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陈胜如果听从张耳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陈胜的历史地位,肯定马上就会无足轻重了。
因为,这种格局一旦出现,陈胜自然只能给楚王当小弟,而且与那些楚国从前的大佬(比如项梁)坐在一起,陈胜恐怕也无法坐到他们前面。

后来,张良(或是石勒)认为刘邦不应该分封六国后人的原因,大约也在这里。虽然刘邦分封六国后人,并不影响刘邦作为关中王的事实,但是,这等于白凭无故弄出好几个与自己地位对等的大哥出来;而且这些大哥们出现后,会不会支持自己,谁也不知道。

处于陈胜的角度,张耳当时的建议,却显然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以陈胜的实力、能力,实在无法独自掌控当时的形势,拉出大家来与自己掌控这种形势,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这种选择的明显缺点,那就是会让陈胜会从时代顶峰滑下去。因为,陈胜这样选择的结果,就等于让自己变成了楚王的小弟。
当然了,理想的结果是,陈胜在当时先这样退一步,然后慢慢积累资本,再脚踏实地的向上爬。但是,一个人突然爬到那样的高度,你让他主动下来,似乎有些太难了。
关键是,陈胜做出这种选择,一定可以避免失败吗?也未必!
因为面对秦军的大举反攻,众多前期的大佬,都先后被秦军杀死。陈胜就算退一步,也未必可以避免这种下场。
更主要的是,如果陈胜在名份上降低了,他的影响力也会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当楚地实力派纷纷反秦时,陈胜与他们竞争时,就更缺乏筹码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亮晶晶飞扬网友:

按你开篇时说的年数是刘邦比赢政大三岁吧

===================================

这是公元前的事。

公元前的年代换算,与公元后年代的换算,有一点点不同。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比尔熊网友:

楼主能不能谈一谈:人在曹营心在汉?我的意思是说真的有这样的不为利益所动的人吗?还是曹操后来根本不重用他,他只是自嘲的说法?

=============================

我认为徐庶的故事,也就是一个演义故事。
一个人不为利益所动,并不奇怪。因为,利益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没有确切的定义。

我们通常总把利益理解为权力、金钱,实际上,利益的内涵远比这两样东西要广泛。
一个人拥有了权力、金钱,却让自己失去了亲情、友情;你觉得他追求了最大的利益吗?
一个人拥有了权力、金钱,却让自己受到人们的唾弃,你觉得他追求了最大的利益吗?
一个人拥有了权力、金钱,却因此而身体伤残了,甚至死了,你觉得他追求了最大的利益吗?
一个人拥有了权力、金钱,却因此身心疲惫(为此费尽心机,为此辛苦工作),你觉得了他追求到了最大的利益吗?

如果真如演义所说,徐庶不愿意为曹操效力,应该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因为曹操而死的。
问题是,不可理解的事在于,徐母那种离奇的死亡方式。

从大的角度去说,当时投靠曹操的人何止千万,其中道德、才能有可观之处的人,何止百千。而且徐庶、诸葛亮的好朋友石广元,也在曹操手下工作。
徐母自杀,又是所为何事呢?如果徐母这样作是深明大义,他这种行为,又置石广元于何地呢?石广元给曹操工作,似乎没有什么被逼的原因。

从小的角度去说,当时徐母这种行为,是要置自己儿子于何地呢?是想让自己儿子内疚一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是想让自己儿子,摆脱牵挂效忠刘备吗?好像也不是。因为,徐庶都不是这样理解的。所以,他一直也没有离开曹营的计划。

所以,徐庶的形象,早已被演义化了。
就我的理解,徐庶改投曹操,自然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当时的观念中,臣子就像打工仔一样。给哪个老板打工,也是一样的,只要有前途就行。

