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比尔熊、弓背老农、随便选一个、星星碎语、panry_kay、新恐怖鸟、草堂春睡早、江东寄奴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节 楚系大佬的利益重新分配


楚国建立后不久。秦国东征大军,就已打败魏、齐两国;并且杀死魏王魏咎、齐王田儋。
而且三个月后,楚国的项梁也被秦国东征大军杀死。

秦军的这一系列胜利,意味着秦国始终处于战略的进攻状态中。
秦国可以保持进攻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关东地区,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联之中,不但赵、魏、燕、齐、楚之间处于松散的联盟之中,就是这五个国家内部,也是处于一种松散的联盟之中。所以,他们根本无法整合出强大的力量,所以,自然难以抵挡秦国强有力的反击。

事实上,齐国的田儋死后,齐国就发生大规模火并;并因此惹得齐国与赵、楚两国关系恶化。

齐王田儋战死后,齐国有人拥立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儋的堂弟田荣率军火并田假、田角。田假跑到了楚国、田角跑到了赵国。
田荣打败田假、田角后,就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收留田假;赵国收留田角,对齐国而言,这是什么性质的事?所以,齐国自然会没完没了的对赵国、楚国发出抗议,总而言之,希望你们不要干涉我们齐国内政!
更主要的是,赵国、楚国就是要这样干涉齐国内政,齐国能有什么办法?

后来,项梁希望楚、赵、齐三国合作共同对抗秦军。田荣说了,你们楚国把田假杀了,赵国把田角杀了,这事咱们有的商量,否则,没的谈!
项梁与张耳都不答应田荣的请求,于是楚、赵、齐三国联合对抗秦军的战略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当然了,这也为后来项梁之死埋下了祸根。

虽然说,赵、齐、楚三国联合对抗秦军,项梁也未必可以躲过一死。但是,如果赵、齐、楚三国联合,项梁活下来的机会,肯定会比较大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章邯大军从秦国出发后,之所以能一路所向披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反秦大军,当时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为,反秦大军就是众多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集合。这种力量,如果面对小股秦军,不要说别的了,就是从人数、气势上,也可以把小股秦军吓得投降或逃跑的。但是,当面对秦军主力时,它的弱点马上就暴露无疑了。

对于军队而言,将领的军事才能自然重要,但是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有时比将领的军事才能更重要。同样是十万大军,一方是有着统一的组织,统帅一声令下,可以从上喊到下面;另一方是众多大哥的集合,统帅一声令下,各个大哥各说各的、各练各的;这种战役的结果不用细分析,肯定是前者会胜。
章邯所率的军队,虽说也不是正规军,而主要由骊山的刑徒构成。但是,从组织形式上,章邯所率的大军,却显然与正规军没有差别。因为从组织形式上,章邯可以从上面一声吼到底。
反秦大军,却是众多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联合起来,虽然在合作、战争的过程中,他们会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但是,这种整合总的来说是不充分的。因为从组织形式上,反秦大军中当时还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家都信服的大佬。
所以,面对秦军的大举反攻,反秦大军虽然人多势多,却依然会一败再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章邯率军打死一个魏王(魏咎)、一个齐王(田儋)、一个楚国的首席大佬(项梁),所以现在觉得,应该给赵国点颜色看了。于是,章邯率军去攻打赵国了。章邯的这种选择,让楚系力量面对的压力,暂时缓解了。

因为,章邯没有穷追猛打楚系力量,所以楚系力量后来成为了反秦的主力。我们总觉得,如果章邯穷追猛打楚系力量,就可以避免这种结局。问题是,如果在章邯穷追猛打楚系力量时,赵、魏、齐、燕的力量变得不可遏制了。我们又会怎样说呢?

