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mememevvv网友:

“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多也就一两天时间,因为几十万叛军,已到了距帝国都城不足百里的地方),把几十万刑徒武装成一枝几十万人的军队,这绝对是一项罕见的、浩大的工程。”

不是蓄谋已久,一两个月也没可能的

另外前锋所及跟主力威胁不是一码事,至少几天甚至几周时间

攻城也需要准备,函谷关怎么丢的是最大问题


几十万人马一天所需粮食至少上百万斤,水千万斤,没充分准备形不成拳头,呈扇面捣乱最好

=================================

(一)、我估计,李斯就是用你这种思维想问题。总而言之,从理论上,这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这都变成了事实了。再说什么,从理论上、、、。就有些迂腐了。

按你这种观点,几十万叛军越过函谷关,肯定是谣传。因为,几十叛军大举进入函谷关,他们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
按你这种观点,几十万叛军,已驻军于戏水,肯定是谣传。因为,几十万叛军,聚集于戏水,他们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

既然几十万叛军,能大举进入函谷关,他自然能大举向咸阳进逼。
既然几十万叛,能聚集于戏水,为什么不能聚集于咸阳附近呢?

什么攻城需要准备。
攻打函谷关不需要准备?如果按你这观点,现在叛军恐怕还没有接近函谷关呢!
所以,按你的观点,可以确切的说。什么几十万叛军攻入函谷关、什么几十万叛军在戏水扎营,都也不是历史事实。

(二)、至于短时间,把刑徒武装成一枝军队,本身并没有难度。
因为,管理几十万人进行密集型的劳动,它的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军事化的。换而言之,刑徒的组织形式,与军队本身就没有本质差别。

再换而言之,刑徒那就是一枝特殊的军队,因为这枝军队所干的工作是营建工程,因为这枝军队没有武器,因为这枝军队是由刑徒构成。
只要帝国让他们去打仗,只要帝国给他们发放武器,只要帝国免除他们刑徒的身份,他马上变成军队了,因为他们与正规军队的主要差别就在这里。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谢泉君、帝飞扬、mememevvv、弓背老农、星星碎语、枯声、农民公2012、苦守的苦手、新恐怖鸟、神惊志、厩马朝衣、寻找不到一个马甲、楚天公子、美菱王子、含章问道、304109538、hanye1124、旺热心、春哥大战僵尸5、随便选一个、岭南陈氏、bj30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当李斯的权威、权力,不断被宫廷系统削弱后。人们最初的那个疑问,自然开始传得沸沸扬扬了。
李斯的长子作为三川郡守,为什么面对叛进攻,竟然不做丝毫抵抗,就让叛军越过三川郡抵达函谷关?更主要的是,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为什么连最起码的信息都不去传递?
最简单的说,这是李由失职;如果往严重了说,那就是李由在通敌。于是,皇帝终于派人调查这件事了。

李斯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如果不抓紧反击,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李斯就告诉皇帝,如果您这样放任赵高的权力发展下去,赵高总有一天会杀了您的!因为,韩非的理论,早就把这一切论述的非常详细了。

赵高看到李斯敢这样反击自己,就告诉皇帝,李斯在外面的权势,比您还大。现在就是因为有我在,他才不敢肆意妄为,如果我死了,李斯肯定就要篡位了。
您还记得,上次几十万叛军突然跑到咸阳城附近的事吗?那是因为,李斯本人就是楚国人,他与楚国那些叛乱分子,本身就有着不清不白的关系。所以,叛军公然路过三川郡,三川郡守李由却躲在城里,管也不管,汇报也不汇报。

李斯说赵高要造反;赵高说李斯要造反,他们谁说的话是真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而就在此时,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联名上书,总而言之。帝国局势之所以不可收拾,就是因为先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所以我们应该停止相关的工程了。只要老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了,帝国自然就没事了。
李斯、冯去疾、冯劫的观点,有道理吗?自然有道理!
因为,帝国的危机,并不是军事可以解决的。所以,章邯大军一胜再胜,但是帝国的危机,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像,相反一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局势。

