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四、代拟闺怨真性情
重情义的骆宾王,不仅深刻的怀念着自己的红颜知己,对于两位“负心人”,他也伸出援手,以诗呼之吁之,尽显侠义心肠。
一位是同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他也曾在四川为官,结识了一位歌姬,当时估计也是海誓山盟,但是当离开四川后便杳无消息。骆宾王写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节选):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这里解释一个“掷果河阳”的典故:这来自中国历史上最终名的美男子潘安,来自《晋书·潘岳传》:“潘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索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是说潘安帅哥,出门就有美女往车上扔果子,类似现在的献花吧,不过比献花实在些。
第二位更奇,是一位道姑,恋上一位道士,骆宾王不顾及世俗眼光,为这段不受祝福的恋情出头,写下了《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节选):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漫道烧丹止七飞,空传化石曾三转。……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赩鳞去不还。……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不分淹留桑路待,只应直取桂轮飞。
尽管屡经挫折,骆宾王的性情终究未改,不仅仅是他诗中所说“少年重英侠”,而是“一直重英侠”。就在人们为这两首诗而投来的诧异目光里,骆宾王军中任期届满,回到长安,和家人团聚,结束了他的从军生涯。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联合王 664楼 2017-04-18 00:03:00


—————————————————
大王午夜还在批改奏折,辛苦!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五、宦海沉浮诗家幸
回到长安的骆宾王,论功行赏,只是功过相抵(几年的军功和他上次导致罢官的错),官职不升不降,到武功县当了一个主簿,品秩也是正九品上的不入流小官,和自己10年前上《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获得官职的品级一样,从名义上还不如,那时的奉礼郎是清贵的中央官员,主簿是流俗的基层官员。
面对这个结果,骆宾王在《畴昔篇》感慨道:“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郡禄。”他的忍辱负重,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解决这眼前的苟且。
不过,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骆宾王的诗歌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他的名篇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原来,天才的骆宾王,名篇都是在老来方得。
首先问世的是长诗《帝京篇》,此诗被誉为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双峰并峙的初唐最佳长诗,原诗较长,不一一摘录,仅作节选: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这一部分是描写帝都长安所处的险要地势和大气磅礴的宫阙楼阁。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这一部分是描写长安帝都的繁华以及帝王将相的骄奢,为下一步的说理埋下伏笔。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这一部分从西汉将相的兴衰起落落笔,以田、窦两家的荣宠,到卫青、霍去病的功业,再到霍家外戚权倾一时,最终难逃覆灭等等史实,感慨福祸相依和世态炎凉。
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最后的一部分,是感慨自己就像司马相如和杨雄一样,有才难申。
他的伯乐裴行俭也读出了此诗的苍凉,恰巧这年(676年),吐蕃再度入侵,朝廷准备派裴行俭率军出征,裴行俭要调骆宾王为军中书记,这又是一个好机会。但是骆宾王又一次脑袋短路,就像对道王李元庆一样,婉言谢绝。不过这次他的态度要好很多,可能看多了人情世故后也懂一些了。他写了一封《上吏部裴侍郎书》,首先对赏识之恩表示感激,然后说明母亲年老,长期卧病,如果为自己的荣华富贵二而“舍慈亲之色养”,自己坚决不干。这封书信言辞恳切,感情诚挚,充满仁孝的光辉,倒是不像上次拒绝李元庆那么尴尬。后来裴行俭也没有出征,依然把骆宾王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是京县,主簿的品秩为从八品上,算是升迁了。不久又由明堂县主簿入朝为侍御史,这是一个言官的位置,是督查百官的,清廉职守的骆宾王因为多次上疏,得罪了同僚,同僚在武则天面前诬陷他借助《帝京篇》来讽刺武则天在朝中铲除异己,这次,他不仅罢官,而且以“贪污”的罪名入狱。
