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原创)酸爽晚清(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原创)酸爽晚清(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抱歉,今天工作比较忙,下午朋友来访,耽搁了更新,向各位朋友致歉。即刻上传一小部分。谢谢朋友们持续关注。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五、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3
林则徐的目的只是要义律低头。只要交出凶手,签下具结,该贸易就贸易,该通商就通商。多大点事啊,至于搞得那么僵吗?这英国人的脑子和中国人就是不一样,咋就不懂道理,理解不了这番良苦用心呢?
义律带着英国商人和家属,男女老少几千口人漂泊海上,就是不低头。好你不低头,我就用个狠招比你就范。
8月31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廿三),林则徐向广州全体军民发出告示:
“钦差大臣林、两广总督邓,为晓谕事:查英夷骄肆无知,冒干禁令;贩卖鸦片之歹徒继续留居澳门;已呈缴鸦片之空船,仍下碇逗留洋面;新到商船,未经呈缴鸦片,群集香港及其附近洋面。彼等既不驶入黄埔,亦不驶回本国;由于饮酒争吵事件,致有杀害本国民人林维喜一案。本大臣、本部堂屡谕义律大佐秉公查明审判,仍在抗拒,未能接受本大臣、本部堂晓谕,隐藏人犯不将凶手交出(抗命与顽固放肆之行动殊属空前)。本大臣、本部堂严令地方文武官员于水陆各处切实防阻;完全绝断英夷一切供应,使英夷等有所畏惧,竭尽忠诚。
兹悉夷等已离澳,但仍居留在香港夷船中,恐其因极度困难,可能在沿海乡村上岸,强买粮食或抢掠居民。为应付此类事件,必须采取一切施措,严加防范。
为此,本大臣、本部堂晓谕所有沿海乡村绅耆、商人及居民等,效忠邦国,群策群力,购买器械,聚合丁壮,以便自卫。如见夷人上岸滋事,一切民人皆准开枪阻止,勒令退回,或将其俘获。夷人为数甚少,自不能敌众。夷人上岸觅井汲水,应加拦阻,不准其饮用。但若夷人并未上岸,尔等不得擅自登舟驶近夷船,徒生枝节,违者当于严惩。”
林则徐“夷人上岸觅井汲水,应加拦阻,不准其饮用”的告示算是捏住了英商的脖子。漂泊海上,没有淡水,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当地老百姓积极响应号召,或控制水井,或水井中投毒,总之,凡是让洋人喝不上淡水的招数,能用的都用上了。咱们老百姓弄这些事情一向是比较在行,洋人们终于受不了啦。
义律决定去要淡水,出去找要点能和的水。向谁要呢,当然是广州官方。
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廿七),义律带领五只英船来到九龙。他派出一只小船投递禀书,要求供应淡水和生活必需品。同时,将一张告白书交给当地百姓,请求当地人不要在水里投毒。
义律想通过投递禀书,和广州方面商量商量,能不能多少给点水。但他的禀书没送出去,因为没有官员敢接收啊。
义律一行在九龙傻等了五个多小时,等到的只是广州官方的各种托辞和推诿。义律终于出离愤怒,他气急败坏地扬言,到下午两点半,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
到了下午两点半,等广州方面答复。结果是:有个毛的答复。
于是:开炮!