二世一看他们这种上书,却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明明是你们失职,把天下弄得这样混乱不堪。现在把责任都归到先帝头上。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先帝活着时候,一直就是这样干的!先帝这样干的结果是什么?你们也都看见了。那就是先帝统一了六国!那就是秦帝国一直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中。
先帝死了仅仅一年时间,天下就乱成了一锅粥。以你李斯为代表的官员们,都像死人一样,先是任由六国故地叛军像野火一样无可抑制,再是任由几十万叛毫无声息的打到帝国附近,;在我的英明领导下,帝国好不容易打败了一枝又一枝的叛军。面对此情此景,你们依然不积极配合我去平叛,却胡扯什么只要改变先帝的既定政策、指示,天下就安定了。

终先帝一生,帝国都在欣欣向荣的发展中!
先帝一死,你们都心怀鬼胎,不好好协助我治理帝国,最后把帝国弄得乱了一锅粥,我从来没有追究你们的责任,你还来劲了,竟然胡扯什么,一切都是先帝惹的祸。
如果一切是先帝国的既定政策、指示的错。那先帝活着的时候,为什么帝国一直很稳定?为什么帝国一直处于欣欣向荣之中?
如果你们没有错,为什么一群乌合之众,就能打到帝国都城附近?”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二世说的话(大多是我猜想的),有道理没有?好像很有道理。至于李斯等人,是无法轻易反驳的。

于是,二世决定把他们全抓进监狱。看到宫廷系统已控制了局面,冯去疾、冯劫自然知道,一旦被抓进监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们自杀了。

李斯不自杀,是因为李斯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而且,从权力应用的原则去说,皇帝也没有理由如此放任赵高彻底重创朝臣系统。所以,李斯咬着牙,接受了被捕的命运。
但是,李斯终于没有逃避被杀的命运。只是,临死前受尽了折磨、屈辱。

李斯死的时候,对自己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想当年,那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不甘于贫穷,从楚地远赴秦国,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顶峰。现在,他血淋淋的要从权力顶峰栽下去时,他忽然想起了从前的生活。
是的,如果他当年没有赶赴秦国,而是呆在楚国过小日子,哪有今天的祸事呢?
问题是,如果李斯呆在楚国,会是什么结局呢?上帝知道,凡人不会知道。因为,如果李斯呆在楚国安心当老百姓,突然被某种强大势力逼到绝路时,他有可能会想了,假如我当年发奋图强,凭我的才能,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呢?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会发奋图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人生充满了无数个选择,但是,哪个选择正确呢?上帝知道,凡人不知道!
当塞翁的儿子意外得到一匹马时,人们都说,这是好事。但是,塞翁不这样认为。当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腿,以后无法离开拐杖时,人们都说,这是坏事。但是,塞翁不这样认为。

李斯怎么说,也曾风风光光的过二十年。在那二十年里,他作为始皇帝的头号亲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功、名、利、禄应有尽有,而且与始皇帝指点江山,整个天下都为之改变。
但是,当他身死咸阳闹市时,依然会对自己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我一再说,每个人都想追求利益最大化。问题是,利益最大化是什么样子的?谁也不知道!
李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爬上了权力的顶峰,拥有了世人渴求的权力、地位、荣耀。但是,你说李斯追求到了利益最大化吗?谁也说不清楚。更关键是的是,如果上天再给李斯一次机会,李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吗?李斯自己肯定也不知道。

人生总有不同的选择,每次站在十字路口,人肯定都会徘徊一番。总而言之,我应该朝哪条路走?
每一次重大的选择,都会改变你的一生。

上天曾给过李斯一次选择,那就是: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信奉平平淡淡总是真;他也可以选择,男儿生于世上,就算不能封侯拜相,也要一言一行,足以左右大局。
李斯选择了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李斯是成功的。但是,李斯在身死咸阳闹市时,却怀念起和儿子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追逐野兔的乐趣。假如上天再给李斯一次机会,李斯当年会怎样选择呢?恐怕李斯自己也不知道!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农民公2012、弓背老农、新恐怖鸟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六节 刑徒是如何变成常胜军队的?


