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读唐诗品唐史

细读唐诗品唐史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李显这次的起句,气魄大多了,不再是“寄英才”以求“润色鸿业”,而是感到可以挥斥方遒统治万方了。“大明”一词,表面的含义是日月,也可指君主,这句诗透出一股“太阳一出喜洋洋,我李显为帝统治万方”的喜悦,既贴合自己的身份,又推动了当时欢宴的气氛,毕竟是为了庆祝和亲嘛。结合上一首联句诗来看,李显的文采还是不错的,至少比他做皇帝要强。
韦皇后的第二句“顾惭内政翊陶唐”写的很是冠冕堂皇,大意是说我反思一下很惭愧,没有管理好宫内事务,没有当好皇帝的辅助(是打野的时候忘了加血?)。其中“陶唐”原意是三皇五帝中的“尧”,借指皇帝,“翊”是辅佐的意思,内政在古时是指宫内的事务。韦氏没有别的诗作留下,只此一句,也有考证说她的诗,甚至太平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等人的诗作,都是上官婉儿代笔的。
“鸾鸣凤舞向平阳”一句有些绮丽,因为自己的丈夫为这场马球比赛的胜利建功,此时也在席上,按耐不住秀了一下恩爱。说自己的生活过的鸾鸣凤舞恩爱滋润无比。“平阳”一词是长宁公主的自称,因为汉景帝的长女,也就是汉武帝的长姐,一开始的封号是“阳信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就是萧规曹随典故的当事人)的曾孙子平阳侯曹寿,世人就称平阳公主了。李唐也有过一位传奇的“平阳公主”,就是李渊的三女儿,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名字,称三娘子。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举兵反隋,她的丈夫柴绍抛下她赶去会合,三娘子回老家聚集兵马,收拢各地义兵,最后得兵七万多人,与李世民会师在长安城下,为李渊最终攻破长安立下大功。李唐建立后她封为“平阳公主”,镇守苇泽关(现在的娘子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由于她率领的军队号称“娘子军”,因此这座关隘后人改称娘子关。因为这位“平阳公主”过于传奇,终唐一朝,再也没有把“平阳公主”的称号给别人,这位长宁公主是李显的长女,因此用汉景帝长女的平阳来自称一下。这位长宁公主虽然以“平阳”自称,跟她的“老姑奶奶”李三娘子却是云泥之别。长宁公主这四个字在全唐诗中出场概率颇高,但都是出现在题目上,内容都是词臣们跟着皇帝去游览她的庄园和宅邸,由此可见穷奢极欲的程度。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秦楼鲁馆沐恩光”的作者是安乐公主,这两位公主联诗排名如此靠前,倒不是因为宠爱,而是他们的丈夫都是获得这场球赛胜利的主力(李隆基哭晕在厕所)。秦楼是指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鲁馆代指贵族女子出嫁时外住之所。一个跟娘家有关,一个跟婆家有关,都是豪宅的代名词。安乐公主是在说自己到处都有豪宅,非常感谢皇恩浩荡。安乐除了一心要做皇太女外,她的奢侈程度和挟私乱政,比其他人更胜一筹。她不仅卖官,而且能左右相臣的任免,她会拿一张官员任免名单,捂住李显的眼睛,让他签字加盖玉玺。她看到姐姐长宁公主是个地产富婆,自己也不甘人后,强占民宅,营造府邸,甚至要求把昆明池给她。昆明池是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营造的,号称方圆四十里,随着朝代的更迭,到了唐时已经没有了那么大的规模,但也非一家一户所能享受。李显虽然宠她,也没有满足她这个无礼要求,安乐竟然损坏农田民宅,自己开挖了一个“定昆池”,就是要盖过昆明池的意思,致使众多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安乐公主死于非命,也算是“不作不死”的一个很好诠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五句“无心为子辄求郎”非常精彩,用典尤其贴切。“为子求郎”的典故发生在东汉,此处的“郎”是指官职的意思,例如侍郎、中郎将等等。汉朝光武帝刘秀死后,其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刘秀的女儿馆陶公主就“升级”成为了“长公主”,有一次馆陶长公主请求汉明帝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官职,结果这位舅舅婉转封死了外甥的上升通道,不过赏赐了很多钱做了补偿(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此时的太平公主也是“长公主”的身份,这句诗是标榜自己不会像馆陶长公主那样干涉朝廷的用人大典的。