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长篇连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匡正事实真相:隋文帝属于属于自然病逝,据史料记载老人家走的时候相当泰然自若,杨广是顺利即位继承大统,属于正常接班。正史:“仁寿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隋文帝临终前的另外两次谈话揭示出秘密
“高祖至宫寝疾,临崩,谓皇太子曰:「章仇翼,非常人也,前后言事,未尝不中。吾来日道当不反,今果至此,尔宜释之。」”
自知时日无多的隋文帝,可能想起了术士章仇太翼的话,于是这样嘱咐太子杨广要释放章仇太翼。
“及上疾笃,谓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上因揽太子(这里的太子是指新太子隋炀帝杨广而非旧太子杨勇)颈谓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隋文帝看到何稠,何稠曾为独孤皇后选择陵寝,似乎也想起了独孤皇后,隋文帝非常欣慰的揽着太子的脖子,把后世交代给了何稠。

从这两则史料看,隋文帝临终前,非常的释然,也非常安详的,对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杨广也很信任,一切后事早已安排好。

事实证明,隋文帝是从容病逝,属于正常辞世,离世也无比伟大圣洁,老人家走的时候也很光彩。比拿破仑被人下毒惨死华盛顿被庸医放血致死的结局强多了。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正月,文帝幸仁寿宫。夏四月乙卯日(此月丙寅朔,无乙卯日)病发,七月乙未(8月1日),日清无光。预示文帝已处于病危中。甲辰日(8月10日),“文帝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决”,实现权力平稳过渡,炀帝是正常接班。


黑名单 | 举报 | 3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虎皇天尊9Lv 12 时间:2015-05-21 21:39:52






@不说假话2015 2015-05-21 20:39:43
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最后死在儿子手里的人,居然成了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政治家,实在太荒唐了,连儿子都管不好的人,能管好国家吗?
-----------------------------
匡正事实真相:隋文帝属于属于自然病逝,据史料记载老人家走的时候相当泰然自若,杨广是顺利即位继承大统,属于正常接班。正史:“仁寿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隋文帝临终前的另外两次谈话揭示出秘密
“高祖至宫寝疾,临崩,谓皇太子曰:「章仇翼,非常人也,前后言事,未尝不中。吾来日道当不反,今果至此,尔宜释之。」”
自知时日无多的隋文帝,可能想起了术士章仇太翼的话,于是这样嘱咐太子杨广要释放章仇太翼。
“及上疾笃,谓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上因揽太子(这里的太子是指新太子隋炀帝杨广而非旧太子杨勇)颈谓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隋文帝看到何稠,何稠曾为独孤皇后选择陵寝,似乎也想起了独孤皇后,隋文帝非常欣慰的揽着太子的脖子,把后世交代给了何稠。

从这两则史料看,隋文帝临终前,非常的释然,也非常安详的,对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杨广也很信任,一切后事早已安排好。

事实证明,隋文帝是从容病逝,属于正常辞世,离世也无比伟大圣洁,老人家走的时候也很光彩。比拿破仑被人下毒惨死华盛顿被庸医放血致死的结局强多了。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正月,文帝幸仁寿宫。夏四月乙卯日(此月丙寅朔,无乙卯日)病发,七月乙未(8月1日),日清无光。预示文帝已处于病危中。甲辰日(8月10日),“文帝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决”,实现权力平稳过渡,炀帝是正常接班。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9Lv 12 时间:2013-09-12 20:59:26






隋的殷富与财政开支的节简也密不可分。史实证明.隋文帝时的财政始终是支小于入。如开垦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文帝问:“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隋书·食货志)。“用处”即开支,“纳处”即收入,就是说虽然每年用于赐用的计数百万段,但比起收入来数量还是不多的,所以府库藏量还是有增无损。开皇九年平陈庆功,赏赐是最多的一次。“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郊”。但所费也不过“三百余万段”。九年隋有户六七百万,年收绢帛量就要达六七百万匹,所支也远小于所入。可见有司上言基本上反映了隋代财政的真实情况。

