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你看,这是老子的论述逻辑: 因为宇宙初始是没有相对性的,当大道不断变幻出相对性之后,就产生了宇宙的万物万类。

正因为宇宙和万物万类都是像洋葱一样,是一层一层的相对性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变幻观察层次,一层一层的剥洋葱皮,以此来发些各种各样法则规律。

但是当你剥掉所有的洋葱皮后,就没有洋葱了。

当你去掉所有的相对性,来观察大道时,大道已经无法观察了。所以老子在前面第4/5章说,当你“何其光,同其尘之后。大道就是”湛兮,似或存”了。

因为大道不含任何相对性。所以在宇宙内,你无法直接观察到大道,你只能观察到它的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sdwfaq106
时间:2016-06-07 23:18:03


1.
关注此贴已半月有余,首先感谢楼主如此尽力解读《道德经》,说实在的,以前看《道德经》心中不解之处颇多,经楼主解读除去了我心中不少困惑,但也增加了不少疑惑,这也许是知之越多,思之越多,疑之越多的认知规律。此贴的新意并不是提出了相对性,而是引入了集合论,从属性,本认为楼主能以此为基础,宏以大道,微以细数,纵达通古之变,横达宇宙之观,但自此贴4页之后,我的这种期望日渐衰微,至此已无。
----------------------------------------------------------------------
【答1】:为什么你会增加困惑?是因为你还没能完全明白什么是【相对性变幻】。没明白“从大道的层级”去看待万物的【名】,还局限在“从人观察宇宙的角度”去看待万物的【欲】。

你以为【相对性】和【集合从属关系】是分开的?我只不过是用人们比较好理解的【集合从属关系】来描述【相对性的层级关系】。我在1157楼再三强调了,这两个图是一回事,你要结合起来看。

我在解释道德经的时候,说层级关系,就是在说集合从属关系;说集合从属关系,就是在说层级关系。

你希望我多以“集合从属关系”来为你解答道德经,实际上我无处不在以此解答,只不过你视而不见罢了。

----------------------------------------------------------------

2.  感谢 @李耳云升 @教父2019  @智在逍遥  @两者同出 @小猪哼哼等人在辩论中显示出的独到之处。

当辩论只为辩论,这辩论就已没有了意义,当讲“道”只为护“道”,这“道”就已不是大众的道,不是世界的道。
我跟你谈客观现象,你跟我谈概念,我跟你谈概念,你跟我谈本质,我跟你谈本质,你跟我讲变幻,我跟你讲变幻,你却说我搞错了概念……你的道不是在解惑,不是在指引,而是在显奇。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 @zhengsw68 ,此人不是在帮楼主讲道,而是在黑楼主。

----------------------------------------------
【答2】:我们的辩论,并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而是在让彼此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认识。@zhengsw68 不是在帮我讲道,而是在讲他自己所理解的大道。虽然他的表达方式和我有些不同,但我觉得他对【相对性变幻】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

他在一开始,也和你一样,对相对性变幻的法则,反对过,质疑过,辩论过,但他能保持开放的思维,去除心中自我认知见解的相对性,尝试这去包容和理解,然后他领悟了,并开始认同了。

那么我问你,你有尝试着先放下自我认知的偏见,以清零的心态去理解我在帖子里讲的【相对性变幻】吗?

---------------------------------------------------------------------------

3.  楼主在此贴中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你本是解读《道德经》,然后才是借《道德经》的解读来阐述自己心中的“道”,你的解读不等于作者的本意,不过是你自己的一家之言。但从辨论中明显看出,你常用自己解读的《道德经》来佐证你的“道”,还称之为“老子说”,这就显的很滑稽。

-----------------------------------------------------------------------

【答3】:我再次强调一下。你认为我只在“解读道德经”,以此来阐述自己心中的道?
恰恰相反!我是先顿悟了大道,然后再来“解释道德经”。

为什么我在顿悟了大道之后,就知道我一定能从根本上解读道德经?因为道德经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大道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我知道老子在说啥?因为我理解了老子的本意。而你认为我不理解老子的本意。

