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永不言弃_2014 4834楼 2014-09-24 12:38:30
你好老师,怎么样才能找到你看病?恳请老师回复?
-----------------------------
这个问题前面都讲到了,我们都已经息诊了。
这几年还需要继续充电,希望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共同学 。
生病起于无知,健康源于觉悟。
生病找医生,健康靠自己。
大家普遍都比较关注疾病,而很少真正关注健康。
健康其实是一种生活。
比如说劳逸结合。
我们自己体会到了,写作之余,如果当天不去干一场农活,扛扛树,劈劈柴,第二天再写下去就会很累。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用悠闲的心态去干点体力活就是休息。
这个道理弄懂后,身体就会靠你不断 劳苦,劳其筋骨之中强大过来。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一打西瓜 4833楼 2014-09-24 10:16:12
老师,你这讲得不止是药是理了,讲得是整个时代的通病!
-----------------------------
医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地方医。
在一个地方很有名气,成为当地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伞。
第二个层次是时代医。
这种医生看到时代的很多问题,比如当代很多人心意识静不下来,才那么容易失眠,得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容易衰老。
而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所以整个时代精神动摇的疾患,必将成为主导。
而修心炼性的学问,也会成为一剂剂良药。
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教育不当导致的疾病,在医药层次下手,辨证再精准都是治标。
比如孩子长期吃零食,导致积食,你用最好的滑积食良药鸡矢藤、鸡内金,你会发现食积化开了,胃口打开了,但随后又是零食把胃肠塞得满满的,又重新积回去了。
就像治理环境,你不断污染源,怎么可能真正治理好。
所以地方医要上进,就必须要思考时代的通病,思考中医要进入深层次的剖析,要全面地考虑各种致病因素。
不要以为生病的病因只有风雨寒暑,细菌病毒。
你如果不往文化教育层面思考,那么医学的境界,真的很难不断提高。
而第三个层次是历史医,这个以后我们再跟大家谈谈。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中医普及学堂 4820楼 2014-09-22 17:03:47
大家好,刚刚发了两个中医帖,一个是《跟师一日一得2之临证取象》,另一个则是《小郎中学医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最近之所以发帖速度慢,是因为一方面前面已经发很多了,另一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两本书。
现在临证取象这书已经出版面世了,所以可以轻松一点。
后面我们继续会把《药性赋》发好跟进。
而《小郎中学医记》1、2集,还有《药性赋》第一集的书籍,估计要十月低才能面世,之前很多读者都......
-----------------------------
@肖咸锋 4829楼 2014-09-23 09:05:19
哪里可以买到?
-----------------------------
跟师一日一得,当当网上已经有得买了,而小郎中学医记,还有药性赋,要等十月下旬才上市。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药要懂得加减,不是说血活络效灵丹,就只懂得执死方,而不知道玲玲活活的变化,古人立方,是用这法度来昭示一种灵活变通的道理。
你看张锡纯用活络效灵丹来温通堵塞,用龙胆草、川楝子降泄浊热。
这样受凉拘急的脉络得以舒展,局部堵塞的结热得以降泄,所以一剂而愈。
像这样的医案,大家看了后,无不觉得抚掌称快,大能启发人思维。
所以张锡纯说乳香、没药,不单流通经络之气血,但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可流通之。
医者但知其入经络,用之消疮疡,而不知用之调脏腑气血,去一切瘀滞疼痛,这样就浅视了乳香、没药。
张锡纯堪称是极善用乳香、没药者,不单脏腑诸堵塞疼痛善用之,就连四肢手脚疼痛他也用活络效灵丹加减变化,无不应手取效。
难怪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临证多年,体验过来,知道治手脚痹痛的属于元气强盛者比较少,所以凡遇到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凑效也。
那么张锡纯是如何补其元气,如何以流通之的呢?
原来他跟我们以前讲三棱、莪术一样,他是用人参、黄芪、当归、知母之类的药,大补气血津液,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打开一切瘀滞流通血脉,这样一补一通,理法井然。
所以临证上只是去诊断元气亏虚多少,脉道堵塞程度如何,而对这两组药阵,有所偏重而使用之。
从头讲到躯干心腹,我们接下来讲第三方面四肢手脚。
人体的血脉无处不到,所以不管你哪方面的堵塞疼痛,在你看来是不同的病痛部位,但在中医看来,是共同的气血瘀滞不能通畅。
所以都可以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思路。
比如治疗肩周炎,中医不看炎症,看的是肩部的气血状态。
当你肩部睡觉露在外面,特别是冬天,被风寒一袭击束缚,局部就像被绳索捆绑住一样,不通则痛。
中医称之为冰冻肩,这是气血不足,风寒外束,局部瘀塞所致。
所以通开瘀塞,充补气血,加之外散风寒,是治疗常规的肢节肩周痹痛的大法。
有个妇人五十来岁,在一天晚上把空调温度打到十几度,第二天醒来,肩部痹痛,手抬都抬不起来,不能干活工作。
问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一看她脉象,既有浮紧存在,也有涩滞郁结。
于是想起程钟龄《医学心悟》上的蠲痹汤,里面就有乳香。
按照原方给他开上三剂,他吃完第一剂,剧烈的疼痛就减半,肢体活动不再受限,三剂吃完就恢复正常。
从此我们就知道用这蠲痹汤治疗急性风寒湿痹阻肢体,关节疼痛。
特别是你这种肢节疼痛受寒冷就加重,用热水袋去敷敷,得到温暖就减轻的,用这种通补气血,发散风寒湿的思路,往往一剂知二剂愈。
而蠲痹汤的组成结构,就是按照我们所说的这个思路来设计处方的。
里头用到乳香、木香、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用羌活、独活、秦椒、海风藤,这些风药把风寒湿赶出体表,再用桑枝、桂枝、甘草,来引药至肩臂上肢。
整个汤方的设计,非常合理,就是专门把气血引导肩臂上肢,把风寒湿驱赶出去。
这样局部脉道通畅,寒湿解放,这个人就像松绑一样,肩部活动就利索了,疼痛也消失了。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乳香这味药,从头到脚,内而脏腑经脉,外而肌表手脚,凡经脉所过之处,因为壅塞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它辛香发散,行气活血之力,令血阻通开,气滞化散,则痛消肿除,身心舒服。
好大家通过学 乳香,要学会理顺经脉的大法,去治疗疼痛诸症,要学会从头到脚去活学活用一味中药,要学会如何加减变化,用不同引药,引导乳香去治疗不同部位的病痛。
好比如为什么膝部痛,要用牛膝引,肩部痛,要用桂枝桑枝,少腹部瘀滞要用龙胆草、川楝子,痛经要加桃仁、五灵脂,痤疮溃破后,肌肉长不快,要加黄芪、知母。
这些灵活的加减,大家可以先接触,等以后讲汤头时,我们再跟大家详细接受。
好乳香这味药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红豆蔻。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river9903 4840楼 2014-09-25 22:24:57
楼主大才,请问有没有对飞蚊症的方子啊?老母苦此症久矣,求楼主赐教!万分感谢
-----------------------------
飞蚊症,补肝肾。
肝开窍于目,肾主五脏六腑之精水。
肝肾乙癸同源。
所以眼目是灯火,而肝肾却是灯油,灯油足,则灯火亮,灯垢除。
特别是老人飞蚊症,大都通年老肝肾亏虚分不开。
而且很多病程日久,久病多虚。
一方面要少用眼,少看电视电脑,多看户外绿色植物,可以养养花草。
青青绿草可以养眼。
有个人他虽年老,视力却很好,但他一样看很多书。
人家问他,如何把视力保养得这么好?