更主要的是,诸葛亮说自己从前的好友徐庶、石广元仕途都很普通时说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本身证明,当时臣子挑选主公,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之处。最后,诸葛亮感叹徐庶、石广元,也只是替他们没有混个好前途而感到遗憾。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枯声、比尔熊、遇见格桑、徐兆玮、hanye1124、弓背老农、寻找不到一个马甲、夏世祖、 农民公2012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因为,各地的实力派,都只是挂着陈胜的大旗,却并不把陈胜当回事。所以,陈胜能组织起、集结起的兵力,自然少得可怜。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秦军的大举围剿,陈胜作为一只孤军,自然只能以逃窜为结果了。
陈胜跑到路上,他的驾车人一看,跟着这种大哥,估计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砍下陈胜的脑袋,投降秦军了。

在陈胜面对秦军围剿时,大家都不过来帮助陈胜。从主观上看,自然是因为陈胜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能力。但是,从客观上看却显然是因为,那些挂着陈胜大旗的部队,都是自成系统的、都是各地大哥独自拉起来的。这些军队,自然不可能以陈胜马首是瞻。

就我的理解,一个人处于陈胜的位置,是注定无法成功的。
因为,一个人突然爬上了时代的顶峰。让整个时代站在自己脚下,让所有的潮流跟在自己身后。而他从前的学习、实习、经验、阅历,都与此相差的太悬殊了。

我们看看,陈胜管理失败的经典案例。
陈胜称王后,他从前的老熟人都去找陈胜。因为有几个人喜欢说陈胜过去的事情,所以陈胜就杀了他们。陈胜的老熟人一看陈胜这样翻脸无情,吓得都离开了。

陈用最初的的错误在哪里,显然是对这些老熟人太宽容了。我们可以想象,陈胜在起兵之初,自然而然的就会以为,只要自己宽容,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追随自己。
问题是,陈胜最初宽容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些老熟人中,某些不着调的人,竟然天天讲陈胜从前的事情,而且从陈胜的反应去看,应该都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
这种事说小,自然只是小事;说大,那绝对是大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基于陈胜老熟人的利益,他们自然应该维护陈胜的权威、地位,只有如此,他们的利益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因为陈胜一两个月前,还是一个底层的老百姓,所以他的老熟人,自然不会觉得陈胜有多么了不起。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家说陈胜从前的往事,多说一些这样的故事。陈胜和我们一块种地时说,苟富贵勿相忘。我们都说,现在成天打工,还说什么富贵呢?陈胜就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对此,自然不会气得要杀人。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大家说陈胜从前的往事,多说一些这样的故事。比如,我曾经见过陈胜醉后,有龙附在陈胜身上。比如,我曾见到陈胜头上有五彩祥云。比如,曾经有个神秘的老人曾说,陈胜以后贵不可言。
陈胜对此,自然不会气得想杀人。

所以,陈胜的某些老熟人,在说到陈胜时,估计都是为了衬托自己有多了不起。总而言之,我和陈胜那是铁哥们,陈胜和我不分彼此,所以我也不是普通人。更有甚者,恐怕就是,我和陈胜是铁哥们,而且我当年比陈胜还牛逼。问题是,就凭他们那种底层生活过着的老百姓,想给自己找几件牛逼的事,估计也找不到,甚至也编不出来,所以谈来谈去,都是一些让陈胜觉得非常没面子的事。