章邯这个人,比较有传奇色彩,甚至传奇的,都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因为,章邯是秦国的少府。
从少府的职责去看,少府就是皇帝的私人后勤总管。从相关的历史去看,骊山陵墓、阿房宫之类的营建,就是由少府负责管理的。
一个负责帝国工程建设的主管,竟然突然成了秦国的大军统帅,而且还成了秦国最优秀的大军统帅之一,这对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我们对此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我们对秦国刑徒的生存状态,有一种非常幼稚的想象。
因为,说到秦国刑徒生存状态,我们总会想到这样一副画面,那就是众多戴着镣铐的刑徒,干着沉重的体力活,而旁边站着几个拿着鞭子的监工,习惯性的抽打着这些刑徒。当然了,刑徒肯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累死、病死、甚至饿死,那都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象。
因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想尽办法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想尽办法保证劳动者拥有良好的体能。

最简单而言,皇帝让你管理几十万刑徒,完成一项大型工程。你却不关心刑徒的温饱、死活,最后刑徒身体状态一个比一个差;而且饿死、累死的成群结队。
你觉得,你能保质、保量、按期(或是提前)完成皇帝交给你的任务吗?肯定是不能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如果用人举例子,不太直观,那我们用牛来举例子。老板给你五百头牛,让你干某项工作,你却把牛弄得瘦弱不堪、而且饿死、累死的接二连三。以你这种管理方法,能把老板交给你的任务,保质、保量、按期(或是提前)完成吗?估计是不能的。
更主要的是,你的老板不是弱智,就绝不会夸你管理有方!
管理几百头牛马尚且如此,管理几十万刑徒,就更是如此了。

说到管理牛,秦法中就明文规定,如果喂养牛的人,不合理的喂养、使用牛,让牛瘦了、死了,也需要受到相关的处罚。牛每瘦一寸,喂养牛的人,就得受鞭笞十下。如果牛因为他管理的原因死了,就更不用说了。
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规定?因为,没有这种规定,喂养牛的人,自然不会懂得爱惜公家的牛,最后自然无法让牛保持良好的体能,更让牛会稀里糊涂的死去。

管理牛如此,管理人更是如此了。
人力,永远是一种财富。
我不敢说,统治阶层、阶级,会因为这种原因,就会无微不致的关心劳动者。但是,如果说他们会不计成本的糟蹋劳动力,我可实在不敢想象。

而且,管理人远比管理牛马更为复杂。因为,你不计成本的糟蹋牛马,虽然浪费严重,但是有可能会暂时非常出效率(当然了,随着牛马的体能越来越差,效率自然会迅速下降),因为牛马绝不懂得用消极殆工的方式对抗你;更不会懂得选择逃亡、暴动。
而你不计成本的糟蹋人(尤其是密集性的群体),消极殆工、逃亡、暴动将无可抑制。换而言之,如果你不计成本的糟蹋人,连暂时提高劳动效率的效果,也无法取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秦国在修建宫殿、陵墓时,应该处于军事化的管理下。

换而言之,这几十万刑徒,本身就会按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为了说起来方便,我用的是现代编制的词语)组织起来。在班、排、连的编制中,它的长官,通常就是刑徒。再高级的编制中,开始由政府的相关官员、军官担任。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程总管通常就是制订一个,普遍个体都能够接受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普遍个体只要积极工作,大都可以完成;某些最强壮的个体,如果积极工作,还可以超额完成)。剩下的事呢?就是按各层编制,逐层分配下去。然后让各级长官,组织自己的队员完成领到的任务。

因为各级组织,分配到的工作量是一定的。所以,我们以小组为例去说。
通常情况是,哪个小组能提前完成任务,自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或是拥有更多的娱乐时间。当然了,如果可以超额完成工作量,还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比如可以改善伙食。

与此相伴随的就是,哪个小组的工作进度慢,就只能牺牲一定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了。当然了,如果小组不能超额完成工作量,就永远没有改善伙食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某个刑徒消极殆工,就会影响到自己小组的利益;某个小组消极殆工,就会影响到自己小队的利益。、、、。所以,消极殆工的行为,通常就会变成孤立的。工程主管下设的监察机构,在惩罚某个消极殆工的刑徒时,就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不会引起普遍刑徒的不满。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上面所说的,只是刑徒的利害关系。
基于各层主管的利害关系就是,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可以按时完成任务,他可以避免上司惩罚;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可以超额完成任务,他就可以得到上司的奖励;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就会受到上司的惩罚。

