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杨广虽然很不开心,却并未向张衡问罪,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广有意减少张衡在百官面前露脸的机会,让他逐渐淡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层。
事实上,隋炀帝这样做是有意警告张衡,让他回心转意,可谁料想,被边缘化的张衡并没有向隋炀帝低头认罪的打算!
哥们也不开心,就是不主动找你说话,谁先说话谁就是输家......和咱们现在情侣吵架闹矛盾一样的性质!
嘿!哥们好歹也是皇帝,你先认错,给朕个台阶会死啊?
不给,就是不给!
于是,隋炀帝打算进一步治理张衡。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46章坑杀数万降卒
当时,外地的工程项目非常之多,隋炀帝便打发张衡长时间去外地出差,让他监督工程的建造......
有一次,隋炀帝来到汾阳宫巡视,刚好张衡在附近建造楼烦城(今山西原平市境内),既然如此,你就来给朕当面汇报一下工作吧?
领导嘛,就是想看一下你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如何。
有趣的是,隋炀帝见到张衡的第一眼就惊呆了,他以为长期在外地工作会很辛苦,至少会变得消瘦吧,没想到张衡的身材居然有些发福了......
瞧着张衡的滑稽样,隋炀帝气乐了!
算了,你还是去帮朕监督修建江都宫吧……
当时,楚国公杨玄感也在江都视察工作,二人便站在一起侃大山,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已经去世的薛道衡(隋朝的超级大文豪,为人却有点不知轻重,很像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死因和杨修极为相似)。
张衡说,薛道衡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暗射隋炀帝是周幽王,说死去的高颖是忠臣,还说薛道衡满腹才华,年纪轻轻便去世实在有点可惜。
事实上,张衡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寻常聊天而已。
但是,话从口出,传入别人的耳朵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可恶的杨玄感,转身就将此事捅到了隋炀帝的跟前,还诬陷张衡对皇帝处死薛道衡一事颇有微词,实在是居心不良,诽谤君上。
隋炀帝顿时就对张衡失去了耐心。
谁料想,张衡一事引起了王世充的关注,他听说隋炀帝想对张衡动手,于是递了一道奏折,声称张衡在江都宫的修建中偷工减料,克扣工钱......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天边有彩云2018 2018-06-08 20:59:50
王世充出场了,真正进入了隋末群雄争霸的年代
-----------------------------
恩,终于等到了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原本是朋友间的赌气,可一来二去居然变成了欺君罔上!
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性质啊。
隋炀帝当即下诏,将张衡打入大牢,等候处置。
按照杨广的打算,他是准备杀了张衡,可冷静之后发现,张衡这些年还是帮他干了不少事,至少功过可以相抵,因此将他贬为平民,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张衡虽然躲过此劫,可回到家后,居然被小妾举报,说他回家了还不安生,经常妄议朝政,诽谤皇帝……
张衡身为隋炀帝的近臣,自然知道不少秘事,如果放任他满口胡柴,说不定就会捅出什么争夺太子时的秘闻(比如收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亲信,欺骗父母的感情之类的),隋炀帝这才下令赐他自尽,了结了此事。
据史料记载,王世充在此事中的表现深合隋炀帝的胃口,隋炀帝因此命他接替张衡,继续监造江都宫。
王世充充其量不过是个江都郡丞,头上还有位江都太守,想要在皇帝面前出彩,必须得拿出点真功夫。因此,在修建江都宫时,王世充极尽奢侈之能事,又搜刮了不少奇珍异宝进献给隋炀帝和他的亲信。
领导嘛,都喜欢会办事,不争功的人,而王世充恰恰就是这种人。
我们能说王世充卑鄙无耻吗?能说他投机取巧吗?
社会就是这样现实,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受到领导的赏识,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选择继续默默无闻,维持正人君子的纯洁形象,有些人则选择干点为人所不齿的龌龊事,以求进身之阶,这本就无可厚非。
吐万绪和鱼俱罗死了之后,隋炀帝就想到了颇有心机的王世充。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红花花20 2018-06-08 23:07:51
好久没来了,终于赶上楼主节奏了,楼主文风越发轻松了,能把死板的历史事件说的这么生动,楼主的文字功底着实老练,再接再厉!
