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其实,我们拿现代战史对比三国的战史,就会发现,官渡之战时,曹、袁的兵力对比,根本没有那样悬殊。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悬殊,袁绍随时可以分兵攻击曹操的后方。对此,曹操总得分兵吧!如果袁绍派出三路大军,从不同的地方进攻曹操后方,曹操自然也得分出三路大军,如果是这样,曹操还怎么与袁绍打仗呢?
如果曹操不选择应对,曹操的后勤保障,还靠什么维持呢?

虽然袁、曹之争,曹操虽然并无必胜之理,但是也没有必败的的形势。否则,贾诩鼓动张绣投降曹操,就有些不可理喻了。换而言之,在袁、曹相争开始时,场外的贾诩、张绣就买了曹操会胜。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通常所说的官渡之战,显然是被文学化、戏剧化了。但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英雄传奇,所以也愿意接受这种玄而又玄的战争。


天下无论曹操统一,还是袁绍统一。最后整体的结构是不会变的。只不过是历史的主角,肯定都会换了人。
说得具体点,袁绍也无法建立成熟的科举制度,也无法建立宋、明那种成熟的官僚政治。最终自然还是豪门贵族占据统治地位,而在豪门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帝国是无法长久处于稳定之中的。
关键是,随着长城以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的发展,也渐渐具备了与中原文明抗衡的经济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地区性的割据是难以避免的。

比如在以前,一个人只要占据了现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几个省,就意味着天下要统一了。因为,以西北(陕西以西)、西南、或东南地区,与强大北方政权相抗衡,这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在晋代以前,中原王朝再衰弱,也不用担心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因为,游牧民族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游牧民族胜利后,也只满足于抢劫、或是占据长城附近的地区。
从三国开始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几个省,在天下所占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小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想统一天下,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在此前,一个统治者只要占据了上述四个省,再去兼并其它地方,相对是非常容易的。
从这层意义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只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阶段。与曹操、司马懿无关。因为,那三四百年间英雄辈出,谁也无法改变这种长久分裂的格局。这说来复杂,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我两晋南北朝的帖子。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说到淝水之战。
苻坚只统一了北方,却因为一个小的变故,突然北方砖崩瓦解了。从这层意义上,就算苻坚统一了大江南北,但是也会因为一个小的变故,而突然陷入砖崩瓦解的局势中。
我在两晋南北朝中,是这样形容前秦帝国。前秦帝国用一些极为不规则的石块盖起了一座高楼,虽然人们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倒,但是,谁也知道,这座楼随时都可以倒的。
前秦统一了北方,但是北方随即再次进入河北、西北对恃的格局中。从这层意义上,即使前秦征服了江南,也会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让江南再次独立。

历史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比如,社会整体结构;处于贵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谁也无法让他变成官僚政治。
两晋南北朝三百年间的历史,无论谁胜谁负,都是大同小异的。换而言之,都是分封诸王、都是认可门第;都是乱臣贼子层出不穷,都是皇帝动则死于非命,或是成为傀儡。甚至到了隋唐之间,还有着似曾相识的样子。

但是,历史的细节,却是在于人力。比如,谁会取得胜利,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因为它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但是,无论谁胜谁负,历史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如春秋时的城濮之战,楚强晋弱,而晋能克楚。
在西方,如留克特拉战役和坎尼会战。

==========================

不要总举这种两千年以前的战例,这种战例,具体背景、过程,本身就云遮雾罩。
如果你想反驳我的观点,请举一些现代战役。

在现代战役中,武器的差距常常是惊人的。
但是,我相信在一比十的兵力下。在二战前后,就是日本军队,也绝不敢与中国军队打仗的。
日本军队的素养绝是一流的,而且武器显然远远优于中国军队,但是一万日军,也绝不敢与十万中国军队打仗的。至于,以八千军队,就敢进攻中国四十万大军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千万不要说九一八事变。因为双方并没有真正进入战争状态,如果举例子,就举七七事变后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看完先生对巨鹿之战的分析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先生
1、之前先生分析项王不能接项梁的班,楚怀王能掌权是由于各大佬的意志的原因,但是项王诛杀宋义也是各大佬支持或默许的结果,这里好像有矛盾的地方。
2、宋义能上台是一种妥协的结果他更本没有实力,但他却敢威胁最大的实力派项羽,结果激化矛盾导致被杀,他是不是脑袋有病或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3、项王的楚军能取得胜利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他本人的勇敢,北魏扩张中能取得胜利其中之一的原因也在于拓跋珪、拓跋焘等人的勇敢,近代直系军阀能战胜其他军阀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吴佩孚敢于亲上前线督战,先生怎么看待统帅个人的勇敢对战争成败的影响呢?

