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双峰璜璧堂

双峰璜璧堂

楼主:青树坪人林阿木  时间:2021-03-18 14:35:11

人老了,自顾自地生活,什么都用不着去赶节拍,事实上也赶不上节拍,包括读书、看戏,
说点儿近来所读所看吧——
好多年前,1993年,顾城在新西兰杀妻,看了新闻,觉得震惊:一个写诗的人,做出这种残酷的事来,真是不屑。不管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用它去寻找什么,你不能这样血腥!之后出来的什么《英儿》、《魂断激流岛》、《爱情伊妹儿》,通没去看——那时我还常逛书店,有见到,但不取。不料陈事重浮,近来,我却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他们夫妻情感及那个第三者的文字与视频(文昕)。那个第三者,后来患了癌症,她以不治于2014年迎来死亡。给她墓前立碑的是她大28岁的第一情人、也是最后丈夫刘湛秋(碑文:“李英、麦琪:中国诗人、作家,刘湛秋的爱妻”)。刘,作家(诗、散文和文学评论),安徽芜湖人,1935年出生。我想知道的倒是该人的心路历程。据说,虽然她死的时候他不在她身边,但他俩在后来的岁月中,很是互爱。唉,由此可见,爱是很个人的事情,诗也一样,不能谁都会共鸣。
又看了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少年时就读过萧红(感谢初中图书馆的那位彭老师,让我能进去选书,我那时还看了沈从文呢)。一直以为她作品文字天真的(自然的、少加文饰的)别致,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儿子曾要我去电影院看萧红的这电影,我当时不知怎的,不想,便没去。近日却认真在手机上看了。电影很严谨,论文似的做到无一事无出处。表现出来的画面,也很美,油画般的很有历史感时代感的细节,不时出现。只是,我想,一般对现代文学史还有东北作家群不太熟悉的人,看电影时,未必能被吸引。另外,把王志文和丁嘉丽配成鲁迅和许广平,有点陌生感,也许也好,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鲁迅,我看是王志文扮演的第一个没有什么个性特色的角色,好像有点呆板。另外,看过后,为证实自己的一些记忆,又去浏览了相关资料。题外想说的话则是,萧军《八月的乡村》,印象不深,文革后我还买了一本,肯定又看过,至今还是没有什么印象。倒是文革后有关他的传说,比如出现在文代会上自称“出土文物”,以及后来看到的他在延安时颇有个性表现的文章,都印象很深。至于端木蕻良两次招人指责的离开萧红,这次有意去找了替他说话的一些文章,其中端木的遗孀钟耀群说出他生前始终不愿说出的在香港离开萧红的原委,还是使我感到有点吃惊。骆宾基之前的说法,遭到了质疑。但当事人都已去世,后人的种种分析,似乎都有其生活的逻辑。真相恐怕是陷入了罗生门。许鞍华借主人公萧红之口在《黄金时代》里这么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 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这比萧红的那段原话似乎更能囊括题旨。那段话是:“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手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确认定这是自己的手,而后再看到那单细的窗棂上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不过,自由地追求自己所爱,我想,这文章比纸上的文章要难写。萧红个人生活的不幸,与此无关吗?上面的那个刘湛秋的爱妻,之前给他人造成的不幸,难道不是其生活的败笔吗?她后来连萧红的那样的好文章都没能写出来得以传世,不也是很可悲吗?唉,两性关系太复杂,除了波伏娃和那个哲学家萨特,或可当面旗帜拿来说话吧。
近来还读了沈睿《残酷的青春》。作者与主人公比我们略小,但她关于那个年代青春的回忆,还是很能得博得我们的共情。可是女主人公最后冲动的极端行为,造成对无辜者的加害,在心理上,我终究无法去追踪理解。
老家的病友常说,俺们这病,好处是不痛。我笑着附和:是软刀子杀人。可是近几个月,却先后冒出几种痛症来,让我受够了折磨,幸好不是消渴所派生。好一点了,无聊,继续读书消遣。
原来打算读王鼎钧,网上却找不全他的四部回忆录。便读齐邦媛《巨流河》。这书我原来下载有,但没读多少,如今电脑中却一时找不到。可喜的是,在手机上,我不但找到了txt全文本,还找到了该书有声的音频文件。逢难能入睡或老早醒来睡不着时,便打开音频文件,听书。先是有点不习惯,习惯的是,凡书用眼睛去看,文字由视觉接收在大脑中转化为形象内容,这样做已经几十年了。不过,老来视力不好,端书(手机)又费劲。插上耳机听书,也不用开灯,不影响别人,慢慢,就习惯了。遇上没听明白的字眼,再去翻文字本。
《巨流河》听来还是颇有兴趣的。这是一个读书人关于人世沧桑和自己读书教书的书。其中,听书中提到湖南湘乡璜璧堂,更觉兴趣来了。书中说:

农历年前,我们到了湘乡,发现光是一个湖南就有很多不同的方言,而湘乡跟湖南其他县市又不一样。
湘乡是齐白石的故乡,非常具有地方色彩。环璧堂距湘乡又有几十里路。在永丰镇,是明朝一支皇族的祠堂。这祠堂大到居然能有近百间房舍。不但住得下学生,而且能够上课。我们家则跟家眷一起搬进另一处祠堂:扶稼堂。
……
我至今仍记得我们在永丰镇过的好日子。湖南有丰饶的物产、淳厚的民情和世代厚植的文风,湖南人因执着与自信常被人称为“湖南骡子”。那儿是个鱼米之乡,我今生走过很多地方,很少看到那样肥美的萝卜和白菜。在战火还没有烧到的时候,日子过得太平安宁,与世隔绝,真像沈从文《边城》里翠翠的美好故乡。
在《国立东北中山中学金禧纪念集》书中许多人也写到,湖南湘乡那近一年的学校生活虽仍在逃难申途,但山明水秀,丰衣足食,竟成为一段美丽的回忆。

这里说:湘乡是齐白石的故乡。当误,齐白石是湘潭人。是齐白石在当时和后来的台湾,不如我们现在这么熟悉吗?又说:环璧堂距湘乡又有几十里路。在永丰镇。这就无误地说明,此个地方属现在的双峰县。
说到故乡事啦!于是我去寻网。
找到的是双峰璜璧堂(没能去找纸本书《巨流河》,上面印刷的也是“环璧堂”吗?):

2019年7月,喜闻双峰县永丰镇璜壁堂村“葛健豪故居及墓”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村支两委还规划了石板冲红色教育旅游景区,一直对璜壁堂抗战流亡学生历史饶有兴致的美籍爱国华人彭志安先生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第二天就来到了璜璧堂村。
一行五人在双峰三中(扶稼堂)佘国武老师、永丰镇王松书记、璜壁堂村刘小年书记的陪同下,首先来到璜璧堂村部和璜璧堂旧址,追忆了抗战时期东北中山中学一千余师生流亡至此学习与生活,探寻抗日救国真理的历史。然后又来到石板冲葛健豪故居,详细了解毛泽东笔下的“革命母亲”葛健豪的传奇故事。徒步穿越清幽的天龚山,来到葛健豪和革命烈士李笑山墓前,深深地三鞠躬,感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不朽贡献。
……
(红色记忆:隐匿在历史深处的璜璧堂)

原址犹在,但只剩下几段颓墙的璜璧堂,见另一篇网文有所介绍,亦抄录如下:

原璜壁堂是朱明皇裔——茶商巨子朱紫桂兄弟于清同治年间修建的第二座建筑,取“璜璧礼地”之意,也是最大的一座庄院,建成后金壁辉煌,故名为“璜壁堂”,1938年曾被东北中山中学借用靠西边的部分院落作为校址,安置东北流亡师生近千人。土改期间分给朱家佃农作为民居,后相继改建成人民公社、金田乡政府、粮库、供销社、学校、幼儿园等,剩于部分作为几十户村民住宅,至二十世纪90年代因不断改建,原建筑群已损毁,只留下长长的夯土围墙和一个遥远的可在地图上找到的坐标。

在这里,《巨流河》中的环璧堂(璜壁堂)和扶稼堂都落实到了现在的双峰所在。应该感谢这两篇网文的作者。但新浪博客和QQ日志都屏蔽他姓网址,这里只好不引出处以示谢意了(有兴趣者可自己百度一下去看看吧)。
——好了,这本书还没听完,时间也不早了,且打住吧,我卧床拥被听书去了。

(20210307,晚,匆匆。次日有增改。)




楼主:青树坪人林阿木  时间:2021-03-18 14:35:11


楼主:青树坪人林阿木  时间:2021-03-18 14:35:11
双峰原属湘乡,是后来从湘乡析置新建的县。近代名人曾国藩人称曾湘乡,他的老家荷叶富厚堂,如今也属双峰县境。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双峰西南角一个偏僻山沟里当公社诊所的医生,曾经去县里参加三防学习班(防原子化学细菌武器),就在县三中学习住宿,那时老屋的格局犹在,但不知道是先前的扶稼堂。双峰各处有许多大祠堂大屋堂,是否与曾湘乡的湘军发的战争财有关,未考,但乡人的传说中,则有不少这方面的故事。这些青砖大屋(大祠堂大屋堂),解放后多被政府占用做公屋如公社学校等,也有分给贫下中农住的。岁月流逝,后来,多毁弃不存。也就是《桃花扇》曲子中唱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荷叶富厚堂能有如今看到那个模样,是后来修复的,做了旅游景点。(这一段补入文末)

楼主:青树坪人林阿木

字数:3450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3-08 18:15:19

更新时间:2021-03-18 14:35:11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