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第五节  不安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第五节  不安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 茅

第三部 第七章
第四节 拆迁

大院的每家都忙起来,准备与房产公司讲置换条件,准备在图纸上选未来的新房,准备啥时动身搬走。
接受异地安置的人家,房产公司提供了相应的现房,在南岸,已经有几家人准备搬去了。多数人还是想留在原地,等待两年后再回来,相处几十年的邻居还是希望能常见到。政治上的宽松,生活的改善,让大院里的人相处得好起来,过去那种为了蝇头小利反目的事不再有,而是相互关照。一次古明琚生病,只有甘亦宁在家,就是余家的儿子帮着用自行车送到医院。这次大院里的各家都为了共同的利益,抱成一团跟房产公司谈判。
接下来,房产公司开始核对每家人的房屋面积,确定置换的新房面积应该是多少,如果旧房面积少于新房面积,租户还须按超出的面积补交一笔钱。
大院的住户们,在70年代时,家家都在院子的空地上修建了“偏偏房”,用途各异,有做厨房的,有做寝室的,有做杂物间的。到房子面积置换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家都要求按同等面积置换。房产公司开始是不同意,认为这都是违规的临时建筑,不予考虑。住户的理由似乎更有理:当房子已经不够住时,本应由当时的房管所解决或帮着修建,在房管所不管的前提下,住户自力更生,是替政府分忧解难的行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事。再说这些“偏偏房”存在二十多年了,是历史问题,应该从历史角度看待。如果在置换面积时不计算这部分,是非常不合理的,住户坚决反对,表示如不计算“偏偏房”的面积,都不搬走。
房产公司不愿让步,说白了,这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住户更不会让步,他们都是居民,没有单位可依靠,就算有单位的,也是一些小单位,没能力解决职工住房。他们心中都明白,旧房拆迁是自己改善居住条件的唯一途径,盼的就是这一天,等的也是这一天。过去家家户户都住得很窄,一家二代或三代都挤在一间屋,如果按旧房面积置换,还有啥改善可言。更不要说下一代都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指望着新房来结婚,如果旧人都不够住,新人往哪里住?老百姓的要求都不高,无非是希望比原来能住得宽一点,好一点。事情僵持了很久,实际上当时各家的居住面积是很小的,即便加上“偏偏房”的面积,每家的面积也不过四五十平米。要不计算“偏偏房”面积,那就更少得可怜了。每家补的钱都不是小数目,而那时有工作的人,每月工资也少得可怜。到后来,房产公司还是同意了住户们的意见,“偏偏房”的面积得到计算。

院里有两家人,是最让古明琚羡慕的,一是钱家,一是李家。
钱家的侧面是很宽的空地,一直延伸到院墙,钱家原来已经利用了一部分空地,搭建了两间偏偏房,已经足够自家用了,院子要拆建的消息得到证实后,钱家又在空地上搭建了两间偏偏房,与原来的两间房连在一起。比原来又多出二三十平米。钱家的房原来是常光耀家,常家搬走后,钱家才搬来。
李家原来住两间小房加起来不到三十平米,但李家房空间高,上面还有现成的房梁。于是李家也买来一些简易的木板,铺在梁上,就成了两间小阁楼。虽然很矮小,却也可算是居住的房,这样面积又增加了一倍。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海上的一滴水 2018-11-07 13:22:27

-----------------------------
谢支持。问好先生 。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续前)

古明琚虽然很羡慕邻居,也只能是羡慕的份,毕竟这院子里多数人跟自己一样,既没有向外的扩展空间,也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了。
然而,甘家的“偏偏房”面积却没有得到计算。70年代甘家自建了一个“偏偏房”作厨房,使用面积约有12平米,两间住房的使用面积共36平米,全部按建筑面积折算超过63平米。而准备修建的一居室的建筑面积才56平米。也就是说按拆迁政策,如果甘家置换一居室外,至少还应得到超出7平米部分的补偿款。但在操作中,一是偏偏房面积没有计入,二是两间住房只计算了使用面积36平米。旧房子的面积都是计算的使用面积,新房子面积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这一里一外,甘家在面积计算上吃亏就大了。房产公司还让古明琚补一笔钱。