其实太平公主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是弄权,才越是洗白自己。在李显当政之际,太平公主权势就很大了,后来的唐隆政变,是她亲手把小皇帝李重茂拉下宝座,推自己的弟弟李旦尚未,因为这个功劳,在李旦为帝的时候更是权势赫赫,以至于李旦处理政事只问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事问过太平公主吗?第二句是这事问过太子李隆基吗?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八卦一下,都是至亲,为什么在三哥李显尸骨未寒的时候就扫开侄子而支持四哥呢?我觉得是姑嫂矛盾造就成的,韦氏太强势了,寒门小户还好说,不多往来就是了,皇家捆绑的利益太繁杂,实在避无可避。
更正一下,太平是李旦的妹妹,感谢桥桥提醒!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雄才七步谢陈王”是李显最小的儿子温王李重茂所写,他选的典故冥冥中似乎也剧透了他的命运。陈王指的是才高八斗的曹植,“谢”的意思是逊色、不如。李重茂表达自己的才华与先贤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个没问题,但是为什么要选曹植呢?要知道曹植作为大热的储君人选,被贬出京都,郁郁而终,在皇室中不是一个成功的前辈。李重茂的下场,除了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外,倒是和曹植在惨上有的一拼。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上官婉儿这个时候已经当上昭容了,“当熊让辇愧前芳一句”,依然是以前朝贤德的嫔妃为榜样,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足,其中的“让辇”还是来自于上一首联句中的班婕妤,只不过那句突出才,这句突出德。汉书记载: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当熊”一句描写的是一位“女汉子”,是汉朝汉元帝的一位冯婕妤(怎么汉朝有这么多好媳妇?)在陪同皇帝一起参观野生动物园的时候,一头熊爬出了栅栏,并准备往观礼台上爬,周围的嫔妃们都吓跑了,只有冯婕妤却迎着熊走了过去,挡在了皇帝的面前,随后左右侍从冲上来杀死了熊。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崔湜的“再司铨筦恩可忘”不难理解,给我再次掌管遴选官员的职权,这份恩情怎么能够忘怀。只是这个“再”字,中间有一段故事。在《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联句的时候,崔湜任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以才出现在联句的群臣中。在联句的次年,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他在官员选拔的过程中收受贿赂,卖官鬻爵,遭到御史李尚隐的弹劾,贬为江州司马。是上官婉儿联合安乐公主多次在李显面前美言,崔湜才得以很快起复,在此次联句的时候又成为了相臣。这句感恩的诗,表面上是献给李显的,实际是对上官婉儿的致敬。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飘来飘去的脸皮 2018-07-26 14:23:26
没更。
-----------------------------
感谢关注,激动ING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文江学海思济航”排在第九句,作者郑愔在上次联句也出现过,由此可见是很受李显信任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他的人品已经提过,相当不堪,并且他依附奸臣的仕途之路其实也非常坎坷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一开始追随酷吏来俊臣出道,来俊臣被武则天杀之以平民愤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改 换 门 庭 投 靠 张 易 之,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张易之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神龙zheng变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十句的作者武平一当时任吏部考功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正是负责官员绩效考核,“万邦考绩臣所详”的诗,就是岗位职责的描述。