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当天中午,“厌战”号战列舰率领9艘驱逐舰,浩浩荡荡地朝纳尔维克港驶去。这一次英国舰队是不能指望再搞一次突袭的,因为德国人在沃伯顿.李手上吃了亏之后,聪明多了。为了防备英国人再搞一次突袭,德军驱逐舰队新任司令贝伊上校非常警惕,在奥福特峡湾入口处,他派出“库纳”号和“克勒纳”号驱逐舰昼夜巡逻。这么个情况,英国舰队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港区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英国舰队司令惠特沃思中将想的很开,他认为既然不能突袭,那就凭英国舰队的实力,跟德国人硬碰硬地干一仗。他派出前导舰“伊卡洛斯”号先行开路,探察敌情。
在奥福特峡湾入口处一侧,“伊卡洛斯”号前导舰正好与德舰“库纳”号狭路相逢。双方刚一照面,反应快了一拍的“伊卡洛斯”号迅速开火射击,“库纳”号猝不及防,当即中弹。紧接着,又有3艘英国驱逐舰加入战团,左右包夹,围殴“库纳”号。
“库纳”号见势不妙,马上掉个头,一边发出警报,一边朝东面逃跑。发现德舰想要开溜,英舰立即开足马力死死咬住德舰不放。就这样,“库纳”号在前面飞奔,英国驱逐舰在后面狂追。追到赫简斯峡湾时,“库纳”号已经跑进了死胡同,没地儿去了。
“库纳”号舰长见前无出路,后有追兵,心知不免,就十分干脆地自凿沉没。不得不说,他这样做倒是省了英国人一番功夫。
当4艘英国驱逐舰追击德舰“库纳”号时,与“库纳”号共同担负警戒任务的德舰“克勒纳”号并未出面营救自己的同伴,它一直隐藏在一块儿岩石的后面,企图乘着其余英舰通过峡湾入口朝纳尔维克港港区挺进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
可以肯定,要是“克勒纳”号在如此狭窄的水域里发起突袭,只消几颗鱼雷,说不定就会给英国舰队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过,关键时刻,水上飞机挽救了英国舰队。
在英国舰队进入峡湾之前,有一架“旗鱼”式水上飞机从“厌战”号战列舰上起飞,飞入峡湾深处探察敌情,当它从“库纳”号自沉处返航时,恰好发现了躲在岩石后面的“克勒纳”号。于是,飞行员马上就把德舰的位置报告给了英国舰队的指挥官。
这下“克勒纳”号的伏击行动就搞成“阳光行动”了,它几乎是立刻就遭了灭顶之灾。按照飞机指示的方位,“厌战”号战列舰上380毫米大炮朝“克勒纳”号的藏身之地连连发射炮弹。
“克勒纳”号周围顿时岩石崩裂,水柱冲天,这样的情况,这艘德舰自然知道计划已然败露,它已经被英国舰队锁定了。无奈之下,“克勒纳”号只好现身,拼死一搏。但是英舰早有准备,它刚一出现,就遭到5枚鱼雷和380毫米舰炮的多重打击。就这样,“克勒纳”号还没有放出几炮,就被打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见无力回天,该舰舰长只好下令弃船。
奥福特峡湾入口处,英德双方激战正酣时,驻扎在纳尔维克港区内的德军6艘驱逐舰,除了战伤失去战斗力的两艘驱逐舰之外,另外4艘在司令员贝伊上校的带领下驰援己方军舰。
见德军驱逐舰结队而来,英国舰队司令惠特沃思中将倒也不敢怠慢,他急令己方军舰摆好战斗队形,飞机升空,准备迎战。
当德舰距离英国舰队还比较远时,“厌战”号战列舰仗着火炮射击距离大于德军驱逐舰,就先行开炮,轰击德舰。这时德舰的火炮根本就够不着英国军舰,只好施展浑身解数,左闪右避,躲避英舰的炮弹。
正当德军极为吃力地躲避战列舰的炮弹之际,英军的飞机又来凑热闹。那艘“旗鱼”式水上飞机将自己携带的两枚燃烧弹从空中丢在了德军驱逐舰上“阿尼姆”号上,该舰顿时化作火球一个,熊熊燃烧了起来,舰上不少船员当场被烧死,未被烧死的则纷纷跳海逃生。
经历了战列舰舰炮和飞机的双重打击之后,德军驱逐舰终于接近了英国舰队,随之展开了对战,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德国舰队渐渐抵挡不住。贝伊上校眼看着大势已去,就命令舰队向伦巴克斯峡湾撤退。
贝伊上校并不知道,这条长约9公里的峡湾其实是个死胡同,当他的舰队边打边退,一直遇退到峡湾尽头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舰队已然无路可逃,他们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在英国人的追击之下,不肯投降的德国人纷纷把军舰凿沉,唯有“蒂勒”号例外,它被英国军舰堵住去路时,并没有自沉,而是用仅剩的两枚鱼雷进行了反击。
“蒂勒”号发射的第一枚鱼雷发射错误,打在了岩石上,第二枚则打中了英国驱逐舰“爱斯基摩”号的舰首,最后一击结束了,舰长命令全体船员弃舰,接着他就被击沉了。
到此为止,第二次纳尔维克海战结束,此战英国海军舰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而德国舰队的8艘驱逐舰全部被击沉,或者自沉,加上沃伯顿.李的舰队击沉的两艘驱逐舰,德国海军4月9日进攻纳尔维克港的10艘驱逐舰全部沉没,无一幸免。纳尔维克的大门已经向英法联军敞开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二次纳尔维克海战示意图】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我写挪威战役的时候,看的资料书太多了,有些前后矛盾,原稿已经改过来了,但是帖子上已经修改不了,道个歉。
应该改过来的是:1,进攻挪威港口时,卑尔根港的挪威炮台虽然击伤了“哥尼斯堡”号,但是其它舰只上的德军登岸登岸,袭取了卑尔根港
,2,第一次纳尔维克海战时,德舰“施密特”号没有沉没,只是搁浅,但是失去了战斗力


实在是不好意思,资料太多了,而且记载的还不一样,把楼主我给搞惨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请假!我对我的文章很不满意,我打算买几本书来看,搞得生动些,再贴出来,所以要等几天。
我要买的书包括: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回忆录;
《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回忆录;
《隆美尔战时文件》;
《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这几本书买来要几天,所以请各位等等,不然我文风就变了。
目前手里有记录战争的书太枯燥了,搞得我也发挥不出来,所以大家等等,我修炼几天,再回来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湘军西剑 792楼 2013-06-24 15:35:47
楼主,好样的,最近四天我的时间就泡在这贴上了,很好看,说得很明白,很多地方也很搞笑。
就是回复网友时显得太低调,跟主文的大牛不称。比如5号、286等,已经出来多少年了,很难相信你不知道。
-----------------------------
真心不知道,绝对没有装13,我D的历史不可深究,因为雷区太多,怕踩地雷。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astlos 794楼 2013-06-24 16:11:00
普鲁士是好题材。不知道楼主准备从哪里写起?条顿骑士团的世俗化么?
比之现代德国,普鲁士的环境更加恶劣(波兰,奥地利,俄国,北欧都是敌人),国家组织更加落后(农奴制),财政更加困难……可以说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种环境催生出普鲁士(相对于德意志)特有的民族特征:英勇善战,坚韧不拔。可以说,现代德国的军事传统几乎全都来自普鲁士,甚至条顿骑士团。但同时,相对于生产文豪,思想家和音乐家......
-----------------------------
当然是条顿骑士团写起,这可是德国之魂呢!
接着是伟大的腓特烈大帝,然后是是拿破仑把普鲁士打得差点儿完蛋,然后是改革,最后是普鲁士腾飞。
文中将突出3个主角,腓特烈大帝,克劳塞维茨,俾斯麦阁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南宫胤s 807楼 2013-06-26 10:34:24
是吧是不热了,没人气了。楼主就不更新了?
-----------------------------
兄弟,楼主我说了的啊,我在等资料数到位的呀,您看我这个帖子这么惨,我还不是写完了!