在这种背景下,各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优劣,自然会很容易的显现出来。
比如,有的管理者在下面让小弟们痛恨(因为,他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无视小弟们的死活),在上面让大哥们痛骂、惩罚(因为,他不能让小弟们积极配合自己,所以总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他成天会向上面申请要人,因为他的小弟总是接二连三死亡)。
比如,有的管理者在下面让小弟们拥护(因为,他会用各种手段激发小弟们的积极性,保证小弟们的利益,并让小弟们获得足够的利益),在上面总受到大哥的称赞、奖赏(因为,他能让小弟们积极配合,所以不但可以完成任务,而且常常可以超额完成)。
在这种背景下,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法,自然会成为一种流行模式。

总的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最后总会倾向于军事化的管理。
因为,总的来说了,都是最高主管,分配下任务后。各层主管领导自己的小弟们,想尽办法把这些任务完成。因为,赏罚是分明的(你积极工作,肯定是对你有利的;你不好好工作,肯定是对你没有好处的),所以,大家自然会尽理激发自己的潜能。
失败的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个群体里,赏罚是模糊不清的。换而言之,你积极工作,也没有明显的好处(甚至,会因此让你处境越来越不利);你消极工作,也没有明显的坏处(相以,还可以争取到利益);你积极工作也好,消极工作也好,最后都是无法难避免不可预测的惩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最高主管的分配下的任务,十有八九是无法落实到位的;因为下属都是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作为一个一流的工程部门主管,本身就有优秀将领的潜质。因为,一个人既然能把几十万刑徒管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也能把几十万军队管理的井井有条;因为,一个人既然能让几十万刑徒实现大规模的、有效的协作,他自然也能让几十万军队实现有效的、大规模的协作。至于军事专业的问题,自然有相关的专业人士负责、协助。

一流的将帅,最重要的才能,是让几十万人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几十万人,能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关军事上的弱点,很容易弥补;因为只要有专业的人才在旁边协助,它从来也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几十万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或是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将帅再会打仗,恐怕也是无济于事了。因为,将帅的命令全部无法落到实处,那他所计划的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统帅一声令下,让某枝军队,在一个时辰后到达某地,但是这枝军队接到任务后,却因为大家都消极殆工,所以三个时辰后,还没有到达指定地点。甚至,突然因为出现陈胜、吴广之类的人物,当时就造起反来。
指挥这种军队,你说统帅有着第一流的谋略,又有什么用?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刑徒虽然不是正规军。
但是,他们的组织结构,与正规军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是,刑徒天天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体能方面,绝不会比职业军人差。
而且,刑徒一直处于严格管理下,所以服从命令的习惯,也绝不会比职业军人差。
至于,说到吃苦耐劳,刑徒更不会比职业军队差。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二等人,而且天天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更主要的,在那种战争频繁、普遍、规模巨大的年代里,一个中年人,没有服过兵役,估计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刑徒里面,当过兵、甚至当过基层军官的人,应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这种背景下,刑徒只要稍加组织,自然就可以变成一枝军队。
换而言之,政府给他们发放武器,然后再各层机构中,配备一些级别相应的职业军人、军官。让大家训练上半天时间,就可以走上战场了。
帝国的职业军人、军官进入军队,主要是起的是骨干作用(一方面是保证它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他的政治可靠性)。
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刑徒对秦帝国并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态度。否则,一小撮秦国职业军人、军官、官员,混入几十万苦大仇深的刑徒里面,去与几十万叛军作战。随便一个风吹草动,就可能让军队失控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就我的理解,章邯负责骊山陵墓、阿房宫的营建时,肯定对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结果非常有自信。而且,帝国政府对章邯的管理方式、管理结果,也非常有自信。
否则,在帝国兵力不足,而且有几十万叛军就在附近时,不要说全副武装骊山刑徒了,就是给骊山刑徒都戴着手链、脚链,也会害怕他们趁机集体暴动。

