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当时,德军配属在东线的Ⅰ号坦克有152辆,Ⅱ号坦克有793辆,Ⅲ号坦克有976辆,Ⅳ号坦克有409辆,35t坦克155辆,38t坦克625辆,指挥坦克186辆。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知,Ⅲ号坦克和Ⅳ号坦克是德军的主战坦克。按照德军所知道的的那点儿可怜巴巴的情报,德国人认为Ⅳ号和Ⅳ号坦克非常强大,足以搞定已知的任何一款苏联坦克。
那么,苏联的坦克是否真如德国人所想的那样,不堪德国坦克一击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苏联的坦克部队。
先说说德国人知道的苏联主要坦克。
1941年6月22日之前,苏联西部国境5军区所拥有的主战坦克有如下几种型号:T—26,T—27,T—28,T—37,T—38,T—40,以及BT系列坦克。
上述这些坦克的数量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它们都是苏联即将淘汰的旧货,火力不强,装甲薄弱,完全不是德军主战坦克Ⅲ号和Ⅳ号的对手。
接下来,再说说德国人完全不知道的苏联坦克。
在1941年春天的时候,希特勒曾经发布过一个特殊的命令,说是有一个苏军军事代表团要参观德军的坦克学校和工厂,他要求德军必须把所有的武器都展示出来,不能藏着掖着。
德国兵工部门于是就真的按照希特勒的要求,让苏联人参观了所有的坦克,其中包括最新式的Ⅳ号重型坦克。
结果苏联人根本就不相信Ⅳ号坦克就是军事大国德国的重型坦克,他们说:“你们一定是故意把最新式的坦克隐蔽了起来,你们并没有遵照希特勒命令,将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看。”
德国方面的负责人见苏联人有疑问,便十分肯定地说这的确是德国最新式的坦克,如假包换,童叟无欺,他并且还以上帝的名义发誓。
不过,苏联人显然不相信德国人的这一套说辞,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德国人不地道,没有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看。
德国军工部门的主管见苏联人居然还看不上堂堂德意志帝国的Ⅳ号坦克,就猜测他们必然是有了比Ⅳ号坦克更先进的坦克。
不得不说,这位德国军工部门的主管所料分毫不差,苏联人确实有比Ⅳ号更先进的坦克,它们分别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坦克T—34,以及二战初期的“巨无霸”坦克KV系列。
先说说二战坦克中综合性能最好的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著名设计师柯什金的杰作,它不仅继承了BT系列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而且火力和防护力也在BT系列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升。
1940年1月底,首批T—34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被正式定名为T34/76Model1940型。6月,T—34的生产图纸完成,随后便开始大量生产。
T—34坦克上安装的是一门76毫米L/30.5型加农炮,而同时期欧洲各国坦克炮的口径还只停留在40~50毫米的水平。
1941年,T—34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型加农炮。这种火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德国的所有坦克都无法抵挡如此猛烈的火力。
这种F—34型加农炮除了可以发射穿甲弹之外,还可以发射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这使得T—34坦克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
T—34坦克除了火力远超德国坦克之外,它的防护力也比德国坦克强得多。这是因为塔西诺夫在为T—34坦克设计装甲时,提出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
T—34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Ⅲ号和Ⅳ号坦克相当,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它的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边形,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有45毫米。
这种斜面装甲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个是T—34被首发炮弹击中之后,炮弹可以被弹开(俗称“跳弹”),增加了战场存活几率;第二个是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比垂直装甲要大得多。
比如说,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
这样变态的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都无法在500米距离上击穿它。
T—34坦克除了防护力和火力都猛之外,更难得的是它的机动力居然也很不错。
这款坦克的发动机,是由柯什金的助手莫洛佐夫专门研制的。T—34采用的是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这使得T—34的最高公路时速达到了55公里。
V2发动机除了马力大之外,居然也还很省油,一般情况下,T—34本身油箱里的60升柴油,再加上车身两边悬挂的两个39升副油箱,可以让T—34坦克连续跑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Ⅳ号坦克的最大行程仅仅只有160公里。
T—34坦克所采用的底盘是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安”式,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以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它的履带宽达50厘米,同时期的德国坦克履带宽度只有30厘米。T—34的底盘和履带优势赋予了它极强的越野能力。
正是由于T—34坦克有如此厉害的越野能力,在1941年秋冬季节的莫斯科城下,它才可以在冰天雪地中纵横驰骋,一路畅行无阻,它由此被德军称作“雪地之王”。
T—34坦克初次亮相,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德军坦克部队在此处遭遇这种坦克之后,一直到莫斯科城下,居然找不出任何一款可单独与之抗衡德国坦克。
这直接导致德军所有现役坦克的过时,造成了所谓的“T—34危机”。作为临时性的应对措施,德国兵工厂赶紧给Ⅲ号坦克换上长身管50毫米火炮,给Ⅳ号坦克改装75毫米火炮,并加厚他们的装甲,才勉强能够与T—34抗衡。
接着我们来看看KV系列坦克。
KV系列坦克又分KV—1和KV—2两种,他们都是装甲奇厚无比,火力超强的重型坦克,当时德军的任何坦克,无论在多么近的距离,都无法将其击毁,只有88毫米高射炮是它的克星。
尽管KV系列坦克战斗力很强,但苏军部队的指战员们普遍不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的火力与T—34旗鼓相当,但机动性比后者差得多,而且故障率也居高不下,远远赶不上T—34那么可靠,所以,它们在苏德战争中出场的机会不多,不过在战争初期也还是给德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看完了苏联陆军和德国陆军坦克的对比,我们再来看看苏德两国空军的对比。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联BT—2坦克


苏联BT—5坦克


苏联BT—7坦克


苏联T—26M1931型


苏联T—26M1933型


苏联T—28中型坦克


苏联T—35多炮塔重型坦克

苏联T—37水陆两栖侦察坦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联T—34坦克


苏联KV—1坦克


苏联KV—2坦克


苏联KV—1喷火坦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德战争德国的宣传画


苏联的宣传画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看完了苏联陆军和德国陆军坦克的对比,我们再来看看苏德两国空军的对比。
德国空军的威力在闪击西欧的战役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毫无疑问,德国空军是当时世界第一等的飞行部队,德军使用的bf—109战斗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冠绝天下。戈林认为,只要他的飞行部队出手,苏联空军铁定玩儿完。
事实上,戈林这次总算是没有说大话,苏联的空军还真的跟他想的差不多,他们的主要作战飞机都过时了。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是伊—15型、伊—153型和伊16型,这些战斗机虽则数量庞大,但是它们却飞的比德国的轰炸机还要慢。那它们在世界上最优异的战斗机Bf—109面前,当然只是一盘菜。
至于苏联的新式飞机,比如雅克—1型、米格—1型、米格—3型、拉格—3型战斗机,虽然性能不次于,或者稍稍逊色于Bf—109式,但是列装的时间太短,飞行员根本就不可能熟练掌握,所以这些新式的苏联战斗机在Bf—109式面前,还是一盘菜。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联伊—15型战斗机,还是双翼的


苏联伊—153型战斗机,曾经帮助我们抗日,敬礼!


