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四、

我们可以在自我的修行中看到,当我们拥有正见及正念时,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自然会随之生起。

各种不同的心理元素会从这个觉知者生起。

觉知者就有如一盏灯,如果知见正确的话,思惟和其他的因素也会跟着正确:就如同从灯中射出来的光。当我们以觉知观照时,正见就会增长。


当我们审视这一切,也就是所谓的心时,我们看到的会只是一个心理元素的聚合体,而不是个自我。

那我们以何而立?

受、想、身、心约五蕴就如风中的落叶般变化不定。我们可以经由禅坐发现这点。


禅坐就如同一根木头,内观和审视是木头的一端,平静与专注则是另一端。

如果你举起整块木头,两端必会同时被举起。哪个是定而哪个是慧呢,只是这颗心罢了。


你是无法将定与慧绝然地分开的。它们就好像一颗起初青涩,后来甜熟的芒果,而不是两颗不同的水果。

这个成长为那个,没有了前者,也不会有后者。这样的分法只是教导上的方便罢了,我们不该去执着语言。

唯一真实的智慧根源,就是去看见自我内在的一切。

只有这种的学习才有终点,也才是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长期过度用眼的恶果显现了。

上月我最后一次发帖子的半夜,因为长时间用眼,出了大问题。

最后一次睁开眼睛,就天旋地转,无法看东西,几乎昏过去。

过去曾经有过几次眼睛充血,这次恶果更重。到现在还是不能过多用眼,每次最多几分钟,然后就会流泪。

左侧脸部出现麻痹症,无法完全控制左边脸部。

到现在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用电脑和手机了,心里再着急,也没用。只能慢慢休息调节。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五、

在定的初阶段的平静之心,是从简单的专注修行中生起的。

但是,当这种平静消失时,我们会痛苦,是因为我们去执著它。

根据佛陀所言,达到了平静仍然不是终点,因为,“有”和“苦”依然存在。

因此,佛陀利用这个“定”或“平静”来进一步地思维(观)。

他一直寻求事实的真相直到他不再执着平静(定)为止。


平静只是真理的一面──种种法尘的其中之一,只是道上的一个阶段罢了。

如果你执着它的话,曾发现自己仍陷於“生”与“有”之中,仿佛似你在以平静的喜悦为依赖。

但当平静一消失,就会开始烦恼,而你,将会执着得更深。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就到这里了。

短短的几段话,我眼睛都要休息好几次。

健康有问题时,才知健康的宝贵。

血泪的教训啊。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六、

佛陀为了看到“有”和“生”是从哪里生起,所以继续不断地审视它们。

在他仍未明了事实的真相时,他用他的心进一步地内观,以观照所有生起的心理元素。

不论平静与否,他都进一步地继续洞察和审视,直到他最后觉悟了他所看到的一切──身、心的五蕴,就好像一颗炽热的铁球一般。

当它四面皆热时,你哪里找得到一处清凉的地方可以触摸?

五蕴的真相也是一样──执着任何一部份都会造成苦。

因此,即使连定(平静)都不该去执著。

你不应该说平静是你或你的。

这样做的话,只会造成自我的痛苦、执着和愚痴的世间、另一个炽热的铁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七、

在我们的修行中,执取经验为我和我的是我们的倾向。

如果你认为:“我很平静、我恨烦恼、我好或我坏、我高兴或不高兴”这种执著只曾造成更多“有”和“生”。

当快乐结束时,痛苦生起:当痛苦结束时,快乐生起。

你会看到自己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游离不定。

佛陀看到自己的心的状态是如此的,他也明白,就因为这个“有”和“生”,所以他的解脱仍末圆满。

因此,他利用了这些经验的元素来思维(观)它们的真实本然。

因为执着,“生”和“死”所以存在。

变得高兴是“生”,变得沮丧是“死”。

死了以后,我们便生;生了之后,我们必死。

从这一刹那到下一刹那的生与死,就如同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六和七部分哪里去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怎么回事呢?这些内容没有一毛的敏感瓷呀!!!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电脑版的六和七部分消失了,手机版还正常。

怎么回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谢谢版主,您的反应最快。

赞一个!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八、

佛陀看到,无论心生起什么,都只是无常的──因缘和合的事物,实际上是空的。

当他明白这点时,他放下、舍弃,因而找到了苦的尽头。

你们也必须要如实地了解这些事情。


当你明了事物的本然时,你会看到,这些心的元素都只是假象。

佛陀说,这颗心一无所有,心本无生,更不会随着人死去。

它是自在的、光明的、灿烂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侵占它。

心会被占据是因为心被误解了,而且被这些因缘和合的现象──这个假的我的意识所迷惑。


因此,佛陀让我们观察自己的心。

刚开始时,心中有什么存在?

