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四百汉——两汉风云(连载)

四百汉——两汉风云(连载)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刘邦的“吐哺”,不是因为敬贤,而是为了骂人。他已迫不及待,难以压抑心中的怒火。估计“吐哺”时还顺便“呸”了一声,“迂腐的儒生,差点坏了你老子我的大事(竖儒几败而公事!)。”随即他又传出一道命令,“停止刻印,已刻的销毁。”
由于战事不顺,汉王常找部下谈心。某次刘邦对陈平道,“天下纷纷,何时定乎?”这句话透露出一个信息,刘邦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感到身心俱疲,并且看不到胜利的目标。如此自信、乐观的刘邦说出这样的话,亦可见当时战事严峻到何种地步。
这时候的人需要理解与安慰。好在陈平是个会聊天的人,他将用言语抚慰主公疲惫的心灵。
陈平道,“项羽这个人,恭敬慈爱,所以许多喜好繁文缛节、具有节操的人都归附他……”在他口中,项羽是“恭敬爱人”的,但是,项羽的温柔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自己人,且没有过失。否则,其仁慈将转化为残暴。
“……但是这个人呢,又比较小气,旁人有功却舍不得授予爵位土地,时间久了,许多有本领的人便不乐意追随了。”
曾在西楚工作过的韩信、陈平都提到过项羽的抠门儿,看来这似乎属实。项羽力拔山兮,叱咤疆场;威震四方,宰割天下,却又这般会过日子。只能说,其格局不够开阔,眼光不够高远。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
听部下“挖苦”对手,刘邦感到舒坦多了。同时自信心也逐渐回复,“这么个小气鬼,我就不信搞不定他!”
损完项羽,陈平又夸刘邦,“您这人不拘小节,待人比较轻慢,礼节也很简单,时不时还爆粗口。所以那些讲究礼仪、注重节操的人都不来到大王这儿。但是您这人大度大方,从不吝赏赐……”
汉王打断对方的奉承,“那投奔我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来的是愚顽迟钝、贪婪好利、寡廉鲜耻之辈(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嚯!我这儿成无耻之徒和笨蛋的收容所了!”
陈平嘻嘻一笑,“在下就是这样的人,而打天下,也就要靠这种人!‘顽钝者’可靠,‘嗜利无耻者’敢干。再说,所谓物以类聚……”
刘邦笑道,“你是说我也不是啥好鸟儿呗。”
“微臣不敢……”
“别跟老子这儿装!你倒是说说,你自己是啥样人儿?”
“臣下属于‘顽钝’一类。”
“好嘛,那天下恐怕就没聪明人了。要我说,你无耻你。”
“大王既这么说,属下也不敢辩驳……”
谈了一会儿,汉王的心中打开了两扇门,并照进了一束光,开朗的光。
刘邦又道,“老陈,你还回答我问题呢,这天下什么时候能安定呢?”
陈平道,“大王,转机就要到了。张良曾言,‘打败项羽,最终要倚靠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人。’如今韩信在北国大展拳脚,英布已为我所用,而彭越也在梁地发展势力。等到英、彭二人也发挥各自作用,君王的大业就可成了。事情正朝着对我方有利的发展,眼前的困难,无非是黎明前的黑暗罢了。”
刘邦点头,“你说话我怎么那么爱听呢?”
陈平道,“如果您与项王谁能各去其短,互取所长,获取天下也是分分钟的事。”随即自答道,“可惜您改不了‘没礼貌’这缺点。”
“他小项照样改不了……”
君臣二人相顾大笑。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间
君臣继续着介乎工作与生活间的闲谈。
刘邦,“你说打败西楚,有什么好法子么?”
陈平沉吟道,“可以用智。项羽麾下刚正的臣子无非数人,即亚父范增、大将龙且、钟离昧、周殷等。”他称亚父等为“骨鲠之臣”,“骨鲠”指小骨或鱼刺,由于又硬又直,象征刚正的品格。
以上言语有两点疏漏,第一,以上诸人不仅正直,而且有能力。否则,他们若仅仅“有德无才”,在项羽身边更是能发挥“坑队友”的作用;第二,周殷似乎不太耿直,因为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背叛项羽。
接着,陈平向刘邦申请活动经费,“如果大王您能拿出‘数万斤金’,来离间楚国君臣关系,令本就猜忌的项羽更加迷惑,从而杀掉贤臣,自断膀臂。那么,项羽逐渐成为无人相助的孤家寡人,大王发兵攻打定能取胜。”
刘邦赞叹,“这个法子很‘生态’啊,也不必打仗。没别的,老子就是有钱。”于是划拨‘四万斤金’,令陈平随意使用,且不必报账(恣所为,不问其出入)。潜台词就是:不够再要,剩下归你。
“大王您办事儿太痛快了!”
“陈儿啊,你办事,我放心。”
秦汉时,“金”如果论“斤”算,指的就是铜。“四万斤金”,粗略换算下来,大约是六百四十万人民币,亦算是重金了。当时没有纸币实在不便,陈平送个礼可能就要带着数千斤重金属,比当下春节一口气串十几家亲戚还要麻烦的多。重要的是,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怀疑。不过,机敏的他,或许会提前将一部分换为贵重小巧之物。
得到经费的陈平开始认真经营自己的“反间项目”,一时间,金银与珠玉并举;流言共诽谤齐飞。钟离昧等将领,成为第一批受害人。楚军中广泛传播着这样一条信息,“钟离昧等大将,不满足于劳苦功高而无封王之赏。准备和汉王联合灭掉项羽,裂土封王。”
陈平选择的时机非常巧妙,当时正是楚君臣关系的“敏感期。”不久前,项羽极为信任、厚待的部下九江王英布刚刚反水投汉。这对项羽造成了极大心理冲击,以致于霸王看身边亲信的目光中都掺杂了怀疑。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同时,诸将对项羽亦有不满。当初我们当中的数名将领,能力、功绩、忠诚并不在英布之下,何以单单将他封王?此时,九江王位虚悬,何不从我等中选出一人。
项羽心说,“还选?我不长记性,吃亏没够么?!”
可想而知,当时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只不过有刘邦这个巨大“外患”,潜伏的“內忧”才一时不得显现。而这个时候,陈平推波助澜的策反将士,散布流言,更是令楚军中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于是,项羽对麾下“骨鲠之臣”产生严重怀疑。
此时刘邦的处境却并未好转,粮草被断,城池被围,又兼敌人不断攻城,眼看就要坚持不住。本着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汉王请求停战。约定以荥阳为界,以西为汉,以东归楚。
亚父范增劝项羽不要理会刘邦,并鼓励他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践行坚持就是胜利的箴言,一鼓作气,攻下荥阳,擒拿汉王,从而威服诸侯,再定天下。
为此,刘邦恨透了范老头,感到忧虑。
刘邦找到陈平,“老陈啊,咱那‘反间行动’搞得怎么样了?”
“大有起色,项羽已经怀疑起心腹将领了。”陈平略带自得的介绍。
刘邦道,“钟离昧那些将领的事先放一放,现在专心给我弄这亚父。老头儿是跟我卯上了,鸿门宴时就又是“举珏”又是“舞剑”,现在他催项羽加紧攻城。此公一日不去,我一日不但高卧啊。”
陈平点头,“我也正琢磨此事。”
“钱还够么,不够再问我要。”
“大王放心。财物还很充足……对了,听说西楚的使者要来,是么?”
