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通过出土的秦帝国法律文书去看,所谓“失期,法皆斩”,完全就是政治宣传,性质就如“共产共妻”一样。换而言之,谁听到也觉得荒诞不经,但是,不明真相的人,还总忍不住要相信。

其实,在秦帝国的法律法规中,根本就没有徭役误期斩首的律条。
而且,从现在出土的秦国法律去看,徭役误期,只是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甚至你拒绝服徭役,也只是经济处罚;(用现代管理的话来说,你不怕扣钱,就继续这样做)。如果只是单纯的误期,而且有足够的客观理由,连经济处罚也可以免除。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规定,“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秦国的法律,虽然严酷,却并不是随心所欲制订的,它都有着符合人情事理的一面。换而言之,所谓因雨误徭役,就要斩首,那不是胡扯又是什么。

陈胜煽动大家叛乱的说词,极度夸张而缺乏可信度,却被后人认为是真实可性的,更被当作真事去写。无非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证明,秦帝国的灭亡,是原于它的统治残暴。
就好像,我朝在说到人们,为什么反抗蒋委员长的统治时,总是这样说的。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义义、官僚资本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老百姓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大家只有去反抗。如果不是因为我朝处于国际大背景下,历史恐怕就这样定格了。

当然了,谁也不否定秦国的统治残暴,问题是,如果把一切,简单的归于一个统治残暴,实在有些近于讲童话故事了。
就好像,谁也不否定,蒋委员长的失败,与他的统治残暴分不开。问题是,如果把一切,简单归于一个残暴,实在有些近于讲童话故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陈胜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于是终于名垂青史了。
陈胜率领900个手持简陋武器的底层百姓,一路向西攻城略地,所过之处,真可以称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接近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战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了。此时的陈胜,实在已像一方诸侯了。
攻入陈县后,陈胜就开始开国立号了。于是,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
为什么陈胜攻入陈县后,就开国立号了?因为,陈县这个名字叫得不起眼,但是,他却是从前楚国的都城。

而这,只是陈胜事业的开始。
因为接下来,陈胜四处派谴小弟,攻城略地。


结果呢?一切比打网络游戏来得还容易。
武臣北上赵国故地,很快席卷整个赵国故地;被当地人拥戴为赵王。
周文率军西进,很快聚集起十多万大军,更一鼓作气攻了函谷关。这种事,是秦国崛起后,就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周市进入魏国故地,也是很快席卷了整个魏国故地。如果不是周市作人低调,他也被魏国人拥戴为魏王了。
而武臣派出的韩广,很快就席卷了燕国故地,被燕国人拥戴为燕王。

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两个月内发生的事。
这叫什么速度?这就是玩网络游戏的速度,你玩网络游戏,想建立这样辉煌的事业,估计一两个月也实现不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而且与此同时,陈胜系统之外的大哥们,也纷纷起兵响应陈胜。比如,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在会稽起兵,田儋在齐国故地起后。
而且大家一说起陈胜时,都是万分尊重的态度。
景驹自称了楚王,项梁攻打景驹时,是这样说的,“陈王首先起事抗秦,在交战中失败,没有听说他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陈王而立景驹当楚王,这是大逆不道的!”
景驹自立为楚王,齐王对他的使者说“陈王已失败了,不知是不是活着,楚国怎么不请示就立新王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了吧。武臣想当赵王,先得请示陈胜批准;周市想让魏咎当魏王,同样也得陈胜批准,韩广想当燕王,同样也需要得到陈胜的认可。而且景驹称楚王,没有得到陈胜的批准,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当时,当时只有齐国的田氏称王,是没有请求陈胜批准的,因为,田氏本身就是齐国的王族。


陈胜从登上时代大舞台,到消失在历史大舞台上。一共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年腊月,陈胜被他的驾车人庄贾杀死。


陈胜大泽乡起兵时,距秦始皇死亡,整整过去一年时间。因为,秦始皇是公元前208年7月死的;而陈胜起兵,是在公元前207年7月。
同年9月,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在会稽起兵,田澹在齐地起兵。
到此为止,秦国在六国的故地的统治,实际上已宣布结束了。因为,楚、赵、燕、魏、齐五国已变相复国了。只有韩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暂时没有恢复。
这一切,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算起,只有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月出东山之上网友:

用睡虎地秦墓竹简来否定 失期当斩 ,证据并不充分。
因为在帝制时代,所谓的法律只不过是帝王的一句话;秦始皇可以随时修改原有的 法律。睡虎地秦墓竹简并不能证明,这些法律就是 陈胜造反时所正生效的法律。
更主要的是,当时记录历史的人与秦并不十分遥远,只不过100而已,失真不会太多。
楼主所谓宣传之说,并不十分有说服力。当然也不能否定这种可能。
现代人喜欢质疑古人,一定程度的质疑肯定有助于接近真相,但质疑过头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

反驳对方的观点时,请先一遍对方的观点。我反驳失期当斩时,只用这样一个论据吗?你不觉得,这种反驳太廉价了吗?

所谓的法律,不过是帝王的一句话?帝王可以随时修改法律?
让你这么一说,帝制时代的法律,那就是一句话,你永远也抓不住、摸不着。因为,他随时会变的。
昨天你这样做,它只是批评教育、罚款,明天这样作,就成了杀头大罪。你觉得,一个国家把法律变成这副德性,他有可能有列国纷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吗?

记录当时历史的人,与秦并不遥远,所以内容不会失真。我朝记录民国历史时,与民国相隔多远?
如果我们无法听到我朝之外的历史,你觉得,我们看到的民国历史,与真实的民国会相差多远?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mememevvv网友:

这么多讨论孔子的,四书五经略微翻过得有几个?干脆精读过《论语》原文的有几个?

=====================

我们所讨论的、与孔子相关的内容。
与是否读过四书五经有什么关系?与是否精读过论语原文有什么关系?
如果真有什么关系,我希望你不妨赐教一下。

四书五经,我在十多年前,就曾粗略的看过。我实在不知道,我们所讨论的、与孔子相关的内容,与这些书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觉得,它们之间有关系,请不吝赐教。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mememevvv网友:

如果某处讨论tianya有名的泪痕,长篇大论者连你原文不看,刘邦经历不知道、水浒没读过……

坦率地说,这个贴细读过1万来字《论语》的估计个位数

========================
您说的,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看过完整的四书五经,却对四书五经,充满了误解、曲解、或幼稚的见解,那他就是看过完整的四书五经,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个人没有看过完整的四书五经,却对相关内容(至少他提到的内容),没有任何误解、曲解的地方。那他没有看过完整的四书五经,又怎么了?

如果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什么误解、曲解的地方,你大可指出来。
如果没有,你问我看过完整的四书五经(或论语),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个人,虽然没有完整的看过我的作品。但是,他在批评、反驳我的观点时,却并没有任何误解、曲解我观点的地方。那他没有看过我的完整作品,又怎么了?

一个人虽然看过我的完整的作品,但是他在批评、反驳我的观点时,却到处都是误解、曲解我观点的地方,那他看过我的完整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与人讨论、争论时,不要总说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就好像一个人,不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另一个人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这能证明什么?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寻找不到一个马甲网友:

陈胜吴广绝不是服徭役而是服兵役,尽管当时不区分徭役和兵役,但用今天标准看,陈胜吴广率领的是“戍卒”,是不折不扣的正规军,而一般对应徭役的是服役一个月的“更卒”
具体可以参考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秦汉情节役制度研究》

事实上也正因为陈胜吴广是第一支成建制的正规武装哗变,才敢直接攻城略地,正式向秦王朝宣战,也正是因为他们是第一支成建制的正规武装哗变,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完全不载彭越、刘邦、英布这样尽管更早武装起义但性质仅属于“群盗”,而记载“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一般认为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这些年历记载的史料来源是秦代官修编年史)

失期法皆斩未必针对所有人,但陈胜吴广身为下级军官,失期处斩是完全有可能的。陈胜的那段动员也未必是针对所有士兵,也可能是军官会议上的陈辞

=========================

李开元先生的相关作品,我六七年前就看过。

我没有采用陈胜、吴广是正规军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我在还原秦帝国的灭亡原因时,主要的论点、论据不在这里,所以我试图采用一种折衷的观点,那就是认为陈胜、吴广只是民兵。
其次是因为,这种观点与主流观点不符,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关于,失期皆斩这种法律。如果是针对徭役的民伕,虽然非常缺乏可信度,但是它并不荒谬。如果说是针对正规军,那就不是简单的缺乏可信度了。

第一、九百人失期,所以皆斩。那九千人失期,又该如何惩罚呢?那九万人、十九万人失期,又该如何惩罚呢?
从常理上,法律不可能规定,几十人、几百人失期,都斩首。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失期,就要宽大处理了。问题是,九万人失期,都要处斩,这不是挑战人类的智商吗?