事实上,什么也没有。

这颗空无的心是不会随着外在的事物一起生、灭的。

当我们的心接触到好的事物时,它不会也跟着变好:

当它接触到不好的事物时,它也不会跟着变得不好。

清净的心清楚地觉知这些对象,知道它们都是没有实体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九、

当一位禅修者的心如此安住时,是不会有疑惑的。

有“有”吗?

有“生”吗?

我们不需问任何人。

审视了心的元素之后,佛陀便放下它们,然后只做一个在旁觉知的人。

他平静地观照。

对他而言,导致“生”的条件并不存在。以他圆满的智慧,说它们皆是无常、苦和无我。

因此,他确实成为一位觉知者。

觉知者如实地彻见,而不因变迁的现象而快乐、悲伤。

这才是真实的平静,解脱了生、老、病、死,不缘因果或因缘,超越了苦、乐、善、恶。

它无法形容,任何条件都不再能动摇它。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因此,增长三摩地、平静和内观,学习去让它们在心中生起,然后确实地运用它们。

否则的话,你只认识了佛法的名相,虽然拥有很好的动机,但也只能四处去说明事物的特质。

你也许很聪明,但是当事物发生了,你的心会跟随外面的事物变化吗?

当你接触到你所喜爱的事物时,你会立刻对它们产生执着吗? 你能够放下它们吗?

当不悦的经验生起时,觉知者会心生执着,还是会放下?

如果当你看到你所厌恶的事物时,还依然执着或谴责它们的话,你就应该反省──这还是不对的、不是究竟的。

如果你如此审视你的心,你自己会确实地明了。

我并没有用教科书来修行,我只是看着这个觉知者。

如果它恨某人的话,问问为什么;

如果它爱某人的话,也要问问为什么。

探究所有事情生起的原因,你便能够解决执取与憎恨的问题,并让它们离你而去。

觉知者觉知一切外境的生灭,并不断地修行,这是关键所在。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鸡或鸡蛋


阿姜-查在他第一次访英国期间,曾与许多佛教团体演讲。

有一天晚上,演讲之后,有一位花了数年时间,根据阿昆达摩唯识学中,八十九种心法来研究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英籍女士,同他提出问题。

阿姜-查会向她解释唯识系统中较困难的层面,以便让她能继续她的研究吗?

佛法教导我们要放下,但刚开始,我们很自然地会去执着于佛法的义理。

有智慧的人会将这些义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来发现我们生命的根本。

阿姜-查意识到她是如何地执着于知识的概念,而不从自心的修行中得益,于是阿姜-查很直接地回答她:

“这位女士,你就像一个在院子里养鸡的人,不去捡鸡蛋,反倒四处去捡鸡屎。”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心中之贼

一、

禅坐的目的是去观察身心的生灭现象,以及去了解它们它们的本质。例如:我们认为身体是细致、美丽的,然而,佛陀却告诉我们身体是不净的、无常和苦的。

到底哪一个见解才是与真理一致?

我们就好像一个到异国的旅客,不懂他们的语言,所以不能尽兴。

但是一旦我们学会了语言,便可以和他们谈天说地了。

我们又如同小孩般,必须长大后,方能明白大人们所说的话。


一般的见解是,我们的生命是从身体开始,是稳固的。

一个在玩气球小孩子,在气球卡在树枝上,或被有刺的植物刺破了,这个小孩会因而泣不成声。

另一个小孩比前者聪明,他知道他的气球很容易就会被掉,所以当它破掉时,他并不因此而伤心。

通常人类盲目地过活,他们对於死亡真相的忽视就如同美食者享用佳肴一般,从没想到事后他们必须要排泄。

后来,当他们想上厕所时,却没有丝毫准备,不知何去何从。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世间充满了危险,有来自生命的四大不调的危险,有来自盗贼的危险。

在寺院里也有极相似的危险。

佛陀教我们去观察这些危险,并为出家的男众命名为“比丘”。

“比丘”有两种意思:乞士和观察生死轮回和执着的危险之人。

众生体验了贪、嗔和痴,屈服于这些烦恼(杂染),他们是自食得其果,并增长了恶习,制造了更多的业,然后又再屈服于烦恼。


你为何无法去除贪、嗔、痴呢?