在狱中,他写下了三大咏蝉诗之一的《狱中咏蝉》,这是他第二首名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无人信高洁”一句,简直就是呐喊!诗中表达的在这个“露重、风多”的世界,自己的高洁,找不到知音的观点,代表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这也可能是他义无反顾加入到徐敬业大军的原因之一。
也是在狱中,他还作了一篇《萤火赋》,既赞扬了萤火虫“处幽不昧,居照斯晦”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又表达了自己不屈的意志——“傥馀光之可照,庶寒灰之重然。”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骆宾王在羁押在狱中近两年,在永隆元年(680)八月,高宗皇帝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出狱后,被贬官到浙江临海县(现在浙江临海市)担任县丞。此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骆宾王扶棺先回乡里,收到家乡人民的一致欢迎,他也连写两篇《与亲情书》、《再与亲情书》进行答谢。他安葬完母亲后,抱着不能将父亲的灵枢自博昌移归的遗憾到临海赴任,因政事清闲,他开始漫游天下。就在他游历到河北的时候,写下了他的第三首名篇《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个时候,高总李治已经驾崩,遗诏命皇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利用李治的懦弱性格和身体多病的现实,经过残酷的清洗,牢牢掌握朝政大权,在李显即位不足三个月,就被武则天所废,另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但是朝政大权都我在武则天之手。对于反对的李唐宗室和老臣,武则天掀起腥风血雨大肆诛杀。骆宾王的这首诗,此时写就,指向已经非常明确了,对于武则天,他既有无端入狱的私仇,又有擅权暴政的国恨。
684年初,骆宾王来到长安,和他关系不错的左骁卫大将军的程务挺,因为支持武则天而备受宠信,程务挺派手下武郎将找到骆宾王表示要把他推荐给武则天。骆宾王第三次拒绝推荐,和对待裴行俭一样,他也写了一篇《与程将军书》,大致意思是说自己才能低下,而且言行不检,不但难以胜任,还会连累推荐的人。在最后,他别有深意的写道:“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百龄之事,劳生无晷刻之欢。嗟乎!流水不穷,浮云自远;沾襟此别,把袂何时?恃以平生之私,忘其贵贱之礼,幸勿为过,谨不多言。”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就在当年九月,骆宾王加入到李绩的孙子李敬业的麾下,起兵反对武则天,在军中担任记室,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讨武氏檄》。由于我特别喜欢这篇檄文(骆宾王的这篇题目都没用诗来概括,而是在其中选的),因此要全文重现。在照抄之前,先聊聊我的理解。
檄文分为三部分(怎么总是三段论?):第一部分是阐述武则天的“残暴”,这是兴起义兵的理由;第二部分是宣传徐敬业的“威武”,这是成就大事的前提;第三部分是畅想未来的“尊荣”,这是号召民心的条件。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这是第一部分,首先是说武则天的出身低贱(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再说生性阴毒(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最后落脚到这样的人最终要颠覆大唐江山(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这是第二部分,先为徐敬业的正名(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再树立徐敬业的威望(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最后再展示兵威(北风起、南斗平、山岳崩颓、风云变色)。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是第三部分,“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帝嘱托大家的话还在耳边,难道我们应该尽的忠义都忘了吗?先帝的坟冢之上的土还没有干,当初先帝托孤的那些人都哪里去了?)”读之使人惭愧之余,热血沸腾,越惭愧越激动越激动越惭愧,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这是以忠义动人。“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这是以功业诱人。“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如果还犹豫不决,等我们战胜武则天,你就要倒霉了),”这是以罪责吓人。
最后的一句才是最昂扬的文眼,“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有两层意思。一是:现在的域中,竟然变成那个小娘们的天下了,我们能接受吗?还有一层是:这域中,终究会是我们的天下!