-----------------------------
谢谢兄台的夸奖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圣旨很快下达,由王世充征调淮南的所有官军,剿灭刘元进和朱燮等叛党!
据史料记载,王世充在淮南地区招募了数万军队,作为此次平叛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淮南官军,正是王世充后来争夺天下的子弟兵……
吐万绪和鱼俱罗被杀之后,刘元进等人率军又打回了长江边上,王世充刚刚渡过长江,刘元进就对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砍了一千多个脑袋。
很奇怪吧,王世充为什么会输?
其实很简单,王世充的兵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战争经验,只不过武器配备稍微好一点罢了,碰到刘元进的起义军,双方拼的完全是人海战术……
据史料记载,王世充虽然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但面对人山人海的敌军,还是显得一筹莫展,只好独坐在中军大帐愁眉不展。
怎么办,皇帝重用你,确实是你飞黄腾达的大好机会,但是要把命搭在江南,是不是有点不太划算啊?王世充很纠结,非常纠结!
不行,先撤一步再说!大军退守到延陵栅(地理位置不可考)!
刘元进看到王世充认怂,底气变得更加十足,他命手下用茅草扎了无数个火把,打算顺着南风,来个火烧连营,为王世充举办一个火把节大狂欢。
事实上,当天打仗的时候确实是起的南风,王世充观察了一下形势,最终决定收拾行装,渡河北上……有趣的是,就在王世充逃跑的当口,风向突然发生逆转,由南风变成了北风!
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诸葛亮之类的神仙在操作,因为战场位于长江边上,气流变化非常频繁,风向转变是常有的事。
火势刚刚发生逆转,起义军就玩起了老把戏:鸟兽散……
前面我就说过,起义军为啥战败之后还要参军,因为在战场上被敌军捅死的概率很小,可是在熊熊大火面前,只要你跑慢半步,就可能成为一堆黑炭,没人会给你顶锅!
王世充确实是不想打,可看到敌军完全丧失了斗志,纷纷四散逃命,因此就命大军追击掩杀,起义军半数以上的人要么死于大火,要么被王世充斩首。
有时候,你真的得信命!
吐万绪来打你,你打不过,咱们情有可原。
王世充来打你,你打得过,可老天爷不帮你,这说明了啥,这个时代真的不属于你呀,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刘元进对管崇说道:“兄弟,这仗没法打了,要不咱们就和官军展开决战,一战定输赢吧!”
就这样,官军和起义军就地展开决战,刘元进和朱燮双双被杀身亡,江南第一批造反的起义军首领自此全军覆没。
起义军首领被杀之后,还有大量的流寇散布各地,这对地方安定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就在此时,王世充做了一件人神共弃的事情:
王世充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称他自己会举行一个受降仪式,但凡参加过刘元进等人起义的将士,不管你的身份背景,不管你做过什么恶事,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通玄寺(今浙江台州市天台县境内的天台山)投降,一律既往不咎!
为了坚定这帮人投降的决心,王世充亲自在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为誓,只要起义军将士前来投降,朝廷绝不痛下杀手!
王世充是隋炀帝任命的前线主帅,说出的话自然有朝廷的威信做担保,更何况王世充亲自在佛像面前起誓,如果违背了诺言,难道不怕生孩子没屁眼吗?
好!兄弟们就信你一次!
这样一来,原本准备逃亡的人纷纷赶了回来,大概有三万多人。
悲剧的是,三万多人整整齐齐的站在通玄寺庙门内,王世充居然当面翻脸了,他命官军将这帮人带往一个叫黄亭涧的地方,悉数活埋!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6-09 13:28:44
王世充不是枭雄么,怎么这么怂包……
-----------------------------
枭雄也怕死啊,李世民、李密这帮人,被打怂了不照样跑得快。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自古以来,坑杀降卒的事情也出现过几次,比如秦将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项羽在新安坑杀巨鹿战役中的秦国降卒二十余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坑杀袁绍七万降卒,薛仁贵活埋13万回纥降卒,包括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坑杀薛忠义的七千骑兵。
不过,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总得有个原因才是,我大概总结了几类:
第一,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比如长平之战中,秦国白起的军队伤亡惨重,虽然赵军表示投降,可四十万士兵摆在那儿,谁能放心?必须得杀!
