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唐帝国瓦解至蒙元帝国建立 907年--1279年东亚大陆之观察

大唐帝国瓦解至蒙元帝国建立 907年--1279年东亚大陆之观察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2 、邀宠唐玄宗
安禄山在京城得到赫免后,回来加紧立功,又获提拔。

张守珪打了败仗瞒报,还“以次充好”报了个胜仗,被朝廷发现,张守珪被撤职,节度使一年一换,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被提拔,进入高级高官的行列。

皇帝派张利贞下来了解情况,御使,高级监察官员,直属皇帝管理。

安禄山大难不死,研究了官场的潜规则,每打通一个人就大大的升级,张利贞是安打通的一个人,格外用心恭维张利贞。

他知道这些官员难得到地方一次,都会趁机捞一把,送了一个大大的礼包,张高兴,觉得安懂事,回去汇报给皇帝,讲好话,正中皇帝下怀。给安升官,跻身全国十大节度使之一,集民政财政军事权一身,主宰营州一方,致使安禄山奉行了“没有正义的功利主义当官原则”,谁官大跟谁走,以后主要是皇帝看好的人来,就尽力巴结,这些人回去后都跟皇帝讲好话。

天宝二年,刚当上节度使的安,进京向皇帝汇报工作,他精心准备,看到皇帝听得满面春风,知道自己说的和表演都不错,极力表演出“铁面无私、只知道皇帝不知道有别人”的忠诚形象。

曳白——交白卷。

几个考官要对付几千个考生,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有考生考前托关系找考官,皇帝知道,但找不到把柄。安借揭发此事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两个地方”的节度使,成为掌兵最多的节度使,这是第二次表演。

随着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装傻,表演出对皇帝的忠诚愚忠的程度。

抓住皇帝这个最大的靠山,安觉得还不够,还要再找一个靠山。

皇帝开始把安当作自己人了,让安随意进入自己的后宫,安因此有机会见到了杨贵妃。以后每次都先拜杨贵妃,再拜皇帝,称“胡人不知其父,只知其母”,唐玄宗非但不生气,还觉得安可爱,让杨家三兄弟与安结拜兄弟。安心里更有谱了,通过杨贵妃可以进入皇帝的“私人领域”,君臣之外多了一个私人之交,于是拜下去让杨贵妃收自己的养子。一个40多岁的男人去拜20多岁的杨贵妃为母亲,皇帝觉得有趣,准奏。安成为杨贵妃干儿子的同时,也成了皇帝的干儿子。

安从边疆给皇帝带来春药,解决了皇帝老夫少妻难以启齿的难题。安抱住了皇帝的粗腿,同时极力笼络杨贵妃。

史书上都说是李林甫提拔安,把安的事情都怪到李的头上,其实,安是皇帝亲自发现一手提拔的问题,安出了问题,应该是皇帝的问题。

原因:

1、三十年来,走向繁荣,觉得天下太平了,失去了进取心,暮气沉沉。

皇帝不会为国让贤,那怕这个贤是自己选定的儿子。

2、政坛风气沉闷,安成了活泼气氛的小丑。

作秀只能偶然做一次。

3、安有特别的表演才能。

藏过人之奸,就要忍过人之辱。历史上认晚辈为父母的有两个人,另一个是五代时代的时候,石敬瑭认小他一半的契丹皇帝为干爹。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安的成功,四个字:大奸似诚。根源,是唐玄宗的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高力士看到唐玄宗失去进取心,过份信任安禄山,做了一些劝说,本来自己都已经说对了,因为皇帝听不进,不高兴,就急忙认错,为什么认错?这个时候高力士最好的办法是趁早开溜。

当遇到对方听不进你的劝说,自己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形,“走为上”

唐玄宗阅人无数,为什么还着了安禄山的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仗”,人才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人才,必然在心智上高他一等,如果没有把握或者没有控制的实力,不用比用好。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3 、李林甫的算盘
牛仙客是军人,带兵很会节约,皇帝满意,想表扬牛仙客,让他来中央来当官,张九龄说,他作为节度使,节约是他份内的事情,要表扬,给点物质就行,如果升他的官会坏了规矩。皇帝没办法,但心里不高兴。

在场听到的李林甫把张九龄的话转告给牛仙客,牛仙客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哭,皇帝抚慰他要升他的官,张九龄又站出来反对,玄宗拉下脸来了,问张九龄,朝廷的事谁说了算?