为什么陈胜的老熟人,不懂得积极维护陈胜的地位呢?
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陈胜这些老熟人,很多人就是端不上台面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陈胜并没有掌握过权力,所以他还一时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
所以他一开始就选择了无原则的宽容,因为从大道理上看,这种作法可以让人们更尊敬自己,问题是,结果显然走到了反面。因为你无原则的宽容,结果就是让大家蹬鼻子上脸,最后有意无意的削弱了自己的权威。
陈胜的老熟人,说话肆无忌惮,大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后来,陈胜一看这样发展下去,绝不是个事,就又又选择了严苛的手段。于是,他杀了几个老熟人,这样一来,倒是没人敢说他的坏话了,问题是,他的形象却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刚刚得势就杀投靠自己的老熟人,这是什么性质的事?
更主要是,陈胜的老熟人,一看陈胜这样翻脸无情,吓得都走了。这样一来,陈胜想找几个心腹,也无法找到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一个人在宽容、严苛之间,是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这需要在多年的反复博弈中,不断试错寻找的;是需要在长久的管理中,不断试错寻找的。换而言之,一个人错了并不可怕,只要他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
但是,陈胜突然爬上这样高的位置,他再想从不断的试错中寻找这个平衡点,估计有些无法想象了。因为,此时陈胜手中拿是一把威力无穷的神剑,他一举一动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此时,再说什么错了并不可怕,只要我能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那就是说得有点太轻巧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学习裁剪时,通常先是从理论入手,理论掌握后,也是先拿废纸练习裁剪,再拿便宜的布料练习裁剪。你上去就拿最名贵的布料动剪刀,对你的要求就有些高了。前者错就错了,而且也允许、甚至也计划让你出错,后者不会给你这种机会的。总而言之,前面裁剪错了,你记住哪里错,下回不犯就可以了;后者裁剪错了,那就是裁剪错了,当然了,你也可以当做交学费了,但是这学费实在太大了。关键是这块布料,有可能就因此废了,而你又无法再找到这样一块布料了。

我们总觉得韩信是天才,但是韩信在当大将军后,又在刘邦手下实习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出去独当一面的。
我们可以想象,韩信这一年的实习时间,对韩信是至关重要的。韩信之前的本事,全部是理论上的;虽然单从理论上看,韩信绝对是顶尖的高手。问题是,这只是理论。
我们可以想象,韩信在刘邦手下实习的那一年时间里,肯定也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是人,这就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韩信是与一些最优秀的、且有着足够经验的军政人才合作,所以他的那些错误都可以得到修正,更主要是以韩信的理论高度,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习,会把他从前纯粹纸上谈兵的、纯粹想象的东西都去除掉;而且会学习到许多更实际的、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内容。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陈胜显然缺乏这种过程。
刘邦在底层社会跌爬滚打了四五十年,而且刘邦所混的层次,显然比陈胜高的多。因为,刘邦早就是一个在沛县牛逼到天上的人物。所以,刘邦可能接触到社会关系,远比陈胜要复杂。这些表面上无关紧要,但是在关键时候,那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刘邦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自然比陈胜更为老练。
而且,刘邦在起兵后,开始只是一个县级大哥;一年后,才混成一个市级大哥;又用了一年时间,才混成一个地区的大哥。这个过程,显然给了刘邦逐步学习的机会。

英布初见刘邦,伤心绝望的,连自杀的心也有了;但是一转眼,英布又喜悦兴奋的,觉得人生充满了光明。
这就是刘邦的本事!他可以不动声色的,就能把英布的心理,打入十八层地狱;关键是,刘邦一掉头,又能让英布的心理,感觉突然到了天堂。这种诡异的手段,一方面让英布知道,刘邦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绝不容人冒犯的大哥,另一方面也让英布觉得,刘邦是一个值得自己追随、亲近的大哥。
要知道,刘邦此时驯服的是一个标准的大哥级人物。
陈胜面对几个底层出身的亲朋友故旧,一开始就让他们蹬鼻子上脸,最后又让他们都恐惧的不敢留在自己身边。这本身就表明,他在维护自己权威时,缺乏足够的经验、技巧。