隋代为什么能保持出小于入的财政局势呢?首先是军费和官俸开支的降低。隋代的军费开支是不多的。开皇九年以前,由于国家多事,军队处于发展的趋势。开皇八年十月平陈,是军队数量最多的时期,但也只有五十一万八千人。而且这时的府兵中有许多是乡兵团宗。如平尉迟迥。杨尚希镇守潼关所率领的就是杨家士族的三千宗兵。又如清河人张家于淮阴,“授大都督,领乡兵”。庐江人樊子盖,“以仪同领乡兵”。彭城人刘权,“以车骑将军领乡兵”(以上见《隋书》各传)。这一大部分乡兵团宗,国家不作战时,其费大都由本处自理。这样国家的军费开支就不会太大。从开皇九年以后,隋文帝立即对府兵进行了精减。如开皇九年刚平陈讫,就下沼“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并要求“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隋书》卷2,高祖下).“禁卫九重”是指十二府范围的禁军,“镇守四方”是说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军队,除此以外的军队全部裁免。“武力之子”,指开皇九年以前军户的子弟,在世兵制下他们子孙大都充兵。从现在起他们全部学文,不再充兵了,说明世兵制被废除。开皇十年,又诏令“罢山东河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同上书)。由此可知,隋政府平陈后对军队实行了压缩精减的政策,这使军费的开支又大为减少。然而,隋代军费降低还主要在于对府兵制度的改革。北周府兵专立军籍,费用全由国家开支,因而造成财政亏损。因此,隋文帝在开皇十年,诏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同上书)。这一改革对财政有两大好处。其一,“垦田记帐,一与民同”,就是说军人从此与农民一样,申报户籍,受还土地,在无战争时照常从事农业生产。如《隋书·郎茂传》郎茂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身死王事者”,一般指为国作战而死的士兵,郎茂的建议是针对充当士兵的百姓而提的。“子不退田”,即战亡卫士不按照一股百姓身死退田的规定处理,而由子孙继承。隋代府兵既受有土地并得到优恤,所以府兵及其家属的一切费用就均为自理,国家不再开支。其二,隋政府规定府兵照受土地,而不纳租调。但是其作战时的资粮给养却全由本人负担,国家一律不管。如“会平陈之役,定和当从征,无以自给。其妻有嫁时衣服,定和将鬻之,妻靳国不与,定和于是遂行”,又如赵元淑,“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得别人资助才赴任。从上可知,隋代的军费开支是较低的。

官俸开支的降低,主要在于对官僚机构的改革和冗员的精减。隋文帝受禅,承周齐官僚制度的滥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由于“具僚以众”,“吏卒又倍”,致使“资费日多”,“租调岁减”,“仓廪尚虚”。隋文帝面对这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干是把原来州、郡、县三级制改成州、县两级制,又“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并省了许多州县。到隋炀帝时,又一次“并省诸州”,仅开皇三年就废除了五百余郡,随之官吏人数也大为减少。隋代每郡从太守至佐史共146人,精减五百郡就免去郡一级官吏73,000人。即按每郡辖两县计,共省去1,000个县,隋代每县从今至曹佐合99人,共减去县级任职官吏99,000人,总共省郡县官吏172,000人。隋代规定官吏俸禄,郡太守三百四十石,每郡太守约3人,共1,500人,节省粟510,000石。县令俸禄为140石,每县约两名,共2,000名,计粟280,000石。这次共减少傣禄790,000石。可见隋代吏制改革,对官费的降低实不是少数。

其次,是其他开支的减免。(一)对突厥的开支减少。周齐时,突厥强盛起来。北周为免除外患,“岁给缯絮、锦綵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北史·实厥传》)隋文帝即位后征服了突厥,对其采取“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的外交政策。原来那种“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的作法得到制止。隋代赏赐于突厥的绢帛,据《隋书·突厥传》统计共224,000匹,平均每年约6,054匹。只是北周年用量的十七分之一。(二)对官僚赏赐开支的减少。统计《隋书》列传,有记载的共360人,而受赏赐的只有104人,仅占三分之一弱。所用绢帛綵缣锦共653,600匹,从开皇元年至大业六年农民起义暴发止共三十年,平均每年用于赏赐的为21,786.6匹。若按开皇九年六百万户计,年收入纺织品为六百万匹。可知每年所赐约是所入的二百八十分之一。《隋书》所赏赐的粟米有记载的共69,100石,每年平均2,303.3石,开皇九年六百万户,每户缴粟三石,年收入为18,000,000石,可知每年赏赐所出的约为每年所入的八千分之一。再次是免除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如隋时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灯节,“京邑爱及外州”,“充街塞陌”,“燎炬照地”,致使“竭赀破产”,文帝下令免掉。又如开皇元年,令“太常散乐并放为百姓,禁杂乐百戏”。这些费用的大量节省,使国家的租税很快积存起来。