苏联伊—16战斗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下单翼的飞机,可惜在1941年成了老爷爷级别的飞机


雅克—1型战斗机


米格—3型战斗机


拉格—3型战斗机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军的炮兵比德军要强一些,不过,只要苏军失去制空权,这些苏联大炮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四,后勤保障
我把后勤保障放在前面说,是因为后勤保障制约着苏军的训练。
苏德战争前,苏联政府将主要精力都用在生产武器装备上面,这促使苏军的技术装备数量越来越庞大。
不过苏联的后勤部门却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联缺乏炸药和火药,并且穿甲弹的热处理工艺不合格,这导致苏军的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普遍缺乏穿甲弹和炮弹;
坦克产量越来越大,相应的零配件生产却跟不上,这导致前线部队的坦克普遍缺乏保养;
石油工业的技术不过关,这导致航空燃油异常匮乏,其次是汽车使用的汽油,还有坦克使用的柴油;
苏军缺乏无线电通讯设备,部队里的通讯联络主要依靠有线电话和电报。
作训水平
从1940年6月开始,苏联高层结合德军在西欧闪击战中的表现,开始裁撤步兵师里的坦克营,把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组建机械化部队。
此后,苏军的坦克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这需要大量的坦克兵。于是,源源不断的有新手加入坦克部队。
这些新的坦克兵们直到战争爆发前,由于训练时间过于短促,甚至都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熟练地使用坦克。而且,由于缺乏穿甲弹,这些坦克兵们在苏德开战前都没有开过几炮。
如此情况下,就造成这样一种好笑的现象,苏军坦克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但是战斗力反而有所下降。
苏联坦克部队大大扩充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军的高级指战员无疑看的很清楚。当时,一位后来当上装甲部队元帅的装甲师师长波格丹诺夫,就是这样来评价苏军的机械化军的,他说:“我的装甲师会变得比装甲旅还要弱,这是因为穿甲弹太少了。每个坦克小组平均有1~2个新战士。在组建装甲师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坦克手都担任了中级指挥人员职务:坦克指挥员变成了排长,机械师和驾驶员成了分管技术的副连长。还在两个月以前,营司令部就变成了团司令部,如果一瓶酒里面搀进了2瓶水,那这已经不是酒了。”
其实,新兵进入部队,适应新的装备总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是,在具体训练的时候,苏军高层又跌出昏招。
我前面说过,苏军拥有德军从未见过的T—34和KV—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只要让坦克兵们好好练练,将来打德军的时候,一定很厉害。
但是,苏军高层却出于保密的考虑,将大部分T—34坦克和KV坦克封存起来,只拿出少量坦克进行训练。
这就导致多数坦克小组只能利用老式的T—26和BT系列坦克进行训练,而在开战时他们又被要求使用操作方式要复杂的多的新式坦克。
当时,能够熟练使用T—34坦克和KV坦克的战斗小组只有300多个,而这两种坦克的数量却有1400多辆。
很多坦克小组直到1941年6月14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发秘密动员的训令后,才从仓库里把崭新的T—34坦克和KV坦克开出来。
此时距离开战已经不足一个星期,磨合期有限,苏军坦克兵只能做到勉强把它们开动起来,不出交通事故而已。要想让这些新式坦克发挥战斗力,还是算了吧!
上述两种苏军新式坦克中,T—34的可靠性要好一些,所以那些坦克新手们无论如何折腾,也不容易搞坏它们。而KV坦克由于可靠性差,再加上新手驾驶习惯不好,经常坏。
KV坦克坏了以后,由于缺乏零配件,又修不好,这导致很多KV坦克并不是毁于德国人的军事打击,而是毁于机械故障。
这样来看,苏军的坦克部队训练水平不怎么样,那么他们的空军训练水平如何呢?答案是,比坦克部队更差!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在其西部国境配属了6000多架飞机,其中有1400多架是新式飞机,这些新式飞机在性能上不次于,或者稍稍逊色于德军的主力战斗机Bf—109式,而且数量甚至还要超越后者。
只要这些新式飞机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戈林的手下们未必是“斯大林的雄鹰”们的对手。
可惜的是,我前面说过,苏军极度缺乏(请注意这个形容词)航空燃油,这就大大限制了飞机的飞行时间。
苏军飞行员们能够驾驶飞机上天的机会少得可怜,他们在1941年的前3个月里只在天上飞了4~14.5个小时而已,这还赶不上德军3天的训练量。
只有这么少的时间在天上飞,而且驾驶的又还是比老式飞机复杂的多的新式飞机。苏军飞行员们关心的根本就不是如何使用飞机来杀敌,而是千万不要让飞机坠毁。
事实上,在随后的战争中,正是由于苏军缺乏航空燃油,以及有经验的教官(有经验的都在前线),苏军的空军力量在整个战争中都异常薄弱。
甚至直到1944年末,苏军的空军部队也还是打不赢德军的空军部队。正是因为苏联空军十分疲软,德军往往把新手飞行员派到东线战场上来练技术,顺便积攒自信心,以便他们随后到西线去恨跟技术高超的美英空军较量。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六.高层战略战术。
苏军的战略思想,在德军发动闪击战之前,跟法国陆军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将装甲部队分散配置给步兵使用,至于空军的作用,同样也只是支援步兵进攻。
直到德军使用装甲集群,在空中部队的协同下,一举横扫整个西欧,苏联才从梦中惊醒,他们急忙改弦更张,开始学习德军的闪电战战术。
这体现在苏军于1940年6月火急火燎地组建机械化军(也就是坦克集群),并且还大力发展空军。不过,作为出产过“哥萨克骑兵”这种名牌产品的国家,苏联也没有忘记发展骑兵。
苏军的战略思想又被称为“大纵深战略”,这其实就是闪击战的“好莱坞版本”。我的意思是说,德军在使用闪击战战术时,受工业产能的限制,出动的装甲部队也好,飞行部队也罢,兵力都很有限,而且受坦克机动力的限制,一次性推进的距离也很有限。
而苏军发动进攻时,向来都是大场面、大制作,战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上万辆坦克纵横驰骋。苏军进攻时,T—34坦克由于机动力出众,往往可以一次性推进很远的距离,将原有战线远远甩在身后,所以我才说苏军的“大纵深战略”是闪击战的“好莱坞版本”。
基层指挥。
或许苏军的加强版闪击战战法,也就是“大纵深战略”还算不错,但是这种战法说到底还是要基层指挥员去执行才行的。
作为闪击战的核心要素,空地协同和步坦协同方面,需要各个兵种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实现,那么苏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又是不能!至于个中原因嘛,说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层指挥员的军事素养问题。
我前面说过,德军的战斗力强,闪击战战术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与他们拥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军官队伍有关。
苏联方面在苏德战争之前,在“大清洗”的过程中,损失掉了绝大部分上校以上级别的军官。
这些军官大多参加过一战或者国内革命战争,要经验有经验,要素养有素养,可惜都在政治斗中死于非命。
那些新提拔上去的高级指挥官,或许在接受闪击战这种新事物上面有优势,但是作为新手,战争的全局观肯定不如那些老将。
伴随着“大清洗”而来的,是苏联军事院校损失了绝大多数军事素质过硬的教官,那些新的教官或许政治过硬,但是军事素质太软。
这直接导致红军的指战员们没有学到专业的军事理论,他们当然不可能深入理解闪击战的精髓,只是学了一个皮毛而已。
2.“大清洗”这项政治运动抹杀了苏军的指战员的独立自主性,而这恰恰是德国军官们的强项。
相对来说,“大清洗”并未波及营、连、排级别的指挥官,不过这些指挥官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指挥官通过“大清洗”事件这个现象,看到了事务的本质:“在苏联的地皮上混,就一定要听领导,尤其是要听斯大林的话,不然就会死的很难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觉悟,这些苏联的指战员们再也不敢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傻事儿,他们无论要做什么事,都一定会向上级汇报,在上级批准之后,他们才敢行动。
这直接导致战争初期的红军指战员们,下至小小连长,上至堂堂军区司令员,都会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向苏联政治局汇报请示,在得到上级的明确指示之后,他们才敢采取行动。
要知道,现代战争的战场不比从前,形势瞬息万变,如果总是根据莫斯科的命令打仗,那不是瞎胡闹,又是什么。
3.红军的各个兵种之间没有进行过协同作战的训练,同时由于缺乏无线电通讯器材,就算可以搞协同训练,也协同不好。
第八.作战经验。
这个太明显了,德军是百战之师,自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就一直在跑业务,作战经验当然比苏军要强得多。