对于,刘邦收服英布,我后面会详细分析。我这里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在权力的运用方面,陈胜与刘邦相比,那实在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刘邦随手两个动作,就让英布觉得刘邦高高上,更觉得刘邦绝对值得亲近。
陈胜随手两个动作,就让自己的老熟人,敢跟他蹬鼻子上脸;后来又让自己的老熟人,觉得他根本不能亲近。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陈胜的错误,表面上很幼稚,但是一个人真的突然爬上一个很高的位置,恐怕都会不经意中犯这种错误。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变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调整自己与大家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你摆的谱大了,人们就会觉得你牛逼;你一点谱也不摆,人们通常还真不会把你当盘菜看。这个谱得如何摆?摆多大?什么时候该摆?什么时候不能摆?显然是个大问题!
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太单纯了,肯定很容易犯陈胜那种错误。换而言之,你很容易走极端,开始你会觉得,不摆谱、平易近人,应该不会错;问题是,你这样作,通常就是让人跟你登鼻子上脸。你看这样不行,那就往足了摆谱,跟谁也别客气,这样人们自然不敢和你登鼻子上脸了,问题是,谁也不敢跟你亲近了。
大道理告诉人的处世方法,永远是非常简单的。总而言之,你这样作,就能如何如之何。问题是,人与人相处,哪有这样简单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许多所谓的大师,在忽悠人时,一惯的套路都是这样的。那就是非常肯定的、自信的告诉你,只要你这样作,你就叫能如何如之何。表面上听,他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实际上,这都是在忽悠人!
他们用这种套路向你讲话,无非是告诉你,他手里拿着九阴真经,你只要愿意把他当老师,他就可以让你瞬间成为绝顶高手。事实上,这通常都是在扯淡!
因为,一切真的这样简单,世上就全成了高手,哪还有低手呢?

这种故事,永远有着永恒的魅力。
这种忽悠人的套路,也永远有着永恒的魅力。
因为,谁不希望看一本秘笈,学几套简单的招数,就可以成为绝顶高手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陈胜一开始犯的错误,大约就是迷信某种宽容的大道理,总而言之,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怎样对人,人就怎样对你。
陈胜后来犯的错误,大约就是迷信某种严厉的大道理,总而言之,你权力在手,谁不服你就收拾谁。只要你管理严厉,自然没有人敢不服你。
结果证明,事情没有这样简单。

我们知道,人的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博弈中成长起来的。
换而言之,错了、失败了并不怕,关键是你会从这里吸取经验修正自己以后的行为。再换而言之,对了、成功了也不值得骄傲,关键是你能继续保持这样的结果。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必须得知道,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所以你不要轻易的相信,只要这样、或那样,就能如何如之何的说法。
悟性高的人,也许错一次、失败一次,就可以学会许多东西,甚至他只要看到别人的错、失败,就可以学会许多东西。普通人,就没有这种本事了。
悟性高的人,也许他可以学会适应复杂的环境,也许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依然能玩的得心应手。普通人,就没有这种本事了。

比如一个人,突然拥有了权力,他在试图控制别人时,什么时候应该宽容,什么时候应该严厉?不同的时候,宽容的程度、严厉的程度,又该如何把握呢?这就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这种东西是谁也教不会你的,这只能源于你在现实博弈中慢慢去感觉。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你说刘邦跟人喜欢摆谱吗?肯定喜欢摆了。按史书所说,刘邦跟人相处时,谱永远也摆的很大。
魏王豹是这样说刘邦的,“汉王傲慢喜欢侮辱人,他骂诸侯群臣,就跟骂奴隶一样,我不愿意再见他!”
萧何是这样说刘邦的,“汉王你向来傲慢,没有礼貌。”

问题是,刘邦真的永远就这副德性吗?肯定不是的!因为,真正有才能的都会有个性,刘邦永远就这副德性,怎么会让众多有才能的人,都主动追随他吗?