甘亦安回家探亲时,大院已经拆得来没影了。母亲住到亦宁家,他上亦康家凑合住几天。大家摆龙门阵时,得知母亲为房子事生气,大院的十几户人家皆大欢喜,唯独老母亲稀里糊涂地吃了一个大亏。他也非常生气,认为甘亦康他们没有把这件事办好。
“亦康,老母亲房子的事,好容易有这样一个机会,你们在家却办得这样窝囊。”
“老太太房子的事,我们也是事后才晓得的。”
“那事前咋个就不先问问,都干啥去了?”
“老太太的脾气,你又不是不晓得,不是我们不问,是问了不说。她不告诉我们,我们也没办法。”
“那还不是老母亲认为你们不替她办,才自己去办。”
“老太太总想按她的意愿办事,现在哪行得通。一有点不同的意见,她就认为你是敷衍,是不认真为她办事。”
“这事不能怪老母亲,她一辈子循规蹈矩惯了,又退休二十多年了,现在的许多事她不了解,别人几个弯弯一绕,就把她绕进去了。”
“不怪她怪哪个呀?我们是不是她儿女嘛。我们会整她?害她?外人的话她能信,我们的话她倒不信了。我们能有啥办法嘛。”
面对甘亦安的质问,甘亦康很不高兴,他认为甘亦安是埋怨他没有跟老母亲办好事情。在提到这件事时,他也特别生气,他不是生房产公司的气,而是生老母亲的气。
甘亦康认为整个事情都怪老太太不相信儿女,自己去把事情搞砸了。近些年来,古明琚在提到啥事时,总是说某学生是咋个说的,听得亦康心烦。心想别人说的再好,事情不还得我们来办吗?在房子这样事情上,本来没有一点难度,房产公司已经同意住户们的意见,计算偏偏房的面积。各家只须去与房产公司把协议一签就完事。亦康说老太太不把房租折子交出来,让我们去办,自己把房租折子一揣,上江阳姐姐处去了。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海上的一滴水 2018-11-08 08:56:10
支持佳作!
-----------------------------
感谢一滴水君,晚上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08 13:07:11


-----------------------------
画面很美,谢文友来访来顶。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 茅

第三部 第七章
第五节 协议

古明琚从江阳回来时,别人家协议都签完了,有的人家都搬走了。一看没有几户还住在院子里,她慌神了。一个人,也不跟亦康他们打招呼,也不跟他们商量,自己就急巴巴地去房产公司签协议。真是无巧不成书,当年那个陈泉房管员还在,古明琚原来对她印象还不坏,认为她也是一个能为住户着想的人,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都告诉了她。陈房管员现在已经是房产公司的部门经理了。陈经理晓得古明琚的想法后,投其所好,几下就把她绕晕了。
“你老年纪大了,上下楼不方便,我们给你留的二楼,这样上下楼不困难,又不至于像一楼那样有潮气。”
“给你留的房,窗户大,光线好”
“虽然是一居室的单元房,厨房、卫生间一点不比二居室的小。”
这些话都说到古明琚心坎上,她就想要一个光线好的,不潮湿的,上下也方便的单元房。她听完介绍高兴极了,把后面最重要的事都忘了。陈经理说你房的面积是36平米,新房是56平米,超出20平米。按照规定,超出面积需要补交钱,超出面积在8平米以内者,每1平米补多少多少;超出面积在8平米以上、16平米以下者,每1平米补多少多少;超出……这些都是有文件规定的,对哪个都一样。一阵以上以下的,早把古明琚绕进去了,说按规定办就行。即将实现的新房梦,让她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
甘亦康和甘亦宁都是在古明琚签完协议以后才晓得的。回到家的古明琚很得意,觉得自己一个老太太把事情办好了,把经过告诉了亦康。甘亦康刚开始还高兴,当听说古明琚还需要补交4千多元时,就明白她被对方算计了。亦康告诉老太太,第一,你旧房面积是使用面积,新房面积是建筑面积,100平米的建筑面积只有70平米的使用面积。在置换上是要考虑这点的。第二,你“偏偏房”的面积还有12平米,并没有计算在内。院里的各家都是计算了的。如果按照这两方面的因素置换,你的新房面积不仅不超,还差六七平米。不是该你给房产公司补钱,而是房产公司该给你补钱。
古明琚根本就不懂“使用面积”“建筑面积”这些概念,更不明白这中间的换算关系,但“偏偏房”面积没有被计算这点,她是立即就明白了。明白自己干了蠢事,又不好承认,她自言自语:
“他们不是说按规定办吗?”
“按规定?按规定房产公司就不想给大家计算,是大家争取来的。你不提出来,房产公司装不晓得。”亦康后一句没敢说出来,“房产公司高兴来了一个老傻瓜。”
“陈房管员也不像做坏事的人。她蒙我一个人干啥呢?”
“人家这咋个能叫做坏事?是为公司做了好事。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房管所了,是房产公司,一切都按钱说话,现在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吗?都是为人民币服务了。姓陈的现在是经理,对她个人来说,至少可算工作业绩。”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续前)

