让自己也彻底明白自己出事这么多年不能顺畅走出去说出来有点脱离社会且自己又有点刻意封闭自己几乎完全和外界隔绝,自己已彻彻底底成为一个顽固落伍的和同龄人不符的一个顽固落伍脱离社会主流的一个中老年奇葩一枚。凡事有弊也会有利的一方面,作为一枚落伍顽固脱离主流朋友圈“抖音”“快手”之流东西的与年轻人乃至同龄人都格格不入的奇葩,也能享受不被这些东西的束缚和打扰,静享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的天地,现实还有一个财务好处就是手机费用还是用落伍的诺基亚还是用快二十年前开通使用的2G手机卡以及那时开通沿用至今的一个月仅仅5元30M的流量套餐,语言不畅话费费用就几乎没有,这样每个月手机费用基本上就是5元的30M移动流量费,偶尔加上几条短信的费用,这样全年每个月不会超过十元,也可谓非常之节俭之举。再反省一下自己老顽固抵触隔离的主流的一些东西,就是对主流很火很流行的那种网络主播之类的节目有点彻底抵触甚至于反感,可能是前面尝试看看大火的抖音短视频,被几个娇柔造作的主播节目恶心到了,从此形成顽固的个人印象就把抖音之类的短视频连同网络主播类的节目彻底打入我个人的冷宫之中,不仅仅是避而远之还带有个人强烈的讨厌反感情绪,而且如今看的网络电视节目对当红的所谓的“小鲜肉”靓丽明星完全不感冒无感,虽说不上反感讨厌,起码是遇到会快进或者干脆切换略过,且对于此类的综艺娱乐节目会完全避开不涉猎,电影也对所谓的华美特效丝毫无感更热衷于偏向展现真实情感人性等等的贴合真实社会的故事片,最喜欢的类型还是那种平淡的纪实或纪录片,再有就是讲述解读历史的脱口秀类的节目,对于这些兴趣爱好的巨大改变,自己也对自己有认识,就是自己已完全脱离了同龄人的行列,心态和思想等等方面已过早地步入中老年队伍之中了,回想出事前刚刚结婚,无论心态思想喜好精神各方面都是一个紧贴社会主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过出事众多事情及大量矛盾冲突的折磨,如今已然心态思想各方面都是一幅老态龙钟的颓废中老年人之势,差别改变至甚让自己都不敢相信,实乃造化弄人之实作。

言归正传,脱离自己的一番个人感慨吐槽后,再回正题接上公孙述被吴汉击毙的历史脉络上面。公孙述死后延岑举城投降,公元3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汉带领大军进入成都,把公孙述延岑的家族全部杀光,且对成都城内:

放兵大掠 焚述宫室
——《后汉书•公孙述列传》

据分析很可能这是史家往客气了写,不客气写就是“屠城”,公孙述最后落得家族被灭,这可以说是公孙述的教训,如果不是用比较卑劣的手段去刺杀对方的主帅,估计吴汉接受投降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火和气去把公孙述和延岑的家族全部诛杀。而刘秀得知情形后大骂吴汉没有仁爱之心等等,毕竟吴汉立了这么大的功,也不能给吴汉什么处罚,刘秀也只能骂骂给世人做个样子表率罢了。
随后六年后公元42年成都守将起兵造反,吴汉又出手成功平蜀,吴汉很厉害两次平蜀,还有打匈奴及别的无数战役,这个大司马当之无愧,可以说是东汉最强猛将之一。
吴汉就是那种职业军人随时备战随时准备出征的,平静无战事时刘秀就打发人去看看吴汉在忙什么,总是回报吴汉在修战具做备战准备等等:

方修战攻之具——《后汉书•吴汉列传》

刘秀就感慨:

吴公差强人意 隐若一敌国矣
——《后汉书•吴汉列传》

刘秀感慨吴汉的分量之重,当年周亚夫感慨剧孟厉害“大将得之 若一敌国”此敌国之意为乃和一个诸侯国势力分量相当之意。
第二次伐蜀回来两年后吴汉病逝,临终前刘秀过来探望,吴汉给刘秀留下一句嘱咐:

唯愿陛下慎无赦而已
——《后汉书•吴汉列传》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三回 刘秀的柔道治天下

前面讲到公元36年大司马吴汉灭了公孙述,至此光武帝刘秀基本上实现了武力统一天下,几年后大司马吴汉病逝,临终前进言刘秀“唯愿陛下慎无赦而已”。据史书记载吴汉去世以前七年刘秀搞了八次大赦天下,的确是挺频繁的。刘秀频繁大赦可以说是他收买人心的一个政治手段,所谓的“宽则得众”。也可以说是政治文治的手段,体现了刘秀治理天下的风格和思路。
第八次大赦因赶上古代认为乃灾异的日食,大儒郑兴借机进言乃上天警示大臣任用不当,时三公的大司空缺席很久,郑兴进言宜早确定落实且宜任用有德有才的文官转变柔治理天下不宜再多用打天下的功臣武将:

宜留思柔克之政
——《后汉书•郑兴列传》

这也很和刘秀心思,只是思索再三还是把大司空的重位给了和他打天下早期拥护刘秀提出“刘氏当兴 李氏为辅”的李通,因此时乃公元31年,刘秀还在和隗嚣公孙述战争中,还是迫切需要打天下的武将更多一点。几年以后刘秀统一后公元37年:

大飨将士
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刘秀统一天下后就给各功臣封侯赏赐甚丰厚,那些战死的功臣就封赏其子孙,就有博士建议赏赐太丰有违“强干弱枝”的治理传统,刘秀不以为然:

古之亡国 皆以无道
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
——《后汉书•光武帝纪》

因前面有郑兴的上书,又有博士的功臣威胁论,刘秀也有这层意思让功臣退位于文臣有利于后面文治天下,这也是对功臣的一种变相保护:

欲完功臣爵土 不令以吏职为过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这些开国功臣也都明白,前面西汉开国有功臣被刘邦大开杀戒的教训,于是东汉开国大功臣邓禹耿弇等等很明智地退居二线让位回各封地享清福了,在大功臣的影响下,其余各功臣也都识趣地退位让位,刘秀也表现得很友善,后面有进贡的各种珍宝好吃好喝的也都分给各退居的功臣,这样东汉这些开国功臣皆得以保全性命封爵等等,这在历代开国君臣之间极其罕见:

皆保其福禄 无诛遣者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也有功臣一直战战兢兢害怕却一直没有被刘秀怎么着还被刘秀“待之以殊遇”的一系列故事不细说。被刘秀也以殊遇对待的还有两个大人物,其一为几朝始汉元帝即为儒生的卓茂“性宽仁恭爱”,时任丞相大位路上其马车的马被陌生人当面要走又送回的故事很显其品行。后卓茂去密县为官也是很好的父母官:

劳心谆谆(zhun) 视人如子 举善而教
口无恶言 吏人亲爱不忍欺之
——《后汉书•卓茂传》

其为官给评断礼和法的故事不细说“律设大法 礼顺人情”:

推实不为华貌
行己在于清浊之间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总之卓茂为密县县令推礼仪教化治理得非常好,路不拾遗,据传有一年闹蝗灾,周围的县庄稼都被蝗虫糟蹋了,蝗虫唯独不进卓茂执政的密县,上面也有官员不信,下来视察,看见实情乃信:

独不入密县界

见乃服焉

——《后汉书•卓茂传》

卓茂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有声望的好官,到新莽时期为表对汉朝的衷心,卓茂就辞官了。这也为卓茂在民间赢得很好的声誉,于是刘秀于鄗(hao)县称帝后,第一时间去找到给时七十多的卓茂封侯,拜为“太傅”。此太傅非彼太傅也,前面提及的太傅皆为太子太傅或诸侯王太傅,而卓茂这个太傅乃皇帝的太傅,是位在司徒,司空,太尉这三公之上,是皇帝的师傅也无具体职位就是平常给皇帝教化扬善避恶的,再后面东汉的太傅还会入尚书士,相当于皇帝的首席顾问:

太傅 上公一人
本注曰 掌以善导 无常职
——《后汉书•百官志》

刘秀之所以如此尊待卓茂,就类似于战国的郭隗的“千金买马首”的故事效果。刘秀就是要做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在刘秀的心中卓茂就是“大老”,《孟子》记载,周文王兴起的时候,有两位“大老”前来投奔,一位是伯夷,另一位是姜子牙。两位都是不屑于商朝为官的,都很有声望:

二老者 天下之大老也 而归之
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天下之父归之 其子焉往
——《孟子•离娄上》

刘秀下诏封赏卓茂的诏书也凸显其不但要学周文王还要学周武王要以德治国的底:

夫名冠天下 当受天下重赏
故武王诛纣 封比干之墓
表商容之闾 ——《后汉书•卓茂传》

还有一位不管刘秀如何殊遇,人家就是不买帐不出山保刘秀的台,这个人就是严光,正是因为严光富春山才会那么出名。
严光字子陵,很有才华,早年和刘秀一同长安求学,应该是关系不错:

少有高名 与光武同游学
——《后汉书•逸民列传》

后刘秀鄗县称帝就各地广召人才,严光料到刘秀会来找他,严光不欲于刘秀手下为官,就隐姓埋名躲了起来,刘秀多次派人找不到严光其人,就凭印象画一大概画像“乃令以物色访之”,结果后面齐地有报“有一男子 披羊裘 钓泽中”疑似,于是刘秀派人带厚礼去请了三次才请来到洛阳政府招待所大厨款待:

三反而后至 ——《后汉书•逸民列传》

当时刘秀手下的司徒叫侯霸,类似于丞相,官职常变动称谓不细说,侯霸和严光也有交情,就派手下来请严光,具体故事不细说,来人一番寒暄客套邀请严光置若罔闻不理采,几次说明邀请严光吐出俩字“不去”,来人递过一书简片请严光写个书札好回去答复,严光一把就把小书简片丢过去,称手疼不能写,就自己说了两句话让来人写下给侯霸复命:

光不答 乃投札与之

怀仁辅义天下悦
阿谀顺旨要领绝

——《后汉书•逸民列传》

大意让侯霸做一个天下人的好司徒不要做一个只会阿谀讨好皇帝一个人的奴才,侯霸被气得要命,后上朝趁机给刘秀看看他的老同学的狂妄,刘秀看后大笑曰:

狂奴故态也 ——《后汉书•逸民列传》

隔日刘秀一早亲自去政府招待所看望严光,刘秀悄然进入严光的卧室,严光还睡着呢,刘秀就给严光肚子上一巴掌:

咄咄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后汉书•逸民列传》
严光又装睡磨蹭一会和刘秀说,上古时期就有许由,巢父这样的人,尧帝非常想重用他们甚至欲把帝位传于他们,他们都不为所动,都逃得远远的,人各有志吗,干嘛非要勉强别人:

昔唐尧著德 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 何至相迫乎
——《后汉书•逸民列传》

刘秀笑笑就离开了,后面某天严光正式入朝晋见刘秀,一同痛快海聊一番故事不细说,后给了严光一个谏大夫的小官

除为谏议大夫 不屈
——《后汉书•逸民列传》

让严光屈于刘秀手下行君臣大礼,严光受不了,李白讲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讲话“不为五斗米折腰”,用如今通俗挺豪迈又带调侃的话就是“老子没想过给人当大爷,也给人当不了孙子,孙子你玩去吧”。于是严光辞官退居富春山:

乃耕于富春山
后入名其钓处为严陵濑(lai)
——《后汉书•逸民列传》

所谓的“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正因为严子陵辞官躬耕于富春山,成为一位著名的“高尚其事 不事王侯”的大隐士,能成为一个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屈服于权贵和世俗的一个完美的文人形象,富春山才这么有名。其垂钓处也成为后世垂钓怀古的一处名胜“严陵濑”。这也要感谢刘秀的胸怀和大度,类似的还有一位叫周党的太原人,也是一隐士或者说逸民。刘秀也是从政治考虑想召周党入朝为官,《论语》有云“举逸民天下归心”。召到逸民和大老有很好的政治效果,刘秀也是数次请周党未果,就有人说周党乃故意太高身价等等大不敬应抓起来法办的坏话,刘秀很大度,下诏曰:

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伯夷 叔齐不食周粟
太原周党不食朕禄 亦各有志焉
——《后汉书•逸民列传》

总之,刘秀这套开明包容的政治高调唱得很好,很符合之前他给人柔和的人设形象。前面提及过刘秀之前“勤于稼穡”在刚刚和大哥刘縯起兵时很多人都想撤了看见刘秀也跟着起兵都惊叹“谨厚者亦复为之”,可见刘秀在很多人眼中乃一位谨厚的人。统一天下后有一次刘秀回老家春陵祭祖,而后召集宗族亲戚一块喝酒,那些看着刘秀长大的婶婶姨姨等等就提及刘秀聊开了,说刘秀以前是多么柔和不能说不能道的人等等,刘秀听后哈哈大笑曰以前我柔,后面我治理天下还是柔:

少时谨信 与人不款曲
唯直柔耳 今乃能如此

吾理天下 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四回 刘秀的神道设教

前面讲到刘秀的柔道治天下,对于打天下的各功臣都比较厚待柔和,不像刘邦和后代开国帝王那样把功臣都看着威胁。另外他根据古代经典招揽殊遇大老逸民也体现其柔道治天下的风格。刘秀最柔道治天下的风格还是体现在其处理西域和匈奴的事务上面。
前面提及王莽爱改名,把原本归服于大汉的西域,西南夷,东夷等原本的王的称号改为侯,引起四边的番属国皆不满而起兵反叛,这样就把汉武帝以来数世士经营起来稳固的周边体系给破坏了,这样西域大致又被匈奴控制,就一莎车国的国王于长安长大对汉朝有感情不屈服于匈奴,后公元40年,汉朝长期管理顾及不到西域,时莎车国王来洛阳朝见刘秀请求被封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时刘秀刚统一天下无暇顾及管理西域,于是同意并授以印绶,后大臣进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于是刘秀居然派人要回印绶,这样就把莎车国王激怒,干脆自称都护府在西域各国作威作福,收取西域各国保护费之类的。这时匈奴那边也摊上事顾及不到西域,这样莎车国就在西域搂开了,公元46年,鄯善,车臣等十八小国都来洛阳朝见,并各遣子入侍称臣请刘秀派兵去西域都护府掌管西域以打击莎车国。可当时别处番属国有多处闹事的,要分散刘秀大量兵力,刘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西顾,就答曰

如诸国力不从心
东西南北自在也
——《后汉书•匈奴列传》

刘秀居然告诉西域各国随便依附周围自便均可,刘秀大意放弃西域,如今看来不可思议,可在刘秀东汉帝国刚立未稳这种情况下刘秀的暂时放弃对西域的掌控也能理解。
汉朝不能罩着这些西域小国,只能去投靠匈奴,而此时的匈奴正摊上事各种旱灾,蝗灾,人畜疾病疫情死耗大半。长话短说公元48年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9年南匈奴来向刘秀称臣,就有一武将臧宫进言匈奴正赶上天灾人祸才来投降称臣的,应趁机给我五千骑兵一举灭了他们,臧宫灭前面公孙述等等战役也是战功着著,刘秀哈哈大笑回曰臧宫常打胜仗就轻狂不能冷静分析敌情了:

常胜之家 难与虑敌
——《后汉书•臧宫列传》

刘秀也有顾虑诈降等等就暂时放下,未置可否,南单于还挺有诚意转过年又派使者前来称臣。于是公元50年,刘秀打消顾虑正式派使者来到南匈奴所在的五原来接受南匈奴单于的称臣。

使者曰 单于当伏拜受诏

单于顾望有倾 乃伏称臣

愿使者众中无相屈折也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后南匈奴被安顿于边疆朔方郡周边几个郡的位置,再说北匈奴,眼看南匈奴归服大汉,他们很容易想起八九十年前陈汤灭北匈奴的故事,很有可能故事会重演,北匈奴单于也担心害怕,赶紧派使者过来请求和亲,刘秀权衡影响和南匈奴关系等等方面给拒绝了。手下一看刘秀这个态度都来劲了,也都想效仿张汤立下不世之攻,于是臧宫又上书请求趁北匈奴天灾败落,应出兵去灭了北匈奴

福不再来 时或易失
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
——《后汉书•臧宫列传》

刘秀听完也很振奋,他是打天下豪杰开国皇帝,但他也是有学问的皇帝,思量一番,就从身边的《黄石公记》抄了一段让人给臧宫,这个《黄石公记》据说是当年张良给拾鞋的那个黄石公写的一部道家思想的著作:

柔能制刚 弱能制强 舍近谋远者
劳而无功 舍远谋近者 逸而有终
故曰 务广地者荒 务广德者强
有其有者安 贪人有者残 残灭之政
虽成必败 ——《后汉书•臧宫列传》


这段话可以说是刘秀柔道治理天下的一个总结,是一种黄老道家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务实保守的思想。强调保好自己已经拥有的,不要过多地贪求,所以对于对外扩张的战争能少打就少打,让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能够尽快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这才是刘秀柔道的重点所在。
公元30年一次日食,这时刘秀即位没有多久,其执政经验还不成熟,其手下的官僚体系也不完善,刘秀就比较急躁,任命的地方官吏到任三个月没有成效,刘秀就急于罢免换人,新换的人半年还是没有显著成效就再换,就弄得郡守等等地方官频繁更换让百姓都不稳定,于是趁日食古人认为的灾异预兆大儒时执金吾朱浮就给刘秀进言,劝刘秀改变急躁的治国理念:

交易纷纷 百姓不宁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
艰难之业当累日也

夫物暴长者必夭折
功卒成者必亟(ji)坏

——《后汉书•朱浮列传》

朱浮的进言大意即:地方官能不能有效治理好,不是三月半年短期就能看出来的,你要给他们时间做稳定长期规划推进才能有稳健长久的成效。这样急躁只会让他们用投机取巧做表面形象工程,而去追求短期的效益。急促得来的成效消失退去也快,朱浮建议刘秀改变这种急躁追求成效的治理思想。
刘秀听取朱浮的建议很高兴很认同,于是一改前面急躁追求成效而频繁更换官员的做法:

自是牧守代易颇简
——《后汉书•朱浮列传》

朱浮进言以后地方官的调动就比较少,地方官可以于一地踏实任职多年,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黄老道家的思想,老子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就要如同烹小鱼那样少反复折腾。
另外刘秀的治理天下除了其自带的儒家底色外还有一个显著的思想就是非正统儒家的“谶(chen)纬思想”,通俗简单说就是那种神秘的预言思想文献,前面说过刘秀从起兵到称帝都和谶纬有很多联系,简单说起兵前就有谶文曰:

刘秀发兵捕无道
四夷云集龙斗野
四七之际火为主 ——《汉书注》


其后刘秀避难于新野其姐夫邓晨家时一蔡少公的人提过有如下的一条谶文:

刘秀当为天子——《后汉书•邓晨列传》

再后刘秀发兵之前李通兄弟和他说的:

谶文“刘氏复兴 李氏为辅”
——《后汉书•李通列传》

再到刘秀称帝之前老同学彊华给他送来的谶书《赤伏符》。
慢慢地刘秀对谶纬已经是深信不疑了,甚至还有点痴迷,遇到不解事情就去查找谶纬的相关记录:

时帝方信谶 多以决定嫌疑
——《后汉书•桓谭列传》


很多刘秀有关深信谶纬而和手下大儒郑兴,桓谭等等以及泰山前后封神及谶纬的故事就不摘录,丰富精彩故事可以去看谷园详尽讲述,因手下郑兴桓谭等大儒大臣对谶纬不以为然认为谶纬乃是一些投机取巧的江湖术士为达某些利益目的根据一点经书内容编造附和而成的下三滥东西,其偶尔言中也乃如同算命占卜之类意外说中的“偶然耳”,深信谶纬的刘秀就对这样不类他认同谶纬的大臣大儒或不重用或贬低调离等等以处理对待。后面还有统一天下前和巴蜀称帝的同为谶纬爱好者的公孙述有过对谶纬的一番沟通辩驳的有趣故事不细说,感兴趣可去看谷园的节目具体丰富讲述。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五回 伏波将军马援 上

前面讲到刘秀的柔道治天下,刘秀的柔很突出一点是在处理和打天下功臣的关系上,对功臣都大加封赏,然后又都挂起来让功臣都退居二线让位去享受其荣华富贵等等,这样刘秀手下这帮功臣不像刘邦时期萧何陈平张良那帮人有前面打天下的故事还有后面治天下的后半场故事那么丰满,刘秀这帮打天下功臣基本上没有后半场的故事了。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大致如此。对于此谷园的一句话个人感觉非常好,谷园曰“越是没有故事就是人生的好故事”,诚然越是没有大的波动精彩故事,越说明是在平平淡中得以终享天年得以平淡幸福的善终。对于自己一个向来没有什么大的雄心壮志的知足常乐的一庸人俗人,特别是自己经历“无妄之灾”切身体会不能自由走不能顺畅说以后,对这种没有故事就是人生最好的故事的观点更有顿悟和认同,对平淡得以善终乃对历史上一个人非常好的结局判定的观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一个没有大的波动没有大的起伏精彩故事可说,能够按照平常人的脉络走完娶妻生子,工作生活,生老病死的人生路,终享天年得以善终那是何等的幸福成功之人生,那些所谓的地位财富在这种平静平淡完整的人生路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

又忍不住偏离正题感慨吐槽了,回归主题,刘秀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等等都得到刘秀的温柔对待,转过头来对后提拔起来治理天下的文官,刘秀可是要多狠就有多狠:

高秩厚礼 允答元功
峻文深宪 责成吏职
——《后汉书•列传第十二》•



刘秀对功臣如春天一般温柔善待,对新提拔治理天下的官吏如严冬一般严厉肃杀。大面上刘秀是柔道治国,具体上他是铁腕治吏:


光武承王莽之馀 颇以严猛为政
——《后汉书•第五伦传》

可见光武大帝可不是光会柔道,可是外柔内刚,刚柔相兼,宽猛相济的,这也是一种大政治家的阴阳。刘秀的刚猛一个体现即是刘秀居然连续弄死三个大司徒,即三个丞相。具体故事不细说,也都不是大事而直接弄死或逼死。对因直言得罪刘秀被逼死大司徒韩歆及其儿子一事,后世司马光也感慨认为刘秀不能容臣直谏这是刘秀政治上面的一污点:

夫切直之言 非人臣之利
乃国家之福 ——《后汉书•侯霸列传》

接任韩歆的大司徒是欧阳歙(xi),欧阳歙乃大儒,往上八辈都是大儒,在儒林界既有声望,他因前面任太守时的一个事被押入死牢,大量太学生请愿很多请求愿意代欧阳歙而死,刘秀就是不同意,最终欧阳歙死于牢中。这是公元39年的事,韩歆是春天死的,欧阳歙是冬天死的,接下来的大司徒戴涉干了四年,后也不知因为个什么罪过被处死了。总之刘秀时期的大臣不管是开国功臣还是后面新提拔治理天下的文官基本上都没有丰满完整的好故事,可有一个人很突出,前后都有完整的故事,可谓是《后汉书》前后大写的一个牛人,这就是马援。
说到马援就要从头从他的老祖宗说起,马援的老祖宗姓赵,就是战国赵国名将赵奢:

号曰马服君 子孙因为氏 ——《后汉书•马援列传》

因赵奢的号,马援这些赵奢的子孙就改成马姓,古代有这一做法,即意马援乃赵姓马氏。后汉武帝时期其祖辈做到高官就搬到长安,后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事件牵连被汉武帝杀了,其爷爷父亲也被免后不得为官。到马援这一辈就到新莽换天了,马援他们基因好,就都又起来了,马援三个哥哥都做到两千石的太守级别。马援是老小十二岁父亲就死了,主要靠大哥马况抚养大。马援不太喜欢读书,就和大哥说不想读书了,想去做点喜欢的事比如去边疆创业搞养殖畜牧业等等。大哥同意并鼓励他去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那样更易出成绩:

汝大才 当晚成
良工不示人以朴 且从所好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还没有出门行动,大哥就病死了,没办法马援留下就给大哥守孝,并照顾寡嫂和侄子,就在官府谋了个检察类的小官,一次马援押送一个可能是被冤枉的囚犯,可怜囚犯就冲动把囚犯给放了。马援就负罪遁逃到边疆地区眯起来了,赶上一次天下大赦,马援就地和几个人一同搞起了前面欲搞的畜牧养殖的创业项目,创业很难,马援也是鼓励大家:

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激励其创业团队后果真干起来了:

至有牛马数千头 谷数万斛(hu)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的创业发展壮大,富甲一方,马援就潇洒如前面提及的商圣范蠡一样散尽钱财分红,慷慨陈词曰:

凡殖货财产 贵能施赈也
否则守钱虏耳——《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散财继续干,“商而优则士”,新莽时期马援被王莽一个叔伯兄弟举荐,做了新朝大尹相当于汉中太守。后马援一看形势不对,各地皆起响应更始帝欲杀王莽,“识事务者为俊杰”,马援就辞官而逃于凉州找地眯起来了,再后来就被凉州军阀隗嚣收入麾下,这样就和前面接上了,后面马援代表隗嚣出使公孙述刘秀摸探各自情况后,马援就认定刘秀,后赶上隗嚣决定保刘秀要送长子隗恂去刘秀的洛阳遣子入侍以示称臣的诚意,隗嚣就派马援陪同儿子隗恂一块去洛阳刘秀那边好有个照应隗恂,就这样马援慢慢地和隗嚣分道扬镳正式投入刘秀麾下,马援又一点点和隗嚣由爱生恨到决裂。再到后面隗嚣和刘秀彻底决裂对抗,马援就上书刘秀,投靠刘秀这么久也没有表现和出力,请命带兵对抗隗嚣:

居前不能令人轾(zhi)
居后不能令人轩
与人怨不能令人患 臣所耻也
——《后汉书•马援列传》

刘秀就给马援五千突骑(ji)跟着打隗嚣,这样马援的军马生涯就算正式开始了。有一次打隗嚣要经过一个险峻的山谷,怕有隗嚣的埋伏,马援就让拿来米

于帝前聚米为山谷 指画形势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用米形成自己熟悉的大概地形情况一一给刘秀分析说明,可以说这是战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沙盘推演战略战术。
刘秀听完马援的说明分析,大悦曰:

虏在吾目中矣——《后汉书•马援列传》

结果这一仗大胜。书说简短公元35年,隗嚣基本平定,可凉州陇西这一片还不平静,因羌人趁中原战争起来了,活跃于周边地区时有侵扰。马援临危受命任陇西太守。一上任就组织两次平羌战争皆大胜,加上治理,陇西凉州这边疆一带才算稳定下来。

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
诸种万余人悉降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打仗很厉害,其政务管理也很潇洒很有一套:

任吏以职 但总大体而已
——《后汉书•马援列传》

大意是,马援把具体事务安排好各个相关官吏,放权于下,自己只管总体的协调等等大方面的事。这样马援就有空余的时间:

宾客故人 日满其门
——《后汉书•马援列传》

虽马援一番豪杰作派,但马援不是粗人,期间马援提出一个有关东汉经济发展的好建议,即是恢复五铢钱。把王莽的一系列货币改革全部废除,恢复五铢钱,拨乱反正。马援这篇上书到洛阳大臣一番讨论认为不妥就没有批准。随后马援做了六年陇西太守被调回洛阳做“虎贲(ben)中郎将”类似于亲密重要的皇宫保卫卫队长。马援回洛阳先去档案馆要回了前面他提议“恢复五铢钱”的上书以及当时大臣讨论的会议纪要,看明白被质疑所在,后整理一份把被质疑各方面解释说明后再次上书,这样一来,之前的顾虑质疑被一一解释说明,马援的“恢复五铢钱”的提议就被顺利通过:

帝从之 天下赖其便
——《后汉书•马援列传》

这样东汉就恢复了五铢钱,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此时马援已为刘秀身边的大红人,马援已五十多一帅老头知道很多早年长安的轶文掌故等等给刘秀讲述得妙趣横生,且给刘秀讲述战场战争等事,深得刘秀的契合认同:

为人明须发 眉目如画

莫不属耳忘倦

(马援)论兵 与我意合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回洛阳的第二年即公元41年,有一位“妖贼”李广起兵造反,《资治通鉴》就直称为“妖贼”,因其装神弄鬼,前面陈胜刘邦等等也弄过装神弄鬼的把戏,可他们皆是仅借鬼神造势,而妖贼乃是直称自己即为鬼神来蛊惑人,类似于邪教。
首先是李广的师傅维汜(si):

妖言称神 有弟子数百人
——《后汉书•马援列传》

这种自称鬼神的妖贼一开,后面两千年无数的野心家如法炮制一发不可收拾。
再说这个自称为神的维汜发展几百个弟子信徒还没有去拯救世界,就被东汉官府给灭了归西而去,可他的弟子信徒李广又继续,号称其师傅为神乃登仙而去了,后面由他带领大家继续干,一度声势浩大“攻克皖城”,这小子还自称为“南岳大师”,如今“大师”遍地,可以认祖归宗到这个“大师”祖先了,后刘秀派马援去轻松灭了,那个李广大师也登仙而去了。
接下来古南中国即如今越南一带,一对徵(zheng)侧,徵贰的姐妹花登上历史舞台,长话短说,这对姐妹花乃当地土著,娘家婆家当地都很有实力,可能是因当地官员处理事情不当把矛盾冲突激化了,这对“甚雄勇”的姐妹花就奋起造反了。得到周边一些少数民族的响应。用《后汉书》带贬义的话讲就是“南夷皆应之”。刘秀大怒,召来马援封为“伏波将军”去剿灭那对姐妹花

楼船大小二千馀艘
战士二万馀人

缘海而进 随山刊道

——《后汉书•马援列传》

就这样马援大军顺着中国南边的海岸线艰难水陆并进,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且战且进整整打了一年。北方人也很难适应当地亚热带热带雨林山川环境,总之非常不容易,最终于公元42年,剿灭了这对姐妹花。

斩徵侧 徵贰 传首洛阳
——《后汉书•马援列传》

刘秀大悦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当时马援还在清除造反的残存势力未返,马援得知被封侯“且喜且惭”,因战功被封侯是每个武将的最大梦想,又惭愧得到侯爵乃仰仗众多士兵的付出,于是宰牛宰羊感谢犒劳士兵。
马援又一番感慨这场战斗的艰难不易,多少士兵被林中瘴气毒气等等疫病弄伤致死。感慨当年马援堂弟马少游的感慨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

士生一世 但取衣食裁足
乘下泽车 御款段马 为郡掾(yuan)史
守坟墓 乡里称善人 斯可矣
致求盈余 但自苦耳

——《后汉书•马援列传》


大白话即是,马援的堂弟马少游常常感慨马援志向太大,都为马援累得慌,马少游就劝说,人生在世,能够有个工作有点收入,能够住个两三居室,有个十几万的车开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出来进去落个好人缘,这就足矣,还想别的,那就是自讨苦吃。
马援又一番感慨,前面还对少游的话不以为然,经过这次各种艰难困苦的战斗所受的苦才得知少游之话的道理,真后悔没有听从少游的话在家做个舒服的庸人了却一生:

卧念少游平生时语 何可得也
——《后汉书•马援列传》

之所以大量详细摘录这一段,乃马少游一段话契合于自己这个有点少魄力少野心倾向于知足常乐有点胸无大志的少上进心的俗人庸人的思想观点。这样类似马少游的思想观点和有野心魄力的积极上进孰好孰坏,应该是见仁见智,或许只能到最后回顾一生即将盖棺定论时才能得出各自的答案吧。

然后马援把造反残余势力清剿干净,然后给当地做了一点利民的农业基础工程和请示朝廷对当地的一些政策法规和官吏体系做了调整,缓和了当地土著雒越人和朝廷的矛盾:

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邦
穿渠灌溉 以利其民

自后雒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后汉书•马援列传》

公元44年秋天马援班师回朝了。马援回朝还给刘秀带回一个用缴获的铜器炼化铸成的一个马式,即为按照好马的脊背口齿,下颌,腰腹等等的形态样式做成的一个标准好马的范式模型。以前有会相马的伯乐,后面会相马的大家其相马术一代代传给到马援,这些方法说明白太麻烦,马援就把好马的各种具体指标做成一个标准马式模型更直观方便让人参考容易找到好马。据说前面东门京就给汉武帝也做过一个标准好马的铜马式,方便汉武帝找到好马,汉武帝就放于鲁班门外供手下参考以便寻找好马,后鲁班门就改称金马门,也有了“待诏金马门”一说。只是那个马式已丢失,故马援又做了一个好马的标准马式献给刘秀。

行天莫如龙 行地莫如马
马者 甲兵之本 国之大用
——《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援回到家,亲友皆来庆贺其功成名就,劝其已小六十了,好好于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等等,马援又是一番豪言北部匈奴乌桓等等还时有侵扰,还欲请命北上平定,男儿当战死沙场等等言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后汉书•马援列传》

当场有个朋友孟冀挑大指称赞曰:

谅为烈士 当如此矣
——《后汉书•马援列传》

用曹操的话讲即“烈士暮年 壮心未已”


第一百六十六回 伏波将军马援 下

前面讲到公元44年58岁的伏波将军马援刚刚在古南中国打了艰苦的两年仗,平定了“二徵(zheng)之乱”,刚回来就壮心不已欲北上去平定乌桓匈奴。很快乌桓匈奴又侵扰关中,马援立马请命带兵北上,于是在家仅待了两个多月的老马又上马踏上征程。这一去又是小半年,可惜老马没有上手,那边见汉军精锐部队都逃得远远的。老马无功而返在家又闲待了两三年,就有一个大坏消息传来,朝廷派去平定“武陵蛮”叛乱的上万人部队全军覆灭。
“武陵蛮”乃荆州武陵郡的土著居民,有点原始未开化的一群独立的部落,故被称为“蛮夷”,《后汉书•南夷列传》提及的其起源传说始于帝喾(ku)小女儿和神犬的一系列传奇神话不细说。
长话短说,这些武陵蛮看似原始未开化,实则很聪明狡猾,自夏商周一直和中原有对抗不断,一直到战国的中后期秦昭王派出战神白起才把武陵蛮算是征服了纳入版图,将其活动区域限定于后武陵郡这一块。西汉二百多年,武陵蛮就是小打小闹,到了光武帝时期:

光武中兴 武陵蛮夷特盛
——《后汉书•南夷列传》


公元47年武陵蛮在一个相单程的领导下又起来了攻打郡县,刘秀先是派刘尚带一万兵马去镇压,刘尚前面也提及为吴汉伐蜀的副手也是战功着著,或许是应了刘秀那句“常胜之家 难于料敌”。结果或许是轻敌了,刘尚和一万汉军全部覆灭,这一噩耗传回洛阳,举国震惊。刘秀又派出一大军还是搞不定。马援也坐不住了,主动进宫请缨出战。 刘秀顾虑已六十二的马援,马援一番豪言又各种展现其不老可用:

尚能被甲上马

据鞍顾眄(mian) 以示可用

矍铄哉 是翁也

——《后汉书•马援列传》

于是刘秀答应,派马援统耿弇的弟弟耿舒等等大将去镇压武陵蛮。于是老马又要踏上征程了,亲戚好友来送行都担心马援年纪大有危险等,马援又豪言曰:

常恐不得死国事
——《后汉书•马援列传》

第二年春天,马援进入武陵郡,一举击败正在攻击武陵郡治所的武陵蛮,击杀两千多,武陵蛮也很机智灵活,一看打不过就跑,西逃回他们的深山老林里面。长话短说,后面马援就要西进围剿,有水陆两条路,进军哪条路,马援就和耿舒有了分歧,后用马援的路线进军被武陵蛮顽强狙击阻隔不顺等等,耿舒就给耿弇回信抱怨马援等等,信被转给刘秀查看,刘秀愤怒派亲信梁松去前线调查情况问责马援,可等梁松到达前线时马援已经病死,之前马援已经病重为不降低士气一直坚持出面,庆幸后面马援病死有一位监军宋钧也是刘秀一亲信统领部队改变策略欲和谈招降久攻不下的武陵蛮,很多将领犹豫不断又要先请示朝廷等等不决,宋钧一番衷心为国可以决断的言论后果断立即执行招降策略,武陵蛮那边也扛得艰难,正好就坡下驴同意招降。

升险鼓噪 援辄曳(ye)足以观之
左右哀其壮意 莫不为之流涕
——《后汉书•马援列传》

夫忠臣出竟 有可以安国家
专之可也 ——《后汉书•宋钧列传》


这样平复了武陵蛮,刘秀表彰了宋钧,却收回了马援的侯爵印绶,正是因为小人梁松的污蔑陷害。又是好几个之前马援和梁松的矛盾冲突故事累积梁松对马援的怨恨,就趁这次去调查马援又赶上马援病死无法辩解,梁松就把各种罪名罗列于马援身上,刘秀就大怒收回马援的侯爵印绶等等。
梁松和马援好几段恩怨故事中也涉及好几个道理智慧,且去看节目听谷园详细精彩丰满讲述,仅摘录其中几句智慧道理分享下: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闻
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 妄是非政法
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后汉书•马援列传》

