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如果说只是某个官员的个别行为,他自然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攻守联盟,从而无法完全封闭与此相关的信息。
如果说情况并不难以收拾的,官员们只要尽些力,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他们自然也没有必要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玩忽职守。

但是,如果这是官员普遍的行为,官员之间会很快构建成种种攻守联盟,最后所有相关的信息,都会被严密的封锁起来。换而言之,它并不能改善越来越恶化的状况,只会让决策机构,无法收集到全面的、真实的信息,从而难以做出有效的对应措施。
但是,如果局势难以收拾,官员怎样尽力,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不但会学会玩忽职守,更会有意无意的放任事态扩大。因为,法不责众,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放任事态扩大,最后因此需要受处罚的官员自然越来越多,一方面,这意味着他们的同盟者越来越多,他们在封锁相关消息时,越来越容易。更主要的是,政府等发现事情的真相后,也不会追究相关失职官员了。因为,失职的官员漫山遍野,那还如何追究呢?

其实,迷信“问责”、“严惩”的管理效果,这是许多人的习惯性的思维。
总而言之,制订好各种条条框框、制订好种种任务目标,发现失职就严惩相关人员,这样人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这种管理理念,我们很难说他不对,也很难说他正确。

秦帝国的管理理念,大约就是如此。
这种管理方式,在通常时候,应该是没事的。但是,在局势越来越恶劣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我们开始试着还原这段历史。
如果你处于秦二世的位置,有人向你报告,六国故地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时,你会如何做?
我估计,你肯定会把主管官员,全部召集过来,总而言之,你们必须尽快把叛乱的起因、经过,写一份总结报告。尽快!
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只有找到叛乱发生的原因,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因为,只有弄清叛乱的发生的经过,才能发现哪些应对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而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
从程序上,这绝没有任何错误。因为,这比盲目的派军队镇压,显然要正确。

如果写报告的目的仅限于此,主管官员在写这种报告时,自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问题是,叛乱的起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地方官员,无视中央政府有关政策方针,肆意欺压当地百姓,最后激化矛盾,最后弄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呢?一个皇帝这样考虑问题,没有错吧!甚至处于局外去说,这绝对是英明的皇帝啊!

问题是,这样巨大的叛乱,事前总得有些兆头吧!有关部门,有关官员,到底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从来也没有向上汇报过?一个皇帝这样思考问题,没有错吧!甚至处于局外去说,这绝对是英明的皇帝啊!

问题是,叛乱发展这样迅速,是不是因为官员和叛乱者一直玩无间道啊?否则,事前当地官员,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汇报?事后又放任事态迅速扩大呢?因为,毫无预兆的叛乱,不可能一下就闹翻天吧?
一个皇帝这样思考问题,没有错吧!甚至处于局外去说,这绝对是英明的皇帝啊!

作为一个系统学习过法家思想的二世来说,他这样思考问题,并不奇怪,这与什么英明与否无关。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因为帝国一直坚持这种管理理念,最后帝国对于下面的信息,再也无法完整的收集到了。
直到有一天,有一枝军队竟然杀进了函谷关。面对这种结果,帝国顿时惊呆了。事已至此,帝国只能抛弃那套“问责”、“严惩”制度了,换而言之,现在再说是谁的责任,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如果真的追究责任,整个帝国恐怕都该连锅端掉了。因为,大半个帝国已被叛乱势力覆盖了,帝国中央政府此前却一直以为形势大好。你说,帝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有哪个系统没有官员失职呢?事实上,这已不是某个官员失职了,这是整个国家机器在失职了。

在这种背景下,二世终于也不再追究谁的责任了。其实,这就是官员们,希望的结果。
许多时候,人们出事了,常常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越来越多的人拉下水,总而言之,下水的人越多,自己就越安全。你看,陈胜叛乱之后,经过官员们一个来月的装聋作哑,最后,整个帝国政府都被拉下水了。
因为,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后,二世自己肯定也会说,我太失职了,因为作为一个皇帝,关东地区已快脱离帝国控制了,敌军都进入函谷关了,我才发现。你说,我失职不失职?
当然了,面对这种事实,就是二世不说话,赵高、李斯也得一个劲的向二世请罪。总而言之,我们太失职了!因为,大半个帝国早已乱成一锅粥了,我们作为帝国高级官员,竟然一无所知,你说,我们失职不失职?
既然二世、赵高、李斯都得承认他们太失职了,你说下面的官员,谁敢说自己不失职呢?因为,大半个帝国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各层官员都跟没事人一样,你说他们失职不失职?
既然如此,还如何追究大家的责任呢?