他说,第一我睡觉好,从不熬夜,因为睡养眼。
第二我看一段时间书后,就喜欢看青山,眺望远处的绿树,觉得很舒服。
如果老把眼睛盯着白纸黑字,一个小时就酸了。
所以我认为保养眼睛要松紧张弛有度,就像文武之道一样。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31、红豆蔻
红豆蔻止吐酸,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乳香这味药,这味药物如没药一样,盛产于热带地区,属于一种树脂渗出后凝成的固体。
我们跟大家讲,在治疗痤疮挤破后反复不愈,大家可以把这种顽固的痤疮当成疡科来治疗。
所以看到这点你就知道为何在治疗过程中常配合乳香没药,研末外用或内服可以帮助生肌敛疮,消肿止痛。
原来这两味药就是一个古方的组成,这个古方出自《疮疡经验全书》,就是专门治疗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的特效二药组。
难怪清朝的程国彭说,毒尽则收口,毒不尽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言喻。
所以这两味药组成的海浮散,又是疮科要药,为什么叫海浮散呢?
大家要去思考一下,我们推测可能是这两味药从海外传来,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无记载,是后世中外沟通日渐紧密过后,海外的香料药材也进来中国不少。
这时根据进来的药物,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把它们的主治功效,通过实践体验出来,然后就应用于临床,发现效果确实不错。
这种从海外漂泊来的药物,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药物来源,估计就以海浮散命名定之。
不过这仅是我们中医普及学堂的推测而已,大家可以去进一步查阅印证。
但用乳香、没药时,大家要注意剂量的拿捏,一般行气活血,入汤药,都是3到5克,你别小看这剂量小,力量却不小。
还有这乳香、没药,口感却是不太好,病人普遍都反应,放了后难喝。
有个病人顽固胃痛,胸胃处曾经被外物撞击过,疼痛一直在那里不散,像这种痛在局部,不肯消散,固定不移的,中医一般认为是气滞血瘀,如果刺痛厉害,那说明血瘀严重,再一看病人舌下静脉怒张,就知道他身体堵塞得厉害,需要用到强大活血逐瘀的良药。
于是给他用《百一方》上的手拈散,这手拈散只有四味药,即草果、没药、元胡、五灵脂。
是治疗气血瘀滞,胃中疼痛的特效药。
由于乳香、没药经常连用,协同起效,所以这四味手拈散通常加进乳香这味药,变成五味手拈散,其效更捷。
它跟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有得一拼,为什么呢?
因为活络小灵丹,也用乳香没药,只是偏重于用当归、丹参补其血而已。
而手拈散就用元胡、草果打通气机,用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化瘀。
这样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何况单味元胡就是治疗心胃痛的特效药,古人说心痛欲死,速觅元胡,即是此理。
所以病人服完五付药,皱着眉头摇摇头说,这药管用,但就是太难喝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难喝的药,喝到我都想呕吐,但还是忍着喝了。
我们问他,喝完这五付药,怎么样?
他说,跟以前比,胃这里轻松多,以前吃饱一点,痛得不得了,现在这么多天都没有感觉了。
吃第一付药的时候,我就感到了这种效果。
我们回过来一想,这个汤名叫手拈散,就是说治疗一切气滞血瘀疼痛,信手就拈掉一样。
如果把这汤药打成粉剂,制成药散,做成气滞血瘀的胃炎散,那效果更厉害。
所以不管你是外面跌打伤,还是里面脏腑瘀滞伤导致的疼痛,乳香、没药连用,都可以定诸经之痛。
它们两者配合,既是疮科要药,更是伤科要药,所以为何外伤跌打里头,中医有个非常出名的七厘散,里头就用到乳香、没药,配合血竭、红花、儿茶、冰片、朱砂、麝香等八味药。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为什么叫七厘散呢?
就是说这种药散,你只需要在跌打损伤,局部瘀肿疼痛出血的时候,就搞出七厘来,七厘是多少,一小勺而已。
吃下去,局部的瘀塞就能够被理顺,既有助于伤后修复,更有利于减少跌打损伤后遗症。
而《本草汇言》里头也有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的方。
里面就有乳香没药,配桃仁、红花、当归,五味药水煎服。
我们在跟诊日记上也提到过一个民间奇效良方,专门治疗脚崴伤瘀肿的,就是用五味药。
栀子、大黄、连翘、乳香、没药,打成粉,调敷局部患处。
此汤方救治脚崴伤的病人无数,而且现在也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用到好效果后,都把自己用药取效的情况反馈出来,好品如潮。
他们认为这些民间偏验方既简单又便宜,而且屡用屡效。
看来乳香没药不仅内服有效,外敷更有效。
真是内治之药即外治之药。
大家只知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知道乳香、没药,可以在顽固的痤疮立里头发挥功效,难道仅仅止于痤疮吗?
其他的痈疽疮疡呢?照样可以用。
有个病人屁股长两个大疮,引起高烧,打吊瓶退下来后,又反复烧起来,坐立不得,寝食难安。
他问该怎么办?
我们给他出了三个招。
第一招,十天之内纯用素食,少油少盐,清净血浊。
第二招,当地采集马齿苋,捣烂敷在疮上,天天换药,敷热了就丢掉,换上新鲜捣烂的马齿苋。
第三招,内服汤药,病人六脉洪实有力,一派热势喷张,遂加地榆、槐花、乳香、没药。
病人服到第五剂时,局部疮肿就萎缩掉了,胃口大开,睡眠得安,不再为疮痛所苦。
他问还要不要继续清淡饮食下去?
我们跟他说,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清淡饮食,胜服清热败毒药,少油少盐,身体的瘀浊很容易被稀释排出,这样推陈出新,身体就恢复得快。
他果然按照我们所说的做,所以十天下来,疮肿彻底拔除掉,于是我们对于乳香没药,消肿止痛,疗疮痈的功用,体会就更深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乃痈疽疮疡心腹疼痛之要药也。
而《药性赋》这里也说疗痈止痛于乳香。
大家不要只会用乳香治疗大的痈疮,而不知道痤疮痛可以用,痔疮痛可以用,甚至脏腑里头的疮痛,比如胃炎胃痛,局部的溃烂,你也可以当成疮来治。
这样外而经络肌表,内而五脏六腑,凡疮肿气血瘀阻之处,局部疼痛难忍者,你都要想到乳香配没药,活血行气,生肌止痛。
但大家用时,一方面要注意剂量,因为此物苦浊,难喝容易引起呕吐恶心,所以内服者,应该稍稍与之。
特别胃气薄弱者要慎用,当然中医认为有病则病受,你如果体内没有瘀滞堵塞,你就要少用,甚至孕妇身上要保元护胎,更不可轻用这些行气破血之品,以防伤损胎元。
既然孕妇不可用,那跟孕妇相反的月经闭塞,你想让她通下来的,这恰恰可以大用,特别是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你用乳香、没药,可以帮助行气化滞,活血排脓,使腹中瘀血恶露这些浊阴能够出下窍。
凡用药,有一利必有一弊。
我们对于体虚不耐攻伐者,应该慎用,但对于体内有阴实挡道,影响气血对流者,这时经脉盘根错节,非重用斧斤不能开通,你就要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这些攻逐瘀滞之品,方能收效于临床。
好乳香这味药,我们就复 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红豆蔻。
红豆蔻止吐酸。
我们先要明白吐酸的机理,不要见病治病,对号入座。
《病因赋》上说,夫百病之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
故《黄帝内经》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
这是告诉大家治病要必求于病因,必求于疾病的根本。
不要被表面的病症迷惑了,表面的病痛常常只是表象是标,实质的病因病根,通常隐藏在表象之下。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万法一宗 4853楼 2014-09-28 16:57:56
拜读楼主大作,受益匪浅,若是二十年前读到此文,大学志愿也许会重新填报!