真应了那句话“墙倒众人推”,刘秀收回马援的侯爵印绶又有人落井下石,出来指责马援前面出兵回来带回一车珍宝私自占有等等罪行,后又一系列故事马援老婆和儿孙等等请罪说明其中情况,马援前面出征带回用红布遮盖的乃是一车当地粮食土特产,马援认为常吃有益健康就用布遮盖带回来一车自己吃,马援当时也没有和迎接的各官员说明也没有打开给大家看到就被误会带回私自占有一车珍宝,这个故事说明那个道理:

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

其前众人落井下石状告死后的马援,一度让马家亲友都不敢给马援吊唁,后一一和刘秀说明白才给马援正式安葬,可惜可叹,要是马援地下得知此情况或许还会感叹其弟马少游先前那段劝说了吧。
大概八百年后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凭吊马援的诗


蒙蒙篁竹下 有路上壶头
……
一以功名累 翻思马少游
——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
马援还有几个看人看事或准或不准的小故事不细说,马援对有的人和事看得推测预测很准却没有看清自己,没能明哲保身他的结局也不好。对此《后汉书•马援列传》最后就对看人和看己的不同有一段感慨曰:

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
若施之于人则能恕
自鉴其情亦明矣
——《后汉书•马援列传》


大意是:人看自己能够和看别人那么清楚就好了,就能包容体谅别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了。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七回 刘秀的爱情


前面讲了两回马援,说是《后汉书》不惜笔墨大写特写的人物,这样《后汉书•马援列传》也是一卷,《后汉书》里面还有两个同时期的牛人是独占两卷的,第一个肯定是光武帝刘秀了,他的《光武帝纪》分上下两卷,另一个大人物就是不出名的冯衍,很多人非常陌生,但是他的祖上挺有名,其曾祖父是西汉后期名将冯奉世,其祖父是冯野王,冯衍可谓是系出名门,只是到了他这辈有点没落了。冯衍从小就是个神童:

衍幼有奇才 ——《后汉书•冯衍列传》

长大后冯衍就成了一个类似于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他曾于王莽大将廉丹手下当参谋,长话短说,廉丹当时正在抵抗绿林军和赤眉军,战事形势不利,王莽于后面还紧逼,冯衍就一番苏秦张仪一套劝廉丹背叛王莽反戈,冯衍要给廉丹卸下“背叛”的道德枷锁劝说应该不易:

顺而成者 道之所大也
逆而功者 权之所贵也
是故期于有成 不问所由
论于大体 不守小节

以死易生 以存易亡
君子之道也

圣人转祸而为福 智人因败而为功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是以自天祐之 吉 无不利

有高人之行 负非于世
有独见之虑 见赘(zhui)于人

——《后汉书•冯衍列传》

大意即守道德把事办了很好,而不守道德把事办了,那也不坏,关键是把事能够给办了,而不是看你怎么去办的,办大事不拘小节,生存乃是第一大事,现在非常时期不要死效忠于王莽,就要转变思想方式转祸为福,因败为功。不用在意世俗的看法,商殃不是说过吗,那些世俗之人不懂大人物的想法做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会一旁指点评论,你就走自己的路不用理会世俗之言

虽然冯衍大费一番口舌,廉丹也没听从没有选择背叛王莽,后面又和绿林军赤眉军坚强对抗故事不细说,后王莽军大败,同为统帅的王匡弃逃,廉丹卸下身上印绶让人带走豪曰“小儿可走 吾不可”力战而死。手下其他将领得知廉丹战死也都豪曰“廉公已死 吾谁为生”,纷纷冲入赤眉军中皆战死,非常豪迈,这是新莽大军非常让人感慨的一段,各为其主,也非常了不起。
再说冯衍,后来他投靠到更始帝的大将鲍永手下,鲍永其父乃前面提及的第一次学生运动欲拯救的那个司隶鲍宣,其父鲍宣和其母桓少君还有那段“鹿车共挽”夫唱妇随的美好婚姻典范的佳话典故。
鲍永给更始帝掌控朔方一片冯衍投入鲍永麾下给出谋划策,挺受鲍永赏识:

德不素积 人不为用
备不豫具 难以应卒
——《后汉书•冯衍列传》

鲍永乃掌控的区域对抗东边的刘秀的西进,后其手下将领田邑就背叛更始帝投靠刘秀了,前面提到冯衍一大通道理劝廉丹背叛王莽,如今冯衍又是反过来推翻自己原来那一套大骂田邑无得无义背叛说辞道理:

一女不事二夫 一臣不事二君

大丈夫动则思礼 行则思义
未有背此而身名能全者也

委质为臣 无有二心

——《后汉书•冯衍列传》

后鲍永冯衍又坚守,直到鲍冯二人听说更始帝已死先给更始帝发丧凭吊一番尽了人臣之礼,后又遣散部队去河内郡向刘秀投降,刘秀看不见部队不悦就质问,鲍永答曰,背叛更始帝投降就不义,不愿再带更始帝的部队过来给自己谋富贵故把部队遣散了,刘秀不悦忍住没有发作曰“卿言大”。也没有封赏就让二人退下,鲍永就安慰冯衍曰:当年刘邦得到天下,封赏曾经差点杀了他的季布,而杀了放了他的丁固,这个意识刘秀应该也有,后面刘秀肯定会封赏我们这样的忠臣的。冯衍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个道理,《战国策》里面就讲过一个类似的隔壁老王的故事:

简短说,老王对隔壁邻居的两个漂亮老婆觊觎起来歪心,于是老王试探先挑逗隔壁的大老婆,结果被痛骂严拒,后老王又去试探勾引隔壁的小老婆就获得正面反馈,几年后隔壁邻居死了,老王可以光明明媒正娶前面感兴趣的隔壁的大小老婆了,结果老王娶了隔壁那个痛骂他的大老婆,知道内情的朋友就不解问其缘由,老王嘿嘿一笑曰:

在人欲其报我 在我欲其骂人也
——《后汉书•冯衍列传》

鲍永和冯衍的后续故事不细说,鲍永后和他父亲鲍宣一样做到了司隶校尉,很称职,冯衍一直未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终老于家,如他赋里面所说,《后汉书》中之所以冯衍占两卷,很多都是摘录其留下的一些书稿:

久栖迟于小官 不得舒其所怀
抑心折节 意恓(qi)情悲
——冯衍《显志赋》

还有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两段故事不细说了,其一即是湖阳公主丧夫,刘秀心疼让其从大臣中找一个中意的帮忙再走一步,一系列故事湖阳公主看中耿直德行很好的宋弘,一系列宋弘德行好的故事以及刘秀中间试探欲撮合故事都不细说,宋弘豪言回应一句让湖阳公主和他的婚事泡汤:

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其二故事即是湖阳公主有个心腹的家奴杀人了欲保护,一系列故事被洛阳令类似于京兆尹酷吏董宣当湖阳公主面砍了那个家奴的头,湖阳公主就气愤让刘秀给出气,董宣刚直不屈,惹得湖阳公主直呼刘秀的字文叔,刘文叔如今为天子怂得不如平民白衣时,连一个县令都管不了,刘秀一番解释劝说“天子不与白衣同”,好不容易才把事情打发过去,董宣的刚正不阿让他名声大震,整个京师洛阳没有人再敢咋翅了,暗地里都称其为“卧虎”,类似于前面提及的被称为“苍鹰”的酷吏郅都,也可见刘秀的为政治国是爱用酷吏的:

自中兴以后 科网稍密
吏人之严害者 方于前世
——《后汉书•酷吏列传》

其实这种用酷吏的做法和刘秀的柔道治国并不矛盾,前面也讲过汉文帝的黄老治国,他也是重法的,黄老之道讲究的就是“道生法”,是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
再说说刘秀的爱情,其实刘秀的爱情挺简单的,史书记载和他有关的女人就两个。头一位就是刘秀的结发妻子阴丽华,阴丽华乃南阳新野人,刘秀的二姐刘元嫁给新野的邓奉,一次刘秀去二姐家就和当地的小伙伴聊到当地一个少女异常漂亮的阴丽华,刘秀就想入非非念念不忘了,后刘秀长安求学可见掌管长安治安的执金吾车队气派就感慨曰:

仕官当作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皇后纪》

一晃就是五六年,他俩的具体故事史书也没有细说,只是到了:

更始元年六月
遂纳后于宛当成里
——《后汉书•皇后纪》


前面说过更始帝元年是刘秀最传奇跌宕起伏的时期,先是刘秀昆阳之战一战成名,接着就是大哥刘縯于宛城被更始帝杀害,刘秀这段时期忍痛忍辱挺过了人生最黑暗危难的时刻。刘秀迎娶阴丽华有可能是在昆阳之战后面那就是一个英雄抱得美人归的好故事,若是在刘縯被杀以后迎娶的阴丽华,那就是危险关头帮助刘秀用婚姻方式迷糊更始帝,让其以为刘秀对刘縯之死漠然不在意得以获得更始帝的信任而得以自保,这样刘秀和阴丽华可谓是一对经历危险的患难夫妻。
可惜刚结婚不久,更始帝就派刘秀去修缮东都洛阳,新婚不久刘秀只能安排阴丽华回新野让其姐夫邓奉帮忙照顾,自己离开新婚妻子阴丽华去洛阳。乱世新婚夫妻离别能是一种什么场景,佛家讲人生有七苦,其中就有这个谓之曰“爱别离”。古人还有一句形容此境: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还有更到位的杜诗: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仰视白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wu) 与君永相望
——杜甫《新婚别》节录