作战意志。
说到作战意志,我想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二战作战意志最强的是日本鬼子,这些疯子基本上个个都顽抗到底;作战意志最差的是意大利军队,这帮大爷居然可以因为没有工具撬开弹药箱而投降。
苏军和德军的战斗意志虽然赶不上日本,也还算是比较强的。
在德军中,国防军的作战意志比党卫军要差一些。国防军只要认为他们处于弹尽粮绝,抵抗无望的境地时,就会撤退或者投降,而党卫军不一样,他们是被纳粹思想武装了头脑的政治战士,作战意志远远强于国防军。
如果硬要对国防军和党卫军的作战意志做一个区分,那么我会这样来形容:
国防军,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不上;党卫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作战意志大体上与德国国防军相似,在莫斯科战役以后,则与党卫军相当,比德国国防军要强一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表面上很强,但其实跟德军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什么会被打得这么惨!
斯大林所极力避免的苏德战争终究还是要爆发了,他的国家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很快他就会知道英法会败于德军之手,不是他们无能,而是德军太厉害,很快他就会体会到英国的感受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附文:元首第21号令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 ”方案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
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一组 1940年12月18日
1940年第33408号绝密文件
只传达到军官
第21号指令 “巴巴罗萨 [ 注 ] ”方案
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远征将苏俄击败(“巴巴罗萨”方案)。
为此,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供使用的部队,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保卫已被占领的地区免遭突然袭击。
对空军来说,重要的是,应抽出强大兵力支援东方战局中的陆军,以期加快地面作战的进程和尽可能减少敌空袭对德国东部地区造成危害。集中兵力兵器于东线的限制条件是:由我方控制的整个作战地区和军备工业区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可停止对英国特别是对其补给线的攻击行动。
在东方战局期间,海军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
我将根据情况在对苏俄作战开始之前8个星期命令军队开始集结。
准备工作,将需较长时间;如果尚未开始,那么现在就必须着手进行,并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但是,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
三军总司令部的准备工作必须着眼于以下各点:
I、总企图: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楔入敌深远纵深,歼灭部署在俄国西部地区的俄国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俄国纵深地区。
然后。务必快速追击以形成这样一条战线:俄国空军从该线出发将不再能攻击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作战的最终目标是,大致在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建立一道针对俄国亚洲部分的防线。这样,以后若有必要,可由空军来摧毁俄国残存的乌拉尔工业区。
在此作战过程中,务必使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迅速丧失其基地。从而也丧失其战斗力。
作战一开始就必须对俄国空军进行强有力的打击,阻止其有效地参战。
II、可能的盟国及其任务:
1、在我作战之两翼,可望罗马尼亚和芬兰积极参加对苏俄的战争。
当上述两国参战时,以何种形式将其军队置于德国指挥之下,国防军统帅部将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磋商并作出决定。
2、罗马尼亚的任务是:至少在进攻开始阶段,以战斗力强的部队支援德军南翼的进攻;牵制非德军作战方向上的敌人;此外,在后方地区遂行支援勤务。
3、芬兰应掩护由挪威调来的德军北方集团(第21集群 [ 译者注:该集群相当于集团军一级。 ] 一部)实施展开,并与其协同作战。此外,还担负攻克汉科的任务。
4、至迟自作战开始时起,瑞典的铁路和公路有可能供德军北方集团开进之用。
III、作战的实施:
一、陆军(我批准呈报的计划):
在被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分隔成的南、北两个战区中,应将主力用于北部。在这里计划投入两个集团军群。
在这两个集团军群中,南部集团军群——在整个战线的中央——的任务是,以特别强大的装甲兵团和摩托化兵团,从华沙周围及其北部地区实施突击,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敌军。从而创造条件,使快速部队的强大兵力转而向北,协向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总方向突击的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敌军。只有在完成此项紧急任务并继而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之后,才可实施旨在攻占重要交通枢纽和军备工业中心莫斯科的进攻行动。
只有当俄国的抵抗力异常迅速地出现崩溃时,才有理由同时进攻两个目标。
在东方作战期间,第21集群的最重要任务依然是保卫挪威。其余兵力,在北部(山地军)首先应保卫佩萨莫地区及其矿井,以及北冰洋通道,以便尔后与芬军一起向摩尔曼斯克铁路实施突击,切断摩尔曼斯克地区的陆路补给线。
德军能否以较强兵力(2到3个师)从罗瓦尼埃米及其以南地区出发实施这一作战行动,取决于瑞典是否准许使用其铁路实施开进。
芬兰陆军主力的任务是,配合德军北翼的推进,在拉多加湖西侧或两侧实施进攻,以牵制尽可能多的俄军兵力,并占领汉科。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力求在向心作战中,以强大的翼侧部队全歼尚在第聂伯河以西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兵力。为此,应从卢布林地区出发,向基辅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位于罗马尼亚的兵力则应跨过普鲁特河下游,形成一只远远向前伸出的用于包围敌人的“手臂”。罗马尼亚军队负责牵制在这中间的俄军兵力。
如果昔里皮亚特沼泽地南部或北部的会战取胜,就应在追击中力争:
在南方,提前攻占在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
在北方,迅速进抵莫斯科。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俄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二、空军;
任务是,尽可能削弱和排除俄国空军的作用,支援主要方向上的陆军特别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和南方集团军群主要翼侧的作战行动。对于俄国的铁路,应视其对作战的重要程度或者予以切断,或者果断使用伞降和机降部队占领其附近的最重要目标(渡口!)。为能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敌空军和直接支援陆军,在实施主要作战行动期间,对敌军备工业可不予以攻击。只有在机动作战结束之后,才考虑进行这种攻击——首先是针对乌拉尔地区。
三、海军:
在对苏俄的战争中,海军担负的任务是,在保障己方海岸安全的前提下,阻止敌海军逃出波罗的海。攻占列宁格勒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便失去了最后一个基地,随后就会陷入绝望的境地,因此,在此之前应避免较大的海战。
在消灭俄国舰队后,重要的是,应保障波罗的海海上交通畅通无阻,其中包括通过海上来保障对陆军北翼的补给(扫雷!)。
IV、各位总司令先生根据本指令而下达的所有命令必须基调一致,即现在的措施是为防备俄国改变其目前对我态度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参加早期准备工作的军官的人数应尽可能少,其它有关人员则尽可能晚些时间参加,而且每个人的活动应仅限于其工作所需要的范围。否则,就有暴露我们准备活动—一其实施时间还根本没有确定———的危险,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V、我等候诸位总司令先生报告你们根据这一指令制定的具体计划。
国防军各军种应将各自的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通过国防军统帅部向我报告。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巴巴罗萨计划图示


