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刺破时空的悲怆呼叫

刺破时空的悲怆呼叫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21-04-03 07:22:42
刺破时空的悲怆呼叫
——姜维九伐空劬劳
第317节
按照史书记载,陈矫和自己原来的本家刘家结婚了。
徐宣非常愤怒的要求曹操惩办陈矫,因为他违背了伦理道德。
因为这个事情,很让曹操为难,他本来是一个“唯才是举”的人,对于品德不那么在乎,他特别欣赏陈矫,就发布了一个特赦令:“丧乱已来,风教彫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五年已前,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
白话一下曹操的特赦令:自从184年黄巾暴动以来,因为社会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已经不能遵守,为了能够有一碗饭吃而活命,为了能够解决婚姻和传承后代,民众不那么在乎旧有的伦理道德,“风教彫薄”,很多人干了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法不责众,也实在不好处理,“谤议之言,难用褒贬”。曹操宣布,建安五年之前,也就是200年之前,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律特赦,如果继续唧唧歪歪,继续拿200年之前的事情胡搅和,那么就以同等罪行论行,“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
简单说,曹操明确说:徐宣不要继续搅合陈矫了,否则就严厉惩罚徐宣。
从徐宣的唧唧歪歪和曹操被迫特赦来看,陈矫的婚姻是非常严重违背礼法的,具体情况,因为史料的缺乏而已经很难考证。
但是,作为近亲结婚的后人,陈骞身体素质非常的好,他不但活到八十一岁,而且极有军事指挥能力。
这个陈骞不但曾经给父亲两次准确的判断,而且在“尚少”的时候“为夏侯玄所侮”,但“意色自若”。对此,夏侯玄非常奇异。
古人对于贾充和陈骞成为司马家族的铁杆拥泵是非常奇怪的,因为贾逵和陈矫都是曹魏政权的忠臣。
但是,古人没有考虑到曹休曾经侮辱贾逵和夏侯玄侮辱陈骞。曹休和夏侯玄是很优秀的人,但贾逵和陈骞也是很优秀的人,贾逵和夏侯玄之所以被侮辱,不是因为他本人无能,而是因为曹休和夏侯玄是曹魏皇族。对于贾逵的儿子贾充和陈骞来讲,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如果想报仇雪耻,唯一的可能就是推翻曹魏皇朝。
富贵是不可以骄人的,一旦遇到那些极有本事而不甘受辱者,迎接自己的可能就是极残酷的结果。
《晋书》记载:“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
陈骞曾经打败了姜维,也曾经以代理安东将军的身份参与平定诸葛诞的叛乱。
《三国演义》第111回,司马昭任命“安东将军陈骞为副先锋”进攻诸葛诞。到了第112回,陈骞和王基(他曾经向司马昭推荐老乡刘毅当官)参加了平定诸葛诞的所有战役,因功“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后“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
259年平定诸葛诞后,司马昭调整了曹魏针对孙吴的战区划分:“四年夏六月,分荆州置二都督,王基镇新野,州泰镇襄阳。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钧监青州诸军事。”
司马昭将自己手下最能打的几个将领,除了司马望、邓艾外,都放到了东吴的边境线。
王基去世于259年,州泰去世于261年,钟毓去世于263年,这样一来,曹魏在南线的最高军事统帅就是陈骞。
由于陈骞的建议,曹魏的新任荆州刺史胡烈等人指挥两万军队向白帝城进军前来救援罗宪。
胡烈就是跟随钟会进攻蜀汉的那一个高级将领。蜀汉灭亡后,他被提拔为右将军,由于他的部下丘建和儿子胡渊的努力,钟会的谋反阴谋被粉碎。
在这之后,司马昭论功行赏,也为了弥补王基、州泰去世而带来的南线领导空缺,把胡烈调到荆州担任刺史。
胡烈是成都内乱后,曹魏野战军得以生还的最高职业将领(卫瓘是文职监军),而且绝对忠诚。
胡烈救援罗宪的时间是264年的7月,蜀汉已经投降八个月,成都内乱也已经六个月,刘禅已经到达洛阳,霍弋已经投降,司马昭已经稳定了自己的管理,他完全有力量应对孙吴的举国来袭,所以就派刚刚建立了军功的胡烈支援罗宪,这种行为就表示有了不怕孙吴战略决战的本钱。
陆抗拥有几万军队,但长期顿兵坚城之下而不能打败罗宪,现在胡烈指挥两万军队前来包抄自己的后路,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因为攻克白帝城已经不可能,倒不如退回自己的防区有利,所以“陆抗等引军退”。
陆抗之所以撤退,不仅仅是罗宪的坚守和陈骞的进攻,最重要的是孙吴政权内部出现了大麻烦。
这一年的“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长吏(赏林)〔赀财〕及男女二百馀口”,“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馀人”。
