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引子

一直以来,笔者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当然对唐史更感兴趣。这个中国历史乃至当时世界历史上的巅峰时代,我也由衷的相信每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都会感兴趣。因为兴趣,乱七八糟翻过一些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算是对唐朝有了一些了解吧。并且在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朋友,这可以算是翻书之外最珍贵的收获。
我没写过多少东西,甚至连天涯都不太会玩。但看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有了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最终驱使着我拿起了笔。
人就是这样,心里有事儿就总想说一说。且不说自己几斤几两吧,很多情况下就是不吐不快。古代写小说没有稿费,我看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少。
其实,写书这种事这本质上和八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有人八卦的是几百上千年的事,有人八卦的是身边的事,有些八卦需要一点语文基础,有些则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有的八起来一本正经,有的则八起来一本不正经......仅此而已。
对唐史这个话题,我零零散散准备了将近一年,今天终于下定决心上网了。按时间顺序讲完唐朝三百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我能坚持下来。同时,我也会争取把故事写的有趣一点,把结构写的清晰一点,把情节写的生动一点,更要把人物写的丰满一点(唐朝以丰满为美)。
错误和不当之处是难免的,真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毕竟码字不是目的,提高知识水平才是本意。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
“就叫李渊吧。”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高贵的唐国公李昞(bǐng)正站在温暖的屋子中央,兴奋的对围在身旁的家人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李昞为刚刚降生的四儿子起的名字,这是一个在不久的将来会大放异彩,并被无数后人铭记的名字。只因为,叫这个名字的人就是我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
李渊的名字里带着“氵”这个偏旁,他三个哥哥的名字也都是这样的:李澄、李湛、李洪。为什么李昞一定要给儿子们这样起名,我们不太清楚,但要是让外人看见了,准得以为这家人五行缺水。好吧,缺水就多喝点吧,这一片洪水深渊可以管够了。
李渊在兄弟里面排行老四,是最小的也是最后一个,按说是应该给哥哥们当跟屁虫的。但事实却是他的地位非常高,三个哥哥加起来都比不上他。因为,他是李家的嫡子(李昞的正妻独孤氏所生),而李湛、李洪则是庶子,李澄更是很早就夭折了。
按古代宗法制度,嫡子这个身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意味着只有小李渊才是李家未来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在若干年以后,他就是父亲之后下一个高贵的唐国公。只是大家此刻都还沉浸在继承人诞生的喜悦里,大家并不知道,那一年竟会来的那样早。
作为优秀的唐国公继承人,小李渊身上有着很不正常,哦很不平凡的一面。
据不完全统计,他胸前长了三个乳房。第三个到底在什么位置史书上没有写,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这种奇特的外观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福相。在他之前,有一位伟大人物——周文王身上也有类似的特点。而且看起来更加奇特,嗯,他胸前长了四个。这个不凡的外表似乎从小就预示着李渊将来要干点什么。
奶爸?事实证明,他的乳房还真的被儿子亲过。只不过是在一个悲剧惨烈到让人不忍卒看的场合。
帝王?这个没有疑问了。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2]
李渊虽然年纪还小,但从投胎上就足以看出他很有水平——出生的家庭太过显赫了,显赫到我们为了故事的连贯,就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
“咳咳,下面我简单说两句。”大家要懂得,这话可能会有点长......
