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红楼掩面人

红楼掩面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娇杏即侥幸,暗写侥幸登上皇位的雍正。她出场是在撷花,撷花唯一感受是四个字:花气袭人。批语说她“是无儿女之情”,正文写她“也有动人之处”(据己卯本,程高本。别本“也有”为“亦有”),薛宝钗的花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娇杏第二回嫁给贾雨村做小老婆,贾雨村有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字。“玉在匮中”即将玉含,贾宝玉出生时含着一块玉,有一个戏子叫蒋玉菡。“求善价”,“求善假”也,就是善骗人的,第八回开头有个人物叫善骗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杏是最先落花结子的,娇杏在第二回就“结子”了,故事中再不写她了。十二钗中秦可卿早早死了,书中再不写她了。但过去认为人死是能转世投胎的,现代人大多不相信转生一说,但有的人能改名换姓易服整容,变成另一个人。作家编故事,当然能把死人再写成活人。第一回写“此系身前身后事”,“身后事”就是说《石头记》里也有转世投胎故事。秦氏虽然死了,但作者也能让她转世投胎继续演绎故事,而且是以丫头的身份。秦氏死后“复活”的是谁呢?“不知谁是?惜花人?”“惜花人”的“惜”字后移就是答案。芳官说得很清楚:“后来补了蕊官”。“蕊”就是花气袭人。第五回警幻仙姑把“可卿”许配给贾宝玉,“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第六回贾宝玉“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就是秦氏后身。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假凤泣虚皇”的秘密解开了,书中的王熙凤是假的,真实身份是“末世”的皇帝。凤姐哭秦氏,暗写接班的新皇哭死去的先皇。“假凤”,第十三回假借王熙凤泣秦氏来隐喻雍正驾崩乾隆接班。雍正皇位来路不正,故称“虚皇”。 王熙凤判词第一句是“凡鸟偏从末世来”,繁体“鳳”字拆开为“凡”“鸟”二字。但是画中她是“一只雌凤“,雌凤者凰也,“凰”字应拆为“凡”“皇”二字的。所以“凡鸟”即是凡皇。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恨无常

前节提出秦氏之死影射皇帝驾崩的观点如果得到认可,对第五回中的诗词就要重新审视解读。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像《木兰诗》中的“十二”一样,是泛指不是确数。批语所谓十二钗一人一判一曲纯是有意误导,后人按着批语和前人的路子走,陷入迷宫中出不来,红楼之谜至今不能破解。现在是抛弃成见回头另辟新思路的时候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第五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习惯上认为《恨无常》的内容是咏唱元春,实为误读。歌词有很多难懂之处,如果说是元春死后给爹娘托梦,细读起来口气不像。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第一句“喜荣华正好”就太俗,不似书中贾元春的语气。“望家乡路远山高”两句跟书中情节对不上号。元春居住的皇宫离贾府不远,虽与世隔绝,家人能定时进宫探视,所以曲子中这两句没有着落。更关键的是末一句,按文意是提醒贾政早早“退步抽身”,又跟红楼故事不符。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贾政在红楼故事中不是主角,他不过是个谨小慎微的不太大的官(主事升为员外郎),并未干什么坏事。第三回靠关系为贾雨村谋了一个复职候缺,那是因为第二回中写的“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皇上批准的既定政策,不算什么错误。所以元春让父亲趁早“退步抽身”不合情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曲名《恨无常》就有调侃揶揄的意思。仔细品味,全曲用的是讥剌挖苦的口气。因之死者绝不会是作者的亲人或同情的人,一定是他所憎恶的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所以这首《恨无常》就是秦氏死后“芳魂”自叹,要是敢明说,曲名应为《鬼魂咏叹调》。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前十个字里暗藏“雍正无道”四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这十八个字全是嘲讽语气。俗话说“一旦无常万事休”,他活着时骄横暴戾不可一世,对臣下心狠手毒,谁都对他无可奈何。但当阎王派来无常使者请他的魂灵时,也只好撒手人寰,乖乖地跟着走了。这是历史上任何大英雄都会遗憾的事,任何人不会例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同一回红楼梦曲子第九曲《虚花悟》是《恨无常》的姊妹篇,说的是一回事。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照应“恨无常又到。”“清坟陵下鬼吟哦”——鬼魂在清坟陵下呻吟悲歌。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这是曲中最难解的两句。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人死了应该埋在什么地方呢?一般要埋在自己的家乡,即祖先陵墓所在之处。他真正的家乡在哪里呢?当然应在关外。
可是他死后没有埋在关外的祖籍,也没有埋在顺治康熙的东陵,而是埋在西陵(泰陵)——太行山麓,离山海关更远了。这不是“反认他乡是故乡”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于是“芳魂”就成了孤魂野鬼,不仅与关外先祖相隔千里之外,而且跟亲爷娘都见不上面。周围没有一个亲人,遇见的全是他害死的冤魂,人人向他唾骂索命。“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游来荡去,凄苦难言。只好哭啼啼对爹娘“梦里相寻告”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3-13 09:25:29
其实只要把《恨无常》曲与第七十八回的《姽婳词》放在一起读,作者的用意就十分清楚。姽婳词中“魂依城郭家乡近”一句,是紧扣《恨无常》里“望家乡路远山高”而写,两句构成鲜明对比。林四娘战死在故土,虽死犹荣,“此日青州土尚香”,得到子孙后代的崇敬。而“秦氏”死后埋在异国他乡,成了孤魂野鬼难以超生。

楼主:微尘土

字数:7689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5-11-10 15:40:00

更新时间:2019-03-13 09:25:29

评论数:6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