刘邦点头。
陈平随即说出自己的计策……
刘邦听罢微微皱眉,“这主意是不是太简单直接了些?”
“虽然如此,我想会有效。”陈平自信的说道。
项羽之所以派使者。或是开列的新的条件,磋商“停火协议”;或是来探听属下大将到底于刘邦有无瓜葛。
楚国使者受到了汉王热情隆重的接待,体现在宴席上,是为“太牢具”,即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当然,现在看来,这也不算什么,寻常百姓家年节时吃得都比这丰盛,但在当时已是最高的待客之礼,相当于国宴。
酒宴摆下,刘邦见到使者,假装大惊,“哎呀,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敢情是项王的人,快撤。”
楚使挺期待,“对方误以为我是范增先生的使者,已经如此厚待,现下知道我是项王所派,不定要上什么好吃的呢。兴许还有烤鱼、小鸡炖蘑菇啥的。嗯,一会得注意餐桌礼仪和吃相,别坠了我西楚泱泱大国的风范。”
当饭菜再次摆上时,使者傻了。史载,“更以恶草具进楚使。”光看名也知道,“恶草具”很素、很低劣。非但无法与“太牢具”相比,简直就不是人吃的。
面对如此粗劣饭食,受到如此冷遇奚落,楚使既无胃口吃饭,亦无心会谈,负气而走。心道,“刘邦你还狂呢,你快完蛋了不知道么,等着被收拾吧。”随即又想,“亚父范增在西楚位极人臣,性情刚直,能做这种事情么;莫非是敌人的反间计?若是,这计策比招待我的饭食也强不了许多,敌人会这么笨?唉,世事难料啊。”
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陈平与刘邦会心的笑了。
楚使回去,将经历做了客观描述。项羽对亚父产生严重怀疑。
此时,范增还在为之忠心耿耿的谋划,并多次建议紧攻打荥阳。
每当此时,项羽只是礼貌而平淡的说道,“我会考虑的,亚父……”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一十九章 范增归乡
多次劝谏无果后,范增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
项羽竟怀疑自己!“我一把年纪为你奔走驱驰,忠心耿耿,天地可表,你竟疑我?!”
史书中并未记载范增是否找项羽解释过。他自视甚高,性情孤傲,又兼问心无愧,极有可能不屑辩白。但是事关重大,他或许是找项羽谈过的。
范增,“大王,恕老朽冒昧,听说您以为我通汉?”
项羽一愣,随即摆手,“亚父,咱们今天不谈这个。”
“不,我要谈。”范增有些动容。“听说您疑心我,是因为招待使者那顿饭。很明显,这是反间计啊。”
“可是,您不觉得这计策太过明显了么?”
“您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其中‘虚虚实实’之说。他们说不定反其道而行之。再者,我劝大王加紧攻打荥阳,若真与刘邦勾结,会出此建议么?”
项羽道,“说不定这是亚父您的虚虚实实。又或许汉军故意示弱……”
范增苦笑,“我再推波助澜,里应外合的引诱大王,是么?”
项羽沉默,不置可否。
“您思虑周密,可喜可贺。老朽告退。”
“亚父慢走……”
项羽望着对方佝偻的背影,直至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
当然,以上对答纯属臆测。
史书中仅仅记载了范增和项羽的辞行。他听闻对方怀疑自己,非常愤怒,说道,“天下的大事基本定局了,君王保重吧!我请求回到家乡,以终残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
范增这番话表面是说,“您胜券在握,已经不需要我去出力了。”实则是说,“你就这么干吧,局面就快坏到不可挽救了。你不怀疑我么,老子还不跟你玩儿了。”其讥讽、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项羽的反应,史书仍未记载,估计就是象征性的挽留一下,彼此都留些颜面。可能还会赐予一笔可观的财富,令之衣锦还乡。范增是否收下,就不得而知了。以其脾气,大概是不会要的,收完扔了也是有可能的。
霸王逼走亚父,或许有如下可能:
第一,项羽智商没在线,令对方蒙冤。
第二,霸王借故逼迫对方退休。
项羽是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不喜旁人指手画脚的。偏偏范增又是个控制欲、责任心极强的人,时不时还拍个老腔儿,耍个脾气。项羽太强势;范增不会委婉,比对方还要强势。于是,彼此目的虽同,往往搞不到一起去。
对此,项羽可能早就不满,心道,“是,您忠心耿耿,才略过人,一心为公。但是,我不用您行不?借这个由头,就回家养老吧。”
范增退休时,离出山还不到四年,四年,就是他的工龄。而在这不算长的时间中,他辅佐项羽,纵横捭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陈平所谓西楚的骨鲠之臣中,除范增外,皆是武将。这并非表明西楚军中没有一流谋士,只能说霸王重武轻文。范增一去,楚军中再无智慧与地位兼备之人提醒项羽,在他耳边“唠叨”,霸王得以更加专断、恣意;而西楚军则失去了唯一的大脑,行动变得更加盲目、僵硬……
由于心情郁闷、年事已高,范增在走到彭城时,背上生疮而逝。“请骸骨归”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这个年过七十、抱不群之志、藏奇伟之谋的老人,就这样不无遗憾的淡出了人生。
闻听范增的死讯,项羽不知作何感想,大概是既愧且悔的吧。
刘邦则一定是拍案叫好,“这老东西,可去了,而且再不会来了!”
然而,汉王的处境并没有随着范增的离去而立刻好转。在猛烈的攻城下,形势岌岌可危。其部下纪信言道,“如今情况太紧急了。请让我假扮大王欺骗楚国,您则乘机逃走。”鸿门宴时,纪信曾是随从护卫的大将,如今,他更是挺身而出,独自担起了护主的重担。
或许经过推让与犹豫,刘邦最终同意部下的牺牲计划。陈平用计,连夜派两千名女子,从东门而出。这些女子是作男人装束,还是如往常打扮,史书中并为注明。围城的队伍分别赶来进攻。
两千名女子就成了吸引敌军注意力的“鱼饵”,事先陈平可能还演讲道,“打仗是男人的事,不能让你们受牵连。快逃命吧,战场有规定,不打女人。”
事实证明,陈平说谎了。之所以选择女子,大概因为好糊弄,以及作为战士的男子比女子金贵。
就在楚军为追逐“逃兵”而出现些微动乱时,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汉王刘邦宣布投降,并准备从东门出。
众将士欢呼雀跃,同时也在疑惑。“这老小子可别趁乱逃走。不仅东门,其他三门的弟兄也要做好戒备。”
旋即,“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黄屋”为黄色车盖,“左纛”为以牦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左的装饰;简言之,纪信用着汉王的一切装备,甚至可能还进行过整容与易容,动身了。并宣布道,“我刘邦粮食吃完了,无路可走,投降!”
楚军一片欢腾。仗终于打胜了,可以休息、回家和亲人团聚了……史载,“楚皆呼万岁。”
因为已经印证了刘邦本人出城纳降的消息。楚军有些被胜利冲昏头脑,并无组织无纪律起来,纷纷赶往城东观看。而刘邦与陈平等数十骑,则趁着混乱与夜色,从相反的西门遁逃。
或许,西门的守军发现了这一小股败军。
“老大,有敌情……”
“我看见了,得容人处且容人吧。汉王都投降了,这些小鱼就由他去好了。里面还能有汉王咋的?”
“您说,汉王不会真夹杂在里面吧?”