在丁奉等人浑水摸鱼进攻寿春毫无战果之后,曹魏的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竟然从水路狠狠骚扰了孙吴一下。到了七月,不但海贼进攻海盐县得手,而且张节在豫章聚集一万余人发动了暴乱。280年,孙吴灭亡的时候,全国人口仅仅230万,所以,张节这个暴动是非常可怕的。
“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
就在孙休图谋蜀汉旧有国土的时候,孙吴管理下的武陵郡的四个县集体叛乱归依了曹魏。武陵郡的叛乱说明孙吴的统治非常的腐败而遭到民众的反对,而叛乱的成功,说明孙吴在荆州地区的施绩、陆抗、步协等人统帅的军队已经被剧烈变动的局面所牵制而不能前去镇压。
陆抗的撤退,成就了罗宪的功业,司马昭给予罗宪的任命是“加凌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爵位是万年亭侯。
罗宪不但继续管理自己原来的地盘,司马昭还把刚刚主动加入曹魏的孙吴原有的武陵郡四个县交给罗宪管理。
这是对孙休的极大的讽刺。
司马炎登基后,罗宪被封为西鄂县侯,他的儿子罗袭也担任给事中。
268年冬天,罗宪入朝,司马炎评价他“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269年,司马炎给予罗宪特别的礼遇,“侍宴华林园”,和司马炎一起进餐。
吃饭的时候,司马炎“
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
司马炎的意图是团结益州旧有的领导人的后代,减少蜀汉旧势力的抵触。
罗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於世”。
诸葛京是诸葛亮的后代,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罗宪之所以能够以两千军队抗拒孙吴几万军队的围攻长达半年而不倒,与他的知人善任大有关系。
曾经向司马昭建议派胡烈支援罗宪的陈骞也很能鉴别人才。
275年,陈骞入朝担任了大司马,对司马炎说:“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
在这之前的270年,秦州刺史胡烈因为对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而逼反了鲜卑族的秃发树机能,在万斛堆恶战中被杀死。
历史上的民族仇杀是非常复杂的,汉族力量强大的时候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也是非常残酷的,秦州刺史胡烈逼反少数民族是汉族人载入历史记录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中语文课本有一个反应红军长征的作品,是陆定一的《老山界》,其中一段很有味道。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
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少数民族屠杀汉族人是绝对犯罪,但汉族欺压、屠杀少数民族也是无边的罪恶。如果没完没了纠缠下去,也就破坏今天的民族团结而已。
鲁迅先生说的好: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大家既然生活在一片阳光下,喝一个公司的自来水,能理解的就理解、能向前看就不要向后翻页了。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21-04-03 07:22:42
@裁判资路2 1983楼 2014-03-03 12:18:10
在这个贴子里最后说一句民族的问题。
我仔细研究了楼主文字里流露出来的思想,我可以下一个结论:
“颜老师的确是虔诚的共产主义信徒, 历史 观是正统的马列主义观点,对 历史 的思考完全(或者说主体上)是以阶级的观点来思考来解读的,而不是从种族利益和文明冲突这条线来的。”
不知道颜老师本人是不是意识到了或者说是不是认同这一点。从学术角度来说,对一个问题的研究用两种......
-----------------------------
非常感谢你的理解,前天我就有表明思想出发点的考虑,估计让很多朋友讨厌,所以没有给朋友们添堵。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确实是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当然也并不绝对排斥民族观点,但关爱人的价值是最高思维。
在行动上如何,我不敢保证,但在思想上,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而且是一个国际派的共产党员。
在我的眼中,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价值是等同的,我关心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和集团的人的幸福而没有集团的设限。我的意思是说:我不那么在乎家乡、省籍、民族乃至国家,我在乎的是人的生命如何。在这种思路下,我尽量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但因为政府职能的不可缺少,所以,我只考虑政府的政策而不考虑政府的组成。