隋文帝即位后,吸取了周齐和南陈统治者的奢侈无度荒淫腐败而亡国的教训,常告诫太子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资治通鉴》卷179)他唯恐勇“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特赐予自己旧日所带刀一枚,葅酱一合,衣眼一件,使其“复观之以自警戒”。为了在中央贯彻节俭政策,他严格要求百司臣僚。有司常以布袋贮乾姜,“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裘,“因笞所司,以为后诫”。而且,对待诸子也同样如此。秦王俊由于“渐好奢侈,违越制度’,被文帝免除。左武卫将军刘升谏之,文帝曰:“法不可违”。杨素又谏,文帝答道。“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总不许,并将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其余太子勇被废,蜀王秀被免,都是因为奢侈而致。隋文帝本人也较能“躬履俭约”。如苏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陈节俭以谕之。文帝“为之改容,彫饰旧物,悉命除毁”。“六宫咸服干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皆不改作。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而已”。因此,开皇年间,“上下化之”,“务存节俭”。这些记载虽难免过于渲染,但节俭政荣的实行还是可信的。所以,《隋书·食货志》指出隋文帝“躬先俭约,以事府帑”。在此同时,隋文帝又执行了坚决打击贪污盗窃的政策。。如厍狄士文为贝州刺史,“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隋书·厍狄士文传》)。开皇十六年。有司奏合川仓粟少七千石,查为主典所窃。文帝命“斩之。没其家为奴婢,鬻粟以填之”(《隋书·刑法忘》)至仁寿时,法律更为峻严,规定”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因此隋代官吏比起前代来较为称职守法,从而使国家积蓄得到了保证与巩固。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隋的殷富与财政开支的节简也密不可分。史实证明.隋文帝时的财政始终是支小于入。如开垦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文帝问:“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隋书·食货志)。“用处”即开支,“纳处”即收入,就是说虽然每年用于赐用的计数百万段,但比起收入来数量还是不多的,所以府库藏量还是有增无损。开皇九年平陈庆功,赏赐是最多的一次。“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郊”。但所费也不过“三百余万段”。九年隋有户六七百万,年收绢帛量就要达六七百万匹,所支也远小于所入。可见有司上言基本上反映了隋代财政的真实情况。

隋代为什么能保持出小于入的财政局势呢?首先是军费和官俸开支的降低。隋代的军费开支是不多的。开皇九年以前,由于国家多事,军队处于发展的趋势。开皇八年十月平陈,是军队数量最多的时期,但也只有五十一万八千人。而且这时的府兵中有许多是乡兵团宗。如平尉迟迥。杨尚希镇守潼关所率领的就是杨家士族的三千宗兵。又如清河人张家于淮阴,“授大都督,领乡兵”。庐江人樊子盖,“以仪同领乡兵”。彭城人刘权,“以车骑将军领乡兵”(以上见《隋书》各传)。这一大部分乡兵团宗,国家不作战时,其费大都由本处自理。这样国家的军费开支就不会太大。从开皇九年以后,隋文帝立即对府兵进行了精减。如开皇九年刚平陈讫,就下沼“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并要求“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隋书》卷2,高祖下).“禁卫九重”是指十二府范围的禁军,“镇守四方”是说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军队,除此以外的军队全部裁免。“武力之子”,指开皇九年以前军户的子弟,在世兵制下他们子孙大都充兵。从现在起他们全部学文,不再充兵了,说明世兵制被废除。开皇十年,又诏令“罢山东河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同上书)。由此可知,隋政府平陈后对军队实行了压缩精减的政策,这使军费的开支又大为减少。然而,隋代军费降低还主要在于对府兵制度的改革。北周府兵专立军籍,费用全由国家开支,因而造成财政亏损。因此,隋文帝在开皇十年,诏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同上书)。这一改革对财政有两大好处。其一,“垦田记帐,一与民同”,就是说军人从此与农民一样,申报户籍,受还土地,在无战争时照常从事农业生产。如《隋书·郎茂传》郎茂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身死王事者”,一般指为国作战而死的士兵,郎茂的建议是针对充当士兵的百姓而提的。“子不退田”,即战亡卫士不按照一股百姓身死退田的规定处理,而由子孙继承。隋代府兵既受有土地并得到优恤,所以府兵及其家属的一切费用就均为自理,国家不再开支。其二,隋政府规定府兵照受土地,而不纳租调。但是其作战时的资粮给养却全由本人负担,国家一律不管。如“会平陈之役,定和当从征,无以自给。其妻有嫁时衣服,定和将鬻之,妻靳国不与,定和于是遂行”,又如赵元淑,“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得别人资助才赴任。从上可知,隋代的军费开支是较低的。

