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1楼 2016-04-27 03:14:00

据说什么名人悟道时都有各种异象啊,什么奇光异彩啊,什么电闪雷鸣啊。小弟我反正是啥也没看到.

悟道之后,我写了2个月,近17万字。只为了解释老子为了解释3个字而写的5000字。

...


—————————————————
@轮回不止啊 2461楼 2017-04-16 15:26:00

道是说不出来的,一切能说出的说不是道…
—————————————————
道不可说,沦为了一句装b话。

道不可说,那老子说啥呢?

你说“道不可说”,不也是在描述道是拥有“不可说”这个属性吗?

道不可说,那老子还谈什么 尊道贵德呢?怎么尊道?

道不可说,那老子还谈什么 “为道日损”呢?怎么为道?

道不可说,老子还谈什么“上士闻道”? 怎么闻道?

道不可说,老子还谈什么“勤而行之”?怎么行道?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来顶顶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田禾鸟 2017-04-29 06:49:16
这成展舌技场了呐,持已见而不挫锐,步偏径而不返,障耳目而不明。吸取各异之见融化进己见,不亦乐乎,难非要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他人呢!
-----------------------------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光子延迟实验设想3

实验1A:一开始就放置半透镜。导致干涉
实验1B: 不放半透镜。不导致干涉。
如果光是按普通人常识中的“运动”方式运动,从实验1A和1B的结果则容易推导出“意识决定现象”这样的唯心逻辑。
ps:(实际上这是推导出了“A之相对性显现出B之相对性”。薛定谔的猫,以为非要人去打开盒子看才能决定猫是死是活,否则猫就是即死且活?而实际上猫鼻子一闻到毒气,当下就以肉身的相对性显示出了毒气的相对性,立马就死了。)

实验2:在光从光源离开,走到光两条线路交汇点之前,这段时间之内选择放置半透镜,仍然导致 干涉条纹。
如果光是按普通人常识中的“运动”方式运动,从实验1,2的结果则必然推导出“将来决定过去”这样的 逆因果的逻辑。

当然,你可以说光不是一般的运动,它以量子一体的方式同时在2条路径中传播,到底是体现/坍塌 成干涉条纹 还是粒子斑点,取决于观察/环境(是否放置半透镜)。这就避免了逆因果的逻辑。

实验3:在光经过了交汇点之后,到达探测器之前,这段时间之内选择放置半透镜,是否会导致干涉条纹?
可能结果3A:在光经过交汇点之后,再放置半透镜不导致干涉。
如果光是按普通人常识中的“运动”方式运动,则此结果符合普通人的“运动”常识。
如果认为光不是常识中的运动,而是以量子一体的方式同时通过了两条路径,也说的通。

可能结果3B:在光经过交汇点之后,并且到达探测器之前,再放置半透镜仍然导致干涉。
如果光是按普通人常识中的“运动”方式运动,则从实验1,2,3的结果必然推导出“现在改变过去”这样的逆因果逻辑。
如果认为光不是常识中的运动,而是以量子一体的方式同时通过了两条路径。但光已经通过了放最后一块半透镜的位置之后,再去放半透镜,导致的结果确和之前就放了半透镜一样。这仍然导致“现在改变过去”这样的逆因果逻辑。
就好比人拉了屎后擦屁股,擦屁股的行为却导致了屎变得仍然在你大肠里,就和你根本就没拉过屎一样。

实验3的结果会是3A,还是3B呢?

大家不妨来猜猜,各抒己见。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给楼上的图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关于量子理论,从知乎上看到一个非常好的解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650629


果我们承认哥本哈根诠释,那么量子论确实是唯心的。

但是,这里的「唯心—唯物」之分的含义和上面提到的两位所使用的意思完全不同,和中国中学课本上那种「唯心/唯物」的疯话也完全不同,而是经验论三大家洛克、贝克莱、休谟之间所争论的那个唯心唯物。林布关于哥本哈根的叙述没错,概率波坍缩根据哥本哈根诠释确实是 Bayesian inference,确实和概率的定义完全自洽,但是他认为「唯物」是指「符合逻辑」,而哲学史上的「唯物」这个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Summer Clover 讲「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确实是自然科学的根本假设,但这依旧不是哲学史上唯心唯物之争所争论的内容,最多可以算是经验论和理性论之间所争论的内容。