===========================


(一)、比如,我在写两晋时,曾说过,司马睿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就是因为大家都支持他。但是当司马睿扩张皇权时,王敦就可以利用大家的不满,而率军把他打败。
宋义爬上统帅的位置,如果愿意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自然不会被杀。问题是,他有可能会利用这种形势,扩张自己作为统帅的权威。就有可能让项羽取得可趁之机。

(二)、宋义与项羽之争,是典型的文官与拥兵大佬之争。
文官能不能有效驾驭拥兵大佬,受制于众多原因。但是,从历史上看,有的文官驾驭了拥兵大佬,有的文官却让拥兵大佬杀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南宋初的历史事件看出来。张浚进入曲端军中,曲端不服张浚,被张浚杀死了;吕祉进入刘光世军中,刘光世部将不服吕祉,吕祉非常要强行管理刘光世军队,就被刘光世的部将杀掉了;张宗元进入岳飞军中,岳飞的部将不服张宗元,张宗元就不敢凌驾于岳飞部将之上。这都是文官与拥兵大佬之争,但是结果却显然天差地别。
宋义的行为,不管对错与否,应该有他的道理。宋义以为他能驾驭拥兵大佬,实际上上他没有这种能力。就如吕祉认为他能驾驭刘光世的军队,实际上他没有这种能力。

(三)、统帅的勇敢自然不能忽视。但是,这种勇敢显然不能过分夸大。因为,同时代的韩信,估计不具备勇冠三军的能力,但他也是最优秀的统帅。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比尔熊网友:

顶下,楼主能不能说下“约法三章”?是历史故意拔高刘邦贬低项羽?还是刘邦当时做的顺水人情,因为反正迟早不是他的?

=====================

“约法三章”,大约只是一种承诺。它不是法律,因为对一个社会而言,这样简单的法律,根本无法有效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

刘邦约法三章,只是为了让关中的主要利益群体,拥有安全感。
换而言之,你不去杀人,你的生命就可以得到保证;你不去伤人,你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你不去侵犯别人的财产,就没有人会侵犯你。

其实,变天(政权覆灭)的时候;许多人都是迫切的得到这种承诺。
这种规定简洁、明了,人们就无法肆意曲解它。

因为,变天(政权覆灭)的时候,既得利益者最害怕,人们借用革命的名义,肆意侵犯他们的既得利益。比如,你在秦帝国时期利用职权渔肉百姓、贪污、受贿、腐败,现在革命胜利了,我们代表人民、代表政府枪毙了你,我们要代表人物抢你的财产、女人。而约法三章,显然会让这种行为,无法展开。
对于普通老百姓,约法三章也有类似的意义。在政权覆灭的时候,普通老百姓,也会害怕许多别有用心的利用大乱,侵犯大家的利益。最简单的就是害怕乱兵胡作非为。

总而言之,约法三章等于告诉大家,你们从前怎样生活,现在还可以怎样生活,我不会扰乱你的生活。就算以后会改变社会,也是只会给你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有一些震铄古今、名垂青史两千年、其军事思想和战例至今仍被军事学院作为教育内容的统帅、军事家,其声名的建立是由于其在具体战场军力劣势(军队数量劣势。质量如装备、训练程度、基本组织、士气斗志也不占优)的情况下,通过战法战术的创新,对劣势军力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并基于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自己的初始阵型承受敌方打击的时间,保留一支强悍的预备队,敏锐地在交战中发现敌方军队在进攻和调动上稍纵即逝的脆弱性,果断投入预备队进行致命打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劣势军力的效能,造成对方阵型某一地段的崩坏和组织、士气的瓦解,以此为突破口形成对敌方剩余兵力的夹击和分割态势,最终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因为,你所举的战役,都是两千多年前的。所以,具体情形我们并不清楚。