官俸开支的降低,主要在于对官僚机构的改革和冗员的精减。隋文帝受禅,承周齐官僚制度的滥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由于“具僚以众”,“吏卒又倍”,致使“资费日多”,“租调岁减”,“仓廪尚虚”。隋文帝面对这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干是把原来州、郡、县三级制改成州、县两级制,又“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并省了许多州县。到隋炀帝时,又一次“并省诸州”,仅开皇三年就废除了五百余郡,随之官吏人数也大为减少。隋代每郡从太守至佐史共146人,精减五百郡就免去郡一级官吏73,000人。即按每郡辖两县计,共省去1,000个县,隋代每县从今至曹佐合99人,共减去县级任职官吏99,000人,总共省郡县官吏172,000人。隋代规定官吏俸禄,郡太守三百四十石,每郡太守约3人,共1,500人,节省粟510,000石。县令俸禄为140石,每县约两名,共2,000名,计粟280,000石。这次共减少傣禄790,000石。可见隋代吏制改革,对官费的降低实不是少数。

其次,是其他开支的减免。(一)对突厥的开支减少。周齐时,突厥强盛起来。北周为免除外患,“岁给缯絮、锦綵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北史·实厥传》)隋文帝即位后征服了突厥,对其采取“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的外交政策。原来那种“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的作法得到制止。隋代赏赐于突厥的绢帛,据《隋书·突厥传》统计共224,000匹,平均每年约6,054匹。只是北周年用量的十七分之一。(二)对官僚赏赐开支的减少。统计《隋书》列传,有记载的共360人,而受赏赐的只有104人,仅占三分之一弱。所用绢帛綵缣锦共653,600匹,从开皇元年至大业六年农民起义暴发止共三十年,平均每年用于赏赐的为21,786.6匹。若按开皇九年六百万户计,年收入纺织品为六百万匹。可知每年所赐约是所入的二百八十分之一。《隋书》所赏赐的粟米有记载的共69,100石,每年平均2,303.3石,开皇九年六百万户,每户缴粟三石,年收入为18,000,000石,可知每年赏赐所出的约为每年所入的八千分之一。再次是免除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如隋时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灯节,“京邑爱及外州”,“充街塞陌”,“燎炬照地”,致使“竭赀破产”,文帝下令免掉。又如开皇元年,令“太常散乐并放为百姓,禁杂乐百戏”。这些费用的大量节省,使国家的租税很快积存起来。

隋文帝即位后,吸取了周齐和南陈统治者的奢侈无度荒淫腐败而亡国的教训,常告诫太子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资治通鉴》卷179)他唯恐勇“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特赐予自己旧日所带刀一枚,葅酱一合,衣眼一件,使其“复观之以自警戒”。为了在中央贯彻节俭政策,他严格要求百司臣僚。有司常以布袋贮乾姜,“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裘,“因笞所司,以为后诫”。而且,对待诸子也同样如此。秦王俊由于“渐好奢侈,违越制度’,被文帝免除。左武卫将军刘升谏之,文帝曰:“法不可违”。杨素又谏,文帝答道。“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总不许,并将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其余太子勇被废,蜀王秀被免,都是因为奢侈而致。隋文帝本人也较能“躬履俭约”。如苏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陈节俭以谕之。文帝“为之改容,彫饰旧物,悉命除毁”。“六宫咸服干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皆不改作。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而已”。因此,开皇年间,“上下化之”,“务存节俭”。这些记载虽难免过于渲染,但节俭政荣的实行还是可信的。所以,《隋书·食货志》指出隋文帝“躬先俭约,以事府帑”。在此同时,隋文帝又执行了坚决打击贪污盗窃的政策。。如厍狄士文为贝州刺史,“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隋书·厍狄士文传》)。开皇十六年。有司奏合川仓粟少七千石,查为主典所窃。文帝命“斩之。没其家为奴婢,鬻粟以填之”(《隋书·刑法忘》)至仁寿时,法律更为峻严,规定”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因此隋代官吏比起前代来较为称职守法,从而使国家积蓄得到了保证与巩固。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冉闵)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这种失去理性、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在当时屡见不鲜。真正受尽苦难的是被挑动起来相互仇杀的各族人民。短短的一、二十年间,中国的人口从二干三百万锐减至一千余万,整个中原沦为废墟。东晋孙绰曾满怀悲凉地控诉道,