岭南开发得迟,张九龄没有什么当官的背景。

皇帝当场被张九龄“将死”,李林甫当场没什么,过后又到皇帝面前怂恿,果然后来不识字的牛仙客被提上来当宰相后,批文都写着“按规定的制度办”,他只会做这个批示,成了李林甫的附庸。

其他劝皇帝不该用牛仙客的官员也被皇帝处罚。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用不该用之人,处罚有才干有原则之人,这在中国讲法术里叫皇上恩威难测。这是集权的手段,让你们怕我,累试不爽。

历史反复证明,制度被破坏以后,私欲就吞没了正义,官场变成越来越露骨的官位瓜分,利益垄断。

唐太宗立国后,希望人事方面能得到合适的制约,人事是一个核心问题,所有的腐败都是从人事引发而来,所以人事制度一定要规范,并合理监督。唐太宗建立的宰相制度,把宰相的职务进行分配,三大部门,尚书省行政、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宰相班子大家讨论,议政议事。唐太宗担心行政权力太大,在尚书省下又设六个部,只管政令,而不是实际行政机构,交给九卿部门实行,发令与实行分开。选拔官员要注重审核,考核,量才任用,精简官员,国家机关大,每个部门都想出政绩,老百姓就会负担重,省事不如省官,天下本来没事。

对唐太宗的制度冲击最大的是武则天,她要当皇帝,开始大规模利用酷吏政治清洗官员,提拔她在中层的亲信,官在她这个时期就膨胀。她的两个儿子是被她吓大的,等这两儿子当皇帝后,乱来,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官。

打白条当官,价钱多少,看官位论价,官多到连椅子都不够坐。

唐玄宗能盛世,首先是改革官制,这是他的成功之处,30年后,又是他自己坏了制度,开了滥用人的口子。

为了提拔牛仙客,皇帝找个碴子贬了张九龄,给牛客仙挪位子。

一代亲,二代疏,三代了。

李林甫虽然文化不高,但很勤奋,精明强干,很会敛财,经过多年的官场历练,他知道官场重要的是有背景,有消息,(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其次),他想尽办法与皇帝的后宫搞好关系,在当时是为人不耻的,在大家不屑做这些给后宫送礼的事之时,李林甫来做,人弃我取。不断的得到皇帝的重视。唐玄宗年青时说过“我瘦国家肥”,年纪上来后,李林甫劝皇上及时行乐,皇上高兴了。

皇上厌倦政治,是李林甫想要的结果,李林甫通过怂恿皇帝集权来达到自己的集权,手段是防止竞争对手出现,把能干的人排挤出去,凡是不经他提拔上来的人,都被他挤出去。他的长处是不露声色,被他爽了都不知道什么回事。独霸相位19年。

李林甫的行政能力很强,在控制百官方面有独到之处。把安禄山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李林甫把安禄山发展为政治盟友。

有李林甫在,唐朝不会乱,这是李的优点,但对国家来说是坏事,一个国家的稳定维系在一个人身上,如果这个人变了,就会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维系在制度上。李发现安最大的长处是目不识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中国的历史其实严格来说,今天流传下来的政史,主要都是统治者,他对前朝的总结,这个总结是为本朝服务的,所以有一个很强的借鉴作用。

每一个王朝都会建立一个专门修史的机构,还有很多统治者,他会专门找很多史学家,给他讲史,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十六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能打仗的胡人,他灭了西晋,在战场上非常能够打仗。但是灭了西晋以后,他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治国,他其实是一个没懂几个字的人,他怎么治国呢?刚开始他当然,用他成功的经验军事治理,显然行不通,他就专门找人给他读书。这个人通过读史领悟到很多。