但是我相信,基本的军事原则、法则,是军队本身就会具备的,他与统帅的才能无关。

因为,军队的大多数东西,并不是某个高人创造出来。
比如军队军队怎样保障后勤?怎样排兵布阵?怎样行军打仗?这都是在无数次战役中,无数人共同揣摸出来。而且在军队中,早已形成了某种传统。
所以,一个即使从来没有打过仗,他当了个大军统帅,也可以让军队的后勤保障、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正常运转。因为,这是军队本身就会具备的东西。统帅所作的事,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一些具体的变更。而且,这些事,也会有许多专业人士(从事了半辈子的职业军官、参谋)协助统帅去做。


我说这些,只是希望你可以明白。既然是正规军,军队与军队的差别是非常有限的。
这种细微的差别,在兵力悬殊时,就会变得无关重要了。

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双方正面进行对垒,实在没有什么可取巧的。
因为,怎样排兵布阵,双方并不会本质的差别,这种东西,大家只要看过几次、甚至听过几次,就会知道个差不多;因为,怎样让军队勇敢向前,双方也不会有本质的差别;至少说到留预备队,大家都懂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
你有五万军队,我有十万军队。我可以留出五万预备队,你打死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而且从排兵布阵而言,谁也不可能把几万人排成一个大方阵,因为,这样一来,中间的人,就不能发挥战斗力了。
正常的情形,自然都是以营、团为单位,布置成若干个单独作战的单位。所谓,“造成对方阵型某一地段的崩坏和组织、士气的瓦解,以此为突破口形成对敌方剩余兵力的夹击和分割态势”,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还顺着前面的例子,向下举。如果我能把五万人投入战斗。你最多只能投入四万左右(因为,你也需要保留预备队)。
因为,我不可能把五万人布成一个大方阵,而是分成二十来个单独的作战单位。你如果集中兵力下面攻击某个、或某几个作战单位,我就可以让其它作战单位迂回你的侧翼、后方。你自然无法阻挡。所以,正常而言,你也不会把军队布置成一个大方阵。
问题是,如果你分兵攻击我各个作战单位。且不说,你本身就存在兵力上的劣势。更主要的是,我拥有强大的预备队,我随时可以投入兵力增援某个地方(你却不能,因为我有五万预备队,我投入两万,还剩三万;你一就一万,你怎么敢随便投入),这样一来,你肯定会在某个地方的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 。只要我打掉你几个作战单位,你剩下的作战单位,也会陷入兵力上的劣势了。

这只是两倍的兵力差别。如果说三倍、五倍、十倍,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战争比我说的复杂多了。但是,正因为他复杂,所以,我才永远不相信那些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难道现在本帖不是在说明两千年前的巨鹿战役吗?

为什么一定要去找现代战役呢?现代战役和古代战役遵循的具体原理和原则有很大差别。可比性太差了。

===========================

因为,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役,所以我才一直试图用现代战役类比它,然后还原出它的具体过程。

古代军队的战斗力差别,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大家无非都是冷兵器。

现在军队(二战前后),同样是一枝军队,但是双方的枪枝的性能差距大的去了;双方机枪、火炮配备的数量也差多了;而且双方拥有的空中支援也是不同的。在这种差距下,兵力悬殊的劣势,都是难以弥补的。
古代那种军队,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我也说了。让白起率领十万军队,与赵括的四十万大军打仗,白起也不敢去打。甚至让白起率领二十万军队,与赵括四十万大军打仗,白起也不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比尔熊、农民公2012、探索求真、我爱小逖、徐兆玮、新恐怖鸟、楚天公子、江东寄奴、弓背老农、旺热心、80后革命家、枯声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所以,从正常的情理分析。那就是,在郦食其拜见刘邦时,刘邦早已知道,郦食其绝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客人。因为你能不能让他归顺,意味着你能不能在陈留打开局面。

所以,刘邦一见郦食其,就开始玩心理战了。
在美女洗脚时,接见重要客人。史书中明文记载的就有两次,一次是会见郦食其,刘邦正在洗脚 ;另一次是会见英布,刘邦也正在洗脚。关于第二次,我后面会详细分析,这里我们就说刘邦会见郦生这次。

