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心和外境

一、

我们不去检视自己,而只去追逐欲望,被无尽的贪婪和恐惧所束缚,只想做我们喜欢的事。

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只想得到我们轻松自在和安逸。

如果不不舒适和不快乐,我们就不开心,嗔和疑便在心中升起,我们因此而受苦,被心所束缚。

通常,我们的思想总是跟随外镜在跑,心随镜转。

每当念头升起, 不管念头把我们带到那里,我们都会追随。

总之,思想和智慧是不同的:有智慧之时,心会变得宁静、如如不动,我们可以保持觉知。

通常,当外境出现时,我们会深思、探究、谈论并担忧它们。

然而,没有任何外镜是真实的,它们全都没有实体,全都是无常、不圆满(苦)、空的。

只要将它们分解开来并仔细分析这三个普遍的性质。

当你再静坐时,它们就会再度出现,可是,你只须持续地观察它们、审视它们。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这种修行就像是在照看一只水牛和稻田。

心就像那只想吃稻谷的水牛,稻子是外镜,而觉知者是主人。

想想这个比喻,当你看管水牛时,你让它自由,但是仍看着它,你不能不注意。

如果它接近稻子,你会对它大叫,它会退回。

如果它很顽固,不听你制止的声音,你会拿一根棍子去打它。

在白天不要睡觉,放下一切,如果你不照着做,可以肯定的是,水牛会去田里吃稻子。

当你在观察你的心时,觉知者会继续觉察一切外镜。

正如佛经上说的:“一个知道观察自己内心的人,能够逃离恶魔的陷阱。”

我们的心念不断地生灭,但是有谁在观察它呢?

心是一回事,觉知者是另一回事。

在同一个时间里,心在思考,同时也在觉知。

觉知的心知道,当它遇见外境时是如何,也知道当它与外镜分开时又是如何。

当觉知者以此方法观察心时,智慧便随之生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当心经验外境时,就会紧紧地抓住。

当它紧抓外境不放时,觉知者一定要教导它,解释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并指出因与果的运作方式,告知它执着于任何事物都将带来不好的结果,直到心恢复理智、直到放下。

以这种方式的训练将会生效,而心也会平静下来。

佛陀教导我们要放下一切,不要像那只母牛或水牛一般,要保持觉知。

为了使我们能放下一切,阿姜-查教我们要多修行,坚定地皈依佛、法、僧,并把佛法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他说,我一开始就是如此修行的,在教导我的弟子时,我也是这样教的。

我不希望只在书中看见真理、或仅是一个理想,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找到真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四、

如果心还未解脱,观察每一个情况的因果关系,直到心看清并能从自身的情形之中解脱出来。

如果心又去执着时,再去审视新的情况──绝不要停止觉察,继续保持下去,弄清真相,于是执着将会无处可逃。这就是我自己曾修行的方法。

如果你这样修行,那么真正的宁静是在活动中、在与外镜接触中被训练出来的。

刚开始,当你观察自己的心而外镜升起时,你会执着外镜或逃避它们,于是你的心便被干扰了,不得安静。

当你在静坐时,期望不要有感官的接触,不要有思想杂念,而这种期望就是欲望啊!

你越是和思想斗争,它就会变得愈强大。

请把它忘了,继续修行下去,当你再与外镜接触时,观想:无常、苦、无我和本质。

一切事情均具有这三种特色:无常、苦、无我,把一切丢入这三法印之中,然后继续观察它们的本质。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世界的问题


有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与专业人才,都从大都市里搬离出来,到郊区及小镇去寻找较平静和较单纯的生活。

这是很自然的!

如果你手里握满一把泥土并用力捏挤,它必然会从你指缝中渗出去。

人们在压力之下,同样会寻找一条出离之道。


有人问我关于我们这世界的问题,及对世界末日的看法。

我问:所谓的世俗是什么?什么是世间?你知道吗?

这个无知的、非常黑暗、无明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世间。

由于局限在六根的范围之内,我们的知识发展成了这黑暗的一部份。

要找到这世间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得完全认识它的本质,并且领悟照耀在世间黑暗之上的智慧。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的文化变得式微,正在堕落,迷失在贪、嗔、痴之中。

可是佛陀的教化从未改变,他说:“不要对他人或自己说慌,不要偷窃别人的东西,”

世间法-文化是以欲望作为它的向导;而佛陀的文化则是以慈悲和法(真谛)作为它的导引。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如此而已


一、

当你好好地去看我们这个世界时,其实它只是“如此而已”。

人生只是生、老、病、死,也只是“如此而已”;

伟大或渺小也只是“如此而已”;

生死的轮转也只是“如此而已”。

那为什 我们还执着、还紧紧抓住不肯放下呢?