为什么我经常搬出道德经里的文字,来解释【相对性】?因为我领悟了,我知道老子说的,和我说的是一个的意思。只不过他用的是古文,我用的是现代文。

对此你可能觉得我自以为是,或不屑一顾,这很正常。对老子,对道德经不屑一顾的人也多得是,这是必然的。

我怎么证明我领悟了老子的大道呢?我不需要证明。我把我领悟的大道,和对道德经的现代文解释,分享给大家看。看明白的人,自然就知道我说的是真话。没看明白的人,当然也觉得我说的是假话。
---------------------------------------------------------------------------

4.  科学只所以能被现代人所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实的态度,科学首先能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它才有着无限的包容性。科学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时相对宗教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它的短板。

从楼主的贴子中,态度上我看不到楼主道的包容性,但其对万物的作用——“相对性变幻”却有着无限的变通性、随意性,这种自我意识的随意性泯灭了我对你所讲之道的唯一认同感。就象@李耳云升 所言:你仅是悟得了“悟道之道”,但真正的“道”是什么,你仍然不知道。但你却自言:“你悟道只用了1秒。”

举例:你用你的道之大法,如何看清妇女肚中的“婴儿性别”?如何使自己破除地心引力,进行星际飞行?如何使时间逆行,做到返老还童?表现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你的道、你的相对性、你的相对性变幻都无没解决。但因你自立的“道”的无所不能,而不能轻意承认,只有一个办法:以道论道,你的道的无所不能只存在于你的所言,你的所讲,这和宗教式的心灵鸡汤没有什么两样。

————————————————————————————————————
【答4】。你说你看不到我说的【大道】的包容?我说过无数次了,【相对性变幻】是导致宇宙万物万类的根本原因,万物万类都是【相对性】构成的。怎么就不包容了?

教主2019说的“可认识性”,我一直都是赞同的,我只是指出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就在于,一定要把人的意识加入进来。而我说的【相对性】,不依靠人的意识。所以【可认识性】是【相对性】的子集,是【相对性】在“人对宇宙的观察”这方面的分类。
这不是包容是什么?

对于@李耳云升 所言:你仅是悟得了“悟道之道”,但真正的“道”是什么,你仍然不知道。我在上面早已经回复了。
你们之所以觉得【相对性变幻】是悟道之道,是因为你们只看到了,作为人,要如何去变幻相对性,以改变观察宇宙万物的层级。然而,这仅仅是【常无欲】和【常有欲】,仅仅是去变幻人的主观意识的相对性。

而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宇宙万物就是这么长的。把宇宙万物比作洋葱,你之所能一层一层的剥洋葱皮,是因为洋葱是一层一层长的。而洋葱为什么是一层一层长的呢?是因为大道变幻相对性,才产生了洋葱。

所以老子说大道是【玄牝】、【天地根】、【万物之母】。
什么是【玄牝】?就是【变幻的产道】。变幻什么?变幻相对性。
什么是【天地根】?就是天地间的一切,都是从大道这个根,不断分裂发芽而生的啊。
什么是【万物之母】?就是万物万类,都是从大道不断往下生子,子生孙,孙生曾孙的一层层的繁衍的啊。

所以大道本身的作用,就是【变幻相对性】啊。因为你无法观察大道的本体,你只能观察道大道作用的结果。所以你可以把大道等同于【变幻相对性】法则啊!

所以我告诉你,【变幻相对性】不仅仅是悟道之道,而是它本身就是大道的作用啊!