我现有的资料书不足嘛!


所以,等几本书,不过,您如果觉得我写的不枯燥,我马上就开写,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纳尔维克海战中德国驱逐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德国统帅部时,毫无疑问,希特勒受了重重一击。德国元首不无沮丧地对布劳希奇说道:“看来,纳尔维克恐怕守不住了。”
不得不说,元首所料分毫不差。受海战胜利的鼓舞,英国和法国方面马上就开始策划起了派兵在纳尔维克登陆的军事行动。只不过,对于如何登陆的问题,英国海军和陆军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第二次纳尔维克海战结束刚结束时,英国舰队指挥官W.J.惠特沃思中将拍发战况电报给了英国海军部,他说,德国海军已被全部解决,而岸上的德军惊慌失措之下,全部跑到山上去躲起来了,所以他觉得这个时候,应当速派陆军登岸,占领纳尔维克。
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建议,英国陆军的将领们显然不能苟同,他们认为英国海军消灭的是德国海军,又不是德国陆军,天知道纳尔维克港里面德军有多少人?火力配置如何?防御设施又如何?
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英国陆军不愿意冒险!所以,负责登陆行动的英国陆军指挥官P.J.麦克西少将根本就不听海军那帮人啰嗦,他坚决不在纳尔维克直接登陆,他决定带着自己麾下的3营人马在纳尔维克以北还掌握在挪威人手里的哈尔斯塔登陆。然后,再以哈尔斯塔为立足点向德军发起进攻。
不得不说,麦克西的这个主意还是非常稳妥的,不过,他显然算漏了地理环境这一点儿,要知道,4月份的挪威北部那可是一片白雪苍茫的景象啊!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4月份的挪威】
当时,北极地区还处于严寒的冬季,地面积雪厚达1米,加上山高险阻,英军并未配备雪鞋,寸步难行,而法国的阿尔卑斯滑雪团又尚未赶到,英法挪三国联军的攻势相当绵软无力,纳尔维克的德军并无太大压力。
不过,尽管纳尔维克的德军暂时安全,但只要联军的增援陆续到位,纳尔维克的德军必然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远在柏林的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气氛也逐渐由开战之初的一片欢腾转为了沉闷,自德国海军在纳尔维克全军覆没开始,希特勒就越来越不淡定,他非常担心纳尔维克的守军就此全军覆灭。
本来,按照希特勒一贯的脾气,他一般会让德军部队寸土不让,务必死守,但是这一次他却动了让纳尔维克守军撤退的心思。德国元首这次如此反常当然是有原因的,他这么干跟驻守在纳尔维克德军指挥官的特殊身份有关。
驻守纳尔维克的德军指挥官是狄特尔将军,他可是个希特勒非常看重的人物。狄特尔,全名爱德华.狄特尔,是希特勒早年的老友,他曾经与德国元首一道参加过啤酒屋政变,感情那是相当的深厚。
因为这一层关系,希特勒就一直在想,要是纳尔维克实在守不住,那就让狄特尔的部队撤回德国算了,他非常担心狄特尔落入反德联军之手。
不得不说,希特勒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狄特尔将军的部队处境的确不妙! 当时的情况是狄特尔的部队仅仅控制了纳尔维克港口这一个孤立的地区而已,纳尔维克周围的地区全部被挪威军队控制着,而英法联军还一个劲儿地朝这一地区增派援兵。那个时候,距离狄特尔最近的德军部队远在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那是一支仅有1700人的登陆部队,自保都很困难,增援纳尔维克就别扯了。

【1940年4月14日纳尔维克局势图】

如此,从战略态势上来看,狄特尔所部算是被包了饺子,而在其它方面来看这支部队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狄特尔当初上岸时带去的部队仅有2000人,在德国海军驱逐舰队全军覆没时,他又把弃船而走的海军收拢在一起,这才凑出了4500人的部队,而英法挪3国联军兵力在万人以上。单纯从兵力上来说,狄特尔所部处于劣势,而且他的部队没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还缺乏重武器,就连后勤补给都有点儿问题。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狄特尔知道,指望德国海军来送给养是不现实的,而德国空军虽然可以派遣Ju—52运输机到达纳尔维克上空,但是一来运量小,二来德军战斗机无法护航,有风险。所以,狄特尔所部的食品、弹药和医药都无法得到保障。这个仗,就看账面上数字的比较,狄特尔是必输无疑的。
4月15日,德国情报部门收到消息说,掌握了制海权的英法联军派出重兵抵达了纳尔维克港外面的罗弗敦群岛,看样子进攻纳尔维克的行动会在近几天发起。