许多时候,大家都失职,其实就是大家都没有失职。

再这种背景下,帝国政府终于开始派出军队,大举镇压叛乱势力了。你别说,秦军绝对是一流的军队,因为秦军一出去,那是捷报频传。问题是,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遍布叛乱,所以章邯率领的平叛大军,那是按倒葫芦起了瓢,北边才平息,南边又起来,南边形势刚好转,北边又乱了。最后,虽然是捷报频传,但是叛乱却是越来越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月出东山之上、农民公2012 、旺热心、无尽的恋、不可不吃饭、mememevvv、寻找不到一个马甲、含章问道 、新恐怖鸟、随便选一个、苦守的苦手、hanchengguangly、tyut1122、星星碎语、hank568、弓背老农、徐兆玮、南方不南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三章 群雄逐鹿 反秦大军的黑马


第一节 六国复辟


大泽乡起义后,也就过了两个月的时间,赵、齐、燕、魏就都已复国了。赵、齐、燕、魏复国,似乎都也没有经历太了不起的战争。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起兵建立张楚政权。
同年8月,武臣席卷赵地,在赵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赵王。
同年9月,田儋席卷齐地,在齐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齐王。
同年9月,韩广席卷燕地,在燕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燕王。
同年9月,周市席卷魏地,在魏国旧势的支持,拥戴魏咎当了魏王。


这四个国王的实力、权力到底有大呢?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实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赵王、魏王、燕王、齐国所辖的土地,就相当于战国时的赵、魏、燕、齐,当然了统治的老百姓、军队,也相当于战国时的赵、魏、燕、齐。
但是,这种力量,只是从理论上说的。因为,这种一两个月内建立起的帝国,内部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恐怕谁也不敢作乐观估计的。
实际上,就我理解,这种帝国,也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甚至而言,这种帝国,就是一些貌合神离的利益群体联合。总而言之,大家都说自己承认相关的国王、王国,也愿意忠于相关的国王、王国,但是,他们都会尽量保护好自己控制的土地、粮食、人口、军队。
说得具体点,那就是我们虽然表示支持、忠于相关的国王、王国,但是相关的国王、王国,想从我们手中征调人力、物力、财力时,也必须得有足够的力量作为后盾,否则,我们肯定会找各种客观理由推脱的。换而言之,如果国王没有足够的力量迫使我接受他的命令,我虽然承认他是国王,但是当他想从我这里征调人力、物力、财力时,我也是能不给尽量不给,能少给尽量少给。

总而言之,武臣、韩广、魏咎(周市)、田儋高举大旗振臂一呼。大家就都团结在他们的大旗下,宣布赵、燕、魏、齐复国了。但是独立后的地方利益如何分配,显然就是各说各的了。基于新建立的王国中央政府,自然希望自己可以调动王国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基于各地的实力派而言,显然不会希望新建立的王国,可以随意支持配控制的人力、物力、财力;当然了,基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也希望会拥有更多的自由,更不是被新建的王国随意支配。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当时的历史资料比较少,所以,我们很难还原当时赵、魏、燕、齐四国的内部情形。但是,就我推测,这四个国王的直属力量,肯定都非常有限。这四个国王想加强自己的力量,自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削藩”过程。否则,他们的势力很难进入王国的普遍地区。
而在当时背景下,这几个新建的王国,新出现的国王,显然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机会进行“削藩”,因为,强大的秦军已东出函谷关了。所以,这几个新建王的内部力量,整合的肯定不够充分。
在这种背景下,这四个国王虽然从名义上统治着从前魏、赵、燕、齐的大部分领土。但是,他们真正控制的力量,却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他统治的地区,遍布着各种半独立的力量。

赵王武臣混得最失败了,因为他8月分当了赵王,同年11月,就让手下将领李良火并了。
武臣在7月份,还是一个底层老百姓;8月份时,就已是一个统治四十多座池的国王了;而在11月份,就稀里糊涂的被手下火并了。从赵王武臣称王四个月,就被稀里糊涂的火并,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赵王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武臣死后两个月,张耳、陈余再度恢复赵国。那是公元前208年正月。