“拉倒吧。东门的弟兄看得真真儿的,刘邦就在东门准备投降呢,除非他有分身法。”
项羽兴高采烈的准备接受投降,一看却是纪信。不由得大失所望、怒火中烧、声色俱厉,“你们汉王呢?!”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章 牵牛
韩信曾形容项羽的可怕,“叱咤喑呜,千军皆废。”一声大吼,万马千军皆吓得动弹不得。
面对狂怒的霸王,纪信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却不为所动。因为早已有了慷慨就义,甚至从容赴死的准备。他只淡淡的陈述了事实,其坚定的目光似乎告诉对方,现在追已经来不及了。
霸王没有为其忠义所感,而是残忍的将纪信烧死。项羽大概是一个喜欢忠义,敬佩好汉的人。但他更是一个容易被情绪支配的人,所以,不能容忍令他功败垂成,大失颜面的纪信。
相传,纪信死后被封为城隍神。生前,他用生命捍卫了君王,死后,他仍守护着千万百姓的周全。
唐时胡曾在《咏史诗•荥阳》言道:“汉祖东征屈未伸,荥阳失律纪生焚。当时天下方龙战,谁为将军作诔文。”胡曾为纪信感到惋惜,“您慷慨救主,但天下方乱。世人、甚至刘邦,谁有心思去敬仰,去怀念呢?恐怕连为您写祭文的人都没有。”
宋时徐钧有诗《纪信》,“诳楚言降乐受烹,重围得脱汉基成。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其中也表达了代纪信不值的意思。忠义如斯,汉王朝既没有追封或荫封其家人为侯,亦没有在史书中为之立传。相反,倒是与纪信没有瓜葛的唐人,对他推崇备至,为他立碑刻文。此所谓,”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
刘邦走前,将荥阳托付于四人。即周苛、枞公、韩王信、魏豹。其中,前两人是汉王嫡系,周苛早年做泗水郡名为“卒史”的小吏,后来刘邦打败泗水郡监,他便追随之,如今已官至副宰相御史大夫;韩王信亦为刘邦属下,但他又有韩王的身份,与汉王也算同盟,关系便不如前两者亲近;最疏远的,要数昔日的魏王,今日的汉臣魏豹了。韩信破魏,俘虏魏豹,刘邦令之在麾下听用。
由于魏豹有历史污点,周苛与枞公暗中商量,“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于是杀之。于是,守城的由“四天王”变作“三巨头。”
刘邦逃出荥阳,来至成皋,随即西入关中。准备再收集兵马与项羽再战。
项羽对刘邦感到头疼,“这老家伙真打也扛不住几下,却总是守而不战。而且,常常是败而不垮,败而不死,非常禁折腾。”
当汉王准备与项羽东乡争锋时,有一个姓辕的书生向他提出非常好的建议。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有人说,刘邦运气不错,总有贵人相帮。在彭城之战前,有“三老”董公提醒他,为义帝发丧,在舆论上攻击对手,联合诸侯,共攻项羽。
其实,上天也给项羽派过贵人——一个姓韩的书生。他建议霸王定都咸阳,建万世不拔之基。项羽却一心衣锦还乡,没有听从这个正确建议。反而因为“韩生”发了几句牢骚,非常没有度量的便将之杀害。这下,“老天爷”大概也拒绝援手了,而旁人估计也不敢贸然献策了。其实,项羽连推崇备至的亚父都不能容。旁人的话,大概也是不会听了。
辕生道,“汉与楚在荥阳对峙,常常处于下风。您不如从南线的武关出兵,欲得大王后快的对手必定追来。届时,您依旧坚守不战,而荥阳、成皋一线的压力就可以减小了。同时,也为韩信安定赵地、联合燕、齐赢得了时间。待韩信一切准备就绪,您再赶回荥阳。项羽想要杀您,必定会追着大王行动,咱们就利用这点,掌握主动,让他疲于奔命。对手防备的地方多,力量就会分散;而我们却可以得到休息,以逸待劳,一定可以打败对手。”
汉王听从了辕生的计划,向宛城和叶县一带进发,并与英布会和,便行进边壮大队伍。抓壮丁之举想必在所难免,左近百姓亦是在劫难逃。
项羽果然如辕生所料,率军南下。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刘邦。在他看来,只要擒此首恶,或杀此反王,战争自然结束。项羽没耐性一步步打,他要实行斩首行动,一战而定。
汉王依计行事,坚守不战。
西楚国都彭城距荥阳距离颇远,按随何的话说是,“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此时,他追至宛、叶,补给线变得更长,运粮的困难程度、被劫风险都大大增高。
此时,继韩信之后,刘邦的另一名大将彭越发威了。彭城之战前,他已攻占了梁地十几座城池,而在溃败汉军与西楚胜利之师的冲击下,其地盘又全部丢失。于是,他率领部队驻扎在黄河岸边。楚汉对峙荥阳时,彭越常在楚国后方搞点小动作,史载,“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他”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运用得恰到好处。除了打游击外,兴之所至时还劫个粮,搞得项羽十分头疼。
或许小打小闹久了,有些厌倦,彭越准备进行“大动作”。他率部渡过睢水,在下邳击败了项声、薛公,其中薛公还战死沙场。
项羽一看,这彭大叔是要疯啊,地下还搁得下他么?无奈之下,项羽命终公守卫最近占领的成皋,自己则回援攻击彭越。“来吧,咱俩玩玩儿。”
汉王一看项羽撤了,随即转变策略,向北进攻。终公没有完成项王的重托,兵败地失。刘邦则重新入主成皋。
霸王的到来令彭越感到吃惊,“我稍稍将动作幅度调大些,就把你引来了?”彭越虽勇,终究不是项羽之敌,败退而逃。他大概有些懊恼,下次再遇到项羽,干脆也别动手,直接“敌进我退”就算了。
汉三年六月,才疏通粮道的项羽听闻成皋丢失,立即赶回。并且立即攻击成皋东南的荥阳。此时,据守荥阳的是“三巨头”韩王信、周苛、枞公。在对方猛烈的攻势下,荥阳宣告失守。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夺军
荥阳城破,霸王生擒守城三巨头周苛、枞公、韩王信。
项羽对周苛道,“跟着我干怎么样?我将封你为上将军,食邑三万户。”
这是个非常优厚的条件,汉初有“第一功臣”之称的萧何,食邑人口也才一万出头。项羽大概是厌倦了“杀俘”,也想转变作风,运用一下怀柔政策;又或许他觉得对方一表人才,非常投缘,这才虚怀若谷。
周苛不但不感激涕零,反而破口大骂,“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汉国,就会成为俘虏。你啊,不是汉王的对手!”