第二,粮食供给不足。你突然收编了这么多兵马,总得养活他们吧?养不起?那对不起,要么放他们回去,要么将他们诛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把袁绍的乌巢基地烧毁,自己家又没有粮食可吃,这才将袁绍的7万降卒全部坑杀。
第三,威慑敌军。不管是哪一种坑杀,或多或少,都有威慑敌军的意图。
第四,统军主帅心理变态,喜欢用杀戮来满足自己的变态需求。
王世充又属于哪一类?
缺粮吗?不缺,况且这些人造反,并不全都是为了填饱肚子。
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完全没必要,这场战役并非决定天下走势的战役,更何况隋朝人口本就很多,叛军盘踞在各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题是,隋书、新唐书和旧唐书里都记载了王世充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卑身礼士,喜好接纳豪杰壮士的性格,为何会在此时做下出尔反尔,人神共愤的事呢?这可是将先前的所有伪装全部撕了下来啊!
你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愿意跟着你,不怕被你卸磨杀驴吗?不怕以后被政敌当做攻击你的把柄吗?不怕自己因为此事遗臭万年吗?
想要诱使一个人去干猪狗不如的事情,除非有天大的利益在等着他。
我猜想,王世充看准了隋炀帝急于消灭叛军的心思,因此故意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争取隋炀帝继续提拔和重用他!
事实证明,王世充的这步棋确实走对了。
至少在这个时间节点,隋炀帝对他的表现极为满意,这也让王世充的仕途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13:21:53
楼主不必动气,交流而已,而且我也没有什么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吧,我也一直在拜读你的大作。
-----------------------------
交流我很欢迎,就事说事才是王道,不必说洗白,翻案之类的,我不姓杨,给他翻案对我没好处,哗众取宠?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写的,产生不了轰动,我的史料,我的思考逻辑必须支持我这也做而已。欢迎你继搞得像读者无地自容,或者无话可说的,没那个必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13:21:53
楼主不必动气,交流而已,而且我也没有什么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吧,我也一直在拜读你的大作。
-----------------------------
交流我很欢迎,就事说事才是王道,不必说洗白,翻案之类的,我不姓杨,给他翻案对我没好处,哗众取宠?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写的,产生不了轰动,我的史料,我的思考逻辑必须支持我这也做而已。欢迎你继续质疑和批评,我不会像某些大咖一样,把读者拉黑,然后再去评论,搞得像读者无地自容,或者无话可说的,没那个必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47章大隋开始巨变
历史写到这里,我觉得非常沉重。
隋炀帝对他的子民很苛刻吗?
朝廷虽然搞了很多土木工程,可每次工程开始之前或者完毕之后,隋炀帝都会下诏免除当地老百姓多年的徭役赋税,在江都如此,在东突厥如此,准确的说,走到哪儿都是如此。
第一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隋炀帝非常细心,他知道有些农民长期在外服役,家中可能会缺少粮食,或者被地方官员恶意搜刮,因此下令拨付国库的粮食给那些无粮之家,至于家里的田地没人耕种,隋炀帝也曾诏令人口多的家族帮助扶持男丁稀少的家族。
这些都是出自官方的记载,隋炀帝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去刻意造假,而且一造就是九年时间!客观的说,隋炀帝心心念念的都是民生,施政之中无不掌握尺度,注意百姓的情绪。
这是昏君会做的事吗?
征伐高句丽,确实劳民伤财,但是前面也都分析了,隋朝在战场上的损失并不惨重,相比于隋朝强盛的国力,这实在算不上什么。
退一万步来说,隋炀帝因为工程繁重而累死的民工有多少,战场上战死的将士有多少,充其量不过百万(已经是极限的估算)!
