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这儿正说唐

这儿正说唐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这一晚,还乡团成员元礼、裴虔通接手了杨广主殿的警卫工作,另一位还乡团的成员唐奉义则主管城门。三更时分,司马德戡按照计划率领数万叛军进入杨广行宫并很快控制住了局势。
面对杀气腾腾的叛军,杨广知道,落幕的那一刻来临的。虽然他预料过多种结局,但终究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离场。
千秋大业终成一梦,却换来万古骂名。
杨广除了叹息,也只有叹息。
他解下练巾交给了旁边的令狐行达,示意对方动手,随即闭上了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也应该结束了。
杨广的人生旅途结束了,司马德戡等人的还乡之旅才刚刚开始。政变后,宇文化及等拥立秦王杨浩为新皇帝,进而在奉旨还乡的旗帜下一路向西。
可能是觉得两手空空地返乡怪不好意思的,还乡团由结伴还乡的组织迅速发展成了组团抢劫的团伙,从江都出发,不论水路、陆路,是一路走一路抢,搞得沿途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但仅仅民不聊生,对于还乡团而言还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以折腾为最初出发点的群体,折腾别人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家的心理与生理上的需要了。于是,还乡团没有“手拉着手回到了故乡,从此开始过上了安静幸福的生活”,而是“手拉着对方的衣领,从此开始过上了没羞没臊的互黑日子”。所谓的上一秒钟能众志成城一起解决外敌,下一秒钟就能板砖横飞地专心致志搞内斗。说的大致就是这种人吧。
导致还乡团高层陷入无限内斗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如分赃不均外,更重要的是分官不均,也就是说贡献值与获得的职务不成正比。江都兵变中,宇文化及明明屁也没做的人居然身居高位(丞相),总揽大权,且丞相享受皇帝待遇(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而兢兢业业瞻前顾后忙着的人居然被明升暗降(礼部尚书),丢了兵权,还他娘的未退享受已退待遇。对此,司马德戡感到,这实在是太可恶了。
因此身为还乡团的实际总指挥司马德戡终于下定决心,要与窃取自己胜利果实的宇文化及决裂,成为名副其实的还乡团团长。
但司马德戡知道,如果想要除掉宇文化及,自己必须重新掌握军队,而要重新掌握军队自己出马去打报告提要求,必然是弄不成的(批报告的事基本上由宇文化及管)。于是,他决定去找一个铁定能够办妥此事的人------宇文智及。
一直以来,宇文智及和司马德戡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情,但宇文智及最终还是答应了司马德戡重回军队的请求,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司马德戡送来了很多的钱。看在钱的面子上,不,是看昔日共同革命(革杨广先生的命)的情谊上,宇文智及当即表示,这件事就交给兄弟我吧。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虽说宇文智及是个坏人,但是在收钱办事这方面,宇文先生还是很有点诚信的。在宇文智及的帮助下司马德戡获得了统帅一万后军的兵权,虽然人数是少了点,不过总比没有强。就这样,司马德戡召集了还乡团中的几个自己人,准备联合在附近活动的民军头领孟海公进行二次革命,推翻腐朽的宇文化及的统治,重建朝廷的领导秩序。
然而令司马德戡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昔日他用来忽悠全军将士的许弘仁、张恺这两位仁兄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忽悠了他,暗中将司马德戡的计划报告给了宇文化及。而宇文化及则将计就计,派出其弟假装游猎路过后军驻地,趁机骗出司马德戡,将参与计划的几个人当场拿下,紧接着立即处死。
至此,宇文化及彻底扫清了内部的反对派,完全控制了隋末最为精锐的骁果军。
对于骁果军的威名,全国上下的态度基本都是久仰久仰,而作为这支劲旅的敌人,一致公认的感受都是怕怕的。因此宇文化及同志率领的骁果军刚刚抵达东郡,东郡通守王轨同志二话不说立刻就宣布献城投降,以实际行动为大家生动地诠释了望风而降一词的具体含义。如果按照这个节奏继续走下去,宇文化及统一中原,平定关中,也不过是带着大军走一趟的事情。
但是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隋末的那场群雄混战中,最后的大赢家并不姓宇文,而是姓李,虽然宇文化及的迅速崛起如同星星般闪亮,但可惜的是,他扮演的是流星。因为宇文化及离开东郡继续北上不久,他就遇到了东都洛阳派来的平叛部队,而这支隋军的主将名字叫做李密。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统帅征讨宇文化及的隋军的人就是李密,且不是重名。这也就是说,前民间最强大的反政府武装的领袖李密先生摇身一变,目前已经成为了政府的人,甚至还承担了朝廷的平叛任务,来为杨广同志报仇。
估计如此戏剧性的一幕,杨广同志泉下有知,他也是不敢相信的。
不过事实往往就是如此,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小说还小说。
李密身上发生的这一惊人转变的人为原因,在我看来,是由于一个叫做元文都的人的努力争取,而这个元文都之所以如此努力把李密体制化,实际上是迫于另外的一个人的压力,而这个人正是被李密接连大败的王世充。
有点糊涂了吧,没关系,我们慢慢来,从头说。
杨广同志当年决意下江都前,将帝国的两个中心长安和洛阳分别交付给了自己的两个爱孙留守。其中,首都长安由代王杨侑坐镇,而东都洛阳则被划归杨侑的哥哥越王杨侗打理。鉴于当时这两个孙子年纪比较小,真让他们负责大堆政务的处理工作,显然是件不靠谱的事情。所以体贴的皇爷爷又亲自为两孙子挑选了若干大臣构建了行政班底,主持日常工作。具体说来,洛阳这边的班子是由五个人组成的,他们分别是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和尚书右司郎卢楚。在这五大臣之中,段达、皇甫天逸是武将,具体负责东都洛阳的安全工作,很少参与大政决策。所以剩下的三个文官才是关键。而在这三个人中,身为关键角色中的关键者的,是元文都。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祝各位朋友乙未新春快乐,士承东林敬拜!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元文都,洛阳人,北魏宗室出身,因“明辩有器干”而深受杨广的信任与重用(注意这一点),且在朝野之间名声也很好,所以一直以来越王杨侗都极为倚重这位元大人,凡事都要听取元文都的意见。这一切让元文都感觉自己上班越来越有劲儿,连日常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王世充的到来迅速打破了一切,元文都的多彩生活立马换黑白的了。因为元文都发现,越王杨侗对于王世充的信任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就拿之前的洛水一战来说,明明把李密逼到仓城之下,最后居然被李密带着几百个人反败为胜,进而导致全军崩溃,损失了上万人。之后不打个报告,就连夜跑到河阳,又由于天冷雪大,冻死了几万人,最后只剩下了千把来人,这么个罪过一般说来,够带兵的将领砍个十来回了。即便是王世充本人据说也有了觉悟,自个儿主动牢里蹲着去也,就等临头那一刀了。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越王杨侗不但没有派人来喊打喊杀,反倒是派遣特使前往王世充的驻地给予了王将军特赦,同时又赏赐给了王世充大量礼物(金帛、美女)以示鼓励。临了,还不忘表示洛阳欢迎你回来!