纳粹主义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决战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十八章 这次轮到了苏联
第一节 德国向苏联摊牌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过7分,苏联黑海舰队向莫斯科发来电报称,有大批来历不明的飞机正在接近,舰队已经进入一级戒备,请求指示。
3点30分,苏联整个西部国境都发来电报,声称很多地方遭到了密集轰炸,在天上扔炸弹的正是德国人。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长)与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意识到,苏德战争爆发了!
朱可夫立即接通了斯大林的电话,他将前线的情况和盘托出,他请求斯大林尽快拿出主意来,到底要不要立即采取措施应对德军的攻击?
电话那头的斯大林在沉默许久之后,才在朱可夫的连连催促下,下令苏联全军“猛烈还击,坚决歼灭来犯之敌”。然后,他又下令在克林姆林宫召开全体政治局委员会议。
4点30分,苏联的政治委员们匆匆赶到克林姆林宫,没多久,斯大林进入会场。大家发现他面色苍白,第一句话就是:“同德国大使联系”。
斯大林本来以为德国人的进攻将是一场双方都心照不宣的小规模冲突,他倒是很有信心教育一下德国人,让德国人不敢再打苏联的主意。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德国人会在整个战线上发动全面的进攻,这已经远远超过了边境冲突的范畴,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战争,是全面战争。
斯大林有信心打一场小范围的冲突战,却完全没有信心应付整个德国的全力进攻,他害怕了。
他此时最想做的事情是尽快了解德国人的意图,以便他作出相应的部署,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就此与德国开战,他想不惜一切代价与德国取得谅解。
正当斯大林打算派人去寻舒伦堡说话时,舒伦堡却不请自来。有人报告说,舒伦堡正在克林姆林宫,要求会见苏联外长。
斯大林知道,德国人终于要对他们在边境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给出解释了,他急忙命令莫洛托夫去与舒伦堡相见,好歹先把德国人的意图搞明白再说。
莫洛托夫领命而去!
等候在会客室的德国大使舒伦堡的心情相当复杂,这位正派的德国贵族长期担任德国驻苏联大使的职务,一直致力于改善苏德关系,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苏派。
正是由于舒伦堡过分亲苏的态度,希特勒才特别命令无论如何不能让舒伦堡知道“巴巴罗萨”计划的存在。
舒伦堡直到1941年6月21日深夜,通过里宾特洛甫发来的电报才了解到德国即将入侵苏联这个事实。
那天晚上,他收到里宾特洛甫发来的电报时,发现这封电报与以往不同,它的封面标示有:“特急,国家机密,大使亲收”等字样。
在电报的开头,这样写到:“在接到这封电报以后,仍存在的一切密码文件都要统统销毁。无线电机要加以破坏。请您立即告知莫洛托夫先生,您有紧急的事情要通知他,然后向他发表下列声明。”
舒伦堡看了看那个声明,它是德国政府为了进攻苏联而寻找的理由,或者也可以说是借口。
电报上所说的德国之所以要进攻苏联,是因为以下原因:
过去几天(德国政府)所接到的消息,是我们对俄军的这种集中的侵略性质不再有任何怀疑,而且,还接到来自英国的消息,说到克里普斯大使为谋求英苏之间更密切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在进行谈判。
因此概而言之,德国政府宣布,苏联走政府已经违反了它所承担的义务,
不仅继续而且甚至加紧企图破坏德国和欧洲;
采取了越来越反德的外交政策;
把它的全部军队集中在德国边界,并已做好了准备。这样,苏联政府就破坏了它与德国缔结的一些条约,并且即将在德国争取生存的斗争中,从后方攻打德国。因此,元首命令德国的武装部队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对付这个威胁。
里宾特洛甫在最后通知他的大使说,“请不要就这项照会提出任何讨论。”
我看到这个宣战声明之后,第一反应是,德国情报机关莫非在苏军最高统帅部安插了卧底,他们居然对斯大林的真实意图了解的一清二楚。
斯大林的确如这些宣战理由的第1点所说的那样,想进攻德国。只不过,斯大林认为,最好的进攻时机是1943年,红军在军事实力上全面压倒德国之后。
而宣战理由第2点所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斯大林在德军即将发动巴尔干战役的时候,跟德国的敌人南斯拉夫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这是盟友该干的事情吗?
第3点理由也还说得过去,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德国的盟友,怎么不见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它们与德国的边界上陈列几百万大军。苏联人到底想干什么?如果真的把德国当做盟友,有必要在边界放这么多人马吗?
或许在希特勒看来,以上理由足以说明苏联罪大恶极,德国不打苏联,天理不容。但是,舒伦堡可不这么想。
我们知道,斯大林为了稳住德国,不让德国在苏军尚未完全武装好以前进攻苏联,就下令讨好德国人。
在这种刻意的苏德友好氛围下,舒伦堡觉得苏联人非常仗义,很够意思,相反德国那边儿动不动就刁难苏联,而且还有传言说德国要进攻苏联。
面对这些谣言,“影帝”莫洛托夫表现的相当无辜,他喋喋不休地跟舒伦堡说苏联绝对没有恶意,但是德国人也太不地道了。对此,舒伦堡只能好言宽慰,连说这都是误会。
现在,舒伦堡收到了里宾特洛甫的电报才知道,原来德国攻打苏联这个说法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舒伦堡并不知道苏联私下里做的那些事儿,他只知道,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苏联人尽了一个盟友所应该尽的一切义务,而德国却没有给予苏联同等的待遇。
正是由于舒伦堡觉得德国无端攻击了一个认真与德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盟友,他感到非常惭愧,所以他在前往克林姆林宫时,心态相当复杂,他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去宣读那份令人遗憾的文件,不过,职责所在,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等待着莫洛托夫。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很快莫洛托夫就来到了会客室,他静静地聆听着舒伦堡宣读的德国声明。等他听完这份声明,他痛苦地对舒伦堡说道:“这是战争。你们的飞机刚才轰炸了近10个不设防的村庄。你认为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对待吗?”
