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有悟性的人听了“道”,能听懂然后会不断的执行它;

普通的人听了“道”,将信将疑偶尔能执行;

俗人听了“道”,反而会人为笑它是错的。

没让俗人听了笑认为是错的道,不足以是真正的道。

为什么俗人不笑的“道”不足以是真正的“道”?

因为俗人只能看到偏驳的表象,而失去了与其“所认知的表象”相对应的“逝”、“远”、“反”的表象。

俗人听到“道”中所含的“与其认知相反的表象”就会认为很荒谬,而哈哈大笑。

不能让俗人笑以为荒谬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因为它还不够大到包含所有表象,它没有讲到“与俗人认知相反的表象”,俗人就不会认为它是荒谬的,而哈哈大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俗人未能去除其“认知的相对性”,所以只能看到偏驳的类别,而看不到所有全面的类别。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昧:昏暗迷惑

夷:平坦。

纇:丝线上的缠结。是形容曲折蜿蜒。

建:建立,创立。

建言:立言,放出话来,名言。

谷:山谷。这里是形容:空虚,不含事物。

建德:做了“德”的行为。

偷:偷偷默默,不为人所知。这里指:俗人察觉不到,以为没做过。

质真:性质真实不变。

渝:改变。

所以名言说:
明白的“道”,在俗人看来好像是迷惑的;

前进的“道”,在俗人看来好像是后退的;

平直的“道”,在俗人看来好像是曲折蜿蜒的;

最全面的“德”,在俗人看来好像是没有德;

广布的“德”,在俗人看来好像却不足;

做了“德”的事,在俗人看来好像没做过;

不变的性质,在俗人看来好像在变来变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包含一切。可以认为是在喻指“道”。

辱:本意是“肮脏,黑”。

方:方向。

隅:角,指的也是方向。

器:器物。这里指的是“有相对性”的万物万类。

晚成:还没完成,形容没有。不是“很晚才完成”的意思。

“大器晚成”这个成语被世人完全误解了。世人用它来形容“很晚才取得大成就的人”,其实它应该用来形容“有全部的成就,但俗人却以为他没有成就”。

希:去听但无法区分

无名:没有相对性。

“道”包含了一切的“白”,在俗人看来却好像是“黑”的。
“道”包含了一切的“方向”,在俗人看来却好像是“没有方向”的。
“道”包含了一切的“类别”,在俗人看来却好像是没有类别(器还没造好)。
“道”包含了一切的“声音”,俗人却无法区分以听到任何声音。
“道”包含了一切的“形象”,俗人却无法区分以看到任何形状。
“道”是绝对的,没有任何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夫唯道,善始且成。

始:开始

成:完成。

这里的“开始”和“完成”指的是“相对性变幻”之前,和“相对性变幻”之后。

善:遵守自然法则。即:平等平衡的对待。

善始且成:指的就是:“道”对“相对性变幻”之前,和“相对性变幻”之后的事物类别,都能平等对待,都能同样适用。延伸的意思就是说:“道”是全面适用的。

所以只有“道”,不管“相对性”如何变幻,变幻多少次,它都能适用于一切层级的类别。

这句话是本章的最终论点。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俗人因认知偏驳,当听到“道”中所含的与其认知相反的类别形式,就会认为“道”是荒谬可笑的。

老子借俗人的视角,来大量举例论述:含有相对性的法则,只能适用于其“下属层级的类别”,无法适用于其“同层级的类别”和其“所属上层的类别”。

从而推导出其论点:因为“道”没有相对性,所以它是宇宙中最高的层级,最大的全集。

所以只有“道”,不管“相对性”如何变幻,变幻多少次,它都能适用于一切层级的类别。“道”是全面适用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郭致平 : 2016-06-13 09:14:54 评论
非也。十年前,我解《道德经》后,就创建了“三阶九态生成论”,已贴于649楼你自己去看看吧。 礼是否失衡与是否偏执无关,是否失衡须看礼的具体规定而定,礼的外在形式本来就不主张过于看重的。

-----------------------------
你还没明白吗?

只要人制定了礼的固定规则,不管你的规则定的多好,这个礼必定是表象的礼,而不是本质的礼。

这个礼,就必定是有限的礼,而不是全面的礼。

这个礼,就必定是残缺失衡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两者同出
: 黑名单 举报 2016-06-13 09:52:45 评论
评论 无奇之道:如果清和平衡是一直的,那么描述候王时用的“贵高”应该也和平衡是一直的。既然贵高就是平衡的,那下文为什么还要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呢?候王处在贵高的位置已经是平衡了为什么还要用低贱的称谓来中和呢?