【1940年5月15日纳尔维克局势图】
当德国情报部门把这个消息告知希特勒时,德国元首当时非常慌张,他甚至已经打算命令狄特尔将军放弃纳尔维克,后撤到特隆赫姆。至于如何后撤,希特勒提出的办法是,用飞机空运。
约德尔当时就否决了希特勒的提议,他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来运输机不够,只能一小批一小批的运;二来英国战斗机就在纳尔维克附近晃悠,就靠这些防护薄弱的运输机去救人,损失一定会很大,跟送死没有什么两样。听了约德尔的劝谏,希特勒只好作罢。
当驻守在纳尔维克的狄特尔接到敌军大兵压境的消息后,马上就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手,他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构筑防御工事,做好坚守的准备;第二手,在4月16日,他命令部队向东沿铁路线推进至瑞典和挪威边界地带,将纳尔维克至瑞典一带完全控制住,做好了一旦战事不利就顺着铁路线跑路到瑞典的准备。
4月17日,英法联军的海军舰队来到了纳尔维克港口外,伦敦方面当即命令英国海军和陆军发起登陆战,但是登陆部队指挥官麦克西却答复说,敌人构筑了“火力强大”的机枪阵地守卫着港口,登陆存在着技术上的问题,另外他还说,运输舰所装载的部队与物资,不是为了进攻,而只是为了实行无抵抗的登陆之用的。
说完了上面一些不知所云的话,最后,他强调说,根据所得的情报,在纳尔维克登陆时不可能的,即便在海军排炮的掩护下,也不能成功。
麦克西对伦敦方面作出了这番答复之后,就按兵不动,始终不肯发起登陆战。既然英法联军登陆部队的指挥官是这么个磨洋工的态度,那么纳尔维克登陆战自然没有发生。联军所做的唯一工作就是发射舰炮炮弹不停地轰击德军阵地。
同一天,当希特勒听说英法联军的舰队直扑纳尔维克时,由于他当时并不知道麦克西根本就没有进攻纳尔维克的意思,他还以为纳尔维克就要失陷,所以极为烦躁。据说,当希特勒极为恼火的时候,他逮着谁就骂谁,把德国的三军统帅们统统都骂了个遍。等他骂完了,他就问如何才能解决纳尔维克的危局。
对于德国元首的问题,布劳希奇、哈尔德和凯特尔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只好保持沉默,只有一向敢于跟希特勒顶牛的作战部长约德尔宣称:“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集中力量,坚守,不放弃。”
希特勒一听到此等建议,立马就否了,他表示,从政治意义上来看,狄特尔不能落入敌人的手中,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狄特尔所部立即放弃纳尔维克,通过铁路迅速撤至瑞典境内。
元首的一套说辞显然不能得到约德尔的认同,作战部长约德尔认为什么政治意义之类的说法纯属遮掩,他觉得元首只不过是不想看着自己的老哥们狄特尔被敌人抓住而已。
想通此节,约德尔就反驳了希特勒的提议,他表示,德军发动挪威战役的核心目的就是占领纳尔维克,保障德国的铁矿石供应,要是把纳尔维克给放弃了,还打个锤子的仗。
希特勒当然知道纳尔维克的重要性,但是他似乎更关心狄特尔的安危,所以他坚持自己的提议,一定要让狄特尔撤出纳尔维克。
约德尔见希特勒完全在那里乱弹琴,胡搞乱搞,他怒了,他居然当着希特勒的面,重重地把门一摔,扬长而去。统帅部的一众人等见到这一幕,全部震惊了,因为自1935年希特勒建立统帅部,搞军事独裁以来,这还是首次有人敢跟德国元首叫板。
众人目送约德尔愤然离去之后,回过头来又看了看希特勒,他们发现元首面色不豫,微感愕然,然后,元首一声不吭,从另一扇门走了出去。
晚上,希特勒回到了统帅部。然后,不知希特勒内心是否情愿,反正表面上他似乎接受了约德尔的建议,他给狄特尔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尽量坚守”。
可以肯定,当布劳希奇发现一向说一不二的元首竟然最终屈服于约德尔的劝谏时,他万分惊讶。不过鉴于狄特尔的地位非常特殊,为了避免他被俘,布劳希奇表示在危急时刻可以派兵将希特勒的老哥们儿单独接出来。
对于陆军总司令的建议,希特勒不置可否,不过,布劳希奇发现元首十分明显地动了心!
4月18日,迫于德国方面的压力,瑞典政府允许德军借用瑞典北部的铁路,向狄特尔将军提供医疗用品、食品、被服和医疗卫生人员。截止5月17日,瑞典政府不允许德军人员过境之前,借着运送医疗卫生人员的机会,共计1050名战斗力极强的德军野战部队携带枪支弹药乘火车抵达了讷尔维克,大大加强了守军的力量。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ftl2000 817楼 2013-06-27 15:48:29
一直坚持着跟着楼主
-----------------------------
感谢支持,我在用心写呢,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在英法挪3国联军对纳尔维克围而不打的同时,在挪威中部,另一场登陆战——特隆赫姆登陆战打响了。
在考虑如何进攻特隆赫姆这个问题时,英国海军显然不想走直取港口的套路,因为挪威中部是德国空军的地盘,英国海军不想拿重型水面舰艇去冒险。另外,扼守特隆赫姆峡湾入口的炮台已经落入德军之手,英国海军不想用舰炮与岸炮对垒,更不想冒着守军的枪林弹雨,强行登陆。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英法方面决定剑走偏锋,派兵在特隆赫姆南面的翁达尔斯内斯和北面的纳姆索斯登陆,再南北对攻,夹击特隆赫姆。
4月20日,英军一个旅,在法军阿尔卑斯轻骑兵3个营的增援下,在特隆赫姆东北80英里的小港纳姆索斯登陆。英军另外一个旅则在特隆赫姆西南100英里的翁达尔斯内斯登陆。

当上述两路登陆部队刚刚踏上挪威的土地时,德国空军就用航空炸弹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由于英法联军的登陆部队缺乏高射炮和空军飞机的支援,他们所在的港口基地遭到了德军飞机不间断地轰炸。
在德军无情的空中打击下,英法方面运送补给品、大炮和后续增援部队的船只不断被击沉。如此情况,不仅导致登陆部队缺乏后援和补给,还使得他们无法对特隆赫姆造成太大的威胁。
在翁达尔斯内斯登陆的英军一个旅,在向东推进60英里、与驻守在铁路交叉点顿巴斯的一支挪威军队会后以后,放弃了向北进攻特隆赫姆的预定计划,转而向西南推进,到古德勃兰德斯山谷去增援挪威军队去了。
那儿的挪威军队在卢格上校的有力指挥下,已经使德军主力部队从奥斯陆向山谷推进的速度减缓了下来。
4月21日,在哈马尔以北的利勒哈默尔,英德两国部队进行了一次交战,但这次战斗并不是一次势均力敌的战斗。由于载有大炮的的船只被德国空军击沉,这一旅英军不得不用手上的步枪,机关枪,或者稍微猛一点儿的火力——手榴弹,同大炮不缺,坦克也有的德军交战。
在交战时,英军除了陆军武器上面远远赶不上德军之外,也没有空军的支援,而德军却有。所以,像这种不对称的战斗,它的结果当然不会有什么意外!

经过2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英国和挪威军队实在是抵挡不住德军的兵锋,利勒哈默尔失陷。随后,他们开始沿着铁路线向翁达尔斯内斯方向边打边撤,德军则一路追击。
4月29日夜间,乘着德国空军下班休息的空当,挪威国王和他的政府人员在莫尔德乘坐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到达纳尔维克以北、北极圈上的特罗姆索,并于5月1日在该地建立了临时首都,然后继续领导挪威军民跟希特勒对着干。
4月30日,从奥斯陆出发北上的德军抵达特隆赫姆,与驻守该地的德军完成了会合。当天晚间,英军从翁达尔斯内斯撤退。5月2日,英法联军从纳姆索斯撤退。
不得不说,这两次撤退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德军轰炸机常常光临,丢下炸弹,把两个港口炸成了一片火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法联军依然完成了撤退,冲着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表扬他们一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这样,在德国空军能够完全覆盖的挪威南部,英法联军遭到惨败,而这一地区的所有市镇都无可挽回的失陷于德军之手。只有德国空军暂时无法完全覆盖的挪威北部还算安全,所以英法联军又把心思花到了纳尔维克上面。

