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有没有朋友能提一些建议,怎样能变得更好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阿姜-查提醒我们要节制及自立,进一步将我们的生活建立在中道(Middle Way)之上。

放纵的生活是很难使智慧成长的。

在基本生活上小心看顾自己,例如在饮食、睡眠、语言等方面的节制,有助于精神生活的平衡,亦有助于增长自信的能力。

不要模仿别人的修行方式、或者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观察自己的心是相当难的,所以你们又为何要增加评判他人的负担。

学习以观察自己的呼吸作为禅修的地方,和在日常生活在中的禅修,你的智慧必然会成长。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的地球有许多神奇不可思意的事情,比如,你看到过日月同辉的景致吗?

我有一个同学曾去一个靠近北极的城市,就拍到了日月同辉的照片,而且还是在白天,当然不是正午。

朋友们,有时间走出去,到世界各处去看看。

不要跟随旅游团,因为跟着它,你只能是购物游,不是真正的度假游。

每次去一个地方,待上三,四天,看看风景,吃吃小吃、和当地人聊聊天,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让心身都能得到放松。

这样的旅游才是真正的度假。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动中禅

正确的精进并非努力地想让某些事情发生,而是在任何时刻、努力地保持觉知和觉醒,并努力地对治懈怠和烦恼,努力地让我们一直在禅修。

它是指我们随时随地保持正念、正定,并观察自己的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苦乐如捉蛇

一、

阿姜-查告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我们这里的修行是不去执着任何事物。”

这位弟子提出异议:“但是有时候不是必须要握一些东西吗?”

老师回答说:用手,可以,但不是用心。

当心执着痛苦时,就好像被蛇咬到一样;

而当欲望执着快乐时,就像捉住了蛇尾,只要一下子,蛇头便会回过来咬你。

让不执着和正念成为你的心的守护者,就如父母一样。

你的好恶会像小孩般地来叫你:‘妈妈,我不喜欢那个!爸爸!我要多一点那个!
你只要笑著说:‘没问题,孩子。’

‘但是,妈妈,我真的想要一只象。’

‘没问题,孩子。’

‘我想要糖果。’

‘我们可以去坐飞机吗?’
……

如果你能让它们来去自由而不执着,就没问题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当某些事物接触到感官时,喜好厌恶便因此产生,此时疑惑也生起,而这当下就是愚痴。

如果有正念的话,智慧也会在这相同的经验下生起。

如果你必须在那里,不要惧怕该处会有许多事物和感官接触。

觉悟并不是指聋了或瞎了。每秒钟都持咒来防备事物的话,你可能会被车子撞倒的。只要保持正念不要被蒙骗即可。

当别人说某物很漂亮时,告诉自己说:“它不是。”

当别人说某物很好吃时,告诉你自己说:“不,它不是。”

不要陷入世界的执着或相对的见解。就让它去吧!

有些人害怕布施,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会被利用或被压迫。他们无法适当地照顾自己。

在培养布施的习惯时,我们只是在对治我们的贪婪和执着,但这样能显现我们真实的本性,并且让我们变得更轻松、更加解脱。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楼主感慨:修行最容易的就是阅读。看到书中的内容后,我们以为我们都懂了。可是遇到事情,就都忘记了。

昨天的朋友对某问题进行了激烈地争辩,很不耐烦他的片面看法。

静下来后反思,完会地学以致用有多难!执着似乎已融化在血液里了。

从小被培养起来的‘对’与‘错’的观念害死人,无法令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朋友间的交流变成了辩论大会,谁也无法说服谁。

修行不只是静坐的时候,最难的是将静坐的成果时时刻刻应用到生活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观自己的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戒、定、慧的旋转



一、

修行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础,是持戒,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安乐与和睦。

第二个是修行佛法,直接朝向觉悟,朝向心的解脱。

解脱者是具足慈悲与智慧的,而解脱是修学佛法的目的。这两个层面是修行的基础。

戒是法(Dharma)的父母,与我们一道成长,为我们提供资粮和修行的方向。

戒是和睦的世界的基础。在和睦的世界,人们可以像人一样,而非如动物般的过日子。

持戒是修行的核心,它非常简单,永远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说谎,不邪淫和吸食麻醉品。

培养慈悲心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好好照顾你的财物、财产和谨言慎行。

持戒让你的生活变得简单,清净,如果你做的任何事都以戒律为基础,你的心会变得更仁慈、清明和平静。

在这种环境下,你的禅修会很容易进步。

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净化我们的心(自净其意)。”

我们修行是要去除痛苦烦恼,要增长智慧和善根。

你心里还有不好的念头吗?