更主要的是,章邯大军与赵国军队在巨鹿决战。各国的军队,都纷纷赶往巨鹿救援赵国。
如果章邯大军对楚系力量穷追猛打,各国的军队,也会纷纷赶往楚地救援楚国的。
因为,我们的历史,把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到了项羽身上。所以,我们常常就模糊了秦国军队失败的历史背景。秦国军队失败的历史背景,是因为秦军一路所向披靡,所以各种反秦力量都意识到,如果不联合起来打败章邯大军,大家都会玩完的!
在这种背景下,赵、齐、燕、楚、魏各系军队,才会纷纷赶往巨鹿。失去这种背景下,项羽就是长三个脑袋,他也无法打败秦国的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不论章邯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指向何方,都会让各国军队都向那个地方汇集的。换而言之,秦国东征大军与关东六国联军的决战,并不会因章邯的攻击方向改变,而有所改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项羽之所以是项羽,绝不是因为他一个人能单挑几百个人。因为从理论上,这种神人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几百个从未受过训练的普通老百姓,一人拿一个弓弩,联合攻击一个所谓的高手。这个高手,当时就会被射成刺猬的。甚至说得毫不夸张点,几百个人,一个手里握上两个啤酒甁,都朝着一个人扔过去,那个人如果还能站在那里,他也很神奇。
至于,几百个受过相关训练的军人,拿着刀枪弓弩,联合起来对一个人发动进攻,这个人拿什么抵挡呢?

项羽之所以是项羽,是因为他能靠自己的勇气、信心、组织领导才能,让众多各怀鬼胎的楚系大佬、六国联军首脑实现空前的团结、协作。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巨鹿之战时详细分析。
我这里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章邯的失败,绝不是因为他某个战略选择的错误,而是因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乱,六国故地的反秦力量已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整合。所以,才会出现诸侯联军汇集巨鹿,最后展开大决战的结果。
而项羽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他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信、勇气、及天才的领导才能,让反秦联军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空前成功的合作。面对这种反击,秦国军队自然无力招架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厩马朝衣网友:

刘邦估计现放到现在是初中毕业?不知道楼主从那得到的解释,没有文化的人,如何能看清历史的走向

=============================

我说刘邦放到现在,也就是初中毕业。是因为,从史书上看,刘邦从来没有受过比较高等的教育(比如到类似现在高中、大学一类的地方求过学)。


项羽读兵书,也只是读个大概意思,就不再读了。但是,项羽是后世的军事神话。
韩信肯定没有在学校,系统的学习过军事。但是,韩信也是后世的军事神话。

刘邦没有在学校学过管理学,但是,说到管理的能力,我想现在专业学习管理的博士,与刘邦相比,恐怕也差一大截。
刘邦没有在学校学过军事,但是,说到带兵打仗,我想现在高等军事院校当教授的专家,与刘邦相比,恐怕也差一大截。

甚至而言,说到我朝太祖的最高学历,也无非只上过几年师范。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含章问道、枯声、苦守的苦手、农民公2012、弓背老农、无尽的恋、厩马朝衣支持,再更新一段。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现在书归正传。
项梁死后,楚国曾经稳定的权力格局,显然发生了动摇。因为,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项梁死了,谁来接替项梁曾经拥有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的大佬们,都纷纷表示拥护楚怀王出来主持大局。其实,楚国大佬们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应该联合起来压制项梁一系。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自然无法继承项梁的全部军政遗产了;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虽然控制着项氏的嫡系军队,却丧失了节制其它楚系大佬的权力、地位;更丧失了作为楚系首席大佬的资格。因为,宋义横空出世了!