鸦片战争的第一炮打响了。
结果呢,结果说不清楚,因为说法太多,反正双方都说自家占了便宜,对方吃了大亏。
打完了咋办,坐下来谈啊。当然按照天朝律例,林则徐是不会和义律见面的,双方就在文字往来中讨价还价。
林则徐还是以前的条件:具结,交凶(交出斗殴致林维禧死亡是凶手)。再多加了一条,搜查(搜查新到的英船有无携带鸦片)。
义律也回复多次,但意思就一个:不行。这家伙是铁了心准备打仗的,现在只是在等英国国内的决定而已。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今天外出,待晚上回家后再更新,感谢各位朋友的厚爱,对不能及时更新,深表歉意。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不好意思,各位朋友们.今天有事,刚刚回到家.看到许多网友催更,本人万分歉疚.为表歉意,即刻就将一点存量上传上来.聊表歉意.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五、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4
在九龙因为要水,引起的炮战还没处理结束呢,广州穿鼻海域,炮声又响起了。这次开打,史称穿鼻海战。
这事的起因蛮有意思。
11月3日(道光十九年九月廿八),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要去具结,不具结就不能做生意啊,大老远的来,就是为了赚钱嘛,具结就具结吧。
义律一看急了,怎么这么没组织没纪律呢,欠收拾啊!
于是,义律派兵船“窝拉疑”号和“华伦”号,阻拦“皇家萨克逊”号。“窝拉疑”号还向“皇家萨克逊”号开了一炮。“皇家萨克逊”号没办法,只好乖乖地往回走了。
“皇家萨克逊”认怂了,按说事情应该就过去。可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正率领水师船队巡逻,听见炮声就急忙前来查看。这个举动可把英船“窝拉疑”号吓着了,它立刻开炮。于是,穿鼻海战就打起来了。
英船“窝拉疑”号为什么开炮呢?因为关天培的船上挂着一面红旗。这红旗是水师提督出巡的“仪帜”,但在英国兵船看来,这就是开战的意思。西方近代海军的规则:无事挂白旗,开战挂红旗。清朝水师挂着红旗开过来了,这是宣战啊。咋办,打呗!
结果呢?还是说不清楚,因为双方都说自己神勇无敌,大获全胜。
双方已经是剑拔弩张,擦枪走火的局面,更大战争的阴云已经慢慢笼罩向广州的上空。但是道光皇帝和林则徐却并不这样认为。
早在1839年4月(道光十九年三月)间,道光皇帝收到两江总督陶澍病危请辞的奏折,命林则徐改任两江总督。林则徐当时正忙于禁烟,不能赴任。对林则徐在广州纠缠不清的夷务,道光皇帝多少有些不悦,他于1839年12月(道光十九年十一月)指示林则徐,“即将英吉利贸易停止”,而且这个一向吝啬抠搜的皇上还大方地表示,断绝贸易就是损失一点小钱而已,“区区税银,何足道哉!”在道光皇帝的眼里,大清幅员辽阔,政务万端,小小广州一隅,几个黄毛蓝眼的英夷的事情算得上什么分量。
到1840年1月5日(道光十九年腊月初一),林则徐迟迟不能赴任两江总督,道光皇帝干脆改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并依例解除林则徐钦差大臣的差事,调任原两广总督邓廷桢为两江总督。道光皇帝看来,广州禁烟的事情已经基本结束,林则徐一直走不开只是善后未完而已。
林则徐在广州虽然做了加固海防,建造炮台,招募水勇等准备,但在他的意识里,并不认为大规模的战争会来临。他先后给皇帝的奏折里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载运鸦片”。小小英吉利岛国,弹丸之地,而且相隔万里重洋,它如何和我大清泱泱天朝上国开战?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总之,没事没事,能有多大事啊。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今天外出太累了,只能到这里啦.洗澡休息了.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继续更新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五、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5
穿鼻海战后,中英双方大大小小发生多次冲突。据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一书的说法是,“由此至1840年6月下旬英国远征军开到,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据林则徐奏折,广东沿海共发生战事7起”。加上前面的九龙海战和穿鼻海战,应该是大小冲突9起。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报告都是大获全胜。
林则徐的战报让道光皇帝兴奋不已。1840年1月2日(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廿八),道光皇帝的谕旨到了林则徐的手中。道光的命令是:停止对英贸易,驱逐英国船只,不必取具甘结,不必强令交出人犯。总之,不和英国玩了。