我们看到史学家读史,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要分封,他觉得不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心领悟历史,从历史里面吸取对今天有用的很多要素。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现在有很多的历史书籍都在研究,在总结历史的成败经验。那么历史有没有一个兴旺的规律呢?我觉得是有的。但是以前我们总结兴旺的规律,我们比较停留在一个一般的模式,我们认为每一个王朝都有它兴起的过程,从兴起慢慢到兴盛,兴盛以后逐渐的松懈了、腐败了,最后腐败导致王朝灭亡了,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描述。但是实际上历史告诉我们的方面要更加的丰富,他这个规律不是只有一条,不是这么简单,前面说的这一个规律,大概是一般性的规律,我在讲另外一个规律。我们说中国历史有没有不腐败灭亡的,其实有的。中国有两个王朝,一个秦朝,一个隋朝,恐怕最不腐败,国家最强盛的。结果不腐败倒的更快,隋朝38年,秦朝也就30几年就灭亡了,并不符合这个规律,不腐败灭亡的更快,这里面整个国家治国的目标方向完全错误的,错了以后国家机器的效率越高,国家灭亡的越快,所以这种兴衰的规律有很多,需要我们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总结它。

唐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太宗组织很多史臣,有专门修史机构,经常跟他探讨历史上成败经验。这个王朝是这个原因灭亡的,这个王朝是那个原因兴起的,一个一个总结,就有了多样的借鉴 。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现在我们国家应该说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在走向一个大中国崛起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加重要,我觉得领导干部读史,就当下来说,有几个问题应该好好的去看的,一个就是说,一个国家怎么会走向强盛呢?走向强盛要抓什么问题,最根本要抓什么问题。就唐朝来说,唐朝抓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抓诚信,抓软环境,文化的方面。这个诚信一个是社会的诚信,要让社会很多的人员关系建立在诚信这个基础上。那么这个诚信谁来建立呢?国家来建立,官员来带头,你不能要求老百姓来带头建立诚信。那么官员怎么建立诚信呢?所以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要让这个社会能够有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富民的政策,唐太宗提出藏富于民,有一整套的做法,这一整套做法归结起来就是以德治国,所以以德治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以德治国,我们怎么落实到集体政策上面去。

如何落实唐朝有很多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从法律制度,国家制度,官员的管理,国家的税收,国家与老百姓的关系,朝廷与地方的关系,方方面面他都化为一个政策,有一条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的。唐朝的法律,唐律现在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唐律里面如何治官,占到整部唐律60%左右,重点是放在如果把官吏队伍治理好,通过惯例队伍治理国家,所以有很多经验。

第二个我就觉得,我们今天要读历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从原来计划经济向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个转变可以意味着整个社会,不仅是经济生产,整个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我觉得在历史上,在唐朝同样出现过相同的情况。唐朝建立的时候,建立在一个均田制基础上,均田制是国有土地制度,在国有土地制度上面建立一系列的国家制度,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唐朝开始走向繁荣,走向繁荣了,以前那种以小框架的,很小的小块土地的,这么一种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合社会大生产、大繁荣,所以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整个均田制崩溃。均田制崩溃以后,建立在他上面一系列的国家制度跟着就瓦解了。

