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四百汉——两汉风云(连载)

四百汉——两汉风云(连载)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于是,向来迷信武力的项羽,决定动用政治、外交手段,派出谋士盱眙人武涉游说韩信。或劝其归顺,或请之独立,从而削弱汉军实力,解除楚地受到的威胁。
武涉身负重任,他能否人如其名,阻止韩信的“武力干涉”,关乎西楚的存亡。
拜见齐王,主客寒暄毕。武涉并未开门见山,而是讲起历史。“天下人忍受秦朝的残暴统治已经很久了,因此共同反抗、发兵攻之。亡秦后,各诸侯按功劳而分割土地,裂土封王,休养士卒。如今,汉王却兴兵作乱,侵犯各国的王位,掠夺诸侯的领土。占领秦地后,又兵出函谷,劫持其他诸侯,向东侵略楚国。其贪婪无厌、野心勃勃,到了不占有天下不罢休的地步;况且,汉王是靠不住的,他多次落到项王掌握中,因被可怜而活命。可一旦得脱,便背弃盟约,撕毁协议,掉头攻打我家大王,其不可亲近信任,已到了这般田地。今天,您自以为与君王交情深厚,为之尽心尽力,南征北战,但最终一定会被擒获。您所以从容至今,是因为项王尚存啊。现下楚汉争锋,将军掌握着战争的关键啊。您向西依附,汉王就获胜;东向投奔,霸王就称雄。鄙人提醒您,如果项王今日遭遇覆灭,那么,您将紧随其后。而且,您与我家大王有故交,为何不反汉联楚,与刘、项三分天下,各自为王呢?您放弃这难得的时机,决心投靠汉国攻打西楚,难道智者是这样做的么?”
归纳起来,武涉大概讲了三层意思:第一,贪婪、背信弃义的刘邦不可靠;第二,干系到韩信存在价值的项羽不可灭,;第三,同楚联合或保持中立,和刘、项三分鼎立,继七雄争霸、楚汉争锋后,上演三国风云。
对方提及“足下与项王有故”,韩信不禁想到曾经的“伤心事”,非常感慨的说道,“当初在下侍奉项王时,官职仅做到郎中,地位无非是个执戟站岗的卫士。建言不听,谋划不用,这才背离西楚投奔汉国。”
针对武涉的“刘邦不可亲信论”,韩信亦做出回应,“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交给我数万兵马。将自己的衣服脱下送给我,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鄙人这才得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斯人待我天高地厚,背叛他是不吉祥的、要遭天谴的,我即便死了,也不会改变心意。还请先生您替我向项王表达谢意与歉意。”
韩信的话可分三层理解:第一,项羽待我并不好,这体现在待遇与信任程度上;第二,刘邦对我特别好,甚至把衣食分给我,任命我为最高统帅。这让受过穷苦、不被理解的他,感到极大的温暖;第三,背叛汉王既违背本心,亦不合天意,我宁死不从。
武涉讲利害,摆现实;韩信谈道义,念过往。着眼处不同,导致二人没说到一起去……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八章 蒯通说信
打发走楚国的使者武涉后,韩信将面对更为严峻的考验,引起这场风波的是其部下辩士蒯通。
劝谏韩信攻齐时,此人已展现了惊人的破坏力,一番话致使郦食其客死他乡、田齐国破家亡,可谓一言丧邦,威力惊人。
蒯通知道韩信是决定天下走向的关键,欲以奇异的计策蛊惑、煽动之,于是用占卜相术来游说,“在下曾经学习过相法。”
韩信随口问道,“先生通过什么来看相呢?”
“蒯相士”煞有介事道,“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贵贱在於骨法,忧喜在於容色,成败在於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韩信来了兴致,“说得好,您给寡人看看怎么样?”由于地位的飞跃,韩信又多了一个名义上的谦称——寡人。
蒯通道,“愿少间。”“少间”有暂令从人离开的意思。
韩信摒退左右。这种仪式化、神秘感,令其兴致愈发高涨。
蒯通装模作样的相了一番,言道,“看您的面容,不过得以封侯,而且有危险;看您的后背,却是尊贵的无法言说。”所谓“背”,深意便是背叛。即如果“保汉”,爵位无非“侯爵”,如果“背汉”,则“贵不可言”,可荣登九五。