如果简单的学习刘邦,谁也会学成四不像的。因为,刘邦跟人摆谱,常常只是一种操控人心的手段,绝不是为了摆谱而摆谱。
刘邦与人相处的种种手段,都是为了让人觉得他高高在上,绝不可以轻易冒犯;更让人觉得他没有心机、可以亲近。其实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权术应用过程。

如果陈胜与和奔自己的老熟人一见面,就玩一些小手段,让自己的老熟人,知道自己的权威绝不可以冒犯;那他后来就不用严苛的方法对待老熟人了。如果陈胜再玩一些小手段,让自己的老熟人知道,跟着自己一定有光明的前途,他的嫡系班底自然能扩大。
但是,陈胜显然没有把问题想得这样复杂,于是就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应对。于是一错再错,最后错的不可收拾了。
其实,陈胜控制自己的属下也是如此。因为,在宽容与严苛之间,他总是无法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
你对人宽容,是为了让人觉得你可以亲近,绝不是为了让人觉得你可以冒犯;你对人严苛,是为了让人不敢拒绝你,绝不是为了让你觉得你不近人情。
如果你对人宽容,人们就觉得你可以冒犯;如果你对人严苛,人们就觉得你不近人情。那无论宽容、还是严苛,都是失败的。


当然了,陈胜的失败,并不是如此简单。因为,陈胜权力来得太迅速,也太大了。因为,一两个月的时间,他表面上拥有的地盘,恐怕就上百万平方公里了;表面上拥有的军队,就有好几十万了。这样迅速出现的东西,估计绝不是凡人可以控制的。
如果他有一个优秀的小团队,如果他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如果他有一个稳定的权力体系,面对这种突然而来的权力,自然有机会驾驭。问题是,陈胜显然什么也没有。

从主观的角度去看,陈胜被秦军围剿时,没有人过来帮助他,那是因为他众叛亲离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陈胜被秦军围剿时,没有人过来帮助他,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面旗帜,自然不会有人把他真正当回事。关键是,随着反秦力量越来越大,大家自然觉得,有没有陈胜这面旗帜,也无关紧要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laser146网友:

快点往下写,看了十几页全是大哥大哥的,我们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受教育的,少些评论。另外别夹带私货,对你的政治观点不感兴趣

============================

你说得太夸张了。
这种老掉牙的故事,我上小学时,就全知道了。

如果你想知道下面的故事内容,上网随便一搜就可以知道了。不必浪费时间跟这个帖子。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由于99.999999%的人都将“权力、金钱、地位、美女”看成最大利益;故此不能理解其他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

(一)、我只想知道,基于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天下让曹操统一了,还是让刘备统一了,有什么不同吗?

一个人给曹操打工,还是给刘备打工。都是打工罢了!让你一说,那可神圣了!


(二)“由于99.999999%的人都将“权力、金钱、地位、美女”看成最大利益。”好家伙,“99.999999%”,你上完小学了吧?
“99.999999%”的人如此,你是不是如此。你自然不是如此了!问题是,一亿人个人里面,才出这样一个高尚的人,你居然是其中之一。我很恭禧你!


人们都把“权力、金钱、地位、美女”看成最大的利益。你用常识看一下社会,就会知道,这就是非常荒谬的观点。
权力,多大的权力,算权力?
金钱,多少金钱,算金钱?
地位,多高的地位,算地位?
多么美的女人,多少美女,算美女?
你不觉得,你说的话,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性吗?就凭你这种逻辑性,也讨论这种问题,你不觉得荒唐吗?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公开辱骂某个人一顿,事后给他五块钱,你觉得,有几个人会接受这种交易?
我估计愿意接受这种交易的人,肯定会非常罕见。因为,谁的尊严,也比这五块钱贵重。
问题是,按你的观点,获得金钱就是最大的利益?你不能说,五块钱不叫金钱吧?

这种近于哲学的问题,远远超过了你的学识范围。因为,你说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逻辑性。用你这种简陋的逻辑,去讨论这种问题,那永远也是以空以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本来,摆在当事人张三面前有A、B、C、D、E五个方案,但由于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本来,摆在当事人张三面前有A、B、C、D、E五个方案,但由于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同样面对太祖,有腹诽的田家英,也有柯庆施、更有彭总、还有林、也有周。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对其行为决策有决定性的影响;“利益”虽然关键,但绝不是“决策的唯一因素”。
楼主的分析,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只知道利益的动物”,看见利益,就会奋不顾身,无论什么事(比如毒奶粉、逢迎上级)都会做。
这是事实的真想吗?
不是“所有美女看到皇帝都会主动献身”的!