如果我上哲学史课的时候老师没骗我,那么唯物经验论(洛克)和唯心经验论(贝克莱)的区别是这样的:如果只有心灵是真实的,我们是否能够认知到自己心灵以外的存在?不同的心灵之间是否能够真正地交流? - 知乎用户的回答

简单概括,他们两个都承认的是,在知识论意义上,我们所能获得的一切知识都是「观念」,都是经验的集合(故而他们都被归为经验论者),然而他们所不同意的是「观念之外有无实体」。

唯物论认为有,唯心论认为没有,休谟则认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再一次,请不要用日常语言里的「观念」一词理解这里的「观念」这个词,「观念」「经验」等词在经验论哲学里都有非常明确的、和日常语言不太相同的含义。)

另一个在进入正题之前必须说清楚的是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来自量子力学与经典理论相比特有的数学结构:非交换性 ,就是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对易关系 是整个量子论最核心的公式。这个非交换的数学结构是如此根本,以至于在二次量子化等后续的理论中,当我们说「把某某量子化」的时候,一般指的就是「把数变成算符,给出正则对易关系」这个过程。

不确定性不是因为仪器不够精确/人类技术不足,也远不仅来自另一位的回答提到的「观测一个东西必然对其状态产生扰动」。位置和动量根本就不是两个数,而是两个算符。以前我是这么理解的: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粒子的位置不能再只用三个实数(一个矢量)描述了,而是必须用一个定义在整个空间上的函数(波函数 )来描述。

而这个函数是一个矢量,可以用位置作为坐标将其表示,也可以用动量作为坐标表示,而二者之间通过傅里叶变换联系起来, 是这个傅里叶变换对的性质,而一切傅立叶变换对的两个函数之间都有这样的不确定关系,根本不需要依赖任何仪器还是什么,在数学上它们就没有办法同时是 delta 函数(同时具有确定的值)。

但现在看起来这么说还不够基本:为什么我们要用波函数而不是相空间中的点来描述例子的状态?波函数本质上是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矢量,我们这么做是因为量子论是用希尔伯特空间这个数学结构来描述一切的,而我们之所以用希尔伯特空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数学对象来描述,就是因为「线性、非交换」这个数学结构。这个结构直接导致线性代数(矩阵+矢量)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希尔伯特空间,而不是一般的线性空间?

因为我们需要 normalization(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内积结构)。为什么需要 normalize?因为需要满足概率的基本定义 。注意,这里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隐藏的东西:概率。 什么是概率?概率描述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知识;概率必须依赖观察者(let's suppose we're all Bayesians for the moment)。




这意味着:量子力学是在一个基本框架下进行叙述的,而这个基本框架就是,一个希尔伯特空间+一个观察者。没有观察者,就没有任何量子理论。「观察者」是一个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所必备的基本要件。单有希尔伯特空间、矢量、算符而没有观察者的理论不是量子力学。



一切物理理论都是模型,而这个模型描述的都是「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世界」。因此任何物理理论都不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理论,而是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什么」的模型。


只不过在经典理论下,objective observer 是可能的,因此我们会将二者混淆。在哥本哈根诠释下,there's something objective happening in this world and an observer is watching from outside 这样的图景被彻底否定掉了,量子力学给出的一切 prediction 都是「观察者会观察到什么」。

判定物理理论是否正确,关注的是其给出的 predictions。量子力学给出的 predictions 和实验数据高度吻合,诸如电子反常自旋磁矩等数据吻合到了物理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度,因此我们接受量子力学。 也就是说,波函数描述的是什么?

不是说,啊这里有一个电子,它以这个函数的形式客观地存在,以一团 delocalized 的云的形式存在于空间各点。

不是这样的。

当我们说一个电子的波函数是 ,我们实际表达的意思是,「关于这个电子的位置,我们作为观察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一个这样的高斯分布,它出现在 的概率是 」,没有别的了。

量子力学只告诉你,假如你去测这个粒子的位置,你的测量结果的分布是这样这样的,假如你去测动量那测量结果的分布是那样那样的,而不告诉你这个电子「客观地」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动量分布,因为我们没法知道。

在物理实验里,我们唯一能获取到的信息是测量仪器测出来的结果,那么我们也只能发展出一套理论去描述这些结果,给出预测,我们没有办法打开上帝之眼去「剥开仪器测量结果的表象去看粒子『本质上』如何如何」。就连时间演化算符 ,描述的也是如果我们在 t1 时刻观察例子那获得的概率分布和如果我们在 t2 时刻观察获得概率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而不是「粒子从 t1 到 t2 之间客观地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更何况,难道有什么「上帝之眼」能看到的「本质」吗?即,是否量子力学只是关于「我们所知道的」这些知识的一套理论,实际上测量仪器的背后是有一套「客观实在/本质」的,只是我们无法探测/获知?