游戏人生给我们带来一些乐趣,然而,这些乐趣也只是“如此而已”。


无论是愉快的、美味的、兴奋的、美好的,都只是“如此而已”,都有其限制,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佛陀说,一切事物都只是如此而已(法尔如是),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观察(观)这点。

再看看来这里修行的西方僧侣,他们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验了许多享乐和舒适的时光,不过那也只是“如此而已”,试图想要求得更多,只会使他们发疯。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二、

他们于是成为环游世界的旅客,他们抛开一切,那也只是“如此而已”。

后来他们来到这里,到森林里来学习放下一切,放下所有的执着及所有的痛苦。


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一样是无常的,束缚于生死的轮回之中。

请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如此而已”,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存在着。

有些人说:“种善根、做有德的事情,身体力行所信奉的宗教,还不是一样会老死。”

这对色身来说,也许是的,可是心和德行并非如此。

当我们了解到它们的差别以后,我们就有机会得到解脱了。


观察我们身和心的特质,它们都是因缘和合的主物,都是由因而生起的,所以是无常的。

它们的无常、苦和空的本质永远都是一样的,永不会改变。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因为阿姜-查说人生的苦的,有一网友辩解说他并不觉得人生是苦的,他说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幸运,所以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是做好自己,善待他人,从容面对各种结果。

其实他并不知道佛法所说的‘苦’,并非单指‘痛苦’,而是遍指世间的一切不圆满、不能达成自己的意愿等:

如求而不得,得而复失、乐极生悲、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人为的或自然的灾难等,一切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有事情或现象,都可称为“苦”。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心的无常、苦和空的本质永远都是一样的,永不会改变。

一个大人物和一个平凡的仆人都是一样的。

当他们年老时,当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表演将尽,他们再也不能伪装或隐藏在面具之下

他们行动不便,食不知味,不再有触觉,没有一处可逃。

当你年老时,你的视觉也会变得模糊,你的听觉逐渐减弱,你的身体变得衰弱。

你必须面对你自己的衰老。

佛陀教导我们真谛,但是我们就像水牛,除非四条腿被紧紧绑住,否则他们不会服用任何药物。

一旦他们被绑住,动弹不得,此时你可以给他们吃药,他们无法脱离。

同样的,大多数人在放下和去除愚痴之前,必定为痛苦所缠缚。

如果我们仍然能承受,我们就不会屈服。

当人们听到法师解说佛法时,只有少数人能了解。

然而生命必定会一直教我们直到生命的尽头(生命是吾师)。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四、


你可以用力地拉一根绳子的末端,如果另一端被拴住,绳子绝不会移动。

为了让它松开,你必须要找出哪里被绑住了。

你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们必须精进修行,去找出我们的执着所在,去培养平静的心。

我们必须打从一开始就追随那头公牛的足迹,从它离开畜栏的那一刻开始。

如果我们从中途才开始寻找,我们将无法得知那是谁家公牛的足迹,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被带到其它地方去。

所以,佛陀首先谈到修正我们的知见,我们必须观察苦的根源和生命的真相。

如果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只是“如此而已”,我们将会找到真正的“道”。

我们必须明白因缘和合的事物的本质,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我们的世界中拥有平静。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追随你的老师

当你在佛法中成长时,你应该要有一位老师来教导你、给你提出建议。

关于定心或三摩地(samadhi),经常被误解,因为在禅修中会发生的现象,平常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有这种情形发生,老师的指导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你误解的那些地方。

通常,他纠正你的地方,正是你认为是对的地方。

在你错综复杂的思想中,一个见解之中也许会隐藏另一个见解,而使你受蒙骗。

尊敬你的老师,并遵从其修行规矩及方法。

如果老师叫你去做事,就去做;如果他叫你停止,就停止。

这能让你实实在在地修行,并且让你增长智慧、以及内心明晰的洞察力。

如果你照着我的话去做,你就会明白和了解。


真正的老师只谈关于“舍弃”和“除去自我”的艰难修行。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离开你的老师,让他指导你,因为我们很容易就会忘了“道”。

学习佛法而想真正去实践的人太少了。

很少研究佛法的学者想要去修行,我会鼓励他们去修行。

但是有些人只用逻辑推理来研究佛法,只有少数人愿意在下一生得解脱。

对于这些人,我只能深感遗憾。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记得我在第一次学习打坐时,是在晚上。开始很顺利。不知何时我进入一种场景,那是一片大草原,风景如画。

可是没多久,有一只老虎跑了过来追赶我,我吓得立即奔跑。

可是我怎么跑都无法摆脱它,眼睁睁地看着它离我越来越近。

最后我吓醒了。

第二天我去问老师,他并没有给我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说,如果再出现这种现象,不要害怕,盯着它看,它自己会消失。

随后我再打坐时,就比较入松,闭着眼却一直匹警醒地观察内心,那种现象从此也再未发生。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不过现在我已知出那时打坐为何会出现老虎了。