刘邦为什么非得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见郦食其呢?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刘邦一见郦食其就非常尊重,非常客气。郦食其会是什么感觉?自然会有两种感觉。
第一,刘邦是不是已知道,我还有另一层身份,换而言之,他已知道我是郦商的哥哥。否则,他怎么对这我样热情、尊重呢?
第二,如果他不知道我的背景资料,初次见面就对我如此客气,是不是因为他见谁也是这如此呢?
当郦食其讲他那套大道理时,就算刘邦一脸的尊重、赞叹。初次见面,郦食其肯定也无法确定刘邦到底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换而言之,如果刘邦如果为了收拢郦食其,即使听不懂郦食其说什么,即使觉得郦食其说得牛头对马嘴,也可能会表示这种态度。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郦食其说他见过的大哥,都喜欢装模作样,估计并不是说那些大哥,都喜欢摆谱。因为,在那种大哥如韭菜一样,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年代里,有几个大哥真敢摆谱啊?
所以,通常而言,当时的大哥们一听有人来投靠自己,肯定都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总而言之,他们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让来投靠自己的人相信,自己绝对是一个好大哥,绝对值得你投靠。尤其是一听郦食其这样有背景的人,来投靠自己,更会如此了。因为,郦食其并不是普通人,因为郦食其的弟弟身后有四千小弟啊!而且郦食其在陈留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影响。
如果刘邦一见郦食其,也这种样子。郦食其肯定会觉得,刘邦好像也没有什么太独特的地方啊!
虽然大哥收服小弟时,并不是主要靠这种小手段。但是,一见面就能让人折服,依然是大哥必不可少的的本事。


其实郦食其拜见刘邦时,根本不用那样介绍自己。因为,什么我是高阳酒徒;因为,什么人们都说我狂生,我不觉得自己是狂生。这并不足以吸引刘邦。

事实上,郦食其只要说,我是郦商的哥哥,就可以了。因为,你可以不见郦食其,你能不见郦商的哥哥吗?如果你说,我不知道郦商是何许人也,本身就证明,你这种大哥,是一点前途也没有的。因为,一个大哥到达了某个地方,连这种最基本的情报都掌握不了,能是一个有前途的大哥吗?
郦商是当地的土豪,手下有着四千小弟!刘邦率军路过这里,却连郦商是何许人也,都不知道。你说,刘邦这情报工作是怎么做的?刘邦连这种基本情报都搞不到,你说刘邦能有前途吗?

但是,以郦食其那种牛逼之极的人物,显然不希望用这种方式拜见刘邦。因为,这等于自堕身份。
因为,我郦食其之所以牛逼,是因为我叫郦食其,绝不是因为我有一个好弟弟!一个骄傲、自信的人,通常都是这样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前倨后恭的表现,让郦食其发觉,刘邦是发自心底的看重自己。

第一,刘邦尊重自己,与自己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弟弟无关,只是因为尊重自己的气度、才能太了不起了。如果刘邦一开始就知道,郦食其有那样牛逼的一个弟弟,绝不可能和自己这样见面的。
就我理解,因为郦食其所修行的本事,与他弟弟修行的那套本事,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郦食其内心难免有一种说不出的自卑。因为,郦商那是当大哥的人,所以郦商的才能,谁也能欣赏来。郦食其那是苏秦、张仪之类的人,所以郦食其的才能,普通人估计欣赏不来。
在这种背景下,郦食其可能一直活他弟弟的阴影下,因为,他对自己非常自负,但是总感觉人们尊重他,就是为了给他弟弟面子。所以,郦食其自我介绍时说了,人们都说我是狂生,我不认为我是狂生。
而刘邦那种前倨后恭的态度,显然让郦食其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觉;因为,刘邦这样尊敬自己,显然与自己弟弟无关。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第二,郦食其觉得,刘邦尊重自己,是因为自己过人的才华,彻底折服了刘邦。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刘邦并不是那种见到谁,都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所谓的优秀大哥,见到谁,也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其实,一流的大哥绝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有一个顶级小弟(罗士信),去投靠一位大哥(王世充)。王世充一见罗士信,就与罗士信同吃、同住,要多热情有多热情,要多尊重有多尊重。罗士信一时感动的,大有彼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的念头。
可是,不久后又来了几位小弟,王世充也是如此对待。罗士信当时就不高兴了,因为,罗士信并不觉得,新来的这几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这样一看来,王世充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因为,这样看来,王世充见到谁,也是这副样子啊。
再后来,罗士信有一匹好马,王世充的侄子非常喜欢,王世充就强行把罗士信这匹马要走,给了自己侄子。
罗士信对此,当时就火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老子一开始当你是个人物,原来你就这副德性啊。于是,罗士信直接就跑到李世民那里去了。