据说武则天听人读这个檄文的时候,一开始揭露自己的劣迹之时若无其事,做了的,不怕说(哥哥姐姐自己确实杀过,儿子、女儿、外甥女自己也杀了,可能因为不好行文,骆宾王没写),没做的,说了也不怕。甚至听完“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后还轻松的说:“该言贼兵兵势强盛了”。但是当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几句时,叹道,这样的人才没留到朝堂上,宰相之过也。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zuoan770 2017-04-19 08:58:26
@古典浪漫主义2016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感谢土豪打赏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六、何日歌舞入长安
徐敬业起兵,仅仅持续了44天就被镇压下去,最大的原因是武则天的篡权,是属于最高统治集团之间的权力争夺,并没有损害普通百姓的利益,人心思定,没有人真心愿意投入到这样一场“为他人做嫁衣”的战争中来。徐敬业兵败身死,也连累的他的爷爷,大名鼎鼎的李绩不但被挖坟掘墓,而且被剥夺李姓,又变回了徐世绩,徐世绩的担忧真的成为了现实。
当初徐敬业担任刺史的时候,有贼兵作乱,徐敬业只带两个小吏前去平叛。他旁若无人直入贼营,告诉他们:“国家知道你们是被贪污官吏所逼,并无罪过,现在就可以回田里去了,如果谁拖延到最后,那就是真正是的贼寇。”贼兵一哄而散,对于首领,也只是处以杖刑,打了几十板就遣散归乡。李绩听说这件事后,对他的这般胆略既喜又忧,说:“我从不这么冒险做事,将来败亡我们家的,一定是这个孩子。
不过在前期,徐敬业的骤然发难,还是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小胜利,为此,骆宾王也有一首诗抒发豪情,这应该是骆宾王最后的一首诗。
《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这是那个在扬州刚刚起兵的时候,他登上广陵(现在的扬州市广陵区)城楼,纵目远望,浮思联翩。江南九、十月的天气,未必会像诗中描写的“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这只是半实半虚的写法,是从《梁书•元帝纪》中的“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一句化出来的,通过他眼中这种肃杀庄重的气氛,用来抒发起兵之后将士同仇敌忾的豪情和昂扬的士气。
后两句的“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表达了他必胜的信心,他坚信武则天迟早会被消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何日定),自己的军队将以“前歌后舞”正义之师的姿态(关于前歌后舞的典故,请参看杨广系列)进入长安。
从这句诗里也可以找到徐敬业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方向错误。包括骆宾王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进军长安,这才是符合你讨逆檄文的说法,要以兵锋来回答“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但是,徐建业起兵也并非是真的要匡扶李唐,不过想实现自己的野心,他起兵之后,没有北上两京推翻武则天,而是要攻打南京,自立为王。
最终,徐敬业在扬州城下阿溪决战中,被唐军统帅亲王李孝逸及长史魏元忠率30万大军以火攻一战击溃,本打算趁夜逃亡,却被自己的部下王那相斩杀(这位王那相也足以青史留名,连斩包括徐敬业在内的25颗首级)。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关于骆宾王的身后事,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和徐敬业一起,被王那相斩杀,《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都采用了这种说法;二是投水而死,张鷟(zhuó)《朝野金载》卷一,说“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三是兵败逃亡,《新唐书·骆宾王传》采用了这种说法。
据考证,《朝野佥载》的作者所处时代比骆宾王稍晚,他记录下“投江水而死”的观点是采访到了那天的亲历者。如果是这样,我倒是倾向于骆宾王没有死的说法,毕竟他在江南长大,应该深通水性,在纷乱的夜里,战场又依山临水,跳水的结果未必是死。
初唐四杰的排名,是王杨卢骆,骆宾王居末位,年龄反而以骆宾王最长,之所以如此顺序,我认为跟当时统治者刻意打压有关。徐敬业野心表露的太明显,后来被武则天迫害的臣民基本都得到平反,包括徐敬业的爷爷徐世绩,但是单单没有为徐敬业平反。骆宾王也受此连累,毕竟骆宾王是四杰中唯一一个跟随起兵反抗朝廷的,何况那时的朝廷,名义上还是大唐。
武则天治国的功过暂不置评,但是她对李唐宗室和忠于李唐宗室的屠戮是令人发指的,当然,她没有大肆株连,这样从理智上来讲对百姓并不残暴,她只是搬除有可能挡住她实现野心之路的障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敢于以生命为自己秉持的忠义奋起抗争的骆宾王,在我心目中,不仅和其他三人一样,是个文士,而且更有另外一个身份——志士!