第二、一枝900人的队伍,失期皆斩?那比这再大点的错误,又该如何处理呢?比如,失期一天全部斩首,失期三天呢?失期十天呢?失期一百天、一千天呢?换而言之,大家选择逃亡呢?
从惩罚条文的制订上,绝不可能制订出这种责任与过错,绝不相符的内容。因为,这样一来,惩罚与它试图达到的目的,就有可能背道而驰了。

第三、控制人的主要法则,就是避免让被控制的人达成共识、形成默契。
这种针对大家的、毫无差别的处罚。显然是逼着被控制的人达成共识、形成默契。

第四、你也许是认为,陈胜说这番话时,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士兵,而是针对军官们说的。
问题是,就算针对军官,也总有个责任轻重吧!事实上,军队在执行相关惩罚时,总会有责任轻重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被管理者,自然而然的达成共识、形成默契。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失期,只是杀相关的主管。那这个主管,敢因为害怕被杀,就去反抗吗?我估计不敢,因为,你害怕被杀,但是别人都没有这种担忧,你能煽动起大家跟你反抗吗?我估计不能。

事实上,作为管理,如果只是害怕大家消失殆工(不积极按指定时间,到达相关地点,或完成相关任务)。严厉督责主管就可以了(总而言之,不能完成任务,撤你的职、杖责你、杀你),因为主管害怕被处罚,自然会严厉督责下属。
而且,主管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严厉督责下属,下属自然不敢反抗。因为,如果主管是督责大家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那他的权力就是充分可以行使的。因为整个体制,都会支持、维护他的权力。
问题是,主管如果叫大家跟他一块造反,那他的权力其实就已失效了。因为,体制绝不可能支持他这样做的。而失去体制的支持,那所谓的职权,就已没有意义了。

比如,秦军在管理时。如果失期,只杀主管,对主要责任者(军官或士兵),执行杖责;对无关的军官士兵,绝不追究。那主管因为怕死,就去煽动大家跟他造反,就是绝不可能实现的事。
而且,我相信任何管理,都是会如此做的;而绝不可能无差别的、针对整体进行惩罚。

甚至再说回来了。
不要说,失期皆斩了。就是失期只杀主管,你觉得900人的队伍,会因为下雨就失期吗?我觉得不可能。
因为,就是这样严厉的处罚,也会让这枝军队,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困难。至少,你是这枝军队的主管,你肯定会想尽办法这样做的。
而且当时的困难,真的很大吗?我估计实在说不上很大。因为,这不是执行紧急军务,换而言之,它在制订任务时,绝不会计划让你一天紧急行军十二个小时、及其以上。再换而言之,这枝军队如果按紧急行军的强度要求自己,没有道理无法完成任务。

更主要的是。如果900人失斯皆斩,那陈胜、吴广说要造反时,军队的两个主管为什么会极力拒绝,甚至因此被杀呢?难道就这两个主管,前所狼后怕虎,别人都不怕?
真实的原因,显然是他们地位较高,与秦帝国的利益联系相对较多,所以他不愿意轻易与秦帝国决裂。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寻找不到一个马甲网友:

某种意义上说,遇雨失期的军官如果首先考虑的就是造反或者逃亡,那他和泪痕分析水浒帖里的杨志丢了生辰纲的反应又有何不同
===================================
我一直的观点都是,陈胜吴广等人造反,绝不是因为“遇雨失期”,害怕被惩罚。因为“遇雨失期”可能面对的惩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可怕。如果一群人,就因为这种原因,就去造反,本身就是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的事。

九百人,如果没有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他去造反,成功的机率肯定等于没有。
我一直的观点都是,这九百人敢造反,是因为社会遍布各种拒绝与秦帝国合作的群体。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才相信秦帝国虽然强大,但只是一只纸老虎。失去这种背景下,这九百人就算害怕处罚,也最多是选择逃亡,哪敢选择攻打城池呢?