农民起义军、各地军阀起来闹事,因为大面积的军阀战争,死伤的人又有多少,两千多万呐,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有时候,你真的很难明白,军阀们打仗真的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还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天子之位而努力奋斗!他们衡量百姓幸福与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家族都毁灭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什么苍生可言?
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干的都是利己主义的事儿,实在不值得拿出来批判亡国之君,或者标榜自己的圣贤。
再来看看山东和河北,确实存在运送粮食延迟而遭到处罚的,可并未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我们看到的,都是以豪强、土匪、读书人,甚至朝廷贵族为首的谋反行为,这与农民起义有本质的区别。
两晋南北朝以来,社会伦理丧失殆尽,士民们几乎毫无信仰可言,但凡遇到一丝丝的机会,这些人就会起来闹事,争夺天子之位。
我并非虚言,给大家随便说几个:
大匪首刘元进,自以为相貌非凡,率众起义造反,无奈根基都还没打稳,就着急忙慌的在吴郡称帝,吃相着实很难看。至于小弟朱燮和管崇,要不是刘元进的存在,恐怕又会多出一个称帝的名额......
平民百姓宋子贤,自称弥勒转世,聚众闹事。
僧人向海明,自称弥勒转世,公然称帝。
土匪刘迦论,自称皇王,建元大世。
胡人刘苗王,率众造反,自称天子。
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国号燕。
杨玄感仓促起兵,兵败的前一刻,想的事情就是登基称帝。
这些可能都是大家很少知道的,再说几个名号响当当的。
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父子,建立西秦政权,称帝。
河西大凉王李轨,建立大梁政权,称帝。
刘武周,勾结东突厥,称帝。
河北最大的军阀窦建德,称帝。
王世充,起初还在辅佐越王杨侗,后来看到混不下去了,果断称帝,国号郑。
贵族萧铣,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
李子通,在江都称帝,国号为吴。
林士弘,在豫章称帝,国号为楚。
梁师都,勾结东突厥,称帝,国号为梁。
辅公祏,在丹阳称帝,国号为宋。
像刘黑闼、高开道、徐圆朗这些头上挂着某某王的起义军首领,不计其数!
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同一个时期,多么的稀奇古怪!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19:42:46
隋炀帝免除徭役固然对部分老百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有些人恐怕是没命享受了吧!命都没了,就算免除再多的徭役也没用,带头造反的的确有一部分不安定分子,但是这么多人响应就很成问题了!
-----------------------------
统治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是奔着让你死的出发点去的,不是为了让你享受不了福利。我要说的,隋炀帝一直在关注民生,不是我们理解的昏君,换句话来说,把高句丽打下来了,百姓有没有机会去享受?隋炀帝是奔着灭国,大家都享受不了福利去的?显然不是。至于造反,打高句丽,享受不了徭役福利确实是原因,可还有一点,这帮人起义之后立马称帝,这是不是隋炀帝逼你的? 我马上就会写这一节的分析。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20:56:16
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后天下大乱之时,有几人造反不称王称帝的?不管是真有济世安民的,还是乘火打劫实现个人野心的,造反都干了,还差一个名号?不称帝的话,政府就能放过他们了?
-----------------------------
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20:56:16
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后天下大乱之时,有几人造反不称王称帝的?不管是真有济世安民的,还是乘火打劫实现个人野心的,造反都干了,还差一个名号?不称帝的话,政府就能放过他们了?