什么为乱世,满世的人都身不由己,刘秀这样的英雄也是身不由己,就在和阴丽华分离不到半年,刘秀就身不由己娶了第二位女子郭圣通,这又要回前面讲过的刘秀在河北和伪皇帝王郎打,旁边还有一支有十几万部队很有实力的真定王刘杨,为取得刘杨的支持,刘秀就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最后刘秀能够战胜王郎,可以说这段政治婚姻帮了很大的忙,随后很快郭圣通就给刘秀生下了长子刘强,郭圣通据载也挺贤惠:
虽王家女 而好礼节俭
有母仪之德 ——《后汉书•皇后纪》

估计郭圣通不及阴丽华之姿漂亮,关键是她和刘秀的因**走入的婚姻基础不及和阴丽华患难爱情感情进入的婚姻基础坚实。所以后面刘秀击败王郎扫清河北于鄗(hao)县临时称帝以后,他没有马上把郭圣通立为皇后,而是立为贵人,欲留正宫皇后位给阴丽华。再后来刘秀定都洛阳后将阴丽华接过来欲立她为皇后,阴丽华一番推辞,刘秀称帝也没有帮忙,且还未给添子嗣,皇后位应给郭圣通,于是公元26年六月,刘秀正式册立郭圣通为皇后,刘强为太子。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八回 刘秀父子的戒心


前面讲到刘秀当了皇帝之后,阴丽华把皇后之位让给了郭圣通,不久之后公元41年,刘秀还是立阴丽华为皇后,郭圣通被降为贵人,具体原因史书未细说,仅有当时刘秀的一段诏书类似于声明:

怀执怨怼 数违教令
不能抚循它子 训长异室
宫闱之内 若见鹰鹯(zhan)
既无关雎(ju)之德 而有吕霍之风
——《后汉书•皇后纪》

大意即,郭圣通对老公不温柔,没有“关关雎(ju)鸠(jiu) 在河之洲”的感觉,不听话时不时就撂脸子,也都是一点正常的夫妻间的小毛病,应了那句话“枕边无伟人 近之则不逊”再一点刘秀不满意的就是正常女人的吃醋只爱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应该关键是郭圣通比刘秀小十几岁,刘秀是考虑到担忧后面太子即位,郭圣通为太后会有前朝吕后或霍家出现外戚专权危及到后世皇位的安全稳定大事。
而刘秀在意的这几点阴丽华做得都不错,于是就把郭圣通降为贵人,立阴丽华为皇后,正所谓“母凭子贵 子凭母贵 其母好者其子抱”。这样前面被立为太子的刘强就比较尴尬了。刘强也能感受到刘秀对阴丽华的儿子刘阳的喜爱,于是刘强就主动从侧面和刘秀表示还回太子之位。因刘强乃长子又无过错,刘秀就未同意,又过了几年到公元43年,刘秀遇到一个小麻烦,之前讲马援提及的那个自称为神的妖贼维汜,前面他和其弟子李广先后被灭,可妖贼还有残存余党单臣和傅镇,这时又起来了攻占了原武县城。刘秀派出大将臧宫去居然久攻不下,刘秀就召集大臣包括其皇子一起商讨策略,众人皆建议加大悬赏激励将士努力攻城“宜重其购赏”。刘阳不同意,认为城内不可能都与妖贼同心,只因攻城太紧太死,城内人无路可逃被逼只能顽强死守了,宜放松围困留出给城内人逃脱的通道,那样一亭长带少量兵马即可拿下,我不禁想起前面昆阳之战中类似的新莽大将严尤给新莽大军主帅提出的“围城为之阙”的战略,完全是一个思路。
宜小延缓 令得逃亡
逃亡 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后汉书•臧宫传》

刘秀听后大悦让臧宫照办,如此果然很容易拿下原武,斩杀妖贼平定了叛乱。太子刘强见识了小自己三岁的弟弟刘阳的厉害,于是再次向刘秀退让太子之位。这次刘秀就同意了,把刘强降为“东海王”兼食鲁郡。封地给得很大有29个县以补偿大儿子,同时15岁的刘阳立为太子,改名为刘庄。刘秀对刘强和郭圣通的一个补偿就是对刘强的舅舅郭圣通的弟弟郭况非常非常好:

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后汉书•皇后纪》

至此刘秀的故事大概讲完了,就在其立刘庄为太子的14年后,62岁的刘秀驾崩。刘秀可谓一直保持勤劳的品质,早年作农民“性勤于稼穡”后来为皇帝也是勤政“每旦视朝 日乃仄(ze)罢”
刘秀很勤政到很晚,有一次太子就奉劝

陛下有禹汤之明
而失黄老养性之福 愿颐爱精神
优游自守

我自乐此 不为疲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

大意即,刘庄奉劝刘秀和大禹,商汤圣主一样勤政固然可敬,也应该学学黄帝老子多注意修养保重身体不要疲劳活得逍遥一点。刘秀微微一笑答曰:我就好处理朝政事务,乐于此就不觉疲劳。

接下来公元57年二月,刘庄即位即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汉明帝刘庄是自公元57年二月干到公元75年八月,在位乃18年半,48岁驾崩。看刘庄这个汉明帝的谥号就知道刘庄干得不错:

谥法曰 照临四方曰明
——《后汉书注》

后面汉明帝驾崩其儿子刘怛即位即谥号汉章帝也算明君继续干了13年,公元75年到公元88年。这样在汉明帝汉章帝算是两位明君在位的30年,东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得以发展富足,一幅盛世景象,史称“明章之治”:

天下安平 人无徭役
岁比登稔(ren) 百姓殷福
——《后汉书•明帝纪》

这个“明章之治”很像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感觉历史历朝一个大概规律大致是,先是开国皇帝先打下天下给稳定好一个基础,后面接着两三任皇帝休养生息发展把帝国发展到一个不错的类似于盛世的高度,而后就是出现比较作的皇帝折腾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再一步步接力让帝国衰败直至灭亡而后就是开始下一个朝代的轮回,有点像好像是经济发展那个大概“产生 发展 高潮 衰退 灭亡”的规律魔咒一般,只愿当朝能够摆脱这个魔咒,至少可以用各种政策方法把中间发展高潮的精彩过程的时间轴尽可能的延长夸大。

说到“明章之治”的经验也无他,无非是休养生息那一套,这两个皇帝都不是好大喜功的皇帝,而且重视农业生产,而且能够亲自耕田,表帅天下。另一条政治经验就是非常“重视吏治”,可以说都继承了光武帝刘秀“铁腕治吏”的传统。

明帝善刑理 法令分明
——《后汉书•明帝纪》

政无大小 以得人为本
——《后汉书•章帝纪》

吏治,法治的道理都很简单,帝王应该也都明白其义。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做不好,就是因为古代社会乃人治社会,免不了掺于大量错综复杂的人情。“只因人治 只因人情”。中国的人情社会里面还有一类甚至于能够威胁皇权的人情,即是“外戚”。最有名的即是王莽,干脆篡夺刘氏的皇权。刘秀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刘秀一开始就对外戚极其敏感警觉。或许起初刘秀不想立郭圣通为太后也有这方面的顾虑,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很厉害。而后郭圣通被立皇后前,一系列故事刘秀因得到类似于预言的意刘杨后面会替代刘秀的皇位的谶文派人去秘密除掉了刘杨,这样相当于潜在危险已经解除后才立的郭圣通皇后。后面阴丽华的阴家外戚和刘秀母亲樊家的外戚也都低调谨慎害怕触及刘秀的这根敏感神经,其中故事不赘述。

富贵盈满 未有能终者
吾非不喜荣势也 天道恶满而好谦
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后汉书•樊宏传》

这是光武帝刘秀时期对外戚的态度,到了汉明帝依然对外戚很警觉,《后汉书》记载汉明帝专门为樊家,郭家,阴家,和汉明帝皇后的马家,给这些外戚的子弟开学校传授儒家,教他们修身做人,忠君为国。


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 置五经师
——《后汉书•明帝纪》

另一方面汉明帝也没有安排这些外戚子弟重位,据说汉明帝的姐妹欲向汉明帝给儿子求一个小郎官,汉明帝就推脱为官辛苦等等,而是赏赐钱财于家享受给于推掉。

郎官上应列宿 出宰百里
有非其人 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

另外皇权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就是皇兄皇弟皇叔之类的老刘家宗氏内的人,前面汉景帝的“七王之乱”就是经验教训
刘秀时期没有威胁,其大哥二哥皆已故,唯一个帮忙把他养大的叔叔关系很好“良抚循甚笃”。刘秀时期刘氏权贵对皇权暂时安全,可后面继任者刘庄同母不同母的兄弟众多,对后面皇权威胁巨大,一系列故事刘秀儿子各小王爷广收门客,其中引发一系列事件让刘秀非常警觉,再次触动刘秀那根敏感神经让刘秀彻查各小王爷手下的门客:

因诏郡县收捕诸王宾客
更相牵引 死者以千数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各牵连引发了处死数千人的“诸王宾客案”,据说这个事件前面马援曾经预测过,还提醒劝戒一个叫吕种的人远离小王爷的门客等等:

国家诸子并壮 而日防未立
若多通宾客 则大狱起矣
——《后汉书•马援列传》


这个吕种没有听从马援的劝戒,被卷入案中,被处死前大感慨曰:

马将军诚神人也
——《后汉书•马援列传》

发生“诸王宾客案”以后刘秀就把于洛阳的各儿子小王皆遣回其封地远离洛阳。刘秀共十一个儿子,就在“诸王宾客案”五年后刘秀驾崩,刘庄即位,刘庄的同母兄弟刘荆搞了一系列事情,先后刘荆,刘英据说有谋反之意皆自杀。刘延被软禁,一下子各诸侯王都有点老实了,那个前太子刘强在汉明帝刘庄即位一年多就死了。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六十九回 佛教来了

前面讲到公元57年汉明帝刘庄即位,对各诸侯王极其敏感,管理很严苛。楚王刘英鼓捣图谶等等,就被定性为谋逆觊觎皇位,遭到汉明帝的严格追查,最终刘英被废王位流放,后刘英含恨自杀。
刘英案汉明帝非常愤怒,让官吏严查相关人员,手下就顺着汉明帝的意思被杀坐牢牵连涉及到数千人。其中有一个被牵连关大牢的陆续,通过送来饭菜肉菜其切置方式等等感知乃母亲所做所来看望他而不得见感慨痛哭的感人故事被告知汉明帝,汉明帝也被陆续母子的感人故事触动释放陆逊一干人员,加上后面有大臣规劝此案牵连被冤枉太多人,后汉明帝才把刘英案得以结束。此事可见汉明帝是一个非常严厉苛刻的帝王。
再说那个刘英,本来自汉明帝刘庄还为太子的时候,刘英就和刘庄关系尤其好

英常独附太子 太子特亲爱之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汉明帝即位第八年曾颁布一条法令,大致是若人犯了什么罪,可以向朝廷贡献缣(jian)帛等形式以减免其罪行,楚王刘英就主动拿出三十匹上等缣帛交给其相国献于皇帝曰,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诸侯王肯定也犯下不少的错误,献上缣帛以示赎罪:

过恶累积 欢喜大恩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汉明帝即给刘英下诏书回复曰: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 尚浮屠之仁祠
絜(jie)斋三月 与神为誓
何嫌何疑当有悔吝 其还赎
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zhuan)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大意即是,汉明帝刘庄认为楚王刘英很好,读黄老的书,又“尚浮屠之仁祠”,很清静仁厚,哪有什么过错,把献上的缣帛退还给楚王让他用来给佛教徒等作佛事使用吧。摘录这段不是因为诏书中有什么金句智慧等,只是其中提供一个大概重要事件的有证考据,文中“浮屠即为佛 佛即为浮屠”,浮屠乃佛的早期音译,据季羡林的考据开始佛的音译即为浮屠,到了三国以后才使用佛的说法。汉明帝这篇诏书即被大量引用作为佛教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证明,这样看来最晚汉明帝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了中国。还说明楚王刘英是有记载的忠实拜佛的信教徒,也可以看出汉明帝是对佛教持肯定支持的态度的。
“伊蒲塞”即印度梵文“在家受戒的男性佛教徒”的音译,俗称为“居士”,而“桑门”即“沙门”:

佛者 汉言觉也 将以觉悟群生也
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 不杀生
专务清静 其精者为沙门

沙门 汉言息也
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

以为人死精神不灭 随复受形
生时善恶皆有报应
故贵行善修道 以炼精神
以至无生 而得为佛也


——东晋史学家袁宏《后汉纪》

后世司马光把这些对佛教的解读等等全部收编入《资治通鉴》,另外对佛教又加入自己的一个观点认知曰:

善为宏阔胜大之言 以劝诱愚俗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

道化贤良释化愚 ——《西游记》


对于司马光对佛家“劝诱愚俗”的观点态度应该是持一点贬义的味道,从司马光乃捍卫儒家的出发点看他对佛教有一点抵触贬义的态度观点也可理解。不过楚王刘英信奉佛教可见佛教起初也非是从底层愚民入手的,佛教早期传入中国先感化的乃王公权贵高层。

本来中国乃儒释道并行,可是如今佛教释有点风头太盛而儒家有点被忽视,儒家一大优点魅力即是其包容性,而且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对不同于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够平常心平和平等相待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

后面谷园讲述有关佛教的大量内容知识,实在是很多能力理解有限就不摘录分享了,仅摘录其中浅显关键点几处分享下,感兴趣去看谷园节目详尽精彩讲述解读:

首先是佛教对我们方方面面都有深入影响,极其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方方面面使用的习以为常的词语思想观念词语很多都是出之佛教用语,比如:

时间 空间 世界 世界观 轮回
地狱 极乐世界 宿命 醍醐灌顶
不二法门 皆大欢喜 天女散花
解脱 入门 三生有幸 念念不忘
芸芸众生 刹那之间 大彻大悟
姻缘 缘分 活在当下 现身说法
观音菩萨 菩萨心肠 阿弥陀佛

再提及印度对历史不重视,几乎没有历史的概念和记载,留存的有关印度自己的史书非常少。就如佛教祖师释迦牟尼都没有确切的生卒记载,以至于季羡林考据对释迦牟尼的生平都有60多个说法,这样对于他的本意思想言论不确定,后面对佛教思想言论等等解读就有很多分歧差异形成佛教不同的派别——小乘 大乘 空宗 有宗。翻译传入中国的佛经还不是直接从印度梵文佛经翻译而来,很多还是经印度梵文佛经先翻译成西域语佛经,再转翻译成中文佛经,可想而知经几手翻译而来的佛经其谬误差异有多少可想而知。据季羡林考据“浮屠”和“佛”的名称差异即为从不同语言佛经翻译而来的音译差别所致。说过印度没有历史的概念和意识,留存的其自己的历史相关记录非常少,其前期很多历史的修复还原还要借鉴中国古人当时对印度的记载,比如参照东晋去印度取经的法显著的《佛国纪》 ,著名的唐僧玄奘著的《大唐西域记》,随同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记录印度很多情况。据说有著名的印度史学家给季羡林写信说过,印度严重缺少历史书若没有这些中国古人去过印度记录当时的相关印度的一些历史和社会情况,要完善修复印度的历史基本不可能。


据说还有一个传说老子即为“浮屠”。简短说当年春秋末年,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被拦下留下那篇著名五千言的《道德经》,然后肯定是进入函谷关西边的秦国,“神龙见首不见尾”再然后老子就不知所终没有明确记载了,这样就有一种传说,老子没有在秦国停留,继续向西穿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教化当地的胡人夷狄等等,即所谓的“老子化胡”。所以老子就被胡人称为“浮屠”“觉者”。

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后汉书•襄楷列传》

《后汉书》记载有关佛教的一些记录给后世学者研究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一些线索。就有后世学者就凭借史书提及和佛教相关的记录推测分析认为佛教很可能秦朝就有僧侣到过中国,后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缴获的祭天小金人很可能就是佛像,不过这些观点还没有足够确凿的文献记载给支撑。有非常确切明白记载的佛教传入中国的记载即是汉明帝时期,这篇文献即是写成于东汉末年的《牟子理惑论》,牟子在这篇介绍佛教情况的文章里面,详细述说了汉明帝梦见佛,又派人去翻译了佛经四十二章,“白马驮经”引入佛经于洛阳,并于洛阳城西建成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等等的情况经历。
著名学者汤用彤就根据史书提及佛教的一些记载分析认为,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是比附于黄老道家的,让更多人认为佛教就是类似于道家的一种思想道术,和道家差不多是同根同源的一种老子的思想。而且当时社会谶纬之学盛行,人们对神化比较神秘的东西比较崇拜,正好佛教契合,于是佛教就能够很容易顺利地传入中国。


楼主:徐夕18  时间:2020-12-20 00:41:06
第一百七十回 佛教入门

前面讲到东汉学者牟子留下一篇传世文献《牟子理惑论》。提到汉明帝派人去取经,就到了当时天竺印度的北部的大夏,当时大夏被大月(rou)氏(zhi)所控制,就翻译了中国首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白马驮经运回洛阳,并于洛阳城西建成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后面谷园讲述佛教的很多知识点,只因自己完全是佛教的门外汉,所知甚少,故没有能力再给总结精简分享,只能辛苦点大量文字尽量原文摘录分享谷园的思想观点。
首先提及佛教很强调“修证”,即强调内在的修为。佛教对内在修持方面有一整套成熟久远的方法,这方面比儒家更系统到位,虽儒家也强调内在修为,也强调明明德,强调人心唯危 道心唯微 ,强调内圣。但是具体如何去掌控修持自己的内心,儒家并没有具体的方法。《大学》里面讲的:

知止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儒家的这套“止 定 静 安 虑 得”和佛教的“戒 定 慧”有相通的地方,区别是儒家最终要落实到“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所谓的外王的功夫上面去。所以儒家的修持还是比较外向的。而且儒家对于如何止,定,静等等不如佛教的戒,定,慧讲得那么具体细致。
据说《四十二章经》号称第一部汉译佛教经书,想要理解佛教还宜先从入门级的佛教经书入手为好,据说普及版的《佛教十三经》就不错,乃如同语录体的《论语》一般简洁明快的佛教经典的摘要。另外谷园推荐的一本佛教入门书即是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常识答问》,据说赵朴初先生也乃一代高僧大德,只是赵朴初先生非僧乃居家的“居士”近代可与另一位高僧弘一法师相提。

虽获大宅 要因门入 ——《楞严经》

佛教有一个公式 赵朴初
即非赵朴初 是名赵朴初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

此非先否定再肯定,乃是同时肯定同时否定,佛教这种“同时肯定同时否定”正体现佛教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缘起性空”。说到“缘起性空”就要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说起,任何一个思想哲学的产生都是源于其要解决一些问题,都有其最初最基本的动机。 释迦牟尼之所以创立佛教就是要解决人生痛苦这个问题。佛教的基本道义即是:

“四圣谛” 苦 集 灭 道
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苦谛是说世间的苦 人生八苦
集谛又叫因谛,是说各种苦的原因
灭谛是说苦的消灭
道谛是说灭苦的方法

可以说佛教把一切痛苦的问题都给整明白了,让你从无明到有明,从受苦到灭苦,脱离苦海,彻底解脱出来。这就是佛教的宗旨和目的。佛教帮助人们解脱痛苦是从根子入手的,一切根子即是世界观,在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于是佛教就提出了“缘起性空”。这是和中国人原本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前面提及过中国人原本的世界观乃“阴阳五行”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
——《易经•系辞上》

两仪即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辞上》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中国人原始世界观认为世界初始是有一个起点的,逐渐扩展开来。事物自身以及和外界还有阴阳的调和关系,佛教不这么认为,佛教的世界观乃“缘起”。佛教不认为有一个起点,起点之前必然还有一个东西,他认为不会凭空来一个“起点”,所谓的“法不孤起”。一切事务出现的生起,都是有条件的,有原因的,有缘由的。都是有因在前才有这个果在后的。一切事物的消亡也都是有因在前的。有果是因为有因,有因必然有果,无因无果。用佛教的说法就是

若此有则彼有 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 若此灭则彼灭

佛教所谓的“缘起论”。“诸法由因缘而起”。 按照佛教的思想理论就是,整个世界宇宙的万物就是一个时间上的无限因果和空间上的无限因果交织而成的,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佛教的几个重要的观点,首先就是“没有造物主”。有造物主就意味着有一个起点,佛教认为没有起点就没有造物主。第二就是“没有灵魂”。人的出现是因为因缘促成的,到因缘灭了人也就跟着因缘一块消亡,而不会留下灵魂之类的。你以前不存在,以后也不存在。你本来就不存在,用佛教的说法就是“诸法无我”
第三就是“无常”。没有什么事物是恒常不变的,一切事物现象从外看是缘起缘灭的外在呈现,从内看也是缘起缘灭不断发生变化的。所谓“刹那生灭”,即使是最小的时间内也有缘起缘灭,是赵朴初也非赵朴初,刹那间是刹那间非,刹那间都在变化。佛教的说法为“诸行无常”。这似乎和如今的科学“运动是永恒 静止是相对”的有几分相似,佛教里面讲得更加详细系统让你相信接受“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
真正相信了佛教的“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就不会痛苦了,其道理大致是:你说你痛苦,你是谁呀?“诸法无我”根本就没有“你”你怎么会痛苦呢?你说你因为什么而痛苦,“诸行无常”你说的因为那个因它本身就不存在,你怎么会因为它而痛苦呢?这样内部的“我”不存在,外部的事物现象所谓的“法”也不存在,一切都是缘起缘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空”。“缘起性空”大致如此。外人门外汉看着有点晕乎,其道理还是不错,估计是深入理解佛经通过他的一套系统首先弄明白接受“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的前提就能体会顿悟到“缘起性空”的真谛而摆脱掉世俗的痛苦吧。
再说道理都懂可是还是痛苦怎么办?那就从“缘起论”再说起,你说你痛苦,给你分析总结了,痛苦有“十二缘起”即是十二个引发痛苦的缘由,我们十二个缘由都搞定,让他不能缘起,让他起不来就不会出现痛苦这个果了。
要是把这十二个痛苦的缘起都灭了就不会引发痛苦这个果这个没有痛苦的状态就叫“涅磐寂静”:

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
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
——《佛教常识答问》

你只要建立起“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的世界观,追求“涅磐寂静”的最高境界,你就没有痛苦。所以佛教把“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磐寂静”称之为三法印。这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怎样抓住三法印,搞定那痛苦的十二缘起,最终达到无痛苦的“涅磐寂静”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修行的方法问题了。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总结出了三十七条重要的修行原则,即所谓的“三十七道品”: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

这三十七条修行原则可以简洁归结为著名的“戒 定 慧”。

也就是说通过戒,定,慧,抓住三法印,这就大致是佛教的修行。修行好了就能够达到“涅磐寂静”从痛苦中解脱。很明显这和儒家的修行不同,儒家的修行大致是《大学》里面讲的“三纲领 八条目”

三纲领: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

八条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或者用《论语》的话讲就是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可见儒家讲的修行就和这个人痛苦不痛苦没关系,根本就没提修行人的痛苦这方面,儒家的修行和修行人的痛苦与否就没有关系,没有提个人痛苦这一层,儒家的修行强调的是“利他”,是通过个人的努力为天下众生造福,促进家国天下的发展:

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经》

一个人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促进整体社会的发展,这才是儒家修行所追求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痛苦当然也要排解化解,怎么化解儒家讲得很简单:

死生有命 福祸在天
——《论语•颜渊》

儒家认为,你那些痛苦经历乃你的命,认命接受它就不痛苦了,而且儒家还讲阴阳,凡事有阴就有阳,不要只盯着让你痛苦的那方面,也看看它带给你积极正面的那一面,而且阴阳福祸适当时候还会转化,而且上天让你痛苦是要成就考验你欲降大任于你,这样认识看待痛苦就会好很多: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 恒存乎疢(chen)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总之儒家对于痛苦的化解乃是让你坦然认命接受痛苦并且能够给你一点希望,这样以化解减少痛苦,也就是说儒家的修行乃是“利他”不是“利己”,也就是“仁”,“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西汉东汉基本上儒家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佛教传入,佛教强调的“利己”为自己摆脱痛苦的思想就有点和主流儒家“利他”的思想,佛教多少会有点水土不服。
对此就有佛教高僧出面曰,佛教不仅仅是就解决个人的痛苦的,那是小乘佛教,我们是大乘佛教,是为大众一块摆脱痛苦“普度众生”,这和儒家强调的“利他”“仁者爱人”非常契合。而且也有佛经提出大乘佛教追求的理想社会如同儒家的大同社会: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增一阿含经》

这样一番说辞,这所谓的“大乘佛教”和当时主流的儒家就很契合没有冲突了,这样所谓的“大乘佛教”就顺利传入中国被接受认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现在于中国信奉的还是和中国适应的“大乘佛教”,其经典《金刚经》《法华经》《心经》等等根本就不被“小乘佛教”所承认,“小乘佛教则不承认大乘经典是佛所说”,同样“大乘佛教”也各种反唇相讥。于是佛教乃有“大乘 小乘”等等内部派别之分。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坛经》

佛教讲的缘起,强调没有起点,让人多少有点怀疑,怎么样也应该有一个初始起点吧,即使起点即是终点。就如同庄子的观点:

至小无内 至大无外

对于无起点,佛教常常会以“不可思议”解释而过画上句号。
关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别,赵朴初先生曰:

大乘佛教特别发扬这种
菩萨行的人生观 并且特别鼓励
六度 和 四摄 的行为
——赵朴初

这种菩萨行的人生观就类似于儒家奉行仁义“利他”的人生观,强调慈悲为怀,强调爱与同情。大乘佛教认为,既然一起都因姻缘而起,因果而起,相生相灭: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整体
一切众生是我父母
视众生如一子

所以就要为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为众生服务的,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这个度在梵文中即是“到彼岸”,到彼岸就没有痛苦,怎样到彼岸又是修行方法的问题。大乘佛教认为有“六度”即六种修行方法,大致是把“戒定慧”加以分解调整: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智慧

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大致是拿出钱财,拿出智慧,拿出勇气去帮助别人,去担当。持戒,佛教有很多戒律,有五戒,十戒,具足戒。其中包含据说三百多条戒条,这就类似于儒家讲的有很多条规矩的礼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能够守住的规矩越多,应该说就越牛。据说释迦牟尼临去世的时候,其弟子很彷徨,以后没有老师了,怎么办呀?释迦牟尼是这样说的

以戒为师 ——释迦牟尼

再说忍辱,孔子曰过: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一个修行者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和世俗中的人难免会有所不同。难免会不被理解,会被白眼和热嘲冷讽,甚至于各种各样的打压。怎么办?只有忍受,忍受就是长能耐,曾国藩就讲:

平生长进 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曾国藩

精进:

即不懈息地努力自度度他
自觉觉他的事业

日本的稻盛和夫结合儒家佛教总结归纳出的他的六条精进也非常好: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要谦虚 不要骄傲
要每天反省
活着 就要感恩
积善行 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禅定 智慧,都是内向的修持。

对于如何度他,怎样接引大众,团结信徒,传播佛教大乘佛教提出“四摄”也总结得很好:

布施 爱语 利行 同事

布施即给钱给思路给保护,爱语即投入感情给关爱,利行即给服务帮忙解决问题,同事即和他在一起让他融入一种同道的环境和氛围中。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总结很多非常好的思想智慧,比如有一个“具足三宝”——佛宝 法宝 僧宝 就对为人做事很有借鉴帮助。
可以通俗理解为:伟大的创始人就相当于佛宝,其经典的思想文本相当于法宝,再有一群铁杆的信徒支持追随就相当于僧宝,聚集了这三宝是所有伟大思想传统或者说伟大事业的基石。
上面摘录的大部分内容思想即是出之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常识答问》,最后摘录这位近代佛教弘道大师赵朴初先生洒脱超然又充满哲理韵味的临终偈语:

生固欣然 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 水流不断
魂兮无我 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赵朴初



楼主:徐夕18

字数:37587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9-27 02:12:52

更新时间:2020-12-20 00:41:06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