两者同出: 2016-06-13 09:59:54 评论
评论 无奇之道:“其致之也”如果按你的解释,前面已经说了“天得一以清”,后面还有必要在重复解释天清是因为得一吗?你的解释有缺陷就要承认。解释古文宏观规律当然重要,但是字词和语法的通顺也是很中要的,你要解释古文,又说字词不重要,那跟你单独写文章有什么区别。

-------------------------------------------------------

答: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

侯王得一,是指侯王维持了【天下各类民众之间的平衡】,所以才成为天下的【高贵】。而不仅仅是说侯王维持了自身的平衡。

所以侯王的【高贵】和【平衡】是一致的。

【天得一以清】

天得一,是指星空维持了【其所包含的所有星系之间的平衡】,因此它星空才能【清】

所以【清】和【平衡】是一致的。


所以此章根本不存在你说的【天过于清就会裂掉】这个逻辑。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所有具有固定规则的“礼”都是没有本质的?当然不是。具有固定规则的“礼”都是只有【残缺的,不完整的】本质。所以说,一切有固定规则的礼,都是残缺的礼,失衡的礼。

自然的礼,可以有无限种形式。而人,只能规定有限种形式的礼。所以人规定的固定规则的礼,必然是残缺失衡的。人要去遵守这种礼,比如会导致相对性失衡。所以老子才说这种礼,是【忠信之薄,乱之首,愚之始】。明白吗?

@郭致平:

看问题不能过于片面、僵化。 自然的礼可以有无限种形式,那又怎么样呢?难道人在政治和个人生活中真的可以进行无限种形式的礼吗?

【答】:自然的礼就是最本质的礼,是有无限种形式,所以人不必拘泥于人所规定的礼。
-------------------------------------------------------------
人只能规定有限种形式的礼,这又能有多大的问题呢?以法律喻之,人只能制定有限种形式的法律,这种法律会有多大的问题吗?这种法律必然是残缺的,难道它一定会导致失衡吗?换言之,残缺的礼只要不过于看重形式,它是能以其基本原则来弥补的。

【答】:人规定了有限种形式的礼,就会导致人们只做 这些类别的礼,而不去做人没规定的礼。这必然导致失衡,失衡的结果就是礼仪崩溃。

同样的道理,人制定的法律也必定是残缺的,也必定导致失衡。以法律公平著称的美国,何尝不是如此呢?有钱人雇佣厉害的律师,没钱人只能找法律援助。同样是失衡,只不过稍微好一点。50步笑百步而已。

所以中国有句话,法理不过人情。最根本的法律,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法律,所以智者和富者无法投机取巧。

最本质的礼,是没有固定形式的礼,不在乎如何回应或有没有回应。

所以你说【残缺的礼只要不过于看重形式,它是能以其基本原则来弥补的】是对的。

但如何弥补呢?就是无所谓任何形式,这样就能回归到其更上层的本质属性:【义】。

同理,从【义】再回归【仁】,从【仁】再回归到【德】,从【德】再回归到【道】。

所以有道之人无拘无束,行为洒脱,如龙似海。所以孔子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束缚老子的,说老子是龙。

所以人们只遵守【道】行事就是最好的,是【处其厚,不居其薄】,是【独贵食于母】。

----------------------------------------------------------------

况且礼只是“道、德、仁、义、礼”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难道它的失衡就不能用“道、德、仁、义”来平衡吗?

【答】,礼的失衡,只能用回归上层属性来平衡,即回归【义】。

【义】再回归【仁】。

【仁】再回归【德】,【德】再回归【道】。

以【道】的准则来执行【德】、【仁】、【义】、【礼】时,就能做到【上德、上仁、上义、上礼】。

而【上礼】是【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上礼是无所谓回应的,有没有礼都一样。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两者同出

:你只看到前1句,而我看到的逻辑是前6句。【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贵高,将恐蹶】。这6句是连着一起的。下面的【故】字,是对前面6句的推导。是因为前6句,所以要保持平衡。

所以这个【侯王无以贵高】的【贵高】对应的是再前面6句中的【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贵高】在这里的意思,等同于【天下贞】,是可以替换的。

你简单的把【贵高】和下一句的【高】联系到一起,是逻辑思维片面断层的结果。



你要说跟我说版本问题,你可以去查版本。

很多版本是【侯王無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蹷】 或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我叫红领巾2011 2016-06-13 23:54:27
道德经道德经,各位发明五花八门的范式强辟蹊径绑架老子,却终于将自己的理论置于死地,后面的章节劝各位不要乱解了,我用真德为各位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能否羽化飞升,就靠各位造化了哈,道渡有德人:
不显施德性的上天的德,是至高无上的德(上德),因此上天是真正具有德的;
能够蹈循上德而成就自身的,称为下德,下德不能真正具有上德而只能蹈循上德,因此下德只是与上德(即无德)形神相传。
上德......
-----------------------------

你理解的上德和下德,和我解释的有区别吗?