从这层意义上,他们与杨志的反应,根本没有任何可类比的地方。杨志只是为了逃避责任,而不是为了干什么大事业。陈胜吴广造反,只是为了趁机干一番事业,而绝不是单纯的为了逃避责任(因为,我前面一再分析了,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是非常有限的)
从这层意义上,杨志的反应是绝对消极的(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上吊的心都有了),陈胜吴广的反应是绝对积极的,因为他们是想趁机建功立业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星星碎语网友:

推理得很有道理,但是这样,问题又绕回来了,既然大家没有必死的理由,甚至只是一个徭役并非获罪,那么这900人也许是兵也许是民的团体,为何要冒着族灭的危险,来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要知道他们并非陈胜吴广笼络的组织,更不会抱有陈胜吴广相同目标而聚集的,一旦起事,也不见得他们能象陈胜吴广一样能攫取巨大利益,却响应了陈胜吴广这样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号召,本身也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只是一些底层的人民,应当也没有看到就这次如此规模的起义能埋葬秦皇朝的政治远见吧,这也意味着他们有长期与政府为敌而躲避打击的打算,如非必要,值得吗?

在我小时候,一些图文并茂的历史简说,也许更有道理,他没说这些人迟到,而是认为这些人要服的徭役艰远而困难,很令人绝望,比如修长城陵墓的,然后我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有了迟到殆工的意向,就如同亭长刘邦带领的那些逃夫,可这次主管不是刘邦,于是为了逼使这伙人能如期到达,于是那里的主管就自作聪明发布了若失期则必斩的宣传,不幸运的是遇上了大雨而令队伍更无法准时到达,结果最后被陈胜吴广利用了来起义!
=================================

陈胜吴广一伙人造反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害怕“失期皆斩”,因为这从情理、常理、法理上,都是说不通的事。
陈胜吴广一伙人造反的原因,也不是简单的因为“徭役艰远而困难,很令人绝望”。如果反抗的结果,就是被诛杀,活命的希望微乎其微。那人们自然愿意忍受徭役的痛苦。

我一直的观点,是因为整个天下遍布反秦的声音、行为(虽然这些声音、行为都是消极性质的),所以随着量变到质变,就有人会采取激进的、积极的行为了。
我一直的观点,是因为整个天下遍布反秦的声音、行为,人们自然觉得反秦危险性降低了,反秦成功的可能性提高了。

事实上,反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如果那九百人集体反秦,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原因,那后来此起彼伏的、几千、几万、十几万人的反秦,又是因为什么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枯声、hanchengguangly、月出东山之上、弓背老农、mememevvv、星星碎语、寻找不到一个马甲、新恐怖鸟、随便选一个、21tc_bianzhou、五六七八九十2012、bj303、panry_kay、山寨李霄云硕、南墙小草、星星碎语、color_wolf、炎炎245、比尔熊、楚天公子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人,也是一个连长级别的军官。

在清末,一个连长级别的军官,振臂一呼,就可以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秦末,一个排长级别的军官,振臂一呼,就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什么好奇怪的。
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人,之所以会变得默默无闻。那是因为,武昌起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所以那些江湖大哥们都纷纷跳出来,说武昌起义是他们组织、发动、领导的。其实呢?那些江湖大哥的话,说得都比较扯淡!
就我想象,如果秦末有电报、报纸、火车,我估计陈胜吴广也会变得默默无闻。
因为,如果秦末有电报、报纸、电话、火车,陈胜吴广刚刚取得成功,各种江湖大哥就会都跳出来,向外界发表声明,总而言之,大泽乡起义是我们长期组织、发动、领导的结果。既然如此,陈胜吴广能算老几呢?
因为,如果秦末有电报、报纸、电话、火车,陈胜吴广刚刚取得成功,各种江湖大哥都会迅速的赶赴武昌。既然如此,陈胜吴广如果不靠边站,能行吗?
更主要的是,如果秦末有电报、报纸、电话、火车,那陈胜吴广肯定早就和各种江湖大哥们,有了直接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没有时代大背景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张耳与陈胜的关系,实际上就像黄兴与黎元洪的关系。你别看张耳的江湖地位,比陈胜高的绝不是一点半点,但是,张耳到了陈胜哪里,也只能当小弟。