-----------------------------
@九皋寒叟 2018-06-10 21:05:36
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
这是大家公认的,隋炀帝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咱现在做的,不就是把前因后果,被掩盖遗漏的事实全部梳理出来,战争是战争,治国是治国,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因为战争的原因,把他的功绩和品德给抹杀了。第一,打仗之前,隋炀帝是昏君,干了很多恶事?第二,打仗的过程中,我也不觉得隋炀帝很昏,战役的详细过程,发生了什么事,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宇文述这一路丢军粮,也是隋炀帝的责任?第二次和第三次,又是谁的责任?第三,起义者的心理分析,造反者你别以为是受害者,就要对他们宽容的看待,其实可恶的很,这点你认不认?第四,杨玄感之变后,大隋帝国发生了什么,隋炀帝又做了什么,要不你给我说出来呗,这些都是重新认识此人的重要信息。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21:49:17
隋炀帝应该说是有政治理想的帝王,不同与一般的“富二代”,凭借隋文帝留下的强盛国力,去实现他的“大业”,确实如果隋炀帝能够在一征高句丽,甚至二征之前悬崖勒马,隋朝也不会灭亡,或者说不会在他手里灭亡,但是很遗憾,他还是驾驶隋帝国这辆马车驶向了万丈深渊。而且隋炀帝到底还是具有“富二代”的特征,征高句丽前一帆风顺,遭到打击一蹶不振,临死前对自己的定位是陈叔宝,果然也得到了和陈叔宝一样的谥号-炀。
-----------------------------
是的,你这段评述应该说非常中肯。第三次打高句丽,海军来护儿已经打到平壤城,高元跪地求饶,说要去洛阳认罪,隋炀帝再次下诏退军,这一次,隋朝没怎么死人。可不幸的是,高元再次反悔,其实还有第四次,不过大臣把隋炀帝劝住了。全国大乱,隋炀帝很明智,看的很透彻,无力回天了,他还能怎么办,我写道最后,很动容,设身处地的想,我感觉到很可惜,很悲伤。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0 22:03:55
一征高句丽失败不是隋炀帝脑残?他本来就不谙军旅之事,就不应该亲征,还经常干涉将领指挥,还让士兵每人携带100天口粮!100天的口粮是多少?第二次第三次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就不应该去打!
-----------------------------
你这说的就不像话了,什么叫一征之前就收手?当时天下太平,没有起义的,为什么不能征,而且当时的环境是,他必须得征伐,不然隋朝就会颜面扫地。隋文帝英明,他为什么也要打高句丽,李世民打了一次不够,还要打第二次?李治为什么也要打,还连带着倭国一起打,这些都是帝国的尊严。亲征,涉及到天子颜面,是隋炀帝的战略意图,我就问你,派军队把高句丽灭了?周边的政权谁还敢跟你混?不教而诛?亲征,我觉得他已经控制的很好了,把六十多万大军留在大后方,不给前线的大军添堵,算是不错了。错就错在,隋炀帝不应该限制将军的作战,拿下平壤,活捉高元,事情妥妥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在我看来,隋末天下大乱,征伐高句丽确实是导火索,繁重的徭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问题是,朝廷让你多服徭役,你就要起义?那老板让我加班,我是不是就得立马跳槽去了,或者指着老板的鼻子大骂一顿?
你起义也就罢了,可把队伍拉起来之后,一没有打着推翻朝廷统治的旗帜,二没有为老百姓谋福利,整日里打家劫舍,抢劫行商客旅,这算哪门子回事?
这也就罢了,宣布造反不满三个月(就不用一个个去点名了),你就登基称帝,称王称霸,到处争夺地盘,残杀无辜百姓,这也是朝廷逼你干的?
在山东起义的张金称等人,根本就没有打着反对大隋统治的旗号,而是号召民众逃避隋朝的徭役,说的更直白些,就是号召大家偷懒......
张金称造反之后,专门抢劫附近村庄百姓的财物,抢劫过路行人,纯粹就是盗匪行为!要命的是,张金称攻克平恩(今河北邯郸市邱县)后,下令屠杀了一万多名真正意义上的平民老百姓!
有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所以开启上帝视角,从道义上质疑统治者的决策,指责统治者的道德水准,这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这就像是,你拥有汽车,结果骑电动车的人违反交通规则,被你撞死了,法院还让你赔偿,你自己觉得很冤,可你要是冷眼旁观的吃瓜群众,你就会觉得骑电动车的很可怜,开汽车的有钱,赔偿一点钱是应该的,如果你是骑电动车的家属,你就会觉得开汽车的就是混蛋,应该全额赔偿。
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截然相反。
回到我们的主题,隋炀帝的施政错误,能够解释起义者集体称帝的现象(准确的说,不管有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大面积的称王称帝)?