=======================

我只想知道,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我更想知道,谁的价值观形成,是会超然于利益之上的?

就说诸葛亮吧!如果诸葛亮活到今天,你是不是认为,诸葛亮依然会永远忠于刘阿斗?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诸葛亮生于今天,就不会坚持这种价值观呢?一切是显然的,那就是诸葛亮再敢坚持这种价值观,肯定会身败名裂的!
为什么,诸葛亮生于当时,会坚持这种价值观呢?无非是因为他坚持这种价值观,可以功成名就!

追求利益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从来没有为邪恶的人,邪恶的事,高唱过赞歌!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人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希望你反驳别人的观点时,不要自己立靶子自己去打!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王世充当年喜欢找下属错别字以显示智慧。听不进任何不同的观点。
这位大谈人性,原来只不过是一个一触即跳的东西。
在这个贴子里浪费时间,原来是我瞎眼了,以为是个高人。
原来技止此耳。
还没有丝毫权力,就如此听不进不同观点;假如有了权力,我看别说鄙视陈胜了,其实比起陈胜,还差十万八千里。

==============================

我只不过说了一句实话罢了。
你说的话题,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是进入哲学范畴的内容。你想讨论类似的话题,实际上你缺乏最基本的能力。

你所说的内容,都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连最基本的定义也没有,连最基本的逻辑也没有,连基本的常识也通不过去。

比如,你说金钱、美女、权力、地位时。你显然忘了,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泛而又泛的东西,至少它是无法量化的。问题是,如果它没法量化,那我们还说什么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说,五块钱是不是金钱?五百块钱是不是金钱?五千、五万、五十万、五百万、五千万、五亿、、、?

再比如,你说这些东西时,你忘了任何一个人的尊严、亲情、友情、自由、健康、安全、、、,也不是随便可以收买的!否则,也就没有所谓的底线一说了。
再比如,你说那些所谓的价值观时,你忘了任何一个人的价值观,也不是凭空生出来的。比如诸葛亮经常需要对一个据说弱智的人磕头。如果你说,这是诸葛亮的价值观决定的,那我只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价值观,而不是与对方追求平等的价值观?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再比如太宗在74年复出后,坚决不屈服于太祖,就是应为太宗有自己的价值观。
假如只从利益出发,那么为何不“韬光养晦”呢?

再比如林后来与太祖决裂后,坚决不屈服于太祖,就是林有自己的价值观。
假如只从利益出发,那么为何不“检讨一下”呢?

================================

这种观点的逻辑非常离奇。

既然人们都是逐利的,马云为什么不从事地沟油的生意?
既然人们都是逐利的,李嘉诚为什么偷工减料、做众多豆腐渣工程?
既然人们都是逐利的,比尔盖茨为什么不从事盗版,却去研究开发?

按你的观点,这几个人都不是为了利益而忙碌的,都是为了所谓的价值观而忙碌的。因为,如果为了利益,他们完全可以改变人生的态度。

问题是,芸芸大众,都是为了利益忙碌,十八武艺用尽,所获得的利益,连上述三个人的零头也比上。上述三个人从来不言利益,只是为了价值观,就拥有了常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财富。如果所谓的价值观就这样神奇,那所谓的价值观,就是追逐利益的九阴真经吧!
更主要的问题是,如果马云、李嘉诚、比尔盖茨就这种眼界,他们能成为传说中的马云、李嘉诚、比尔盖茨吗?

太宗、林帅自然可以像你说的那样的做事。问题是,如果太宗、林帅就这种眼界,真可能从底层爬上时代的顶峰吗?