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废,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


接受胡俗,刻意模仿学 ,就表明对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的认同与归依,成为进身仕途的敲门砖。北齐有位士大夫不无得意地向人密授当官诀窍: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民族歧视的政治高压,使得胡俗不断渗透于汉人社会。祖埏与京城少年歌舞为娱,樗蒲为戏。更有甚者,一些汉人学会南腔北调的胡语,因游戏见宠,便忘记了自己的出身。昌黎(今辽宁义县)人韩风在北齐当权,便以残害汉族士人为能事,制造冤案,于朝中厉声痛骂:“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毫无愧色。相反,学 儒家汉学就会被视作异己,招致不测。北齐废帝高殷,勤奋好学,温文尔雅,其父文宣帝便觉得他颇似汉人,屡欲废之。有一次,文宣帝登金凤台,强令他手刃囚徒,他不忍下手,竟遭文宣帝鞭挞,直吓得当场神经错乱。


胡化的结果导致了社会的粗鄙化和政治的野蛮化。当政权巩固、生产发展之后,国家以军事为主导的外向扩张就日益转变为以提高君权为导向的内部体制建设,重新建立正常的政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强有力的管理统制。这时,草原马背上发展出来的管理模式不能适用于农业社会,部落酋长联盟式的寡头民主制不能适应于提高君权的需要。于是,恢复以忠孝尊卑为核心的等级礼制再度成为紧迫的课题。“六镇暴动”虽然暂时迟滞了这一进程,但却无法完全阻挡它。所以,汉化并不是一个种族优劣、文化高下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经过长期少数族统治和胡化浸染的中原社会,汉化不可能也不会是简单的复古倒退,回复汉晋文化制度,它必然包含着扬弃旧的文化与吸收新文化要素两个方面。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要解决民族;文化的融合问题,而且是要形成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心理,重新整合分裂的社会,成为最深刻与稳定的文化内核,达到深层的强有力的统一。这种内在统一远比军事占领和领土统一更加艰巨复杂。历次汉化运动的失败,从表面上看是极具感情色彩的民族冲突,但究其实质却是鲜卑族社会进步而带来新旧政治体制转换过程中内在矛盾的激化。那么,对于积极推进汉化运动以求重新统一中国的政治家,他们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社会呢?魏晋南北朝长期断裂的社会已经积重难返,西晋政权崩溃之后,中国北方出现的政治权力真空,诱使边疆各族蜂拥而入,抢夺瓜分这片富庶沃土。最初是匈奴,而后,羯、鲜卑、氐和羌族接踵而至,纷纷建立起各式各样的政权。这些互不统属的少数族统治者,犹如一群追逐水草的野马,恣意纵横奔突。原有的羁绊被冲决了,掳掠战利品(财物、人口和土地)成为最主要的目标。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之下,他们谁也无法取得公认的正统地位。神圣的权威被打碎之后,实力代表了一切,胜利就是真理。这样,战争作为衡量是非的最高语言,不停地轰鸣。西晋灭亡后的弹指一挥间,十六个少数族政权遽兴旋灭。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史书这样记载“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高祖从五更起就驾临听朝,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乐此不疲。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亲民也是最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皇帝。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澄清吏治,注重奖良惩贪的皇帝。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也。直至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麖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隋文帝的朝代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惟一灭绝腐败的封建朝代。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统一天下后,不但没有杀敌国的投降战俘,而且厚待其亡国之君的仁慈皇帝。隋文帝平陈之后,对陈叔宝给予优厚的待遇。经常召陈叔宝上朝接见,待遇和三品文官衔一样。朝中每有宴会的时候,为了不勾起陈叔宝的怀乡之情,使其伤感,文帝总是特意叮嘱乐伎不奏吴地乐曲,可谓关怀备至,隋文帝把陈叔宝当做儿子一样悉心对待。陈叔宝爱吃驴肉,文帝经常吩咐有关部门源源不断的供应。隋文帝仁慈善待亡国之君陈叔宝,为后世子孙开了个极好的历史先例。之后的赵匡胤不杀李后主、朱元璋不杀陈友谅之子不过是效法文帝故智,不值一提。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纸张代替竹简作为公文奏章处理朝政的皇帝。这里就要做个对比,看看他之前的秦始皇是怎样的?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前,就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读百二十斤文书,秦始皇不仅要大权独揽,还要小权独揽,秦始皇不识大体只识小数,当时的文书是竹简按论斤称,几斤竹简也写不了几个字,因此秦始皇办公效率特别低下,他即使想事事亲历亲为也只能力不从心,秦始皇这哪是在批奏章,简直就是在做苦力在负重持竹简练臂力。秦始皇极端注意专制独裁,事无大小,都要由他亲自决断。侯生、卢生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 。《淮南子》也说:“赵政(即秦始皇)昼决狱而夜理书”。《汉书·刑法志》也说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他每天所处理的公文要以一百二十斤为标准,达不到标准就不停止办公。这些“书”在当时是用竹木简写的,所以弄得要用石来计算重量。但是一百二十斤(约合今五十多斤)毕竟不是个小数,所以侯生、卢生说他“贪于权势至于此”。纸张虽在汉朝就已经发明,但并未在朝廷得到广泛应用,直到隋文帝时期才真正把纸张作为朝政文书广泛应用,从此不必再与秦始皇一样仅仅是拿起竹简就累得半死不活,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撕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没有力气在做战了,强壮的青年大概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妇。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眼看着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据。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羯族、鲜卑族是白肤色人种。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打个比方这要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大大小小的殖民地严重得多。因为入侵的异族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乱极归于大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无尽的漫漫长夜后迎来了人类文明的终极曙光,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无比辉煌的神话,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隋文帝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隋文帝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冕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蒨,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悉除北周苛政,宣布大赦天下。长安城内万民欢呼雀跃,新贵名流欣喜若狂。长安东西两市一百一十坊,四面立邸,夜不闭户,彩光缤纷,载笑载乐,共庆隋皇朝之兴。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