武平一按照辈分要叫武则天一声“姑奶奶”,他的父亲武载德在武氏家族鸡犬升天的时候被封为颍川武烈郡王。但他却始终非常低调,武则天在称帝时期就几次征召他做官,他借口参详佛法,隐居深山从未应召,其实是避祸,因为他知道吴氏家族必将遭到清算。直至李显即位,李唐江山恢复,他这才出山任职。武平一素有才名,博古通今,尤其精通《春秋》,李显非常喜欢他,经常召集他侍宴,并写下很多不错的应制诗,尤其是在一次立春日召近臣学士宴的时候,再一首《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中写下“黄莺未解林间啭,红蕊先从殿里开”的句子,李显非常喜欢,手批云:“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今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他不仅文才,政治敏锐性也非常高,他对韦皇后干预朝政非常不安,但是又不能直接进谏,于是他上书自我拷到,请求抑制外戚的权势,就从武氏家族开始。其实正真的指向大家也都清楚,李显“十动然拒”了,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限制外戚的权利。不过据《资质通鉴 卷第二百九》记载,到了景龙三年,“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唐中宗也沉不住气了,“患之”。十一月,亲访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问策。由此可见,这位武平一是有真才实学的,不仅是词臣,更是谋臣,只是李隆基即位后清除跟李显关系亲近的老臣,他几经宦海沉浮,仕途颇不得意,不过却是寿终正寝,在开元末年才离世,是武氏家族中下场比较好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第十一句“著作不休出中肠”中规中矩,恰似它的作者阎朝隐的一生。阎朝隐在当时比较著名,尤其是武则天十分欣赏,安排他和宋之问、崔湜不像宋之问和崔湜那么卑劣和钻营,在史书上著墨不多,武则天退位后也被清算,但是并无大过,李显很快就将其召回朝堂,在做此诗的时候,担任著作郎,所以才有这句述职报告一般的句子。
第十二句“权豪屏迹肃严霜”透着一股“纪检”的味道,这是因为作者窦从一当时担任三品的御史大夫,是监察官员之首,所以他自夸权贵豪强在他面前销声匿迹。其实他远没有自诩的这么高冷,当时李显宠爱老婆孩子,进而宠信宦官,窦从一每遇审案,见到没有长胡须的,便怀疑是宦官,毕恭毕敬,他的属下弹劾宦官,他也极力阻止。他还有一个“国赩(赩指乳母的丈夫)的笑柄。窦从一丧妻之后一直没有续娶,景龙二年的大年除夕,中宗李显大宴群臣,突然关心起他的个人问题,说“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窦从一惊喜之下也倍感荣耀,结果太监宫女们领出一位团扇遮面花团锦簇的锦衣妇人(那个时候新娘还没有蒙盖头的习俗),窦从一在满朝文武之前连做几首“却扇诗”,新娘子拿开扇子,露出鸡皮鹤发,原来这是韦皇后七十六的乳母王氏老妇人。李显当场封她为“莒国夫人”,在满堂的欢笑声中,窦从一成了国之“赩”。有人说这是中宗和韦后的恶趣味,其实这很可能是窦从一自己愿意的,他为了攀附韦皇后,已经把自己的名字“窦怀贞”改成了“窦从一”,再替韦皇后对乳母尽一份心,也未尝不可。
窦从一严重的名不符实,没有从一而终,他娶了韦皇后的乳母两年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隆政变爆发,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被杀,窦从一于是亲手将妻子杀死,拎着滴血的首级向相王李旦效忠,并且改回自己的本名窦怀贞。李旦对他并不感冒,把他贬官出京。但是善于钻营的窦怀贞,搭上了太平公主的门路,在第二年就回京拜相,从此成了太平公主的心腹。可惜他的宰相也就当了3年,李隆基在当了皇帝的第二年,发动先天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窦怀贞也在惶恐中自杀身亡。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铸鼎开岳造明堂”,一句气势很足,也很通俗易懂,作者宗晋卿当时担任“将作大匠”的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在当时,一向重视“劳心者治人”,而“劳力者”被视为低贱,因此这个官职也不是很尊贵,按照一般常理,这个官职不应该有资格参加这个聚会。例外的是,这位宗晋卿是弟凭兄贵,他的哥哥是当时权臣,担任宰相的宗楚客。宗楚客八面玲珑,不但深受武则天宠信,也被后来登基的李显依为股肱之臣,和纪处讷并称为“宗纪”。他们还有个大哥叫宗秦客,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为相,据说武则天创造的包括“曌”字在内的十二个汉字,实际上是宗秦客的功劳。