最后再品味一首志士骆宾王的《咏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其中“宝剑思存楚”的意思是举兵解救国难。典故来自汉朝袁康的《越绝书·越绝外传》,传说楚王有龙渊、太阿、工市三口宝剑,晋郑王索要不得,就兴师围攻楚国。三年后,楚国弹尽粮绝,楚王于是登上城楼,高举太阿宝剑,指挥楚军杀敌(那他早干什么去了?),一战而胜之。
“金锤许报韩”的典故来自“博浪飞椎”,是说汉初三杰的张良,祖先是韩国的国相,被秦国灭国后一直要杀秦始皇报仇,他找到一个大力士,用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11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从神童到狂生最后成为酷吏的杨炯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F4(初唐四杰),共同以诗文见长,后来担任吏部侍郎的李敬玄盛为延誉(非常认可),曾经分别向裴行俭推荐,顺便也请裴行俭给品评一番。裴行俭是隋末名将裴仁基的小儿子,他还有个哥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里银锤太保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俭文武全才,曾经一身兼文武两职——担任礼部尚书的同时,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他除文韬武略外,还通阴阳,也就是有点“神棍”的意味,据说每次出征都进行占卜,明确指出取胜日期,从无错漏。并且善于识人,文有苏味道、王抃,武有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睟、王方翼、党金毘、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裴行俭都断言他们日后的前程,无一不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但是他对这四位才子的评价却十分悲观,认为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旧唐书》。在《新唐书》里加了一番解释,大意是士人能够有发展,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气度与见识才是首位。这几个人,虽然有才华,但轻浮急躁,恃才炫耀,难享爵禄。
后来果然被他不幸言中,除了杨炯做了个县令的小官,并死在任上外,其他三位都没有善终。
不过我觉得以杨炯的器识,实在不该比其他三位下场好,在命运的安排上,杨炯纯属侥幸。因为其他三位,顶多就是觉得“自己牛”,而杨炯,一定要觉得“比你牛”。
那个时候四人“王杨卢骆”的排序已经确定,杨炯常对人言:“愧居卢前,耻居王后”,其实,后一句才是重点。卢照邻比他们都大,杨炯和王勃是同年出生,杨炯可能觉得输给一位前辈不算什么,但是与同岁的王勃,是赤裸裸的竞争关系。这有点类似现在的职场,你的上司比你资历老,年龄大,你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似乎天经地义,如果比你入职晚,年龄小,结果还成为了你的主管,心里的别扭就别提了。
杨炯也是神童,并且人家的神童是经过“官方加持”——他生在永徽元年(650年),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在11周岁的时候参加“童子科”,并且通过。不过也有杨炯参加考试更早的可能,在《新唐书 志三十四》中记载了当时的科举规定:“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也就是要10岁以下的才能参加“童子科”,标准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通读一部以及《孝经》、《论语》三部,就算通过了,可以授予官职。如果通读七部,则赐予科举出身。
杨炯应该是通过童子科七部,赐予出身后,以10余岁的年纪“待制弘文馆”,就是在弘文馆值班,随时等待给领导写材料。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zuoan770 678楼 2017-04-20 09:38:00

@古典浪漫主义2016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
—————————————————
多谢多谢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先说说弘文馆的由来。这是武德四年开始设置的,编制放在在中书省,起初名为“修文馆”算是官办机构,而李世民收罗十八学士的“文学馆”也设置在武德四年,编制在秦王府。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就解散了自己的“文学馆”,把自己的御用文人编制迁进弘文馆。贞观年间设置弘文馆学士为负责人,增加了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收功臣勋贵的孩子入馆为学生。
小孩子一开始比较容易满足,再者虽是神童,毕竟跟弘文馆里的“老笔杆子”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安于现状了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抑郁不平,开始以文言志,发泄不满。他先后写了《幽兰赋》(闻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不见……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青苔赋(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夫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沈。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等等文章,来抒发自己才高位下,倍感伯乐难寻。
其实这是杨炯的起点太高了,对自己寄予了太高的期望,理智的分析一下,他相当于11岁就进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当研究员,这还了得!
