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清朝奠定中国版图的八场大战

清朝奠定中国版图的八场大战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说起清朝,容易陷入争议之中,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是历史氛围非常糟糕的年代,尤其在网络上,已经没有理性讨论某个朝代的事迹的空间。大约二十多年前,是对清朝各种皇帝,尤其是前期的康雍乾三位皇帝无耻吹捧最厉害的时候,塑造了各种伟大英明神武的辫子皇帝的形象。但是,清朝有一个先天的硬伤,那就是他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一个游牧与渔猎混杂的落后部族,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居然在与上亿大汉各色人物的博弈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一般民众出于朴素的民族感情,对于清朝的外族皇帝也会充满了仇恨与厌恶,于是网络时代兴起后,就开始了各种拨乱反正,不仅清朝皇帝被各种贬低,明朝皇帝得到了各种吹捧,而且兴起了各种明朝经济现代化萌芽说,军事现代化萌芽说,甚至是民Zhu政治萌芽说,用尽各种花样翻新,来表达清帝国是如何扼杀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汉族帝国的。
我这篇只是想单纯探讨下历史,介绍一下清朝初年的八旗铁骑是通过哪些战争和历史事件,让其版图和触角到达如此广阔的区域,从而为后来推翻又继承他的民国以及新中国,留下了一个幅员广阔的领土基础。所以,为了不陷入明啊清啊这样无谓的、不可能有结果的争议之中,特地把开始的标题“清帝国对中国版图的贡献”改成了相对更中性的“奠定中国版图”。
清初,主要是康雍乾三位帝王时期,一共通过了八场大的战争,将版图扩充到了能够扩充的极致,应该说,这未必对于当时的老百姓就一定是有利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穷兵黩武,也可以说这是好大喜功,还可以说这是劳民伤财。但我们必须承认,是清帝国初期的野蛮武功,打下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疆土,为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土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欣赏一下这八场大战