我虽然不学医,但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个毛皮,深感楼主此举功德无量!
很欣赏楼主的医理阐述,天下万事万物内在道理都、运行规律都是相通的,最高的道在于修心,无论佛学、武学、医学、股学等等
家父年近七十,近两年来经常出现头晕、头闷现象,一年多达三次,每次拖延时间都较长,发起病来就是头晕、头闷,感觉类......
-----------------------------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老年人要先看看肠胃,这是《黄帝内经》上讲的。
有好几例老年人头晕头胀的病人,都是通过调肠胃治好的。
头乃清阳之窍,如果浊阴不降,清阳不升,头就会晕晕沉沉。
所以不要头痛医头,要寻到脾胃中去看看,有没有出路,可能会柳暗花明。
还有年老消化力弱,夜饭减一口,方可致高寿。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为何月经其头痛,气血并走于上,居然不用川芎,直接用一味川牛膝,因势利导,顺气血水下行,就把头痛治好了。
如果你不明白标本病因,你就会头痛医头,死守头痛不离川芎治理。
孰不知病症虽一样,然病因却各有不同,中医要审症求因,说白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医不重形式,重的是本质。
知道得什么病不是最重要的,知道病根怎么去治,才是中医一直在研究使用的。
这就是为何《黄帝内经》有伤病下取的说法,我们通过用川牛膝,引气血水下行,治疗气血并走于上,上焦充血引起的头痛,就可以说明这个上病下取的道理。
同样今天我们要看红豆蔻止吐酸,人为什么会吐酸呢?
你如果还没搞明白吐酸的原因,你就知道见吐酸用红豆蔻,那十有八九你治不了。
我们还是回归《病因赋》,上面说,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
大家看到没有,咽喉中泛酸水上来,有吐酸之感,这是因为有食物停居中脘,下不去。
你如果不治食物停居,而只知道去中和胃酸,用乌贼骨瓦楞子之类的药物,这是见招拆招,见病治病的思想,有时可以缓解一时,但并不能彻底根治。
有个病人经常泛酸,有三五年了,他自己久病知医,买来医书学 ,自己也去用了很多制酸的药,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能把病治好。
一摸他的脉,左寸脉浮取不到,这明显肠道有积滞,肠道通而不畅,下焦堵得严严实实。
所以得上病下取,先不用管他上面吞酸的问题,先给他治疗下面的肠管。
于是直接用麻子仁丸的思路,因为病人一般两三天一次大便,而且在厕所蹲很久都排不干净,而且还思虑过度,劳伤脾胃。
病人很奇怪地看了下方子,摇摇头,皱皱眉说,这方子怎么没有治反酸的药呢?
我们跟他解释说,当灯泡暗了,未必要修灯泡,有时灯泡没问题,这下面开关坏了,你即使换再多灯泡,不把开关修好,一样打不着,同样你的胃食道上消化管,酸水上泛,但你的下焦下消化管,却堵得严严实实,你想想,你不治便秘,只知道治反酸能治好吗?你不把下水道捅开,老在马桶上面中和臭气,冲得下吗?当然冲不下了,酸臭之味便会越泛越多。
他听后,笑逐颜开,点了点头说,还真是有道理。
于是高高兴兴回去,把这没有一味治酸水的汤药喝完,酸水居然没有犯了,因为这几天大便都特别通畅,一天一行,就像下水道打开,上面马桶的臭水,一下子就下来,哪会往外面泛臭气呢?
中医之泛酸是这个思路,治口臭,治咽炎食道炎,甚至治口腔溃疡,但见一派上消化道浊阴不降,如果病人伴有肠道堵塞,大便通而不畅的现象,你如果不把他大便通开,不把他食积停滞在胃肠的症状解放开,不伤病下取。
那么你即使用尽一切最好制酸药,最好泻火药,最好除臭药,结果会发现并没治好,身体却折腾坏了。
你用药要慎重,如果不能对病因治疗,有时用药还会伤着身子,所以医生都要很谨慎,病人更不要轻易去拿身体去试药。
你不摸清疾病来龙去脉,有时你关注治疗的往往是疾病的表象,还不是真正病根。
你有时吃进中和胃酸的药,吃到胃中胀满堵塞,你胃酸还是中和不彻底,一旦肠管打开,胃酸自然降下来。
大家看为何一个关注这么多年的爱好者,居然还是落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上,还不能真正见病知源,建立中医的整体观。
可见中医的普及实在太短缺了,你如果知道咽酸尽为乎食停这句话,那么你就知道如何防治反流性食道炎胃炎,你就知道这是胆胃肠不降,而不是酸水过多。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人体的酸水要消化食物,你如果肠道堵得严严实实,食积停在那里,酸水又下不来消化食物,还上泛烁伤咽喉食道,令人难受。
这样一边食积治不了,一边泛酸又治不了,所以疾病越来越复杂。
其实事情总是难易相成,就像病人常问我们,我这病难不难治啊?
我们跟他说,就像这门锁上了,你问难不难进来啊?其实不用问,难易相成,你有钥匙进来当然方便,没钥匙想破门而入,撞得头破血流也进不来。
故《阴符经》说,动其机,万化安。
你找不到真正的病机,就像扣下扳机的那个点,那么你想要用药,让身体安宁,真的不容易。
你如果找到了这个机点,可能你只需要运一寻之木,就可以拨动万户之舟,用一片竹头,就可以把不平的桌角垫平,用一点药物打通他肠道,就可以把酸水导下来,只要以后不暴饮暴食,食滞胃肠,稍微懂点七分饱的养生之道,那么一吐酸咽酸的病症,就算是根治了。
一般只能听到大人们特别是社会应酬多的暴饮暴食者,有泛酸胃胀,我们还见过最小的十岁左右的小娃子,居然也有口臭泛酸。
真是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向啊!
这个小娃子已经有一周多没什么胃口的,吃了健胃消食片,还是提不起胃口,他爷爷问,是为什么?
我们问他,这今天大便怎么样?