俗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很多神童往往像方仲永一样,长大之后“泯然众人”。杨炯可不是这样,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二十七岁的他参加制举(是指临时设置的某届科举,根据皇帝的需要设置内容,如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辞科等),一举得第,任命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正九品上的小官。杨炯觉得自己的才华被这个职务所辱没,又写下一首《浑天赋》来言志,在序言中说自己“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此时距离他通过“童子科”已经十六年,二十年只是凑个整数。这篇文章从日月星辰感慨到世间百态,最后慨叹:“以唐尧之德也,襄陵而怀山;以颜回之仁也,贫居於陋巷;以孔子之圣也,情希乎执鞭。冯唐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扬雄在於天禄也,三代而不迁;桓谭思周於图谶也,忽焉不乐;张衡术穷於天地也,退而归田。我无为而人自化,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就是说唐尧、孔子、颜回、冯唐、杨雄等等先贤都有落魄不得志的时候,自己多么像他们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时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唐永隆二年(681年),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第二年,杨炯当时的太子李显相中成为正七品上的太子詹事司直,不仅是职务的升迁,而且詹事司直是太子的贴心官员,掌管东宫内务,以后太子登基,自己前途不可限量。杨炯觉得终于壮志得酬,于是又写下《庭菊赋》等文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文中有“伊纤茎之菲薄,荷君子之恩遇。不羡池水之芙蓉,愿比瑶山之桂树”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感恩之情,既感恩朝廷,又感激薛元超的提携之恩。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永隆二年(681),突厥残部入侵原州、庆州(今甘肃固原、庆阳),在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师征讨的时候,他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首联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远在甘肃的烽火是不可能照到西京长安的,这种“缩地成寸”的写法,用一个“照”字,点名了军情紧急。再紧跟“心中不平”,就可以联想到,不是烽火照亮了西京,而是怒火填满了胸膛。
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写出了兵贵神速的指挥调度,兵符牙璋刚刚辞别皇帝居住的宫殿,威武的唐军铁骑就已经包围了敌人的巢穴。“绕”字表达的围困敌人的含义,充满了动感和气势,跟上一句联系起来,营造出那种神兵天降的英姿和直捣敌巢的气势。
颈联的“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顺应上一联,点明“战争不是请客吃饭”,勾勒出将士们不畏苦寒苦战沙场的艰辛。大雪模糊了旗帜上的图画,风声杂乱了擂响的军鼓。那么,人在这样的风雪漫天的环境,依然军鼓铿锵,旗帜飘扬。虽然没有一个字来说将士是如何厮杀,如何冲阵,却用眼前的飞雪,耳畔的狂风做了渲染,更凸显将士们的满腔热血和报国忠贞。
尾联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呼应了开始的“心中自不平”,如何不平?对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诗人有何感想?答案是:自己恨不得放弃自己的高官厚禄,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基层军官。
这首诗被公推为初唐边塞诗第一。以往的《从军行》都是诗人亲历战场,以描写战争经历或战场环境为主,兼顾抒情。杨炯却虚写战场,直抒胸臆,并且对仗工整,语调明快,立意深远。后来王夫之高度赞赏杨炯“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也有评论这首诗“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戒。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句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这首诗给他带来很大声望,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恃才傲物,小人得志,瞅谁都不如自己,并且创造了一个“麒麟楦”的骂人梗。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楦”的原意是做鞋用的模子,现在买鞋,里面塞得泡沫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把鞋子撑起来的模型。在唐时节庆时节会演一些麒麟戏,麒麟降世,表示祥瑞嘛。没有麒麟怎么办?就在驴子身上披上制作的麒麟皮毛,扮演麒麟。
杨炯说自己的同事穿上官服,就像是“撑起”麒麟的模型,那就是拐着弯骂别人是蠢驴。
这样的全面树敌,自然没有好下场。终于在垂拱二年(686年)同僚们抓住他的堂兄弟杨神让曾经在永淳三年(684年)九月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这样的陈年往事,把他贬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