根据李唐皇室的说法,李渊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李耳,也就是老子,十六世祖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七世祖是西凉皇帝李暠(hào)等等等等。不过,在现代伟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考证下,李唐皇室的这一套说法破产了。结论就是李渊祖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名门贵胄,和老子、李广、李暠除了姓李以外也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他祖上只是河北南赵郡(河北隆尧县)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小户,俗称破落户。看过水浒的都知道,这个词一般是用来骂人的。咄!你这破落户。真是难听死了。
这是一个破落户冒充名门被拆穿的典型案例,值得许多后人吸取教训。不过,大家也不要急着鄙视李渊。
因为隋唐时代是一个身份制社会,在那种贵族掌权的社会风气下,假如你没有个叫得上名号的祖宗,就是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难免被上流社会看成是土鳖暴发户,所以人们攀附名门实在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就是现在,吹嘘某某局长是自己亲戚,某某老板是自己朋友的不也大有人在嘛,其实本质上都是一个套路。
只不过李渊碰巧当了皇帝,这事儿才显得扎眼罢了。
而且,李渊的祖上虽然是破落户,但人家这个破落户是很有上进心的。不论是一个家,还是一个人,只要树立了坚韧不拔的上进心,就注定不会在时代中悄无声息的湮没。
上进的破落户
在北方连年战乱动荡下,李家人开始从军打仗,并崭露头角当上了小军官,经过几番周折,一来二去,到了李渊的爷爷——李虎那一辈就华丽丽的实现了破落户的逆袭。
他居然平步青云,当上了西魏的柱国大将军。柱国这称呼听起来像是国之柱石的意思,实际上也差不多。当时,西魏像这样的大柱子只有八根: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排名分先后),都是全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皇帝见了都要敬三分,宰相看见都得绕道走,搁现在地位基本相当于兼任政治局常委的军委副主席。
而这其中,叫独孤信的那根还是李渊的姥爷。
两个显赫家族强强联合,优生优育,创造出了李渊,如果独孤信、李虎这一对老同事、老亲家,知道这孙子(不算骂人吧)日后当了皇帝,相信他们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尹浩榕他爹 2017-11-28 10:47:03
确实不错,我不喜欢太监,尤其是唐朝的太监。
-----------------------------
哈哈,我倒是觉得唐朝的太监还挺有意思的~~~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3]
李渊的父亲李昞是一个官二代出身的武将,年轻时练了一身好功夫,擅用长枪弓箭,酷爱打怪升级,并在战场上完成了孤身救下北周皇帝的唯一副本,他一箭射中了敌人,让身陷重围的皇帝得以脱身。立下如此大功,好运自然想拦都拦不住。他也因此仕途顺利,很早就当上了将军,并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据说独孤信正是看中了他英勇有为,才主动上门提亲,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一门亲事对李家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具体深远到什么程度,我们后面再讲。
李昞是一个勇猛的武将,但并不像大多数同行那么粗暴鲁莽,而是一个性格温和、铁血柔情的真汉子。这点在他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尤为明显(老婆就更甭说了)。李渊刚开始懂事的时候,他就及时把儿子送到学堂,接受了正规完整的启蒙教育。
文化知识要学,武功也得从娃娃抓起,这在朴实刚建的古代要算一门必修课。不过,这门课程就不用麻烦老师了,因为李昞本人就足以胜任——他是一个神箭手。
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天资聪颖的李渊很快就学会了射箭,这将是一项让他终生受用的技能。而令人惊叹的是,那时他才只有五岁。
曹冲六岁会称象,司马光七岁会砸缸,方仲永五岁会写诗,鳌拜三岁...(这个就算了),虽然各自的领域不同,但都被人称作神童。这样看来,五岁就会射箭的李渊也不愧是一位神童。
小神童李渊学文习武,勤学苦练。在国公府偌大的院子里,大家时常能听到他捧着书本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也时常能看见他歪扭扭拿着弓对着箭靶勤奋练习的影子。而那时候,李昞和独孤氏两口子则总是互相搀扶着,在一旁幸福的看着,笑着。
他们期盼着,小李渊将来会成为一个父亲那样的人,爷爷那样的人,让李家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4]
李渊上户口的时候,国籍一栏填的是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北周(朱元璋得填大元,毛主席得填大清)。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除了北周以外华夏大地上还鼎立着北齐和陈两个政权,如果不考虑那个事实上已是傀儡的萧梁,这似乎可以被不严谨的看作是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时代。
这是一个乱世。
尽管这时战乱的频率已经比五胡乱华时代小了很多,但哀鸿遍野、杀人如草芥的事情也不新鲜。国公府的下人们偶尔也会聊起这些事情,有时甚至还会为远在前线又杳无音信的亲人们落泪。生离死别,是人间至痛。但每当小李渊无意中听到的时候,却总是眨着眼睛露出惊讶的表情,仿佛觉得那就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一样。
他的童年过得太幸福了。难道不是吗?出身高贵,爹疼妈爱,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没事还可以搞搞业余爱好,学学琴棋书画,练练武术,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孩子。他怎么可能理解这些事情呢?