项梁与陈胜的关系,实际上就像孙文与黎元洪的关系。因为,陈胜起兵时,就是打着项燕的旗号进行。而项燕是项梁的亲爹。如果当时有电报、电话、报纸、火车,陈胜起兵后三五天,项梁就可以通电表彰陈胜的革命行为,并表示会亲自过去领导他们继续革命。

事实上,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就相当于清末的武昌起义。
这两次起义,都是时代大背景下的产物。只是,清末的历史资料丰富,而且当时交通、媒介发达,所以人们自然可以看出来,武昌起义绝不是孤立的。秦末的历史资料有限,而且当时交通、媒介落后,所以人们自然很难看出来,大泽乡起义有什么太广泛的联系。
事实上,从结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两次起义,都是因为社会遍反对帝国的力量,所以,才有人振臂一呼,可以让许多人追随他们,更可以迅速引得整个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动静。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后,孙文、黄兴之类的江湖大哥,都说武昌起义是他们组织、发动、领导的。问题是,武昌的革命者,承认他们这种说法吗?显然是不承认的!
事实上,武昌起义后,当地的革命者,当时就把黎元洪拉出来,让黎元洪当他们的大哥了!
为什么武昌起义后,大家把黎元洪拉出当大哥呢?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取得的革命果实。

在这种背景下,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人(类似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就变得默默无闻了,而黎元洪那种被人强逼到台前的领导人,才会变得举世瞩目;在这种背景下,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人(类似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就变得默默无闻,而那些距武昌十万八千里的人,都变成了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领导人。

按孙文一系的说法,黎元洪就是一个窝囊废。因为,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吓得黎元洪直接就爬到了床底下。后来,被人们从床下拖出来,硬拥戴成了大哥。
按孙文一系的说法,黎元洪就是一个投机者。因为,黎元洪根本就不敢革命,甚至被当地革命者拥戴为大哥后,还说死说活,不敢当这个大哥。只是,后来看到革命越来越红火,才开始下定决心当这个大哥了。
问题是,武昌起义后,黎元洪才是湖北革命者公认的领衔人物。

黄兴跑到武昌后,却只能给黎元洪当金牌小弟;孙文出山后,也只能比黎元洪高一头而已!

孙文革命了一辈子,黎元洪只是被临时拉出来,强逼着变成了革命者。但是,黎元洪的江湖地位,一时变得可以与孙文相提并论了。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武昌起义的革命者,都希望通过维护黎元洪的地位,来维护他们的革命果实。

黄兴跑到武昌,黎元洪就拜黄兴为大将。表面上看,黄兴很牛逼啊!因为,黄兴一到武昌,黎元洪就拜他为大将!问题是,我想知道,当时的黎元洪与黄兴,谁是大哥?显然是黎元洪啊!人们这样维护黎远洪的地位,压制黄兴的地位,就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革命果实。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第五节 流星一样滑过的陈胜


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突然的,让谁听到,也觉得不可思议。

陈胜显然是那种心与天地一样宽的人,总而言之,人家也是常常想着如何影响时代、影响历史的人。所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的经典语录。
关键是,在那个时代大潮呼之欲出的时代里,是陈胜把握住了时机,给了那个时代大潮的最后一推,于是整个时代似乎就是因为陈胜振臂一呼,而完全改写了。
庞大的、似乎坚不可摧的秦帝国,竟然被陈胜一记重拳打得摇摇欲坠、呈现出土崩瓦解的局面。

陈胜一直都是一个底层老百姓(顶到天上,也就是一个最底层的军官,其级也就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一个排长吧),但是在他生命最后的5个月时间里,他的人生完全改写了。因为,他就像一个突然闯入穿越剧中的人。总而言之,从前平淡、平庸的生活可以结束了,从此属于他的,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辉煌绚丽的人生。
于是,整个时代就在陈胜的脚下,整个历史的潮流就在陈胜的身后。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这种人生的跌荡起伏,就是让一个穿越剧的作者去写,他也肯定不敢写。为什么呢?因为,说出去,谁信呢?换而言之,这种奇迹,就是让人放开想象去意淫,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也意淫的太夸张了吧!