如此给力的领导,整个地球村都难找啊。
有很多人说,元文都不喜欢王世充,其原因在于,他预感到王世充将会威胁到他一号重臣的地位,因此要防患于未然,把这一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然而就我本人所能见到的史料来看,情况可能远非如此。
因为我看到的元文都终其一生都是一个耿直的人。
元文都确实不喜欢王世充,但他不喜欢对方的理由很简单,王世充在接受越王殿下的慰问和勉励后,居然不是重整旗鼓,再战李密,而是带着余部躲进了含嘉城里,就此不出来了。元文都认为王世充辜负了杨侗的厚恩,靠此人绝不能解除洛阳城的危局。于是,元文都开始寻找一个可以真正挽救洛阳危局,乃至大隋天下的人。
寻来找去,元文都发现,符合条件的唯一人选,只有李密。
招降李密这一议题,隋朝内部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在朝廷看来,李密属于顽固不化型的反面人物,一向亡我之心不死,所以对待李密这类人,隋朝的官方态度也一向是往死里打,直到打死。
不过元文都不这么想,至少得到宇文化及领军北上的消息后,会不再这么想。
根据准确的消息显示,叛贼宇文化及想要顺利返回关中,必然需要在近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粮草补充,而在宇文化及的行军路线上,能满足其粮草补充要求的地点,有且只有黎阳。黎阳目前是在李密的手里。因而一旦宇文化及攻打黎阳,李密则必然需要亲率主力前往救援,而一旦李密前去迎击宇文化及,他一定会担心洛阳的隋军趁机攻击自己,所以,基于这种形势,元文都认定,此时派人招降李密,李密必然不敢贸然拒绝。
不,李密一定会同意的,一定。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happytom365 2015-02-19 21:32:58
楼主笔耕辛勤,实在感谢啊。
祝您新春快乐!
-----------------------------
谢谢,祝大伙儿新春快乐!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李密是一个比较识时务的人,具体表现在,他接到洛阳寄来的招降信后,当即表示,愿意归降。
之所以答应的如此干脆,除了担心被王世充、宇文化及联手狠坑外,更重要的是,李密从这封昔日敌人的招降信中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或者说,是另一种全新的选择。
在招降李密的信件中,新近即位的皇帝杨侗不但承认了李密的魏公称号,还郑重许诺,你讨平了叛徒宇文化及后,就来入朝辅政。至于入朝后的政治待遇是太尉加尚书令,同时兼任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这意味着,只要李密愿意且具备打赢叛军的能力,他就可以借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第一号人物。当然,考虑到当时的新皇帝杨侗年纪还小,尚不具备单独处理政务的能力,所谓的一人之下的前缀,暂时是可以省略的。
以上的条件,如果是刘邦、项羽那样的枭雄级别人物看了,估计会直接把招降信拿去擦屁股。但是,面对这些优惠条件的人是李密。而身为李密,他确实心动了。因为李密同志归根结底是个传统的读书人。
书读得多,自然长见识,有文化,但圣贤的书读得多,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是,自然要受到腐朽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就李密先生当时的表现看,如果世上真的存在封建伦理思维病的话,李密应该属于重症,直接ICU长住的那种。
早年牛角挂书的苦读生涯造就了李密家国天下的情怀。如果可以不打破一个旧世界,就能在其基础上建起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那么何乐而不为?所以面对近在咫尺的掌控旧世界的机遇,李密决定好好把握住它。
对于李密而言,前途很光明。但是在畅想美好未来之前,李密要先考虑解决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我们说了,叫做宇文化及。
平心而论,宇文化及的能力指数如果是一百的话,李密则至少应该是宇文兄的五倍,所以说,宇文化及之于李密原本算不上是个问题。但事情麻烦的地方正在于,主将实力上的悬殊,宇文化及仅凭借优势加优质的兵力就轻轻松松实现了反超。虽说在李密的率领下,瓦岗军已经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即将面对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强军骁果军,瓦岗军全体指战员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没谱。
而且更要命的是,李密同志此番出征,能拿得出手的步兵骑兵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两万人而已,对面的宇文化及的兵力至少有李密的五倍,还都是一等一的精锐。所以自出发以来,李密部下的高级将领始终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这个仗要怎么打?