不,他很快就会理解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让人留恋又让人遗憾,尽管我极不情愿就这样写下去,但意外还是在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发生了。
这一年,并不年迈的李昞去世了,李渊才刚刚七岁。
无论什么情况下,无论对什么人,幼年丧父都是天底下最悲痛的事情。懵懂年幼的小李渊也不例外。此时的他或许很难用言语向人表达这种痛苦,可每当夜晚的时候,他还总是忍不住悄悄在被窝里流下眼泪。
因为他想父亲。
从前的时候,父亲总是喜欢笑呵呵的用粗糙的大手使劲儿捏自己的脸蛋,喜欢用硬的像野草一样的胡茬扎自己的脖子,当然更喜欢将他一把搂在怀里一起看那时夜色下漫天闪烁的星星。父亲的爱无私、伟大、深沉,是李渊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他只能去梦中回忆那一切了。
但是,作为一个功成名就身份高贵的的父亲,李昞并不是两手空空离开的。除了教儿子读书习武,他还通过辛苦打拼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财(都是积攒的俸禄,没有贪污受贿),还有无形的声望、荣誉、人脉,以及显赫的爵位。其他的暂且不说,这个爵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国公。
这个事情在当时可能不算起眼,无非就是一个贵族少年子承父业。但是回过头来再看,这实在要算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大唐王朝的国号,就是因这“唐国公”而来。从唐朝将近三百年漫长而又绚烂的历史向上回溯,这一年,就是它荣耀开始的起点。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6]
开皇元年(581年)二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雄才大略的杨坚篡了北周的权,建立了隋朝。
为了巩固皇位,杨坚痛下杀手除掉了很多北周皇室的成员,不少沾亲带故的人也受到牵连(不跟我走就跟北周走吧)。而李渊家正是北周皇室的亲戚,而且关系还挺近——母亲和宇文毓(北周明帝)的皇后是亲姐妹,那么父亲和宇文毓就是亲连襟。
但现实却是李渊家不仅没有遭殃,反而更受宠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和也是亲姐妹,李昞和杨坚也是亲连襟......
这件事要搞的清楚一点,还需要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李渊的姥爷——独孤信家的特产问题。这位风流倜傥被时人亲切称作“独孤郎”的大帅哥,一共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
皇后专业户
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毓(北周明帝),后来被叫做明敬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李昞,后来被叫做太穆皇后(追封),也就是李渊的母亲。
七女儿,嫁给了杨坚,后来被叫做......独孤皇后,其实规范的说法是文献皇后,但事实证明,只有这位独孤皇后被后人印象深刻的记住了。
现实就是这样的,李渊家是周、隋两个王朝皇室的亲戚。算起来,李昞还要叫杨坚一声妹夫,李渊还要叫杨坚一声姨夫呢。这世界上哪有妹夫害姐夫家人,姨夫害外甥的道理?或许也有,但总归是很少见的。
所以,李渊这一家人在隋朝仍然过得顺风顺水,非常不错。
这老李家真不愧是贵族中的贵族,豪门中的豪门,统治阶级中的不倒翁。不论王朝风云如何变幻,帝国的最上层都始终为他们留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玫婵 2017-11-28 18:47:23
李渊小时候这么厉害,真是人生赢家呀
-----------------------------
嘿嘿,长大了更厉害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7]
在青春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李渊交上了好运。
或许是因为他自幼失去了父亲吧,他得到了很多亲戚长辈无私的关爱。隋朝建立后,成了皇后的姨母独孤氏更是格外宠爱他(文帝独孤皇后,由是特见亲爱),这样一来,一向害怕姨母的姨夫当然也格外提拔他。杨坚惧内的故事不用我多说了吧,“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是这个伟大帝王在小三被老婆砍了头后悲愤说出的最有名的一句话。
在姨夫的一手安排下,十六岁的李渊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这职位听起来颇有点后来大内侍卫的意思,是一种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高级禁卫武官。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同时还不需要净身,职责很重、地位很高,谁见了都要高看一眼。因此这个职位是当时贵族子弟刷资历、长见识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放到现在的话,至少相当于中央警卫团的军官。
消息传来,李家上下都很高兴。李渊兴致勃勃的打好包袱,满怀希望又依依不舍的告别母亲和家人前去上任了。
临别之际,他深情回望了一眼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等待他的将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前程。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8]