第一场战争:平定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
平定三藩之乱严格意义来说,似乎只是一场内战,为什么我们又说是奠定版图的战争之一呢,这和西南最终纳入中国版图的进程有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西南地区由于高山深谷很多,各地地理断绝,一直都是各民族各部族混杂的地区,直到唐宋时期的南诏和大理才在这里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政权。
元帝国曾经在西南设立了亲王,实现了与当时的段氏共同控制西南的松散统治,而到了明朝,虽然在西南有沐王府,但是实际上在地方是完全交给当地的土司(宣慰司),名义上对帝国称臣,但是实际上当地的人事、行政和税收,中央都完全不参与。我们只要看一下明代后期的朝贡关系列表里,包含了西南和西北的很多部族(西藏都不在朝贡关系列表里),就知道对于西南,实际上是一种朝贡体系,最多算藩属国的控制方式。
西南真正纳入我国的版图,其实也不是通过平定三藩的战争实现的,而是数十年后雍正时期开始,又持续了数十年到乾隆时期才真正稳定的改土归流政策,第一次否定了地方土司的权利流转体系,将地方长官完全纳入了中央的权利制度中。
但是,清帝国对三藩的彻底平定,为后来的改土归流正式将西南直接划归中央统治,奠定了根本的基础。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清朝初定,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因为助清灭明有功而拥兵自重。康熙为加强统治,坚持削藩,其著名的口号就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而祸小,晚削晚反而祸大”。
尽管当时的很多老臣都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三藩力量薄弱,能够富贵一世都很难,只要中央明确态度,他们死后儿子很难有继承的希望,国家可以兵不血刃。有的认为即便要削藩,也应该分化瓦解,有拉有打,三藩力量不过南方一省之地,根本不敢中央对抗。
但是康熙就是认为自己英明神武,鸟生鱼汤,就是要三藩齐削,就是要大张旗鼓生怕人不知道自己要削藩,结果三藩因此结盟,决心造反。于是一时间山河变色,偏居西南偏僻之地的吴三桂,居然一度打下半壁江山,一度打得满朝文武开始商议要迁都逃回东北了!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至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吴三桂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声势,主要在于清政权统一大陆后,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1673年(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三藩之乱形式图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四季皆美2018 2019-02-20 00:56:45
清朝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吧。
-----------------------------
一般认为元朝最大,但是元朝对于很多地方的统治的力度远远不能和满清比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恒河沙星舞 2019-02-20 00:57:38
清朝最大的功效算是,统合并彻底消化了新疆,西藏,西南,东北,完善了中国版图
-----------------------------
您说的很对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恒河沙星舞 2019-02-20 00:57:38
清朝最大的功效算是,统合并彻底消化了新疆,西藏,西南,东北,完善了中国版图
-----------------------------
消化两个字用的很好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纵观整个三藩之乱,吴三桂偏居云贵,土地贫瘠,人口也不多,论实力根本不能和清帝国比,之所以一度形成这么大的影响,主要还是来自于康熙的盲目自大和不讲策略,让吴三桂与耿精忠、尚可喜,西南各地土司甚至是陕西巡抚王辅臣都打成了统一战线,一下子让清帝国的南方彻底失控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后来清帝国能够扭转形势,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吴三桂的实力、势力和心气,包括他的团队,都没有为逐鹿天下做好准备,他也没有强有力的整合内部反对力量,所以在饮马长江以后,内部已经失去了继续北进中原的意志,被迫划江而治,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从此陷入被动挨打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其次,西线战场、关键人物是陕西巡抚王辅臣! 而王辅臣的反清决心、与吴三桂相比只是为了起兵打酱油、捞一波好处而已、 因此清帝国中央发现后、立刻策反了王辅臣,从而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大后方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最后,来自台湾的郑经也想分一杯羹,他的部队控制了福建泉州漳州一带,而且不断的与靖南王耿精忠争地盘、以致耿精忠腹背受敌、无奈投降清帝国,吴三桂就此彻底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晚安抢红包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早上好抢红包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第二场战争:统一台湾之战(1681年-1683年)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台湾的历史,非常敏感,不好多说,简单的来说,我们是在三国时期最先发现台湾并对台湾有军事行动,南宋时期开始在台湾有过驻军。
但是对台湾形成有效控制,正式把台湾纳入通知单元,形成政治体系,则要到明末的郑成功——郑经时期。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但是一说到清帝国收复台湾,难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清和明之间的最后一战,市场内战,甚至很多明粉眼里这大约是场不义战争,因为台湾的郑氏王朝当时挂着的是明帝国的旗帜。
其实郑氏家族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时代开始,就一直是东南和明帝国对着干的海盗,直到明帝国灭亡以后,乱世群雄逐鹿之中,江南当时一片混乱,郑成功抓住机会,赶走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得到了一块地盘,才开始挂起明帝国的旗帜,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军阀。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就就病死了,之后进入郑经时代,郑氏集团并不只是缩在台湾本岛,而是占领了和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泉州、漳州,甚至一度打到南京城下。
所以,郑氏集团的台湾政权,是对清帝国东南造成了不小威胁的一个国家级政权,因此,当清帝国逐渐稳定了江南后,怎么一劳永逸的解决台湾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楼主:21tc_bianzhou  时间:2019-04-04 11:41:58
清朝盛期,康熙对台湾的策略一开始改为招抚,从此就开始长达十几年的议和谈判,但始终没有结果。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廷乘郑经病卒、其子郑克爽年幼初立和台湾本土出现内讧之际,康熙大帝决定发兵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一年夏,康熙大帝排除朝廷内种种干扰,命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总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同筹谋取台湾之策略。两位受命后,积极整顿军务,制造战舰,练兵选将,同时派人侦察敌情,探测航道。

楼主:21tc_bianzhou

字数:46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2-20 08:49:46

更新时间:2019-04-04 11:41:58

评论数:11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