【相对性变幻】并不是我的理论,而是先贤自古传下来的【阴阳变幻】理论,也是道德经的根本核心。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流行注解: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道”这个绝对的无相对性,通过相对性变幻,生出了一个相对性。

一个相对性,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两个相对性。

两个相对性,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三个相对性。

三个相对性,再不断的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万物万类。

万物万类都含有相对的属性,这些相对性的属性是依靠自然法则的相互对冲的“去相对性”作用和“加相对性”作用 而达到平衡状态的。

世人所厌恶的属性,比如说:单一,缺少,不足,而君王却把它们当做自己的称谓。不就是为了让“相对的属性”保持平衡吗。

所以说:减少了某个属性,也就增加了与其相对的属性。增加了某个属性,也就减少了与其相对的属性。

自然法则以其作用结果来教导人类“保持自然平衡”这个道理,所以我也要教导人们“保持自然平衡”这个道理。

强行抵抗自然法则平衡作用的人,必将被自然法则碾压。

他被磨灭了之后,他的事迹却将继续被流传,因为我要以他的事迹来作为教育的反面材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二,三:在这里指的是“相对性”的数量。

“道”这个绝对,通过相对性变幻,生出了一个相对性。

一个相对性,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两个相对性。

两个相对性,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三个相对性。

三个相对性,再不断的通过相对性变幻,生成了万物万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相对性内的一种属性

阳:与“阴”相对的另一种属性。

负阴而抱阳:相对性的属性是相互依存,同生同灭的关系。

冲:对冲。这里是指:两股相反的作用互相对冲。

气:气体,这里是形容:作用是“无形的”

以:凭借xx。

为:使得。

和:和平,形容平衡状态。

万物万类都同时含有相对的属性,凭借自然法则的“去相对性”作用和“加相对性”作用之间的相互对冲,而使得其相对性达到平衡。

这里的“阴”和“阳”只是表达两种相对的属性,你也可以说:负0抱1、负高抱底、抱雄负雌、抱动负静,都是表达一个意思,切不可钻字面意思的牛角尖。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世人所厌恶的属性,比如说:单一,缺少,不足,而君王却把它们当做自己的称谓。不就是为了让“相对的属性”保持平衡吗。

这里是用“高贵的君王”以“低贱的称谓”自称的例子,来举例论证上面说的理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损:减少xx。

益:增加xx。

减少什么?增加什么?

减少和增加的,都是相对的属性。

因为事物的相对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生相克的。

所以说:减少了某个属性,也就增加了与其相对的属性。增加了某个属性,也就减少了与其相对的属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5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所教:被xx教导。

人类是被什么东西教导的呢?

是被“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所教导的。

举个例子,人吃多了就会撑,人吃的少就会饿。撑和饿,都是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自然法则的作用结果,教导了人们什么呢?

教导了人们要“遵守自然平衡”这个道理。

人不想撑,也不想饿,所以就懂得了吃饭要适量。适量的饭,就是进食的自然平衡容量。

自然法则以其作用的结果来教导人类“保持自然平衡”这个道理,所以我也要教导人们“保持自然平衡”这个道理。

老子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导人们呢?

且看下一章。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强行。

梁:支撑房顶的横木。这里是用来形容“抵抗自然法则的平衡作用”。

强梁者:指的就是强行扭曲自然平衡的人。

不得其死:死了还存在。肉体消亡了,精神还存在,就叫“死而不亡”,是褒义。而【不得其死】,是贬义,里指的是“其坏的事迹被人当成反面教材而被存在”。

教父:教育的材料。

强行抵抗自然法则平衡作用的人,必将被自然法则碾压。

他被磨灭了之后,他的事迹却将继续被流传而存在,因为我要以他的事迹来作为教育的反面材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老子在这一章,再次重申了“道”和宇宙万物的相对性层级关系,自然法则的动态平衡是“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互相对冲作用的结果。

自然法则通过其作用结果,以“残酷无情”的现实教导了人们:要遵守自然平衡。

有的人却忘了这一点,所以老子以《道德经》来教导人们这个道理。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