他爷爷说,每天都有,但排不多,大便干硬。
我们跟他说,这简单,大减干硬,双寸脉上亢是一派火曰炎上之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上说,诸呕吐酸,皆属于火。
于是叫他去药房包点大黄、甘草、竹茹三味药,拿来泡茶喝。
第一天喝下去,就不泛酸口臭了,第二天喝下去,拉了很多臭屎,臭屎一下来,胃口就打开。
小孩子多日没什么食欲的,一下子就很想吃东西。
我们跟他爷爷说,即使想吃,也要浆粥养胃,不要再吃那么饱了,你的娃子本来就是食积化火引起的咽酸口臭,不愁没有药把食积化火排出去,就担忧虽然排出去了,你又给孩子大量零食,又造成食积化火的格局。
他爷爷点了点头说,家里没有哪天会少得了零食的。
我们摇了摇头说,零食养病不养命,你想让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赶紧都把家里的零食丢掉吧。
你看小小的娃子就吃出胃肠病,将来大了还得了。
所以你不仅要看到反酸咽酸是食积,是胃肠道通降功能减退的反映,更要看到为什么食积,为什么胃肠功能减退?
是暴饮暴食啊,是用零食来养娃子。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任何一个病都要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一个医生入门就是八纲八法,你不懂八纲八法,开口动手便错,谈医论药皆非。
就像一个咽酸,你也要分虚实寒热,暴病多属实,久病多属虚,有些病人慢性胃炎,胆囊炎,反复咽酸泛酸都有好多年了。
一吃凉冷的东西就加重,这是什么问题呢?
是虚寒。
像这种胃脘冷痛,呕吐咽酸的情况,是因为胃中动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向下蠕动,这时泻火之会雪上加霜,身体脾胃更需要雪中送炭,所以就要懂得用红豆蔻这样辛温散寒燥湿之品来行气止痛,温降酸水,这样胃中一旦得到温暖,胃动力就加强,胃肠蠕动就更快。
所以常有些老胃病的病人,你都对他的底气摸得相当清楚了,他皱着眉头上来,就反映说,最近胃蜷缩疼痛,既犯酸水又难受,什么东西都不想吃。
你一摸脉象根本就沉缓无力,不是什么火气上逆的病,而是因为缺少一团火,不能蠕动下行。
所以即使《黄帝内经》上面病机十九条的,诸呕吐酸,皆属于火。
大家对这句话也要辨证看待,你看这种情况,就不能够降火泻火了,反而你要补火暖胃,于是一用附子理中丸,加一些砂仁、木香或红豆蔻、白豆蔻、高良姜,这样使得脾胃得温则行,肠道蠕动加速,酸水很快就消纳下去,胃中蜷缩之感也松开了。
这真是屡用屡效的思路,特别是受凉后胃痛泛酸加重的,更要温中散寒止痛,温降浊阴酸水。
你如果不温的话,被寒气束闭的肠管打不开,你如果不降的话,浊阴下不来,这就是为何前面我们讲白豆蔻时,跟大家提到,但凡这些化浊的芳香之品,能升能降。
能升是因为性温,能把胃肠管打开来,加强胃肠蠕动,能降是因为他们芳香行气,能辟秽浊下行,顺着消化道把浊阴往下传导。
所以在南方,湿浊偏盛的地方,你不可不学会用这些芳香化浊之品,不单是为了治疗咽酸泛酸,更多的是防病保健,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病痛。
因为自古以来,南方之地,卑下潮湿,山岚瘴气,烟雾缭绕。
饮食之物,大都酸咸,故脾胃容易留滞寒湿,中焦大都瘀滞不畅。
所以南方人在食疗里头,都喜欢用这些豆蔻砂仁或者高良姜、荜拔、山奈等姜科植物,来除寒燥湿,温降肠胃,开郁化食,行气止痛。
无怪乎南方的很多平民百姓,把这些芳香的中草药当成调味佐料,常年拌菜,常吃不辍。
大有助益于身体健康,防患疾病。
举个例子,为什么煮鱼汤的时候,在乡村房前屋后,一般都种有紫苏,都喜欢摘一把紫苏丢进去煮,这样既能解鱼蟹毒,又能够辅助胃肠通降,还能够令汤水不至于那么腥浊,这就是芳香辟秽的草药,在食疗方面的应用。
这样懂得些中医的常识,可以减少家里很多脾胃病,因为你在选用这些辛温芳化之品时,知道它能够温中行气,燥湿散寒,温暖脾胃,消食化积。
所以不管是表面的吐酸嗳气,或者中间的胸闷痞满,甚至下面的腹胀冷痛泄泻,这些虽然病症不同,但食积停滞的原因如果是一致的话,那像红豆蔻、白豆蔻、砂仁、高良姜、荜拔,甚至藿香、苏叶,都大能够派上用场。
所以一个厨房里面,经常跟菜肴打交道的家庭主妇,只要稍微学一点中医的常识,把中医的一些搭配,化成调料,放到饮食里头去,那这真是一家之福啊!
因为一方面家里人可以大开胃口,另一方面又不至于食滞胃肠,泛酸嗳气。
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跟大家多讲讲厨房里的中医药世界,好红豆蔻这味药,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干漆。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32、干漆
消血杀虫于干漆。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红豆蔻,知道红豆蔻是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也是盛产于南方。
我们学过高良姜,知道高良姜能温中止呕,散寒止痛,能够帮助脾胃蠕动,治疗胃寒气逆,它可以起到温降的作用,是胃脘部冷痛之要药。
常跟炮姜连用,称为二姜丸,治胃冷痛。
而红豆蔻,它的功用也大同小异,提到豆蔻,我们需要理顺一下,中药里头有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这三种都是姜科植物,种子果实,当然能够芳香化湿辟恶浊的还有草果跟砂仁。
它们也是姜科植物,大家不要看这么多不同的药就傻眼了,我们要看到它们共同之处,这样就容易理顺学药思路。
《黄帝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而这姜科之物,芳香辟秽一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你把握住了,在大方向去用它们,就不容易有偏差。
首先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这芳香化浊之药,大都能升能降,所以它们具有两种功能特征。
第一种是能够芳香行气,和中止痛,癖浊化湿,消积磨食。
所以对于胃脘部有冷积,营养败浊在里头发酵,产生腐浊之气,瘀在局部就容易闷胀疼痛,胃口不开。
所以在南方你不可不懂得用这些芳香行气,;癖浊化湿之品。
如果人们身上气机不行,则会瘀滞闷胀,腐浊不降,则会胃口不开。
这就是为何我们南方的藿香正气散那么受人欢迎,大都消化系统疾患,上吐下泻,饮食生冷,暴饮暴食,这样导致周身不适,一般的家庭都知道买点藿香正气胶囊来吃吃,里面就有这些芳香行气化湿辟浊的中药。
所以在低洼的南方,沿海的地方,湿浊熏蒸,人们普遍容易感受湿气,而所住之地,也雨湿比较多。
故在南方如果不懂得芳香化湿,辟浊行气,那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呢?
大家看,这些芳香化湿的植物种子果实,它们都含有不同种类的挥发油,挥发油的特点是善于游走理顺气机。
而湿浊的特点就是善于停留,湿阻气机,容易沉着在脏腑筋骨,导致局部瘀塞闷胀。
所以湿邪偏盛,所以正好用含有芳香之气的植物种实,利用这种挥发油,使气行则湿散,气行则浊化。
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气行则湿行,气滞则湿停。
所以中医治湿,必治气,气机不理,湿浊不去。
但用这些含有挥发油的姜科植物,种子果实,要注意,一般入汤剂时,不可久煎,应该后下。
不仅要后下,而且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三五克之间,就能理顺气机,太多了反而香燥过度,容易耗气伤阴。
所以对于阴虚火旺,舌红少苔,口中干渴者,大家自然要少用或者慎用这些芳香行气化湿辟浊之品。
大家要如何学好一味药呢?