其实,在林则徐的想法里,种种做法只是为了迫使义律具结,给大清一个承诺。有了承诺,中英通商便可继续进行。几个月来,所谓具结啦、交凶啦、搜查鸦片啦,都是为了在禁烟的前提下,恢复中英的正常贸易。可是,道光皇帝的一纸谕令,林则徐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1840年1月5日(道光十九年腊月初一),也就是道光皇帝改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的那一天,林则徐只能遵从道光的旨意,宣布正式封闭黄埔港,完全断绝中英贸易。
港口一封,贸易一断,似乎立刻海清河宴,一派太平。而在英国方面,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召开会议,经过讨论后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去中国。
1840年2月20日,英国政府任命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现任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战争的准备已经做好,只等议会最后的授权。
乔治•懿律(George Elliot)是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的堂兄。面对这两个Elliot,大清史书里天才地将他们分别翻译成懿律和义律,以示区别。英国派一对堂兄弟来祸害中国,这历史读起来真的很有趣。
1840年4月,英国议会经过多日激烈的辩论,最后以271票赞成,162票反对的微弱多数,通过对华用兵的决议案。
1840年6月底,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
战争是真的要来了!天朝上国将如何应对呢?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清太庙道光皇帝画像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穿鼻海战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乔治·懿律: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全权代表和英军总司令,查理·义律的堂兄。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徐长宁 2016-12-24 16:45:10
楼主,今晚还有没有?
-----------------------------
有,当然有,必须有!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6、打仗到底图个啥
1
英国人跨洋越海,不远万里到中国打仗,这打仗到底是图个啥呢?是攻城略地呢,还是颠覆大清的统治呢?
当然,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英国人是来侵略的。都欺负上门了,不是侵略是什么。这种说法也没啥错,可就是略显简单了些。
英国对中国,是确定无疑的侵略,更准确的说,是英国一向的殖民扩张的延续。
啥叫殖民扩张?就是强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且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行为,换成杜哥一向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一群强盗闯到你家,抢你东西,占你地盘,还在你的地盘上生孩子过日子,你还不敢咋的,不然他就挥起拳头捶你。
殖民扩张是怎么开始的,这还得从头说起。
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殖民据点,这就揭开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开端。其后,日子过得比较富裕,军事实力比较强盛的西方列强,都开始向全球各个地方抢地盘的殖民扩张。第一轮的殖民扩张,占了大便宜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接着,英国、法国、丹麦、瑞典、比利时等国家也积极跟进。于是,非洲、美洲、亚洲好多地方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从此国力蹭蹭地向前发展。这时候,殖民国家之间也为了谁抢的多,谁抢得少发生矛盾。强盗和强盗讲理的方式基本就是直接抡拳头、操刀子开打。英国先干翻了老牌殖民国家荷兰,后来又把法国打得满地找牙。打赢了就其他强盗,也就占了其他强盗的赃物。这样,英国就成了殖民国家的霸主,确立世界殖民的霸权地位。
英国这个强盗中的老大,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的殖民地。不论地球如何自转,太阳怎样照耀,世界上总有很多地方都飘扬着大英帝国的米字旗。英国很骄傲,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尼玛,你倒是日不落了,但你给被殖民占领的国家和地区带去的却是漫漫黑夜。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势力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六、打仗到底图个啥