4月的最后一天,一大早,约德尔就把德军北进部队到达特隆赫姆的好消息告诉了希特勒。当德国元首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时,据说,他笑得像朵花一样。
午餐时,“得意忘形”的希特勒向约德尔承认了自己冒冒失失要撤退的错误,并感谢作战部长为胜利所做的贡献。元首还对依然坚守在纳尔维克的狄特尔和指挥挪威战区德国空军的米尔契表示了感谢,并对两位功勋予以加官进爵。
当元首充分表扬了他人之后,也不忘自我表扬一把。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希特勒说道:“正是由于米尔契掌管着德国空军,在挪威看来大势已去时,救德军于危难。”
希特勒说到这里,望着一众将官,询问道:“为什么挪威战局会转危为安呢?”
问完了这个问题,希特勒并不等其他人回答,就抢先回答道:“只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人,一个不知道什么叫不可能的人!”
很明显,元首对自己的英明神武非常满意,他认为正是因为他作出了坚守纳尔维克的决定,才使那个港口仍然在德军的手里,而挪威南部的战局也因为他的运筹帷幄而好转。在自我表扬时,元首显然忘记了他曾经打算让狄特尔将军撤退,而约德尔将军阻止了他这件事。
好,既然挪威中南部都落入了德军之手,那我们就掉转目光,将视线转移到挪威北面的纳尔维克,继续看狄特尔将军如何与英法挪3国联军周旋。
英法联军在挪威中部连吃败仗以后,极为郁闷,就打算对纳尔维克的德军发起毁灭性的的打击,以便找回场子。
关于纳尔维克攻防战,我想说,开始时,英法联军的目的是要永久占领纳尔维克港,并再接再厉把瑞典北部的铁矿也拿下,封死德国从北欧获得铁矿石的路径。
后来,当德军闪击西欧,把西方联军打得一败涂地,连英法的本土都有保不住的可能时,英法方面就打消了永久占领纳尔维克的念头,他们打下纳尔维克的目的改成了借用这个港口的设施,让英法挪3国的部队赶紧坐船逃跑。
4月28日,麦克西翘首以盼的法军第一阿尔卑斯滑雪团的3个山地营终于抵达了哈尔斯塔。但是,令英国人无法理解的是,身为滑雪团,他们居然没有带滑雪设备。这个情况,从陆上进攻纳尔维克的可能性就又没有了。不过,让英国人稍感欣慰的是,法国人带来了30辆坦克,这对攻坚战多少有些帮助。
5月5日,法国继续朝纳尔维克地区的哈尔斯塔派去了第13外籍军团旅的2个营,这2个营的士兵来自于多个国家,有英国人、西班牙人、阿尔及利亚人,甚至还有德国人,这些士兵大多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战斗力不容小觑。
与法军同时到达的还有波兰军队的4个营,这些波兰人与德军之间有亡国之恨,战斗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5月10日,英军第24旅的一些部队被从哈尔斯塔调到了纳尔维克南部的博德地区布防,以阻止德军从特隆赫姆向纳尔维克进行增援。
随着反德盟军(以下简称盟军)陆军部队的陆续到位,英国皇家空军也随之到位。装备着“剑鱼”式俯冲轰炸机的英国皇家空军第263中队于5月21日开始部署在巴尔杜福斯。装备有“飓风”式战斗机的英国皇家空军第46中队刚开始时部署在斯坎兰德,后来,5月26日,也转场到了巴尔杜福斯。
最后,我们来算一算盟军的兵力,英军1个旅,法军滑雪团3个营,法军外籍军团2个营,波军4个营,再加上东道主挪威军队的3500人,以及海空军,盟军共计有25000人之多。
在盟军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打算料理掉纳尔维克的德国守军之际,德国方面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不断地朝纳尔维克增兵。
4月11日,德军派出12架Ju—52运输机在纳尔维克港北部16公里、已经冻结的哈特维格湖上着陆,运来了一个山地榴炮连,以便为占领滩头阵地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5月15日,刚刚参加完入侵荷兰的德军第1伞兵团第1伞兵营在埃利希.希尔特少将的率领下,空降到纳尔维克来支援狄特尔的部队。5月21日至24日,第137山地步兵团的两个连的士兵在伞兵学校经过突击培训之后,也空降到了纳尔维克。
如此,经过多种途径,德军又向纳尔维克运送了1500名官兵,使德军总兵力增加到了6000人。不得不说,要想守住纳尔维克,这么点儿兵力肯定是不够的,不过,对于德军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孤军奋战,有这个条件就不错了。
在盟军和德军不断增兵的过程中,小规模的外围战斗从未停止。
5月4日,参与进攻纳尔维克的波兰驱逐舰“雷电”号被击沉。
5月10日,德军北上增援部队攻克莫绍恩,然后向他们与纳尔维克之间的最后一个障碍博得发起了进攻。
5月13日,在纳尔维克以北的比耶克维克,盟军发动了开战以来的第1次联合军事行动。在海军军舰的舰炮和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火力支援下,法军步兵和装甲兵乘坐经过特别改造的登陆艇冲上了海岸。
岸上德军的抵抗极为轻微,盟军的损失很小。在盟军刚登岸时,德军发动了反击,试图将盟军赶回海里去,但是盟军一顿炮火,就把德军的反击给粉碎了。德军见盟军登陆已成定局,也就接受了现实,他们一边抵抗,一边朝纳尔维克方向撤退。
这个时候,盟军总算对纳尔维克发起了一次还算像样的进攻,不过为时已晚。在西欧战场上,德军起了闪击战,极短的时间里,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陷于德军之手,法国也岌岌可危。在纳尔维克作战的英法联军不得不撤退回国,去保卫自己的老家。
5月24日,英法方面终于决定从挪威全线撤退,不过,在撤退之前,一定要占领纳尔维克,以便使2万盟军登船撤退。在撤退时,还要把纳尔维克港炸成粉末,以便使该港口在短期内不能为德军所用。
5月27日,从晚上23点40分开始到次日凌晨,英军军舰的水手们熬夜对纳尔维克的德军目标展开了持续的炮击。
5月28日凌晨,在海军炮火的支援下,法国外籍军团的部队利用登陆艇在纳尔维克半岛北部和南部同时登陆,随后,挪威的后续部队也上了岸。
上午7点,狄特尔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带着自己的部队退出纳尔维克城区,跑到城外的山上继续抵抗盟军。盟军当即集中兵力对狄特尔所部发起了猛攻,经过一番激战,狄特尔所部只剩下了1500人,且弹药所剩不多。
为了避免落入敌军之手,狄特尔率领自己的部队且战且退,他盘算着万一抵挡不住盟军的进攻,就退入瑞典境内,听候瑞典人的处置。
结果,狄特尔完全多虑了!盟军从6月3日开始,就在坐船撤退,对他的进攻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wamtwwamtw 815楼 2013-06-26 23:52:39
个人感觉,德国去打挪威意义不大,在这个狭长的地带长期驻守大量兵力,拉长战线,直到1945年德国快完蛋时,还留了很多兵力,实在不划算.如果说占领挪威是为了冬季能运出瑞典铁矿,那么实际上在德国海军不行的情况下,占领挪威也无法控制北海的制海权,也运不出多少矿石,打不打挪威意义不大,如果这些兵力用于防守诺曼底等地区就好了.
-----------------------------
@astlos 821楼 2013-06-27 19:05:14
挪威的意义极其重要。
一方面,占领挪威可以屏护瑞典,否则真要像英国人计划的那样,由英法联军占领挪威,威胁瑞典北部,迫使瑞典倒向英法一边,那么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就没铁矿石可用,曼施坦因就算再有能耐也要不来飞机大炮。
另一方面,占领挪威,切断丹麦海峡,屏护波罗的海航运的同时,还可以让德国海军获得一个前出北大西洋的基地。即便在占领法国,获取比斯开湾沿岸基地之后,挪威沿岸的峡湾仍然是德国潜艇和......
-----------------------------
