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三十年前的《人民日报》(两月合订本)读来百感交集

三十年前的《人民日报》(两月合订本)读来百感交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上半版是毛 纪念堂工地的报道,已经是巡礼之二了。之一在前面,有之三不知道。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单就毛 的丧事看,就像老百姓一样,不对劲了哪都不对劲,大家都挑礼,数落对方。有些事还算得上政治斗争,有些事就是家务事,一地鸡毛。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第四版出现了李瑞环,
第五版出现卡特。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作者:wdtyyy 回复日期:2010-03-26 16:57:37
"作者:锐圆 回复日期:2010-03-26 16:26:04
......................但物理不叫物理,叫“学工”,化学不叫化学了,叫“学农”,至于体育,则肯定是“学军”。我哥哥他们用的都是这样的课本。"


咋听你的话叫天方夜谈呢?你哥是哪里读的书本?几几年的教课书?学工学农学军不是你解说的这回事,学生过一段时间到工厂农村和大人一起干半天活,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了解了集体化大工业的,好大好大的纺纱车间和安静整洁的电子管厂,还有农村的小麦水田,部队的军事化训练.
大写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生产过程的了解,不是坏事.
你们今天的小学生知道庄嫁是怎么长出来的么?工厂是什么样么?
--------
我哥他们是六六年小学毕业,大概是七零年复课闹革命,他们当时用的课本就是“学工”“学农”,这个不会错。山西肯定是这样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课文里凡是讲到定理、定律,都不提什么牛顿、瓦特之类的,全面的描述的“在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诞生了…………
《学军》课本里有怎么练刺刀、投掷手榴弹的内容。我们上小学,都是扔这玩艺,到了中学才知道有铅球铁饼。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作者:wdtyyy 回复日期:2010-03-26 17:05:12
http://img9.tianya.cn/Photo/2010/3/26/19395050_1574168.jpg
楼主这张报纸是从哪上剪下来的呢?
咋觉着不靠谱啊?
很想知道这是几月几号啥报上出来的文字!
--------------------
2月1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工地怒涛》。靠谱得很。有图有真相。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卡特是1977年1月21日宣誓就职的。
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他会见黄镇台湾也得跳脚。
卡特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当上总统的,这哥哥因为和中国建交,所以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有那个基辛格也有这个头衔。
但是卡特在任期间美国比较霉。苏联进入阿富汗,伊朗宗教革命,都对美国是打击。卡特派人营救扣压在驻伊使馆的人质,结果特种部队的直升机在关道坏了,反正运气很差。
华国锋在伊朗革命前访问了一次伊朗。八十年代初,伊朗的电视新闻就是上街游行,绿海洋,和文革中的红海洋有一拼。
布热津斯基,这哥们现在已经是战略家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作者:wdtyyy 回复日期:2010-03-26 17:13:54
我是70年读中学的,在南京.和你哥是同期的中学生.那时全国一片红一个政策,应该没有地方性的土政策.
学工”“学农"课每周有一次,但只上了两三周后就没上了,后来又学了一次军,过了一周的部队生活,很好玩,后来也没有了.学生还是以学为主么,毛 也是这么说的!
------------------
那你是位哥哥了。
我的小学课本一直用的是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好像只有1974年或1973年开始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记得有了《小马过河》这样的课文,不全是政治口号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江青骑马你不知道?全国人民都知道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陕西户县农民画,那是绝对赞!
有幅党支书在水利工地一边划火柴,一边读列宁《国家与革命》户县农民画,普及率极高。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居然找到了,就是这幅,还上过邮票。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今日六版头条挺唬人。
当时苏联威胁论不是卢布升值和廉价劳动力的问题,是真的有打仗的可能性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短评还是可以看一看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作者:歌舞入长安 回复日期:2010-03-26 17:43:45
混政治高层的,讲个鬼个人操守啊?!还是要看事儿办得咋样。
---------------------------------------------------------
总体来说,江青还不能算奢靡,她属于那种挑剔矫情的人,不好侍侯。
张春桥和姚文元,毕竟是书生,有些社会理想,他们也许在践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个人生活上还是简朴,和现在没法比。
王洪文有暴发户的风格,改装一辆北京吉普打猎,在江苏视察工作要吃鸭甜舌,为此饭店宰了很多鸭,这都是“罪行材料”上传达的,当时我们听了都很义愤。
江青爱摄影,花销大,和毛 要钱,毛 从稿费里开给她,好像是一万吧,当时也是绝对的巨款,也是能引发义愤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大家都穷,地主家吃饺子,贫下中农都恨得要命。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疑似直播时间到。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旧报经常读,旧闻回头看。

今天我欠读的是《人民日报》1977年2月11日。

头版是大块文章,《昔阳整党整风加速建设高标准大寨县》
今天五版发表了《昔阳且关于改进县社队三级干部作风的决定》

共产党的组织化是最强的,现代政党组织中无能出其右者。
中国共产党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其组织化程度也达到空前甚至绝后的严密程度。这方面是打败国民党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党”一是整思想,二是整组织、整纪律,三是整作风,当然最后必须落实到整人,就是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不合格的人整掉,通过队伍的吐故纳新、推陈出新,以达到党组织的先进性,或者讲“永葆青春。”
整党的效果要和领袖的容忍度成反比,中国向来是讲究“和光同尘”的,共产党最讲认真,所以不搞这一套,虽然毛泽东也懂至清无鱼的道理,但是,他对所谓污垢的容忍度是极低的,这样,整党就是内部严酷的一种清理,人人过关。
这种方式到华国锋时代已经是回光返照了,看起来很猛,实际上是最后的一次延安式整党的了。到邓、三、科时代,虽然也提整党(或与时俱进的代名词),但已经不具备“党内大民主”和“内部严肃清理”的意义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这是五版全文刊发的昔阳且的整风决定。
一个县的决定能全文在《人民日报》刊发,意义就不用说了。
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整党的基本套路。
一、学文件,统一思想。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统一思想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革命的时期,但是,“统一思想”也为党内“一言堂”和“家长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舆论支持。历次整党,整掉的污垢分子固然不少,但很多和领导意见不一致的党员干部也因为这个被整掉了。“统一思想”刚开始是真的,和领袖或领导思想不致的时候,很多同志还是满辛苦的,内心有矛盾和斗争,越到后来,“统一思想”越容易子,因为大家有了斗争经验,把“统一思想”变成“统一表态”,统一表态变成统一套路,很多人在表态时连句与从不同的话都不想找,千人一语,千篇一律。
二、树立敌人。整党一般要树立党内的敌人,有一条反动路线,这样就会涉及到组织和人,不是简单地给思想洗洗澡就可以过关了。
三、四、五、六、七、八……深入群众,不搞腐败。这是工作方法,也是作风建设。到现在,中纪委的相关要求已经详细到五十多条了,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公开舆论的监督,最后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二版上面的地方报刊文摘,从各方面讨论《论十大关系》。
下面有一篇国家劳动总局的大批判文章。在这里也帖上。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物质福利改善为出发点的,这是对老百姓,对地方,则是以放权为出发点的。

当时对人民的物质需求,也是需要先批完刘少奇、林彪和四人帮以后,才能羞羞答答地提出。
邓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13 10:33:14
三版有人民来信,也有通讯员的稿子。
这在当时都是“强帖”。








楼主:锐圆

字数:517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03-11 19:41:00

更新时间:2021-02-13 10:33:14

评论数:19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