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最鼎盛的时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军力强大,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


楚国的族群来源成分,无论是来自于夏代“中原地区”(实际上迁移来自于东部地区)祝融家族(夏代同盟者)的芈姓楚族分支,还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底层南方稻作土著居民,从本质上讲,其实都是【“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上古来源背景!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楚国这么大的地盘,和这么多的人口,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另外,楚国在灭亡之后,地盘肯定是归中国所有,那么,这么多人口数量的“楚人”都去哪里了?如果是融入到秦汉时期的汉族里,岂不是现代汉族的一半人口占比应该是楚人?

真的是这样的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先秦时期的楚国人口来源的构成是如何的:

1。楚国上层阶级的族群来源,很可能和中原“夏人”具有相近性~~~

2。楚国下层人群的族群来源,又和谁具有相近性呢?

从古代南方民族的分布地图上看,楚国下层人群的来源似乎应该是古代南方的“百濮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我们再与战国中期的楚国地图(灭越国前后)作一下对比,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了!

——-楚国下层人群的族群来源(不包括东部的吴越人群),应该是和古代南方的“百濮族”(南方稻作人群)最为接近的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如果把在战国中期时楚国灭越国(浙江地区)之后的楚国总体人口构成,全部都算进来的话:

楚国的下层人口来源组成 = 【百濮族(O2a-M95为主) + 百越族(O1-M119为主) + 一部分的“淮夷”】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既然楚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其实就是古代南方的【“濮越系人群O2a+O1”,属于“南方语系”】

那么,这些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现代主要分布于哪里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先秦时期的“华夏族”,指的应该是父系基因以O3-M122为主体的(西北地区的“古羌系人群”),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古汉语族

而先秦时期的“南方民族”,指的是父系基因以O2a+O1为主体的(南部+东部的「濮越系人群」),语言属于“南方语系”的南亚语系(古楚语)+南岛语系(古越语)
———————————

难怪先秦古籍上说,

《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其实就是“古汉语”!

这些文献记录都表明【中原雅语,与楚语和越语是有明显不同的】~~~~~~~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由于楚人最大的血统来源是:百濮族(O2a-M95为主),语言属于“南亚语系”

在O2a-M95在现代汉族里的占比高吗?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先秦时期,由于依然秉承着新石器时代的“血缘宗法制”的遗训,

因此,“民族大融合”的比例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高!

真正的“民族融合”现象逐渐增多,应该是始于秦汉及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三次较大规模的中原北方汉族的“衣冠南渡”之后,方才出现了较多的“文化汉族”,也即华夏化的异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我们绝对没有想到,曾经在先秦时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楚国人,并没有大规模地融入到后来统一中国的“汉族”里

当然,肯定会有一部分的楚人融合进来,但只占楚国原有总人口的一少部分而已~~~


这就好比,三星堆文明被巴人灭掉以后,留在四川成都平原的三星堆人群的比例也不会很多,而是有相当多一部分的三星堆人向南一路逃往了云贵高原,并与云贵当地的南方土著人群融合形成了——-“古彝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先秦时期的“华夏族” = 华夏血缘+周礼

而自汉朝以来的“汉人”,则逐渐强调“汉文化共同体”,民族范围不断有所扩大了

——也即,“汉族=血缘汉族 + 文化汉族”

(文化汉族,也即“华夏化了的异族”)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其实,百越族(O1-M119为主)融入到现代汉族里的比例,甚至都有可能要高于百濮族(O2a-M95为主)


百越族在先秦时期确已在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创造了历史与文化。前306年,楚国灭越国(浙江地区),由于越王无彊没有指定继承人,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各宗族子弟们竞争王位和权位,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东越国,闽越国皆为其后人所建国家】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降越君,置会稽郡。 【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迁到了江淮。 】~~~~~~~~~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与越国和吴国有关系的百越族(O1-M119)——-百越文化圈


百越的通称见于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汉书·地理志》下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百越族的分布范围自先秦至汉代,大体自湖南的东部与南部,以东以南都至海,包括江西、浙江、苏南、皖南、福建、广东、广西以至越南北部所分布的众多部落与民族,是族类相近的一个大族系,通称为百越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说明,直到汉代的时候,民族融合的过程还尚未完成呢~~~~~

南方民族较多融入汉族的时期,应该是秦汉以后三波次的“衣冠南渡”时期,而并没有早到“先秦时期”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有一个问题提出来:

先秦时期人口众多的楚国人,为何并没有如我们所想象的以“较高的人口占比”融入到后来的“汉族”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显然光是秦始皇帝一人来回答并不够,还得让汉高祖刘邦也来参与回答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如果秦人不是楚人的话,那么,汉高祖刘邦是“楚人”吗?

可如果刘邦真是楚人的话,又为何自汉朝形成的“汉族”里,南方楚人的主要血统(百濮族)占比不怎么高呢(或者说明显偏低),甚至都低于南方百越人的血统比例!

这又是为何呢?~~~~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因为汉高祖刘邦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楚人,他只是曾经有过几年“楚国国籍”而已

尽管,刘邦算得上是一个“楚文化迷”~~~~~~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出身,根据汉皇族宗正刘向的自述,汉皇族认可的官方发布版本说法:


“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在战国时秦国刘氏迁入魏国,秦灭魏,魏国迁都大梁,建陪都于丰邑……………周代时,(刘邦先祖)在秦国以刘为姓,后来向东迁入魏国,刘邦的爷爷(被魏王)封为丰公,因为迁到丰邑时间太短,所以丰邑没有刘氏先人的坟墓。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这说明,刘邦一家是在他爷爷那辈才迁入魏国的,刘家即在此期间迁到丰邑的,到丰邑建魏国的”陪都”

在秦灭魏国时的公元前225年,丰邑还是属于魏国。当然,楚国比魏国又多存活了两年,丰邑后来被楚国占领了,刘邦即成了楚国人

秦灭六国,丰县被并入了沛县,刘邦做上了沛县泗上亭长,由于泗上是前楚国沛县属地,秦的沛县县治也是前楚国沛县县治,刘帮因此受到了楚风的熏陶,善楚歌、能楚舞,为刘邦又增添上了几分“楚文化迷”的色彩~~


楼主:gtfz99  时间:2020-04-15 08:24:18
在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分宋国以前,丰邑是宋国都城的近邑。三分宋后,沛县归楚,丰邑归魏

公元前243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死,秦国知道后,以为是灭魏的时机到了,因此加大了对魏国的进攻。公元前242年秦拔魏国二十城,公元前241年秦拔魏国朝歌

此时,魏国的国都大梁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秦军进攻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魏王叫刘氏一家在丰邑建“陪都”




楼主:gtfz99

字数:13499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4:18

评论数:115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