通常李密领兵作战前都会开个高级别的会议,讨论一下作战的具体思路,或者至少分配下作战任务,但是这一回,直到大军开到黎阳,李密也没有给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下达任何具体的作战指示,这让众人基本肯定,向来足智多谋的李密遇上十万骁果军也终于没辙了。
然而大家刚刚扎好营帐,就得到了李密的最新命令------建设命令: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于是大家都明白了,李密的作战计划就是不作战。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要知道,宇文化及攻打黎阳的首要目的就是为获取囤积在黎阳城中的大批粮草,而他麾下十余万的部队又大都是正值壮年的关中汉子,因此,宇文化及军中的粮草消耗远远快于普通得军队,所以李密的计划就着眼于此,凭借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避免立即与宇文化及进行决战,等到敌人的粮食消耗得差不多,再出来照死里打丫的。
李密的这一招可谓抓住了宇文化及的死穴,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不过,瓦岗军中部分反应较快的将领很快意识到,魏公这个看似完美的战术其实有一个极为致命的漏洞。
这个漏洞就是,我们是来救援的。
如果可以与敌周旋,迫使宇文化及粮尽退兵的话,那靠黎阳的守将坚守住城池就足矣,我们连夜赶路到黎阳来是为了什么?
对于这个疑问,李密的回答是我们不主动决战,但却可以配合作战嘛。
您说要配合哪位?
当然是黎阳的守将徐世勣。
说到徐世勣这个人,估计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说到此人在隋唐等小说中的形象徐茂公,符合历史的又不是很多。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隋末唐初的那个年头,名字中间有个“世”字的,基本上都是威猛无敌系列的人物。徐世勣的猛人事迹,最早就是从打宇文化及开始的。
当时的战场形势是宇文化及占据了徐世勣主动放弃的黎阳县城并同时把徐世勣包围在黎阳仓城(粮草主要在黎阳的仓城),李密同志的援军驻扎在临近的清淇,三路大军基本成品字形结构。每次宇文化及前来向李密挑战,李密总是假装听不见,而每次宇文化及前去攻打徐世勣,李密则会趁机派兵对准宇文化及的身后猛戳一下。于是,宇文化及来挑衅叫开门,徐世勣点烽火叫救命,李密搞偷袭叫大哥在此,宇文化及被打退叫我还会再回来的有趣循环开始了。
几轮下来,宇文化及终于感到这么个打法,自己似乎有点吃亏。所以,在谨慎的思考之后,宇文化及决定做出一些改变,变被动为主动。具体说来,宇文化及的策略是这样的,依旧出兵攻打徐世勣的仓城,但在同时也做好迎战李密的准备,趁李密出动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兵力多素质还很好的优势,一面堵住徐世勣,一面歼灭李密,从而达成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宇文化及的这一招并不十分高明,用我们今天的军事术语说,就是在围点打援。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此招一出,李密同志除了主动接招外,完全没有其他的选择。
但实际情况是,李密终究没有中招。因为徐世勣是有选择的。
一般说来,古代战争中被围得一方总是很惨,特别是作为守城一方的主将,不但要每天防备敌军的各种攻势,还要临时客串各种职务,掌握各种业务,比如会计学,要计算好每一百米的城墙上要安排多少士兵负责防守啊,比如工程学,要熟知城墙被凿穿了要用哪种材料才能尽快完成修补啊,又比如心理学,要做好属下将领士兵乃至老百姓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免有人因被围太久,导致情绪失控,把自己捆上投降了什么的。
身为军队命脉黎阳仓的守将,别的暂且不论,仅就工程学这一项而言,徐世勣同学的成绩绝对应该是满分。因为当宇文化及第一次来到黎阳仓城之下的时候,他就远远望见,前面有坑,而且还是一圈巨坑(周掘堑以自环)。所以每回宇文化及精心准备的大型攻城器械面对徐世勣精心准备的大型坑人工程都只能先望坑,再望城,再望人,最后兴叹:太坑!
然而宇文化及没有料到,徐世勣挖的不仅仅只有深坑而已。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在宇文化及摆下了围点打援的阵势后,城墙上的徐世勣一眼就看透了宇文化及的心思。于是他找来了部下嘱咐道:可以使用那个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上一段歌词来描述更为适合: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根据史料分析,徐世勣派出来的士兵确定没有千百万那么多,不过歌中“打得他魂飞胆也颤”,“打得他人仰马也翻”的效果却是出来了,据说此战之后,宇文化及同志就很少再到黎阳仓城下做四十五度角的抬头仰望,因为眼泪还是会掉下来。

想决战总是打不成,耍心眼儿又总是成了被耍的那一个。宇文化及的精神快要撑不住了,终于在一次与对手李密的隔河对话中宇文化及先生爆发了。
当时,本来是正方一辩李密选手在进行开场陈词,为“宇文化及忘恩负义谋杀先帝是天地不容的罪恶行为,势必走向绝路”的这一观点立论。没想到反方二辩宇文化及同学完全置辩论流程于不顾,直接大吼一声:我要和你讲互相砍杀的事,跟我这儿引经据典的扯什么!
宇文化及如此犀利简明的约仗表达,让本想一展辩才的李密当场无语,不过经过这次言语上的交锋,李密倒是更清楚宇文化及的水平了。
水平不过如此!我折根木棍都能能打跑他(吾当折杖驱之耳)!
随即,高手李密使出了棍法的第一式,讲和。
隔岸辩论不久,李密的私人代表来到了宇文化及的营中向宇文化及表示,我们双方本无矛盾,现在之所以会兵戎相见都是由于东都洛阳方面的忽悠,现在我家主公已经想清楚了,我们要走向联合,防止对耗,而为表达诚意,我方愿意为贵军提供粮草,且不日就到。
对于李密这一次的表态,宇文化及当即大喜(智商表现极为稳定):谢谢!谢谢啊!