四年之后,杨炯干满一届回京述职,那是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刚刚正式登基为帝。她欣赏杨炯的才命,让他和另外的一位才子(也是有才无德)宋之问一起教皇宫的宫女太监文化。杨炯还是因官职低贱而郁闷,但是经历了这么多,杨炯也变乖了,没再发牢骚,而是抓住机会对武则天进行无节操的颂扬。终于在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杨炯写下另一篇出色的《盂兰盆赋》,歌颂武则天成为帝王的楷模。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楦”的原意是做鞋用的模子,现在买鞋,里面塞得泡沫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把鞋子撑起来的模型。在唐时节庆时节会演一些麒麟戏,麒麟降世,表示祥瑞嘛。没有麒麟怎么办?就在驴子身上披上制作的麒麟皮毛,扮演麒麟。
杨炯说自己的同事穿上官服,就像是“撑起”麒麟的模型,那就是拐着弯骂别人是蠢驴。
这样的全面树敌,自然没有好下场。终于在垂拱二年(686年)同僚们抓住他的堂兄弟杨神让曾经在永淳三年(684年)九月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这样的陈年往事,把他贬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
四年之后,杨炯干满一届回京述职,那是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刚刚正式登基为帝。她欣赏杨炯的才命,让他和另外的一位才子(也是有才无德)宋之问一起教皇宫的宫女太监文化。杨炯还是因官职低贱而郁闷,但是经历了这么多,杨炯也变乖了,没再发牢骚,而是抓住机会对武则天进行无节操的颂扬。终于在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杨炯写下另一篇出色的《盂兰盆赋》,歌颂武则天成为帝王的楷模。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这篇文章献上去之后,杨炯的文名进一步高涨,就在当年冬天,朝廷委任他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杨炯的另一位知己,比杨炯年少10几岁,后来的开元名相,爵封燕国公的张说,在他临就任前,赠他一篇《赠别杨盈川箴》,其中有“君服六艺,道德为尊……才勿骄吝,政勿苛烦……勒铭其口,祸福之门。虽有韶夏,勿弃击辕。岂无车马?敢赠一言。”文中的“韶夏”指的是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高雅音乐,“击辕”指的是敲打车辕形成的流俗的音乐。总体是提醒杨炯不要恃才傲物,信口开河。也要雅俗共赏,不要孤标傲世。
这位张说对杨炯非常看好,他认可杨炯的“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评价杨炯说:“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不过文无第一,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各人的角度不同。
但是最终,杨炯主政一方后,在任上变成了一个酷吏,经常残酷对待下属,小错乃至鞭笞致死。还爱出风头,到处题字,结果被人耻笑,估计是书法不怎么样。——“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后人分析他变为酷吏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武则天刚刚当政时,任用酷吏屠戮朝臣,兴起了酷吏得志的风气,杨炯想赶上这班车。其实这点有些不可信,人家那些酷吏整治的都是武则天看不上的大臣,这样才能入武则天的法眼,你整治自己的下属有什么意义。第二种说法就是杨炯坎坷沉浮之后,有些心理变态,纯粹以虐待下属来发泄失意。
但就在他成为酷吏的第二年,就死在任上,据考证,是被仇人刺杀。其实不难理解,一个县令的守备肯定不如中央大员那么森严,在加上别人有心算无心,死于非命也不是什么新闻。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王者之风lll 2017-04-21 09:43:48
加油
-----------------------------
王者,你的精力主要放到小说谈版权上了?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杨炯的文,比王勃、骆宾王要逊色一筹,但是他的诗确实不弱于其他人,再看几首杨炯不错的诗。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紫骝马》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除了以上几首边塞诗外,还有一首非常有新意的送别诗,除了“宁为百夫长”外,我最喜欢。
《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这首诗中,以“赵”为媒,把友人赵纵比喻成赵国的和氏璧,归去的赵纵戏称为“完璧归赵”,最后一句“明月满前川”,刻画了送走友人后,伫立在原地远望背影的惆怅,颇有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苍凉。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2.1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最浪漫的抑郁症患者卢照邻
一、望族神童写鸳鸯
初唐四杰中位居殿军的卢照邻,其实年龄倒是比较长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据考证应该是在630至630年之间出生,680至689年之间去世。出于对他美好的住院,以及各类史书都记载他晚年罹患风疾,乃至抑郁症发作投水自杀,我就一厢情愿的给他定义受命为周岁59岁吧。
不出所料,这又是一个神童(似乎只有神童才能成长为青史留名的大咖),并且是一位出身著名的名门望族——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阳卢氏,虽然是家道中落,但依然出身高贵的神童。