项羽很失望,难得的温柔了一回,却被对方羞辱个体无完肤。他再次延续往日“野蛮”,“烹杀”周苛。同时,也杀掉了枞公。而韩王信,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信念,做了俘虏。
拿下荥阳,霸王围攻成皋,汉王选择逃跑。这次比荥阳之战时逃得顺利,不过随从却少了许多。上次好歹还有数十名骑兵跟随,这回却只有乘客刘邦,驾驶员夏侯婴了。
两人除了成皋玉门,北渡黄河,止宿在小脩武传舍。在养精蓄锐一晚后,他们早早的起来,驾车进入赵国军营。
卫士或许还进行过拦阻,申明军营重地不得擅闯、开快车等条例。待看明是汉王后,估计也就放弃按规章制度办事了。
临行,刘邦大概还嘱咐,“不许通报。”随即风驰电掣,分别来至张耳、韩信的卧室。据说二人此刻还在睡觉。倒未必是他们有睡懒觉的习惯,估计是刘邦来得太早。
刘邦拿走张、韩二人的大印与兵符,调集诸将,并相应的调整了下岗位。
张耳、韩信感觉军营一阵响动,待起身看时,不禁傻眼,“自己这还没吃早饭呢,刘邦军事会议都快开完了。”
两人有点尴尬,“大王,您这是……”
刘邦却很自然,“那什么,我没事串个门,看看。临时用一下印符,看你们睡得挺香,就没打扰。昨天工作到很晚吧,看把你俩累的。以后可得注意休息。还有,印符至关重要,以后可得保管好喽,这也就是我,万一是坏人呢,是吧。”
二人点头称是……
“对了,你们的部队,我调走借用一下啊,赶明儿再还给你们。”
“看您说的,这都是您的队伍,何至于说借呢?”
韩信大概在心中暗骂,“以前都是派使者‘征兵’,现在直接改抢了是不?”
于是,刘邦夺走了张耳、韩信的大半兵马,命张耳巡视、守卫赵地。同时,加封韩信为相国,统率赵地余下人马进攻齐国。
大将军是三军统帅,相国是政府首脑。换言之,身为大将军兼相国的韩信,不但是武将之首,亦是文官第一。
但是,升职的韩信想必是不痛快的。因为其夙愿是裂土封王,而非“大汉第一臣”。同时,刘邦的暗抢兵权,让他非常不满。“什么意思?不信任我?要人你可以和我说啊,何必背后下手。不问而取是为贼,你一个当领导的,如此偷偷摸摸,合适么?再说,你让我攻齐,却夺走我大半军队,这不是难为人么?”
这是韩信军队的第一次被夺,却不是最后一次。
刘邦这次“夺军”似乎透露出一个信息,即随着韩信的功高势大,他对其信任度正逐渐降低。此次行动,大概也为两人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印符是统帅的身份证明与调兵信物,必将妥善保管。刘邦竟能如此轻易的拿到,不禁令人疑惑。似乎以此可以推论,韩信身边有“内鬼”,而此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张耳。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身份上,张耳是刘邦故人、臣下,有成为“共犯”的动机。位置上,他贵为赵王,且在韩信身边,有作案成功的条件。比如,前一晚把韩信灌醉、提前摸清印符的位置,再暗中告诉刘邦。待事情发生时,再与韩信一起做惊诧状……当然,以上纯属猜测,做不得准。
成皋城中,刘邦神秘失踪,将军们自也无心恋战。一些先知先觉的将领便从城中逃走,并找到“扩充实力”后的主公。
刘邦,“你们咋跑这儿来了?”
众将,“大王走失,我们前来寻找。”
“啊,你们忠心的很哪。这叫弃城而逃,该当何罪?”
“那什么,不是您走在先的么?”
“混账东西,我那是走么?是调兵去了。算了算了,来了就是好同志!走,咱们接着打项羽去!”
楚军攻下成皋,欲继续西向,却被汉军阻止,一时无法推进。
时光流转,已至汉三年七月。正当楚汉争锋时,国际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项羽的盟友临江王共敖去世,其子共尉继位。
得到韩信军队的刘邦军威复振,欲发扬屡败屡败的顽强精神,从赵地南下找霸王继续玩命。
郎中郑忠则人如其名,郑重其事、忠心耿耿的劝谏,希望主公高筑壁垒,深挖战壕,不与对方硬碰硬。
刘邦听从郑忠的建议,同时派自己的堂兄刘贾、发小卢绾率两万步兵、数百骑兵从白马津渡河,直插楚地,援助打游击的彭越。
彭越在彭城之战时已有三万人民,再加上刘邦的援助,保守估计,此时兵力大概达到五万。
刘贾、卢绾的军事意图就是辅佐彭越,在项羽的后方搞破坏,焚毁其战略物资及基础设施,从而令楚军断粮(烧楚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而已)。
你毁我粮草,我就要你命!楚军进攻刘贾,而他也学着堂弟那套坚壁不出的法子,严密防守。同时,与彭越成犄角之势,相互救援。
刘贾防守之时,其盟友彭越却在梁地折腾开来。此时,他也人如其名,实力膨胀,动作活跃。一口气打下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
彭越略地,意味着在彭城与荥阳之间切上一刀。楚军的粮道不仅仅是受到侵扰,而是直接被阻塞了。
项羽既忧且怒,一时间对彭越的恨意甚至超过刘邦。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二章 郦生对策
项羽决意攻击彭越,以疏通粮道。
上次回援时,导致了成皋的失败。为免重蹈覆辙,项羽慎重选择“当家人”,他将这一重任交与大司马曹咎。
曹咎如此得项羽器重,一方面源于其能力,一方面出于感情。秦末项梁犯法时,正是他写信委托司马欣,才使“梁叔”得以出狱。
霸王语重心长的对大司马言道,“老曹啊,好好守住成皋。你只要做到不令刘邦东进就可以了。即便对方挑战,也要谨慎对待,不要与之交战。我不会让你独自扛这副重担太久。只要十五天,我就会平定梁地,回师与将军并肩作战。”
霸王如此信任,这般深情,曹咎很感动。“大王放心,属下必定不负所托。”然而,他并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

彭越攻徇梁地,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
项羽引兵东下,外黄久战不下。他心中暗自着急,“再啃不下来,我和老曹的十五日之约就不能实现了。”
数日后,外黄内守军力屈而降,项羽非常生气,决定将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聚集到城东,集体屠杀。
这时,外黄县令门客的十三岁儿子主动求见项羽霸王大概觉得比较新鲜,不知到少年找自己是单挑还是游说,倒是很佩服其胆色,于是答应接见。
“十三郎”言道,“外黄人民追随彭越是暂时的,因为受其胁迫,没办法。内心都盼望您来解放我们,没想到等到的是您的屠杀令。这样一来,民心就不会归附大王,而以东的十余座城池,出于畏惧与自保,必定殊死抵抗,不肯投降。”
我们不禁为少年捏一把汗,历史证明,敢和项羽顶撞或提出强烈反对意见的,基本都被他扔进大锅煮了。
然而,霸王却意外的接受了这一建议。事实证明,项羽也是会纳谏的。不过,要看其心情,以及说话人的水平。
由于采取怀柔政策,项羽后面的仗打得很顺。东至睢阳的另外十几座城池争着归降,而粮道也得以再次畅通。他屈指算了一下时间,得以完成十五日之约,而且还是提前完成。
刘邦想放弃对成皋的争夺,认为反复得失挺没意思,并想放弃该地以东的全部地盘,而屯驻在洛阳、巩县一带抵抗楚军。
这时,郦生出言谏止。
郦食其最近大概不太高兴,工作上屡屡遭受挫折。游说魏国,无功而返。请汉王立六国后人,该建议被张良定性为“亡国之言。”好在刘邦很大度,并未计较。