专家啊,说的很透彻,您要是开个贴写战争,必然深刻,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图是我我自己画的,很丑啊,不要见怪啊,嘿嘿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在英国海军忙着把人员和物资朝老家运的时候,在船坞里躺了近两个月的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莱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又出来活动了。
6月6日,上述3艘大型水面舰艇与4艘驱逐舰组成了一支水面袭击舰队重返挪威海,这一次,它们的任务是在英军运输船往来频繁的纳尔维克海域寻找合适的猎物。
6月8日清晨,德国舰队遇到了由1艘空油船、1艘辅助巡洋舰(装了小口径火炮的商船)、1艘潜艇和1艘救护船组成的英国船队,德舰尊重了救护船的豁免权,放其通行,而将其余3艘船全部击沉。
当天下午,“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驱逐舰回到特隆赫姆补充燃料,而两艘战列巡洋舰则继续在海上狩猎。
下午4点左右,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终于等来了一顿美味“大餐”——英国的“光荣”号航空母舰和2艘驱逐舰出现在了水际天边。当时的能见度良好,德军的指挥官们将这3艘英国军舰看了个清清楚楚。
4点30分左右,“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莱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在2.7万码的距离上开火,将几排炮弹准确地砸到了“光荣”号的飞行甲板上。德军的炮弹完全击穿了甲板,落入机库之中爆炸,顿时就将库中的飞机引燃了。就这样,英国的轰炸机和鱼雷机连一架都没来得及起飞,就挂了。
随行的英国驱逐舰“阿卡斯塔”号的“热情”号眼看“光荣”号真的有“光荣”的可能,当时就急了眼,马上就投入战斗,护卫在它的左右,希望能够救它一命。
只见两艘英国驱逐舰一边不断地施放烟幕、掩护“光荣”号,一边与德国的战列巡洋舰缠斗,试图为“光荣”号赢得逃跑的时间。
不得不说,英国驱逐舰很勇敢,但是毕竟实力的差距摆在那里,一般而言,正面交锋的情况下,驱逐舰是绝对干不过战列巡洋舰的。
没多久,“热情”号就被德军的舰炮打成了一个“大水缸”,海水不住地往船里面灌。在最终沉没之前,“热情”号还不忘朝着德舰施放鱼雷,这可惜被早有准备的德舰轻松避开。
现在,海上的局势对英国海军极为不利,3艘英国军舰中,“热情”号已经沉没,“光荣”号一开始就遭遇重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最终沉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只剩下“阿卡斯塔”号战斗力尚存,不过它只能孤军奋战了。
万分不利的局势使“阿卡斯塔”号驱逐舰上的水兵们一片沉默,舰长格拉斯福德海军中校见水兵们似乎对单独跟德国两艘战列巡洋舰作战有所畏惧,就及时站出来,激励他的手下们道:“我们的友舰“热情”号被击沉了,“光荣”号也正在沉没,但我们不会逃脱,我们仍然要给德国人一些颜色瞧瞧,先生们,开始干吧!”
见领导如此生猛,面对德军两艘战列巡洋舰都丝毫不惧,水兵们还能说什么,跟着舰长教训德国人就是了。
很快,在格拉斯福德舰长的指挥下,“阿卡斯塔”号驱逐舰在海上灵活地躲避敌舰炮火,并逐渐逼近德舰,伺机发射了几枚鱼雷。
德舰“沙恩霍斯特”号的舰首被鱼雷击中,顿时带来一团火球,跟着浓烟四起,其原本不断吼叫的大炮突然间就没了声息。
英国水兵们见自己发射的鱼雷一击中的,顿时欢欣鼓舞,孰料另一艘德舰“格莱森瑙”号借着与英舰距离拉近的大好时机,连连发射炮弹猛击“阿卡斯塔”号。
在极近的距离下,“阿卡斯塔”号躲闪不及,连吃中弹,船体破裂,眼看就要沉没,舰长格拉斯福德中校不得不下令弃舰。当落水的英国水兵们呼唤他们的舰长与他们一起弃船逃生时,海军中校丝毫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只见他将身体倚靠在舰桥上,从容地从烟盒中取出一支烟,点燃之后吸了两口,随即向手下们挥手告别道:“再会,祝你们好运。”与水兵们道完别之后,这位勇敢的舰长就随着自己的战舰一起沉入了海底深处。
毫无疑问,此次海战是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作战时难得的一场胜利,他们与敌舰比例为2比3,却取得了0比3的战果,英国方面一共有1474名英国海军官兵和41名皇家空军人员牺牲,幸存下来的只有45人。
英国海军部队“光荣”号航空母舰的悲惨遭遇一直一无所知,直到第2天,英国的“英勇”号战列巡洋舰遇到那艘救护船,才获悉航空母舰已然命丧德国水面袭击舰之手。
6月28日这一天,正当德国水面舰队与英国运输舰队鏖战之时,坚守在挪威和瑞典边境荒野山区的狄特尔将军,乘着英法联军撤退的大好时机,又重新占领了纳尔维克港。
次日,曾经高调来到挪威的英法联军对挪威人丢下一句我们还会回来的,就走了个干干净净。
3天以后,挪威军队有感于没有英法的帮助,自身绝非强大德军的敌手,就十分干脆地向德军投降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和他的政府见大势已去,就于6月7日从特罗姆索乘坐英国巡洋舰“德文郡”号去了伦敦,并在那里渡过了5年的流亡生活。
毫无疑问,这次挪威战役,希特勒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而英国人又遭到了令人沮丧的失败。
事实证明闪击战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不仅实力强大的德国陆军可以搞,实力不强的德国海军也可以搞。在战争中,胜利女神垂青了敢于冒险,在英国海军的眼皮子底下发起了突然袭击的德国海军。可以说,纳尔维克之战就是德国海军带来的胜利。
而纵观整个挪威战役,德国空军为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英法方面虽然被德国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整的苦不堪言,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空军的巨大作用。在随之而来的西线闪击战中,他们就会领教什么叫做空中打击。
挪威战役以德国的最终胜利结束以后,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至少为德国带来了以下几点好处:
1,丹麦和挪威被揣进了德国的荷包,在德军的强大压力下,瑞典必然不敢有任何异动,德国的北方再也无忧;
2,德国得到了稳固的铁矿石供应基地和冬季运输铁矿石的的道路;
3,对于德国海军来说,他们不仅得到了从波罗的海通向大西洋的安全通道,还为他们的潜艇和海面舰只找到了良好的港口。通过这些港口,德国海军随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大西洋,袭击英国的商船,威胁英国的“海上生命线”。
4,挪威战役的胜利大大增加了第三帝国的军事威望,相应地减低了西方盟国的军事威望。不少中立国发现,但凡是西方盟国发誓要保护的国家,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挪威,统统被德国打包给收拾了,而西方盟国的帮助没有起到哪怕一点儿作用。
有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的前车之鉴,欧洲剩下的一些中立国逐渐领悟了一个道理:在欧洲的地界上混,不听德国的话,是要倒霉的,所以为数不少的中立国家开始积极向德国靠拢,跟德国合作,鸟都不鸟英法。
好,挪威战役就说到这里吧,就让德国海军先休息一下,我们接着来看西线战场!
早在4月中旬,当希特勒觉得北线大局已定之后,他就在着手策划闪击西欧的计划,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将英法打翻在地,迫使他们承认德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可以肯定,又有一出好戏要上演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第十三章 法兰西之殇
第一节 “曼施坦因计划”VS“D计划”