面对莫洛托夫的责问,舒伦堡无言以对。他个人当然不希望苏德开战,但是他是一名外交官,他必须服从国家的命令。所以他只能非常遗憾地宣读这份声明,然后,他耸一耸肩,告辞而去。
在柏林的威廉大街,相似的摊牌画面也在上演。
6月21日的整个下午,苏联大使弗拉基米尔.杰卡诺索夫一直打电话给德国外交部,要求会见里宾特洛甫,以便他提出苏联对德国飞机进一步侵犯苏联领空一事的温和的抗议。
杰卡诺索夫得到的答复是,纳粹外长不在柏林,无法见客!后来,在22日清晨2点,他接到通知说,里宾特洛甫将在清晨4点在外交部见他。
在杰卡诺索夫到达威廉大街之前,据施密特讲,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他的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显然极为焦躁,他的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句话:“现在进攻俄国,元首是绝对正确的。现在不进攻他们,俄国人肯定会进攻我们。”
里宾特洛甫如此表现,其实是信心不足的表现,他并不同意进攻苏联,但是元首的命令不可违抗,于是他便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他自己,即苏联始终是个威胁,苏德战争迟早要打。既然如此,不如抢先下手,先击倒苏联再说。
说到这里,有一个事情我想说一下。一直以来,哪怕是苏德战争爆发以后,里宾特洛甫都反对苏德战争。但他他这么做并不是爱好和平,而是担心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淖,以及担心德国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制定出来以后,希特勒一直对德国外交部守口如瓶。直到1941年4月份,希特勒才将进攻苏联的计划告知里宾特洛甫,结果听闻此等消息的德国外长很不高兴。
里宾特洛甫一向自视甚高,他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令世界瞠目的文件是他一手促成的,他使德国一举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困扰。
可以说,里宾特洛甫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他外交生涯的杰作,他很希望通过他个人的努力,将德苏友好的关系维持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里宾特洛甫才会倾尽全力,打算将苏联拉入轴心国阵营。
十分可惜的是,苏联人的胃口太大,居然敢动元首的蛋糕,想要芬兰和巴尔干。于是,元首怒了,他决定直接发兵摆平苏联。
里宾特洛甫直到这个时候,也还是以为元首只是对苏联人的贪得无厌感到不耐烦,而并不知道元首是想跟布尔什维克主义决战,以及获得生存空间。
于是德国外长便天真地提出,希望在向莫斯科展开一次外交行动,但希特勒不允许改变已有的方针。里宾特洛甫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接受这个令他万分沮丧的现实。
凌晨4点钟,杰卡诺索夫被请到里宾特洛甫的办公室。这位苏联大使落座以后,马上就开始代表他的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德国政府加以澄清的问题。
但是杰卡诺索夫刚刚打开话匣子,里宾特洛甫便截断他的话,并将那份德国向苏联最后摊牌的声明交给苏联大使。
当杰卡诺索夫审阅这份声明时,里宾特洛甫在一旁对这份声明作出注解,他说,苏联政府的敌意迫使德国不得不采取军事上的反制措施。
据施密特将,杰卡诺索夫看完德国的声明后,当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苏联大使当即表示,他对于事态的发展“表示深切的遗憾”,他把这种事态的发展完全归咎于德国。说完场面话,杰卡诺索夫便站起身来,敷衍地点了一下头,没有握手便走出房间。
就这样,1939年9月——1941年6月,为期近两年的纳粹和苏联蜜月期宣告结束。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红场上空照耀时,纳粹德国与其盟国的数百万大军,正沿着波罗的海至黑海的整条战线,朝着苏联大举进攻。
直到德军的飞机从机场起飞之前,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钟,德国驻意大利大使冯.俾斯麦,向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递交了一封元首写给意大利总理的亲笔信。
齐亚诺见德国人居然凌晨送信来,料想必然是大事件,而且按照希特勒的习惯,肯定又是哪个国家遭了德军的毒手,德国元首便在事后写信解释,他为什么要攻击那个倒霉的国家。
墨索里尼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他生气地抱怨德国人扰他的好梦,不过他还是乖乖地拿着希特勒的信阅读了起来。
信中,希特勒说出了他决定发兵进攻苏联这件事,并给出了充分的理由。
他说,英国企图与苏联勾结攻击德国,而在它们身后站着美国战争贩子罗斯福。苏联陈兵边境,使德国时刻感到威胁,所以他决定提前下手,击垮苏联。
讲完攻击苏联的原因,希特勒接着分析了国际局势!
他说,法国一如既往的不可靠;北非有隆美尔坐镇,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朗哥那个家伙在战争胜负未分之前,绝对不会参战;1941年下半年,德军的全部精力都将用在东线,最好不要打埃及的主意;至于美国,它实际上正与德国交战,他迟早会找美国算账。只要德军消灭苏联,日本在远东失去压力,就可以释放全部的力量去寻美国的晦气,到时候,英国失去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只有跟德国媾和这一条路可以走。
接着,希特勒又对意大利这个盟友在苏德战争中应尽的义务作了说明,他说,德国将不需要任何意大利军队到苏联去。
这是因为他实在是不敢指望意大利军队这支“常败之师”有什么好的表现,以及他不想让意大利人分享征服苏联的光荣(也就是不想分出地盘给意大利)。
元首表示,意大利的核心任务是监视法国,并且保管好北非的殖民地,其它的事情就不劳意大利人费心了。
信的最后,希特勒描述了他终于做出侵苏决定时的那种畅快的感觉,他说:“领袖,让我再谈一件事情。由于我在苦心思考以后作出了这个决定,我在精神上再次感到了自由。尽管我们完全有诚意努力实现最后的和解,可是同苏联的伙伴关系常常使我非常苦恼,因为在我看来,它总有点儿违反我的整个信念、我的思想和我以前的义务。我现在为我解脱了这些精神上的痛苦而感到高兴。”
看来,希特勒并不知道斯大林的确想要在1943年进攻德国的真实意图,他进攻苏联绝非是因为苏联对德国产生了威胁,而恰恰是因为目前苏联没有威胁,他可以毫不费力的解决苏联。
而且他终究还是绕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即纳粹主义与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他一定要铲除这个死敌。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苏联的道路,德军士兵称它们为羊肠小道,单车道