是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某个作者,在一部穿越剧写出这样的情节。一个人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要地位没地位,要名声没名声,更没有绝世的武功,只因为在几百个民工中间比较有威信(说到天下,也就是几百个士兵中比较有威信),所以突然振臂一呼,总共用了几天时间,就成了那个时代最风云的人物之一。总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成了历史上最风云的人物之一。
你说读者会怎样评价他写的故事。肯定会觉得,你意淫的也太没边了吧!一个人要一壶没一壶,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因为在几百个民工(或是几百个士兵)中间有点威信,就能暴发出这样的神力,谁信呢?

我告诉你吧,你应该这样写, 这个在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曾偶遇高人,学了一身绝世武功;或曾遇某个历史大人物,和他们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所以,他出现在历史舞台后,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你这样一编,估计可信度就比较高。
像你那样编故事,实在太缺乏社会经验了。一个人屁也没有一条,上去就能改写历史,据我看了多年现代武侠、穿越剧的经验,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你别看是写现代武侠、穿越剧,它也得符合生活啊。像你这样胡编乱造,天马行空的乱写,哪能让有文化的读者喜欢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问题是,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粗看起来,他实在比所有的意淫故事,都像意淫的故事。
前几天,陈胜还是一个底层的老百姓(顶到天下,也就相当于一个军队里的连长),他没有遇过什么高人,更没有学会什么一个人打几百个的人神功,也从未与某个历史名人建立起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只是在几百个底层老百姓中比较有威信,于是振臂一呼,整个社会就开始响彻着一个声音,那就是陈胜、陈胜、陈胜!
你们现在要干什么呀?我们要起兵响应陈胜!他们是要干什么呢?他们也是要起兵响应陈胜。那我们呢?你们也应该赶快起兵响应陈胜啊!
我靠!陈胜是什么人呢?
没有人知道,陈胜从哪里来,好像他是来自一个不知名的村里。
也没有人具体知道,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陈胜曾经干什么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好像他只是一个底层的民工平常就给地主家打短工吧!但是,也有人说,他曾是军队里的一个军官,级别也就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排长。
这也太神奇了吧!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让整个天下,都突然争相高呼他的名字?
幸好我是在看历史,如果我是在看穿越剧,一定会以为作者脑子让烧糊涂,因为这样离奇的情节,你也敢编?你他妈的写故事时,还有点生活没有?因为,据我看多年穿越剧、现代武侠故事的经历,这种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其实,面对这一切,陈胜肯定也有些不知所措了。
你别看,陈胜的心与天地一样宽,但是,他也肯定没有想到,打天下就这样容易。容易的让陈胜都以为自己是在作梦。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在时代大潮呼之欲出的背景下,陈胜作为它的最后推动者,他一时拥有了神一样的力量。但是,这股时代大潮,实在太大了,大的超过了所有的人的想象。陈胜借时代大潮的力量,登上了那个时代的顶峰,但是,他终于发现,自己显然缺乏控制它的力量。
陈胜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是无可避免了。因为,这一切来的得太快、太猛烈了。
就好像,陈胜突然握住了一把神奇的宝剑,这把宝剑的威力太大了,所以陈胜长剑在手,顿时成了天下第一高手。问题是,这把宝剑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大的陈胜根本无力驾驭。如果,陈胜的人生经历、经验再丰富一些;如果,陈胜的原始资本再积累一些;陈胜也许有机会驾驭这把神奇的宝剑。但是,陈胜在拔出这把宝剑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把剑的威力竟然会如此巨大。

在这种背景下,陈胜所过之外,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陈胜的特派员,只要拿着陈胜的委任状,马上也可以攻无不克战不无胜。关键是,一枝军队,想在六国故地闯出点名堂,也必须得打着陈胜的旗号。
陈胜两个字,突然间就拥有了不可思议的魔力。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hanchengguangly网友:

武昌起义,是一次即早有预谋,也由外部力量协助的行动,所以贝利为经典,只是因为,被提前了。换句话说,比起鱼腹传书,石人一只眼,就是一次毛毛雨。连个屁也不是的误打误撞。