但老郦心中一定憋着股劲儿,欲再立奇功。他对汉王道,“懂得根本重要性的人,可以成就王业。反之,将难以获得成功。君王的根本是人民,百姓的命根是粮食。”言谈中,他还创造了一句今人耳熟能详的话——“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简言之,对于王者来说,粮食就是重中之重。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郦食其认为,成皋附近的敖仓,是战争的关键。
敖仓,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置。位于荥阳东北的敖山上,地当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由此输往关中和北部地区。里面储存了许多从中原地区运来的粮食(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郦食其道,“敖仓不能放弃,因为粮食是关键;成皋可以攻取,由于有可乘之机。”
项羽攻占荥阳后,分派到敖仓的兵力并不强,而守卫成皋的多是因犯罪而被迫从军的士卒。之所以防御并不强,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被项羽调走攻打彭越了。这也是他叮嘱曹咎坚守不战的原因。
郦食其道,“在这攻打楚军的好形势下,选择后退,这是放弃到手的便利,不合适啊。”
刘邦面露难色,“我担心打下来也守不住啊。”
面对主公所言的眼前战局,老郦纵论天下形势,给对方打气。“所谓‘两雄不并立’,楚汉相持不下,天下人心未有归属。由于海内摇荡,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以致出现农夫不耕田,妇女不织布的景象。”
刘邦叹了口气,“这场战争何时能告一段落呢?我内心再急迫,也无法一时打败项羽啊。”
“在这对峙之时,您更不能退缩。要拿出绝不退缩的勇气,摆出必胜的架势。这样一来,人心就会倾向于汉国,咱们的大事就成了。”
汉王来了精神,“愿闻其详。”
郦食其道,“希望您能够再次进兵,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扼守成皋的险要,堵塞太行的交通要到,占领蜚狐关口,把住白马渡口。从而向诸侯展现您夺取天下的诚意,以及占尽地利的形势。这样一来,百姓就知道归属了。”
刘邦点头,“说得好。”
随即,郦食其请求出使齐国,游说齐君归降,作为汉国东方的藩国。
此老所以如此,大概有如下原因。第一,急于立功,一雪前耻,一展抱负;第二,北方各国,只有齐国还没有被韩信平定或联合;第三,齐国位置优越,南方楚国接壤,便于开辟第二战场,进攻西楚;第四,齐国难打。地方广阔险峻,方圆千里,七十余城,依托泰山、东海,以黄河济水为阻隔。宗室强大,百姓嬗变狡诈,武力进攻损失巨大,耗损时日。他甚至认为,即便汉王发兵十万,数月、甚至一年内也不能攻下;第五,游说一本万利,有赚无亏。对于君主来说,确实如此,成就成,不成拉倒。但对于使者来说,却往往有丧命的危险。不过,自信的郦食其不会为此担心,他相信即便自己不能成功,也可全身而退……
汉王最终拍板儿,“劳烦您替我走一趟。”
于是,六十多岁的郦食其带着主公的信任,意气风发的轻松上路……
君臣都没有料到,此一别即是永决……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郦生说齐
郦食其来至齐国,拜见齐君。寒暄一饭后便开门见山,“您知道天下的归宿么?”
齐王田广摇头,“不知道。”
郦生面露难色,“如果您知道天命所归,贵国还能够保全,否则,齐国将不归您所有了。”
齐王淡然一笑,“有这么神奇么?您倒说说看,这世界的走向。”
“归汉。”老郦毫不犹豫。
齐王露出一副果然不出所料的神色,并带着一丝嘲弄的点了点头,“哦,归汉,请您给我说说理由?”
闻言,郦生肃然道,“当初汉王和项王一并攻秦,结果我家大王先入关。可是项羽违背怀王之约,把汉王迁至汉中。这也罢了,我主仁义大度,不与理会。可是,这个家伙居然杀害义帝,汉王激于义愤,这才发兵还定三秦。拥立六国的后人,发动天下的兵力,共同讨伐项羽。”在其口中,刘邦成了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大仁大义的英雄。
齐王心说,“你就吹吧,除了韩王信,没听说那位六国后人是你家大王立的。十八家诸侯,被汉王灭掉的倒是有一半。哎呀,下一个被收拾的不会是寡人吧?”
郦食其继续称赞刘邦,“我们大王够意思啊。每拿下一座城池后,便封有功将领为侯,并将该城赐予此将为食邑;一得到财物,就分与将士。他不吝赏赐,与人有福同享,所以天下的英雄豪杰,乐意为之卖命。”
齐王心道,“照你这么说,豁达的汉王现在应一文不名、无立锥之地,他忙活半天图啥?不过久闻汉王豪爽大方,士人乐意为之卖命,大概是有的。”
随即,老郦夸耀己方势力,“天下诸侯的兵马,四面八方向汉王汇聚。蜀汉的粮草,成船成船的往中原输送。”
齐王暗道,“现在除了刘、项两家,以及寡人,天下也没什么有斤两的诸侯了。所谓‘诸侯之兵四面而至’,大抵是吹牛。我又当何去何从呢?投楚?项羽逼杀我父田荣,岂可从之;自立?难,难;奔汉?且听此人如何分说。”
夸完主公,郦生开始损对手。“项羽这人不讲信用,背弃怀王之约;不仁义,杀害故主义帝;任人唯亲,只重用项家人;小气,对于有功将领舍不得赏赐,把印把玩得磨去棱角都不舍得授予;选择性遗忘,忽略部下的功劳,铭记部属的错误。他不仁义,天下的人都背叛之;有贤不用,有功不赏,部下都心怀怨气。”
齐王点头……
见对方认同,郦食其说的更加起劲儿,“天下的人才都投奔汉国,汉王不用很劳累,只要坐着驱策豪杰就可以了。于是,他兵发蜀汉,还定三秦;渡过河西,灭亡魏国;攻下井陉,诛杀陈馀。如此勇悍,简直就是战神蚩尤的部队;如此巨大的战功,简直就是有老天在帮助!”
韩信的赫赫战功,成了郦食其游说的资本。而最令齐王忌惮的,也正是屯驻于河北、虎视眈眈的韩信的队伍。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郦生接着道,“如今,汉王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等于把自己向汉王的建议又对齐王陈述一遍……
田广不由惊诧,“敢情汉王已经占据了这么有利的地利,了不得啊。”
老郦道,“如此威势的我国,对于后臣服的国家会率先灭亡它。大王您要早日加入以汉国为首的反项联盟中来啊,这样齐国的江山就可以保全了。否则,您的灾祸马上就到了。”
齐王认为郦食其说的很对,答应与汉国联合。随即,他传令撤销了历下(今山东济南历下区)防备韩信的守军。
当初,韩信摆出即将东进的架势,齐王派华无伤与田解屯重兵于历下。此时双方谈妥,他认为没有了防守的必要。
此后齐王天天与郦食其喝酒聊天。郦生喜欢喝酒,也会聊天,做他的酒友想必十分开心。
田广找到寄托之所,得以于乱世中保存社稷,安身立命,安心;郦生一举说服强大的齐国加盟,居功至伟,舒心。一时间,两人酒逢知己,春风得意。然而,不久后一件意外的发生,将令两人瞠目结舌,势同水火。
在郦食其游说齐王以前,韩信已得到汉王伐齐的命令;然而他刚走到平原时,就听说了郦生说齐成功的消息。
韩信对此感到吃惊,“老头儿动作挺麻利啊。”感慨之余,就想中止进军。
此时,辩士蒯通出言劝谏。
蒯通籍贯范阳,擅长辩论游说,曾帮助武臣劝降范阳令,并引发了数十城相继归降的连锁反应,从而安定赵地。此后便不知所终,大抵他一直留在河北,韩信破赵时,归附之。
蒯通言道,“汉王下诏让您攻打齐国,同时又派使者说降了齐国。但是,并没有让您停止进军啊,怎么能中止行动呢?”