但是没有鲜明的对比反差,你就不知道这个时代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这个时代到底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的呢?恰恰是建立在中国最腐朽的朝代西晋与最黑暗混乱的深渊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基础上的。来看看这个朝代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状况,你就知道这个朝代的开国是中国历朝历代难度系数最大的,这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能在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最低起点、一片萧条的废墟阴谷中建立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是何其的伟大与圣明。


隋文帝受天明命即位初期,到底接手的是怎样一个摊子呢?建立在何种国力基础之上?到底接手的北周政权财政状况如何呢?接手的实在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当时由于北周武帝、北周宣帝实行丧权辱国的屈辱外交对突厥称臣和亲纳贡,北周武帝“惧突厥寇掠,倾国库府藏以给之”,加上北周武帝长期对北齐用兵军费开销巨大,北周国库几乎耗费殆尽。隋文帝受禅之初,北周国库太仓里只有一百枚面饼,什么金银财宝也没有,接手的是一个国民经济几乎崩溃、政府财政赤字高涨、债台高筑的北周政权。



经济状况如此,北周王朝在政治、军事上又给他留了一个什么乱局呢?北周王朝在东南西北四面受敌,处于包围圈中,险象环生暗潮汹涌,南有经济上极为富庶、装备优良的陈国,东有高句丽,西有占据现在西藏、青海地区的吐谷浑,北则是中国四夷中最强的的北狄突厥,四个帝国对中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中国前狼后虎,北周官僚集团内部也在争权夺利派系繁多。当时是北周中央政府行政权力实际上只限于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几个地区,南梁是独立于北周中央政府之外的小朝廷,经济军事内政都是自治,南梁小朝廷、东北和内陆一些地区根本就不缴税的。还要加上从西晋继承下的严重尖锐民族矛盾问题。


而隋文帝受禅后只花了三年就打败了中国四夷中最强的的北狄突厥(轩辕黄帝都没能打败北狄獯鬻,众生抱憾含恨而死),只花了八年就统一全国,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花了九年)、汉高祖、汉光武(汉光武统一全国花了十年)、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之辈远远不及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国后只用了短短三年就打败了北方最强大游牧少数民族的皇帝。隋文帝的军事才能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加在一起的总和,因为汉朝前期与中期一直向匈奴屈辱和亲,先后通过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五代帝王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洗刷了汉高祖白登之围的耻辱,花了近百年的时间才通过持久战勉强打败了匈奴。而隋文帝开国只用了3年就打败了实力远胜汉朝时匈奴、横扫欧亚大陆的拥有40万铁骑与30万弓箭兵的头号强敌突厥,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神话,别说是中国所有帝王,就是西方的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取得的战绩也无法与隋文帝相提并论。