这是大多数人(包括我)面对哥本哈根诠释时的最本能反应,因为量子力学实在是太过反直觉。但注意,这正是爱因斯坦等人的隐变量理论,也正是洛克(即唯物经验论)的观点! 可惜,贝尔不等式告诉我们,根本就没有。贝克莱是对的。量子力学是正确的、完备的,local hidden variable 是错误的。

直接引用 Luboš Motl: In quantum mechanics, our measurements are not informing us about some "God's and everyone's objective truth" (as in classical physics) because none exists.

最后解释一下「波函数坍缩」。关键依然是理解「哥本哈根诠释的根本在于概率」。 设想我有一个黑盒子,里面有一枚均匀的硬币。现在我使劲摇晃了这个黑盒子半天,然后要你给出一个数学结构,来描述硬币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你会用什么数学对象?很自然地,用一个概率分布 。(0 表示正,1 表示反)

现在我打开了盒子,给你看了硬币,要求你再描述一次这个硬币哪面朝上,你给出的概率分布显然就变成了 。一个均匀分布「坍缩」成了一个单点分布。 这就是波函数坍缩。这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神秘复杂的物理演化,因为波函数描述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所掌握的信息,这个信息坍缩无非就是我们获得了新的知识。

波函数是概率幅,概率刻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知识,而不是那个硬币本身。

量子力学和这个经典例子唯一的不同是,在经典世界里,即使你还没打开那个盒子,硬币朝上朝下也是确定的,只是你不知道。但在量子世界里,这样的类比作废了,因为根本没有「独立于观念之外的客观现实」。

观察者和希尔伯特空间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想象不出来这到底是怎样的场景?想象不出来就对了。我们大脑对世界的所有直觉经验都来自宏观世界,想象不出来微观世界和想象不出来四维空间一样自然。


至于薛定谔的猫,如果读到这里你还不能解释为什么猫不会既死又活半死不活、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是「你打开盒子看的那一眼决定了猫的死活」,请重读上面 Motl 的五篇文章,和里面链接到的 Sydney Coleman 的那个视频。

====================================================================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我的意见:

为什么会出现量子力学最初会出现“意识决定结果”这种唯心意识/观察论?

是因为人们还困在 【绝对性的世界观】之中。以绝对的逻辑去理解相对的显现,结果就导致了意识论,导致了逆因果的悖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切的“广义认知”,甚至于“存在”,都依靠于 【以相对性 描述 相对性】


人是怎么认识到美/丑? 通过人性的相对性,来描述 肉身的相对性 与 事物的相对性 之间的联系。这是在人心的世界层次。

苹果怎么认识梨子? 依靠彼此之间的相对性,描述彼此的相对性。这是万物的世界层次。

事物A是如何能体现为“存在”?依靠与A相对的属性来显现。这是“存在”的世界层次

若有一个东西,它对宇宙内一切事物都体现为无相对性,那就是道的世界层次。

经典的物理 和 人们的常识中,是把 【苹果怎么认识梨子】理解为【绝对】、【唯物】。把【人是怎么认识到美/丑】理解为【相对】,【唯心】。

所以用经典物理的思维,或一般的常识去解释量子力学的实验,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因为在【观察者 观察 事物】(我称之【物认识物】)的这个世界的层次上,不存在所谓【绝对的事物】,或【绝对的观察者】。

事物如何体现,是取决于 观察者是如何与之互动的。

它们彼此之间是 以我之相对 描述 彼之相对 的关系。

我的相对性变了,彼所展现的相对性就也随之而变。

这在佛家叫 因缘,在道家叫 机变,我叫它相对性变幻。



=====================================================
这里再放上本人在2429楼的内容,与上两楼相互印证。

老子到底在论述什么?