1939年10月2日,波兰被德国搞定之后,在10月6日,希特勒非常有诚意地向英法方面呼吁和平,结果遭到了断然的拒绝。这么个情况,希特勒就没办法了,他不得不先踏平英法,再集中力量去进攻苏联。
希特勒认为只要把法国拿下,英国没有法国陆军的协助,只有跟德国媾和这一条路可以走。当德国元首把想要进攻西方的想法说出来时,遭到了广大德国将领们的坚决反对。
德军将领们认为德国陆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击败西方的军队,一旦开战,德国并不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这种论点丝毫也不能动摇希特勒。德国元首根本就不听德国将领们的啰嗦,他要求军方从速制作战争计划,废话不要再多说!
10月9日,希特勒向德军下发了第六号战令:
“做好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发动进攻的准备。这次进攻必须尽可能迅速有力地进行,目标在于尽量夺取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额广大地区。”
接到元首的指令后,德国陆军参谋总部不敢怠慢,急忙日夜赶工,终于在10月19日制定出了一个西线作战计划,该计划名为“黄色计划”。

这个“黄色计划”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利用强大的右翼兵力,通过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击溃可能位于比利时的英法联军以及比利时和荷兰军队。这个强大的翼侧突击应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突击。
为达成上述目标,西线攻势中,德军将投入102个师。这些师将被分为A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等3个集团军群和1个集团军级支队。
这些部队各自的任务是:
最初的计划中,N集团军级支队(高于军低于集团军的战时编制,一般由1~2个军组成)的任务是击败荷兰军队,B集团军群的3个集团军(下辖9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则从烈日要塞的南北两侧,经比利时北部向前推进。进攻中,将利用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强大装甲兵力,一举将敌人击溃。
10月29日,在经过修改之后,北线右翼的部署有了些变化!根据新指令,荷兰被排除在外,暂不攻占。B集团军群以两个(第4和第6)集团军为第一路,另两个集团军(第2和第18)为第二路,绕过烈日要塞两侧向前推进。后来,荷兰再次被纳入了作战计划中,并由第18集团军负责对付之。
担负决定性作战任务的B集团军群,其南翼安全由由A集团军群负责。A集团军群下辖两个(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22个师(不含有快速部队),在艾菲尔南部和洪斯吕克展开,经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向前推进。
第12集团军在B集团军群左翼呈梯次配置,随B集团军群一起推进,以避免B集团军群在进攻中翼侧遭敌攻击。
第16集团军在通过卢森堡之后,向南转,在萨尔河与色当东部的马斯河之间,紧贴着马其诺防线的北沿构筑防御阵地,以保障整个作战行动的纵深侧翼安全。
C集团军群下辖两个集团军和第18步兵师,以保障卢森堡边界至瑞士边界间“西壁”工事的安全。第17步兵师和两个快速师留作集团军预备队。
这个计划应当达到的目标是,尽量多地击溃法军及其盟军,同时尽量多地占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领土,作为未来对英空战和海战的基地,以及鲁尔区的辽阔前哨阵地。
当陆军参谋部的方案被放在希特勒的面前时,德国元首的脸顿时就黑了,因为他发现,所谓“黄色计划”,只不过是“施利芬计划”的翻版而已。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以效率和智谋著称的德国参谋本部居然拿出了这么一个“古典味”十足的方案。
从看见这个“黄色计划”的第一眼起,希特勒就不喜欢,他对约德尔说:“这还是“施利芬计划”,只是沿大西洋沿岸向右包抄而已,连续打两次这样的战役是打不赢的。”
从希特勒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元首对“黄色计划”不满意,因为它非常明显地违反了闪电战的原则。可以肯定,德军的计划绝对在西方盟军的意料之中,德军的快攻只怕又要演变成拉锯战。
不过,虽然希特勒对德军参谋部拟定的计划不满意,但是他也没啥办法,只能照着这个看起来唯一可行的计划来实施对西方的作战行动。
好,说到这里,既然提到了“施利芬计划”,我们不妨就复习一下该计划的来龙去脉,并将它同“黄色计划”来比较一下。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1871年普鲁士借着俾斯麦的运筹帷幄一举搞定了法国,不仅把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抓来吃起了牢饭,还割了法国老大一块地,更勒索了法国50亿法郎。要说俾斯麦下手够狠,心肠够黑,而法国碰上这样的敌人,只能说背时啊!
俾斯麦明火执仗抢了法国一把,也是有后遗症的,他知道自己这一手在德法之间结下了大梁子,要化解是很难的。因为免除赔款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样的缓和手段俾斯麦是不会做的,而且即使想做,广大德国容克贵族是不答应的。
那既然不能让步,就只能对法国进行打压了,俾斯麦把自己的想法跟威廉一世交了个底。
俾斯麦跟威廉一世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算是把邻居法国给坑惨了,法国一定会怀恨在心,指不定现在就在找帮手要整德国。
威廉一世深以为然,就问俾斯麦怎样才能抵消法国的威胁?
俾斯麦说德国用外交打压法国,使法国孤立于欧洲!至于怎样做到这一点,俾斯麦说德国在欧洲绝对不能称霸,用低姿态和不扩张换几个重要朋友过来,一起压制法国。
换句话来说,俾斯麦的意思是德国不动其它国家的蛋糕,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小日子,以便跟除了法国之外的其它国家结盟。
威廉一世马上大笔一挥,同意了!得到了皇帝的首肯,俾斯麦马上就四面出击,在欧洲找起了盟友!
俾斯麦要结盟,当然先找老大哥奥匈帝国。不费吹灰之力,奥匈表示愿意结盟。再然后俾斯麦找到俄罗斯,要求结盟。因为前面提到过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对法国是有意见的,听说结盟是为了压制法国,沙皇表示同意。
如此,俾斯麦一力促成了旨在打压法国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条约的签订!从早期的“三皇同盟”,再到第二次“三皇同盟”,再到《德俄再保险条约》。我们能够看出俾斯麦时刻在拉拢俄国,德国首相不希望德国和俄罗斯闹翻,而使德国处于俄法夹击的不利局面。
可是德国和俄罗斯没有矛盾,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就海了去了,德国到底和奥地利要亲近一些,1879年德国撇开俄国单独跟奥匈签订了秘密的《德奥同盟》,1881年又把在争夺突尼斯的过程中被法国挤兑掉的意大利也拉了进来,这样“三国同盟”基本成形。
“三国同盟”成形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三国协约”也没成形,协约国会成立,全拜威廉二世所赐。
1888年3月9日,德国柏林,威廉一世躺在病床上,身边陪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当然还有俾斯麦,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回想自己的一生,威廉一世已无遗憾,德国在自己手里统一,自己在凡尔赛宫登基为德意志首任皇帝,威廉一世想到这儿,不免看了看满脸悲戚的俾斯麦。威廉一世深知是俾斯麦带领普鲁士完成了这一切,他有几句话向继承人交代。
威廉一世:“朕得贤相,成不朽之基业,愿尔等谨记,德国可以没有我们威廉一家,却不能没有俾斯麦,切记切记!”
说完,与世长辞!威廉一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即德国皇帝位。可惜啊!王座的位子还没坐热,腓特烈三世就于1888年6月15日追随乃父而去了。
最后,威廉一世之孙,威廉二世即位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三任皇帝。
关于这位皇帝,大家对他的兴趣远大于对其它德国皇帝的兴趣。因为一战是他搞起来的,他坑了无数的他不认识的人,只因为他的野心。
关于威廉二世的坊间传闻很多,大家都说这哥们儿出生的时候遇到点儿麻烦,说是出生的时候胎位不正左手废了,导致这哥们儿身残志坚,打算让其他人也像他一样。
还有人说威廉二世是精神病,本该入院接受治疗来的,却不知怎地做起了德国皇帝,我认为这是猜测,像晋惠帝这样的极品皇帝是不多见的。
我认为,威廉二世只是温室里长大的二世祖而已。
威廉二世出生于1859年,从他记事开始,听到的都是德国胜利胜利又胜利,工业技术发展发展又发展的好消息,搞得小威廉很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自豪。
而且威廉一世在位时虽然表面上装的没有称霸之心,暗地里却向往英国那样的地位,这从他在普奥战争中想吞并奥地利就可以看的出来,但是欧洲的局势却使他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搞得老人家很是有点不快乐。
所以当威廉二世卖萌的问威廉一世:“爷爷,给我讲讲您的故事吧!”的时候,威廉一世就一脸自豪的说道:“在我17岁的时候,我参加了反对拿破仑的战争………….。”说着说着不免惋惜一番,威廉一世表示,德国到底还是起步晚了,等德国把家里搞好了,家外面的好地皮都被英法俄几个开发商给分完了,他们德国只好眼巴巴的看着英法吃独食!他郁闷地说德国的军事和科技比英国佬和法国佬强多了,怎么着也该是德国占有最多的殖民地、统治地球才对!
当然为了表示不是自己胆子小,威廉一世还强调一下:要不是俾斯麦拉着他,他早就把奥地利和法国给削平了等等。
本来嘛,这个话,威廉一世权当是笑话,而威廉二世却听出了另一番味道。
威廉一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几个观念:
1.德国实力很强,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英国也比不过德国,可是英国把好地方全抢了,德国只能喝西北风,这对德国来说不公平。
2.俾斯麦太讨厌,坏了爷爷的好事,这个扯后腿的家伙令人不忿。而且他太横,比螃蟹还横,我们家的国就该我们家管。
随着威廉二世年岁渐长,德国的国力也越来越强,威廉二世的野心也像吹气球般越来越大。威廉二世认为自己降生的责任是带领德国完成父祖辈没有完成的理想,把英法的殖民地抢来,让地球听德国的。威廉二世需要机会!
机会说到就到,当然对威廉二世来说,可能有点伤感,短时间内他失去了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可是伤感过后一种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快感占据了他的神经,带领德国走到世界之巅,让威廉二世之威名永载史册,他已经迫不及待。
威廉二世想随心所欲的搞称霸工作,首相俾斯麦肯定是不同意的,为了气走俾斯麦那个老家伙,德国皇帝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两个凡是:凡是俾斯麦说是对的那就是错的,凡是俾斯麦说是错的那就是对的。威廉二世这么一整,让俾斯麦开展不好工作,只好于1890年辞职回家。
威廉二世终于可以实实在在的办事了,他上手就给世界来了个大惊喜!在德意志帝国成立25周年庆典上,威廉二世神采飞扬的发表了一通演说,演说的核心意思是这样的。
德国应该走出欧洲,迈向世界,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要有德国人,德国的商品世界流通,德语应当是世界通用语,柏林是世界首都等等。
这番言论通过广播在世界传递,英法俄顿时紧张无比,他们预感到德国要抢他们的饭碗了。
看到德国胃口大到要抢了自己所有的地盘,俄法认为之前的一点利益小纠纷简直不值一提,为了对付身边的敌人,吓的不轻的俄法两国于1894年签订《俄法同盟》。
英国原本还玩味的看着欧洲大陆,心想你们越乱越好,越乱我就越安全,可慢慢的英国就担心起来了。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前面虽然威廉二世提到要搞世界帝国,英国也没当回事儿。因为英国是懂业务的,搞世界帝国不搞海军,难道你们德国人准备游泳去世界各地吗?
威廉二世当然不会让英国失望,从1898年开始,德国造了大批船只,还一水儿的军舰,这些军舰下水以后在英吉利海峡游来荡去,搞得英国人的神经绷的紧紧的。英国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威廉二世不是吹牛的,人家是真心实意的要搞世界帝国。
1904年,为了应付德国的威胁,英国和法国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英国再接再厉,又和俄国签订了《英俄协定》。就这样,在威廉二世的作用下,三国协约正式成立。
接着,因为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俄国和奥匈帝国早闹翻了,德国站在了奥匈一边,再加上凑数的“面条国”意大利,三国同盟的台子也搭好了。
好,为了原料和市场,为了称霸全世界,老帝国主义和小帝国主义终于要掐架了。
当然,威廉二世上下嘴皮一碰就说要把德国打造成世界帝国,怎么打造呢?当然要打仗了,总不能下国际象棋定输赢。
既然迟早要打仗,那按照德国人的特点,肯定是要制定作战计划了,德军参谋本部早在1891年就开始研究如何与敌人作战了。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就如何对付法国和俄国的陆军这个问题绞尽脑汁,两线作战讲究一个力量分配问题,施利芬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拆东墙补西墙不行,两边平均分配力量更不行。
施利芬悲哀的发现,常规方法无法支撑两线作战!当然,这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施利芬不敢跟威廉二世说半个字。因为很明显,威廉二世一听到这个论调就会大发雷霆,施利芬的位子也只有让贤了。
施利芬想了又想,毅然决定打破常规思维,豪赌一把。他打算先让德军像普法战争那样砍瓜切菜料理掉法国,然后回过头来把慢吞吞的俄军给解决掉。
至于怎样快速解决法国,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普法战争结束以后,被德军的战力给搞怕了的法国沿着德法边境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这条防线虽然比马其洛防线差点儿,但是挡住普鲁士军队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从德法边境发兵进攻法国是不可能,那样达不到速战速决的效果。
既然不能从德法边境直接出兵进攻法国,那就只能走侧击的道路了。理论上,侧击法国有这几条路可以走!
1,取道瑞士,侧击法国!这个方案是不现实的,因为瑞士全境以山地居多,非常不利于行军,估计等德军爬完了瑞士的大小山峰,法军早就恭候多时了;
2,取道阿登地区,侧击法国!这个方案同样是不现实的,因为阿登地区山多林密,非常不适合大部队行进,且阿登山区外面就有一条马斯河,那是天然防线;
3,既然取道瑞士的山地去侧击法国同样是不现实的,越过阿登山区去进攻法国更不可能,那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而已——取道铁路网和公路网密布的比利时去侧击法国。