就我的理解,章邯负责骊山陵墓、阿房宫的营建时,大体的管理模式,应该就是军事化的管理。
在这种背景下,刑徒的组织结构,与军队不会有本质区别。甚至而言,与军队一模一样的。如果说有差别,就是这枝军队没有配备武器(除了负责监工的机构拥有武器);就是这枝军队不打仗,只从事苦役;就是这枝军队是由刑徒组成;就是这枝军队的整体待遇比较差。

从这层意义上,刑徒在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工程时,他们所享受的待遇,所处的地位,就相当于杂牌军中的杂牌军。所以,他们的生存环境,虽然很恶劣,但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水深火热。所以,他们虽然是刑徒,但是拿起武器就是一枝军队。

因为,刑徒处于这种环境中,所以他们对秦帝国的感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苦大仇深;所以,他们对于在秦帝国谋求前途,始终充满着希望。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听到自己的地位,将会得到整体改善(他们将会变成正规军),马上就会成为秦帝国的守护者。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章邯最初可以所向披靡,就是因为他所统率的秦军,虽然不是由职业军人构成。但是,这枝秦军显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反秦大军呢?在最初因为没有实现充分的整合,所以他实在像一群乌合之众。反秦大军,开始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这种军队,如果没有遇到秦军主力,自然会越打越有气势。普通秦军遇到他们,不要说打仗了,被是看到他们一望无际的、排山倒海而来的架式,也会吓入直想投降、逃跑,就算胆子大些,恐怕也是守着城池,一步也不敢走出来。

因为章邯率领着几十万由刑徒组成的大军,所以,他自然不会被反秦大军的气势吓倒。因为,反秦大军一眼望不到尽头,章邯的大军同样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而说到组织形式,章邯一声令下,他手下的将领,绝对没有人敢讨价还价。而反秦大军的统帅呢?估计没有这种权威。这样的两枝军队,一经接阵,自然是前者迅速取得胜利。


而后来,经过一系列实战的,章邯所率领的军队,自然已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军队了。因为,一个军队在经过众多大规模战斗,并且一再取得胜利后,都不能称之严格意义的军队,那世上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军队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秦力量在不断的整合。所以,章邯一胜再胜,终于却发现,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强硬。

如果说,章邯攻打周文、吴广、陈胜的大军时,都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因为,对方都也没有组织起什么太顽强的抵抗。

但是,当章邯攻打项梁时,就可以用胜利来之不易形容了。因为,章邯也曾被项梁打得一败再败。

等章邯攻打张耳时,就需要用非常艰难来形容了。因为,张耳以巨鹿城为依托,一直顽强的与秦军对抗着。于是,一直所向披靡的章邯大军,竟然钝兵于巨鹿附近,再也无法有所突破了。
更可怕的还在于,反秦大军一直源源不断的再向巨鹿附近集结!

至于巨鹿之战结束后,章邯大军的辉煌时代就算彻底过去了。因为,面对反秦大军的强大压力下,章邯大军是一点前途也看不到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农民公2012网友:


简单滴说,就是农民工对农民滴战争,边打边散,到最后全跑回家了。。。。。。。
坑秦军20万纯属是瞎忽悠,估计项羽听说了都觉着不好意思。。。。。。。

==============================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应该是可信的。
否则,有一个问题,就难以解释了。那就是章邯是7月份投降的;刘邦是10月份到达咸阳的;项羽直到11月才到达函谷关;项羽直到12月中旬,才到达咸阳。

这中间的时间差,我们常常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如果我们不忽略这个时间差,就应该会发现,当时七国联军(包括章邯的秦军)之间,矛盾是非常激烈的,而这种激烈的矛盾,阻碍了项羽及时进入关中。

章邯大军投降时,秦军已无法组织起一枝,值得一提的军队了。换而言之,在章邯投降后,项羽就是率领楚国军队,也可以长驱直入关中,灭掉秦国的。如果是这样,刘邦根本没有机会先入咸阳。

因为,七国联军之间的矛盾,最先集中在了诸侯联军与秦军之间,所以秦军最先被淘出局了。关于这一点,说起来比较复杂,我后面会详细分析。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星星碎语网友:

泪痕对刑徒的分析,其实在现实的情况有很大的争议的。

例如在埃及金字塔建造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专家就推测,建造金字塔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却是得到民众支持的。因为埃及地形奇特,每年都有近半年时间尼罗河发大洪水,这段时间农田被浸是无法耕作的,但农民并不反感,反而祈祷洪水更大些,因为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洪水的冲积能带来肥沃的土壤令作物生长得更好产量更高(不过我国黄河冲上来的都是沙),于是在这半年没事干的时候,法老就组织大家修建金字塔,从出土的石版记录,用的手段并非皮鞭手拷,而是有偿雇用的,支付的酬劳就是黑面包和麻布,而且工人们还享有年假和加班补偿,一些小石块还记录了当时有工人请的病假,主管批准发放面包,甚至还为建造工人配有专职的巫医治病,还有一些公众假期组织大家参拜神灵等,在当时,可以说是待遇不错的,所以埃及的金字塔才能建造得如此之多之大!这种说法与泪痕的推测是不谋而合的!

但另一方面,在极尽人力的建设中,也不少见,而且发生在近代,如华工血泪史,如集中营的暴虐,这些似乎又说明,不恤生命滥尽极限,以更多生命来填补废弃疲逝者的做法还是存在的,那么在史料缺失的秦代,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又很难确定,也许这些都是新发的刑徒,刘邦也曾被征发到过咸阳,因此得见始皇帝的,如果此次作战能免去卑微身份进入以战功计利阶层,刑徒们还是乐意积极起动的!

==============================================

集中营的暴虐,是因为集中营存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背景下,集中营自然不会珍惜劳动力,相反还会故意毁坏劳动力。

关于华工血泪史,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大意是讲述一个年青人被骗,当“猪仔”卖到了南洋,在南洋他们受近剥削、压迫,最后联合起来反抗的故事。在这个小说里面,“猪仔”的生活自然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毕竟是作为劳动力存在的。所以,当他们以集体绝食、集体拒绝出工的方式对抗老板、管理层时,老板、管理层都非常恐慌。

我无意说,秦帝国(或类似的强权)在管理人时,是非常人性化的。但是,第一、劳动力本身就是财富,就如没有一个人会肆意糟蹋自己养的牛马,也没有一个统治者,会肆意糟蹋自己统治的老百姓。第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并不用谁教导,只要处于管理层面就可以看出来。而一切是显然的,在几十万人密集型的劳动中,如果人们被煽动起来,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我认为,秦帝国在管理刑徒时,肯定有着他人性化的一面(主要原因,其实就如人们爱惜自己养的牛马一样),非常重要的一个论据就是,在帝国陷入危机时,帝国政府敢给刑徒发放武器,让他们保卫帝国。
我们可以想象,在苏军攻入德国时,假如还有大量的犹太集中营存在,德国政府,肯定不敢用武装犹太人的方式,试图打败苏军。

人们愿意维护秦国的统治者,很大原因就是,人们都觉得,秦国统治虽然残暴。问题是,过去的六国统治者,哪个不残暴?秦修长城,当时哪个国家不修长城?秦大建宫殿,六国统治者,哪个不大建宫殿?秦国穷兵黩武,问题是,秦统一天下之前,哪个国家不养兵数十万呢?

更有甚者,秦始皇滥用民力,是在帝国普遍和平、劳动力充足的背景下。萧何修建未央宫,却是在帝国战乱未止,劳动力匮乏的背景下进行。你说秦始皇残暴,还是萧何残暴?
萧何主的要功劳就是,可以给刘邦保证足够的后勤、兵源。问题是,这种成就的背后呢?自然是横征暴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农民公2012、秋香姐我来了、弓背老农、星星碎语、随便选一个、枯声、新恐怖鸟、苦守的苦手、306016274、aabb380961504、江东寄奴、神惊志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七节 巨鹿之战 (上)


王离是秦国名将王剪的孙子,也是一个资深的统帅。李斯、赵高合谋除掉蒙恬、扶苏时,王离就是北部边防军的三号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扶苏、蒙恬),而且随后就接替了蒙恬的职位。
史书上关于王离的记录比较少,甚至王离什么时候进入六国故地,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从相关的内容去看,应该是赵高除掉李斯前后,为了应付六国故地愈演愈烈的局面,所以把王离统率的北部边防军调到了赵国战场。