第二天,甘亦宁陪古明琚去房产公司,陈经理立马就不热情了,说白纸黑字,是古明琚自己签的字。把古明琚气得说不出话来。亦宁也说了半天,陈泉根本就不理睬了。古明琚后来也急了,也说了狠话,到时我不交这冤枉钱。

甘亦宁把事情经过讲完,接着说:“这事能怪我们吗?”
甘亦康说:“你们不在家,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这些年,老太太是越来越固执,哪里听我们的?凡事都按自己的想法做,我敢说,她以后还得吃亏。”
甘亦安心里不以为然,还不是你们做的和她想的有差距,老太太有意见是情理中事。但这话他说不出来,亦康的话中已然有不满意的成分了,自己确实也没有在老太太身边照顾,再要指责他们真成了站着说话不腰痛了。不过既然事也干了,为啥不花点时间跟老人说明白?就说:
“老母亲要结果,也想晓得过程,关系到她的利益,她当然想晓得的越细越好,这也是老人的心理,不为过。你们事忙,没时间给老太太细说,以为事办好了,有个结果不就完了。你们是这样想的,老人偏不这样想,你们觉得老人罗嗦,其实就是这回事。多将就将就老人不就成了。”
“道理我们哪有不明白的,现在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说事,容易明白。办事的时候,不是这种环境,有很多话也不能当着外人说,只能先办了再告诉她。老太太不理解,总觉得我们是背着她在行事。”
甘亦安心想老母亲说气话不交那笔钱,但肯定还得交。这事细想一遍,老百姓也挺亏。第一,住进新房后,面积增加了,要按新的面积交钱,第二,房子质量好了,也得按新的租金标准交钱。这房子实际上就是置换了一个承租权,而还得对超出面积补交一笔钱,这实际上是重复收钱。就问:
“旧房按旧房的面积和质量交房租,新房按新房的面积和质量交房租,这本来就两清了。为啥还得对所谓的超出面积交一笔钱?这是啥道理,有点说不过去嘛。”
“我们也不清楚为啥,但这点不重要,家家户户都如此,也不是对老太太一个人。道理嘛,就不用管它了,房产公司要找点名目还不容易吗。你不是说过北京装一部电话还得交五千多元的初装费吗?不也就是相当于买来一个使用权。”
甘亦安一时语塞,心想也是,现在的各行业都在琢磨如何让部门利益最大化,一个部门要找一个理由来打发老百姓是太容易了。
“亦安,等到你以后有机会回来和老太太住,住一年半载就晓得了,她老人家是自有主张的人。你们现在回来一次,十天半月的,老太太都把你们当成客人,不让你们干事。我们在她身边,总得干这干那,你和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甘亦宁说。
“还说回来,回来住哪里?现在老太太临时住你那里,我在亦康这里挤两天。真要以后回来长住,老太太就一居室,没法住呀。再说,老太太快八十的人了,以后请保姆,住哪里?”