宋义的出现,意味着楚系大佬都归宋义节制了。单从这层意义上,项梁死后,宋义继承了项梁留下来的权力。问题是,项梁有强大的嫡系军队,宋义没有!所以,宋义只继承了项梁的一部分权力。
其实,项梁死后。项梁的军政遗产,分成了三份,分别让三个人继承了。项梁统率嫡系军队的权力,让项羽继承了;项梁节制其它楚系大佬的权力,让宋义继承了;项梁作为楚国首席大佬的权力,让楚怀继承了。
项梁的军政遗产,之所以会被这样分割。主要原因,自然是楚系大佬都想拥有更多独立的权力、地位。项梁这个人一出道,就是以火并盟友开始的,而且有项羽那凶悍的助手,所以楚系大佬肯定是倍受压制。虽然项梁无法把楚系大佬们的权力,都渐渐收归自己手中,但是,项梁肯定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现在,项梁死了。楚系大佬们肯定都是喜忧参半的。他们喜悦,是因为在内部的斗争中,少一个强悍的、危险的对手;他们的忧愁,是因为在对外战争中,少了一个强势的合作伙伴。
但是,不管怎么说。楚系大佬们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趁势分割项梁留下来的军政遗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我以前看这段历史时,一直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宋义实在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才能。
推崇宋义的人,是这样说的:“宋义断定武信君(项梁)的军队一定会失败,过了几天,他的军队就失败了。军队还没有作战,就能预先看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说是熟知兵事了。”
问题是,军队打仗或胜、或败、或平;也就是一个三选一的问题。
换而言之,项梁在打仗前,我也可以预测他的结果,我无论预测他失败,或是预测他胜利,或是预测双方平局,都有百分之三十三猜中的机会。如果我侥幸猜中了,能证明什么?
宋义在项梁失败前,就看到了项梁会失败。问题是,我敢说宋义在人头落地的前一刻钟,肯定也不会知道,自己就要人头落地了。因为,宋义如果有这种先知先觉,积极点自然是找人对项羽先下手为强,消极点自然是马上就骑马跑路。
关键是,宋义作为统帅被项羽火并后,竟然没有人为他鸣过不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答案自然是,宋义无法拿出让手下大佬信服的东西。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项羽才敢火并他。如果其它大佬都非常信服宋义,项羽就去火并宋义,项羽那是想让楚军发生火并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宋义这样的人,为什么可以一跃成为楚国的最高军事统帅?
如果楚怀王是一个强势的国王,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强势大哥用人时,通常就是这样的,我说你行,你就行;我说你不行,估计你就是不行!
问题是,楚怀王也就是一个傀儡国王。他随便一句话,就因为这种离奇的原因,而决定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宋义可以取得这种地位,大约是因为楚国几个大佬谁也不服谁,最后就把楚怀王、宋义抬到了前面。他们把楚怀王、宋义抬到前面,是为了什么呢?显然为了阻止项羽全面接管项梁的军政遗产。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自然不能像项梁一样节制其它大佬了;在这种背景下,项羽也没有资格充当楚国的首席大佬了。

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有人把英布、吕臣、刘邦其中一个有着强大嫡系班底的大佬推到前面,让他们中的某个人,去节制楚系大佬,项羽肯定会不服气的,而且其它大佬也会不服气的;更主要的是,就是被提名的大佬,也绝不敢贸然爬到那个位置上的。
现在,大家把楚怀王、宋义这种缺乏强大嫡系班底的人推到前面,接管项梁的节制其它大佬的权力,去充当楚系首席大佬。人们相对容易接受,因为,楚怀王、宋义实在缺乏威胁各位大佬的实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随便选一个网友:

楚怀王不是谥号吗?怎么安在活人的头上了

===============================

大约是为了让楚国的旗号,更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如果说熊心,死后被称为怀王,似乎是说不通的。因为,熊心最后已有了义帝的称号,就算定谥号,也应该是定皇帝的谥号呀!

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大约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容易接受。陈胜拿出扶苏、项燕那种旗号,岂非更不伦不类?
有时候,不伦不类的旗号出现,绝不是因为提出这种旗号的人,没有文化,而是他们为了照顾大多数没文化的人。比如,你宣传针对的人,大多没有文化,你硬要拽文,那就很难起到宣传的效果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楚天公子网友:

楼主,关于破釜沉舟这件事,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当时项羽占据优势,似乎并不需要用这么极端的手段,因为只需要稳扎稳打,不出大的战略错误,自然可以慢慢的把优势转化为胜势,相反搞破釜沉舟这种事,属于无事生非,很容易就把军队搞的人心惶惶,不战自乱。如果是秦军占优势,那项羽这么做跟找死就没什么两样了,按史书上说,项羽命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秦军面对这种情况,只要坚守3天不出,项羽就得全军覆没了,对于组织性、纪律性相同的两支冷兵器军队,我不认为两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有质的差别,对于史书上说项羽之所以大破秦军,是因为破釜沉舟,而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大振,所以才大破秦军,一直有疑惑。
我并不同意军学里的一些冒险理论,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如果再处处走险着,很容易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所有的劣势下取胜,除了依靠统帅的指挥能力外,都伴随着极好的运气。比如曹操的管渡,如果没有许攸叛变的意外事件,曹操何以打败袁绍?换句话说,曹操要有把握打败袁绍,何以是袁绍先打曹操,而非曹操主动进攻?说白了,管渡是一次,曹操被迫,不得不打的一次胜仗,也是他侥幸打胜的一次。除了他的指挥能力,运气也占在了他的一边。
所以说,没有人想去打劣势的战争,劣势下的战争都是被迫不得不打的情况下发生的。稳扎稳打的战争,才是战争最高的精华。
当时是项羽主动进攻秦军,所以我认为项羽和诸侯联军应该是占据优势的,那么项羽为什么要不留后路的这么做?是不是项羽还在河对岸准备了船只和粮食,要是战局不利,随时可以来把部队接到河对岸去?

====================================

就我理解,这是项羽的领导艺术。
当时,反秦联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最大弱点就是,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反秦联军是由众多自成系统的军队组成,而且绝没有一个大家信服的领导者。
当时的项羽,没有权力指挥其它军队。但是,想打败强大的秦军,必须得让反秦联军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如果反秦联军不能实现合作,无论怎样去打,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种背景下,就我的理解。项羽应该在此前,曾与反秦联军实现过充分的联系。
问题是,反秦联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即使大家在事前,说好一块出战。在关键时候,会不会按时出战呢?谁也不敢肯定。更何况,许多军队,肯定还会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我是想出战的,问题是,如果别人不出战呢?”,“我想出战,可是秦军太强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作为天生当大哥的人。自然会站在领导大家的高度上思考问题。
所以,项羽必须得让大家相信。“你们想出战,却怕别人不出战?对此,我不敢承诺别人会不会出战,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一定会出战的。”“你们觉得秦军不可战胜,我可以用事实向你证明,秦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是他天才领导艺术的胜利。只是人们习惯用英雄奇、甚至武侠小说的心态看历史,所以觉得,这是项羽英雄无敌的结果。

项羽破釜沉舟,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我说要出战,绝不是为了忽悠别人去玩命的。因为,我率领的楚军,会第一个义无反顾的冲过去!
项羽先让英布率领先头部队冲入秦军阵地,而且牢牢守住夺过来的阵地。只是为了让大家相信,秦军并没有你们想像中那样可怕。
当他破釜沉舟冲向秦军阵地时,只是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打败秦军的机会,我会为此不计代价的去承受牺牲。你们会不会跟随我,那就是你们的事了。但是,你们必须知道,我们这样奋勇与秦军作战,你们也会坐视不管,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做这种傻事了。当然了,如果是这样,等待你们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秦军把你们逐个击破!

就我理解,这是项羽天才领导艺术的体现。因为,没有绝对的自信、勇气、霸气,就是有人告诉他应该这样做,他也不敢去做的。

天生当大哥的人,总会思考如何对别人发号施令,而当他看到合适的时机时,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把握它。所以,项羽在向秦军发动攻击时,他就相信反秦联军都会听从他的命令。所以,他才敢把自己置于死地。
如果反秦联军中,没有项羽这种天才的领导人,反秦联军永远也无法实现那样空前规模的团结协作。而无法实现这种团结协作,他们是永远也无法打败秦军的。
我这样说,无意说没有项羽,就会如何如之何。因为没有项羽,自然会有别人顶上。但是,无论谁顶替项羽那个位置,他也必须得具备天才的领导艺术,因为没有职务的优势,没有组织结构的保证,想让一群乌合之众实现大规模的、团结协作,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随便选一个、楚天公子、旺热心、苦守的苦手、枯声 、弓背老农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楚国各个大佬的权力,大约是这样重新分配的。