我在天涯讲相对性变幻,有的人看了以为我在说认识论,有的人以为我在说宇宙本源论,有的人认为是工具方法论,有的人以为我是唯物论,有的人以为我在讲唯心论,有的人以为我在讲科学论,有的人以为我在讲不可知论。。。


我笑了。


道德经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变幻。正因为够基础,所以它包含了各种论述。

1. 万物以 彼此相对的属性 来区分彼此,从而得于体现自己。
--------相对的属性,彼此彰显。这叫存在论。

2. 可以说宇宙万物都是由N个不同的【彼此相对的属性】构成的。
而导致万物拥有这些相对性的,是宇宙自身 或宇宙之外的 综合因素。
这个综合因素,对宇宙之内的万物来说,是无相对性的。为了描述,老子勉强叫它【道】。
---------这叫宇宙观,万物本源论。

3. 绝对的绝对,不可知。--------这叫不可知论。

4. 永远拥有相对的绝对,相当于永远绝对的绝对。------这叫可知论。

5. 万物是相对性构成的,人也同样是相对性构成的。
人可以通过变幻观察角度/层级 的相对性,来观察宇宙内所体现出的 法则 和 事物。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以此之相对性,描述 彼之相对性。这叫认识论

6。以相对性 描述 相对性,得以认知。
所以认识可分为4种。人认识人,人认识物,物认识物,物认识人。

人认识人,以吾心测彼心,相爱相杀。-----这叫社会论。

人认识物,以人照物,映射于心。------这叫 唯心论

物认识物,以物照物,得见规律。------这叫 唯物论、科学

物认识人,以物测人,得见影响。-------这叫影响论,如心理学、药理学。

7.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加相对性来运用法则规律于事物。--------这叫方法论。

8. 通过去相对性,来发现事物的通性,来探讨宇宙的本质。----这叫哲学。


你说,相对性变幻,到底在讲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对性变幻,它是一切法则原理的出处。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sviol 2017-05-06 10:56:52
您好,我有两点不明白想请教。第一:道的相对性变换,加入相对性,演化为万物,这个我可理解。那么去相对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呢?是万物消失归附于无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第二:反者道之动。比如说眼睛看到的东西,加入亮度的相对性,就分为“明”和“暗”。如果过于偏向于“明”,那么道的运动方向是向着“暗”还是向着去除亮度这个相对性呢?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呢?谢谢
-----------------------------
1. 加相对性的作用,使得万物演化。而去相对性的作用,使得万物能体保持各种相对性的层级。


就好比 一棵树,若道只有加相对性的作用,那么万物将只有 树叶 这一最终级别的层次,而不能保持 树枝,树干,树根等层级。

就好比一个公司,若道只有加相对性的作用,那么公司全都是小兵,没有了 各个级别的管理层了。

若道只有加相对性的作用,则宇宙万物将是一盘无逻辑、无关联的散沙

若道只有去相对性的作用,则宇宙将是混沌一体,万物无从体现。

所以,万物能体现为万物,正是 道的 加减相对性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体现。


2. 若眼睛偏向亮,则势必失去暗。偏向暗,则失去亮。

这就是为什么人若长期在黑暗中生活,突然到亮处,眼睛可能会瞎掉。

从人的层次来说,要符合(人眼之)道,就不要偏于暗或亮,这就是人眼的平衡亮度。如果你偏执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受到害处。

但从(生物之)道的层次,它又会演化出适宜各种亮度的生物。这些生物,各有适合其眼睛的平衡亮度。各种生物,也不能偏离它们各自的平衡亮度。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求真务虚 2017-05-10 04:53:26
再请教个问题:阶级斗争理论,是不是刻意加入的相对性,造成对立绝对化的假象,其实去掉相对性,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都是乡人同胞,矛盾完全可以调和,跟同一阶层之间的矛盾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暴力革命完全是非正常手段,是不合于道的。对吗?
-----------------------------
你说的对。

世上本无阶级,奈何人强定阶级?