我早已说过,我是顿悟的。顿悟,不过是灵光一闪,用一秒来说都嫌多了。你觉得我说一秒,就是自大,目中无人?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至于这个事实,在你的眼里产生什么见解,那是你心中有了相对性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理解不了大道,领悟不出相对性。

然后,你又来跟我说,大道怎么不能去运用于宇宙飞行啊。
真是搞笑啊。大道是万法总纲,大道的子集,牛顿万有引力法则,不就可以运用宇宙飞行吗?
我们说的大道,是最高,最基本的法则。你从这个法则,可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法则。这不就是对大道的运用吗?
我告诉大家什么是大道,但去怎么运用,有无限种方式。为什么看道德经,有人领悟出功法,有人领悟出从商,有人领悟出睡觉,有人领悟出修身养性,有人领悟出兵法?
这些都不是对大道的运用吗?
因为你不会用,你就说大道没用?只是心灵鸡汤?
-----------------------------------------------------------------------
5  另:@教父2019 的心的三位一体,对应的本明、欲明、圆明的理论至少能构建一个自圆其说的结构模型,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结构上都优于你的“相对性”变幻之理论。你的道与其产生的相对性,其结构更象是一个金字塔,先天不足的没有做到圆通。

这个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我们说不清,道不明,认知的局限决定了我们每人心中皆有“道”,却道道不同,我们不可能认清,只能是无限接近。

【答5】:相对性的结构就是一个金字塔。金字塔就不圆通吗?因为这个金字塔并不一定要是固定不变的塔。你站在什么层级讨论事物,这个金字塔就是【塔内有塔,塔外亦有塔】,这是无限的塔,不是固定不变的塔。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一个人想要取得天下而对其妄加影响和作为,我可以预见他是做不到的。

天下的万物万类,是超越人的力量的天地法则所变幻出来的,不是个体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任何试图去施加个人主观作为的人,必然会破坏天下的平衡。

任何试图以主观意念和权利去扭曲天下万物平衡的人,必定会使天下失去平衡。

天地法则会以无可抗拒的作用力,来保持天下万物万类的动态平衡的。

所以天下的万物万类,有“行”的类别,就必有“随”的类别;有“嘘”的类别,就必有“吹”的类别;有“强”的类别,就必有“弱”的类别;有“载”这个类别,就必有“隳”的类别。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要去除破坏相对性平衡的“甚”、“奢”、“泰”等超过了自然平衡容量的行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为:这里的“为”,指的是“有为”,指的是按人为的意志,自以为是的强行施展作为。

一个人想要取得天下而对其妄加影响和作为,我可以预见他是办不到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神:字面的意思是神灵,本质的含义是用来描述事物超出人类的认知。

器:字面的意思是用具,这里指的是由天地法则所变幻出来的万物万类。

神器:由天地法则变幻出来的万物万类,它是包含了全人类及天地内一切事物的全集。

而人类,只是这个全集中的微不足道的子集。这个全集,是超越了身为子集的人类的认知的,所以称为“神器”。

为什么说是超越了人类的认知的?

在25章老子已经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子集,虽然自己认为自己是“大”,但在全集中,必定还存在其未掌握的“逝”、“远”、“反”的集合。

所以子集是无法掌控全集的,子集只能遵从全集的法则,若强行以子集的法则去作用于全集,必定是无法成功的。

同理,一个君王 相对于国内的所有民众,只是一个子集。虽然君王有无上的权利,认为自己是“大”,但一个君王个体的意志 只是全国民众意志的 一个子集。在全国民众意志的全集内,必定存在与君王意志相对应的“逝”、“远”、“反”。

所以,君王的个体意志必然是无法代表全部民众的意志的。君王若强行以子集的法则 去作用于全集,必定是不能成功的。

为什么不能成功?

因为子集的法则,对于全集来说,是残缺失衡的。以失衡的法则去作用于全集,必将破坏全集的自然动态平衡,从而受到自然法则动态平衡的反作用力。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败:败坏,这里是指破坏事物的自然平衡,也导致自己失败。

失:失去, 这里是指使事物失去自然平衡,也导致自己失去权利。

任何试图以个体的主观意念和权利去对天下妄加作为的人,只会破坏天下事物的平衡,必会遭到自然动态平衡的反作用,从而失去影响天下的权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4句: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