楚怀王把握机会,地位开始上升了,因为项梁活着的时候,楚怀王一直在幕后,现在终于跑到前台了。
吕臣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军方大佬,愿意用军权换取楚怀王高级助手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吕臣成了司徒,他的父亲成了令尹。吕臣的这种选择,意味着楚怀王作为楚国首席大佬的身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为,楚怀王缺乏实力,但是他的高级助手吕臣有实力。

许多人总认为,楚怀王让吕臣当司徒,是明升暗降、夺吕臣兵权的行为。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夸大了楚怀王的力量。楚怀王如果这样打击两大力实力派(吕臣、项羽),我估计这种命令肯定是无效的。从这层意义上,吕臣地位的变迁,应该是吕臣主动交出兵权,用此换取楚怀王高级助手的地位。

就我的理解,吕臣虽然交出了军权,但他在军队内的影响力,显然不会因此消失;即使军权有所削弱,但是以此换取楚怀王高级助手的职务,应该也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吕臣的军队,显然是让宋义接管了。但是,宋义是一个空降来的统帅,所以他的权力,需要楚怀王、吕臣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宋义显然无力去除吕臣在自己军队内的控制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宋义呢?他应该只是一个幸运儿。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宋义在楚国的地位迅速上升了。但是,宋义的权力并不稳固,因为他并没有自己强大的嫡系班底,他的权力只是源于楚国那些有实力的大佬们支持。而那些有实力的大佬,也未必会永远支持他。从某种意义上,宋义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
一个人在这种背景下,爬到宋义那个位置,其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面对一群张牙舞爪的小弟,大哥实在很难当。

在此过程中,刘邦的地位,似乎也得到了加强。刘邦现在也正式跨入了省级大哥的行列,因为现在的刘邦,是砀郡郡长,而且被封为武安侯。

项羽依然是楚国最大的实力派,因为项羽还牢牢控制着项氏的嫡系军队。项羽的这种权力,是没有人敢剥夺的。大家阻止项羽接管项梁楚国首席大佬的地位,阻止项羽接管项梁节制其它大佬的权力,这于情、于理能说通,关键是几个大佬意见一致,项羽就只能接受。但是,如果想剥夺项羽控制项氏嫡系军队的权力,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等于逼着项羽和大家玩命!因为,欺负人,没有这样欺负的!

英布、蒲将军的权力,从表面上并没有变化。但是,英布、蒲将军从前受制于强势的统帅(项梁);现在是受制于弱势的统帅(宋义),他们的独立性自然是增强了。因为,他们从前与统帅讨价还价的筹码比较少,现在与统帅讨价还价的筹码自然变多了。
陈婴的地位变化,应该也是类似于此的。

所以,这次利益分配的结果。就是项氏家族感觉有些不高兴。其它各系大佬,应该都会感觉非常高兴。
就好像项梁死了,项梁留下来的遗产,大家一共分了。对于这种结果,除了项梁嫡系人马表示有意见,其它人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mememevvv、无尽的恋、神惊志、星星碎语、维也纳12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四节 刘邦奉命西征


项梁死后,楚国的权力重新分配完毕后。大家就该思考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楚国的下一步战略计划是什么?
楚国下一步的战略计划,那是明摆着的。因为,秦国大军一路所向披靡,现在又把赵国打得危在旦夕,如果楚国不北上援助赵国,等赵国被歼灭后,秦军下一个进攻目标,有可能就是掉过头来再打楚国。