要命的粮草难题就此迎刃而解,这宇文化及认定,李密先生是个厚道人。既然背后有了慷慨的李密拍了胸脯许诺送粮,宇文化及也就不过精打细算的日子了,他当即通告全军,从今天起,大伙儿敞开了吃吧。
就这样,日子在胡吃海喝中平静的过去了,李密答应的粮食却一直没信。眼看在这么过下去,宇文化及的裤子都要当出去了,宇文先生终于使出了杀手锏,找人催粮。
很快,李密那边给出了答复,还是那句话:不日就到。
所谓不日,就是不是今日,也不是明日,当然,更不是后日。如果硬要给个具体的日期,估计李密先生必然会指定二月三十日。因为李密从来也没有送人粮草的打算。求和休战,说白了其实就是近日打得累了,想要请假休息几天,顺便骗宇文化及多消费点粮食。而说句心里话,即便是李密本人也没有想到,宇文化及同志真会如此单纯,为此险些把军中的存货吃光用净。
因此当李密手下一个因获罪跑来投降的部属为宇文化及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后,宇文化及当场气得脸都白了,然后立马下令全军渡过永济渠,找李密玩命。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实事求是地说,李密忽悠了宇文化及,仅此一事是不打紧的。然而李密不知道的是,这次成功的忽悠,还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在恰当的条件下以最不恰当的方式彻底激怒了骁果军团。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粮草有限的制约,骁果军始终没能充分发挥真正的实力。但是现在拜宇文化及中计所赐,骁果军的士兵们不仅吃饱喝足,而且获得了作战的精神动力(向不让他们继续填饱肚子的李密复仇),因此李密即将面对的是状态良好且充满干劲的天下第一军。
如此看来,喜欢忽悠人的大忽悠终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事实证明了,如果单论玩命,历经百战的瓦岗军基本顶不住百战不殆的骁果军。在童山脚下的这场对决中,瓦岗军率先被骁果骑兵冲垮,而身为瓦岗军的主帅,李密同志也未能幸免。或许是由于装扮较为醒目的缘故,交战过程中李密再次中彩,被骁果军一箭射过去,当场落马,且不吭声了(后来知道是晕过去了)。目睹李密倒地不动的一幕,李密的卫兵都傻眼了,主将就这样被打死了,那这仗还打不打了?没等大家的思维得出一个答案,那边的骁果军骑兵已经赶来要收李密同志的首级。眼看李密的脑袋就要对身子来上一句,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最后生死关头,真正的高手出马了。
历史告诉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中的确存在一些与电影相似的桥段,而且也的确可以颇具传奇色彩。
此时,李密身边的卫士已经基本跑光了,在李密身边的只有他的一位帐内骠骑。看似形势万分危急,但其实不然,因为这位帐内骠骑不是个凡人,至少他有一个很不凡的外号,即“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小孟尝”。是吧,超长的。相信听过评书的已经知道了,此人正是李密昔日敌人张须陀的部下悍将,秦琼秦叔宝是也。
面对迅速逼近的敌人骑兵,秦琼二话不说就把李密先生扛上了马,且战且走,总算是将不省人事的李密抢救了下来。等安顿好李密,我们的秦琼先生又立即单骑返回,去收拢被冲散的士兵,就地组织反击,这才勉强帮助瓦岗军稳定住了战局。
在秦琼等人的拼力抵抗下,宇文化及见始终不能彻底取胜,终于下达了那个让他日后悔青了肠子的命令:撤军!
至此历时六个时辰(自辰达酉)的童山之战终于宣告结束。
虽然童山战役只持续了一天的时间,且大多史籍上对于此战的记载颇为简略,但在我看来,童山之战是隋末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这是因为参与作战的双方分别是国内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部队,而且战斗过程异常激烈(连主帅都差点搭进去),可谓打出了七世纪初中国军队的最高作战水平。但我要重点讲的,其实是此战的影响,因为童山之战的影响不是一般的深远,而是非一般的深远。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应该说,童山一战后,受到影响最快、最大、最显著的是宇文化及。这位仁兄本想在童山一口吃掉李密,却没想到李密同志不太好吃,最终的结局居然变成了吃了吐。于是饿得急了的宇文化及开始变得疯狂,一边派兵劫掠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搜刮军粮,一边派人跑到东郡加紧催缴。最终逼反了留守东郡的王轨,让人家再次跳槽全城投降了李密。而宇文化及部将们也开始在饥饿的威胁下纷纷反水,其部将陈智略、张童儿各自率领岭南籍和江东籍的骁果投奔李密,最后竟连李密的仇人樊文超(当年对抗杨玄感的东都留守樊子盖之子)都率领本部兵跑到李密手下混饭吃去了。如此看来,宇文化及的日子也算是过到了头。
但是以宇文化及先生的智商,如果他能够看清楚当时的形势,他也就不叫宇文化及了。因此,带着残存下来的两万骁果兵,宇文化及最终做出了北上发展的战略决策。事情的后续发展向我们证明,悲剧往往就是这样衍生成为连续剧的。在那里,宇文化及将遇到另外一位猛人兄,而宇文先生的这条老命,也将送在此人的手中。
相对于迅速一路走到黑的宇文化及来说,李密同志的处境还算好点,但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因为童山之战后,李密兄的路开始慢慢往黑里走,且任谁怎么也拉不回来。之所以如此,还是在于单挑天下第一强军的代价实在太大。所谓“李密破化及还,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皆倦”这句话,在史学界基本不存在争议。即便是在当时,大家也看得很清楚,瓦岗军的精锐部分几乎全部报销在了童山脚下,从此李密的军事实力直接降级到了二流水准,天下诸侯不再以李密一人独尊。