因为自然法则会时刻不停的,以人类无可抗拒的力量来保持天下万物万类的动态平衡的。

所以天下的万物万类本该就是平衡共存的:有“行”的类别,就必然也有“随”的类别;有“嘘”的类别,就必然也有“吹”的类别;有“强”的类别,就必然也有“弱”的类别;有“载”的类别,就必然也有“隳”的类别。

这些字的具体意思并不重要,不用过度揣测诠释其字面的意思。

重要的是要明白它们是一种相对性内的类别,明白这些类别是【同生共死】、【相生相克】、【互相依存】、【平等平衡】共生的关系,不要人为的偏向任何一方。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很,非常。

奢:过分的物质享受。

泰:极端。

甚、奢、泰, 在这里指的都是事物超过了其平衡容量,破坏了相对性的平衡。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领导人,要去除破坏相对性平衡的“甚”、“奢”、“泰”等超过了【自然平衡容量】的行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总结:


这一章是延续27,28章的论述逻辑,继续论述了保持相对性平衡的重要性。

27,28章从正面论述保持自然平衡会怎么样,要怎么做。

这章从反面论述为什么要保持自然平衡,如果肆意妄为破坏自然平衡会怎么样,再得出圣人要去甚、去奢、去泰,来保持相对性的自然平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05-26 08:17:17
继续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楼主对“相对性”这个义理的掌握和阐释是非常准确的,着实难得。然而一些注解是否符合本义,是否易于读者理解,或可商榷。
希言自然 。
---------------
译文:少谈自然(而须讲必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译文:所以飘风不能恒久不变,骤雨也不能恒久不变。谁是风雨的主宰呢?是天地啊!天地都不能长久保持不变,更不用说人了。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
译文:所以遵从自然法则行事的人,就必然要体现出“道”的变化。遵从惠民准则行事的人,就必然要体现出“德”的变化。而违反道德行事的人,就必然会体现出“失”的变化。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
译文:凡行事能体现“道”的人,就必然会被归入“道”的类别。凡行事能体现“德”的人,就必然会被归入“德”的类别。而凡行事能体现“失”的人,就必然会被归入“失”的类别。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郭致平 2016-06-08 07:49:43
译文:凡是无法取信于人的,都是因为你的言行没能体现出这种必然性。
-----------------------------

你这章,后面的解释,咱俩是一样的。

我想咱们的区别,体现在对“希言自然”这4个字的理解。我不是说你理解错了,至少你理解到【必然性】。其实理解到大道的【必然性】这点就得到这句话的真意了。

下面我再跟你商权一下这4个字的逻辑。

1.先看此章节的上下句,“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个【故】字,明显是一个逻辑推导的关系。
是因为“希言自然”,所以才“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讲的是【有啥属性,必然匹配啥类别】。
所以这个论述的逻辑就是:因为【希言自然】,所以【有啥属性,必然匹配啥类别】。

2.再看道德经第14章,这章是在描述大道不含相对性。

“听之不闻名曰【希】”。所以,【希】,指的是“听之不闻”。
那怎么才能“听之不闻”呢?
是这个声音不含相对性(至少是站在对“去听的人”来说)。
所以“听之不闻”,指的就是“不含相对性”。
所以【希】=“听之不闻”=“不含相对性”。

好,搞定第一个字【希】的本义。

3.再看道德经第35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什么叫“道之出口”?就是大道去施展它的作用。

【出口】,就是“说话”,就是【言】,就是【去施展作用】的意思。

大道去施展作用,是不含相对性的,所以老子用【无味】、【不足见】、【不足闻】、【不足既】来形容。


好,搞定第二字【言】的本义。

4.再看什么叫【自】。
【自】,就是只管自己xx,不管其他因素。
这个用法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如: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民莫之令而【自均】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5.什么是【然】?
【然】,就是形成xx,达成xx。

如: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圣人做完了事,百姓却只会觉得是【我自己这么做的,不是受其他人的影响的】,关圣人屁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遵守地的法则,地遵天的法则,天遵守道的法则,而道【只遵守自己,而且必然达成】。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和德的尊贵,不需要人去荣耀它们,而是它们【自己达成的,不受人的影响】。