那么就进入到一个停滞的时代,整个社会转型,这个转型过程中唐朝怎么适应这个转型的呢?这给我们有很多可以吸取的经验,唐朝转型有很多失败的经验,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经验,但是失败正是我们走向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我们可以去总结,当然它有成功的,建立起社会转型一些制度,那么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在一个王朝实现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转型,这一种情况在中国的很多王朝里面是没有过的,唐朝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我们看到它是中国古代的盛世,看到它的繁荣,没有看到繁荣的背后其实是两种社会的一个大转型,大转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我就想说一条,比如说唐朝的成功是借鉴前面那个隋朝的失败,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强大的王朝,他从建立以后,迅速走向鼎盛,他总共像隋文帝在位不到20年的时间,可以使得这个人口从大概是400万户发展到900万户,中国家庭人口平均大概是1户5口人,也就是说从2000多万翻到6000万,从20年的时间,这个数字可以通过人口学统计,可以看出这肯定不是一个自然增长,不是通过繁衍能够繁衍出来的,超速的增长。后面是什么问题呢?后面隐藏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古代的税,是一个人头税。所以隋朝派大量的官吏到农村去,把人口一个一个找出来,登记在国家帐本上面,国家有了户口,就有一份税了,有一个人就有一个人头税,有一个农户就有一个农户的税。这样把整个GDP提上来了,提得非常快,人口的几倍增长,就是GDP的几倍增长,也是国家税收的几倍增长。那么这个增长隋朝应该说还是用于社会的事业,并不是说把它贪污腐败了,前面说我是一个很不腐败的王朝。做了非常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从后人肯定他,修一个运河,这个运河非常长,从江南一直到洛阳,从洛阳修到北京,是一个大运河,把中国三大区域紧密联合在一起,华北、关中、江南,修长城,修主要的干道,打平四周入侵的外族,做了无数的事情。 有大量的GDP增长税,而且还在洛阳周围盖了很多仓库,这些仓库的储存量有多少呢?

唐太宗的时候隋朝已经灭亡了,他让大臣统计,隋朝的仓库,库存量多少,大臣告诉他,这个库存量还够我们用好几十年,做一个统计感觉很可怕,38年,收上来的国库可以用几十年到上百年,所以隋朝灭亡的原因在哪里呢?超过了老百姓承受的限度,大大超过了。所以这样子,这个GDP增长并没有给社会带来繁荣,反而促使这个社会更快走向崩溃,这也是唐太宗治国时候最重要的出发点。所以唐太宗你看,当隋朝崩溃,也就是三四年的动乱,战争打平了以后,唐太宗去统计户口,接这个班的时候,户口基本上就退回到隋刚建立的时代,傻子都能知道,打仗不会死这么多人,大量老百姓从国家户籍里面跑掉了。

当时唐太宗说,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就是因为他的很多政策超过了老百姓承受的程度,现在我认了,我不查了,不查意味着国家减税,大幅度减税,他想如果让老百姓腰包大了,遇到有什么天灾人祸,他自己能够先对付过去,这非常重要。最紧张的时刻,你连对付的一点点钱都没有,一点点粮食都没有,就铤而走险,就动乱了,如果有饭吃,这几天能活着,政府的救济才能到位,再快的政府都没有那么快说,第一时间就能赶到,所以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急需,那好,唐太宗我认了。

所以从唐太宗这个时候,唐朝户口要恢复到隋朝这个数字,经过100多年,这就是他说的藏富于民,他真正就这么做了。所以这样子他奠定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这样藏富于民,老百姓记住,你要知道有很多事情,你看不出来,其实点点滴滴都在老百姓的心头,因此我们看到,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曾经非常的悲惨,皇帝从京城被打跑了,不止一次打跑了,安史之乱之后西部基督史的判断都把皇帝打跑了,皇帝还是觉得李唐好,李唐恩在人间,还把皇帝请回来,唐朝像不倒翁一样,几次倒了,它都不倒。唐太宗追求是一个长远的,把国家深深扎根在老百姓心中,扎根在社会里面。这样非常具有战略长远眼光的治国的道理,治国的政策是今天最需要去好好学习和总结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我们如果就总的中国历史来看,唐朝走到了中国古代非常鼎盛的时期。唐朝走向鼎盛,是从唐太宗奠基,一步一步发展到了唐玄宗。唐玄宗执政了很长一段时间,把唐朝完全推向了一个盛世。唐朝为什么能够走向盛世?我们一般的教科书提了两个最基本的成就,一个是用人,一个是纳谏。而我认为,这两条的总结等于没有总结,因为任何一个强盛的王朝肯定都是靠用人和纳谏,如果套用到各个王朝去那就等于没有。那么唐朝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一个是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开放;第二个是多民族造成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必须承认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个局面。唐朝之后的朝代在总结“安史之乱”时,没有很好地客观地总结自身原因,甚至开始走向排外,整个国家那种蓬勃向上的张力萎缩,后来越来越萎靡。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在我看来,唐朝出现这个动乱,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偶然的。唐玄宗到晚年因为觉得自己非常成功,于是骄傲了,懈怠了。唐玄宗喜欢一些宠臣,安禄山又特别会打闹,特别好玩。唐玄宗把整个唐朝军队的40%交给了安禄山,其手头所握军队远远超过唐朝中央所拥有的军队,这就危险了。