你认为义、利是对立的,是无法统一的。只能证明你看问题非常简单。如果你认为,这是你道德高人一等的表现,并总以此凌驾于道德的制高点之对别人指指点点,只能证明你连睁开眼睛看社会、看历史的习惯也没有。

我之所以忍不住用情绪化的语气和你说话。只是因为,你缺乏最基本的礼貌。我们所说的话题,从形而上的角度去说,是在讨论“义与利的对立与统一”,你想听相关话题,你就坐在那里听,你想发表不同的意见,也没有人反对你。但是,像你这样总是一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好像高人一等的样子,我可实在受不了。
你千万不要觉得,你的道德高人一等。把你放到现实社会中,未必会有几个人愿意拿清高之类的词形容你;与在这里跟帖的网友相比,你的道德感也未必比别人强到哪里去。一开口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九的人如何如之何、、、,你不觉得你太自大了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二世这样思考问题,结果会是什么呢?
自然是,帝国政府的中枢神经被人为的挑断了。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按二世的思路,中央、地方的主管官员,肯定都也不死得脱层皮;当然了,地方、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不死也得脱层皮。
因为,这样大面积的叛乱发生后,如果真的严格落实“问责”、“严惩”,你说上述官员,谁能跑了责任,谁能逃了惩罚。
问题是,事已如此。你是二世指定写总结报告的人,会怎样写呢?肯定会报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否则,大家都也逃不了责任。
许多时候,如果责任只是某个人、某几个人,“问责”、“严惩” 可能是有效的。如果一切牵涉到了绝大多数的人,机械的“问责”、“严惩”的结果,就是所有相关的问题,都会被人为的掩盖起来。换而言之,相关的问题,就会丧失了摆到桌面上,大家共同解决的机会。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叛乱只是很小规模的,那相关地区的官员,通常都会被“问责”、“严惩”的。因为这种事,影响面不大,所以监察官员,自然缺乏足够的理由掩盖它,而中央政府主管官员,也缺乏足够的理由掩盖它。
问题是,叛乱是大规模的,监察官员自然有足够的理由掩盖它了,因为这种事端到桌面上,他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因为,你早干什么去了?而中央政府主管官员,也会掩盖这件事的真相,因为这种事端到桌面上,他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因为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叛乱,就绝不是一个地方相关官员失职可以解释了。

开始,中央政府的主管官员,肯定会试着压缩事情的性质、规模,向上如实反映一部分真相。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政府不全力以赴的解决这件事,事情更会不可收拾的。所以,他们也不敢把相关问题,全部压下去的。
问题是,就算大家压缩了事情的性质、规模,二世(或是赵高、李斯)一听,依然会极为震怒,总而言之,严厉追究失职官员。这样一追究,肯定把所有的官员,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们可以想象,帝国中央政府的情报网络,以后肯定很难再见到相关问题的报告了。因为,地方官员只要不想自杀,就绝不会向上报告,我这里出了大问题。因为,出大事就意味着你可能被撤、可能会受刑、杀头。
当然了,中央政府的主管官员,也绝不会催着大家汇报相关问题了。因为,下面把这种问题汇报上来,他们就无法向上面交待了。
如果只是一些孤立的事情,官员自然不敢这样掩盖事情的真相,也无力掩盖事情的真相。问题是,事情与无数地方官员都有关,与中央所有主管官员都有关,事情的真相自然可以被掩盖了,虽然这件事情的本身,那就是公开的秘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比尔熊、laser146、月出东山之上、星星碎语、苦守的苦手、hanchengguangly、徐兆玮、南墙小草、 待我施为地煞变12、枯声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六节 秦国的应对

据史书记载:
秦王朝的谒者从东方回来,将反叛的事情报告给二世,二世听后发怒,把谒者交给刑狱官吏处治。后来,派去的使者回到咸阳,二世问他反叛的事,回答都是,各郡的小盗贼,郡守尉正追逐捕捉他们,现在已全部抓获,不值得忧虑。二世很高兴。