2
在亚洲,英国将殖民扩张的目标锁定在印度次大陆。
17世纪,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日渐衰落,这时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列强就趁机下手,在印度争夺殖民地。英国于1600年成立英属东印度公司,一开始,东印度公司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商业机构。后来,东印度公司的授权下,逐渐拥有了垄断贸易、训练军队、宣战媾和、法律审判等权利。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蚕食,攫取许多领土和资源,让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对中国,英国也不是没有想法,它一直垂涎中国的富足。但是用对付印度的那一套来对付中国,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印度是分裂的,中国是大统一;印度是贫穷的,中国是富足的;印度对英国殖民一直比较放松,而中国对海疆安全一直比较警惕。
18世纪,自由主义思潮风靡欧洲。资产阶级越来越倾向于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东方富足的中国,就成为欧洲各国极为看重的贸易对象。欧洲上流社会,以饮茶、收藏中国瓷器为有钱有闲有逼格的身份象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流社会对中国茶叶、瓷器的热爱,也引导了整个欧洲的社会风尚。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们,从中获利不少。欧洲蓬勃而起的近代纺织业、制造业也需要一个稳定、富足的市场,来销售自家的商品。如果全球除了欧洲,到处都是穷哈哈的苦逼,还和谁去做生意呢。所以,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他们还真没动过殖民、蚕食中国的坏心思。他们要的就是一个能好好做生意的贸易伙伴。
于是,英国巴巴地派使团到中国,希望建立平等的通商关系。先来了马戛尔尼使团,但乾隆皇帝将他们当成进贡的使者。后来又派来阿美士德伯爵率领的使团,结果嘉庆皇帝连他们见都不见,就打发他们回去了。
英国两次殷勤的外交示好,都被大清冷漠地拒之门外。但通过两次访华,英国将大清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马戛尔尼说,“(大清)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迟早 “不再有纪律和安全”。阿美士德通过到中国转了一圈,把中国沿海和长江的水系和布防,弄了个清清楚楚。这两个使团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息:满清虚有其表,真要干一仗,满清根本就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
即便如此,英国也没要和中国干仗的心思。作为一个重商国家,他们就想好好和中国平等贸易。战争,这不符合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
但是,和中国的贸易,英国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大清帝国牛逼哄哄,不把西洋商人当回事。海关各级官吏肆意敲诈勒索,大清十三行又层层盘剥,让西洋商人在中国过得苦逼无限。跟糟糕的是,他们卖出的东西少,而要买进的东西多。中国小农经济,对西洋的那些毛呢、钟表等等商品,需求量相当有限。而欧洲人如果没有了茶叶、瓷器,就感觉日子过得都没意思。于是,英国逆差了,对一个追求贸易顺差的重商国家,这简直不可容忍。但事实就是逆差了,钱都哗哗地流向了中国,长此以往,大英帝国将国将不国了。
好在,英国商人发现了中国人对鸦片的特殊嗜好。于是,大量的鸦片运送到中国,白花花的银子流向英国。鸦片贩子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将中英贸易的结果彻底打了个颠倒。英国顺差了,大清逆差了。
白银花花外流,国力日渐衰微。大清急了,查禁鸦片!
禁烟时中国内政,英国没话说。况且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还是个鸦片贸易的反对者,他在公文上曾经强调:输出鸦片来获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
问题是你查禁鸦片可以,要我们签字具结,这坚决不行。
于是,林则徐和义律就开始撕逼。接着大清的道光皇帝干脆下令,停止贸易,驱逐英夷。
事情彻底失控了。义律回头向大英帝国呼救,受不鸟了,赶紧帮忙,揍这些不讲理的混蛋吧。
英国国会开始争论:满清查禁鸦片,这是人家的事,咱不管。可是停止通商咋办,没收的鸦片咋办,欺负我们的子民该咋办?
最后,英国国会表决,以271票赞成,162票反对的微弱多数,通过对华用兵的决议案。
英国终于要对大清动手了。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林芝天 214楼 2016-12-26 09:33:00

加油!