哈哈。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信赖你的心

在佛法的修行中,有许多法门,如果你能掌握它们的主旨,你就不会误入歧途。

如果没有持戒,没有定力,你的修行也不会有成就,因为你已偏离过去伟大森林禅师所遵循的“道”。

不要忽视这些基础,如果你想要修行,就应在心中建立成戒、定和慧,并深信佛、法、僧三宝。

心不要到处攀缘,做一个诚实的人,然后继续做下去。

虽然可能有种种不同的事物或人会一再地欺骗你,如果你能保持觉知,你最终会不再和他们来往。你终究还是能把它们抛掉的。

如果同样的老人再来告诉你同样的谎言时,如果你知道,就不需再相信他;但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才能明白的,因为我们的习气永远要设法欺骗我们。

当我只修行了二、三年时,我仍然无法信任自己。

可是,在我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我学到要信任自己的心。

当你深入了解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能顺其自然,所有的事物会消失、结束。

你会有这种情况:你的心告诉你该做什么,要不断地保持正念,你唯一需要关心的是继续观察你的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你为什么要修行?


有一群旅客来拜访阿姜-查时,问了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修行?

你怎么修行?

你修行的结果是什么?

他们是一个欧洲宗教组织所派来的代表团,他们拿这三个问题来问许多亚洲的大禅师们。

阿姜-查合上双眼,过了一会,提出三个问题做答复:

你为什么要吃?

你怎么吃?

你吃饱后的感觉如何?

之后他便笑了起来。


后来,他解释说,我们已经了解,佛法是引导我们开发我们内在的智慧、以及回归自然之‘法’。

因此他让这些在亚洲四处寻求真理的人,能够探究自己的内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让树(自己)成长


佛陀说,对于事物的自然生灭,只要你已经尽了你的职责,结果只能听期自然,留给你所积聚的业力来决定。

然而,你的精进努力却不应该停止。

不论智慧的果实来的快或慢,你都不能去强迫它,正如你不能强迫一颗已种下的树快快地成长,它毕竟有它自己的步调。

你的工作只是去挖洞、浇水和施肥,并预防虫害。你的事情就只是这些。

而树成长的方式,是它自己负责。

如果你像这样去修行,可以确定一切都会安好无事,你的树也会继续成长。


因此,你必须了解你的工作和树的工作之间的不同,将树的事留给树,然后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如果你的心不知道需作些什么,它会试图去强迫树在一天之内成大、开花并结出果子来。

这是错误的知见──痛苦的主因。

请朝正确的方向修行吧,然后把其它的留给你自己的业。

如此一来,不论一生、百生乃至千生,你的修行都将安住于平静之中。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好景不常

当阿姜-查抵达一个新的美国禅修中心时,许多的西方学生很快地都被他的教导感到着迷和印象深刻。

他是那么得明朗、率直,而且他会慈爱、幽默的去嘲弄人们的恐惧及执着。

能有这么一位善巧、著名的大师来访,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穿黄金色袈裟的僧人讲述的新故事、和“法”的全新诠释,都绝妙不已。

因此,弟子们请求说:“请不要按计划那么快离开!请多留一段时间!”

学生们恳求着:“有你在,我们真的很荣幸。”

阿姜-查微笑着说:

“当然罗!新鲜的事总是美好的。可是如果我留下来教导你们,并叫你们工作的话,你们就会厌烦我了,对不对?

“当你们的兴致减退之后,你的修行又会如何呢?不要多久,你就会对我感到无趣了。

“这种掉举(restless)的心、渴求的心如何才能停下来呢?谁能教你们呢?只有你自己才能够去学习真正的法(Dharma呀!”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第三章 生活就是我们的修行

前言

一、

禅修与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在任何情况都可以进行修行,都可以增长智慧和慈悲。

阿姜-查教导我们,正精进即是在任何状况下可以都保持正念,不去逃避世间,相反地,学习不去握持或执着地过生活。

另外,他强调修行或精神生活的基础是戒德。虽然戒德在现代杜会已为人所忽视,但是它还是必须被了解和被视为禅修的基础。

所谓的戒德是指我们要小心谨慎,才不会在念头、言语和行为上伤害到他人,即在身、口、意上谨慎小心。

这种的尊重与关怀使我们与周围所有的众生能和平相处。

只有当我们的言行是发自慈悲时,我们方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放宽心胸。

这种不伤害众生的修行,是把全部生命都投入修行的方法。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自认为这个帖子的内容很有意义,能够让人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快乐,能够让人们看后更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以为它应试更受人们的喜欢和关注。

可是和我另一个帖子《那些闻名后世的古诗词文》相比,本帖受到的关注和阅读量都要少很多,而且留言的都很少。

这让我感觉是不是没有多少愿意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关心自己的幸福和生死?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