我们在读张锡纯的书籍时,发现张锡纯不仅经常在临床上临证试效单方单药,同时自己平时身体偶有不适,也亲尝亲证药物功用。
他刚开始验证药物,内证功效时,并不是整个汤方整个汤方地吃,而是单味药单味药地品,你只有先驾驭好一味一味药,最后才能统帅一个一个方。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你如果班长排长都当不好,那么你如何当团长司令呢?
这就是为何先要讲《药性赋》,要单味单味地详细讲解,到后面大家能够对每味药的性味功效熟悉得就像老朋友一样,到时你要聚集一群老朋友去干事业,那就不难了。
而这后面的汤头方剂,其实就是积聚各种不同性格能力的药物,再一起去干一场事业,这场事业就是要把疾病拿下来。
所以学医就有这个次第,先学药再学方,先要每味药学到骨子里头去,学到这味药最广泛的用途。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weirocky 4868楼 2014-10-01 08:52:09
国庆更贴,快乐国庆。
-----------------------------
哈哈,祝大家国庆快乐。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到时你学方时,就越来越轻松了,很多人之所以后面的汤方学不上去,越学压力越大,瓶颈越多,这都是前面的中医基础,中药性能学得不透,领悟得不深。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为我们表法了,他实践药物的精神,直接续承了神农尝百草。
但不同的是我们后人更有福气,因为你可以有方向,有准备地试验每一味药,而且试验药物过程中,你早已经掌握了这味药物的起效特点。
就像你碰到脘腹胀满,呃逆反酸,病人舌苔白腻,这时你要试效药物,你当然不会选择白芍、熟地,或者沙参、麦冬之类,滋阴碍胃,加重湿浊粘腻的药物。
你会选择像砂仁、白蔻仁、红豆蔻,或者木香、高良姜,甚至藿香、陈皮等芳香辟秽,行气化湿之品。
你可能就拿砂仁、白豆蔻或红豆蔻,哪一种都可以,打成粉,每次服用一两克,你就能够感受到腹中转气,连连排屁,胀消气顺,呃逆反酸,随着降下来。
而舌苔上的白腻也慢慢退掉,胃口也恢复起来。
这就是真正的中医临床试验。
所以一个医家,每天都在临场试验,也在总结临床经验,因为每个病人反应都是一个辨证精准,跟药物疗效的体现。
所以一个医家同时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研究,更要有强大的临床试验精神。
这就是为何你是个学医者,学 完药物后,如果自己碰到最近胃口不开,舌苔白腻,脘腹胀满,呃逆吞酸,只要脾虚湿盛的病机存在,你就可以大胆地试效这些芳香辟浊的药。
而且这种脾虚湿盛的情况也容易辨证,基本上饱食过度,暴饮暴食者,都普遍存在这种病机,所以不管你自己,还是周围人,要试效的机会就很多。
如果你真的掌握得很熟悉,那么你可能随手试效香砂六君子丸,或藿香正气胶囊,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所以大家要有实践药物的精神,但这精神前提是要建立在你对病因病机相当熟悉,对药物的四性五味,研究透彻,机遇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你如果没有准备,盲目地试验,那就像盲人骑瞎马,夜班临深池,开口动手便错。
好红豆蔻我们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干漆。
消血杀虫于干漆。
干漆这味药比较少用,但这味药背后代表的消逐瘀血的功用,却在每次临床中都会用到。
因为消逐瘀血的药太多了,比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
这些药效果都不错,而且不像干漆那样有毒,所以人们就普遍地回避干漆,而选用这些安全有效的消瘀血之药。
除非你要用到杀虫的作用,那时才会想起干漆,否则一般的瘀血经闭癥瘕积聚,大都选用常规的药物,去活血逐瘀。
为什么活血逐瘀法,在我们当今时代广泛为医家运用呢?
在临床之中,你就可以看到,唇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脉道涩滞的病人太多了。
他们拿着一大叠厚厚的检验报告单,要么血脂高,要么血压高,要么血粘度高,要么胆固醇高,要么这些东西都一起来。
所以经常口中干渴,手掌暗红,这都是一派血液浓稠粘滞之象,甚至有些粘滞日久,搞得面部都黧黑晦暗,这都变成瘀血体质了。
如果再不用活血化瘀药,那血管血脉,就会因为堵塞硬化而出现危机重症了。
中医都不是等到你大病铸成才手忙搅乱地拯危救逆。
见一叶而知人间秋凉,识半盏便晓江湖滋味。
所以疾病一萌芽,在功能行病变,气机紊乱,瘀血刚刚停留的时候,你就哟啊懂得下手,不要等到大病已经铸成,到时清大罗神仙都没办法。
什么东西都可以拖,唯独治病拖不了。
什么东西都可以慢,唯独养生保健方面的觉悟不能慢。
在大学期间,我们就懂得用活血逐瘀之法,治疗一些常见的病痛。
因为当时看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又学 了国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一些经验。
当时在大学期间,学校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有些学生抱怨说,大学里头名师太少了,大师太少了,教我们学 的很多老师居然不是学验俱丰的人,甚至有些还是刚毕业,没怎么上过临床的新老师。
其实大学靠的是自学自觉,虽然说别人的影响很重要,但如果你只是因为别人的影响来决定你学 的成就,那么你成就都是极其有限的。
而且在大学里有三大宝库,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网络上公开的系列名师讲座,第三是学校里头,学验俱丰的老先生。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你只要在这种环境下,志心于一处,没有不迅速成就的。
我们在大学期间,收益最深的就是图书馆跟名师讲坛,因为在校园里头,你随时都可以从师兄师姐那里拷贝到大量医学视频。
比如邓老、焦老、颜老、何老等这些国医大师的讲课,更有刘渡舟、郝万山老先生他们讲的《伤寒论》。
学不贵多而贵精,这些人的学术经验,你只要能够续承发扬一鳞半爪,说实在的在一般乡里行医治病,应对些常见病都绰绰有余。
我们那时看了颜老的活血化瘀法,看到他对血府逐瘀汤的灵活应用,感触最深,再结合从图书馆借来的《医林改错》,然后去应对一些疾病,居然屡屡见效,心中猎喜,对中医不仅燃气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源自于别人给你的打气,而是你自己临证试效试出来的。
所以为何学医者要早临床多临床,越早临床你越能发现问题所在,越多临床你越能看到先人智慧的结晶。
就拿一例顽固失眠有五六年的病人,安定经常吃到五六片,这样长久下去,不被失眠折腾坏,也会被药物给搞垮。
他说不怎么,早睡晚睡都睡不着,脑子就是清醒的,这几年不管累不累,睡觉都不沉,以前一类了,还可以到头大睡,现在怎么就睡不着呢?
我们当时一看他嘴唇比常人都暗,而且连前额部民间所说的印堂都带些黑气,不够透亮。
印堂发黑,容易倒霉。
这不单是民间的一句俗话,其实也有一定的医学根据。
为什么呢?