从这种记载去看,胡亥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而秦国的失败,似乎就是因二世的这种不可理喻。
但是,看历史不是为了满足廉价的优越感。如果这样看历史,那我们还能从历史中吸取任何经验总结呢?因为,历史似乎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弱智就可以了。因为,一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自己绝不会像秦二世那样愚蠢。
如果我们总觉得,秦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二世弱智,那看历史还不如看小说。因为,报着这种态度看历史,似乎只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弱智就可以了。


关于二世的这种反应,显然是政治宣传!
因为,二世不会是弱智,一个弱智,不会成为始皇帝最喜爱的儿子。而且,秦始皇与我们普通的父母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他肯定也是非常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
最为关键的是,每个人学习的东西,都是贴近现实生活的,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教育子女时,绝不可能成天教育他如何管理别人、统治别人,而处于胡亥的位置,这肯定是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秦二世,就算年龄只有12岁,他在思考军国大事时,也会比我们普通成年人要全面。如果胡亥当时有21岁,就更什么也不用说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比如,一个政府到了无官不贪的境界。那简单的“问责”、“严惩”,绝没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了。因为,一味的“问责”、“严惩”,就会让贪污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
比如,崇祯刚当皇帝,想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结果呢?所有的官员,都对这个问题装聋作哑,就是传说中的东林党,也对此装聋作哑。有一个官员勇敢的站出来,对皇帝说现在无官不贪,皇帝叫他指出几个贪官来,这个官员当时就拉稀了,而所有的官员,都在一旁看他笑话,所谓的东林党也是如此的。
一个社会如果无官不贪,那贪污自然就是公开的秘密。但是,也正是因为无官不贪,所谓的“问责”、“严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为官员们联合起来,让相关问题,只变成一句口号,而永远无法真正端到桌面上去解决。

当我们把秦帝国政府后来的反应,归于二世的弱智上,本身就是把历史童话去看了。

二世听到六国故地的叛乱,第一个措施就是严惩;而且严惩的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员。
它用现在的观点去说,就是“问责”!有了后果,马上就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只要能强有力的贯彻这种“问责”,相关的官员,自然就会尽到自己的职责,杜绝出现类似的事情。
从冠冕堂皇的角度去看,二世的观点没有错啊!

如果相关问题是孤立的,或程度是有限的。这种“问责”、“严惩”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这样严惩之下,相关官员,自然都会变得非常用心。
问题是,如果这种错误是普遍性的,一味的、粗暴的、简单的强调“问责”、“严惩”,通常只会引发负面效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虽然,关于二世的这种反应,只是政治宣传。但是,我们就是透过这种政治宣传,也可以窥见当时的一些历史真相。

六国故地叛乱无可抑制,帝国中央政府却不能采取任何措施。直到反秦大军越过函谷关,秦帝国中央政府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我们现在许多聪明人,在说到如何改变中国现状时,常常也就是二世这种思维方式。事实上,把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放到秦二世的位置上,可能也是这种结果。


现在的许多人,在说到如何改变中国现状时,常常就知道一个“问责”,一个“严惩”。
我无意说“问责”、“严惩”不对,问题是,如果认为一个“问责”、一个“严惩”就能如何如之何,一个小学毕业生,也可以胜任国家总理了。
我们在夸大“问责”、“严惩”的效果,常常假设社会上存在一种高高在上的、无所不知的、公正客观的权力机构。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问责”、“严惩”很简单。但是,谁有责任?责任有多大?谁来确定呢?

比如,贪污应该“严惩”,问题是,谁贪污了?贪污了多少?谁来确定呢?
更神的事还在于,如果大家都贪污,作为最高统治者又应该如何做呢?


秦帝国有着绝对成熟的法律制度,所以“问责”、“严惩”,秦帝国一点也不缺乏。事实上,正是因为秦国不缺这种东西,才能最终征服六国。
问题是,在有的时候,如果就知道“问责”、“严惩”,那可坏事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