我试图去看“安史之乱”,我觉得应该把它放到唐朝的转折点,就是盛唐的背影,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刚才在讲整个中国的历史至“安史之乱”以后发生一个大转折,从这里我们来认识“安史之乱”,从“安史之乱”我们来认识唐朝社会这些深刻的变化的和根源,这样我们会获得很多启示。之所以读史能够明智,就明在这里。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韩昇认为,安史之乱的发生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是军事、财政、人事多方变化而成。其中包含了社会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种种大问题,从国有土地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转变过程中,在“度”的把握上失了分寸,社会矛盾由此不断积聚。而身处盛世中的人们沉湎欲望,丧失理想,这才让“看似一系列的巧合造就了最终的动乱”。安史之乱并没有打倒唐朝,而开放和多元文化精神的萎缩,却使唐朝乃至之后的中国走上衰落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安史之乱甚至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思考。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为什么唐太宗治国时期,23年都没有‘打老虎’?因为他对官员的管理严格,根本就没有‘老虎’产生。”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在8月2日召开的新书《唐太宗治国风云录》的发布会上谈到了唐太宗治下的官场生态——

用官该用怎样的人?

“为什么唐太宗治国时期,23年都没有‘打老虎’?因为他对官员的管理严格,根本就没有‘老虎’产生。”

“唐太宗立国,吸取了这400年惨痛的教训,把整个组织路线重新拨乱反正回来了,从此不再提唯才士,而提唯贤士,首先是一个好人才能当官,你人都做不好怎么当官呢?”韩昇表示唐太宗首先破除了曹操提出的“才信论”,即唯才是举,因为用功利的人为官,只会导致投机分子的产生,治国不能用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只有利益的人治国。

而在具体的用人上,韩昇以房玄龄、马周为例,“当朝八个最典型的治国人才中,只有两个人勉强算是唐太宗的人”,但正是有了这些敢于反对唐太宗的人,才使得“制度忠诚”战胜了“个人忠诚”,让每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在治国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如何杜绝“老虎”产生?

“为什么用了好人当官,效果却并不好呢?除了那么多老虎、苍蝇,就是官员的管理问题。”韩昇认为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史实有很多启示。唐朝首先对官员严格依法管制,“唐朝是一个非常注重法律的时代,无法不行政。”封建时代的官员既想当官又想捞财,但是唐朝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其次,强调岗位职责忠诚,官员对国家、民族要有崇高的信仰。最后,防微杜渐,管理严格。“严管是对官员最大的宽。”韩昇称,任由官员放纵,在贪腐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提倡制度忠诚,加强对官员的管理,使得唐朝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吏治,也是确保唐朝走向盛世的关键。”但韩昇指出,唐朝的帝制决定了它只能做到体制内的民主,我们今天发挥共和制的优点,能够做得比古代还要好。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5 、安禄山的克星
安禄山已经不怕皇帝了,但却怕李林甫。

李林甫的特点,行政事务能力强,对百官的心理有很好的把握,很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接近他,他对安禄山,恩宠,震慑,利诱。

李林甫在生活上关心安禄山,使安感动,但又不允许安太出格,安内心想什么,才有苗头,李就能说出来,在安禄山身边安插很多人监视之。

安禄山怕李林甫的故事传到皇帝耳里,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他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什么做不到让安禄山害怕呢。