不过,各地的民军头领是否依旧还尊奉自己为大哥大之类的事情,对当时的李密而言已经不重要了,自从选择了接受隋朝招安的那一刻起,李密就知道,大战之后将是新的未来。而现在,未来已来。
在朝廷准备招降李密的前夕,身为留守五大臣之一的元文都曾经对同事卢楚说过这么一段话:“今化及弑逆,仇耻未报,吾虽志在枕戈,而力所不及。为国计者,莫如以尊官宠李密,以库物权啖之,使击化及,令两贼自斗,化及既破,而密之兵固亦疲矣。又其士卒得我之赏,居我之官,内外相亲,易为反间,我师养力以乘其弊,则密亦可图也。”
这段话看似很长很复杂,但是却并不难理解。元文都想要做的是导演一部新版的鹬蚌相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弑君叛徒宇文化及和叛乱贼首李密要分别饰演傻鹬和呆蚌,且要打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才好,等到李密与宇文化及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由朝廷出面扮演好运的渔翁伯伯,一举解决两个蠢物。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应该说,元文都同志的预测能力是相当精准的,因为出征前就连李密本人也不敢确定自己是否一定能够击败宇文化及,但元文都居然早就做好了迎接李密得胜归来,并进一步分化瓦解对方的打算,此人的高瞻远瞩可谓厉害。
然而有一件事,元文都还是没有料到,那就是既然要上演新版的鹬蚌相争,故事的结构肯定会有变化,因为上天是一个挑剔的观众,从来不会喜欢一成不变的样板戏,所以他偷偷为这部翻拍戏增添了一个角色:打击野生动物滥捕的执法者。而这一角色的出演人选被锁定为王世充。
李密的归降,对于王世充而言从来不是喜剧,而是惊悚剧,每天一惊,终至毛骨悚然。对于这种感受,王世充本人从不加以掩饰,每次李密从前线发来捷报,在举朝官员弹冠相庆,欢呼胜利的时候,王世充都会私下对自己的部下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以元文都的斗争水平(刀笔吏耳)肯定搞不定李密,而我们与李密交战甚久,杀了不少瓦岗军的亲朋好友,李密一回来,我们就要倒霉了!
要倒霉其实不用等到李密回来,因为此时此刻已经有人磨好了刀锋,准备向王世充下手。这个人就是元文都。
作为王世充军中思想教育讲话的远程听众,王世充的话,让元文都很害怕。元文都知道王世充为人够狠且足智多谋,在李密入朝之前一定会采取什么行动来阻止这种不利于己的局面出现。而如果王世充出手了,自己苦心策划的大局必然会就此崩盘。于是出于对王世充的恐惧,元文都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王世充。为此元文都召集了卢楚等老同事共同制定出了一个趁王世充入朝之际伏兵擒杀之的行动计划。
这是大家唯一的翻盘机会。
但这个大家里面,不包括段达。
回家后不久,段达叫来了自己的女婿张志,让他火速赶往另一个人的住处------王世充。
正如元文都在王世充军中有耳目一样,段达做卧底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潜伏多日的段达决定浮出水面,而且看着船上相处多年的老同志们一起沉下去。
不好意思啊,这个年头情谊真不值钱。
听完张志的详细汇报,王世充当即大惊,他远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刀笔吏元文都到了关键时刻居然也有胆量扔笔玩刀。但王世充到底是王世充,短暂的慌乱后,他很快恢复了以往般的平静,一个绝地反击的方案已然在王世充的脑海中成型。
既然你们要玩刀,那我就奉陪到底吧。
当夜三更时分,王世充突然领兵包围宫城,并集结主要兵力开始攻打含嘉门。
元文都等人随即接到了消息,并马上反应了过来,大事不好。
平心而论,也许是久经官场的各种历练的缘故,元文都等人应激反应力比普通人明显要快上一拍。刚刚得知出了事,若干自救措施后一秒就出台了。其一,将皇帝大人紧急转移至乾阳殿,召集亲兵严加守卫。其二,火速命令诸将关闭各门,以本部兵就地开展防御作战。其三,派出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领一部出太阳门主动迎战王世充,元文都自己则统率宿卫兵绕个圈子,出玄武门去踢王世充的屁股。
从这个临时想出的作战计划来看,元文都等人多少还是懂一些兵法的。不过,不得不提的问题还是有两点。第一,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第二,对手可是王世充。
事情的发展表明,就是这两方面的疏漏,最终葬送了元文都等人的活路。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超出预想的变化最先出现在皇甫无逸那一边。
为压制住王世充一伙的迅猛攻势,皇甫无逸接连派出跋野纲、费曜、田阇三位将军承担阻击任务。其中跋野纲一出宫门即单枪匹马,一马当先地朝向王世充所在的位置猛冲了过去。只见跋野纲熟练地操纵着前驱的方向,熟练地躲过了各种阻碍,熟练地挥动起手上的武器(挡箭),离叛军的首领王世充是越来越近。
在场的双方士兵都为跋野纲这次奋不顾身的冲锋惊呆了,就在大家缓过神来,准备目睹一次现场版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时,却见到几乎冲到王世充跟前的跋野纲突然落马,紧接着又是一声无比清晰的大叫传来:小将跋野纲特来归降!