我的思想是:一个人,不能孤立生活在世界上,必然需要社会的帮助,他也必然影响社会。比如,雨花石可能面临经济困难,我感谢帮助我的人,而不管这个帮助我的人的民族、性别乃至过继差别。
同理,在我看来,如果我的父亲被人杀死,他被英国人杀死和被中国人杀死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明末清初汤勤的母亲被李自成的军队强暴和被清军强暴也没有什么差别。
作为汉族人,作为中国人,我当然期盼汉族人和中国的自强自立,但我并不设立限制意识形态。
至于苏联的解体,民族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斯大林要负很大责任。我认为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成功的民族政策,看一下抗战时期的回民支队就知道了。近年来,中国的内部问题较多,一个是改革深水区问题,一个是腐败,但还有一个就是对民族问题认识不够,少数民族在国家发展中利益失衡的狠一些。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21-04-03 07:22:42
刺破时空的悲怆呼叫
——姜维九伐空劬劳
第318节
陈骞是一个很关注民族关系的人,他唯恐管理不善引发战乱,所以特别讨厌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边将。
所以,陈骞的意思就是告诉司马炎,牵弘和胡烈都是一路人,“勇而无谋,强于自用”,不知道协调和谐,一定会在边疆惹出大乱子。
牵弘曾经跟随邓艾参加沓中战役,翻越了七百里阴平小道,然后进入成都,是非常能打的将领。但是,他和邓艾一样,非常的骄横。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不承顺”陈骞的命令。因为有这样一个过节,司马炎认为陈骞是因为“不协相构”而诋毁牵弘,但既然重用了陈骞,就要给他一个面子,所以就免掉牵弘的扬州刺史而又“寻复以为凉州刺史”。
司马炎暗示陈骞:我给你面子,但我知道你在打击报复牵弘,所以请你不要多嘴。
陈骞“窃叹息,以为必败”。
牵弘和胡烈一样“后果失羌戎之和”,惹起少数民族的变乱,他也“皆被寇丧没”,死于非命,西晋政府“征讨连岁,仅而得定”,所以司马炎非常的后悔。
司马炎的后悔说明牵弘和胡烈不是牺牲于正义的民族战争,而是阵亡于残暴的对外欺压和扩张。
264年七月,陈骞建议司马昭派胡烈指挥两万军队救援罗宪,陆抗等人因为孙吴统治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动乱,也考虑到已经不可能攻克白帝城,于是撤军。
壬午日,也就是七月二十四日,孙休再次大赦全国,第二天是二十五日,癸未日,时年三十岁的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
孙休愁死了。
从263年9月开始,司马昭以部分军队对孙吴政权保持军事警戒,然后集结十八万野战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灭了蜀汉。
蜀汉的灭亡从根本上宣告孙刘联盟大战略的破产,孙吴必须独立面对来自中原的进攻。由于蜀汉灭亡的不可挽救,孙吴最佳选择就是借机扩大地盘稳定自己的上游地区安全。但是,陆抗指挥的几万军队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没有攻克罗宪坚守的白帝城,孙吴不能进入益州,曹魏干净利落的吞并了蜀汉。最令人惊讶的是,孙吴的武陵郡四个县竟然投降了曹魏!
孙吴本来的国策是浑水摸鱼,但结果是偷鸡不成蚀了一把米。
罗宪的胜利,说明孙吴的国力固然强大于蜀汉,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实际远远低于蜀汉的军队。和蜀汉相比,孙吴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他没有姜维那样的无可争议的军事统帅。孙休确实比刘禅有能力的多,但军队的战斗力有其特殊性,并不与国家实力绝对成正比。陆抗竟然不能攻克白帝城,孙吴在历史上用了50多年的时间也不能攻克合肥,这一切说明,在蜀汉灭亡后,只要中原政权不发生极大的内乱,孙吴就没有了进攻得手的可能。
那么,就防守吧。
孙吴和蜀汉相比,军事地理其实相对较弱,因为长江天险并不是不能逾越的,尤其是曹魏灭蜀汉后,已经拥有了从益州建立水军沿江东下的战略通道,孙吴的国防面临的极大的压力。
最令孙休震惊的是,在264年的上半年,在孙休图谋蜀汉旧有地盘的关键时期,孙吴国内竟然发生了多批次大规模的军事暴乱,豫章张节暴动的民众多达万人,武陵郡四个县集体叛变,就孙吴政权那点力量,能够扑灭来自内部的挑战就已经非常不容易,那里还有力量去进攻曹魏。在这以后,罗宪指挥的曹魏军队向孙吴发起了主动进攻,夺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巫县。
很多人将孙吴政权的灭亡归结为孙皓的暴政,其实,即使孙皓不暴政,能抵得住来自中原的进攻吗?