施利芬选取比利时作为进攻道路当然是有原因的,比利时的荷兰这两个低地国家是欧洲几大强国一致认可的中立国。自1839年开始到1914年为止,75年来,欧洲的几大强国一直没有动过这两个中立国一指头,所以,从比利时进攻完全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
在确定了从比利时出击给法国人来个大惊喜之后,施利芬又算了算,他认为俄国集结部队形成战力至少需要两个月,这两个月德国解决法国应该问题不大。
等施利芬想明白了初步的作战计划之后,就在参谋本部上好好讨论了一番,再经过推演和修改,终于在1905年提交了终极版的《施利芬计划》。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施利芬计划》要点:
1东西两线中,先集中兵力短时间内搞定西线法国,再回过头来搞定东线的俄国;
2集中最优势的精锐兵力从比利时方向进攻法国,绕至德法边境法军的背后,消灭法军主力,接着攻取巴黎;
3西线进攻时,东线采取守式,就算把东普鲁士丢了也无所谓;
4德法边境采取守式,法军打过来就节节防守,把法军引诱到德国境内,使其远离法国本土,这样他们既无法增援法比边境的法国部队,也更容易被消灭。
1906年,小毛奇接替施利芬出任德军参谋总长,他将施利芬计划研究了一下,发现了几个问题。
施利芬计划成立的前提是速胜法国,可法国的情形远非普法战争时可比,现在法国有帮手了,速胜法国是不现实的。丢掉东普鲁士更不可能,威廉二世好面子地球人都知道,要是俄国人占领了普鲁士的发祥地东普鲁士,威廉二世还不得活撕了德国的作战指挥人员。
可是推翻施立芬计划又是不现实的,一来小毛奇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二来找到了也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把参谋本部的人得罪了!既然不能推翻,那就修改,修改的最让德国人伤心的就是把原本用于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的部队调了一部分到东线,结果西线进攻兵力不够用了。
这场战争小毛奇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可他是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许还有险中求胜的可能。
紧接着,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重机枪和速射炮的出现导致一战走向了堑壕战,接着是消耗战,接着是德国挂了!
关于堑壕战为何会导致德国战败,我前面详细地说过,这里我再做一个比喻:普法战争时,进攻手段强于防守手段,对战双方就像两个打着赤膊的人拿着西瓜刀互砍,谁的的武功高,谁就赢了;一战时,防御手段远远强于进攻手段,对战双方作战就向两个全身盔甲的人拿着水果刀互砍,结果谁也讨不着便宜!
好,“施利芬计划”就说到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黄色计划”与“施利芬计划”的异同点!
首先,相同点:
1,西线战场上,德国与英法联军交战,敌对双方一致;
2,一战之前,德国几乎是一家跟协约国打,而现在也一样,意大利那个“墙头草”又站在一边看热闹;
3,一战前,法国在德法边境沿着凡尔登—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一线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让德军望而生畏,打消了取道德法边境直攻法国的念头。 一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接着,法国沿着新的德法边界修筑了更加坚固的超级防线——马其诺防线,德军也更加不敢碰,完全没有考虑过取道德法边境进攻法国;
4,两个计划都认为阿登森林不可穿越,没有考虑让德军从这里进攻法国;
5,两个计划都要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然后,不同点:
1,德国单线作战,苏联在一边笑看帝国主义国家打生打死,德军可以集中兵力进攻法国;
2,1914年,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还有那么点儿突袭的意味儿,而到了1939年,英法方面非常清楚,德国要想进攻法国,只能取道比利时,所以完全可以提前设防,阻挡德军;
3,一战时,法军还算是有点儿血性,又是还会跃出既定防线,发起进攻,而现如今的法国军队,根本就不知道进攻为何物。可以肯定,战事发起时,法军一定会龟缩在马其诺防线里面,哪儿也不去,这就达不到将法军诱到德国境内,使其远离本土,不能增援法比边境的目的。
4,“施利芬计划”的主旨在于全面、彻底地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也就是说,德军将利用一次大规模的深远迂回,从北面将敌军包围,从而将法国北部的敌军一网打尽,之后经巴黎北部向前推进,最终将敌人的全部军队压缩到梅斯—孚日山脉—瑞士边界一线,迫其投降。
而“黄色计划”中,争取全面、彻底歼灭敌军的思想是分毫也没有的。德国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十分明确,仅仅在法国北部法比边界处取得对反德同盟国军队的局部胜利就够了,该计划最核心的意思是占领法国的海港,为发动潜艇战以应付随后的僵持局面打下基础。
如上所述,尽管“施利芬计划”和“黄色计划”有少许不同,但是它们的主要方面还是没有太大区别的,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从比利时进攻。
德军会炮制出如此一份作战计划,其实完全是在西方盟军的意料之中的。早在1939年11月17日,反德同盟国(以下简称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巴黎召开,通过了“D”计划,这个计划规定万一德国取道比利时发起进攻,就要法国第1军团和第9军团与英国远征军驰往比利时,抵达代尔河以及马斯河沿岸,建立一条从安特卫普,经鲁文、纳缪尔和济韦到梅济艾尔的主要防线。