当然有﹗

那么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清理干净?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好的,但是有其极限。

之后,我们必须超越善恶,最后是究竟解脱。

这种解脱是无欲无求的,而解脱者的慈悲心和智慧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正精进和持戒不是表面功夫,而是持续的内心的觉知和自制。

因此,发自内心的慈爱,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而持戒也必须以慈爱为根,如此才能持戒清净。

当不识佛法的人有不当行为时,他们会四处环顾,好确定没有人看到,这种人多么愚蠢﹗

我们的业力总是在看着,我们从未侥幸做成任何事。

遵守你的戒律,如同园丁照顾花木一般,不要执着戒律的大小和重不重要。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有些人想走捷径,他们说:把定忘了,我们会直接沉入内观;把戒律给忘了,我们才能开始修定……

对于我们的执着,我们有太多的借口。

我们必须在我们所在之处禅修,直接而简单。

当首要的两个阶段:持戒和正见已经圆满,然后第三阶段断除烦恼会自然而然,无须深思熟虑。

当有亮光时,我们不再为破除黑暗而担心,也不想知道黑暗如何消失,我们只知道有光。


持戒有三个阶段,首先视戒律为师父给我们的训练规则;

第二阶段是我们发心持戒,并能遵守戒律;

第三阶段是最高境界,是圣者的境界,他们甚至不用思考是否犯戒,对或错,而能如法如仪,这种戒行来自明了四圣谛的智慧,因而能身体力行。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互为因果——戒、定、慧

一、

佛陀教导离苦得乐之道:苦的起因和离苦的方法。

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我只晓得这条单纯的道路:好的开始是戒,其次是定,而以慧结尾。

如果你仔细地思考这三学:戒、定、慧,你将会了解它们实际上是一体的。

让我们想想这三学相关的地方吧!

人们如何修习戒?

事实上,在持戒德时,必须先由智慧开始。

通常,我们说:守持戒律、建立戒德。

然而,要使戒德达到圆满,就必须要有智慧去了解戒德的完整含义。

开始时,你必须观察你的身和口,并去审视因果的过程。

如果你去观察身和口,知道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伤害,那么你就会开始了解和控制你的身业和口业,并净化因与果。

如果你已知道身体和言语的善与不善的特性,你就已经了解该如何修行,如何能弃恶修善。

当你弃恶修善时,你的心就会变得坚定,不动摇、有定力。

你的定让你的身业、口业不会动摇和怀疑。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戒、定、慧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心专注时,碰到形色和声音时,你就可以很清楚地去观察它们,并看清它们。

由于你的心会变得坚定、不动摇、有定力,你的定让你的身业和口业不会犹豫,你将可以如实地看清它们的本质。

当这种觉知相续不断时,智慧就生起了。

因此,戒、定、慧可以视为一体。

当它们圆满具足时、成熟时,它们变成同义了──也就是“圣道”。

当贪、嗔、痴生起时,只有这条圣道才能摧毁它们。

戒、定、慧可以在彼此相辅相成之下增长,就如同螺旋状地绕着色、声、香、味、触和法一直向上回旋。

如此一来,无论什么生起,“道”永远在控制中。

“道”如果非常强大,就能够摧毁烦恼(杂染)──贪、嗔、痴;

“道”如果微弱的,心的烦恼(杂染)就会升起,然后就会破坏我们的道心。

当色、声等六尘等生起时,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戒、定、慧,六尘就会摧毁我们的修行。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所修之“道”与烦恼(杂染)是如此的并肩而行。