作为大哥,见到谁也报以极为夸张的尊敬,见到顶级小弟时,你该用什么方法表现你的尊敬呢?
作为大哥,见到谁也是报以极为夸张的尊敬,一个人受到了你这种待遇,还会感觉受宠若惊吗?
关键是,作为大哥,见到谁也是夸张之极的尊敬。你说,这种尊敬会是发自心底的吗?所以,大哥这样对小弟,通常总会怀着一种现实、短视的想法,那就是,“我对你这样好,你必须得有所回报吧!”而且通常都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这也就是,王世充后来抢罗士信那匹好马的心态。
一个大哥用这种心态对小弟,自然说不上什么错误。问题是,这种方法显然会有意无意的伤了小弟的自尊心。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刘邦对谁也是一副牛逼之极的样子。这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缺点。问题是,当刘邦对某个人表现出尊敬时,你可以想象那个人的感觉吗?
刘邦见谁骂谁,这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缺点。问题是,当刘邦称赞某个人时,你可以想象那个人的感觉吗?

这实际上,已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权术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他没有道理,但你仔细思考时, 他实在高明到了极点。
但是,一个人想玩这样操控人心的手段,前题是他必须能消化由此产生的不利因素。因为,你这种做法,让那些受到你尊敬、称赞的人,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问题是,那些受到你侮辱、漫骂的人呢?
我为什么说这是艺术呢?因为,普通人有时不会理解它的价值。就算理解它的价值,也学不会如何应用它。

因为,郦食其未见刘邦时,就听说刘邦总是一副牛逼到天上的样子,而且还作风粗俗无礼;郦食其一见刘邦,刘邦也就是这种作派。
但是,受到郦食其指责后,刘邦马上改变了这种作派;等听到郦食其的独特见解后,刘邦马上对自己尊敬到了极点。
刘邦的这种转变,都会让郦食其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这本身证明自己太了不起了。
因为刘邦谁也看不起,却对自己如此尊敬;因为刘邦本来看不起自己,但是自己一番言词,马上就刘邦用国士的礼节对待自己。仅这种表现的东西,就足以让郦食其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仅这种表面的东西,就足以让郦食其感觉刘邦是一个值得自己去追随的人。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真功夫,却用这种手段收服人。最后可能引发的后果,同样是惊人的。因为,对方开始对你的预期太高了,随后可能产生的失望,自然也会很大。换而言之,如果你没有真功夫,却用这种方法忽悠顶级小弟,估计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这也就是罗士信一怒,当时就与王世充反目成仇的主要原因。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第三,郦食其觉得,刘邦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因为,刘邦丝毫不做作。
如果刘邦一见郦食其,就是一脸热情,开口就是久仰、久仰;闭口就是你说得太有道理了,你太才了。那郦食其肯定会怀疑刘邦表现的这一切,到底有多少诚意。
但刘邦那种戏剧性的、不露痕迹的方法。让郦食其当时就觉得,刘邦所表现出来的诚意,那是发自心底的诚意。因为,刘邦显然不是那种见谁都是一脸热情、见谁都是一脸的尊敬的人。刘邦既然愿意这样对自己,自然因为刘邦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其实呢?刘邦征服郦食其,主要是因为刘邦用这种方法,极大的满足了郦食其那种自负、高傲的心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当时的刘邦,实在没有多大的实力。所以,刘邦想让郦氏兄弟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信服自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好像一个并不起眼的公司,突然来了一个大客户。这个公司想拉住这个大客户,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你热情到极点的态度、各种让人心动的承诺、自吹自擂的宣传。到底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谁也不知道。
换而言之,这个大客户,真会因为你的热情、承诺、自我宣传,就选择你们公司吗?我估计有点难度。

刘邦当时只有不足一万人,而郦商就有四千人,刘邦想让郦商给自己当小弟,这个难度实在有点大。
当然了,刘邦让郦氏兄弟追随自己,绝不是靠这种简单的小手段实现。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种简单的小手段,对他们以后的成功合作,有着绝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好像公司来了大客户,你先把这个大客户吸引住,这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吸引住它,未必能做成这笔生意,但是你把他先吸引住,这也很重要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这个良好的开头,为刘邦在陈留打开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刘邦说自己,多么值得人们投靠;人们对他的话,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如果刘邦的小弟,说刘邦多么值得人们投靠;人们对他的说话,估计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他们是刘邦的小弟。
问题是,一个不相关的第三者,说刘邦多么值得投靠;人们对他的话,就容易相信了。这也就是,人们干什么事,都喜欢找两个“托儿”的原因。