那就跟大家简单聊聊五姓七望,首先从郡望开始。
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就慢慢形成了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阀(现在叫阶级固化),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门第原意是指大门和宅第,慢慢就引申成为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了,这个很好理解,就像现在的豪宅彰显身份一样,你“混”如何,从房子上是能看出来的。阀阅有点讲究,是过去在官宦之家的门前,国家给你栽上两根柱子,上面写上这家为国家建立的功业,其中,阀是大门左边的柱子,阅是大门右边的柱子。
这种门阀,又称士族、世家等等,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对低于皇帝的诸侯、贵族以及他认为牛叉的人著了三十《世家》,如记述张良事迹的《留侯世家》。
到了三国之后的魏晋时期,由于曹丕为了笼络贵族阶层的人心,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设置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任命官职的一个原则,是由各地的“中正官”对本地人才进行品评,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品,共九品(具体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等等),根据这些人才的品级授予官职。而这些中正由各郡长官推举,甚至是直接担任,到了司马家族篡夺了曹氏家族的魏朝建立了晋朝后,又改由朝堂的司徒推举中正官。这样一来,能担任官职的人才,都是由盘根错节的朝堂显贵平定,造成近亲繁殖,普通门第的后代根本没有机会出头。
一直持续在魏、晋、南北朝的这种选官制度,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当地最显赫的家族,就成为郡望。其中“郡”是区域范围,一般以某某郡来界定,“望”是名门望族,一般以某某姓氏相传。直到隋、唐两代的科举制度慢慢发展成熟,普通百姓的孩子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鱼跃龙门的奇迹。
发展到隋之后,天下最著名的郡望有五个姓氏,分别分布在七个地方,称为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保定、北京)、荥阳郑氏(今河南荥阳市)、太原(今山西太原)王氏。
而卢照邻,就是出身范阳卢氏。范阳卢氏比较为人熟知的人物是三国时期的卢植,什么?你不知道,那就说说他的两个学生吧,刘备和公孙瓒。
神童的神奇都是相似的,成长后各有各的发展。卢照邻顶着神童之名,又拜了当时很牛的两位大家曹宪、王义方两位先生为师继续进修儒家经典。不必啰嗦也是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终于长到十八岁了,就去参加了科举,一举得第。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也有考证说晚一年的),二十三岁的卢照邻到邓王李元裕的王府担任典签,这个职务的职责是整理图书,撰写文稿。类似于图书管理员和秘书的综合体(千万不要轻视图书管理员,这是毛 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在这个近水楼台的岗位上,他更是博览群书,大获增益。由于表现比较突出吧,邓王也非常喜欢他,评价他说:此吾之相如也。这位邓王是李世民的第十七子(那位欣赏骆宾王的道王是十六),这个司马相如的大才子比喻也比较合体,万一比喻成“吾之子房”,估计两人都会被咔嚓掉。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也就是在此期间,他的代表作《长安古意》问世,那真是“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这首七言歌行,在当时的初唐几乎是首屈一指,尽管骆宾王的《帝京篇》差可比拟,但是如果论起清秀灵动,《长安古意》可是领先太多了。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闻一多先生评价这首诗说:“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都长安上层社会的骄奢生活,抒发了“桑田沧海”的感概,借古意而发今情,处繁华而悟危机。其中的名句不仅仅是大家都能背诵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还有很多秀丽的句子动人心怀,如: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燕赵歌舞为君开”,用恣意汪洋目不暇接的辞藻来形容长安城的繁华和夜生活的骄奢糜烂。其中青牛、白马、玉辇、金鞭、龙衔宝盖,凤吐流苏、银台碧树、双阙连甍等等描写,尽显华丽。其中的得成比目与愿作鸳鸯,也并非是对爱情的歌颂,而是对纸醉金迷男欢女嬉的反讽。北堂夜夜、南陌朝朝,整个长安陷入一场娱乐至死的狂欢。
第二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至“即今惟见青松在”,在物欲横流的背后,是更可怕的权力角逐和彼此的倾轧,当然,掌握权力也是享受奢靡的保障。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将相勋贵,彼此残杀,乃至欺压天子,无所不及。“意气由来排灌夫”的典故出自史记,是指汉武帝时期的将军灌夫,被丞相武安侯田蚡灭族。“专权判不容萧相”的典故是指刘邦在册封功臣的时候,众将不服萧何功为第一。但是即便一时意气风发,骑着“青虬”这样的龙,“紫燕”这样的马,自己认为富贵永恒,但结果无非是沧海桑田变换,曾经的“金阶白玉堂”,变成“唯见青松”的坟场。
最后的第三部分是“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四句,以汉代大家扬雄自勉,希望能永远致力读书,专心著述,与桂花相伴,洁身自好,永留芬芳。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