心其华在面。
你如果长期失眠,长期心烦不安,长期暗耗心血,那么你脏腑里头气血都被榨干,就不会有更多新鲜气血向上来滋润荣华面部,所以面部容易晦暗,嘴唇也显得紫暗。
一见到病人脉道涩滞,我们第一感觉就想到血府逐瘀汤,不管你是失眠头痛,还是胸闷心烦,有是证用是药。
有瘀血堵塞存在,就要用活血逐瘀之品,有瘀浊阴实挡道就要开通之。
你想想你在马路上开车,前面有辆小车挡在那里,你过不去,你都会立马烦躁猛按喇叭,这就是堵塞容易引起心烦神乱的现象。
人体内部气血运行也是这个道理,当体内血脉瘀滞有瘀血,阴实挡道时,心脏泵出去的血受到阻拦,脉道不够畅顺,反馈回来的压力,就会让心脏不安,烦躁甚至闷痛,你如果长期这样,那就会造成长期心神不安。
心神不安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失眠烦躁。
一下子就给病人开了五付血府逐瘀汤,我们还在汤方中加了一味三七,因为三七为活血圣药,当时的三七不像现在那么贵,一付药才几块钱。
第一付药吃完,就睡觉稍好。
以后每服一付药,睡觉都好。
五付药服完,脸上好像换了一种气色一样。
他说,以前早上洗脸,拼命用毛巾去搓,但还是暗黑的,现在没怎么去管它,但都有些白里透红了。
家里人也感到高兴,因为印堂发黑,在民间是一种不吉利的现象,居然通过活血化瘀,把这些晦暗发黑的色浊搬运走。
所以以后碰到印堂发黑,嘴唇偏暗的病人,你再看他舌下络脉是不是曲张,看他脉道是不是涩滞,看他睡眠是不是不行。
如果是的话,你先不用管其他症状,先让他脉道恢复通畅,通则不痛,血脉通畅,心中神志功能就会加强,那么就会减少失眠的痛苦。
所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这也是临证试效出来的一条思路。
不单顽固性失眠,很多顽固疑难杂病,都可以从活血化瘀论治,这在以后我们讲其他药物时,会跟大家慢慢道来,还有其他临证心得的分享。
大家想想,顽固疑难病,慢病久病,这是什么概念呢?
是身体长期受病苦折腾,久病多瘀,说白了,就是久病正邪交战过后,身体里头病理产物堆积多,一片狼藉,就是一种瘀滞壅塞之象。
难怪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到,疑难杂病之所以久治难愈,就在于你不善于活血逐瘀。
唐容川也是继王清任后的活血逐瘀大家,以后再讲到《血证论》时再跟大家好好谈谈唐氏的学术思想。
谈到活血化瘀之法,我们就要再次提到中医的通补之道。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头他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医圣就创立大黄蛰虫丸,看到了以通为补的人体之道。
而大黄蛰虫丸里头,就有干漆这味药。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原文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劳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为什么这么多的劳伤瘀积,病人用这攻通之药,张仲景还说这药能够缓中补虚,有点令人费解。
这正是仲圣的高明之出,虚你未必能受得了补,如果你身体壅塞,气血不对流,就像交通被封锁一样,南来北往物质不能沟通,那你虽然有物质,那也等于没有物质。虽然有气血,那也等于没有气血。
所以很多人不爱运动,经脉堵塞,结果营养再好,反而把身体拖累,吃出高血脂,高胆固醇来,身体血液粘滞,脉道瘀堵,所以气血不能畅快地对流,人就很容易疲劳,很容易累。
所以虽然表面上营养富裕,实际上身体气血不足。
就像你海南物产再丰富,如果交通不利,绿色通道没有建立,运不到内陆各个地方去,那再好的农产品,也会腐烂在当地,销不出去。
所以中医补益看的是通补,而不是壅补。
先通才能补,就像想要致富,要先修路一样。如果你经脉管道闭塞,就等于道路不通,那么身体就永远贫瘠,体虚不足。
张仲景看到这点,认为身体有瘀塞的,你用一些攻逐瘀血,通泄肠腑的药,把瘀塞打通,令气血对流,就是对身体最好的补益。
后世有攻下派的张从正,就从张仲景里头提取通补的思想,等我们以后讲《医学三字经》时,再来讲讲历代中医的这些有成就的人物,讲讲他们的医学思想。
而张从正就是这样说的,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故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就是你把血脉的瘀滞,消除那气血就生发得很快,流通得很快。
你把肠胃的积滞清开,那么人体的正气就会提升得很强。
这就是著名的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医学原理。
所以欲补先通,欲升清先降浊。
这就是为何张仲景会选用一派活血化瘀的,如桃仁、水蛭、干漆等,然后再配合通降胃肠的大黄,而制成通补的大黄蛰虫丸。
这样脉道里的瘀血通开,肠道里的败浊得降,就像百川归海,身体自然神清气爽。
大家从汤方的名字里头就要能够领悟到方子的实际意义,为什么叫大黄蛰虫丸?
这大黄、蛰虫是有表法的。
一个代表通大肠管道,一个代表通血脉管道。
两边的管道一旦接通,败浊自下,瘀血不留,新血自生。
所以我们如果知道这个理法,那么你就不用拘泥于是用干漆,还是用水蛭,或者用桃仁了。
我们来看张仲景为什么要放干漆呢?
我们来看何以陈年的瘀血老积,往往少不了干漆呢?
张元素说,干漆这味药能够“消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而《神农本草经》说这味药能够“主绝伤”,就是取它能够破瘀血死血而生新鲜气血的作用。
原来干漆辛散苦泄,这味药能够利用辛散温通之性,畅行一切血中瘀滞,又由于它善于下降,因为它味苦,苦能降能泄,所以干漆它入到身体,是一边攻破瘀血,一边导瘀血下降。
所以古人认为干漆最善于破瘀通经,治疗妇人瘀血堵塞,月经不通。
所以大黄蛰虫丸,也可以灵活变化用于瘀血堵塞的月经不来。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大碗多放辣子 4879楼 2014-10-04 12:01:20
@中医普及学堂 老师好,刚检查出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局部上皮不典型增生,请问在饮食方面如何调理?用山药薏米红枣每天熬粥好不?望不吝赐教
-----------------------------
浅表性胃炎好治,如果发展到萎缩性胃炎,那就不太好治了。
你得严格注意饮食了,胃病九成以上都是饮食不节搞出来的,而九成以上的胃病,都是靠节制饮食慢慢恢复的。
怎么保养胃呢?
前面我们讲到养胃五点。
吃少点,吃慢点,吃暖点,吃淡点,吃熟点。
还有现在的人们他们经常不知觉地吃了压气饭,这太伤胃了。
什么叫压气饭?生完气后吃饭,或者情志激动剧烈波动的时候去吃饭,这都容易吃出问题来。
我们吃饭是不看电视的,吃饭看电视是一个最伤胃的举动,一边你把气血调到大脑眼睛,一边让胃里面缺血帮你消化食物,这就是麻烦了,胃当然扭曲萎缩受不了。
有人问一个智者,你为什么能够修得这么好?
智者说,我就吃饭睡觉。
这人又问,为何大家吃饭睡觉,都没有你修得那么好?