韩信一笑,“消息往返,需要时间。再说,此事显而易见,目的已经达成,还打什么?”
“嘿,郦生、汉王的目的或许达到,您的却并没有。”
“愿闻其详。”
“郦生,不过是个老书生,独自乘车来到齐国,凭三寸不烂之舌,一举拿下齐地七十余城;但是,您带领数万兵马,用一年的时间才彻底安定赵地,获得五十余城。咱们数万将士一年的辛劳,比不上对方一次自驾游的成果。您当了数年大将军,却被一个没用的读书人比下去,这不合适吧?”
当然,韩信还在领导了还定三秦之役,并独自灭魏、破代、定赵、降燕,所下城池比郦食其多得多,但速度与性价比却是差多了。
郦生与蒯通都是辩士,后者的话印证了一条古语——同行是冤家。估计蒯通也想去游说齐国,不料却被对方捷足先登了,心理有些不平衡。
韩信犹豫道,“那就打?”
蒯通坚定道,“打!”
于是,韩信率军向南渡过黄河,向齐地挺进。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韩信攻齐
汉四年(前二零三年)第一个月,十月……
善战的韩信攻击没有防备的齐军,结果是没有悬念的。汉军奇袭历下下,并攻入临淄。
齐王田广懵了,“已经联合了,怎么还进攻我呢?”他面色阴沉的看着“酒友”郦食其,“先生,请您跟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郦食其亦不明所以,“莫非韩信没收到消息么?还是中间出现了什么差错?”
齐王认为眼前一脸茫然的老者出卖了自己,“如果老人家能制止汉军,我还能让你活着。否则,我就把你扔进大锅中煮喽。”
郦食其心中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无力阻止韩信的前进,韩信也不会为其性命而停止进军。而求饶更是毫无用处。他强横的说道,“成就大业之人不拘小节,有盛德之人不畏惧小的责让。你老子我不会为你说话而阻止韩信。”一句话,对于我,你爱信不信;对于我,你爱怎么办怎么办?
郦食其知道,解释是徒劳的,大将军是拦不住的,无奈之下,他才选择一硬到底,和齐王说出“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这番话。
田广大怒,“你个说话不算数的老东西还有理了?!”随即将郦食其烹杀。
被视为“狂生”的郦食其狂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带着不甘与嘲弄,就此淡出人生。
仓促之际,田广向东撤至老家高密,同时派兵向楚求援。他的叔叔田横逃至博阳,其丞相田光、大将田既分别逃往城阳与胶东。一时间,齐国政权分崩离析,主要人物四散奔逃。
此时,让我们将镜头西移,转至楚汉反复争夺的成皋。驻守于此处的主将是西楚大司马曹咎。
霸王东行疏通粮道前曾郑重嘱咐,“坚守而已,不要与汉军交战。”曹咎也是坚决贯彻这一政策的,无奈刘邦派人整日挑战骂阵。
汉军一定是骂得很难听,曹咎的耐性估计也不太好,于是,他释放压抑太久的怒气,率军攻汉。心说,“刘邦,你是不长记性啊。我要让你再尝一次失败的滋味。”
未等楚军渡过泗水,刘邦便命汉军“击其半渡。”郦食其曾言,守在成皋的士卒多是因犯罪而从军。此处的楚军战斗力不强,又被偷袭,结果大败。曹咎、原塞王司马欣、原翟王董翳,这三位难兄难弟,皆于汜水边自刎。
刘邦随即指挥渡河收复成皋。同时,还掠夺了楚军大量珍宝财物。他派人到敖仓运取粮食,并驻军于广武(今河南荥阳广武镇)。
项羽才恢复梁地,疏通粮道,就传来成皋丢失的消息。心说,“你们累死我得了!”可能也为自杀的部下感伤了一下,于是,“救火队员”项羽立即回援。
此时,汉军正于荥阳东围攻西楚大将钟离昧。一听项羽赶来,立即转攻为守,扼守险阻。足见霸王的威慑力到了何种地步。
项羽也在广武驻扎下来,与汉军展开对峙。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刘邦有萧何做“总后勤”,又可于左近敖仓获取粮食,日子过得比较滋润。但项羽手下并无萧何一类的人物主持后方,千里运粮,且粮道常被切断,故而粮草比较紧张。
稻粮渐少,汉军又坚壁不出。无奈之下,顶天立地的项羽不禁耍起无赖。他支起大锅,烧煮沸水,指着彭城大战时俘虏的刘太公,对汉王言道,“如果不立即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刘邦淡然一笑,亏他还能笑。这是要有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此情形下保持微笑。他不是冷漠,而是镇定;不是无心,而是有智。
汉王平静的说道,“当初咱们共侍怀王,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非要把你爹煮了,希望能分我一碗肉羹吃(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霸王估计气得破口大骂,“你简直混蛋啊!”
汉王的涵养、度量明显高于曹咎,无论对方说什么,骂得多难听,他都只微笑而对。
以项羽的暴脾气,煮个把人不在话下。一气之下,就想把刘太公扔锅里。
霸王的堂叔项伯言道,“现在天下的局势是不可预料的,有志称王的人是不会顾忌家人的。即使杀了刘太公也没用,只是徒增祸患罢了。”
项伯表面的意思是说,“用卑鄙的手段杀掉太公,在局势未定的情况下,会失去人心。”
此外,“项叔叔”大概还有其他想法。比如,帮“准亲家”刘邦保护父亲;和未来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汉王搞好关系,从而在“后项羽时代”继续如鱼得水。
项伯自然盼望项羽胜利,但他亦不得不做好侄子失败后的打算。当然,以上只是揣测。
项伯常把“义”挂在嘴边,对朋友张良也很“义”,但于他言听计从、信任有加的项羽,他是“不义”的,且多次“不义”。
霸王认为叔叔讲得有理,终止了以人质要挟的办法。
被架下去的刘太公估计已经吓懵。当他听到三儿子那句“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时,不知心中将做何感想。
一计不成,项羽又生一计。他必定觉得以人质要挟这种下作手段,与自己盖世豪杰的身份不搭。于是他想出一个既能解决争端,有适合自己贵族身份的法子——单挑!难为他怎么想出。
霸王一本正经道,“天下纷纷扰扰数年,皆因你我而起。我愿意向您挑战,一决雌雄。这样一来,也不必牵连天下父老百姓受苦?”
刘邦有点发懵,“上次是要煮我爹,这次是要决斗,你还有点正形儿没有。我这个年纪,你这个岁数;我这个体力,你这个武力……向我挑战不无耻么。”
汉王笑道,“吾宁斗智,不斗力也。”委婉回绝了对方的要约。
项羽多次派麾下壮士继续挑战,但每一出阵,便被汉军楼烦族的神箭手射杀。
霸王很郁闷,亲自出马,瞪目大喝。惊得善骑射的楼烦人斗志全无,非但不敢短兵相接,连远距离偷袭也不敢了,直接逃回营内,不敢露面。项羽只摆个架势、一声怒吼,就吓走一名勇士,真可谓神威凛凛、恶鬼附身。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罪项王
见到狼狈逃回、失魂落魄的楼烦人,汉王很震惊,“谁将我麾下大将吓成这样?”探听之下,得知是项羽,这才释然,“怪不得。”
刘邦或许亲自安慰“神箭手”……
楼烦人,“臣惭愧,臣有罪,臣该死!”