真是晕死。
当时一同领兵的费曜、田阇二位见跋野纲兄冲了出去,立刻挥军上前,准备保障接应,但冲到半路才发现,那位老兄之所以这么急,却是赶着投降的。不过费曜和田阇显然比跋野纲硬气得多,明知被战友涮了一把,竟没有丝毫的动摇,而是继续带领剩下的弟兄们完成他们被交付的任务。他们坚信,只要再坚持一会儿,王世充的后军就会出现大骚动,届时,胜利的天平最终会倒向自己的这一侧。
然而直到王世充杀进了太阳门,费曜等人被打得崩溃,他们也没等到王世充后方大乱的一刻。
因为元文都始终没有出现过。更具体的讲,应该是元文都始终就没出过玄武门。
元文都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是由于元文都那里也出了问题,一点小问题,没拿门钥匙。
个人认为,对于此事元文都不必承担具体责任,要担责任的应该是管理门钥匙的专职人员,长秋监段瑜。不过不能否认,元文都必须承担领导责任,因为他坚决拒绝了破门而出的这种故意毁坏国家财物的行为,一定坚持要找到钥匙再开门,再出去。
没有钥匙就开不了门,开不了门就不能包抄王世充,不能包抄王世充就通通死定了。面对一座城门(还不是文物)和众人的生死大事,元文都难能可贵的做出了保护城门,掉头奔向太阳门的决定。
有了这么耿直的领导,元文都的手下们只能自叹命苦了。
元文都带着人一路狂奔,刚跑到乾阳殿,王世充已经完全占领了太阳门,守门的皇甫无逸不愧久经战阵,见大势已去,老婆孩子什么的都不要了,当即砍开右掖门,奔长安去了。元文都的另一位死党卢楚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幸运,这位仁兄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趁乱躲进了主管皇帝饮食的专门机构太官署里,且当场被王世充的人抓住,然后让王世充下令砍了。至此昔日杨广任命的留守五大臣里,只剩下了元文都和段达。
当时王世充虽说攻进了宫城,但一时间还无法进入皇城,只好一面继续采取包围战术,一面派人前去敲门。王世充当然没有天真到能够只靠敲门就能进去的程度,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给今夜发生的事情一个合理的说法。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u_97678214 2015-02-25 21:03:14
精彩!天天在追啊
-----------------------------
谢谢捧场!望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hehe521521521 2015-02-26 09:35:39
楼主快更才是啊~
-----------------------------
努力ing~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元文都等人预谋挟持陛下投降李密,段达得知此事告诉了我,我并非谋反,而是要诛杀反贼啊!”
里面的段达等的就是这句话。
紫微宫中,素来老实的段姥姥(希望大家还记得这个光荣的外号)突然雄起,假称奉皇帝杨侗的旨意下令逮捕了元文都,与此同时又派人开门迎接王世充进宫护驾。
喧嚣了一晚宫廷混战,终以王世充的彻底胜利告终。
处理完元文都及其同党,王世充因救驾有功被委任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实际上掌握了朝中的军政大权。举目四望,洛阳城内,王世充先生已经再无对手。
王世充是一个比较有追求的人。一般说来加官进爵,掌控朝政之类的,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很可以的高标准了,但王世充对自己还在严要求,这是因为王世充很清楚,如今的大隋所能实际控制的地方也就是洛阳到洛阳远郊这巴掌大点的地方,这距离自己所追求的掌控天下的终极目标差得太远,所以王世充打算要走去出,让自己的名字享誉四方,威震万邦。
不过要达到这一效果,王世充有必要先搬开堵在洛阳家门口的庞然大物,他的老对手,李密。
虽然此时的瓦岗军经历了童山大战,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由于最后与李密的几次交手,都是王世充的大败而告终,又加之目前李密已经在名义上归顺了朝廷,再出兵也没啥合适的理由。因而王世充的部下对于要不要再和李密作战一事始终存有争议。
因此为实现个人的天下理想,王世充的当务之急是平息争议,统一思想。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摆事实,讲道理,广泛开展针对下层士兵的心理疏导和理念教育工作是最为常规的手段。但王世充先生身为一个奇才,自然是不走寻常路,不用寻常招。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更为符合军情的方式,迅速统一了全军的认识。不过这一招,本人并不建议广大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选用,因为这招在我们今天被称为封建迷信。
据记载,王世充的士兵中荆楚籍贯的占大多数,而当时的荆楚一带,最主要的民风民俗就是鬼神迷信。于是王世充先生宣称自己连续几天都梦见了周公,请求皇帝批准在洛水旁建立祠堂进行祭祀,要知道,这个时候杨侗已经基本上成为王世充的傀儡,别说王世充提出给周公修个祠堂这种小事,即便王世充哪天性起,说要盖金字塔,皇帝大人也得照批。
就这样,周公的祠堂不日落成,然后王世充专门请来巫师来主持最初的祭祀。
祭祀仪式伊始,一切正常,当领导的敬献祭品,普通大兵强势围观,很是热闹。
突然,巫师同志在未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扑倒在地,随即又立刻站起来,不过声音却变了:我是姬旦。
鸡蛋个啥?我还是咸鸭蛋呢!
这句话搁在今天或许很有笑果,估计还会被个别爱插科打诨的追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无厘头的问题。但在当时,在那种环境下,此话一出,现场当即肃然起敬。大家都清楚,这是周公的本名。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跟乡村地区常见的跳大神没什么区别了。“姬旦”同志表示,此番降临不为别的,只是想传达一个消息,那就是仆射(即王世充)务必立刻马上讨伐李密,打了大家就会得大胜,不打大家就会得大病(且还是致命的那种)。
说完,巫师再次晕倒。
听完,王世充的兵跪倒一大片:请将军出战!
动员,就是这么简单!