学法的人必须一直在这两者间奋斗,就好像两个人在打斗一般。

当所修之“道”得势时,觉知及观察的能力就会增强。

如果你能够保持觉知,当烦恼(杂染)再次升起时,它就会消失。

如果你精进于修“道”,它就会继续不断地摧毁烦恼(杂染),最后烦恼就会消失。

但如果你的道力很薄弱,,烦恼(杂染)就会再次升起,继而产生执着、愚痴、悲哀。

当戒、定、慧微弱无力时,苦就会生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路人98962 2019-10-03 11:55:10
吾患有身
-----------------------------

有心才有身。

往往身体的不适或问题,多是‘心’先出了问题。

比如我前段时间眼睛的问题,就是我长期在深夜沉浸在阅读之中、连续几小时不动造成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四、

苦一旦生起,那些本来可以灭苦的东西(戒、定、慧)就都消失了。

唯有戒、定、慧才能使“道”再次生起。

当戒、定、慧增长时,“道”又会继续不断地增长,并能摧毁每一刻、每一个情况下造成苦生起的原因。

这种挣扎会持续到一方被征服为止,事情就解决了。

因此,我建议你们要不停地修行。

修行是从此时此地开始,痛苦和解脱及整个“道”都在此时此地。

戒、定、慧等三学是用来对治我们的心;

但这两个互相竞争的元素──“道”及“烦恼”,会在心理上不断搏斗,直到到了“道”的尽头。

因此,修行道路上是非常艰苦的,你必须要有毅力和耐心,以及正精进。

然后,真正的智慧才会自然会生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五、

戒、定、慧三学一起构成了“道”,它只是会带人去目的地的道路。

例如:你走在从曼谷到巴蓬寺的路上,道路对你的旅程而言是必要的,但你要找的是巴蓬寺,而不是道路。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戒、定、慧不是修行的目的,而是引导我们找到真理的道路。

当你已增长戒、定、慧这三学时,其结果便是最美妙的平静。

在这种平静的心境之中,声音、形色已无法干扰这颗心了;此时,事情都已办完,也没有任何事物需要去完成。

因此,佛陀说:毫无牵挂地放下你所执着的一切,那么你就可以亲自体会这平静,而不再须要去相信其他人。

最后,你将体会到圣者的“法”——涅槃,成为一位解脱的圣者。


然而,不要太快去衡量你的进展,只管修行,不然,每当心静下来时,你就会问:“是这样吗?”

一旦你这样想了,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在修行道上并没有一个路牌说“这是通往巴蓬寺的道路”来为你的修行过程证明。

请丢掉所有欲望和期待,直接地去观察你的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路人98962 2019-10-03 11:55:10
吾患有身
-----------------------------
有心才有身。
往往身体的不适或问题,多是‘心’先出了问题。
比如我前段时间眼睛的问题,就是我长期在深夜沉浸在阅读之中、连续几小时不动造成的。


路人98962:2019-10-10 23:04:57 评论
修心也是一样,用“心”过度也会生病(心魔)。我现在身心俱疲,失去了方向。


君平唯变永恒:2019-10-11 09:48:49 评论
评论 路人98962:所谓的修心,在佛法上是指放下一切,而非让心操劳。佛法修行是指静坐、内观,对思想、意识升起时,不做反应,只做观察,任其来来去去,不会有烦恼产生。当然静修有许多阶段,简单的方法请看我在前面发的《第十三篇 静修的基本方法》

路人98962:黑名单 举报 2019-10-11 15:23:20 评论
评论 君平唯变永恒:没那么简单,修“心”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魔考,修炼修心就是不断战胜心魔的过程,修行的境界越深,心魔也越大,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我现在的处境。要么不修,随波逐流,要么就只有在这争斗中提升到佛陀的境界。

君平唯变永恒:2019-10-11 09:48:49 评论
评论 路人98962:
我没有说修行会简单,而且修行是需要方法和导师指导的。即使是《静修的基本方法》只是最简单的方法,也需要经过七个阶段。更不用说完整的方法了。

南传(上座部)佛教可以允许大众在寺中出家修行几个月或一两年后再还俗,可以充许七进六出。

佛法的修行,唯有放下才能获得自由。斗争中得来的只会有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不可能得到解脱。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