魏王魏咎(魏相周市)、齐王国儋,在称王9个月后,也被秦国东征大军灭掉了。
魏王魏咎、齐王田儋刚死,魏豹、田荣随后就又复国了。

其实,从魏咎、田儋被秦国大军迅速灭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魏、齐的统治,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魏、齐那是大国,如果他们真能有效整合魏、齐两国的力量,绝不可能让一枝秦国孤军就打成这个样子。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燕国的国王韩广,后来被自己手下的大将臧荼杀掉了。虽然臧荼杀韩广时,已被项羽分封为燕王了。但是,臧荼拿着项羽的委任状,就可以拥有杀掉燕王韩广的实力,本身就证明,韩广这个燕王对燕国的控制力量非常有限。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韩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燕王,他派臧荼西征,就算项羽给了臧荼一个燕王的委任状,臧荼也无法凌驾于韩广之上,更无法杀掉韩广的。事实上,拿着项羽的发的委任状,却无法就职的国王多的是。
比如,济北王田田安、胶东王田安、齐王田市都拿着项羽发的委任状,结果呢?因为田荣不承认,所以他们都也无法成为国王。
再比如,常山王张耳拿着项羽发的委任状,却因为陈余承认,所以也无法成为国王。至于三个关中的国王,更因为刘邦不承认,所以很快就都被杀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燕王韩广,对燕国故地的控制是非常有限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但是,因为秦国东征大军,就是一个孤军。所以,他在关东地区,那是按倒葫芦起了瓢。总而言之,秦军所到之处,反秦大军接连被重创,但是,秦军刚走,反秦力量马上就再度兴起。

就好像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各地都挂起了民国大旗,而且民国政府很快就在南京成立了,于是革命好像胜利了。但是,你说民国政府实际的权力有多大?肯定非常有限。因为,绝大多数的地区,只是挂起了民国的大旗;因为绝大多数的地区的实力派,根本就不是民国政府可以指挥的。

陈胜在大泽乡一声呐喊。很快,赵、魏、燕、齐就复国了。但是,赵、魏、燕、齐四国政府,对自己国家的统治力量有多大?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背景下,秦国东征大军,才会接连重创反秦力量。
于是,章邯率军先打败周文的几十万西征大军;接着又把吴广的西征大军(当时吴广已被小弟杀掉)打败。随后,又把魏王魏咎、齐王田儋打败;再随后呢?把项梁的军队也打败了。再随后呢?打得赵国军事主力,躲在巨鹿危在旦夕。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时的六国故地,只有韩国没有复国。韩国为什么没有复国呢?大约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为,韩国正好处于函谷关的出口处,在这种地方复国,那实在等于在秦国的虎口中拔牙。所以,以张良那种高人,并且以韩国资深贵族的身份,在项梁的支持下,也无法在韩国故地打开局面。
韩国复国,那是秦国灭亡之后的事了。但是,因为韩国旧势力(韩王成、张良)与刘邦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项羽始终打压韩国旧势力。当然了,这也就是张良后来彻底倒向刘邦的主要原因。因为,张良终于发觉,复国无望了!


当时,六国故地中的楚国起兵最早,但是楚国建立却最晚的。
因为,赵、魏、燕、齐,在陈胜起兵后两个月,就已先后建立了。而楚国是在陈胜起兵11个月后,才在项梁的主持下成立。
此前,虽然也有葛婴拥立襄疆为楚王,有秦嘉拥立景驹为楚王,但这两个楚王,显然不能获得楚地的普遍认同。事实上,葛婴拥立襄疆后,掉头就把襄疆杀了,因为他知道,不要说别人了,就是陈胜也不认同这个楚王;而秦嘉拥立景驹当楚王后,各大实力派都不把他当回事,而且项梁很快就率军把它灭了。
当然了,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虽然可以理解为楚国的复辟。但是,陈胜的野心太大,所以张楚政权的建立,实在算不上楚国复国的标志。

楚国建立最晚,实际上意味着楚国内部的资源整合的最为充分。
就我理解,因为赵、魏、齐、燕四国,都是随着大泽乡革命的一声炮响,就迅速的建立起来。所以,这四个国家内部,都是被一些观望者所控制着。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国家的普遍地区,虽然与秦帝国划清了界限(纷纷承认新政权的建立),但是,他们与新政权的关系却是若近若离的。换而言之,他们通常不会反对自己的国王,但是,他们也绝不会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国王。
而楚国,是在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之后,才由几大实力派联合建立,所以,楚国普遍地区,不但与秦国划清了界限,更被牢牢捆绑到了新政权之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我之前发表的言论,从来都只是“批评楼主的观点”,没有一句“人身攻击和人格贬低”。假如您认为批评您观点的言论是“缺乏最基本的礼貌”,那么我只好认为自己没有眼光,问什么在“一个听不进去不同观点”的“高人”的帖子里,去热脸贴冷屁股去辩论呢?
引入“人身攻击和人格贬低”,个人以为是“小学毕业了吗?”“不配讨论哲学问题”开始的。
不知道是谁缺乏礼貌?

假如您用“你的观点是毫无逻辑的、完全荒谬的”这样的用语;那没有人身攻击,只是观点的不同。这是观点之争,有所不同很正常,但“小学毕业了吗?”“不配”这样的用语,不知算不算人身攻击呢?

