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3安死诗解2俭节葬死必合必同

《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3安死诗解2俭节葬死必合必同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1-03-12 07:18:39
《吕氏春秋》卷10孟冬纪3安死诗解2俭节葬死必合必同

题文诗:

尧葬谷林,通遍树之;舜葬纪市,不变其肆;

禹葬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俭节葬死,

非爱其费,非恶其劳,为死者虑.先王所恶,

惟辱死者.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

葬以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同?葬於山林,

合乎山林,葬於阪隰,同乎阪隰,此谓爱人.

爱人者众,知爱者寡.故宋未亡,而东冢抇;

齐未亡而,庄公冢抇.国之安宁,而犹若此,

况百世後,国已亡乎?孝子忠臣,亲父交友,

必察於此.此谓爱之,而反危之.诗经有曰: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反以相非,反以相是.而其所非,方其所是,

而其所是,方其所非.是非未定,喜怒斗争,

反为用矣.吾不非斗,不非争而,非所以斗,

非所以争.凡斗争者,是非已定,方为之用.

今多不先,定其是非,先疾斗争,惑之大也.

【原文】

尧葬於谷林,通树之;舜葬於纪市,不变其肆,禹葬於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也,非恶其劳也,为死者虑也。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葬,以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何谓同?葬於山林则合乎山林,葬於阪隰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夫爱人者众,知爱人者寡。故宋未亡而东冢抇,齐未亡而庄公冢抇。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世之後而国已亡乎?故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不可不察於此也。夫爱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谓乎!《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言不知邻类也。

故反以相非,反以相是。其所非方其所是也,其所是方其所非也。是非未定,而喜怒斗争反为用矣。吾不非斗,不非争,而非所以斗,非所以争。故凡斗争者,是非已定之用也。今多不先定其是非,而先疾斗争,此惑之大者也。鲁季孙有丧,孔子往吊之。入门而左,从客也。主人以玙璠收,孔子径庭而趋,历级而上,曰:“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径庭历级,非礼也;虽然,以救过也。

【译文】

尧葬在谷林,墓上处处种上树,舜葬在纪市,市上的作坊,店铺没有任何变动,禹葬在会稽,不烦扰众人。由此看来,先王以节俭的原则安葬死者,不是吝惜钱财,也不是忧虑耗费人力,完全是为死者考虑。先王所忧虑的,是惟恐死者受辱,坟墓如果被盗掘,死者肯定要受到凌辱,如果俭葬,墓就不会被盗掘。所以,先王安葬死者,一定要做到俭,一定做到合,一定做到同。什么叫合?什么叫同?葬于山林就与山林合为一体,葬干山坡或低湿之地,就与山坡或低温之地环境相同。这就叫作爱人。想爱人的人很多,但真懂得爱人的人很少。所以,宋国还没有灭亡,东冢就被盗掘。齐国还没有灭亡,庄公的墓就被盗掘。国家安定尚且如此,又何况百世之后国家已经灭亡了呢?所以孝子、忠臣、慈父、挚友对此不可不阻察。原本是敬爱死者,结果却反而害了他们,大概指的就是厚葬一类事吧。《诗经》中说:“不敢徒手搏虎,不敢徒涉黄河。人们只知此一端,不知还有其它祸,”这是说不知类推啊!

所以,忽而翻转过去加以反对,忽而翻转过来表示赞同。他们所反对的正是他们所赞同过的,他们所赞同的正是他们所反对过的。是非尚未确定,而喜怒斗争反倒都用上了。我们不反对斗,也不反对争,但是反对驱使人们糊里糊涂斗、糊里糊涂争的根源。因此,凡争斗,都是是非确定以后才采用的手段。如今人们大多不先确定是非,却先急急忙忙地争斗,这是最糊涂的。

鲁国季孙氏举办丧事,孔子去吊丧。进门之后,站到左边,立于宾客的位置。主丧的季桓子用鲁国的宝玉殓死者。孔子从西阶下穿过中庭快步向东,登东阶而上,说:“用宝玉殓死者,就象是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一样。”穿过中庭,登阶而上是不合于宾客礼仪的,虽然不合礼仪,但孔子仍然这样做了,这是为了阻止过失啊!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字数:1492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21-03-12 00:46:51

更新时间:2021-03-12 07:18:39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