几天之前,法国和英国参谋总部在同比利时总司令部召开的一系列秘密会议中得到了后者的保证:要加强这条战线上的防御措施,并在这条战线上大力抵抗。
英法方面见比利时如此有诚意,愿意合作,就顺势提出,希望直接将英法的军队开到比利时驻防,保障它的安全。
对于英法方面的请求,比利时方面一口回绝,回绝的理由是它仍然寄希望于保持中立,以便不被卷入战争。
比利时想守住中立的立场无疑是有依据的,魏玛共和国曾经发誓绝对不进攻比利时,希特勒上台之后也继续重申这个政策,并且也给了荷兰同样的保证。
1937年1月30日,这位纳粹总理在废除了《洛迦诺公约》之后公开宣称:
德国政府已经向比利时和荷兰进一步保证,它愿意承认和保证这两国领土的不可侵犯和中立。
比利时在1918年以后曾经放弃过中立立场,跟法国组团恶整德国。到了1936年,由于第三帝国重新武装了起来,并于当年春天重新占领了莱茵兰,而法国连一个屁都没放时,比利时害怕了,它急忙再度宣布中立来保护自己。
1937年10月13日,德国庄严地正式肯定了比利时的中立地位:
德国的决心: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破坏比利时不可侵犯和领土完整,如果比利时受到攻击,德国随时准备予以援助。
当然,比利时人奉之为为“保护伞”的所谓德国政府的“庄严保证”,只不过是元首玩的文字游戏罢了,他随时都可以翻脸,他不觉得有啥可耻的。
早在1938年8月24日,苏台德危机正在欧洲上演,希特勒在谈到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计划”时就说,如果占领比利时和荷兰,那就对德国“非常有利”,当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他接着又问德国军方:“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完成占领这个地区,以及需要多长的时间。”
楼主:修武兴国  时间:2021-02-02 11:35:10
1939年4月28日,当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希特勒是否会保证中立国的地位时,德国元首强调说他给予荷兰以及比利时的是绝对有“约束力”的声明。
就在元首对美国总统拍着胸脯做了保证之后,还不到一个月,也就是5月23日,他立马就把他对罗斯福总统说的话忘了个干干净净,他对他的将领们说道:“必须以闪电的速度,用武装力量占领荷兰和比利时的空军基地。无需考虑中立声明。”
1940年4月11日,早已看穿希特勒对比利时和荷兰的保证只是一句空话的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声明时说道:
我相信,挪威被纳粹占领的事实将会得到其他国家的反复思量,这些国家也写就在明天,也许在1个星期以后,也许在1个月以后,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同样处心积虑制定出来要毁灭它们和奴役它们的军事计划的受害者。
显然,丘吉尔心中所指必然是荷兰与比利时无疑,但是他的演讲并未让两个低地国家清醒过来,它们仍然被希特勒的承诺所迷惑,继续严守中立,它们终将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代价。
比利时和荷兰是这么个态度,“D计划”可就有些不好操作了,因为英国的参谋长们认为,一旦德国开始进攻,根本就来不及把盟军从法比边境调到前线。但他们终究还是拗不过甘末林将军,只得同意了“D计划”。
11月底,盟军又增加了一项计划,把亨利.季劳德的第7军团开到英吉利海峡沿岸,如果荷兰受到攻击,就在安特卫普以北援助荷兰。这样一来,德军企图横扫比利时,也许还有荷兰,从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法国的计划,在开战之初就会碰上全部的英国远征军、法军主力部队、比利时的20个师和荷兰10个师的抵抗,这无疑是一支人数和武器都不逊色于德军的武装。
可以肯定,要是德军正面跟上面的部队碰上,胜负还真的很难预料!
当德军最高统帅部将这个作战计划向德军各单位下发后,马上就引起了A集团军群参谋长埃尔温.冯.曼施坦因将军的深思,他觉得这个“黄色计划”实在是太糙,要是照统帅部的打法打下去,不用说,西方盟军必然损失惨重,而德军也没有好果子吃,到时候一直站在一边看热闹的苏联说不定就要发兵入侵西欧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儿,曼施坦因打算把自己心中酝酿的那个更为合理的计划上呈给统帅部,希望军队的大佬们能够看一看他的计划。
在将自己的计划上呈之前,曼施坦因打算先找德国的坦克专家古德里安喝杯咖啡,把他的计划对后者和盘托出,看看他的计划是否可行?
1939年11月的某一天,曼施坦因将古德里安请到自己的家中,将他的作战计划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他说进攻法国时,德军完全可以利用强力的战车部队取道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的阿登森林,直抵色当,接着突破该区域内的马其诺防线防线的延长防线,向着海峡一路猛冲,将法国战场一分为二。
曼施坦因说完了,就问古德里安,他的计划是否可行?
古德里安先是仔细地查看了地图,又想了想一战的经验,询问了地形方面的相关信息之后,非常笃定地对曼施坦因说他的新计划完全可行,只是装甲力量必须要足够强,最好,如果有可能的话,把除了预备队之外的所有装甲部队全部都放到阿登方向来进行突击。

楼主:修武兴国

字数:44211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3-24 07:35:00

更新时间:2021-02-02 11:35:10

评论数:25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