事实上,当时的赵、燕、齐、楚、魏各系大佬,都能清醒的意识到,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因为,不能打退秦军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秦军打败赵国后,下一个攻击目标,有可能就是自己。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军队都陆续赶往巨鹿救援赵军。虽然面对强大的秦军,这些军队都不敢逼近秦军,更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但是,大家却都纷纷向巨鹿方向汇集。

其实,反秦大军的这种行为,也是把消极反抗,渐渐转化为积极反抗的一种方法。
面对强大的敌人,大家不敢用积极的方法表示反抗,但是,大家可以用消极的方法表示反抗。但是,随着消极反抗的人,越来越多,就为积极反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现代网络的话来说,那就是围观就是力量。看到某个大哥胡作非为,老百姓自然不敢出来管。但是,老百姓敢围观!因为围观相对安全!
围观好像没有用但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就会为代表正义的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陈胜可以振臂一呼,引得秦帝国砖崩瓦解。就是因为当时“围观”秦帝国的人太多了。大家虽然都没有用激进的方法挑战秦帝国。但是,大家都用类似围观的方式表达了对秦帝国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陈胜才敢率九百人,就一路高戈猛进攻打秦帝国;在这种背景下,陈胜那个看似偶然的行为,才可以导致秦帝国突然砖崩瓦解。
其实,项羽可以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也是因为围观秦帝国军事主力的人太多了。大家虽然都不敢逼近秦军,也不敢进攻秦军,但是,他们都在陆陆续朝巨鹿方向前进。在这种背景下,项羽才敢率人奋勇冲向秦军;在这种背景下,项羽这个看似偶然的行为,才可以导致秦军突然溃败。

当然了,这这后话。我会在巨鹿之战时,详细分析相关问题。我这里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楚国当时最紧急的、最主要的军事计划,就是北上救援赵国。在这种背景下,宋义就率领楚系各个大佬,向巨鹿方向前进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在派军救援赵国时,楚国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战略构想,那就是同时再派一枝军队,寻找机会进攻秦国本土。
在楚国刚建立时,为了激励大家与秦国英勇作战。楚国就有这样一个约定,那就是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这个约定虽然诱人,但是秦军太强大了,所以没有人会把这个约定当回事。
因为,从正常意义上,即使有机会平定关中,也应该是大家联合协作的结果。说得具体点,就是项梁率领楚系各位大佬一块进入关中,征服整个秦国故地;甚至是项梁率楚系大佬与赵、魏、燕、齐众多大佬一块进入关中,征服整个秦国故地。
如果是这样,你说,谁算 “先入定关中者”?而且从正常情形去看,无论入关中,还是定关中,都会以这种方式实现的。
如果当时,有人预言某个大佬,有机会单独入关中,并能定关中。人们肯定会觉是他在讲梦话。因为,这似乎是无法想象的事。且说秦国不是纸糊的,就算秦国是纸糊的,众多大佬云集,凭什么让某个人先进关中?换而言之,就算关中很好进入、很好平定,那也是众多大佬蜂拥进入。到时你说,谁算 “先入定关中者”?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在最开始,这只是一句激励人心的政治口号。甚至在楚国提出这个约定时,也没有人把它回事。因为,这只是一句激励人心的政治口号。
从历史上看,最后是刘邦一系独自进入关中,并且平定了关中。所以,按约定来说,刘邦自然应该在关中称王。问题是,这种结果的出现,其实是巧合中的巧合、偶然中的偶然;换句话说,就人们的正常想象来说,这种结果是绝不会发生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例子。
在六七月份时,章邯就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所率的反秦联军;此时的刘邦在哪里呢?刚刚攻下宛城,刘邦是在一个月后,才攻破武关的!