汉王,“兄弟,你若总复述这几句,就没有‘楼’,光剩‘烦人’了。你这样不丢人……”
“大王取笑了,臣惭愧,臣有罪……”
“又来了,你知那人是谁?”刘邦笑问。
楼烦人眼中露出恐惧、好奇的光芒,“谁?”
“项王。”
“天哪,他就是项羽!太可怕了!”
“老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其实,你就远远的用弓箭偷袭他一下,至多不中,何至于跑呢?”
“我连面对他的勇气都没有。您是不知道啊,他就像来自洪荒时代的恶鬼……”
刘邦苦笑,“我不知道?嘿,天下没有谁比我更了解他的可怕。”
楼烦人暗道,“明明体会过对方那深不见底的恐怖,亦多次惨败,却仍百折不回,屡败屡战,这是怎样的毅力与勇气!”念及于此,他崇敬的拜了下去。拜得不是权势,而是执着。
刘邦拍了拍对方肩头,“好好休息几日,别因这次挫折而灰心。未来,寡人还需要你去冲锋陷阵,一起纵横疆场。对了,你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我不但要面对项羽,更会击败他,一定!”言罢,转身离去。
楼烦人第一次觉得,汉王瘦削的背影如此伟岸。
刘邦虽不敢与霸王单挑,但却敢于直面对手。于是,楚汉双雄各自出阵,背列千军万马,面对宿命之敌,隔着广武涧进行对话。
寒暄一番,项羽旧事重提,要与之一决雌雄。讲打,汉王自然不敌;论说,霸王则甘拜下风。
当着楚汉将士,刘邦慷慨激昂,痛斥项羽,列数其十大罪状。“项羽,你违背‘怀王之约’,将我迁往蜀汉,这是罪一……”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刘邦迁汉”已过去近三年,此时他非但拥有整个关中,更占据了河南、河北广大地盘,但仍对此事耿耿于怀,将之列为“项羽十大罪状”之首,足见怨毒之深。
“……北上救赵,矫诏杀害卿子冠军宋义,这是罪二;救赵之后,不向怀王禀报,擅自劫持诸侯将领入关攻秦,这是罪三;焚烧秦宫室,盗始皇帝陵寝掠夺宝物,这是罪四;杀秦朝降王子婴,这是罪五;以欺诈手段坑杀二十万关中子弟兵,这是罪六;封诸侯将领到丰饶之地为王,并迁徙其故主,罪七;废黜韩王,驱逐义帝,独自占领梁、楚广大地域,罪八;在江南谋杀义帝,罪九;主持分封不公平,不遵守怀王之约,大逆不道,天下不容,这是罪十……”
以上“十罪”,或虚或实,即便是真实的条款中,亦有可待商榷处,未必是罪。比如,击杀宋义,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杀秦王子婴,也算是顺应了大多诸侯的意见;率领诸侯入关不假,却不存在“劫持”之说;至于项羽独自占领梁楚之地,也是“功有应得。”
刘邦却不管这些,真假虚实、穿凿附会、网列罗织,将对方功劳一笔勾销,罪责添油加醋。批得一无是处,骂得体无完肤。
汉王声情并茂的讲过冠冕堂皇的“十罪”后,继续言道,“我率领正义之师,随从天下诸侯讨伐残暴的逆贼,只须派那些受过刑罚的人来进攻你就可以了,何必与你挑战。”
按刘邦所言,他部下兵多将广,不必与项羽单挑;对方是独夫民贼,亦不配与自己动手。
“十罪项王”,已让项羽火冒三丈,对方的冷嘲热讽,更让他怒不可遏。其实大可不必,暴跳如雷,反而让人觉得被击中短处。他也可以若无其事的笑道,“刘邦,你这狡猾的老东西满口胡言。你自身怯懦,不敢应战,只会胡搅蛮缠……”不过,情绪化、器量狭小的霸王爱生气,却不太会论战、不太会笑。
大怒的项羽并没有被怒气冲昏头脑的率军冲锋,而是命令埋伏的射手放箭。这兴许是受了“楼烦人”的启发。
双方主帅聊天,忽然放冷箭,好像不太合适。但以“兵者诡道也”的观点看,亦无可厚非。不过,这与项羽一贯“磊落硬气”的作风却不同。大概他当时气极,以致不顾形象;又或是严峻形势的压力下,迫使他不计手段。
项羽的“小动作”,让刘邦受到了“大伤害”。史载,“汉王伤胸”,一箭正中胸口。
若是常人当此情景,大概先是呼痛,继而怒骂。不凡的汉王多做了一个反应——演戏。他弯腰捂住脚道,“这混帐射中我脚趾了。”
弯腰是因为痛苦,继续弯腰是掩盖射中胸口的事实。声称射到脚趾,则是掩盖实情,同时也是反击。潜台词是——老子虽受点伤,但问题不大,你小子空欢喜一场。刘邦不愧为影帝,演技之传神,反应之迅速,令人叹服。
“射到脚趾”,此语可谓细思极恐。若是从趾缝间划过还好,倘是正伤趾头,可也够疼的了。
霸王不免搓手跺脚,“唉,可惜了……”
然而,汉王受得伤并不轻,以至于爬不起床。
张良道,“虽然您贵体违和,但为了稳定军心,还是要勉强做做姿态。”
年过五十,饱经战争折磨的刘邦,强忍剧痛,挤出笑容到军营中巡视、犒劳士卒。目的只有一个,向世人宣布:我很好!从而安定己方军心,令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演完全套戏后,汉王的伤势恶化,到成皋城中养伤……
射伤刘邦,总算让项羽出了郁积胸中的恶气,就在此时,噩耗传来,韩信攻入齐都临淄,齐使前来求援。
霸王震惊,如果局势继续恶化,韩信占领整个齐地,南方的楚国将暴露在其攻击范围内。彭越的小打小闹已让他寝食不安,韩信如此大动干戈,更令他心惊肉跳。
为巩固西楚后方,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兵援齐。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六章 破齐楚
现任齐王田广的父亲田荣是最先起兵反抗项羽的;并最最终兵败被杀。
齐、楚两国隔阂极深,但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刘邦,两国摒弃成见,联合到一起。
援齐的统帅是西楚猛将龙且,当初英布于九江反楚时,正是此人率部平叛。如今,北方风云突变,他再次临危受命。面对新兴的“战神”韩信,龙且能否力挽狂澜,无人能保证。
西楚的援军号称二十万,打个对折,实际人数应有十万左右,或者更多……
就在韩信追兵气势汹汹的杀来时,龙且及时赶到,与高密的田广军胜利会师。
龙且的门客劝谏道,“汉军千里远征,没有退路,斗志旺盛,军锋难当;而齐、楚联军在本土作战,犹有退路,容易逃散。我们应一面凭城固守,一面请齐王派出心腹使者,到沦陷区做动员工作。‘失地’的官员、百姓听说齐王尚在,楚国又来相助,必定会反抗汉国。各城皆与汉为敌,汉军深入,无处取食兼粮道漫长,必定会缺少、断绝军粮。届时,不必战斗就可降伏韩信。”
门客的建议稳重妥当,将军事行动与政治手段相结合,可谓万全妙策。
龙且却不以为然,言道,“韩信这个人我知道,很好拿下。”
通过龙且的“大言”,再比照韩信的战绩,可以断定,龙且要倒霉了。
“……韩信这个家伙,曾经靠漂洗衣物的大娘接济度日,无力养活自己;屈辱的从人胯下钻过,缺少过人的勇气,没什么好怕的(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袴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韩信昔年那些“伤心事”,成为龙且口中的“玩笑话”,并因此看不起对方。
“好事者”不禁要问龙将军,怎么看待韩信的一系列胜利?难道全是巧合?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韩信的光辉战绩,任谁亦不敢小觑。龙且自然是重视汉国大将军的。不过,对方的“黑历史”,亦令之心存鄙夷。