多年来,古明琚一个人自己住。
只有在老房子拆迁那几年时间是跟着儿女住,虽是儿女家,她依然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白天儿女上班去,她独自一个人在家,孤独。周围邻居不熟悉,串门也不方便,住单元房的人不喜欢串门。老人间相互都很喜欢串门,儿女们却并不热情,次数少还行,多了,就打扰了别家的生活。老人们在外面也很难凑齐,你有空我没空,时间不一样,都还惦着自己家的事,急急忙忙又得赶回家。
晚上,儿女回家,忙着个人的事,忙着孙子辈的事,忙着家里的事。顾不上她。看电视,怕影响孙子的学习。早上,不等自己起床,儿女们早上班去了。这种生活,寄人篱下一般 ,让她感到种种不便。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 茅

第三部 第七章
第六节 出让

甘亦康的话还真说准了。
古明琚把自己的房租折子卖了,又吃了一个亏。
事情还得往前说,房产公司允诺的回迁时间是一年半,结果是一拖再拖,等到房子钥匙交到住户手上时,五年时间早过去了。当初住户搬走,房产公司提供周转房,都远离市区,古明琚嫌距离远,一个老人单住,生活不方便,不去。
她又想到一年半后就可以回迁,一晃就到了,住儿女家凑合一下就行了。甘亦康提醒她:房产公司的话不可信,不仅是这个房产公司,其他的房产公司都一样,不要说一年半回不去,三年能回去就烧高香了。她不相信:一个单位咋个能说话不算数呢。亦康见她不信,也不再多说,心头说现在说话不算数的单位和人都多得很。
后来,事情还真像甘亦康估计的那样,五年后才把钥匙交到住户手上。在这五六年里,古明琚一会儿住亦平家,一会儿住亦宁家,一会儿住亦康家。居无定所,走来走去,也是很不方便。
房产公司当初让大家搬走的条件之一,是在规定时间内还没有实现回迁,延误的时间,第一年每个月按7元补偿给回迁户,第二年补偿的标准又高点,第三年、第四年……这样推算下去。按照这个算法,古明琚能得到2千多元的补偿,而当初她新房的补交款是4千多元,这两方面相互一抵扣,她就只须补交2千来元钱。她也就认了,没有再为此事去找房产公司,亦康他们也认为,宁肯吃点亏,少生点闲气,这事就算过去了。
不料,忽然有一天,在办公室的亦宁接到电话,才晓得老太太又把房租折子卖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客气:
“请问是古明琚的女儿吗?”
“对,你是哪个呀?请问有啥事吗?”
“这是你妈让打的电话……”
“老太太有事吗?”一听是母亲让打的电话,亦宁担心老人有啥事情,委托别人打电话。这些年要是老人自己不打电话,说明她没事。要是让别人打电话,可能就是病了或遇到其他麻烦事了。
“是这样一回事,我需要买房租折子,你母亲愿意卖给我。我看她一个人来,怕她没有跟家人商量过,以后有麻烦。”
一听母亲没事,亦宁松一口气,停下手上的事情,赶过去看究竟是啥情况。
在老城区里,有很大一部分房子是公房,过去由房管所管理,住户按月交房租。大院拆后重建的房子属于房产公司,住户仍是租用。过去原租房不租了,就退给房管所,后来,租户发现与其将房退回房管所,不如自己转让给别人,可以获得一些补偿。原住户要是自己不住了,把这使用权转让给其他需要租房的人,受让的人付一定的费用,出让者叫“卖房租折子”,受让者叫“买房租折子”。对这种转让,房管所是默认。需求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种市场,有些转让甚至是转让好几次后,才由最后那个买房租折子的人去居住。在西郊一个地方,就是专门从事这种转让交易的。
古明琚原来并不晓得这个情况,后来一天去文秀青家串门,摆龙门阵时,听文秀青提到有这种情况,并说自己也不是太清楚,也是听别人说的。古明琚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她想把自己的房租折子卖掉,这能得到一笔钱,她想这可以把自己在新房上多交的那笔冤枉钱找补回来。另外供电部门也要求住户交1500元钱安装费用,住户都晓得是巧立名目,却也无可奈何。这笔钱,古明琚也想通过卖房租折子来抵消一下。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09 21:51:15