====================================

(一)、我希望你明白一个基本事实。

我所有论点的核心论点就是: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历史、社会的变迁,就是因为无数个体、群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博弈出来的。

如果你认为,我的观点不正确,你可以随便反驳。如果你只是廉价的说:“99.999999%的人都将“权力、金钱、地位、美女”看成最大利益。”
你这不是在讨论问题,你这纯粹是占据道德制高点与人抬杠!

而且在认为我对你进行人身攻击后。你还继续说:“应为您总在否定道德,所以我总是歌颂道德。”
我只想知道,我什么时候否定过道德?
我一再说,“我从来没有为邪恶的人,邪恶的事,高唱过赞歌!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人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我也再说,“任何不带有偏见的人,都能看出来,我在鼓吹民权、民主政治,而在嘲笑、揭露专制、独裁政治。”

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您总是在否定道德”,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二)、一个真正的哲学命题,它看起来有可能悖于常理。但是,它既然是一个哲学命题,它必须得能解释所有的具体事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说,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不管你觉得这句是否正确。但是,我一直是在用这句话还原历史、解释社会的。而且,它就是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看清楚历史、社会的本质。

如果你觉得,我这个命题不对,或是我用这个命题解释社会、历史时,全是牵强附会。我并没有意见。

但是你说:“99.999999%的人都将‘权力、金钱、地位、美女’看成最大利益;故此不能理解其他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第一、这句话漏洞百出(我前面已反驳过了)。
第二、你这种说法,显然是说,我、或是认同的我观点的人,都是小人,都是以小人之心分析社会的。换而言之,认同这种观点的人,都是把“权力、金钱、美女、地位”,看得神圣无比,愿意为此做任何事。

我前面给你举过一个例子,我骂一个人十分钟,我给他五块钱。相信,愿意接受这种交易的人,并不会很多。因为,对普遍人而言,自己的尊严比这五块钱重要多了。
这本身就证明,任何一个人的眼中,也绝不会是只有金钱、权力、地位、美女的。你所谓的“99.999999%的人”,本身就是在信口开河。

那我现在问你。如果有人骂我,我制止他骂我、或是回击他。我这是干什么呢?
算不算维护我的利益?肯定是算的!


好了。我们可以再接着住下举一个例子。
我拿五块钱,让一个人去做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旦有意外,非死即伤)。愿意接受这种交易人,肯定不会有。因为在任何人眼中,自己的安全,也比这五块钱贵重多了。

那我现在问你,当有人想把我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我拒绝他、还击他。我这是干什么?
算不算维护我的利益?肯定是算的!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我拿五块钱,让一个人骂自己父亲(兄弟、朋友、妻子、儿子)十分钟。你觉得,世上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种交易?因为,在任何人眼中,维护一份亲情、友情、爱情,比五块钱贵重多了。

那我现在问你,我有人试图侮辱我亲人的尊严时,我拒绝他、还击他。我是干什么?
算不算维护我的利益?肯定是算的。

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我拿五块钱,让一个人没日没夜干苦力两天。你觉得,世人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种交易?因为任何眼中,自己辛苦比那五块钱贵重多了。
这本身也可以证明,任何一个人眼中,也绝不是只有金钱、美女、地位、权力。

权力、金钱、美女、地位虽然诱人。问题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名声、自己的辛苦、亲情、友情、爱情就不值得人珍视吗?
当然了,我从来不否认。如果我把上述的五块钱,变成五千万块钱,结果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面对五千万块钱,能拒绝那种交易的人,肯定会非常罕见。

什么是人的最大利益化。
如果我为了五块钱(我说的五块钱,你可以换算成任何一种微不足道的权力、地位、金钱、美女),却失去了尊严、安全、甚至生命;如果我为了五块钱,却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却让自己受尽困苦。你觉得,我追求到利益最大化了吗?

当你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把利益最大化看成得到权力、地位、金钱、美女时。本身就证明你是在信口开河。

(三)、我从来没有否定过道德,也没有否定过道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绝没有一个人会否定这一切的。
我的全部观点只是:世上没有超然于功利之上的道德、思想、价值。
你自然可以说,某个人的行为,是超然于功利之上的。但是,我只想知道,让他超然于功利之上的道德、思想、价值观,是因何产生的?