—————————————————
今天周一,工作比较忙,私活干不成。中午回家,保证继续更新。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六、打仗到底图个啥
3
英国此次对华战争,还真不是为了殖民侵略。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简单地说就三点:惩治清政府对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侮辱;要求中国赔偿英国商人的鸦片损失;签订条约,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在英国人看来,对华商务监督代表是英国女王陛下,对商务监督的不公正待遇和侮辱,就是对大英帝国、对女王陛下的侮辱。事实上,广州方面对所谓的对华商务监督是不承认的。文书往来还必须有一个“禀”字,即所谓禀帖,否则原封掷回,连看也看。
林则徐为了收缴鸦片,将对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一群洋商在商馆里关了三天的禁闭。后来,在具结、交凶的一系列纠葛中,干脆下令驱逐,不许逗留澳门。所谓的对华商务监督只能漂泊海上,等待英国大军为他报仇出气。
其他普通洋商就更惨了,当初李侍尧精心制定了《防范夷商规条》里规定了一系列的永远禁止:
一、永远禁止外国军舰进入虎门水道,以防军事冲突;
二、永远禁止外国商人携带任何武器和妇女( 包括自己的母亲、姐妹、妻子和女儿) 进入广东省,免伤风化;
三、永远禁止中国商人向外国人借贷,以防商欠;
四、永远禁止外国人雇佣中国员工,永远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五、永远禁止外国人乘坐轿子;
六、永远禁止外国人坐船在中国江河上游玩;
七、永远禁止外国人向中国官员直接递交诉状,如有诉讼均需由十三行洋商代写代交;
八、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居留期间,只许住在广州城西南郊的“夷馆”里,永远不许走进广州城门;
九、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境内过冬,如因故的确无法出洋,必须去澳门过冬。
总之,洋商为了赚钱,在中国是不受待见的。就如蒋廷黻先生说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以工商立国,以民意为基础的宪政国家的英国,岂会对本国商人不歧视的现状长期置之不理?况且还有受英王任命,受英国政府委派的商务监督被置于不尊重的态度,英国岂能长期忍受。
英国对华战争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惩治清政府对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侮辱。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六、打仗到底图个啥
4
英国对华战争的第二目的:要求中国赔偿英国商人的鸦片损失。
要求赔偿鸦片商人的损失这事,就得从义律让鸦片商人将鸦片交给自己,再由自己交给林则徐说起。
义律本人是反对鸦片贸易的,当时英国政府也认为清政府有权查禁鸦片走私。但问题是,英国法律并不认为鸦片贸易违法。在当时的世界(包括英国),鸦片贸易和今天的香烟买卖一样,是合法正常的。直到1868年英国才制定《毒品药店法案》,对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给予一般性限制,真正禁止鸦片则已经到了1914年。
当初林则徐勒令洋商交出鸦片,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商人们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清政府。这批鸦片在转交中实际等于偷偷完成了一次概念的转换。
在林则徐看来,所缴鸦片是违反大清禁烟法令的走私毒品,付之一炬是天经地义。而在义律和鸦片贩子的眼里,所收缴的鸦片是英国公民的个人财产,这些鸦片不是英商走私时没收的,而是林则徐封闭商馆,强迫洋商上缴的。所收缴的鸦片是英国公民的个人财产,应该受到英国政府的保护。
鸦片贩子们还私下里集资了一笔钱,送回英国。作为争取英国政府答应赔偿烟价的活动经费。后来,英国议会通过对华战争的法案,鸦片的赔偿就成为战争的目的之一。
当然,除了这些法理上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鸦片税收在英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殖民扩张的英国是不会对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好处视而不见的。所谓认可清政府查禁鸦片的说辞,只是英国政府也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事实上的贩毒集团,不愿承担鸦片贸易的道德责任而已。
英国对华战争的第三个目的:签订条约。这才是英国此次对华战争的终极目的。