尽管杨坚很怕老婆,但谁都必须承认他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皇帝,且不说他以无与伦比的文韬武略平定南陈,北击突厥,开创了空前绝后的开皇之治,光是勤政这一点就足以让后来的许多帝王汗颜。他属于那种工作起来废寝忘食,过了饭点还坚持开会,开完会还要补充两句,补充两句再继续工作的人。他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献给了他的国家——隋。
从杨坚身上,大内侍卫李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只是他此刻还不知道,三十年后,这些经验最终竟会助他当上皇帝。他竟然取代了姨夫的隋朝。
少年成长的日子快的让人目不暇接,李渊一眨眼就到了十七岁。
一般来说,古代男子十五岁或者稍晚一点就可以结婚了(别拦着我,我要去古代)。而贵族家庭的小孩由于吃的好、发育早,有业余时间谈恋爱还可以更早一点。按当时的标准,李渊已然成为了一名准大龄青年,家里也应该为他张罗婚事了。
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消息。
大贵族窦毅在自己家的大门外打出了比武招亲的广告。招亲的主角正是他的女儿窦氏。用窦氏来称呼她很抱歉,因为史书上真的没有她的名字。
这位窦氏生的漂亮而有气质,特别是有一头萌萌的黑长直让人看一眼就不会忘掉(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还记得你的梦中情人长什么样子吗?她就是了。喂,不要发呆了,一直盯着人看很不礼貌的。
光漂亮不算完,窦氏还冰雪聪明。她从小跟着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皇宫里长大。为了拉拢蛮横又强大的突厥人,宇文邕曾娶过一个突厥皇后。但是这种政治婚姻我们都懂得,两个人没有感情,宇文邕对她十分冷淡。可突然有一天,窦姑娘却眨着天真的大眼睛开了口:“舅舅,你为什么不好好对待舅妈?只要把她安抚好了,关东和江南何愁不能平定?”宇文邕听后又惊又喜,顿时为这个小外甥女的洞察力深深折服。
对这位优秀的窦家姑娘,李渊仰慕以久。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
但窦毅似乎有意要难为这些春心躁动的少年们,他在自己家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注意这并不是他心血来潮在搞涂鸦艺术,而是出了一道考题。题目的要求很简单,谁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但想做对却不容易,每人只有两支箭,绝没有第三次机会。
鉴于这道考题类似于抢答——都中了她也不能嫁几个老公,所以长安的贵公子闻讯都争先恐后的赶来这里比试。但遗憾的是,前后几十个人有脱靶的,有射歪的,还有差点射到窦毅的(你死定了),就是没有一个射中的。毕竟,孔雀的眼睛实在太小。
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窦毅则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们,就像不怕自己女儿嫁不出去一样。这时,一个气宇轩昂的少年信步来到了门前。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李渊。
围观群众都屏住了呼吸,窦毅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气氛变得有些紧张。李渊内心有些忐忑,但仍然气定神闲的拿起了弓,弯弓搭箭的那一刻,流淌在体内的神箭手基因激情爆发,两支箭飞出去,如流星一样划过人们的视线,不偏不倚,全部命中了孔雀的眼睛。
围观群众沸腾了,窦毅也咧开嘴笑了。在大家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下,李渊帅气的深施一礼,拜见了这位即将升格的岳父大人,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也就在这里,李渊创造了一个原创的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语——雀屏中选。
不知道的可以去查查,绝对真人真事毫无虚构。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9]
春风得意
当时,抱得美人归的李渊春风得意。
不过,他得意的还不止这些。
因为窦氏不仅是个白富美,还是个贤内助。出身高贵从小又在皇宫长大的她居然没有一点千金大小姐的架子和娇气,反而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人。
两人结婚时,正赶上李渊的母亲身体不好。老太太身体不好脾气也就随之变坏了,性格乖戾、喜怒无常,简直比更年期大妈还要可怕,所以身边的儿媳妇、丫鬟、奴婢等等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一不小心惹个不痛快。
但是惟独窦氏毫不在意,她不顾刚过门新媳妇的身份,立刻脱下红装一头扎进了老太太的病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细心的端汤送药,有次甚至一个月衣不解带的守在床边伺候,把老太太感动的一塌糊涂,也赢得了家中男女老幼的赞许。
刚一过门,窦氏就游刃有余的处理好了史上最难搞定的婆媳关系,还以极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个大家庭,真可谓出手不凡。身为她的丈夫,李渊自然高兴的没事偷着乐。