只要地方官员手一狠,就凭那几个小毛头,算个屁。气数尽了,大炮也顶不住。

不要忘了,一次武昌起义,多少人准备了多少年?甚至连外国人都要操心。

秦末的暴动,是一次没有预谋的暴动?你先数一数,自己有几根指头。


=========================================


武昌起义,早有预谋。大泽乡起义,也绝不会是几个人临时起意,就能实现的事。

这种事件可以发生,从大环境上说,必须得是整个社会遍布不满帝国、挑战帝国权威的事情。只有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小团体才敢异想天开。
失去这种背景下,陈胜振臂一呼、或是敢散布谣言,当时就会让人抓起来。就算他杀了都尉,下面的人也会把他抓起来。再退一步说,就算他们一时激动达成了共识,也绝不会让整个天下纷纷响应他们。

这种事情可以发生,从小环境上说,必须得是群体内部遍布不满帝国、挑战帝国权威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某个有野心的人,才敢异想天开。
失去这种背景,陈胜无论装神弄鬼、还是发青蛊惑人心的演说,都是没有用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陈胜肯定不敢这样做。

辛亥革命,表面上是孙文等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实际上,这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领导者,与孙文有具体的关系吗?没有!否则,以黄兴在孙系中的地位,到了武昌,绝不会只能给黎元洪当助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的大佬,与孙文有具体关系吗?没有!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就是阎锡山那种同盟会成员,也不会真把孙文当回事。就是章太炎之类的同盟会员,也不会真把孙文当回事。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

秦末的起义,只是因为受制于交通、媒介的影响,所以表现在外,自然是各地的反秦行为,都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其实,各种反秦的行为,显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的行为,都是互相影响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遍布各处的反秦力量(虽然还停留在消极反抗阶段),陈胜也绝不敢高呼反秦的,更不可能造成那样大的影响。
清末的起义,只是因为在电报、报纸、电话、火车出现的年代里,所以表现在外,各种反清力量都是有联系的。其实呢?大家依然都表现出他的孤立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昌起义的发动者,普遍连孙文具体为何方神圣都弄不清楚,所以孙武才敢自称是孙文的哥哥;这与陈胜自称是项燕的属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是,当孙系的二号人物黄兴到了武昌,也无法凌驾于黎元洪之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草堂春睡早、hanchengguangly、543247057、随便选一个、喵喵喵傲、岭南陈氏、比尔熊、新恐怖鸟、苦守的苦手、弓背老农、bj303、安逸晨2013、donyang984、电7 、含章问道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人们推崇陈胜。绝不是因为陈胜的地位、能力远远高于大家,也是不因为人们都发自心底的佩服陈胜。
而是因为,陈胜打响了反秦第一枪。更关键的还在于,在交通、媒介落后的时代里,人们想推出一面大家都能接受的旗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各种反秦力量,看到陈胜有机会成为一面大家都接受的旗帜时,自然谁也不愿意贬低它,相反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推崇它。在这种背景下,陈胜的政治地位那是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政治宣传都被简化为一句话。那就是陈胜已用武力开始反抗秦国的残暴统治了,在此时此刻,你们愿不愿意响应陈胜?

政治宣传,在关键时候讲究的就是简单、明了、粗暴。因为,简单、明了、粗暴,所以人们只能有两个回答可以选择。那就是yes or no。其它的回答,你也不用考虑,你也没有机会表达。
总而言之,响应陈胜,你就是我们的同志;不响应陈胜,你就是我们的敌人。千万别想着骑墙!骑墙的结果,就是两头不靠;换而言之,你去骑墙观望,秦国政府有可能会杀你,反秦力量也有可能杀你。
支持秦国政府可能危险,反秦可能也危险,但是你会因此获得某个阵营的支持。如果你去骑墙观望,只会更危险,因为你有可能面临来自两个阵营的攻击。

当然了,政治宣传讲穷的就是简单、明了、粗暴。所以说起反对秦帝国的原因时,你怎样耸人听闻,就怎样说。比如,我朝当年在反对蒋委员长时,通常都蒋介石那个卖国贼、反革命、反动派、刽子手、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官僚资本、大地主的总代表。幸好我朝处于一个国际的大背景下,否则,后人想给蒋委员长翻案时,都无从下手了。因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蒋委员长的形象早已定格了。
我无意说蒋委员长是什么英雄,我只是想说,蒋委员长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政治人物,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可以形容。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其实,关于秦朝统治的残暴,大多也都是政治宣传。我不敢说,秦朝的统治不残暴,但是,残暴到史书上所说的那种境界,那就不是一个残暴可以解释了,因为,那必须足够弱智才能解释。
不论我们怎样丑化秦帝国,也无法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帝国是春秋、战国的最后胜利者。这本身就证明,秦帝国在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时候,是非常科学的。如果秦帝国就如史书所记录的那样,滥用民力到了弱智一般的境界,它哪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关键是,人们一再说秦帝国统治残暴,但是在天下大乱之际,秦国故地从来也没有发生什么叛乱事件。难道,秦国故地、六国故地一直是实行着两种政策?所以,六国故地的老百姓感觉无法活下去了,而秦国故地的老百姓却没有这种感觉。