王世充满意地结束了祭祀活动,他从踊跃请战的士兵中挑选出了两万人的精锐,此外又精选出战马两千匹,强化了部下的骑兵。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等即将到来的最终对决。
我这就来了,李密。
自从得胜归来,李密的烦心事就没有断过。本来说好要入朝辅政的,谁知才走到温县,就得到了王世充杀掉元文都、卢楚等人的噩耗,于是不得不回金墉城。本来正赶上王世充走霉运了(洛阳城内闹粮荒),谁知硬没扛过长史邴元真等人的轮番劝说,于是不得不批准了与洛阳城的衣服换食品计划。又本来想要密切军中各部关系,就优先厚待新归附的士兵,以期鼓舞整体士气,谁知却导致了瓦岗军旧部心生不满,于是又不得不四处走访,协调矛盾。
终于,上面的诸多琐事全搞定了。老邻居王世充也打过来了。
虽说是王世充主动打过来的,但是战争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李密的手中。因为李密知道,对手王世充此次的全力出击并没有看上去那样难以应付,只要自己按兵不动,先倒下的一定是对方。一切只因王世充有着同宇文化及相同的弱点,缺粮。
据史料记载,当时洛阳城内的米价是“米斛直钱八九万”,由于本人数学不是很好,就请人帮忙算了下,得到的答复是这种水平相当于今天花七八千元才够买三百斤左右,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天价米。
洛阳的高米价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此在李密开作战会议时,老将裴仁基就明确提议乘王世充倾巢出动之机,分兵切断对方东进的所有交通要道,再挑选三万精兵去打洛阳,逼王世充回援。然后就敌进我退,敌来我还来。总之要让王世充在两地间不断做折返跑,直到累死丫的。
李密同志认为裴仁基老同志说的很对,不过在李密看来,要赢可以更简单。李密表示,目前王世充的军队虽然有器械精良、意志坚定和求战心切这三大特点,但我们只要凭城固守,坐等敌人粮尽自乱就可以了。就此,李密还做出一个预断,坚守不战的话,不出十日,敌人必定走投无路,王世充本人的脑袋届时可以挂在我们的旗下了。
按照以往的情景,裴老同志和魏公大人先后发言并达成高度一致后,在场的将领应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坚定的下去执行。然而这一次是个例外。
李密的发言刚刚结束,当场就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而且还不是一个人,据载,反对派的主要成员有岭南骁果军主将陈智略、江淮短矛兵主将樊文超、外马军骠骑主将单雄信(以下省略若干人),基本上占据了在场与会者的大多数(欲战者什七八)。
李密不是一个容易向多数派妥协的人,然而这一次同样是个例外。因为这段日子的经历已经让李密深刻地认识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所以这回李密首次放弃了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原则,选择了向人多的一方妥协,出战。
从失败走向成功必须杜绝任何失误,而从成功转向失败往往只需要一次失误。
虽然只有一次,但事实证明这是李密彻底走向不归路的开始。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决定了瓦岗军最后走向的重要会议结束后,李密手下一个掌管文书的年轻人得知李密决定出战的消息当即大吃一惊,他随即主动找到了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魏公虽然刚刚得胜,但我军的精锐也损伤殆尽。加上现在我们不掌握府库,不能及时奖赏有功的将士,大家的士气本不旺盛。因此考虑到现状不如深挖沟,高垒墙,耗他粮,等王世充粮尽退兵,我们就可稳操胜券。所以恳请您奉劝魏公,不要出战。”
长史郑颋面无表情地瞅了瞅跟前的年轻人,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警告,其中基本包含:“你哪位?我很烦!快走开!”这些主要的讯息。
没成想,对面的年轻人却做出了让他意想不到的回复:
“这是奇谋深策,何谓老生常谈?!”
言罢,拂袖而去。
只留下郑长史在风中凌乱。
“你这个人,这么冲的个性,也就我脾气好,不然你早晚要找倒霉的!”
郑颋看着远方渐渐模糊的身影,气得浑身发抖。
这个在当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辜负了郑先生,因为在他此后的一生中一直没有改掉言行很冲的坏毛病。然而从另外一种程度上讲,他也远远超出了郑先生的预料,因为他将在不久的将来遇到那个能够包容自己很久很久的人,并由此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提意见的特殊才能,进而超出同时代的几乎所有人,至今仍为后世津津乐道。
因为这个特立独行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做魏徵。
魏公李密的出战决心最终没有再动摇。于是似乎就在命运之神的指引之下,李密率领着他的大军来到了北邙山脚下。如果说童山是见证了李密的梦想发光变亮的地方,那么北邙山将会见证李密的梦想归于黯淡。
作为瓦岗旧将中坚定的主战派,单雄信此次被安排率领外马军驻扎在偃师城北,与山上的李密大营遥相呼应。而王世充选定的首攻地点正是这里。
为保证一举击破单雄信的外马军大营,体贴的王世充特意从自己的两千精骑中再次进行了一次严格的遴选,最终组织了出了一支更为精锐的骑兵特遣部队前往偃师执行破袭任务。
记得一个经典的小品里有这么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觉得王世充的这支骑兵部队恰好是个合适的例子。虽说人数不过数百,但冲击力极强,打得很猛。居然连在瓦岗军中号称“飞将”的单雄信单二哥也不是对手,险些被这群骑兵打飞。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猛将虽然很多,但是能称作“飞将”的人却极少,在单雄信前,“飞将”这一称呼只属于过一个人:吕布。(注:李广是飞将军)
既然飞将差一点硬着陆,那么就派“万人敌”去帮手吧。
“万人敌”的名字叫做裴行俨。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裴行俨,绛州闻喜(今山西永济)人,裴仁基长子。裴行俨这个名字大家乍听起来一定会感到很陌生,但是说起此人在后来的小说演义中的名字裴元庆,那可真的是大名鼎鼎。在下小的时候就有一看过小说的女同学明确表示,嫁人就嫁裴元庆。不仅出身好,而且长得出众,能力也出众(武力天下第三)。所谓上得了战场,见得了丈母娘,是居家旅行的不二之选。