这种逻辑,恐怕说到哪儿都会令人觉得可笑......
客观的说,背景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我也没法把它们彻底讲清楚。
豪门贵族的造反和称帝,原因已经说的透透的,社会背景就那样,谁有能力谁就称帝,谁的身份牛逼,谁就可以称帝。
那普通老百姓呢?
以我的理解,隋末的农民起义,并非是民不聊生,到了必须造反的边缘,而是老百姓造反称帝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说白了,隋炀帝的人治和仁政把老百姓惯坏了,对权力毫无畏惧可言!
前面已经说过,隋朝有两部法典:《开皇律》和《大业律》。
《开皇律》和北齐、北周的刑律相比,法律条文要宽松一些,可在执行的过程中,隋文帝完全以个人意志为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严刑峻法,弄得民怨沸腾,民间对隋朝法律的抵触情绪非常浓厚。
有句话说得好,乱世用重典,可如今是太平盛世,咱大隋犯得着这样严苛吗?
隋炀帝从内心在拷问自己,于是刚刚上台没多久,就组织牛弘等得力大臣修改隋文帝的《开皇律》,甚至取消了十恶之罪(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制定了更为宽松的《大业律》。
这意味着什么?
大隋王朝从隋文帝的法轻责重,进入了法轻责更轻的状态,老百姓在刑罚意义上逐渐自由了!
隋炀帝以为,他给百姓营造宽松的生存环境,大肆减免赋税,让老百姓都富裕起来,有饭吃有娃抱,家里有钱粮,地里有田产,老百姓就不会想着造反。
中国历史上帝王,都喜欢以“王”和“霸”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以仁德收买人心,以武力和惩罚来威慑民众,可隋炀帝却想要改变惯有的游戏规则。
隋炀帝想要达到人治的极致(或许他有建立柏拉图社会的理想)。
然而,他还是小觑了官僚集团和普通百姓对他的忠心,对他理想的认可度。
问题在于, 饱暖思淫欲,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铁律。
问题在于, 没有惩罚就没有威严,就不会让百姓有所畏惧。
在没有惩罚的世界,即便是最轻的惩罚也会成为压倒大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是我们现在说的,天天给你施舍钱财,一旦有一天不给了,我就变成了毫无信义,出尔反尔的骗子……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辽东城下意外失利,隋炀帝的心情郁闷之极。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因为怒火而杀人,反倒是斥责属下打仗不卖力,甚至屡屡对近臣和将军们说:他之所以亲征,就是怕他们在前线打仗不卖力!
这样的事儿,换成隋文帝杨坚来处理,恐怕会横尸一片……
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杨玄感意外起兵谋反,全国各地的“起义军”蜂拥而起,隋炀帝终于意识到自己太过理想,施政思路存在明显的问题……
隋炀帝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重视起刑罚的惩戒作用……
只要接受叛军粮食的百姓,一律连坐(纯粹是威慑百姓)!
株连杨玄感的同党!
韦福嗣等叛臣被车裂!
处罚剿匪不力的将军!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骠骑将军大司马 2018-06-11 19:06:26
《资治通鉴.隋纪五》:帝自去岁谋讨高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馑,谷价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所运米或粗恶,令民籴而偿之。
-----------------------------
是的,当时确实死了很多人,这一点毋庸置疑,隋炀帝应该为之负责,我也不会为他辩解。换个角度来看,办多大事,花多大的成本,隋文帝修个仁寿宫死了多少人,打高句丽又死了多少人,隋炀帝办了多少事,死个百万人,你觉得很过分么?更何况,古代医疗水平有限,死掉十分之三的人是常态,翻开新旧唐书,你去看看战争,工程都是怎么死的,十分之七八都有。
如果说干这么多事,你想要不死人,那我也无可奈何了。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