五胡乱华以来,中华民族的国家战略生存圈被压缩至了极限,国土的流失、疆域的急剧缩小陷入中华民族极为屈辱的低谷时代,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期间虽有宋武帝刘裕短暂的收复中原失土,但始终由于刘裕的目光短浅火速折返南京,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这次北伐只能是南朝的一次回光返照,一统山河匡扶汉室胎死腹中。


瞬间转移至北魏灭亡后,两个胡人建立的政权北周与北齐更是把中国的屈辱外交发挥至了极致,北周皇帝与北齐皇帝为了争相拉拢突厥甘做儿皇帝,“惧其寇掠,倾国库府藏以给之”,依旧不能满足突厥沟壑难填的无尽欲望。


北朝末年,突厥强大起来,势力远达中亚,有“凌轹中夏之志”。他钵可汗时,“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北周北齐都争相结好于突厥,“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他钵可汗恃其强盛,非常傲慢。有一次,竟对他身边的人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子(北齐皇帝、北周皇帝)孝顺,何忧无物邪!”当时“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厚”。突厥摸透了西魏、北齐的心理,趁机从中周旋。


当时的突厥军事实力已远远超过往昔汉朝时期的匈奴,但是隋高祖即位后乾纲独断,立即终止了北齐、北周时期的屈辱外交,停止了对突厥的岁贡,迅速向突厥宣战,给突厥以沉重的经济打击。不久,突厥大可汗沙钵略率领突厥49万大军侵犯中原,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各处告急,大隋天子震怒,下诏曰:“往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犹复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恶积祸盈,非止今日。朕受天明命,子育万方,愍臣下之劳,除既往之弊。以为厚敛兆庶,多惠豺狼,未尝感恩,资而为贼,违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省徭薄赋,国用有余。因入贼之物,加赐将士,息道路之民,务于耕织。清边制胜,成策在心。凶丑愚暗,未知深旨,将大定之日,比战国之时,乘昔世之骄,结今时之恨。近者尽其巢窟,俱犯北边,朕分置军旅,所在邀截,望其深入,一举灭之。而远镇偏师,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应弦染锷,过半不归。且彼渠帅,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心腹,世行暴虐,家法残忍。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达头前攻酒泉,其后于阗、波斯、挹怛三国一时即叛。沙钵略近趣周盘,其部内薄孤、束纥罗寻亦翻动。往年利稽察大为高丽、靺鞨所破,娑毗设又为纥支可汗所杀。与其为邻,皆愿诛剿。部落之下,尽异纯民,千种万类,仇敌怨偶,泣血拊心,衔悲积恨。圆首方足,皆人类也,有一于此,更切朕怀。彼地咎徵妖作,年将一纪,乃兽为人语,人作神言,云其国亡,讫而不见。每冬雷震,触地火生,种类资给,惟藉水草。去岁四时,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旧居之所,赤地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斯盖上天所忿,驱就齐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时。故选将治兵,赢粮聚甲,义士奋发,壮夫肆愤,愿取名王之首,思挞单于之背,云归雾集,不可数也。东极沧海,西尽流沙,纵百胜之兵,横万里之众,亘朔野之追蹑,望天崖而一扫。此则王恢所说,其犹射痈,何敌能当,何远不服!但皇王旧迹,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轨所弃。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民不忍皆杀,无劳兵革,远规溟海。诸将今行,义兼含育,有降者纳,有违者死。异域殊方,被其拥抑,放听复旧。广辟边境,严治关塞,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卧鼓息烽,暂劳终逸,制御夷狄,义在斯乎!何用侍子之朝,宁劳渭桥之拜。普告海内,知朕意焉。”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隋朝的民生、人均生活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恰恰是历代最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也是历史上最高的,事实上是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隋朝国也最富民也最富,这得益于隋文帝的仁政爱民而推行的各项开明政策。隋文帝首创免除市场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隋文帝敢于推出秦汉帝王都不敢推行的免市场税政策,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胆识,非雄才大略之圣君孰能为是?大隋朝商品经济极为繁荣冠于历代,如果按照《文献通考》关于隋朝民生的具体记载对比现在的数值,隋朝的老百姓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十九倍,人人穿得起丝绸,人人家里藏有黄金储备,连宋朝的民生与国力都远远比不过大隋。不仅仅是因为藏富于民,而且大隋的人民生活生平是最高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所有国家最幸福美满的。大隋国民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6倍,几乎人人都穿得起丝绸的衣服(罗马帝国只有凯撒一人能穿丝绸衣,可见大隋人民个个过着西方帝王的生活),家家都有黄金储备,只不过当时皇帝提倡节俭(隋文帝本人极为节俭,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太医为他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但他严于律己却宽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将士无论贵贱一律给予不惜血本的赏赐,即使导致国库空虚也在所不惜,开皇九年四月,平陈后举行赏功之时,隋文帝亲临大兴宫城正南之广阳门,欢宴将士,自广阳门外夹道陈列所积布帛,以达于南郊,赏赐金玉布帛堆放绵延几十里,赏赐共用三百余万段布帛加上三亿钱,陈故国境内,给复(免除徭役)十年;其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文帝之仁慈慷慨特别是对有功将士毫不吝啬倾尽府库赏赐简直吓人,古往今来世界帝王从没像他这么大方的,现在的英国女王等欧洲王室赏赐众人比他小气多了)因此有“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之称,经济上绝对有能力,但是为了节俭不追求奢华而已。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西晋永嘉五年(311),以匈奴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铁蹄滚滚南下,踏破万里河山。四月,石勒的骑兵在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宁平城追及送西晋太傅司马越之丧的晋军主力,纵兵合击,在撕裂人心的喊杀声中,西晋主力溃于一旦,十余万将士,无一幸免。六月,刘曜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杀戮公卿,挖掘陵墓,尽掠府库,焚烧宫庙,熊熊大火吞没洛阳,吞没几百年的中原文明积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乱”。经此一役,西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五年之后,也就是西晋建兴四年(316),遭受匈奴刘曜长期围困的长安城,孤立无援,粮尽食绝,城内户不满百,太仓仅剩面饼数十枚,愍帝走投无路,只好乘着羊车,抬着棺材,肉袒衔璧,出城投降,西晋王朝灭亡。