从某种程度上说,蒯通真是蒙对了,因为选择继续追随刘邦的韩信,其最终爵位不是齐王,而是淮阴侯,且未得善终。印证了“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之言。
闻言的韩信立即警觉起来,“您这是什么意思?”
蒯通道,“天下大乱之初,英雄豪杰各建政权,奔走呼喊。有志之士仿佛云雾般聚合,好似鱼鳞般纷杂密集,又像火焰迸飞、狂风骤起般猛烈。当时,众人的担忧在于能否亡秦。如今,楚汉争锋,使不计其数的无辜之人肝胆散布于地,青壮男子尸骨暴露于野外。彭城大战,楚人项羽追逐败军至荥阳,挟战胜之威席卷而来,震动天下。然而兵困于京邑、索邑之间,受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带,已接近三年了。汉王率数十万众,在洛阳、巩县一带,凭借山河的险要,抗击楚军。虽然一日数战,非但无寸土之功,反而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保。败于荥阳,伤于成皋,逃至宛、叶两县之间。项羽不能前进、刘邦仅能防守,这种局面可称为‘智勇俱困’了。”
蒯通的“智勇俱困”可作两层理解:一,楚汉双方的勇力与智慧几乎都消耗殆尽;二,代表勇武的项羽与象征睿智的刘邦都遭受困境。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蒯通继续言道,“楚、汉将士的锐气在险要关塞间消耗殆尽;双方府库的粮食已快吃光;各自的百姓疲惫抱怨,不知所倚。以在下推断,只有世间的贤者圣人才可以平息这场天下纷争。而您韩信,就是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人。现今,楚汉两国君主的命运,都悬挂于您手中。大王帮助汉国则刘邦胜,投奔楚国则项羽胜。臣下愿剖开腹心,献出肝胆,提出愚蠢的计策(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老蒯为了韩信也是够玩儿命的了。
“……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计策啊。如果您能听从在下的意见,不如两不相帮,使之共存。随即与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届时,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您凭借贤德圣明,强盛的兵马,以齐国为根本,迫使燕、赵屈服。来至楚、汉的空虚之地,威胁其后方。再顺应百姓的愿望,为民请命。民众会像风一样响应,谁还敢不听从大王呢?接着,您再分割削弱强大的国家,树立新的诸侯。诸侯已立,大王则成为新的霸主,天下之人都会感恩戴德,归服于齐。到那时,您则稳守齐国故土,安然的占据胶河、泗水流域。实行怀柔政策,以德感人,恭谨谦让,以礼服人,那么,天下的君王都会相继朝拜齐国,王业可成!俗话说,‘老天给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到祸殃。’希望您仔细考虑我说的话。”
蒯通所言与武涉如出一辙,都是劝韩信背汉自立。但前者比后者说的更富有感染力;同时,蒯通还详细阐述了“自立”之后的规划。第二点的差异,大概是由二者的身份不同造成的。武涉是项羽的人,其目的就是策反韩信,使之不帮助刘邦。至于其他,非所关心。蒯通则不同,作为韩信的谋士,他一定要为主公的未来做出谋划。
蒯通之所以要劝韩信自立,大概有三种可能。第一,真心为韩信考虑,助其成就大业;第二,搅乱时局,一展胸中所学,于乱世建功立业;第三,攀龙附凤,通过引诱拥戴韩信独立,攫取富贵荣华。
闻听此言,韩信不免心动、摇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他诚恳的说道,“汉王待我非常好,让我乘坐他的车,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过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其祸患。穿过人家的衣服,心里就要装其忧愁。吃过人家的东西,就要为其事业效死。我难道会因为利益背弃信义么?”