6.综上所述:
【希言自然】= 大道的“不含相对性”的作用,是只管自己,不管其他因素,且必然达成的。

正是因为大道是这样去施展作用的,所以才能称大道的作用是【无相对性】的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郭致平

我同意你说的第一个“故”字是一个逻辑推导的关系。在此我先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第一个“故”字,我原先是注为“原因在于”,发帖前觉得读起来拗口就改了。现在觉得将其注为“基于”,既不拗口也更符合句意。
关于你对“希”与“言”的解释,我觉得违背了语言文字的一般用法。“希”在某章节、某字句中的特定字义,并非该字的本义,因此不能将其硬套于其他句子中。
其次“出口”转注为“言”,再将其意移植到其他句子中,这种做法也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任何时代的作者都不会这样来运用文字。
而“自然”已是一个词,就是“依己如是”之意,不应再分别注解之。

【答】:

【希】之意,并不在此是特定的。如果你把【希】,简单的当成【很少】,或者【没有】。就会导致你的逻辑走反。

因此,你得把它翻译成“不要说自然,(而要说必然)”。

但【自然】一词,老子明显是给予正面的褒义的。

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既然老子出处在强调【自然】,为什么你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要鄙弃【自然】,而搞出一个【必然】呢?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因为你还没明白老子论述的逻辑。

首先,【希言自然】这句话,是描述【大道】的,而不是描述【人】的。
而你的理解,就是错在默认为这句话是描述人要怎么怎么样。


其实,对于大道来说,它的作用是不含相对性,所以没有【言而有信】vs【言而无信】的相对性,所以大道的作用是【绝对的必然】。

对于大道来说,【自然】就是【必然】。

对于圣人来说,因为他的行为不含相对性,所以百姓的【自然】就是圣人做事前预料到的【必然】。

关于【言】=去施展作用。你可能难以理解。
你可以考虑一下老子最后一句说的【信不足嫣,有不信嫣】。
这最后一句话,正是和第一句【希言自然】相互对应的啊!是回龙点睛之笔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郭致平

我来给你分析一下,老子在23章中论述的逻辑。

第二十三章,有7句话。分别是:

1.希言自然。
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孰为此者?天地。
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5.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6.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7.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1句:论【大道】的法则。
第2、3句:论【天地】只能遵从【大道】的法则。
第4、5、6、7句:论【人】也只能遵守【天地】,遵守【大道】的法则。

第25章,的最后一句,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从下层至上层的论述。

第23章的论述逻辑,则是【道,希言自然】==》【天地,不能使暴风骤雨长久】==》【人,信不足则必有不信】。是从上层至下层的论述。

这个论述的逻辑,是多么的清晰明了啊。不知道你现在能看到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郭致平

《老子》一书是函谷关的长官尹喜都大体能看得懂的书。“希言自然”四个字不足以阐述什么【大道】的法则。【天地】一个不能恒久不变的法则,老子就用了十几个字,若此老子会用四个字来阐述【大道】的法则吗?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此段已在阐述【天地】不能恒久不变的法则和客观事实,何须赘言遵从【大道】的法则?此段阐述【天地】的法则和客观事实,并强调人不可能超越【天地】的法则,因为【人法地,地法天】,这样就足够了。而且后面几句皆在论述人应该如何因应变化来从事的问题,而人不可能超越【天地】的法则,前面阐述【大道】的法则又有何用?

-----------------------------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老子论述的逻辑啊。

你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此段已在阐述【天地】不能恒久不变的法则和客观事实。

这是对的。但【天地】为什么不能使 【飘风终朝,骤雨终日】呢?

你想过为什么么吗?

你把第一个【故】解释为【基于】,这是在颠倒逻辑。

那你把第二个【故】怎么解释呢?也解释为【基于】?