清政府一直奉行的一口通商,由行商代理的通商政策让英商吃尽苦头,英国要用武力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必须要达到的意图是:改变一口通商,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代理,英商有权和华人直接交易;废除对英商的歧视条款,英国人有自由居留权;中英商定统一的进出口关税,除此以外,不得收缴任何税费;购买或租赁一地或一岛供英人居住、经商等等。条约的内容在战争结束后的《中英南京条约》里尽数达成。
其实,如果清政府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商业国家,那么英国要求就不必通过战争来实现,通过外交协商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就是,当时的清政府还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以天下共主自居,根本没有外交这个理念。在当时天朝上国的认识里,天下就是天朝上国、附属番邦和远在天边的化外之地。天朝只有朝贡,何来外交?所谓英吉利者,不过是遥远的化外之地的蛮夷之邦,俺们天朝才懒得搭理你呢。
故而,东西方之间,在当时是没法交流的。双方都进入不了对方的话语体系,鸡同鸭讲,只能兵戎相见。查禁鸦片只是引发战争的一个由头,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这场战争迟早也会爆发。至于它该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真的要较真的话,这个战争应该有另一个比较恰当的名字,通商战争!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那位大神知道,如何将本帖申请成精品帖子?请教我,谢谢。
楼主:凤城杜哥  时间:2021-03-10 08:37:36
六、打仗到底图个啥
5
西方的殖民扩张,清廷并不是没有察觉。
康熙皇帝在位时,朝廷就有汤若望、南怀仁、白晋、张诚等西洋传教士。这些改成汉人名字的西洋传教士,一面作着大清的官,一面传着西洋的教,日子过得还蛮滋润。
康熙皇帝本人对西洋科学知识抱有浓厚兴趣,花大量的时间研究西洋数学和天文学知识。聪明的康熙皇帝当然知道西洋科学知识的先进之处,也正是他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对它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西方先进科技,一旦被汉人掌握,那对满清政权的统治将是一场灾难。满洲八旗入主中原,他们时刻防备的是汉人的反抗。立国之初,确保满洲政权在中国的统治,是最根本的政治路线。西洋科技如此先进,如果汉人学习了这些科技手段,用这些先进的科技,制造先进的火器对付满人,这将如何是好?
于是,康熙一面自己研究和学习西洋科学知识,一方面又对所有八旗要求,必须坚持训练骑射技艺。
他说,骑射乃满洲之根本。
对,骑射就是满洲的根本,因为那帮子粗人,除了骑射,啥也不会啊。让他们放弃骑射,改学西洋科技,改用西洋枪炮,那就真是为难他们了。这些粗人能将自己的名字写全乎了,基本就可以成的上是知识分子了。但是汉人不一样,他们聪明好学,一旦掌握了西洋科技,玩起了洋枪洋炮,满洲骑兵还有神马优势可言?
聪明的康熙皇帝就只能一方面限制西洋科学知识的传播,一方面对满人强调骑射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维持满清对汉人统治的优势。
即便如此,康熙也对此种潜在威胁耿耿于怀。在他晚年,就曾忧心忡忡地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这种担心,即是对西方强大的担心,也是对西洋文化影响汉人,进而危及满清统治的担心。
其后,雍正皇帝一直对天主教不感冒,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
乾隆皇帝时,宫廷倒是有几个传教士。但乾隆皇帝对西洋科学毫无兴趣,只是痴迷于西方的物件。这些传教士就被乾隆皇帝当成宫廷画师给养起来了。他们除了给皇帝画油画之外,在科学知识上,没给皇帝带来神马影响。这个自诩“十全老人”的盛世天子,远没有他祖父对西洋认识的清楚,也没有他祖父的忧心忡忡。所以,他对洋人的态度就傲慢得多。
康熙、雍正、乾隆对海防十分重视,这是在西方扩张之下,满清本能的抵制反应。他们应对的方法就是加强海禁,闭关自守。我不招惹你,你也别招惹我,怎么相安无事吧。至于通商,可以,就广州一个地方吧。
嘉庆皇帝,守成天子一个。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按曾祖、祖父、父亲的法子办吧,封疆禁海,一口通商。至于这样做到根本原因,嘉庆皇帝心里估计也不是十分明白。

楼主:凤城杜哥

字数:9280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12-18 01:06:00

更新时间:2021-03-10 08:37:36

评论数:17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