比如,在奴隶制度下,许多奴隶都会为奴隶主牺牲自己,而且许多时候,我们也不能说他完全受制于外力,单纯的看这件事,他显然是受制于自己多年开成的道德观、价值观。
问题是,我只想知道,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中,一个人会产生那奴隶那种道德观、价值观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星星碎语网友:

打个比方,一个老板经营一个店面,本身不亲自打理,委托了主管,主管下面又聘请了员工。

但这不是一个好的主管,他有迟到的行为,为了让这种行为得到合理化和认同化,他也放任了员工的迟到,于是全店面都有迟到的行为,大家也不会互相告发而是心安理得的让之成为潜在规则。这就好象国家中的贪污,这时无论是员工还是主管,他们都乐于接受这种现实,因为大家都在里面获得了便利,老板呢,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也很有可能知道后也不积极问责,因为这种行为对于店面的利益损害并不直接显现,甚至无法量化,在有的老板看来,并非完全不可以接受的行为和结果,于是迟到或者贪污就成了一种上道,也就是一种潜在的规则和公开的秘密了!

但后来事情起了变化,因为迟到造成员工上班时间参差不齐,在营业开始一些缺少员工的柜位发生货物盗窃,就好比国家某些地区发生叛乱了!这个性质就完全转变了,在这里面无论老板、主管还是员工,都只会是受害者,没有人会获得利益,这种情况下,大家还会坐视不理吗?——比如甲员工丢失了东西,他的方法不是马上想办法止损,而是积极配合令乙员工也丢失东西,乙员工发现后并不上报指责,而用同样的方法令丙员工也丢失东西,最后主管发现,全店面都丢失了东西,管不过来干脆由它吧,一直到老板清点核帐时老板才发现,然后主管才说,我失责,老扳你看还能不能经营下去,不行就倒闭我们全失业就好了,老板觉得这时追究什么责任都多余的,反正全有错,只好咬咬牙大手一挥,算了,以前的都别提了,大家继续努力干!——难道现实会有这种可能吗?我认为从甲不见东西开始,虽然他也怕被问责,但还是会据实上报,然后通知大家防备的,即使他会为自己掩饰错误,也不会令使其他员工一齐受损的,而其他员工也不会为这种行为包庇容忍的,因为这样会扩大了整个店面的损失,加剧了店面局面的严重性,最后全部都是受害者,关键是在开始错误还是可以补救的情况下,大伙又怎么会往不可挽回的方向去整呢?国家叛乱也是如此,大家都是既得利益集团,国家完了大伙都完了,暨于这个立场,大家是不会集体为叛乱隐瞒包庇的,也会积极在止叛平乱上下功夫,至少不让其扩大颠覆的!

====================================

你用这个例子去类比,本身就是不确切的。

秦帝国的官员隐藏事情真相、放任事态扩大。是因为,一开始失责官员,就是人数众多的。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才有能力、有机会隐藏事实真相,也有能力、有机会放任事态扩大。
你说,甲员工丢失了东西。他缺乏隐藏事实真相的能力、机会,就算他能隐藏事实的真相;他也没有能力、机会,把越来越多的人拉下水。

秦帝国的官员隐藏事情真相,放任事态扩大。是因为,他们如果说出事情的真相,意味着会有许多官员被处死、甚至是全家被处死。面对如此巨大的惩罚,人们才敢去玩忽职守的。
你说,甲员工、或是乙员工,他们说出事情的真相,也未必是多么了不起的事。而他们去隐瞒事情的真相,尤其是放任事态的扩大,却显然是非常严重的事。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显然没有必要选择这种应对之策。

国家完了,大伙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威胁。
问题是,我去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就意味着我、甚至是我全家要死(关键是,我不认为我失责,我只认为我处于倒霉的位置),我自然会先想着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国家完了,大伙的根本利益,都会受到威胁。
问题是,我去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就意味着我需要把我的许多同事害死、甚至全家害死,我还可能面临降职、甚至撤职的风险(关键是,我不认大家失责,我只认为大家是处于了倒霉的位置),我自然会先想着如何保护我的同事、我的利益。
你说的,那个饭店例子,显然不能与此类比的。因为,在那里,我主动承认我的过错,主管也会具体分析情况,未必会把我怎么样了。其次,如果我试着把大家都拉下水,我也没有这种能力,这只会增加我的过错(让我可能面对更大的惩罚),却绝不会因此让主管陷入无法追究我责任的地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寻找不到一个马甲、徐兆玮、比尔熊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单从这层意义上,楚国复杂、漫长的复国过程,绝对是一件好事。
而且,就我理解,楚国可以作为反秦大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项羽、刘邦的有着过人的才能。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在楚国复杂、漫长的建立过程中,楚地的力量被整合的最为充分。在这种背景下,楚国可以调动起来的力量,最为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赵、魏、齐、燕都被秦国军队打得自顾不瑕时,或是不敢主动还击时。楚系的刘邦,却敢率军进攻秦国本土,而楚系的项羽,更敢率军与秦军硬碰硬的打仗。
刘邦、项羽的这种成就。自然是因为他们有着过人的才能,更主要的原因,却恐怕是因为楚国建立的过程,最为复杂与漫长。这种复杂与漫长的过程,使楚怀王为代表的楚国中央政府直属力量,远比其它各国中央政府的直属力量要强大。