翌年十一月,匈奴皇帝刘聪出城打猎,让愍帝全副武装,持戟前导。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百姓沿途围观,指指点点;中原父老,嘘欷流涕。十二月,刘聪大宴群臣,令愍帝青衣行酒,执盏洗爵;连刘聪上厕所时,也让愍帝拎着马桶盖,随侍左右。西晋降臣见此光景,不禁悲从中来,尚书郎辛宾抱着愍帝失声痛哭,当场就被拉出去斩首。凌辱折腾够了,年仅十八岁的愍帝还是被打发上黄泉之路,演出了西晋王朝最凄惨、最耻辱的一幕……


招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无耻的西晋统治者。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满足私欲,不惜发动内战,把锦绣山河沦为一片血海,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更可耻的,是他们竟然置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不顾,公然勾引胡族为羽党,为其冲锋陷阵,残杀同胞。



首先勾结少数族统治者的是“八王之乱”后期的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颖以匈奴左贤王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将兵在邺城(今河南安阳),结为羽翼;而司马越则招引鲜卑和乌桓入讨司马颖,蹂躏中原。至于边疆大员更是积极勾结胡族,例如都督幽州诸军事的王浚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鲜卑段务勿尘和宇文部素怒延,以胡族作为其进退割据的军事资本。就这样,毫无道义可言的“八王之乱”演变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仇杀,统治阶级的内讧发展成为民族对抗。


西晋社会内部本来就潜在着深刻的民族问题。受中国文明的影响,周边少数族社会在农业化的进程中,不断内徙。西晋王朝既无力阻挡这一趋势,也不能妥善抚绥。官僚豪族甚至趁机掠卖人口,大发横财。例如,后赵创建者石勒就曾被东瀛公司马腾所掠卖。因此,在社会的底层,阶级压迫又表现为原始的、自发的民族矛盾。然而,这种低层次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宰全局的政治斗争,却是西晋统治者挑动起来的。


当民族矛盾掩盖了阶级斗争之后,所有的政治斗争无不以民族斗争为旗号,劳动者平时受压迫的苦难和胸中的积愤也在民族仇杀中得到宣泄。杀红了眼,杀昏了头,仇恨蒙蔽了双目,分不清是非敌友,只晓得种族异同。最典型的事例如后赵冉闵于都城驱杀胡人。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字数:71724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5-22 03:31:00

更新时间:2020-02-12 12:00:37

评论数:1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