章邯率领骊山刑徒,平定六国故地的叛乱,本身就是权宜之策。所以,当帝国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后,帝国的正规军自然就开始陆续进入六国故地。
但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帝国正规军,进入已失控的六国故地,就如一块块的巨石,投入了决口的江河中,根本无法有效抑制洪水的泛滥。相反,只会让大部分石块都被冲得找不到了踪影。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章邯大军虽然由刑徒构成,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集团军(在投降项羽时,还有二十万之众)。所以,虽然帝国的正规军陆续进入六国故地,但是六国故地的领衔主角,依然是章邯。
我们常常看不到帝国正规军,在六国故地的影响。就我理解,大约是因为正规军,都是陆续投入六国故地的;更关键的还在于,章邯的大军非常成功的实现了主攻任务,所以进入六国故地的正规军,通常就不再集结成大兵团使用,而是分散的用于各地,并且是给章邯大军作为配角出现的。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正规军的影响,自然常常显得若有若无了。

在攻打赵国时,大约因为帝国的正规军不断汇集;而且有王离那种资深统帅存在,所以王离渐渐成为一个,可以与章邯相提并论的大集团军统帅。于是,秦帝国开始变成两大集团军(王离、章邯)协同作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现在,王离率领着二十万秦帝国的正规军,渐渐集结于巨鹿附近,这些军队有着绝光荣的历史,因为秦帝国统一天下的,就是依靠他们实现的。
与此同时,章邯率领着二十万刑徒构成的大军,也渐渐集结于巨鹿附近,这些军队有着绝对辉煌的战绩,因为他们曾打败过一个个庞大的反秦武装。
在赵国故地,秦帝国终于汇集起一个历史上罕见的强大的兵团。这个兵团由王离、章邯两大集团军构成,总兵力合计四十万。
四十万大军,汇集于赵国故地。如果乐观的去看,秦军似乎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任何挡在他前面的力量。

但是,从悲观的角度去看,秦军所处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秦大军整合的越来越充分了;而且秦军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不但没有吓倒反秦大军,相反让反秦大军更意识到团结起来的重要性、迫切性。

所以,当秦军在赵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后,却发现各地的反秦武装,都不断的向巨鹿附近汇集;虽然这些反秦武装,都也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甚至许多反秦武装,都是在距秦军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安营扎寨了。但是,反秦武装这样源源不断的赶赴巨鹿方向,对秦军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反秦武装随时可能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实现大规模的联合协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历史把巨鹿之战,写成了项羽的神话故事。所以,我们常常贬低了其它反秦联军大佬,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好像反秦联军的其它大佬,在巨鹿之战中,就是一些打酱油的人。有他们不多,没有他们不少。因为,巨鹿之战就是项羽英勇无敌的结果。
事实上,巨鹿之战的胜利,就是反秦联军成功实现协作的结果。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就是用他天才的领导才能,让一群乌合之众的反秦联军,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协作。
如果楚国军队,只要英勇作战,就有机会打败秦军。那宋义的战略,就没有错误了。宋义的战略的错误,是因为在反秦武装云集巨鹿的时候,他不试图联合反秦武装,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却等着寻找机会与秦军单挑,这本身就是自寻死路的作法。
因为,四十万秦军已集结在一起了。任何试图与秦军单挑的行为,都是一种自杀的尝试。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农民公2012、探索求真、神惊志、旺热心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从张耳被围巨鹿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秦军与反秦联军,将要开始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了。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的军事力量,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巨鹿汇集;而与此同时,反秦联军也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巨鹿汇集了。

我们对巨鹿之战,通常有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40万秦军,先汇集于巨鹿城下;接着就是张敖、陈余突围搬救兵。于是,反秦联军开始陆续到巨鹿城下,但是,谁也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
最后,项羽率军冲向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于是,反秦联军开始出战,帮助项羽收拾战场。

实际上,更接近真实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先是章邯率领秦军主力攻击赵国,把张耳围困在巨鹿。接下来,反秦联军为了援助张耳,就开始陆续赶往巨鹿;在这种背景下,秦军也开始调集附近的军队不断赶往巨鹿附近。换而言之,双方都应该是陆续增兵的。而且兵力以比上,秦军从来也没有占据过绝对优势。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