其实在此时,就已奠定了项羽后来的困境。

因为,赵、燕、魏、齐四国的实力派,都有着自成系统的军队、权力组织;更拥有了对赵、燕、魏、齐四国故的统治权。所以,项羽虽然强大,也不能否定这种既成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必须得分封诸侯。我们许多人总觉得,项羽分封诸侯不可理喻。因为,按他们的想像,项羽应该把天下都划归己有!
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纯粹就是把历史当童话故事看。
且不说别的了,赵、燕、魏、齐四国的实力派,都有着自成系统的军队。对于这种事实,项羽难道真能随便一句话,就把这些实力派的兵权全部夺走?
就好像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大家都承认蒋介石的大哥地位,难道蒋介石一句话,就能把那些拥兵大佬的兵权全部夺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自古以来,削夺兵权都是非常困难的、危险的。
赵、燕、魏、齐、楚各系大佬都手握重兵,这些大佬的兵力加起来,远远超过项羽,至于大家实际控制的地盘,更是远远超了项羽。在这种背景下,项羽想一句话就削夺人家的兵权,那项羽肯定定是疯了,因为一个人不疯,怎么可能会这样异想天开呢?

后来,康熙皇帝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但是康熙皇帝控制的地盘,是吴、耿、尚三藩控制地盘的十来倍,控制的兵力,同样远远超过吴、耿、尚三藩。但是,康熙一句,我要撤藩。当时就因此兵祸连结。
当时,项羽所控制的地盘不如各系大佬的联合,项羽拥有的兵力不如各系大佬的联合,更主要的是项羽上面还有一个义帝。在这种背景下,项羽一句我要撤藩(总而言之,让各系大佬把人权、物权、财权、兵权全交出来),结果会怎样?根本不用分析!一比一百的赌,也没有人敢说项羽会胜。
项羽之所以是项羽,是因为他成为各系大佬公认的首领。各系大佬为什么会承认项羽的首领地位,只要我们是把历史当武侠小说看,就知道绝不是因为项羽一个人能打好几百个人。各系大佬都愿意承认项羽的首领地位,是因为他们认为,项羽会尊重、保护、扩张大家的既得利益。


项羽分封诸侯时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着深远的战略意图,对此,在秦帝国灭亡时,我会详细分析。
这里,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把历史的视角留在项羽、刘邦两个人身上,是永远无法看清当时历史的。
实际上,在大泽乡起义后不久,天下就已迅速的恢复到了战国时的格局。所以,只有我们用看战国历史时的视角,才能真正看清楚当时的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赵、魏、燕、齐、楚名义上统治的地区,实际上与战国时的赵、魏、齐、燕、楚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现在这五个国家,并没有整合完毕,所以,他的实力,还不能与战国时的赵、魏、燕、齐、楚相提并论。但是,因为秦国也因上层内哄变得越来越衰弱,所以现在的天下格局,与战国时的格局并没有本质区别。
在这个新战国的格局下,秦国依然把握着战略进攻的主动权。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章邯东征时,把反秦大军一再重创看出来。
秦国的失败,不是简单的在于,六国故地出现了叛乱。而是秦国中央政府不断发生的内哄,让秦国故地的力量变得越来衰弱了。在这种背景下,章邯率领的秦国大军,虽然保持着强势进攻的势头,却是越打越绝望。

秦国的这种战略进攻地位,直到巨鹿之战结束时,才宣告结束的。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巨鹿之战只是打破了秦国的战略进攻,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秦国拥有强势地位的事实。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巨鹿之战后,反秦联军依然无法把秦军逼回函谷关。
巨鹿之战后,秦国军队依然强有力的在关东扎着根。只是,秦国内部越来越混乱;只是刘邦的西征大军已进入了秦国本土。在这种背景下,单邯虽然统率二十万秦军,却渐渐感到绝望了。于是,章邯选择了投降。
章邯投降,是巨鹿之战后五六个月的事。