口蜜腹剑的出处是李林甫,他要排挤你,先和你谈心,一谈心你就坏了。还有他狠的一面,敢拍桌子敢杀人。李林甫与安禄山有一个共同点,打击太子。

李安两人结成政治联盟,李帮安清除对手王忠嗣。

如果这个国家正义还在,不需要带钱,如果正义泯灭了,带钱也没用。

王忠嗣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安禄山抗衡的人,王忠嗣的被贬,皇帝是自毁长城。

李安,从本质上说是主从关系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历史学家,都要懂的禅学,才可透视历史。改变人心与人性,必须五百年。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就是一次东亚大陆文化与人性的种子,改变的过程。

所有的文字与制度,皆是表法。人性与人心的趋势,才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谓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第一推动力,就是看不到人道主义才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

秦国秦始皇,建立帝国,为何一代就垮了!因为秦始皇完完全全视同人类与臣民,为可以宰杀的猪狗,从将军大臣,到士兵与奴隶,皆是是皇帝的猪狗而已!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人人皆以为自己是主人,岂不知人人皆是幻觉。皇帝也不是当然不让的主人,历史有多少儿皇帝,纸扎的皇帝。远的不说,光绪就不是主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6 、杨国忠崛起
唐玄宗满意的地方是有李林甫帮他打理朝政,不满意的的地方:李把持朝政,用人方面死气沉沉,李的权势太大,财政越来越紧张。

唐玄宗也想调整,下诏征选人才,李林甫先对这些口无遮拦的人进行“培训”,一经考试,全都不合格,李林甫向皇帝祝贺,说“所有的人才都选上来了”,制度外的人才都不行。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杨国忠。

杨国忠家世不明,从小没什么品行,聪明,好玩,好赌,各种玩耍样样精通,就是干活不行,充军后,穷到连回家的路费都靠别人资助。机遇好,在四川,杨贵妃的父亲死时,杨国忠去帮忙,借机搞上了杨贵妃的姐姐。

后来李林甫把持朝政,大家都找李的门子,四川的节度使东找西找,找到杨国忠。

杨国忠的特点:会哄,善赌,会玩。游戏玩耍,赢输自如。会赌的人都有一个会作弊的特长,虽然哄得人心花怒放,其实心理很阴暗,甚至凶残。

他拿着四川官员的钱去找杨贵妃的姐姐,可巧此时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死了老公,杨美貌嘴甜,见面时没等虢国夫人开骂,就把礼物献上,两人重续“前缘”。

虢国夫人替杨国忠奔跑。

杨贵妃以机智出名,能讨皇帝欢心,虢国夫人以风流出名,敢素面见玄宗,长得漂亮,有个性,有随时可以进宫的特权。

杨国忠进去首先陪皇帝玩,既赌得激烈,又输,算钱的数脱口而出,皇帝一高兴,杨国忠成了财政部的“度支郎”,这是玄宗继安禄山之后又自己发现的另一个“人才”,两人的特点都是以佞幸见宠,杨国忠比安更胜一筹的是,可以去敛财。

中国古代的权力不受制约,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官除了要工资,还要待遇,有些花销明的算不来。

玄宗晚年用人的特点,不是说你行政能力有多强,而是能敛财。杨国忠把国家财政的钱与皇帝的“私房钱”打通了,使正需要大把花钱的皇帝乐坏了。

一个毫无支制的开销与不限制的收税,造成老百姓不堪重负。

李林甫的一下得力干将杨慎矜御史官大之后,难免有不检点,可能是他当大官后觉得政治凶险,前途把握不准,喜欢养术士,给自己算算。

皇帝不喜欢官员找术士施法,说明“当官的迷信”,而且皇帝也迷信,这些术士会在施法时说一些谶言,成为动乱的起因。

杨国忠把皇帝不高兴杨慎矜找人施法术的事情透露出去,李林甫知道后立即对杨慎矜下重手,史书上把许多重案都挂在李林甫的头上,透过这个案子,我们可以注意到案子的起因,其实是玄宗不高兴,……,玄宗是幕后高手,借助李林甫整治外面的人。权臣如果没得到上方的许多,不敢打击太大的面,顺带做两三个是有的,(这个案子整倒一大片,肯定是皇帝在背后授意)。杨国忠,其实是比李林甫更好用的代理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平湖秋月】感:
透过现象看本质,韩教授看问题,始终坚持了这一点。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皇帝喜欢玩,下面自然涌现出会玩的人才,中国是大国,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业力?法家商鞅该承受什么样的业力,十八层地狱也不够消除他的罪。进一步而言,商鞅时代,不是商鞅一个人有法家思想,而是一部分人,甚至主流思想。商鞅只是一个代表。再进一步,先秦百家里为甚么会产生法家思想,社会基础是什么?是杀戮,是当时社会无情地相互杀戮,为什么人们要相互杀戮呢?