结句“玉醴由来献寿觞”,直抒胸臆,高举酒杯祝愿万寿无疆,尽管不是十分惊艳,但也足以升华这次欢宴的主题。再由外邦使者说出来,比自我歌颂更上层次。看来这位吐蕃的使臣明悉猎,汉文化底蕴不凡。
这样一场盛会,赋诗联句,共饮庆功,显得如此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可是就在半年后,大唐惊变,短短的几年内,在座把酒言欢的诗人们,大多横死,留下性命的,只有长宁公主、阎朝隐、武平一、吐蕃人明悉猎。
唐中宗李显死于半年后的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官方记录”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汤饼中下毒毒死。对于这段公案,我在上官婉儿的篇章里已经表明了态度,尽管李显突然性死亡应该是真的,李世民家族遗传的有“风疾”,李世民、李治以及接替李显为帝的李旦,寿命都不长,五十五岁左右。即便是被谋杀,凶手也绝对不是韦氏和安乐。这应该是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等借口发动政变之人的欲加之罪,没办法,历史都是如此由胜利者书写。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补充一点窦怀贞的家世:
追溯起来,这位窦怀贞是唐朝开国皇后窦氏娘家的重侄孙,窦氏是一位奇女子,幼时就誓要替自己的舅舅,北周的武帝宇文邕向杨坚报夺朝之仇,这位窦怀贞的做派,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老姑奶奶”。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韦皇后死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七月二十一日,是李隆基在二十日晚发动唐隆政变率领禁军攻入皇宫后,在次日凌晨被杀死,身首分离,斩下的头颅被挂在长安东市示众,并被追贬为庶人。韦后其实对当时朝堂之上势力错综复杂有所认识,可惜她即无武则天的狠辣和心机,也不像武则天与李治并为“二圣”的执政根基,李显又死的突然。仓促之间她也采取了理论上正确的措施,在李显去世的次日,就调整了一些人事安排,只是她的亲兄弟在父亲韦玄贞流放的时候,都被杀死,所以只能以堂兄韦温、韦璿为主打造自己的班底。当时的韦氏族人大都安排到各个军营,因为她知道自己占据了大义的制高点,意外只会在兵变中发生。卫尉卿韦璿(韦温的族弟)、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韦温的堂侄)、郎将高嵩(韦温的外甥)、驸马都尉韦捷(成安公主丈夫)、韦灌(定安公主丈夫)、武延秀等人分别统领左右屯营、羽林、飞骑、万骑,可惜这些人都没有军队的根基,加上位居上位已久,在营中交横跋扈,激起了众怒,加上李旦曾经为帝,李隆基又刻意结交,所以禁军(万骑)的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愿意倒戈相助。六月二十日晚间,葛福顺、陈玄礼将韦璿、韦播、高嵩全部杀死,率领军队控制玄武门,李隆基指挥大军杀进皇宫,屠尽韦氏一党,包括当时年已八旬的相臣韦巨源。不仅如此,他还派崔日用率兵到韦氏一族居住之地,杀尽了韦氏一族,连襁褓中的婴孩也没有放过。不仅如此,韦氏和杜氏比邻而居(城南韦杜离天尺五嘛),在屠杀的过程中,很多杜氏族人也受到误伤。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时间:2020-11-08 06:42:53
温王李重茂算是“躺枪”的一位,如果不是生在波云诡谲的初唐,可能他就是一位富贵王爷了。他先是跳过太子这个台阶,直接被韦后拥立为皇帝,年号唐隆,这个就用了一个月,历史上唯一的作用是命名李隆基发动的政变。政变后的头几天,他作为傀儡,以皇帝的名义被李旦父子簇拥着出现在各处安抚民心,等到韦氏一党被清除的差不多了,他又要发布禅位诏书,以证实李旦的皇位的自天意而不是谋逆。从六月七日登基到六月二十四日太平公主把他从龙椅上拎下来禅位,短暂的17天皇帝生涯过后,唐恭宗李重茂又成了温王,一年之后改封为襄王,并迁到房州,追寻当初李显被流放的脚印,要说李旦这简直是调戏自己的亲侄子,同时也恶心了一把自己的亲哥。不过他没能向自己的父亲一样,熬到东山再起,就在联诗的四年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重茂暴毙,死者为大,李隆基给了这位堂弟一个“殇帝”的谥号,这个谥号也充满了讽刺,一般是给末代皇帝,还是那种无所作为、令人同情的。

楼主:古典浪漫主义2016

字数:57510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9-20 16:00:00

更新时间:2020-11-08 06:42:53

评论数:19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