这是苏联境内的一条大路,这样的泥土路,只要下雨,立成烂泥塘。不少德军的轮式车辆就是在这样的路面上损毁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时分,德军飞机迎着升起的太阳,朝着苏联境内的飞机场和城市飞去


苏军飞机排着整齐的队形,被德军飞机挨个点名


德军装备的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可以近距离击穿T—34和KV的装甲,而事实上开战之初,大部分苏联新式坦克并非毁于德军的打击,而是毁于机械故障,或者没有燃料和弹药,被苏军自己炸毁。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穆陵关 1672楼 2014-01-06 09:36:25
楼主要多加地图、地形图和分析图啊,否则还是看的一头雾水
-----------------------------
好的,我会多多使用谷歌地图的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二节 我们推的是一扇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
1941年6月22日是北半球白昼中最长的一天,从日出到日落白昼时间长达14个小时。凌晨3点钟的时候,东方的天际就已泛起鱼肚白。
此时德军前线机场一派繁忙的景象,总计15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做最后的准备,驾驶这些飞机的飞行员将成为首批空袭苏联的德国人。
此次德军只出动150架飞机,绝不是派不出更多飞机,而是希望这些这些技术最为高超的飞行员沿着人迹罕至的森林和沼泽飞行,避过苏联人的耳目,悄悄地空袭,先拔掉苏联人的机场,以免后续德军遭到苏联空军的反击。
说到这里,有一件事情我想特别说明一下。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苏联遭到了德军的突然袭击,以至于被打得措手不及,前期相当被动。
但我却认为,德军攻击苏联不能叫做突然袭击,而应该算是遭到了德军先发制人的打击。
至于什么才叫突然袭击,我们可以把二战军事史上最成功的突然袭击案例,日军偷袭珍珠港与德军进攻苏联进行对比。
要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起码要符合以下规律,进攻方处心积虑,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极力掩饰自己的意图,而进攻方毫不知情,完全没有任何防备。
当时,日本鬼子在战前保密工作做的相当不错,美国人事前无法判断日本鬼子的真实意图。或者就算罗斯福总统收到过我们中国提供的,日军将进攻美国的情报,他也不能以此为依据采取措施。
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认定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图谋毫不知情,这体现在山本五十六的混合舰队开往珍珠港时,美国海军甚至还在放假。
直到日军飞机飞临瓦胡岛上空,美国海军才如梦方醒,他们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都遭到重创,几乎灰飞烟灭,而日军损失相当轻微。
看看,日军偷袭珍珠港才叫突然袭击。
反观德军进攻苏联。战前德军的保密工作真可谓是四面漏风,苏联人甚至都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日期,而且苏军还做好了初步的动员,苏军知道德军即将发起进攻。
根据以上特点,我认为,德军进攻苏联算不上突然袭击,而应该是德军先下手为强,苏军后下手遭殃。
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斯大林,由于他老是大弹苏德友好的调调,又处处对德国忍让,搞得前线苏军都以为苏德系友好盟邦,绝对不可能刀兵相见。
正是由于苏军普遍有这种心态,斯大林在6月14日下达动员令之后,苏联西部国境军区的指战员们拖拖拉拉,根本没有按照要求把飞机疏散到野战机场,他们还是将飞机整整齐齐地码在储存飞机的机场里。
凌晨3点30分左右,德军飞机飞临苏军机场上空,由于苏军不像英国人那样,有雷达这种新式装备,他们当然不可能提前获知德军飞机要来空袭。
德军飞行员见苏军飞机在机场上“排着完美的阅兵阵型”,而苏联人又毫无防备,他们便毫不客气地把炸弹丢向苏军飞机、跑道、塔台、飞行员宿舍等目标。
很快,苏军机场便一片狼藉。德军飞行员看了看浓烟滚滚的机场,对他们的成果相当满意,他们开开心心地返航而去。
第一波德军飞机跑完业务之后没多久,第二波次,共计868架飞机,又对苏军的机场进行打击,并且顺带着还光顾了一些城市,把炸弹丢向火车站、仓库和通讯站。
当然,德军的空袭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苏军飞机都炸毁,所以还是有些漏网的苏军飞行员驾驶者飞机从坑坑洼洼的跑道强行起飞,迎击德军。
这些勇敢的苏军飞行员有一些好不容易驾驶者飞机飞离跑道,正暗自庆幸时。谁料德军飞机及时拍马杀到,对着苏军飞机一阵扫射,这些苏军飞机就此凌空爆炸,散作万千碎片。
还有些苏军飞行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起飞升空,打算跟德国鬼子好好较量一下时,却又发现他们驾驶的老式战斗机跟德军的新锐战机相比,就像拿手扶拖拉机跟法拉利相比一样
苏军飞行员驾驶的飞机飞行速度太慢了,他们的座机常常会遭到德军飞机的暴打,就此坠机。
而即便有些苏军驾驶的是新式战机,由于技术不合格,在德军那帮老将眼里,只不过是一帮小菜鸟而已,他们跟德军飞行员战不了几个会合,就会被击落。
只有少数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苏德战争前就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苏军飞行员,才能在与德军飞行员的缠战中保存自身,有时甚至还能打下几架德军飞机。
还有一些非常有血性的苏军飞行员,在技术不过关,且打完弹药的情况下,眼见德机肆虐,义愤填膺之下,干脆直接驾驶飞机撞向德军飞机。
德军飞行员没提防苏军飞行员居然来这一手,猝不及防之下,先是被苏军飞行员偷袭得手,接着就连人带机一头栽倒了地上。
不得不说,苏军飞行员在遇到突然打击的情况下,打得很勇敢,但是德国空军毕竟抢先下手,占据着先机,而且兵器更先进,飞行员技术更过硬,苏联空军损失很大。
总的来说,苏联空军在6月22日那天的遭遇,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惨!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惨不忍睹!
开战第一天,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德军飞机集中突击了苏联西部国境地区的66个机场。在这种情况下,截止6月22日中午,苏联一共损失了1200多架飞机,其中800多架尚未起飞,便被炸毁于地面。
德国方面战报显示,开战第一天,德国空军一共击毁苏联空军飞机1811架,其中300多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落的,1489架是在地面上被德国飞机炸毁的。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一向吹牛不打草稿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认为,他的部下在吹牛!于是他便派人私下里进行详细调查。
最终调查的结果令戈林相当震惊,他发现他的部下相当谦虚,不仅没有谎报战果,反而还少报了战果。
戈林派出的调查小组在检查战场和被德军占领的机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苏军6月22日那天损失的飞机当在2000架以上。
听到这个恐怖的数字,戈林当时极有可能会想,要是德国空军遭到这样的损失,估计就就要下岗再就业了。
在德军飞行部队在苏军阵线后方辛勤耕耘,使苏军的前线空军部队遭到重创,短时间内,东线的天空将属于德国。
空军跑完业务之后,就该德国陆军发话了。德国陆军的成名之作是闪电战,按照惯例,接下来要出场的是德军的装甲部队。