-----------------------------
感谢支持,周末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czjjy5 2018-11-11 19:04:56
欣赏,学习
-----------------------------
谢文友来访,晚上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续前)

一天,古明琚自己一个人找到了那个地方,立即就有人上前来询问她是买方还是卖方。当听说她要卖房租折子时,马上就有好几个人找她谈价钱,因为一看是一个老太太,肯定好对付,多问几句后,发现她对行情一点不知晓。很快就被一个人买下了,但对方奇怪为啥是一个老太太自己来干这事,怕中间有麻烦,一是担心是假的,二是担心有啥变故,坚持要古明琚家人的电话。古明琚不想惊动儿女,但对方说没有你儿女在场,不敢买。无奈之下,她才让对方打电话给甘亦宁,这样,亦宁才得知此事。
甘亦宁赶到西郊,对方一经核实就立刻同意买。而且还提出要甘亦宁签字担保,怕万一古明琚反悔,改承租人时有麻烦。亦宁说老人的东西,她愿意卖就卖,我们不干预。我也不会给你签字,你愿意买就买,怕反悔就不买。对方一听这话,真有一点犹豫。按民间规矩,两人在谈交易时,其他人就不能横插一杠子,但如有一方不愿意了,别人就可以加入进来谈。旁边的人一看那人犹豫,立刻表示愿意买。那人一看,不能再犹豫,立即买下。他心头明白,撞上一个不了解行情的人,捡了一个便宜,错过了就没这好事了。价钱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房子现在还没有建完,等到房子交付房客使用时,就不是现在这个价钱了。不过,房子已经建了好几年,眼看就要完工,这时候买房租折子是很合算的。他也想过古明琚真要反悔,也是原款退回,没有大的损失。
后来亦宁说起这事时,还有些后怕:万一遇上一骗子,把老太太的折子骗走了,或者给的是假钱,或者在争执中把老人伤了……亦宁都不敢把这事往下想。
这一次,古明琚又把自己的折子卖了一个低价,亦宁也没有为此事再说啥,只要老太太高兴就行了。亦宁晓得老母亲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儿女说多了,老人反而生气,认为儿女是瞧不起她。后来古明琚去熟人家串门,熟人告诉她的行情,她才晓得自己卖了一个低价,回家在儿女面前,嘴上啥都不说了。
甘亦安也是后来听说这事的,想法跟亦宁他们一样,反正是老太太的东西,也无所谓价钱高低的事了。亦安晓得这类事很多,本来是无价的东西,因是稀缺资源,自然有了市场价格。这“买卖房租折子”就像北京的“买卖户口指标”一样,都是出让一种权利,只不过前者没有后者值钱罢了。有的人因故要离开北京,就把自己的户口指标转让给需要的人,由需要的人付一定费用。价格也是高低不一的,多半是中间人在经手。不过,老母亲居然还能去倒腾这种事,让亦安也感到奇怪:
“你们常说老母亲对新鲜事不明白,这种事她咋个晓得的,快八十的人了,还有胆量自己去干。”
“老太太总要证明自己能干,遇到这种事,老太太执着得很。我们劝过她,不要着急卖,她不听我们的意见,最后还是一个人去卖了。”
亦宁说这话是有所指的。因为后来这个行情越来越高,有些人等到房子到手后再卖房租折子,有二三万块钱,一笔不小的钱。连古明琚自己都有一点后悔,说卖早了。
甘亦安奇怪老母亲为啥要卖房租折子,问甘亦宁,她把房租折子卖了,自己住哪里去?甘亦宁说,她们学校搞集资建房,她想把房租折子卖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去参加集资,以后这集资房子算是有产权的,不再是租房住。亦安这才明白老母亲为啥卖掉房租折子,不过也替她担心,说老母亲也够大胆的,一方没到手,一方就先卖了,这中间要是出点差错,就是扁担挑缸钵,两头滑落。
古明琚却不觉得有啥可担心的,她觉得这样一来,集资建房的钱就有着落了。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12 20:30:06
送来晚上的问候[d:花][d:花][d:花]