窦氏不仅性格温柔体贴、极有涵养,同时还富有过人的才华。除了喜欢读书以外,她还爱好书法。当然了,古代的文人大多都喜欢书法,窦氏这种级别的大小姐能有这个爱好倒也不奇怪。但她的水平却绝非仅限于爱好的程度,而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据史书记载,她能模仿丈夫的笔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练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只要肯下功夫,把字写的漂亮并不难,对着字帖描呗,描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但是要去模仿别人的笔迹,尤其是李渊这样对书法还有些造诣的人的笔迹,那除非有过人的悟性和巧捷的文思是办不到的。反正以笔者三十年的人生阅历中,那些模仿家长笔迹骗老师,或是模仿老师笔迹骗家长的同学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
从这点来看,窦氏不仅是李渊生活上贴心的伴侣,同时还是他精神上情投意合的朋友。这对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实在尤为难得。
李渊和窦氏小两口就这样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男才女貌、琴瑟相和,彼此之间还有共同语言。我想这大概是李渊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家庭生活幸福甜蜜,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李渊大内侍卫的工作干的很不错,尽忠职守、尽职尽责,几年以后资历已经刷的差不多。杨坚及时把他外放出去当了地方官,此后他历任谯州(安徽亳州)、陇州(陕西宝鸡)的刺史,从东到西横跨了大半个中国。
尽管远离了权力中心,但这仍然体现了杨坚的良苦用心,在地方工作可以积累很多从政的经验,这对李渊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在这些地方辗转上任的过程中,李渊一晃就过了三十岁,到了而立之年。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0]
儿女双全
这些年来,不管李渊到哪里做官,窦氏都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两人依旧相敬如宾、恩爱如初,并先后生养了五个子女。
这五个子女都是将来的风云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所以就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
长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门,比次子李世民大九岁。因为后来那场太子之争,唐代的官方史书把李建成描写成了一个纨绔公子的形象,但事实上,他是一个谦和宽厚,处世随和的人,而且能力也并不平庸,今后他的故事我们还会再讲。
次子李世民,则是一个血气方刚、英雄少年,比老爹还有王者气质的人。传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曾被一个高人相过面。这位高人说他“龙姿凤仪、天日之表”,将来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就因之给他起了“世民”这个名字。所以世民这个名字乃是有着济世安民的高深寓意,千万不要误解成世代当人民群众的意思。
三儿子叫李玄霸,就是演义中的李元霸,这是清朝时候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把玄改成了元。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一改倒是和四弟李元吉的辈分排上了。李元霸在演义中算得上人物确有人,事迹纯属虚构,他根本就不是什么隋唐第一好汉,更不会使用大锤。就拿《旧唐书》来说吧,书上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我数了数加上标点符号也只有九十七个字。我们现在唯一知道的是,他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十六岁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任何后代(早薨无子)。
四子李元吉才是从小尚武、勇敢善战的小伙子,马槊使的很溜,性格争强好胜。从他身上,我们才多少可以看到一点演义中李元霸的影子。
除了四个儿子以外,窦氏还为李渊生了一个女儿——平阳公主。这个女儿可真是条汉子,她处事比男人还果断,打仗比男人还勇敢,堪称是隋唐之际最负盛名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以军礼下葬的女性。以后我们还会提到她的事迹,这里就不展开了。
李渊的子女大致是这么个情况,我们暂且介绍到这里。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更到第10篇了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1]
不可捉摸的未来
如果时光就一直这样流逝,李渊可能会满足于这种富贵安定、夫唱妇随、儿女双全的生活,在太平之世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如果运气好点,可能还会凭着自己的本领和皇亲国戚的关系爬上高位、立个战功,然后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名字、几行字,言简意赅的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但是那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仁寿四年(604年),亲爱的姨夫杨坚去世了。
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被害死的。
但不管怎么死的,李渊都一定非常难过。