智者又说,只是大家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千般思索,所以搞得脾胃乱七八糟,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觉,万种较量,所以搞得心脑一塌糊涂。
所以大家看,这个时代为什么脾胃病跟精神情志病那么多,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他们并没有专注当下,平心静气地吃饭,专一地睡觉,制心一处地工作,所以就会活得很累,最后累出病来。
记住专一地吃饭,是最养胃的,专一地做事,也是最节省能量气血的,专一地工作学 ,就是一种养生。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但大家要注意,这类破血通经之品,往往力量比较强大,孕妇不能吃,身体没有明显瘀滞的更要少吃。
因为破血之品,大都以损耗气血为代价,又容易损耗胃气,所以中焦脾胃虚弱者也要慎用。
当我们知道这个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通过破瘀血来达到,使气血对流,补益人体的作用时,再去看一些古方,你就能够变通泄之方为补益之用。
南方有些地方的人,都懂得一味药叫穿破石,又叫篱笆刺,很多人用这味药来围篱笆,同时由于这味药的根色黄,善于穿破走窜,所以民间又把穿破石称为黄蛇。
这黄蛇的名字极富有动感,也符合穿破石的药物的作用特点。
大家看蛇是善于钻动,善于游窜,善于钻到各个拐角,把青蛙老鼠吃掉。
所以大凡治风湿,最顽固的那种,痰浊瘀血堵在关节,深层次,中医必用虫类要,或者动物药,或者这些蛇。
就像我们后面要讲的乌梢蛇、白花蛇,就取它善于游动气血,搜刮瘀滞。
而穿破石,是草木类药,又具有黄蛇之称,这说明它走窜打通脉道之力不可小觑。
所以这些广大农民工人,他们识得此药的都知道年终时,熬些这些药来喝喝,可以帮助把身体脉道瘀滞打通。
因为一年干活到头,难免拉伤劳伤损伤,总会有瘀血堵在经脉,会有涩滞。
这些瘀滞如果不及时疏理,等到陈年老积一形成,那时再要治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他们就砍上一棵穿破石树,熬来整村人都可以喝,如果你在喝过程中,又懂得去干活,去练力,去锻炼身体,那么你的力量就会变得比以前更大,身体比以前更壮。
这也是民间武馆的不传之秘,他们会让 武者,先服用一些活血化瘀之汤药,比如穿破石、丹参、三七、红花等,然后再通过修炼身体,捶练肌肉,拉筋炼骨,这样锻炼起来,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可以有效地把身体的瘀滞打通,把身体的气脉贯通,让身体更容易长得结实强大。
这就是借助外在药物,跟配合自身的训练,迅速把身体强大起来的道理。
所以每个精通武艺的高手,他必定精通医理,一方面他会医治伤损,一方面他可以借助医药来强身健体,来提高锻炼身体的效果。
为何我们在山里头,如果在劈柴干重体力活之前,知道这段时间劳动量将特别大,那么事前就先服点三七、丹参粉,或者熬点穿破石来喝喝,这样再去干活时,气血对流就更快速,身体耐受就更强,而且不容易劳累受伤,更能够借助劳动来强壮。
有些父母来问,我的娃子刚上大学,听说要军训,这娃子平时在家里什么活的没干,他在军训时受不了,该怎么办?
我们跟他说,很简单,你就搞点泡参、三七粉、丹参,三样打成粉,在军训前一周,可以每天喝一点点,两三克就够了,然后去运动锻炼,等一到军训时,你的体力耐力,肯定比以前强。
甚至有些要到西藏等高原地带考察或旅游的政府官员,也问我们,去之前该怎么保养,听说那边缺氧很厉害,怕身体扛不住,该怎么办呢?
我们跟他们说,就按这办法,去之前,行气活血,让身体的瘀血消融,新血生出,这样气通血和,你耐力体力跟反应能力都全面提高。
后来他们旅行回来也确实是这样,所以懂点中医中药,可以让你在很多情况下都受用。这将成为你做事情,暗中的一张王牌。
所以大家从干漆治疗五劳七伤到穿破石治疗年终劳损,再到丹参、三七强壮身体,以及防止跌打劳伤、高原反应,你能够看到什么呢?
你不要被这些复杂的药物转晕了,要看到它们共同都代表一个道,那就是活血化瘀,推陈出新,强大身体。
正如清代王清任说,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何患身体不强。
所以今天我们表面上是跟大家讲干漆,实际上是跟大家讲最重要的气血辨证。
看似在讲干漆消血杀虫,实则在讲人体气通血活之道。
因为你不是用药物去治病,而是用一众道法去治病,唯道可以御术,唯术可以统药。
所以我们要清楚,中医靠的是什么去治病呢?
如果你仅仅认为靠的是药去治病,那么你就太小瞧中医了,而且你得到的中医必将只是一鳞半爪,中医治病靠的是人体气血流通之道,人体脏腑升降之道。
所以讲药都不能离开这背后的人体之道,你对人体之道体悟日渐精深,那么用起药物来,就会更加炉火纯青,日渐灵活。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鹿茸。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33、鹿茸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干漆这味药,知道消血杀虫于干漆。
干漆有两大功用,一个是消除宿血积血,一个是由于它有毒,能以毒攻毒而治虫。
所以在《药性论》中说,干漆能杀三虫,助女人经脉不通。
而《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干漆性毒而杀虫,降而行血,所主诸症虽繁,其功只在二者而已。
古方中记载,干漆一味,是治小儿蛔虫心痛的单方,甚至不是虫积腹痛,其他的胁肋积聚疼痛,九种心痛,在古籍也记载一味干漆治成年积痛如神。但大家不要看到表面疼痛,一定要看到它是不是瘀血堵塞。
张元素说,干漆消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
看到了吗,非年深日久,积滞瘀血者,不可轻用干漆。
所以古人用干漆来下瘀血,治闭经,女子疝瘕,这都是取它善于消破牢固瘀血,甚至在《圣济总录》中有个干漆散,用干漆配当归,打粉久服,治疗产后胞衣不下,恶露不行,这都是利用干漆善于下破坚聚,排泄瘀血的功用。
我们跟大家提到张仲景的大黄蛰虫丸,治疗五劳七伤,一般常规治疗劳伤,只看到虚损的一面,而用补益之法。他们没有看到为什么虚损,这样治病还是只停留在表面上见招拆招,所以用补虚之法,并不能很好地凑效。
我们看如果这条水沟常年缺乏流水过来,导致杂草满沟,泥石塞流,这样你在沟的上面放水,它也层层阻拦下不来,为什么呢?
年久失修,沟渠不畅,图补无益,必先通之。
所以你在放水之前,先把沟挖通,把杂草铲除,把陈年淤泥清开,这样保持沟通渠畅,无所住滞,你再放水,就通畅无比,哪里需要水,就能迅速补益到哪里去。
所以对于人体而言,你总是要考虑两大问题,第一个是沟渠有没有水,气血足不足,第二个是沟渠通不通畅,经脉有没有涩滞。
这两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盈通虚滞辨证。
正常的人处于气血盈通状态,什么是气血盈通,顾名思义,就是气血充足,经脉通畅。
生病的人是处于气血虚滞状态,什么是气血虚滞?