-----------------------------
谢谢文友鲜花。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 茅

第三部 第七章
第七节 集资

当年有房的单位,分房是一个天大的事。在诸多问题上,单位的事情基本上都没有透明可言,唯独在分房上,很多单位都做到相对公开化。因为员工都将其视为一辈子最大的福利,眼睛盯得很紧,许多单位由工会负责这项工作。所有参加分房的人,都实行按分排队,一榜二榜三榜地公布,由员工监督,有作弊者人人可检举。
文秀青学校分房时,就是规定得非常细,将各种有可比性的条件分值化,如工龄、职称等,按分排队,积分相同者,工龄长的排前;工龄相同者,教龄长的排前;教龄相同者,年龄长的排前……如此类推。相互之间排名差一位,有可能刚好到你面前就没房了,就意味着差一套房,所以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容不得半点沙子。一些单位的分房,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文秀青后来分到房了,当她把这些事讲给古明琚听时,古明琚像听天方夜谭一样。她叹了一口气,说没有这个福气,可惜,但没有这些麻烦,也好。几十年来,学校除了少量的旧房外,没有建房,自然也没有分过房,虽有人发点牢骚,也仅止于牢骚而已。儿女们的单位都是有房分的单位,所以都分到房,她觉得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
岂料到了90年代中后期,学校决定搞集资建房。房子是由学校和教育局共同建设的,学校没钱有地皮,出地皮,教育局有钱,出钱。另外能分到房的老师集资一部分钱。这对老师们是天大的喜讯,是几十年不遇的大好事。古明琚等十几位退休老教师晓得后,奔走相告,盼望着能分到房子,各自做着新房梦。
大家心里都明白,说是集资建房,与商品房相比,无疑福利成分很大,甚至可以说也是一种福利分房。更关键的是这种机会是千载难逢的,那时的房改已经在各地搞起来,虽然各地差别很大,但国家的住房改革指向是很明确的,即鼓励私人买房,同时福利分房将结束。以后国家和单位都不再建房,在这种情况下,哪个能赶上末班车,无疑是最后一批受益者。
哪个是能分到房的人?这个问题不复杂,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复杂的是哪些人有资格参与排队?按照哪些条件来排队?前者是决定每个人有无权利参与分房,后者是决定排队人名次靠前靠后,这是最困扰每个分房单位的事,也是体现该单位公正与否的问题。
学校的老师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关注这“分房”的进程。古明琚等十几个退休人员也是时刻盯着这事,担心因信息不灵而失去机会,同时也开始享受着分房过程的煎熬。学校的分房办法出来了,首先是把有房户排除在外,凡是住学校房的,曾经学校给分过房的都先排除掉,这一条,基本上没有不同声音,各单位差不多都是这样做的。房子大部分归教育局,给学校十几套。这十几套房原本没有退休教师们的份,理由很充分,房子少,首先要照顾到学校在职的一线骨干们。
当退休老师们晓得这一条后,都愤愤不平。开始找学校理论,找教育局反映情况:
“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公平,学校集资建房,同样是学校老师,为啥我们就没有资格?我们原来也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
“学校原来没有条件,我们不怪学校,现在学校有了这种条件,为何把我们排除在外?”
“我们当年不也是骨干吗?我们不也是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吗?为啥一有好事就没有我们的份?”
“这种规定我们不能接受,是明显地歧视我们退休老师的。”
“学校不能剥夺退休人员分房的权利,要让退休老师参与分房排队,应该一视同仁,至于能否分上,那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这次集资建房,退休老师反映强烈,这出乎学校的意料。后来,校方积极回应退休教师的要求,规定在职的、退休的都有份,按工龄排队,工龄是贡献大小的客观标准,这也是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不过,新的矛盾由此而生。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czjjy5 2018-11-12 21:35:07
支持好文
-----------------------------
谢谢,问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13 13:05:51


-----------------------------
感谢支持,晚上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续前)