考古证明,殷商的祭祀文化,杀人如麻,才是改变东亚大陆文化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因为,殷商是外来的种群,他们是非农耕民族,也许就是赫剃一样的血统,赫剃帝国、亚述帝国皆是崇尚暴力的。

石家河文化没有这么残酷的杀人如麻的祭祀文化。

因此,法家、秦始皇才是殷商的正统思想的延续。商周以后,杀人如麻,认为臣民的是猪狗,就扎根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唐太宗立国的根本是藏富于民。

皇帝生活奢侈,导致官员争权夺利,以张九龄为界,唐朝走下坡路。

李林甫开始排挤人,但所做的基本上能遵守制度,而杨国忠来之后,完全无视制度。

天宝后期的政治斗争,狗咬狗。杨国忠恶斗李的三个阶段:一,清除左右手,二,拉帮结派,三,发出冲击。

舍车保帅

不同的人听(相)同的话,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听。

以前对李林甫唯唯喏喏的宰相,这回硬起来了,倒向了杨国忠,打击李林甫的政治同盟。

朝廷的官在南边做尽了坏事,南昭王忍不住了,反抗,皇帝派杨国忠的人征讨,南昭王讨饶不遂,双方打仗,皇家军败后,杨国忠把这事按下,篡改成打胜仗上报。杨国忠达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

=====================

韩教授的表达很准确,【不同的人听(相)同的话,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听。】,此乃禅意,因为万法唯心,【屁股决定大脑的方向】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3-23 11:26:47
7 、恶斗李林甫
唐太宗立国的根本是藏富于民。

皇帝生活奢侈,导致官员争权夺利,以张九龄为界,唐朝走下坡路。

李林甫开始排挤人,但所做的基本上能遵守制度,而杨国忠来之后,完全无视制度。

天宝后期的政治斗争,狗咬狗。杨国忠恶斗李的三个阶段:一,清除左右手,二,拉帮结派,三,发出冲击。

舍车保帅

不同的人听(相)同的话,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听。

以前对李林甫唯唯喏喏的宰相,这回硬起来了,倒向了杨国忠,打击李林甫的政治同盟。

朝廷的官在南边做尽了坏事,南昭王忍不住了,反抗,皇帝派杨国忠的人征讨,南昭王讨饶不遂,双方打仗,皇家军败后,杨国忠把这事按下,篡改成打胜仗上报。杨国忠达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

杨国忠拉拢、讨好安禄山,对李林甫直接发起冲击。

安禄山这个人,整天想吃掉别人。

李林甫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知道后面在搞什么,以退为进,提出辞职,但知道一味退让也不是办法,找机会反击杨国忠。

政治的要害,是在斗争激烈的时候,你不在场就好办。

李林甫搞不过杨国忠,毕竟年纪大了。在病床前,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杨国忠。

李死后,杨接过李的所有官位,但这个小人,在人死后还要折腾,不把李弄成谋反不解恨,去找安禄山。安禄山也是小人,怕李林甫怕到骨子里去,乐意与新的权贵杨国忠联手,狠整死后的李林甫。李林甫的整个帮派都被整垮。杨国忠没有本事震摄安禄山,只有小心眼。安禄山在与杨联手整李时,内心看不起杨,李集团彻底倒后,安就象在魔咒中得到解放。

政治走到专制,走到为利益而斗,不择手段,对国家的伤害非常大。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8919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10 13:37:44

更新时间:2019-03-23 11:26:47

评论数:2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