同样大家可以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足,经脉滞塞,所以补益之法有二,一个是补充气血,另一个是畅通经脉。
而身体虚弱的原因也有二,一个是直接气血亏虚不足,第二个是经脉堵塞瘀滞。而这两方面通常是同时来的,所以为何很多治疗五劳七伤的方子,总是攻补同用,通补兼施。
大家看《千金方》里头有个治五劳七伤的方子,仅由四味药组成,用枣仁、柏子仁、山萸肉,一补一收,再用干漆一破,而干漆破瘀通经在前,这些仁类药,补益安神在后。
沟渠经脉得畅,气血神志得养,故劳伤可治。
你如果懂得用通补的眼光,来看这些古方,你就会读懂古人是如何设计处方的,也能够活用古方化裁古方。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形容干漆,那《本草经疏》上就说得很好,里面讲干漆能逐胃肠血脉,一切有形积滞。
胃肠既清,五脏安和,血脉通畅,痿缓痹结自调。
所以女子疝瘕可治,男子腰痛可医。
风湿痹痛可除,虫积堵塞可下。
好干漆这味药我们就复 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鹿茸。
鹿茸是补阳药的代表,人体有气血阴阳,阳虚的人动力不足,一派晕沉疲劳,身体缺乏温煦,而阴液不足的人则相反,一派烦躁难安。
所以中医入手便要分阴阳,凡能够补助人体阳气,提高脏腑温煦功能,从而改善胃寒之冷,腰膝酸软,宫寒精冷等病症的药物,称之为补阳药。
这鹿茸为何是补阳药之首呢?
那根它相反的补阴药治首是什么?是龟板。
因为鹿乃天下至阳之物,生长于高巅之上,其茸角乃巅顶诸阳所会之处,极具生机,而龟乃天下至阴之物,长于深海之中,龟之腹板在下,乃药物龟板。
最善于填补真阴,鹿善动,善跑,乃阳主动,龟善静,善定,乃阴主静也。
所以古方里头有龟鹿二仙胶,来并补阴阳,调理阴阳两虚的身体。
但是讲起动物药来,一般医家都有一股慈悲不忍之心,能不用时,尽量不用,能够用草木药代之,尽量用草木药代之。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道: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连孙思邈这千古药王他都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不够,为什么呢?
凡大医治病,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你如果杀了生命,然后取它为药物,比如现在很多不法分子,猎取犀牛,取其角,射杀黑熊,取其胆,猎杀雄鹿,锯其角茸,扑捉麝来割取它的脐部香囊。
这样仅仅为了一己的私欲,图谋财力,却损杀生灵,这种就是含灵巨贼。
所以即使是小小的蜈蚣,蚯蚓,水蛭,螨虫,我们能不用它们,都尽量不用。而不想贪图一时的临床疗效,而用这些非凡药物,以它们的生命为代价。
医生可以其他的知识缺失,但慈悲之心,最为紧要,最不可缺失,若失去心头的慈悲,这一路终将走不下去。
所以即使孙思邈,在用一些小虫也会选择危急不得以之时乃用之,而不是泛滥用之,以博取医名声名。
本来我们都要少讲犀角、羚羊角、麝香、鹿茸这些药物,毕竟这些都是生灵,但有些顽疾因为有这些药物,却能够重见光明,而且现在像鹿、羚羊、麝,都慢慢开始有人工饲养了。
人们定期地采取他们的茸角,却不需要把它们猎杀,让它们在第二年又可以长出新的茸角。
这就是为何现在市面上仍然可以买到鹿茸羚角的道理,所以大家不仅用动物药,就连用植物药时,都要存谨慎之心,能不用时,尽量不用,到真正用时,一定要三思而行,谨慎用之。
这份态度适合于我们将来讲每一味药,我们不仅要想到,以身试药,胡乱用药是对自己、病人身心健康不利,同时更要想到这是在损伤物命,在浪费福报。
所以医家必然秉承,惜物惜命的精神。
就连粥米掉在地上都要捡起来洗净再吃,为何?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
人生在世,不应该仅仅只是个消费者,更应该是个造福者,为人民谋一片福祉,为天地增一片清宁。
所以有人说,你怎么可以讲这些稀有动物呢?怎么可以用这些稀有动物呢?
其实不单稀有动物要慎用,就连寻常的药草也不能滥用,也要起珍惜宝贵之心。
我们来看鹿茸,它甘温,偏咸,归肝肾经,能够补肾阳,强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这五大功用,大家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取象类比的思维推出来。
为什么呢?
你看这鹿喜欢生活在高山森林之间,善于跳跃,感官非常灵敏,在中医认为,肾阳主周身的动力,生命的原动力,来自于命门肾阳,而且肾为作强之官,主技巧。
所以那些心灵手巧,反应敏捷的人,大都有充足的肾阳,而且能够节制欲望,能够保精固元,所以才能练出超群的技巧,灵敏的感官。
这就是为何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节房劳,戒手淫,甚至连看电视都要少。
连起心动念,消耗的能量都要照顾到,这样才有可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打破记录。
如果放纵欲望,消耗肾阳,那你是不可能超常发挥,不可能更灵敏,反应更矫捷的。
所以中医看到善纵跃,极其灵敏的鹿,就能够知道它具有充足的肾阳,正因为这样,它才能够把阳气直冲巅顶,阳气有余,就长为茸角。
所以鹿茸鹿角年督脉肾阳余气所话,你想想,一个动物有多余的精气向上长出骨角来,这动物气血强大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认为这鹿茸就可以益精血,这跟中医肾主藏精,肾主骨的精神是一致的,这样你又可以顺理推出,鹿茸可以强筋骨,因为它本身就是筋骨,而且是筋骨最精华所聚。
中医道家养生把这种精华上聚巅顶之象,称之为三花聚顶。
而鹿茸正是精气神三种最精华之物上聚的体现。
在古代的《笔谈》中讲,大凡含血之物,肉最容易长,但筋骨却难长,而鹿就不同,筋骨长得快速,甚至像草木那样,而且直达巅顶,长于诸阳之会的头,并且坚固如磐石。
可见它生生不息,壮人精血,推陈出新之妙。
我们再看,它又是如何调冲任的呢?
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亏损,容易血枯经闭,胞胎不安,崩漏带下。
这时非大补冲任,填充血海不可。
所以鹿茸能够迅速巩固冲任,生精补髓,填补血海。
那最后为什么还说它能托疮毒呢?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21-03-05 01:51:35
@中医普及学堂 4838楼 2014-09-25 11:40:00
@中医普及学堂 4820楼 2014-09-22 17:03:47
大家好,刚刚发了两个中医帖,一个是《跟师一日一得2之临证取象》,另一个则是《小郎中学医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最近之所以发帖速度慢,是因为一方面前面已经发很多了,另一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两本书。
现在临证取象这书已经出版面世了,所以可以轻松一点。
后面我们继续会把《药性赋》发好跟进。
而《小郎中学医记》1、2集,还有《药性赋》第一集的书籍,估计要十月低才能面世,之前很多读者都......
-----------------------------
@肖咸锋 4829楼 2014-09-23 09:05:19
哪里可以买到?
-----------------------------
跟师一日一得,当当网上已经有得买了,而小郎中学医记,还有药性赋,要等十月
-------------------------
@绿萝裙2012 4848楼 2014-09-27 00:15:59
Mark我不是托
-----------------------------








中医普及学堂推出的《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刚刚出来了,当当网上应该有得卖了,而《药性赋白话讲记》要过几天网上才有得卖,而在实体店已经可以买到了。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字数:105371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3-04 05:45:00

更新时间:2021-03-05 01:51:35

评论数:68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