他自幼父亲早逝,但却并不缺少父爱,因为这个伟大的姨夫也一直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为他的事业操心,为他的前途谋划。他治理天下的文韬武略,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都给李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进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命运
杨坚虽然去了,但他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强大帝国,大隋王朝看起来会江山永固。可李渊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坚的继承人,他的亲表弟杨广将会改变天下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命运。
杨广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他似乎不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当人,那些泥腿子在他眼里仿佛只是一群长着两条腿会说话的牲口,可以任意驱使,打不还口骂不还手。
我们都知道杨广是怎么当上太子的,一个是假装不近女色来讨好独孤皇后,另一个就是假装勤俭节约来讨好父亲杨坚。然后施展阴谋诡计,挤掉了自己的哥哥,顺利上位。
爬上太子的位子不容易,但是当太子的日子也是备受煎熬的。或许就是在太子生涯中压抑的太久,一旦登基,他的那些被压抑已久的欲望就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搜罗天下美女,营建东都洛阳,挖凿大运河,出兵吐谷浑,攻打高句丽。短短几年,他就干了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平心而论,杨广干的一些事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修运河(诗人皮日休赞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征高丽(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部分,后来唐朝历代皇帝也都前赴后继的去征讨)。
这些都是霸气侧漏的大手笔。任何一个帝王这辈子只要做成其中一件事,就完全可以千古流芳。
但是杨广却太过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了,他非要把这么多事同时在自己的任期内做成,还大大压缩了他们的期限,更不要说还把许多个人私欲掺杂其中。无休止的徭役兵役把百姓折磨的苦不堪言,在大运河干活的民工甚至腰上都腐烂生了蛆。无尽的苛捐杂税把百姓们逼得没有了余粮,他们不得不抛家弃子、背井离乡,去那些陌生的地方讨一口饱饭。
然而,不干活是不行的——如狼似虎的隋朝官军会用马鞭教育你,逃跑也是不行的——抓住很可能要杀头。
杨广想要的就是剥削掉你最后一点财富,榨干你最后一点体力。这一切,就是为了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当然,还有享乐。
到最后,百姓们已经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连痛痛快快的去死都成了一种奢望。
但是,这些没文化的泥腿子也是有思维的,他们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们也会高兴,也会悲伤,也敢爱,当然也敢恨。
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不把我当人,我还想要你滚下台呢!
大业七年(611年)十月,杨广下诏征伐高丽,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饱经压迫的农民终于忍无可忍,马上就有王薄在邹平长白山起义。同年,窦建德起高鸡泊、翟让起瓦岗寨、高士达起清河、张金称起高唐,不久之后,杜伏威、辅公祏也在淮南起义。
起义军的烽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
但是,杨广却并没有特别害怕。因为他不觉得这些泥腿子能兴起什么波澜,在隋军的优势兵力面前,这些只会扛锄头的家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仍然我行我素,坚持执行自己征伐高丽的计划。
直到那一天,一个人向他背后捅出了刀子。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嘎嘎,有空多来坐坐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2]
内部矛盾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杨玄感起兵了。
当时杨广正在征讨高丽的路上,精兵猛将全部压到辽东,国内兵力十分空虚。杨玄感的起义就像一条毒蛇狠狠的咬在了他的屁股上。
看过隋唐史的都知道,《隋唐演义》里杨林的原型是杨素。在正史里,杨素虽然不是杨广的叔叔,但却是隋朝的司徒、尚书令(宰相)、楚国公,同时还是帮助杨广夺取帝位的定策功臣,光看这几个头衔,我们就不难感到他的权势比小说里的杨林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他在朝廷里享有极高的“威望”(其实就是没人敢惹),门生故吏遍天下,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
杨玄感就是杨素的儿子。
作为一名高干子弟,杨玄感自幼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父亲死后,他世袭了楚国公,同时继续在朝中担任要职,成为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虽然只是个正部级领导,算不上决策圈里的人物,但杨玄感毕竟还年轻,只要给他足够的时机,成长为杨家下一个宰相也说不定呢。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杨玄感还是造反了。