司马昭去世,中原政权面临司马家族内部的世代交替和政权更迭,司马炎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内部问题,而因为气候等原因,不断南迁的北部边疆的五胡也逼迫司马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北部边疆。
这些原因之外,曹魏野战军灭亡蜀汉后出现的成都内乱,让中原政权的核心决策层对于军队高层非常疑忌:他们虽然希望灭吴带来的天下统一,但他们更担心灭吴之后军事统帅的野心。
邓艾、钟会和司马家族都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但,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所以,司马炎不肯冒险将军队交给前线将领去进攻孙吴。
264年7月,如果司马昭将进攻蜀汉的得胜之师用来进攻孙吴,虽然没有了邓艾和钟会两个名将,但司马孚、司马望、陈骞、石苞、贾充、卫瓘、胡烈等等高级将领也未必斗不过施绩、陆抗等人。
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孙休愁死了。
孙吴的国力明显优于蜀汉,孙休的管理明显强于刘禅,但孙吴也斗不过司马昭的中原政权,那么,姜维的失败就不能仅仅归之为刘禅的管理和姜维穷兵黩武。
蜀汉灭亡的56年前,也就是207年,诸葛亮在隆中和刘备规划大战略的时候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刘备集团是小本钱的个体企业,要斗夸拥有垄断性经营权的国营大企业,自己的努力当然重要,但成功的大前提是对手的犯错。
从208年到219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到益州,最后是汉中的巨大胜利,一个是诸葛亮既定方略的正确性,一个是刘备强大的领导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曹操接连不断的犯错误。219年,面对关羽水淹七军后风雨飘摇,由于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曹操没有放弃洛阳而是联合孙权。曹操的正确决策,一下就扭转了刘备集团的大发展态势。
蜀汉灭亡的36年前,也就是227年,诸葛亮离开成都大后方去汉中大本营的时候,给刘禅一个名扬千古的《出师表》,劈头就是一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诸葛亮看来,地盘狭小、人口稀少的蜀汉根本就没有和曹魏和平竞赛长期共存的可能,存在的唯一可能就是孤注一掷军事冒险谋夺曹魏的雍凉地区,一旦成功就是天下一统,一旦失败也是天下一统,区别是天下一统的成功者不同而已。
234年,诸葛亮让费祎联合孙权,进行了三国时代唯一的一次孙刘联盟同一步骤的全力北伐,但是,曹睿和司马懿成功应对了这一空前的威胁。
诸葛亮绝望了,星落秋风五丈原。
姜维当然是一个优秀的人物,但肯定不如诸葛亮优秀。
司马昭肯定不如司马懿有能力,但综合能力绝对不会弱于姜维,加上贾充、邓艾、钟会这些高手的辅助,就是恶狗群殴姜维这匹孤狼。
只要司马昭不犯错误,姜维的小公司就斗不过司马昭的大企业。
264年姜维的失败,正如孙休的愁苦,是因为司马昭没有犯错误的无可奈何的命运,姜维那一个“吾计不成,乃天命也”的呼声,其实就是所有的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更改命运的人的悲哀。比如,雨花石曾经绞尽脑汁的努力攻读《资本论》,但我那个智力就不能领悟。比如,雨花石也曾经认真攻读《孙子兵法》,但我也明白,在21世纪这个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军人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保家卫国、救灾服务的人民子弟兵,但因为时代的美好,即使我拼命攻读兵书战策,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军事家,因为没有血雨飘风。虽然我非常尊敬、非常热爱、非常知道不可缺少那些铸就钢铁长城的勇士。
所以,姜维的悲剧,是可惜的,也是感同身受的,因为生活在21世纪的所有人,都有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实现的遗憾。
但是,姜维的悲剧,带给那个时代的是中国西部的大和平,所以也是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
当一个人的理想,虽然符合伦理道德,但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的时候,他的失败就成为无法排解的历史悖论。


2013年11月17日,夜,雨花石一面看着美女高圆圆在《咱们结婚吧》中的精彩故事,一面看三国掉眼泪、闲吃萝卜淡操心的写完这一个长而且无聊的文字。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21-04-03 07:22:42
@金戈vs铁马 2006楼 2014-03-04 14:58:09
雨老师不预告一下吗
-----------------------------
很快就开新帖。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21-04-03 07:22:42
关于《陈光》
《陈光》是我在发《魏延的悲苦人生》的时候,答金戈vs铁马的一个穿越式类比的随意性延伸。
就写作而言,《陈光》是非常辛苦的,从《魏延》时期经过整个《姜维》长达一年,从2013年11月到现在也已经有3个多月的专项时间。按照我正常的快刀手特点,早就应该完工了,但现在连一半都没有。
这个帖子,我遇到三个问题:一个材料收集的艰难和琐碎,因为陈光过早离开了世界,一个是过于意识形态,因为陈光经历了中共革命战争的全过程,他的历史直接就反应了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还有一个就是体例问题。
我的《红楼梦探微》和《卢俊义》都是比较简洁的,《卢俊义》有一点蔓延,也是为《水浒传》系列留下链接,但《魏延》开始就成了扯淡风格,到了《卢俊义》就蔓延的不成样子。
我也想改变这种行文特点,所以,原来的《陈光》其实很简洁,大约也就十几节而已。但是,慢慢就拓展了,加上中共革命中人物相互联系太多,所以就越来越复杂、越庞大,现在已经100多节了,但陈光才走到赣南东固山和李文林会师呢。
我征求一些朋友们的意见,这个《陈光》,我们是简单解说写论文,还是东拉西扯农贸市场老娘们扯淡?如果是前者,我就快速整理,快速发完,如果是后者,我就不那么整理,信马由缰的立即开坛,不过,至于写到哪里是一站,我自己也没有计划。

楼主:yc雨花石

字数:117434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4-22 19:04:00

更新时间:2021-04-03 07:22:42

评论数:21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