历史上的裴元庆兄是不是帅男,我不清楚(记录历史的没写),但说是猛男绝对错不了。因为史书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我相信这也正是在单雄信陷入危机的关键时刻,李密先生为何派出裴行俨的最佳理由。
赶到偃师战场,身为主将的裴行俨连战前热身都免了(我估计马上做过了),二话不说就直接驱马冲进了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搅得王世充的精华版骑兵不得安宁。但是王世充的精骑兵毕竟不是吃素的。我砍不过你,还射不了你吗?当即一箭过去,把裴行俨直接放倒。眼看裴行俨就要如同小说中的裴元庆同志一样在疆场上英年早逝,另一位猛人出场了。
出场的这位,是程咬金。
程咬金是当年本人在《说唐》中比较关注的人物之一。这是由于小说中的程咬金不但性格很好很直爽,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程氏三板斧。据说此三招使将出来,如果对方落荒而逃,那就证明对手是个普通级别的人物,程咬金就可以应付。而如果对方岿然不动,那就证明对手是个高手级别的人物,程咬金就落荒而逃。因此基于这一设定,我一直将程咬金视为书中的武将战斗力测试仪(人体版),靠他来衡量新出场人物的作战水平。后来,翻看史书才知道,又被忽悠了。因为正版的程咬金兄用的武器根本不是什么宣花斧,而是“善马槊”,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水的板斧三招,更谈不上去验证其他人的武功水平了。
但是抢救裴行俨的这一次,程咬金却验证了自个儿的武功水平。
据记载,程咬金发现裴行俨坠马后,立刻前往跟前抢救。在亲手杀死数名隋兵后,暂时将敌人逼退。于是抱起裴行俨同骑一匹马,掉头就跑。可惜的是王世充的手下们想必缺乏“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的觉悟,开始跟在程咬金的马后可劲地追。
事实证明,超载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程咬金的马上多了一个裴行俨,他很快被一个敌兵追上,而对方显然认定,这两个最后都是自己的,所以上来就是一戳。程咬金同志猝不及防被马槊扎成了贯通伤。谁知,受伤了的程咬金不但没有坠马,反倒是大喝一声转过身来折断了对手的枪杆子,顺带手结果了对方。目睹了如此彪悍的一幕,仍在追击的隋兵终于意识到,这不是我的菜,纷纷放弃了进逼。程咬金和裴行俨由此得以死里逃生。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虽然接连投入了裴行俨、程咬金等大将前往救援,但是交战的结果对李密而言依旧不容乐观。因为傍晚收兵时,统计伤亡情况,李密才意识到虽说保住了单雄信的偃师大营,然而自己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单雄信的外马军损失过半,军中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均受重伤。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精锐只有内军了。
所谓内军,是由李密同志从军中亲自挑选出的勇士组成的亲卫部队,其兵力总计八千人,分为四骠骑,分别由秦琼、程咬金等将领统领。对于这支武装,李密同志自己的评价是,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兵。因此每逢关键战斗的最关键时刻,李密均以内军担当主攻任务,基本上是无坚不克,战无不胜。这一次与王世充决一死战,李密当然不会把这个大杀器放在家里,而是同样领到了战场上。李密深信,只要明天一到,打出这张底牌,王世充必然败北。
作为李密命中的劲敌,王世充先生却似乎并不这么看。因为王世充认定,胜负的关键是在今天,而非明日。
当夜,王世充秘密派遣精骑二百余人潜入北邙山山北的溪谷中埋伏起来。他知道,第二天的决胜之机,正在于此。
九月十二日,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然而很快,山谷清晨的宁静就被匆忙的行军声打破。王世充率领的隋军已经直奔李密的阵地而来。
李密早就知道王世充今天要来,但却没有想到会这么早来。仓促之余,李密连忙领兵列阵迎战。
王世充要的就是这种措手不及的效果。
趁着李密排兵布阵的工夫,王世充这边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担当隋军先锋的部队,大都来自于同一地区------江淮,而且有着相同的特点:行走如飞。于是这拨身为步兵却跑出骑兵速度的江淮勇士出其不意地楔入了瓦岗军尚未成型的队阵中,随即动手乱砍。这一下,连主帅李密也控制不住局势,瓦岗军上下开始混乱起来。
王世充的第一个目的成功达到。下面,是第二招。
正在隋军和瓦岗军的士兵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部分眼尖的瓦岗军将士发现,对方的士兵绑着一个很像李密的人走过自己的眼前。由于大家正在进行高强度的体力运动(对砍),可能是精神过于疲劳,看错了吧。就在瓦岗军的士兵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开始大叫起来:已经抓到李密了!
很快,这句话喊成了口号,鉴于当时战局太乱,李密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而那位仁兄又确实长得很像,瓦岗军开始陷入了更糟糕的局面:慌乱。
王世充的第二步也实现了。其实,战场上出现的这一幕同样是王世充精心安排的。王世充为保证彻底打垮瓦岗军颇费精力的找来了一个和李密长得很像的人,秘密将其带在军中,等待两边打到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故意把人牵过来,绕场一周,以打击对手,提升己方的士气。没想到天助王世充,假李密完美地发挥了作用。瓦岗军开始动摇,隋军已然胜利在望。
楼主:士承东林  时间:2021-01-12 19:49:05
@happytom365 2015-03-03 18:14:53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楼主文思泉涌耶!
每日必到,谢谢辛勤笔耕!
-----------------------------
谢谢兄台每日捧场!

楼主:士承东林

字数:102285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1-12 00:20:00

更新时间:2021-01-12 19:49:05

评论数:21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