如果你的思想错误的话,你就会受苦;

如果你有正见,你便能够断除苦。

认识业和因果的运作,也知道执着于感官之娱,在清醒时便会带来痛苦。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三、

例如,认识业和因果的作用。执着愉悦会带来清醒后的痛苦。

如你让自己贪婪地享受美食,但是接踵而来的便是肠胃的不舒服。又如,你对你偷的东西感到满意,之后警察便来逮捕你了。

当你观察时,你会知道应该的作为,你会学习断除执着和悲伤。

佛陀看到了这些危险,所以想要脱离这个世间的危险,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

外在危险,不如我们的内在更险恶、更令人害怕。

什么是我们内在的危险的元素呢?

一是“风”──感官接触的外境,造成贪、嗔、痴的生起,并摧毁我们内在的良善。

通常,我们只看到会吹动树叶的风,却没看到我们的感官之风,而如果没有正念的话,这感官之风会造成欲望的风暴。

二是“火”──我们的寺院也许永远不会被大火所袭击,但是,贪、嗔、痴却会不断地焚烧着我们。

贪和嗔会造成我们说错或做错,痴会导引我们将好的视为坏的,将坏的视为好的:丑的视为美的,美的视为丑的。

但是,没有进行禅修的人是看不到贪、嗔、痴三毒之火的,而且会被三毒之火所毁灭。

“水”──这里的危险指的是内心的烦恼(杂染)之流,会淹没了我们的本性。

“贼”──真正的贼并不是外在的贼。我们的寺院二十年来只遭过一次小偷,但是,内在的五个执著──五蕴,一直在剥夺、攻击和摧毁我们。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四、

这五蕴是哪五蕴呢?

一是“色(色身)”──它是病痛的受害者,当它与我们的意愿相违时,我们便会忧虑和悲伤。

如果不明了自然的老化和身体的腐败,我们就会受苦。

我们会被他人的身体所吸引,或者厌恶,因而失去了真正的平静。


二是“受”──当痛苦和愉悦生起时,我们忘记它们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我们认同我们的情绪,因而会被我们错误的见解所折磨。


三是“想(记忆和知觉)”──我们认同已知和记得的事物只会引发贪、嗔和痴,让错误的见解成为一种习气,并将之贮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四是“行”──如果不了解心的本质,我们会产生反应,而念头、感受、喜、恶、悲、欣便生起。

我们忘了它们是无常、苦和无我的,所以对它们产生执着。


五是“识”──我们执着这个能知道其它四种蕴的识。我们认为:“我知道、我是、我觉得”而被这个自我的幻觉和分别心所束缚。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眼睛还是没有恢复。用一会儿眼,眼睛就会发烫。太难受了。

网友们,有人有过这种经历吗?如何解决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五、

这五个贼都是妄见,都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佛陀对这些并没有欲望,因为他看到在那里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因此,佛陀给那些也看到这点并寻求解脱之道的人取名作“比丘”。

佛陀教导他的弟子五蕴的本质,教导他们如何去放下它们,不执着它们为我或我的。

当我们明了五蕴的本质时,我们会发现它们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它们不会消失,它们只是不再被执着为我们自己的。

佛陀在觉悟之后,仍然会有身体上的病痛,有愉快和疼痛的感觉,有记忆(想)、有念头(行)和意识,但他却不会执着五蕴为自我、为我或我的。

佛陀如实知道它们的本质,而那个知道,也不是我或我的,因为没有实体。

要将五蕴从烦恼(杂染)和执着中分隔开来,就好像要在森林中清除树叶而不摧毁树木一样。

一切烦恼都只是不断地生起与消失罢了,它们无法生根。我们不过是跟随着五蕴生、灭而已。

五蕴的本质就是不断地生、灭罢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