他为什么要造反呢?他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猜忌。
要知道早在杨素活着的时候,杨家就已经被杨广猜忌了。杨素这个人文武全才、雄才伟略,很有本事,不过同时,为人也是阴险狡诈、城府极深,所以他才能帮助杨广登上皇位,还立下了很多功劳。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杨广同时也一直对他倍加提防。这其实是很正常的,领导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下属,但最好不要聪明能干过了头,如果这下属比自己还聪明,那在工作中未免就不太好指挥,领导当然也就喜欢不起来。
不过鉴于杨素的才能和地位,杨广再怎么猜忌他,也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借口来收拾他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杨广对他始终非常尊重,只是暗地里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杨素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当然也看出了杨广的真实意图。到了晚年,他便开始谨言慎行,性格收敛了很多。但就是这样,他还是整日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以至于得了病都不敢吃药。为什么不敢吃呢?因为医生是杨广派来的,人家很可能会在药里下毒。
后来,杨素终于不愿意再这样担惊受怕的苟活下去了,他彻底断了治病的念想,准备就此了却余生。临死前,他老泪纵横的跟家人说“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岂须更活耶)。
然后,他就这么死了。
杨广听到杨素的死讯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有次,他甚至有意无意的对身边的侍臣说了这样一句话“杨素就是不死,早晚我也得诛他九族。”(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这句话很快传到了杨玄感的耳朵里。
大业年间,朝政渐渐紊乱,杨广脾气更是一天比一天难以捉摸,杨玄感当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但是恐惧不能当饭吃,杨广这家伙杀人不眨眼,他的屠刀可不会因为你恐惧害怕乞饶就网开一面。杨玄感因此渐渐萌发了造反的打算。
“你姓杨我也姓杨,凭什么我就不能上去试试?”
杨广又总是擅长给敌人制造机会。就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他居然还让杨玄感在中原督运粮草,而督运粮草就意味着他手里有兵。一边惦记着要把人家灭族,一边又给人委派重任,出了乱子可真是你自找的。
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杨玄感心中暗喜,赴任不久,就秘密把自己的兄弟亲信招到自己的治所黎阳(河南浚县),商讨造反的计划。黎阳是一个战略要地,请大家记 住这个名字,以后我们会经常提到它。
但是具体该采取什么办法呢?哥几个谋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虽然杨玄感身上的确有个优柔寡断的毛病,但我们也不能为此责怪他。
因为他们还在等一个人,一个能真正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番茄爆炒小龙珠 2017-11-30 21:15:13
免得看起来像一次事件一样
-----------------------------
啊不好意思,没看懂您说的什么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3]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和李渊有着差不多显赫的家世,看过前文的读者可能还有点印象,西魏八柱国里有个人叫李弼,这个人就是李密的曾祖父。
因为贵族身份和父亲去世的关系,年纪轻轻的李密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就袭封了蒲山郡公(郡公比李渊那个国公低一级,但也仅仅是低一级)。后来,他也找到了一份和李渊差不多的工作,到皇帝杨广身边当了一名侍卫。由此看来,大李和小李人生的起点真是有些类似。
小李在皇宫的工作干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不过有一天他还是被杨广注意到了。当然,是以一种很不光彩的方式。
那一天,杨广叫过了身边的亲信大臣宇文述,非常警惕的问道:
“那个站在仗下的黑小伙是谁?”
“他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
“这人看我的眼神很不对劲儿,哪能让这样的人当侍卫?”
杨广的直觉是对的,李密就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从小胸怀大志,目空一切,总觉得天下老子第一。这种人在皇帝身边待久了,不生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思就怪了,要不然怎么眼神不对劲呢?
可惜的是,杨广凭着直觉猜对了开头,却没有再进一步猜一下结局。他只是讨厌这个黑小伙的眼神,却还不了解他有多大的本事,想象不出他能闹出多大的乱子。
如果能猜到的话,相信杨广一定不会放他走的。
宇文述奉命执行杨广的命令,来炒李密的鱿鱼。
他这个人做事向来八面玲珑,平日里连一个奴仆丫鬟都不会轻易得罪,对待李密这样还算有身份证的人,自然会更加周到。
为了不伤害李密那幼小的心灵,宇文述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警卫员这个工作不好干呀,也就是看起来风光,其实还不是一天到晚累的要死,工资低压力大?”