这一下,像古明琚这些老的退休教师们更不满意,觉得吃了哑巴亏,别看她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工龄却并不长。70年代初,国家推行子女顶替政策,为了让上山下乡的子女回城,她们都选择了退休或提前退休。另外她们虽然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始教书,但从解放之日起算工龄,她们的工龄只有20多年,旧社会的工龄,那是不予计算的。而年轻一代的教师,别看五十来岁,无论是在职的或是退休的,工龄都比她们长。
按这种条件排队,这批老的退休老师都只能排在最后了,实际上等于把她们排除在外了。
这自然又激起了这批退休老师的不满,事情比原来更复杂。按工龄排队或计分是许多单位普遍采用的办法,做到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平原则。但照此方法,老的退休老师都排不上队,与原来不让退休老师参与排队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也有失公正。后来,学校为了照顾退休老师,拿出两套房,由退休教师单独排队,并且强调是两个退休教师共一套房。理由也很充分,只考虑老师本人,不考虑其配偶及子女。这样可以解决四个老师,按比例算,与解决在职老师的比例差不多,事情就算有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据说,学校方有人出的这个主意,也是经过摸底的,排在前面的几位老师都是丧偶的女老师。如果两个女老师合住一套房,一人一间卧室,厅、厨房、卫生间公用,是可能被接受的。
这一下,让许多有配偶的退休老师放弃了,让许多住儿女家的退休老师放弃了,一是不一定排得上队,二是排上了队,两个老师共一室,咋个住?就算都是没有配偶的,都是七老八十的人,肯定需要子女照顾或保姆照顾,在住宿上又该咋个办?还有就是生活习惯不一样,搞到一起,容易产生矛盾,这是最让人头痛的。
古明琚很执着,坚持到底,说就是一间房也要争取。最后与她共一室的颜老师最后也放弃了。颜老师年龄跟古明琚差不多,身体不如古明琚好,跟着自己的女儿住。她想如果自己真想搬来住,哪个来照顾自己呢?让女儿每天跑来跑去?晚上又咋个办?女儿还有自己的家庭。再加上两个老师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又是很麻烦的事,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也是不方便的。思前想后,虽然舍不得,颜老师最后决定继续跟女儿住在一起更方便一些。
在这件事情上,甘亦宁认为老太太是做得最好的一件事,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套房子。这也是她的唯一的一次机会,以后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即便有,能不能分到还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这是有产权的房子,与过去在大院租房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过去有条件分房的单位,能分到房的职工和没分到房的职工,差别还不算很大,等到公房可以由职工购买时,曾经分到房的和没有分到房的,那差别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再等到后来的房价不断攀升时,那差别就是天上人间了
后来有老师来串门摆龙门阵,都觉得古明琚分到这房子是最实惠的一件事,否则,要是买商品房的话,以她们的退休金,再过两辈子都不可能实现了。她们很惊讶古明琚的坚持和执着。孔老师说,你们奇怪,我可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你们都是看惯了古老师过去懦弱的外表。几十年来,我跟古老师一个单位上班,一个院子里住着,无论是单位上的事还是院子里的事,她都是忍着、让着,别人看来,古老师是懦弱、老实惯了。其实我是最明白的,她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现在“矮檐”没有了,她当然不会再低这个头了。别人听了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其实孔老师说的这个“道理”也是她自身几十年来的心境。过去她跟古明琚一样,在许多事上也是“低头”的,但她为人处事圆通些,少吃点苦头罢,而内心跟古明琚一样,都在被“革命”烈火煎熬。
学校集资建房虽然比老院子拆迁房动工晚,但速度却是后来居上。因为资金到位,两三年功夫就起来了。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冷月888 2018-11-13 22:31:50
支持
-----------------------------
谢冷月君。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14 12:52:25


-----------------------------
谢谢光临,晚上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czjjy5 2018-11-14 21:49:18
支持大作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18-12-10 21:44:48
@zgsxsltsj 2018-11-15 13:03:16


-----------------------------
谢文友支持,晚上好。

楼主:山茅2018

字数:344135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05-19 23:01:28

更新时间:2018-12-10 21:44:48

评论数:4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