龙且所以要与韩信正面对阵,大概有如下考虑:
第一,作为西楚大将,他很自信。
第二,前不久战胜昔日项羽麾下头号悍将英布,让他信心更增。
第三,龙且对韩信心态复杂,既戒惧,又有三分不屑。
第四,他认为如果只靠防守、统战就战胜敌人,自己毫无功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可见他对‘功劳’的认识很僵化,觉得只有打出来的胜利才是“真功劳”。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孙子看来是“善之善也”,于龙且却殊不足道。或者,并非龙将军执着,而是楚国的奖惩机制不人性化,迫使他追求战场上的胜利。
第五,他认为通过战争,顺便可占领齐国一半的国土。换言之,其目的并非单纯的救齐,可能还要趁火打劫,偷袭一把;或者,齐、楚有约定,如果西楚帮忙战胜韩信,愿意割让一半国土作为酬谢。假如不战而胜,报酬也就无从谈起了。
汉四年第二个月,十一月……
齐楚联军与汉军隔潍水列阵对峙。
韩信连夜命人准备了万余装满沙子的口袋……众人不解何意,料想必有用处。好比此前的木瓮、红旗,天地万物,似乎皆可入于其军阵之中。
汉军将“沙囊”堆积于上游,形成一座大坝,阻住水势。
韩信率军渡潍河进攻龙且,此举于兵法上是大忌。孙武认为,“对方涉河而来,不要在水中与之交战。待敌人一半人马上岸,趁其立足未稳,人手不足时再发起冲击,这样才有利。”(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汉军涉水,很容易被对方打个“击其半渡”。确实,甫一接触,他们便败下阵来,不过,是假装。
龙且大喜,“我就知道韩信这个家伙胆小。”于是,率兵追击。
龙且率军掩杀而至对岸。几乎与此同时,一声大响,滔滔江水汹涌而来,一时间,身后已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原来,上游的汉军挖开沙袋,积攒一夜的河水席卷而下。
齐楚联军瞬间分作两段。正在渡河的被猛烈的水流冲散,一小部分随龙且追到东岸,大部队则滞留在对岸。
龙且暗道不妙,“前进,人手太少;后退,大河拦道。”
韩信紧急率部反击,龙且战死。
西岸联军见主帅丧命,四散奔逃,齐王亦随众而逃。
汉军乘胜追击至城阳,俘虏并杀死齐王田广。
“骑兵司令”灌婴生擒齐相田光,进驻博阳。
田广叔父田横自立为齐王,迎击灌婴,却兵败于嬴下。无奈之下,投奔彭越。
彭越此时以梁国丞相的身份,追随刘邦。但他从来自领一军、独当一面,且与齐国颇有渊源,故而收留下田横。
灌婴与曹参继续进军,分别击杀齐将田吸、田既,占领千乘、胶东。至此,齐国大体平定。
潍水一战,韩信不但为灭亡齐国一槌定音,更消灭了西楚大量有生力量。
项羽在荥阳与刘邦对峙,百战百胜。而随着韩信在齐地的大胜,霸王在战局与力量对比上已处于劣势。
刘邦伤愈后,又入关休养数日。随即又来到广武的军营。疗养期间,还正式册封故友张耳为赵王。
张耳封王,令韩信有些闹心。自己功劳远高于前者,却未有尺寸之封。为此,他向汉王做出试探。而这次尝试,却令君臣之间产生难以弥缝的裂痕。
韩信派出使者,递交奏书,言道,“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齐地又南接楚国。请求您派我韩信作为代理齐王镇抚之。”
刘邦览书大怒!这不难理解,此时,他在荥阳一线完全被项羽压制;父兄妻子全在霸王军中作为人质;自己胸口中箭,伤势才见好转……
反观韩信,如今正是春风得意,兵强马壮。
汉王心道,“君王身处险境,臣子不来救援,见死不救,不忠;我面临危局,你乘机请官,趁火打劫,无耻!”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七章 韩信王齐
看过韩信的“升职申请书”后,汉王勃然大怒,心道,“好小子,你勒索我!”
于是大骂,“混账东西!我被困于此,日夜盼望你来发兵援助,你却不顾公义,只惦记为自己要官!”
汉王发威,其两大智囊张良、陈平不约而同的轻踩主公,提示他暂息怒气。并附耳言道,“汉国形势不利,难道有实力禁止韩信称王么?不如趁机厚待,立之为王,使他自行镇守齐国,以安其心,以防兵变。”
张、陈二人的意思是,不要刺激韩信。否则,这个得力的帮手,将变作要命的对手。
汉王心领神会,但已然骂过,不好贸然改口,否则过于生硬。
继“广武中箭”后,影帝刘邦又再次示范了一场教科书般的表演。他顺应情绪,继续大骂,“没出息!大丈夫纵横当世,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正的王,当什么‘假王’(代理王)啊!”
一番痛斥,令韩信使者周身舒泰。对于君臣间的“动口动脚”,不知斯人是否察觉。他或许了然其中关窍,又或因跪拜惊恐,不知其中转折。
可以肯定,当韩信闻听汉王那番励志的“豪言壮语”后,必定欢欣鼓舞已极,哪怕明知那并非君王本意。
汉四年二月,刘邦顺势封韩信为齐王,并命张良携带齐王印信前往册封。同时,令新任齐王发兵攻楚
落魄出身的韩信,终于得偿所愿,建盖世之功,得诸侯之位。然而,此举也在刘邦心中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在恰当的时机,它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吞噬掉韩信的生命。
汉国的相国、大将军、兼齐王韩信,所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讨封”,有自己的考虑。第一,功盖天下,封王理所当然;第二,功出其下的张耳,亦得王位,以此类推,自己更有资格;第三,北伐一来的一年多里,刘邦没有流露出加封意向,他只得主动申请;第四,只是试探,且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不伤和气,进退有如;第五,机会难得,君主落难,正好谈条件,一旦错失,很可能机不再来;第六,汉王曾夺其部众,他趁机“敲竹杠”也算“礼尚往来”。
韩信敢于如此,亦有其理由。他认为汉王未必会因此记恨;况且,自己手握雄兵,无人能奈何之。诚然,战场上的他呼风唤雨,然而世事难料,一切未必能如其所愿……
此时的刘邦对韩信也许未动杀机,但已生了嫌隙。被君王“惦记上”的“齐王”处境危险,对此,他却茫然不知。
得知韩信定齐地、破龙且的讯息,史书记载项羽的反应是“大惧”。自信勇武、杀人如麻的他,大概第一次品尝到恐惧的滋味。霸王没料到,自己昔日的警卫竟有如此才气,建立偌大功绩,并将自己逼入这般窘境。有心率部与之一决雌雄,但料想即便亲自前往,胜败亦未可知。况荥阳鏖战方酣,不能抽身。

楼主:旧版炊事员

字数:25830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2-29 23:40:19

更新时间:2019-04-19 19:03:24

评论数:1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