假如,当时秦(章邯所率的秦军)、赵、齐、楚、燕、魏各路诸侯达成共识,在项羽的率领下,直接杀向函谷关,估计以秦国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抵抗的。
如果是这样,你说先入定关中的是谁?你说按约定,应该让谁在关中称王呢?单纯的一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肯定就有歧义了,换而言之,大家自然可以各说各的。
至少,项羽非要说自己兑现了“先入定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是无法服众的。因为,一切是显然的,项羽是与诸侯联军,一块进入关中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应该只是一句政治口号,只是碰巧让刘邦给兑现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苦守的苦手、岭南陈氏、作枯声 、无尽的恋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因为,刘邦后来不但先入了关中,更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关中。所以,人们就觉得,楚怀王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对刘邦偏心,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给了 刘邦。问题是,就当时的情形去看,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机会。

从当时去看,率领一只孤军进攻秦国本土,这本身就是近于说梦话。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文率数十万大军,虽然攻入了函谷关,却被秦军打得灰飞烟灭;吴广率领十多万大军,包围了函谷关附近的军事重镇荥阳,却被秦军打得灰飞烟灭了;后来,秦国大军走出函谷关,陈王、魏王、齐王都死于非命,项梁也死于非命。面对此情此景,一个人认为自己率领一只孤军就能平定秦国本土,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更主要的是,执行这项任务的人,必须得是一个大佬级别的人物;否则,他没有资格领衔这样巨大的军事任务。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北上救援赵国是当时最重要的、最紧急的军事任务,而且非常困难、非常危险。所以,楚国的军事主力,必须得用于北上救援赵国。
在这种背景下,率军进攻秦国本土的大佬,自然只能率领两三千小弟了!换而言之,这个大佬必须得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兵权交出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刘邦的兵力变化看出来。
问题是,哪个拥兵大佬愿意承受这种牺牲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在投靠项梁时,就有近一万军队;项梁又给了刘邦五千军队;刘邦此后又打了不少胜仗,而且还成了砀郡郡长。你说,刘邦当时的兵力,最少应该有多少?我估计最少也得有两万吧!
问题是,刘邦在西征时,一共率领了多少人呢?恐怕也就两三千人。其它的军队呢?显然是交给北上救赵的大军统帅(宋义)了。

我为什么说刘邦率军西征时,一共只率领了两三千人呢?我们看看以下史实。

刘邦在西征路上,先把刚武侯的四千军队兼并了。“十二月,沛公带领军队到达栗县,遇到了刚武侯,沛公夺取了他的军队四千多人,把他们合并在自己的军中。”
而且刘邦打着西征大军统帅的头衔,一路也会收揽不少散兵游勇,因为楚怀王曾授权他招收各种游兵散勇。“派遣沛公向西进攻关中的地方,收集陈王、项梁的散兵来攻打秦国。”
但是,等刘邦到达高阳时,郦食其是这样对刘邦说的:“你收聚纠合在一起的部队,招收的是散乱的士卒,人数不满一万。想用这种军队直接攻打秦国,这叫做到老虎口边去试探。”
刘邦遇到郦食其时,巨鹿之战已结束了一个多月;刘邦接受西征任务已5个多月时间了。而且路上还兼并了刚武侯四千余人,还一路收揽各种游兵散勇,总兵力却依然不足万人。你说,刘邦率军出发时,能率领多少人呢?

刘邦到达高阳时,只有不到一万军队,而且绝非精锐。而当时的项羽呢?已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成了四十万大军的统帅。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人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谁会说刘邦接受的任务,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任务?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人们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谁会相信,刘邦还有机会成为与项羽相提并论的重量级选手?
因为,看着眼前的一切。刘邦与项羽那是差着十万八千里。一切是显然的,项羽距成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而刘邦呢?似乎只是刚刚起步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当时秦国还很强大,所以楚国大佬中,只有项羽、刘邦两个人,愿意执行攻打秦国的任务。史书是这样说的,“在那个时候,秦军强大,常常乘胜追逐失败的军队,各将领没有谁认为先入关有利,只有项羽因仇恨秦军杀死了项梁,希望与沛公向西先入关。”

项羽后来没有执行这项任务。就我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羽不愿意交出大部分的兵权。