当时,古德里安为了达到进攻的突然性(他以为苏军毫无防备),甚至要求不经过炮火准备,就直接带着用装甲战车冲击苏军防线。
德军统帅部觉得古德里安实在是异想天开,苏军早就在边境修筑了“莫洛托夫”防线,就算苏军的大部队还在防线后方的营地里待着,防线上已有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要是不经过炮火准备,就直接派坦克冲锋,恐怕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立马就会被苏军的反坦克炮打成残废。到时候,不要说进攻莫斯科,就连能不能穿透苏军防线都是个未知数。
古德里安心知德军统帅部言之有理,也就不再抗辩。凌晨3点,德军炮兵按照早就校准好的标尺,对着预定目标倾泻炮弹。
苏军的驻防部队吃了德军的炮击,顿时乱作一团,他们当时还未接到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据当时德军截获的苏军电报显示,苏军从上至下都犹如没头苍蝇一般,全部大失方寸。
比如,苏军前线的一个指挥员发给上级的电报就这样写到:“我们正遭到射击,我们该怎么办?”
很快,这名苏军指挥员就收到了电报,当这名自认为找着了救命稻草的指挥员满心欢喜地接过电报,阅读起来时,他顿时就石化了!
只见这封来自总指挥部的电报回复道:“见鬼!你们一定是疯了,你们的信号为什么不用密码?”
看看,德军马上就要来踢苏军的屁股了,苏军的指挥部居然还在批评前线指战员没有按照规矩发电报。
不过,这些苏军高级指挥部的人员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们要是胆敢在没有接到斯大林的命令之前就擅自做主,命令苏军反击德军。德军或许可以被击退,可是事后下达命令的指挥员肯定会脑袋搬家。
可以说正是由于斯大林前面的“大清洗”洗的太厉害,所有苏军军官都不敢擅自做主,他们宁愿让自己的部队遭到德军的枪扫炮轰,也不敢在斯大林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之前采取行动。
还好斯大林在凌晨3点40分下达了命令,要求苏军坚决消灭来犯之敌。苏联西部国境各军区的司令员们这才敢下令苏军立即反击。
这个时候,苏军的通讯系统早已遭到的猛烈轰炸或者炮击,通讯几乎全部中断,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无法下达。无奈之下,苏军指挥部只好派出通讯员,携带命令前往前线各部队。
苏军通讯员接到命令后,急忙利用一切交通工具,比如跨斗摩托、摩托和马匹,火急火燎地朝前线赶去。
这些苏军通讯员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会一去不复返,因为德军早已派出特种部队,埋伏在交通要道上,等着这些信差自投罗网。
德军的主力部队在突击之前,特地派出由狙击手、工兵和侦察员组陈的突击小组,摸到苏军战线南边,杀死苏军岗哨,破坏和标示出障碍物地带,以便引导德军装甲集群突击。
除了这些侦察突击队之外,德军还派出受过专门训练的伞兵,以及勃兰登堡第800团的特种部队士兵,渗透到苏军后方,破坏通讯设施、截杀通讯员、袭击后勤仓库和苏军各级指挥部。
在德军特种部队的士兵中,有一些本身就是俄国后裔,他们都会讲俄语,外貌和形态也跟苏联人很像。
这些俄裔德国人身穿苏联军服,手持一水儿的苏联造,再加上一口流利的俄语,本色出演,常常能够打得苏军措手不及。有很多重要的桥梁就是被他们夺取的。
待得德军炮兵做完炮火准备,德军的开路先锋,克莱斯特麾下第1装甲集群、古德里安麾下第2装甲集群、霍特麾下第3装甲集群,以及霍普纳麾下第4装甲集群,排出进攻阵型,浩浩荡荡地奔着苏军阵地杀了过去。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沿着1940年的新国界修筑了一条“莫洛托夫”防线,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前,这条防线还没有完工,而且苏军的很多兵力都还在内地,只有一部分部队在防线上防守,但他们极度缺乏弹药。有些反坦克甚至都只配备了几发穿甲弹。
德军坦克排着V字形朝着苏军阵地进攻时,苏军的反坦克炮观察手们拿着望远镜,指挥手下们装弹射击。
苏军炮手们开得几炮,就不得不非常遗憾地对观察手说,没炮弹了!观察手眼见着德军坦克越开越近,极为焦虑,但是没有炮弹他也没办法啊!他只能对着德军坦克干瞪眼儿!
缺乏弹药的困境同样困扰着机枪手们,我们知道机枪是吃子弹的大户,机枪响起来,火力威猛,但是子弹壳也向下雨似的往下掉。
没多久,苏军的子弹和炮弹就见底了。在没有子弹和炮弹的情况下,就算苏军个个都被库图佐夫灵魂附体,也休想挡住德国人。
就这样,“莫洛托夫”防线被德军装甲部队一捅就破。德军4个装甲集群,在广袤的东欧大平原上纵横驰骋,兵分三路,分别朝着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和顿涅茨克盆地呼啸而去。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凌晨6点钟,柏林所有的记者都被叫醒,他们被要求参加德国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有些距离德国外交部比较远的记者还走在前往威廉大街的路上时,就听到了他们本该在会议上听到的消息。
电台广播的元首咨文说:“德国人民,国社党党员们!这个时刻到了!由于忧虑和关切的压抑,几个月来,我不得不保持沉默。现在,我终于能开诚布公地讲话了。”
元首向德国人民解释说,在美国物资的援助下,苏联和英国阴谋粉碎轴心国。所以,他便在今天将日耳曼帝国的命运交给德国士兵。他惟愿上帝保佑德国。
清晨,关于苏德开展的详细信息在柏林各大报纸上刊载,这引发了抢购狂潮,所有的德国报纸都卖的脱销了。
被纳粹思想洗脑的德国民众当年并不能理解,为何要跟赤色分子签订同盟条约?现在他们总算搞明白了,原来,跟苏联签订条约,纯系缓兵之计。
希特勒生怕脑筋简单的德国人不能从突袭盟友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他要求戈培尔发表演讲,好好开导一下德国人民。
戈培尔当即砸广播里宣称:“元首已经揭露了布尔什维克统治者的真面目,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为反对财阀统治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战!”他向德国人民打包票说:“元首曾经向我保证,对俄战争将在4个月内结束,但我告诉你们,8个星期的时间就够了!”
当苏联遭到袭击的消息传遍全世界的时候,除了德国人之外,就数意大利人、日本人和英国人最高兴。
但这些国家的人高兴的理由各不相同!
意大利是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本人则是铁杆的反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他特别希望铲除苏联,他为德国元首的英明决定而高兴。
日本人高兴的是,苏联将会被德国牵制住,精锐的关东军不必再担心苏军的威胁,日本终于可以放心地南下太平洋。
英国的普通民众在听闻苏联遭袭之后,欢呼雀跃,他们纷纷仰天长叹:“终于轮到该死的俄国佬了,活该他们倒霉!”
伦敦《晚报新闻》的通栏大标题写道:“现在轮到莫斯科了,现在我们要看看他们怎么办?”
英国民众会有如此反应,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苏联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在德军肆虐时,不仅没有挺身而出,帮助盟国反对德国。反而长期跟德国狼狈为奸,在德国发动西线战役时,一直为德国的经济输血。这样来看,就算俄国人全部死光了也是活该。
另外,普通英国民众会如此高兴,却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英国民众知道,德军如果要对苏联发动大规模攻势,德国空军的注意力必然会转向东方。到了那个时候,德军飞机或许不会再那么猛烈地轰炸英国,他们认为英国总算可以从轰炸中挣脱出来了。
与喜欢意气用事的英国普通民众不同,唐宁街的那帮老奸巨猾的政客们此时感到高兴的是,苏联遭到德军毫无理由的突然打击,也许会丢掉幻想,跟盟国合作,这就意味着英国将会得到一个有力的盟友。