简言之,汉王待我甚厚,我韩信报答还来不及,怎会背叛?
坐别人的车就要排忧解难,穿别人的衣就要感同身受,吃别人的饭更了不得了,是要为之卖命的。可见古人对“行、衣、食、”的重视,当然,真正实践那几句话的人恐怕并不多。如今,坐个车、吃个饭更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了。
韩信对武涉所言刘邦的恩德是,“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对蒯通说时,则增加了“载我以其车。”他回绝前者时,只是泛泛说了一句,“我倍之不祥……”和后者解释时则说得非常动容、深情,“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楼主:旧版炊事员  时间:2019-04-19 19:03:24
第一百二十九章 虎啸龙吟
无论是拒绝武涉,还是蒯通,韩信说的都义正辞严,斩钉截铁。如,“夫人深亲信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而其所作为,却不如所言那般冠冕堂皇。
韩信至少两次拂逆过刘邦的心意:第一,在齐国归顺的情况下,继续发兵攻打,致使郦食其遭鼎烹之祸,同时,亦令汉王背负“负约”之名;第二,在汉王荥阳危急之时,不发兵相助,反而索要代理齐王之位。
前者贪功心切,致同僚死命,但彻底平定齐国,有功有过,刘邦或许能够容忍;但后者趁火打劫,极大伤害君主自尊,大概令对方难以接受。
而刘邦突然袭击,“空降”赵地夺韩信人马,大概也令他心生怨气。可见,韩信口中对汉王感激涕零,其实君臣关系并不十分融洽。不过,他虽有抱怨、有膨胀、有过失,但大体上对主公是忠心的。
蒯通言道,“您自以为与汉王交情深厚,友谊之船天长地久,富贵荣华绵延万世,但在下自认为这是不妥的。赵王张耳,这是一年多来您关系最密切的同事;成安君陈馀,此为攻赵时您最主要的对手,这两人您是再熟悉不过了。张、陈二人为布衣时,并称贤者,名扬四海。且关系亲密,号为‘刎颈之交’,为对方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但是,巨鹿之战时,两人发生误会而生嫌隙,后来矛盾愈演愈烈,非欲致对方于死地方甘心。陈馀攻打张耳,对方捧着头,像受惊的老鼠那样逃跑(奉头鼠窜)……”成语“抱头鼠窜”即由此而来。张耳挺不幸,作为当时江湖上的“带头大哥”,庙堂上的“封疆诸侯”,好容易创造了个成语,却还是节选的不光彩事迹。
“……张耳逃跑,归顺汉王,后来与您一起讨伐赵国。井陉一战,您运妙策,背水列阵,大破赵国,斩陈馀于泜水之南。”
闻听对方述说自己的得意之作,韩信不免得意、欣慰。
“……陈馀身首异处,成为天下的笑柄,两人的‘生死之怨’,也令人慨叹,甚至讥讽。张、陈由亲密无间到你死我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祸患生于过多的欲望以及人心难测啊。如今,您想凭借忠心与诚信侍奉汉王,而您二人的君臣之情,一定比不上当初张耳、陈馀的友谊;而你们间的矛盾、隐患,却比引发张、陈纠纷的事件还要严重。人家那么好的交情都会因细微的纠葛闹得刀剑相向;何况是感情不如,矛盾甚之的您这对君臣呢。所以,臣下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相加害,是有误的。当初大夫文种、范蠡使几乎灭亡的越国得以存续,令越王勾践得以称霸。如此功劳,却为君王所忌,功成名就之后或走或亡。野兽已经抓尽,无用的猎狗也就该煮来吃了。以交情论,您与汉王不如张耳、陈馀;以忠信论,您的功绩未必高于文种、范蠡。以上几人的遭遇,足以引为借鉴。请您仔细考虑我的建议啊。”

楼主:旧版炊事员

字数:25830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2-29 23:40:19

更新时间:2019-04-19 19:03:24

评论数:1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