作为刘邦、项羽那种天生当大哥的人,自然都喜欢执行率军西征(进攻秦国本土)这样的任务。因为,率军北上救赵,就会受到楚怀王、宋义等人的牵制。率军西征虽然存在太多的不利因素,但是他可以保证自己的绝对独立自主。
问题是,现在北上救赵是最紧急的、最重要的军事任务(如果不遏制秦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大家可能都会玩完的)。所以,楚国不可能让刘邦、项羽都去西征;更不可能让他们两个人把自己的小弟都带走。因为,这两个人把自己的小弟都带走了,那北上救援赵国的楚军,就不能称之为楚军的主力了。

项羽在争取这项任务时,没有竞争过刘邦。据史书上说,是因为“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这自然也是项羽,不能取得西征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刘邦愿意做出重大的牺牲,那就是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兵权都交出去,只率领两三千嫡系小弟,去执行这项任务。
项羽显然不能做出这种牺牲,因为,项羽的嫡系力量,远远超过刘邦的嫡系力量。如果他把所带兵力减少到这种程度,就意味着会把自己嫡系力量也交出去。
项羽是绝不可能做出这种牺牲,因为项梁死后,项氏家族失去了楚国首席大佬的地位,失去了节制其它大佬 的权力;现在如果项羽再把嫡系军队也交出一部分,那项羽岂不成传说中的败家子?
虽然领衔西征秦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毕竟希望太渺茫,而且楚怀王为代表的力量也反对项羽执行这项任务,项羽自然不去强争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接受率军西征的任务,这对刘邦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不知道。

从消极的方面说,刘邦因此放弃了大部分的兵权(当时刘邦应该最少有两万小弟了,一转眼却只剩下两三千小弟了。其它的小弟呢?自然是让调走北上救赵去了),但是,刘邦取得西征统帅的头衔。刘邦凭借这个头衔,可以合法的在楚国故地(甚至魏国、韩国故地)收揽各种游兵散勇了。
因为,楚国的各种力量整合的比较充分,而且楚国的军事主力北上救赵了,所以刘邦这个西征大军统帅的头衔,虽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也依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把刘邦此时的优势过分夸大,因为,在那种大哥们你方唱罢不登场的时代里,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组织、领导才能,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单拿一个唬人的头衔,随时都可能被小弟们火并掉的。

经过楚国内部的一番博弈。刘邦成了楚国西征大军统帅;项羽成了北上救赵的一个重要将领。
如果只看当时的情形,谁也无法想到,一年之后的刘邦、项羽,会成为那个时代最顶级的大哥,并且在他们之间,展开那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决赛。

因为,此时的刘邦,只是一个领着两三千小弟的大佬;而此时的项羽,只是宋义手下的一个大佬。此时,与他们地位、实力相当的大佬,肯定多的数也数不过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岭南陈氏网友支持,更再新一段。

第五节 李斯之死

在分析李斯之死时,人们习惯于从种种宫廷秘闻中寻找答案。总而言之,赵高如何玩阴谋,李斯如何被算计。实际上,这绝不是李斯之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这种宫廷秘闻的真实性,本身就是云遮雾罩的。另一方面,如果李斯控制着局势,赵高再会玩阴谋,也是没有用的。

我在胡亥继位那一节中曾说过,我们常常对那些简单之极的、表面之极的历史事实,都争论不出个结果。却能对那种宫廷秘闻(种种高层的勾心斗角、密谋细节),知道的详细而又详细,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

比如,胡亥是成年人,还是幼儿?许多史学家认为胡亥是成年人(21岁),也有史学家认为胡亥是幼儿(12岁),而且都能拿出原始的史料支持,还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合情合理。
人们连这种最基本的、最表面的、绝不应该有疑问的内容,都争论不出个结果。而那些宫廷秘闻性质的上层权力之争,自然更无法辩别他的真伪了。
所以,关于李斯之死,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宫廷斗争的小圈子里。谁也不否认宫廷斗争,是李斯之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李斯可以控制局势,宫廷斗争本身绝不会致李斯于死地的。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