但是,众所周知,丘吉尔是一个老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他自苏联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毁灭苏联。
丘吉尔担心斯大林对他本人,以及所谓的英帝国主义存有疑虑,从而不愿意跟英国合作,直接就向希特勒投降。他就特地在一次演讲中,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至少可以在下院里发表有利于魔鬼的演讲。”
英国首相的话意思相当明确,他表示在共同打击希特勒的前提下,就算跟苏联这种邪恶的集权主义国家合作,也不是不可以。
丘吉尔知道,苏联人迟早会来寻求英国的帮助,他在伦敦稳坐钓鱼台,只等着苏联人来上钩。
上午7点15分,克林姆林宫内,斯大林焦急地询问手下们,前线战况如何?此时由于通讯全部中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给出答案。
斯大林直到现在都没有收到前线部队溃败的任何消息,他想当然地以为,凭借着苏军的“强大实力”,估计此时前线的部队早就已经把德军打得丢盔卸甲,屁滚尿流。
他十分担心,苏军的健儿们由于情绪过于激动,一不小心就打进了德国。如果就此完全跟德国撕破脸皮,硬逼着德国跟苏联玩儿命,那可划不来。
为了多少给德国人留点儿面子,以免他们的尊严受损,斯大林特别要求前线各军区部队不得进入德国,空军进入德国境内侦察的距离不得超过145公里。
直到这个时候,莫斯科与柏林之间仍然保持着无线电联络,而且斯大林还特意请他的新朋友日本人从中调停。
斯大林的和谈美梦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给击垮了,他等了许久,也没见德国反面有任何回音,他这个时候突然一个激灵,似乎从德国人莫名其妙的行动中嗅出了阴谋的味道。
他一直认为德国绝对不敢在没有结束对英作战之前进攻苏联,但德国人却这样做的,毫无压力,毫无顾忌。既然如此,斯大林认为,英国人必然是与德国人打成了某种协议,英国人将听任德国进攻苏联。
结合不久前,德国副元首的英伦之旅来看,英、德帝国主义极有可能相互勾结,共同对付苏联。
想通此节,斯大林急忙命令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去拜访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他要求苏联大使试探一下英国人,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即英国人打算置身事外,听任德国攻击苏联。
迈斯基见到艾登之后,一点儿也没有拐弯抹角,他单刀直入地问,英国政府是否准备多少削减其战争努力,听从希特勒的“和平攻势”,艾登坚定地予以否认。
而丘吉尔见苏联人主动找上门来,他极为高兴,他立即用官方口径,向站在迈斯基身后的斯大林做了回答。
丘吉尔说道:“我们决心粉碎希特勒和清除纳粹政权的任何痕迹。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我们什么也不会谈,永不会与希特勒或其任何同伙谈判。我们将尽全力援助苏联,我们将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呼吁,让他们也采取并执行同样的决策。我们将忠实地执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自然听到了丘吉尔的呼声,尽管罗斯福总统对斯大林政权的性质,以及斯大林对欧洲领土的野心,都感到厌恶。不过他仍然觉得,苏联和纳粹德国虽则都是邪恶政权,纳粹的威胁却要比苏联的威胁大得多。
纳粹的工业和科技实力在地球上是最强的,没有之一,要是纳粹打下苏联,把它的短板资源给弥补起来,估计整个地球都会插上万字旗。
相比较而言,苏联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不强,即便它向外扩张,最多也就搞到半个欧洲的地盘而已。
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美国决定,援助红色政权苏联,打击民主国家的最大威胁德国。
罗斯福打定主意之后,就先批准了美国国务院的一项声明,该声明宣布,援助共产主义有利于美国的安全。他本人则对记者说:“我们当然会尽力援助俄国”。
斯大林也许是从美国和英国那里找到了安全感,他忽然又觉得,既然与法西斯分子的决战终究要打,不如现在就打,他不再期盼与德国达成谅解。他转而想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即发兵进攻德国,把红旗插遍欧罗巴。
西方自由世界里,唯一一个支持德国进攻苏联的人,是罗马教皇,不过他支持的角度跟通常的什么主义之争无关,他只是恼恨苏联大力推行无神论,摧毁东正教在苏联国土上的根基。
罗马教皇指望德国摧毁苏联政权,让那里的民众能够重拾东正教的信仰。因为这个缘故,他才称德国入侵苏联的行动是“保卫基督教文化基础的高尚的英勇行为。”
毫无疑问,很多德国神甫都支持这项行动,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德军的行动系“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与条顿骑士们的当年的行动相差无几。
罗马教皇号召所有天主教徒,都要为取得“能使欧洲重新自由地呼吸,为所有国家带来新的前途的胜利”而斗争。
也许是罗马教皇的号召真的起了些作用,后来还真的有不少保卫上帝的斗士加入党卫军,去往苏联作战。
6月22日下午,斯大林已经不再打算与德国维系那种虚假的友谊,他决定干脆借着这次机会,就此跟德国撕破面皮,他要全面反击。他下令苏联空军空袭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仕蒂油田、布加勒斯特、华沙和但泽。
晚上21点15分,苏联最高统帅部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据前线发来的可靠消息称,德军已经被击退。
斯大林看到这条消息,马上就感概红军健儿的战斗力就是强,连世界第一的德军都吃了瘪,既然如此,他干脆下令红军将士们一鼓作气,直接打到柏林去。
这位自信的 可能不会想到,他的那支在文件上战胜了德军的部队,此时却正在整条战线上被德军压着打。而他的那道进攻令所带来的效果是,他的战士们的确是进入了德国,只可惜是以战俘的身份。
不到24个小时,德国公众对苏德战争的兴趣就减弱了。这些见惯了德军丰功伟绩的德国民众认为,东方那个落后的农业国不可能挡得住德军的雷霆一击。相信不久以后,报纸上就会刊登出德军获胜的消息。
6月23日下午17点30分,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乘坐元首专列离开柏林,前往设立在东普鲁士森林中的指挥部“狼谷”。
在新的指挥部里,人人都对德军即将迅速取得胜利这件事深信不疑。希特勒也许是受到众人情绪的感染,便也自信满满地对约德尔说:“我们只需要往门上一踢,整座败落的建筑物便会倒塌。”
约德尔根据德军这两天的表现来看,认为元首的话丝毫不假,苏军正在整条战线上溃败,德军似乎可以轻易取胜。
但元首隐隐约约又觉得他对苏联缺乏了解,他略微有些担心,所以他又对他的副官说:“每次战役开始时,我们推的是一扇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我们不知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天上有几颗星星啊 1682楼 2014-01-08 11:04:17
好文。总算追上来了。期待更新。英德海战还没完事吧?莱茵演习呢?期待比斯麦战列舰登场
-----------------------------
还没有,在讲第三帝国覆灭的时候,还会写北非战役,因为它是在1943年5月结束的,所以现在先不写,我的偶像是隆美尔,当然要写隆帅哥;此外还有德国的导弹、喷气式飞机、原子弹、最终解决计划、大西洋海战等,都将一一呈现。

楼主:修武兴国

字数:44211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3-24 07:35:00

更新时间:2021-02-02 11:35:10

评论数:25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