更神的事还在于,据说反秦大军攻入秦国故地后,秦国政府一时无兵可调,于是就给骊山几十万刑徒发放武器,而这几十万骊山刑徒,在章邯的率领下,不但把反秦大军打出函谷关,更把陈胜追得走投无路,还把齐国、魏国两大军重创,还把楚国大军重创,于是陈胜、魏王咎、魏相周市、齐王田、楚国武信君项梁战死,更围攻赵国,打得赵国危在旦夕,如果不是项羽横空出世,反秦大军就一蹶不振了。
我觉得,这种故事非常神奇,那是因为,一方面我们说秦帝国统治残暴,一方面说服徭役的人,过着非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呢?帝国有难,竟然给几十服徭役的人发放武器,而这些服徭役的人,竟然差点挽救了帝国的灭亡。这也太神了吧!
这就好像说,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后,南方的奴隶主给黑奴们发放武器,而黑奴的军队把北方军队打得一败再败。这不是扯淡又是说什么?
因为,用常识我们就可以判断,如果秦国的统治真有传说中那样残暴,服徭役的人,真如传说中那样饱受秦国统治的折磨,那在天下大乱之际,几十万服徭役的老百姓突然拥有了武器,第一件事是干什么?不管他们会干什么,这种事让统治者想一想,也会吓得两腿发软的。换而言之,无论是二世、还是赵高、李斯,都不可能敢采取如此离奇的建议,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饮鸩止渴,而且喝下后,当时就会有效果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所以,陈胜最初听到武臣说,“大哥,赵国人民都拥戴我,所以我就当赵王了。”陈胜那是气得差点发狂了。因为,“老子才是一个王,你也自称王,咱俩以后谁管谁呀?你拿着老子的委任状,拿着老子的名号,领着老子兵,出去飞了两天,翅膀刚刚变硬,就自立山头了。我是你大哥?我哪还敢当你大哥呀!”
“既然你叫我大哥,我就杀了你全家。让你知道,当小弟背叛大哥的下场。”
看着陈胜这样生气,陈胜下面的小弟赶紧劝他了,“千万不要冲动,因为冲动就是魔鬼呀!”
“武臣现在是赵王,人家现在占的地盘、拥有的小弟,恐怕比咱们还多。你把武臣全家杀了,武臣和咱们翻了脸,咱们估计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更何况,咱们现在都是草头王,因为,强大的秦国军队,随时都有可以出来剿灭咱们的。现在,秦军还没有打过来,咱们内部就开始火并,这不事没事找死吗?”
陈胜一想也是这回事,于是只能赶紧给武臣发去贺电。总而言之,“听到你当赵王的消息,大哥很为你高兴”。再总而言之,“大哥很看好你,希望你再接再励,让我们兄弟的事业可以再创辉煌!”

其实,小弟们出去混几天,就无视陈胜权威的事,在陈胜刚刚起兵时,就发生过。陈胜派葛婴出去攻城略地,葛婴出去没有几天,就拥立襄疆当了楚王。
拥立一个人当楚王,这是多大的事情?葛婴自己就敢拍板决定!虽然后来,葛婴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所以杀了襄疆。但是,陈胜还是砍了葛婴的脑袋。大哥没说话、没点头,小弟就敢拥戴别人开国立号,小弟这是想干什么?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人们肯定会以为,大哥的小名就叫傀儡。
但是,随着反秦浪潮风起云涌。陈胜这个大哥,变得越来越不像大哥了。武臣自立为赵王,只是拉开了它的序幕。因为,看到武臣这样不给大哥面子,陈胜也只能假装高兴。
陈胜开始敢杀葛婴,甚至此时也有杀武臣全家的意思,但是终于还是不敢了。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