“嗯,是啊。”李密点了点头。
“我看你天性聪明,博学多才,可不应该屈居这里当个小警卫,你这样的人,应该通过才学来求取功名。”(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以才学取官,当然就不能接着干警卫员了。要说宇文述也真是有才,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炒鱿鱼”说的如此天花乱坠。
而毕竟太年轻的李密听了之后,竟也完全猜不到宇文述的真实用意,得了这几句夸奖,他兴奋的简直都有点飘飘然了。
没想到呀没想到,我李密也被宇文大人认为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于是,他马上就写了一封辞职信交给了上级领导。然后兴冲冲的收拾好包袱,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从此,他专以读书为业。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番茄爆炒小龙珠 2017-11-30 21:15:13
免得看起来像一次事件一样
-----------------------------
@皮唐先生 2017-11-30 22:03:00
啊不好意思,没看懂您说的什么
-----------------------------
@番茄爆炒小龙珠 2017-11-30 23:35:58
楼主不好意思,网络问题,前半句没发出来。。。我的意思是说,王薄他们起义和杨玄感起兵是两次高句丽征战的事儿,不说明白,好像是一次的事情一样
-----------------------------
对,你看的很仔细,我是没有说清楚,没表达好,抱歉啊
楼主:皮唐先生  时间:2021-04-05 14:31:18
[14]
当然了,以李密的性格,工作可以辞,书可以读,但却不能死读书。既然立志读书,他就一定要读出姿势水平,读的风生水起,读到让天下人都知道  自己爱读书。
或者,至少也要让那个人知道自己爱读书。
不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不会罢休的。
那一天,李密梳洗打扮之后出了门。
巧合的拜访
古人出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马骑马,有轿坐轿,你就是穷的上不起牌照也可以走路嘛,这都是很正常的出行方式。
但是李密不一样,他骑了一头牛。
牛这种动物虽然长得不怎么漂亮、速度也不怎么快,但作为一种坐骑却是非常少见的,当然也是非常超凡脱俗的,要知道老子(不是我,是李耳),当年就是骑着一头青牛出了函谷关,在那里留下了一部《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说尽世间无限事,然后飘然而去,羽化登仙。
李密骑着牛出来,瞬间就让人感觉逼格爆表,极大的拉高了回头率。
这还不算完,李密还把一套同样很有逼格的书——《汉书》挂在了牛角上,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
造型就这样设计完毕了,接下来该去哪里呢?这个不用我们操心,李密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当朝谁的官儿最大?
当然是越国公杨素了。
好,就去你家。
于是李密从容自若的骑在牛上,手捧精装版《汉书》,牛角上挂着其余部分,边走边作发奋苦读状,溜溜达达到了杨素的家门口。
杨素也十分凑巧出了门,自然看见了这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不由自主的跟上了这个骑牛的小孩。走出几步之后,他失去了耐心,一把拉住了牛缰绳。
牛停下了,李密抬起了头。
杨素没顾得上端详,没顾得上问候,只是连珠炮似的问了他三个问题。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那里去?”
“我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弼的曾孙,就是在这随便走走。”
“你读的什么书?”
“《项羽传》。”李密仍然淡淡的回答道。
他的回答简短、有力,毫不拖泥带水。
这时杨素才停下了发问,定睛打量起了这个脸上带着稚气,又带着几分倔强的,皮肤还有些黑的小伙子。他的心瞬间就融化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孩子啊。
杨素对李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和他攀谈了几句。
不聊不知道,一聊下一跳,杨素居然马上就被征服了。
因为他发现,这个骑牛读书的小伙子竟然是一个奇才,他对书中内容说的头头是道,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他展现出来的见识、才华都不同凡响,远远超越了他的年龄,当然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
那一刻,杨素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这就是缘分呀!
交谈过后,杨素热情的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并顺便把牛牵到了后院的厨房。
李密坐定之后。
杨素悄悄把和李密年龄差不多大的儿子杨玄感拉到了一边,低声说,不是说晚上有好吃的了。而是说“李密的气度比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要好好结交。”(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从此,杨玄感便和李密成为了至交的好友。
所以,他若是打算造反,是绝对不会忘记告诉李密的。

楼主:皮唐先生

字数:103361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11-28 06:10:17

更新时间:2021-04-05 14:31:18

评论数:132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