虽然,太史公对巨鹿之战,充满了文学化的描写。但是,太史公依然如实的描写了秦军失败的全过程。
我们后世的人,喜欢把历史变成童话故事。所以,就常常认为,项羽巨鹿一战,把秦军打得投降了;而秦军投降后,项羽就把秦军坑杀了。
事实上,秦军投降,是巨鹿之战后五六个月的事;而秦军被坑杀,也是秦军投降后四五个月的事。这其中有十多个月的时间,其间到底发生了多少事?似乎是一段历史的空白。问题是,这十多个月,肯定发生了许多事。
换而言之,在那十多个月时间里,项羽与各系大佬之间,反秦联军与秦国降军之间,肯定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复杂的博弈。他们之间的博弈有多激烈、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来。
第一、二十万秦军全部被谋杀了!
第二、项羽本来可以比刘邦早入关中三四个月,最后却比刘邦晚入了关中两个月。要知道,秦军在六七月分就投降了项羽,刘邦十月份进入关中,而项羽直到十月份才进入关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项羽直到十二月份才进入关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历史变成了童话。所以,我们常常把巨鹿之战后时间,浓缩成了两三天。于是,人们就觉得,项羽只是一介勇夫。其实呢?项羽成为反秦大军的首脑,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众多大哥坐在一起,一个人想让众多大哥,都承认自己大哥的地位,能是件容易的事吗?要知道,现实社会中,谁也不会吸星大法,谁也没有三尸脑神丹。

因为,历史变成了童话。所以,赵、魏、齐、燕、楚各系的大佬们,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道具。于是,有人觉得,一介勇夫就可以成为这些大佬认可的大哥;于是,有人更觉得,项羽还让这些大佬拥有军队、拥有地盘,项羽太没有政治头脑。

问题是,历史不是童话!那些手握几千、几万军队的大佬,也绝没有一个是可以让人随便搬动的道具。换而言之,别看项羽牛逼,如果项羽敢不尊重这些大佬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大佬肯定也会用行动告诉项羽一件事,我给你面子,叫你一声大哥,不给你面子,你算什么东西?
所以,田荣认为项羽没有尊重他的利益,当时就率兵把拿着项羽委任状的两个大哥,都干掉了;所以除余认为项羽没有尊重他的利益,当时就率兵把拿着项羽委任状的大哥,打得落荒而沈了;所以,彭越认为项羽没有尊重他的利益,当时就率军争取自己的利益了。至于,刘邦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这样一群,领着几千、几万小弟的大佬,项羽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那项羽不是人了,他一定是神。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楚国故地的力量整合最为充分。对项羽而言,自然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楚国力量在反秦联军中,可以拥有主导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它也是一件坏事。
我们知道,赵、魏、燕、齐各地都已名花有主,而且相关地区的大佬,也有着自成系统的军队,所以这些地区,绝不是楚国的实力派可以染指的。否则,这些实力派肯定会和项羽玩命的。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实力派众中,有头有脸的人,就有好几个。这些人扎堆楚国故地,你说项羽到底能占多大一块地方?如果项羽敢把楚国故地全占了,楚系的各位大佬(比如英布),肯定也会和项羽玩命的。
这是项羽在秦国灭亡后,直接面临的问题。

项羽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把魏国的东部地区,都划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问题是,魏国的实力派,会接受这个事实吗?肯定不会的!所以,彭越一直都和项羽死缠滥打,最后项羽死了,彭越却成了最大的实力派之一。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然了,相关内容,我们在秦灭亡后再详细分析。这里,我只是希望,大家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换而言之,在陈胜起兵后几个月,天下已退回了战国时的格局。
所以,简单的去看。当时是赵、魏、齐、燕、楚、秦、韩七国在博弈。再细致的去看。当时是赵系、魏系、齐系、燕系、楚系、秦系、韩系众多实力派在博弈。这是一盘大棋,这也是一盘复杂的棋。项羽只是楚系中的一个实力派罢了。
我们总觉得,项羽只要如何去做,就能如何如之何,那是因为我们把项羽置于了棋手的地位。问题是,项羽也只是当时众多的棋子之一。换而言之,项羽没有随便操纵其它棋子命运的权力、能力。他只能与这些棋子一样,在这个复杂的、巨大的棋盘上不断博弈,追求最后的胜利。事实上,在秦帝国灭亡后,只是意味着六国旧势力联手,把秦国旧势力重创了。

所以,秦帝国灭亡后,大家虽然让项羽去主持分封。但是,谁也知道,天下绝不会因此平静下来。就如蒋介石北伐胜利后,所有的实力派都知道,天下并不会因此安定下来。因为,只要众多拥兵大佬并存的格局还存在,最后鹿死谁手,就是谁也无法知道的。
无论是项羽,还是其它大佬,都不会把分封的结果太当回事。大家只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把握住最多的先机罢了。换而言之,谁也知道,接下来的博弈将更为残酷,因为,一大群手握重兵的大佬并存,所谓的和平,就只能存在于梦中;因为,一大群崛起于乱世的、一个比一个野心勃勃的大佬并存,所谓的和平,就只能存在于梦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陈胜可以选择向东南发展,不进兵关中。先以流动作战、只打县城的方式,和比陈胜水平差不多的人物磨合,在磨合中锻炼自己,形成自己的牢固核心圈,以这种方式占据楚地的至少一部分,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再谋进取。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1、分兵四出,煽动各地起兵,分出去的就等于甩出去了,任其自生自灭,不要心疼。2、主力重点向秦朝统治薄弱的东南发展,力争控制湖北和安徽,建立东南根据地。
一句话,让别人分散秦朝注意力,承担秦军的主要打击,自己退到后面,积聚整合力量。等到秦军和别人拼得差不多了,再下山摘桃。