尤其是郦食其那种极高自负、高傲的人,对刘邦赞不绝口。就更容易让人觉得,刘邦肯定是一个值得大家投靠的大哥。因为,且不说别的,刘邦能郦食其这样佩服,本身就证明刘邦绝对有着过人之处。
这样一来,刘邦在当地的广告就算先打了出去。而且,因为郦氏兄弟是当地人脉极广,所以这种广告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新恐怖鸟、炎炎245、农民公2012、徐兆玮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郦食其为了证明,郦食其之所以是郦食其,绝不是因为有个好弟弟。所以,郦食其开始一直都没有说自己弟弟,更没有给刘邦引见自己弟弟,而是自告奋勇的,先帮助刘邦去游说陈留县令。
郦食其以为,凭自己的辩才,凭自己与陈留县令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形势,应该可以把陈留县令说动。没有想到,这个陈留县令脑子一根筋,所以拒绝响应刘邦率军西征。郦食其顿时觉得非常没面子,因为郦食其是第一流的说客,初次出马,就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哪有脸回去见刘邦呢?
因为,如果郦食其现在这样回去,自然还得拿他弟弟的名字说话。总而言之,这个陈留县令是个死脑筋,我实在说不动他。你们这枝军队,估计也无法攻下陈留县城,不如和我弟弟郦商联手,咱们一块去攻陈留城。
这种选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郦食其那种极度自负、骄傲的人而言,实在太难以接受了。
于是,郦食其一咬牙、一跺脚,总而言之,无毒不丈夫,半夜起来把陈留县令的脑袋割了下来。
第二天,刘邦挑着陈留县令的人头,去攻陈留县城了。陈留县一看县令的人头都让人割走了,而且在秦国败局难以逆转的背景下,自然愿意接受刘邦的领导。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直到此时,郦食其才告诉刘邦另一个好消息。总而言之,你攻下陈留县,自然可喜可贺;但是,我再给你出去跑一趟,你还可以得到一枝四千人的军队。换而言之,我这就去找郦商去,让他马上率军来投靠你。
对此,刘邦自然会说一番赞扬郦氏兄弟的话。总而言之,我初到此地,就听说郦氏兄弟是天下第一流的豪杰智谋之士,只是无缘拜会。如果你能让郦氏兄弟前来,那实在太好了!
对此,郦食其自然会问刘邦了。你知道郦商的哥哥是什么人吗?
刘邦自然会说,这个人,据说有着世外高人的风范,总而言之,神龙见首不见尾。世人都知道郦商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郦商哥哥的大名。但是,据我所知,郦商的哥哥恐怕更胜郦商一筹。
话已说到这种地步,郦食其自然无法隐瞒自己的身份了。总而言之,在下就是郦商的哥哥。
刘邦对此自然会说了,您来拜见我时,为什么不说自己是郦商的哥哥呢?我初见你时的态度,现在想起来,也感觉实在好意思。不过,幸好没有酿成大错,如果你当时因为我的粗鲁,马上拂袖而去。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当然了,这段内容,我写的可能有点戏剧化。但是,我觉得,应该也算合情合理。
我很早以前看这段历史时,一直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那就是,郦食其为什么在拜见刘邦时,一直都没有提到郦商的名字?而且与刘邦合作后,为什么也没有马上叫郦商率军投靠刘邦?
后来,我终于明白,这大约是郦食其推销自己的方法。而且一个骄傲、自负的人,用这种方法推销自己也很正常。换而言之,郦食其希望刘邦相信,郦食其之所以是郦食其,绝不是因为他是郦商的哥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因为,陈留也算一个军事要地,而且又有郦氏兄弟鼎力相助,所以刘邦坐镇陈留,很快就收编了一万多小弟。目前为止,刘邦应该已有两万多小弟了。刘邦军队的规模,依然不是太惊人,但是以这样一枝军队,加上西征大军统帅的头衔,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其实到此为止,刘邦的西征,才算正式开始了。那是公元前207年2月,此时巨鹿之战已结束一个多月了。
因为,反秦是一盘大棋。所以,刘邦可以打开局面,肯定与项羽取得的巨鹿之战胜利有关。换而言之,如果反秦联军被王离、章邯大军打败,刘邦估计无法打开局面了。甚至被秦国大军歼灭的可能性也有。
现在,因为巨鹿之战大败,秦国已没有一枝可以机动使用的战略部队了。而且,仅剩的一个大集团军,也随时面临被击溃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为秦帝国卖命的人,自然开始思考后路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苦守的苦手网友:

不过不太同意白起十万兵不敢对战赵括四十万兵的说法。所谓战争就是国情、国力、技术、人才、外交等各方面的全面较量,如果仅仅理解为两支军队面对面站着你来一刀我还一戟的话那是打架不是战仗,对战争的具体阐释《孙子兵法》说得非常详尽,就是对现代战争也有同样的启示作用。所以依秦、赵的国情、国力等各方面对比,个人认为白起十万兵当然敢与赵括四十万兵对战,但战争的目的显然不一样了,有四十万兵的白起雄心万丈敢于一口鲸吞四十万赵兵,只有十万兵的白起恐怕只能是以击退赵括为第一要务了。

==========================

我说的是,在具体战役上,白起如果率领十万军队,绝不敢与赵括率领的四十万军队打仗。
你用《孙子兵法》反驳我,大约您并没有认真读过《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上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这句话意思无非就是,在具体战场上,兵力占据优势,怎么打,怎么象回事。兵力少了,你就不能硬拼了,如果硬拼了,通常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所谓知己知彼,最基本就是要知道的,就是双方的兵力对比。
乱己乱彼,百战不殆。最基本的意义就在于,打得过,咱们就过,打不过,咱们就跑。敌众我寡,自然是先避开再说。

我们再看孙子兵法这段话。
“我军兵力集中成为一处,敌军的兵力分成为十处,这样,我军就可以用十倍於敌的兵力,进攻敌某一处的兵力。如果一旦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那就能够造成或提供以众击寡的时机。”

“我军预定与敌人交战的地方,敌人摸不到,判断不准,既然敌方不知道我军要向哪里进攻,敌人要设防的地方就要多;敌军设防的地方多,那麽跟我军直接交战的兵力就必然相对减少了。
因此,敌人前面设防,後面的兵力就少了;後面设防上前面的兵力就少了;左翼设防,右翼的兵力就少了;右翼设防,左翼的兵力就少了;到处都设防,就处处都力量薄弱。兵力薄弱是因为被动地去处处设防的结果;我军兵力雄厚。是由於迫使对方分兵设防的结果。”

这段话说的意思还是非常明白,那就是一个统帅的优劣与否,就是他能不能在具体战役中保持优势兵力。

白起常胜,是因为他在发动每次战争时,都会把战争的情形估计充分。
所以,白起与赵括四十万军队打仗,却统率六十万大军(秦国把15岁以上的人都征到战场上)。
如果白起率领十万军队,面对赵括四十万大军。白起肯定会做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请求秦王增兵;如果不行,就是避免与赵军做战。大家都是正规军,以一比四的兵力,就与对方在一个具体战场开战,那不是勇敢,那是在玩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新恐怖鸟网友:

白起十万,赵括四十万,

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

但是,还会取得这种压倒性的歼灭生的优势战果吗?

更大的可能是双方混战一场,各自收兵,秦兵可能死得比赵兵少,然后占领了上党,当然可以自称大捷,但是这种胜利,无补于大局。

=============================

我还是前面一再说过的话,人与人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足球队很差劲,但是我相信,如果中国两只球队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球场上,世界最顶尖的球队,也肯定无法获胜。

世界最顶尖的球队,与两只专业球队同时打比赛,肯定也无法获胜。

在一个具体战场上,打仗与踢球并无本质的区别。
不要说你的队员体力好、球技多高,也不要说你的教练多会应用战术,也不要说你的队员配合有多好,也不要说你的纪律多么严明。
这种优势,与真正的专业人员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白起率领十万军队,就有机会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打败赵国四十万军队。那白起给强大的秦国打工,秦国早就统一六国了。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白起率领十万人,与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打仗。不要说打胜仗了,让赵军围歼的可能性也存在。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