你这是因为观察文章的角度出现问题,所以要颠倒【故】的解释。故,就是【所以xx】的意思,而你把他解释为【基于】。

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希言自然】描述的是大道,而不是去描述人应该怎么怎么样。

【自然】也是褒义,而不是你解释的贬义,更不需要你为了逻辑通顺而强塞一个【必然】。

一个这么简洁明了的,至上而下的论述逻辑,就因为你固执的认为【希言自然】是在描述人应该怎么怎么样,你就不得不鄙弃【自然】、强赛【必然】、颠倒【故】的含义。

你说是我在聪明过头、过度解读,还是你放不下固执的主观视角呢?

只要你能正确的认识到,【希言自然】是在描述大道。此章的论述逻辑顿时清澈。
1.因为【大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因为【天地不能使飘风骤雨长久】,故【同道者得于道,同德者得于德,同失者得于失,有不信者必得不信】

这是如此清晰明了的,从【道】论述【天地】,从【天地】论述到人,的从上至下的论述逻辑啊!

你说,讲【人法天,天法地】就够了。那【天地】又效法什么呢?

【天地】为什么不能使的【飘风骤雨长久】呢?

你说为什么呢?

你想过为什么吗?

因为宇宙内一切都必须遵从于大道的法则。因为大道的作用是【希言自然】,大道的作用是无相对性的,独立而自我的,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必然达成的。

所以25章老子明确的说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去理解道德经,你不能局限于一字,一句,一章的解释。你要一个逻辑能贯通整个道德经。

为什么我顿悟了【相对性】之后,我就知道我一定能从根本上注解道德经?

因为我掌握了这个贯穿道德经的根本逻辑。

我前面说过,我不是先去读道德经,然后去理解,然后再悟道的。

而是相反的,我是先顿悟了大道,然后再去理解老子的论述逻辑,然后再去写这本注解的。

所以你看我的注解,如果没明白什么是相对性变幻,你就会觉得我有的地方解释不符合你的认知,你会觉得道德经的注解是云里雾里,有时合理,有时又自相矛盾。

但如果明白了相对性变幻,你再去看道德经,你会觉得它的论述逻辑真是太美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郭致平

我发现有些人,研读道德经有个毛病。

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把老子生前的事情,和道德经里的文字联系起来,以此来使其矛盾的逻辑看起来顺畅。

我想说,东周的事情,和道德经的哲学有个屁关系啊。

老子论的是大道,天地,人,三者的从属关系。

你不能因为颠倒了逻辑,就强行把东周的事情牵扯进来,以此来使你的逻辑看似顺畅。

之前在老子吧,看过一个江非写的道德经注解,非要把“先秦文化”联系进来,解的逻辑是惨不忍睹。

道德经这么简洁、明了、美丽的论述逻辑,为什么就不能正视它,而要去扭曲它?

这是因为没有明白【相对性变幻】这个贯彻始终的根本逻辑啊。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解:

以“道”来辅佐君王的人,不会用军事武力来强行扭曲天下的自然平衡,就算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动用军事武力,也会在恢复天下的自然平衡后立即停止军事武力。

因为有军事战争的地方,必定田地荒废杂草丛生。

发生过军事战争的地方,来年必定会发生饥荒。

所以,符合自然法则的人运用军事武力,达成了维护平衡的目的就会停止使用它,不会肆意妄为强行以军事武力去扭曲天下的自然平衡。

达成了目的后,不要只看重自己;

达成了目的后,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功劳;

达成了目的后,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达成了目的后,不要只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达成了目的后,不要强行扭曲自然平衡。

事物越偏向极端,就越容易衰败,这就是“不符合自然平衡的状态”。

破坏自然平衡的状态的行为,很快就会被自然的反作用力碾压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佐:辅佐。

兵:用兵,指动用军事武力。

强:强行,指强行扭曲他人的意志和行为。

事:事情,这里指“动用军事武力”这件事。

还:把事物回到原处,恢复原状。这里是以此比喻来描述:动用了军事武力来恢复自然平衡后就把“军事武力”放回原处,不继续使用。

以自然法则来辅佐君王的人,不会用军事武力来强行扭曲天下的自然平衡,就算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动用军事武力,也会在恢复天下的自然平衡后立即停止军事武力。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