这个方案虽然失败的可能依然很大。但比陈胜的、张耳陈余的方案,成功的概率都稍大些。

因此陈胜的方案也好,张耳陈余的方案也好,从使陈胜最终胜利的角度看,其成功概率都是无限趋近于零的方案,不可取!
====================================


这个主意,的确如寻找不到一个马甲网友所说,“几乎就是后来徐敬业反武则天时所选的下策”

陈胜之所以是陈胜,就是因为他率领九百人,就敢一路高戈猛进向西而进。所以,他才会成为反秦力量的一面旗帜,所以才会有无数的人,愿意无限提高陈胜的政治地位。
如果陈胜一开始,就按你的方法行动。那陈胜有什么资格成为反秦力量的旗帜呢?可以说,他一丁点资格也没有!

而且可以确定,如果陈胜就按你说的方法行动。肯定连二百华里也走不出去,就会被秦国军队击溃、割下脑袋的。

人们为什么会把陈胜奉为反秦的旗帜呢?就是因为,当时反秦的力量遍布各处,但是大家都只是小打小闹(用一些消极的、偷偷摸摸的方式进行)。而陈胜却是高戈猛进,直接就率军一路西进。
如果陈胜用你所说的方式造反,绝不会形成当时的巨大的反响。如果不能形成那种巨大的反响,不要说有人不断加入他的队伍了;就是跟在他身后的九百人,也会变成跟在刘邦身后赴徭役的人。总而言之,一路越走越少。
九百人,说大不大,因为他绝对抵挡不住一枝比较大的秦军围剿;说小不小,因为肯定会惊动秦国地方政府的。这种队伍,如果不能迅速扩大,就只能赶紧化整为零了。

当时的人,都知道秦帝国在六国故地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了。问题是,敢打响第一枪的人,会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换而言之,如果他这一枪打响,不能引起大家争相响应的结果,随时会被秦国军队剿灭的。
所以,陈胜当时造反,就是赌自己的行为,能不能引起大家争相响应。换而言之,如果大家愿意争相响应他,他就有机会成功。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你说的方法管用,当时早就遍地武装叛乱了。哪能轮得着陈胜去打响反秦第一枪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hanchengguangly、mememevvv、水刀剑圣、弓背老农、探索求真、星星碎语、寻找不到一个马甲、枯声、苦守的苦手、无尽的恋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楚国建立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起兵。
同年9月,项梁在会稽起兵。但是,直到第二年3月,项梁才渡过长江。在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项梁一直在干什么?显然是一直在巩固江东地区,并且观望天下形势。

项梁率军渡过长江时,楚国故地早已是实力派林立了。事实上,陈胜刚刚起兵后,史书就是这样记载的,“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在项梁还没有走出江东的那半年多时间里,楚国故地的这种实力派,显然经过了一系列整合。换而言之,那些领着几千小弟的大哥们,他们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冲突、兼并,而且还得面对秦国军队的围剿;最后自然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当然了,也或许是幸运者生存,不幸者被淘汰。

在过去的那半年多时间里,死了多少曾经领着几千小弟的大哥,没有人统计过。因为,这种级别的大哥,通常只是一个无名的符号。
比如周文杀入函谷关时,曾率领了数十万军队;里面有多少曾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再比如,吴广敢率军包围秦国军事重镇荥阳、并且打得李斯的儿子(时任三川郡守)闭门不敢露头,当时拥有的军队,我估计最少也得有十来万。这里面有多少曾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这些大哥们,通常都变成了一个个无名的符号。历史只是说,“周文行军并招收士卒,到了函谷关,已有士卒数十万人”。“吴广包围荥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些人,作为反秦浪潮中,奔跑在最前面的大哥们,大都成了无名英雄。因为,面对章邯统率的秦国东征大军,他们都消失了在历史舞台上。
在秦帝国灭亡后,我们看那些继续PK的大哥履历,很少见到某个大哥的履历是这样写的。“当年,他曾跟随周文杀进入过函谷关”,“当年,他曾跟随吴广吴包围过荥阳”。事实上,当年曾这样牛逼的大哥,大都已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当然了,在陈胜、魏咎、周市、田儋这些大佬被杀死的战争中,肯定也有众多这种无名的大哥,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就消失在了反秦的浪潮中。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