社会上一切矛盾都是关于 利益的矛盾。这个利益是广义的利益,不单指钱财。

农民和农民就没有矛盾吗?小时候村里为了引水灌田,可是打死过人的。

资本金和资本金就没有矛盾吗?财团之间的做空吞并是不吐骨头的。

利益的斗争无处不在。

jie级斗争只不过是工具,是特定时期用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

就和周朝所推崇的“礼乐”文化一样,是特定时期用来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

所谓,动善,时;事善,能。

时代不同了,人心不同了,孔子强推“克己复礼”那就是不符合道的行为。

未来的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但同时也会越复合化,所谓阶级的区分只会越来越模糊。

jie级斗争难道会符合时宜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我卧南山 2017-05-13 12:22:20
很多人在这里说他知道了这个道那个道,有些人洋洋洒洒几万言,学问渊博到不行,这些都是真的,但是问题是然后呢?
什么意思啊,你都比圣贤厉害啊,然后你怎么办啊?其实就是他自己说他明白了,明白了许多喔,还有的人大批评圣者,这个不对那个不是,然后呢?然后你会怎么样啊?
其实还是俗人一枚,凡人一个,见财起意,见色思淫,除了别人不对,从不回心转意思量自己,有毛用?没屁用的嘛。
道理上不了身,道......
-----------------------------
层主说的是。

但不可混为 一谈。

闻道是闻道。得道是得道。

理论物理是理论物理。应用物理是应用物理。

你不能说爱因斯坦造不出原子弹,就说相对论没屁用。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屁,也是有用的。起码能让你对比什么是香。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纵情星月下 2017-05-19 10:49:16
我真不明白,楼主怎么会把道德经和相对论挂的上钩呢?
道德经写于近三千年前,这几千年来,道德经已经广泛应用在无数领域,治国,修仙,发明创造,军事兵法,博弈....这已经证明了道德经的玄奥理论是真实有用的,一直以来无数文人学着都试图从道德经里头挖出更多的智慧。
不要说古中国,就说现代西方国家,他们的统治思想吧,对内无为而治,无为而无所不为,国内平稳有序自由健康发展,他们把节省出来的精力资源放在......
-----------------------------
既然不明白,就认真看,认真思考。还不行,再换换角度看,换换层次思考。

何以要扮演自己所说的“无知必定生无畏无耻无礼无智”的角色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诺米人 2017-05-20 16:45:00
楼主你好,很感谢你解读的道德经,但还未全部看完,只看到了二十五章,有些疑问,还请楼主以及各位大神帮忙解惑。
失道而后德而后仁而后义而后礼,这一章我很认真的看,在楼主你的解说里面,我只看到了“问题”,而没有看见具体的“方法”。楼主说“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这是指导思想,但是具体的方法呢?现实中,真的很难在面对一个人或者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在脑子里面“去”或者“加”来达到平衡,而且就算......
-----------------------------

谢谢层主顶贴。

1.

层主善于思考,说的也很对。仁义礼,本身没有错,错在人的偏执,错在“前而使之”。

儒家讲的仁义礼,存天理灭人欲,至良知,等等,的确都是修道的途径。

儒家讲这些没错,错就错在,大多数学儒的,把途径当成了目的地,把工具当成了事情本身。

儒学,好比是毛毛虫修成蝴蝶的途径。而太多儒人,确只懂学前人作茧,却不懂得破茧,结果蝴蝶没做成,反倒成了腐朽的虫子。


2.

“去相对性”和“加相对性”这是指导思想,也是具体方法。

首先观察事物所处的 集合层次,其次观察事物的相对属性,然后通过加减相对性来调整平衡。

诚然如你所讲,“算我真的不小心达到了平衡,这个平衡还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自然法则的平衡,也许只是我意识认知范围里面的平衡”。所以老子明确描述了,古之善为道者对待事物时的种种表现:

要时刻 如如畏四邻(考虑所有因素),如冬涉川(如履薄冰,时刻警惕,小心试探,随时变通),其若客(不能只考虑自身,更要考虑事物与自身之间的互动关联),若冰之将逝(对待事物,动作和幅度都完全遵守自然规律)。

即便是这样,也不敢说就一定是达到平衡了。就像人拿着天平走路,天平怎么可能一点摆动也没有呢?

圣人不过是使得天平摆动的轻微一点,并且随时调整纠偏而已。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即便是圣人,也是要时刻修正,才能走正路,而不走的太偏。)

所以,不用担心达不到绝对平衡,也达不到绝对平衡,唯一能做的只是不断的修正,一层层的修炼。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http://tieba.baidu.com/p/5140410287?share=9105&fr=share

为大家小唱一曲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http://tieba.baidu.com/p/5140407796?share=9105&fr=share

为君高歌一曲,道德仁义。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12-29 13:28:00
我的思辨还在继续。
时空效应,会由【A相对全集,再相对B的运动】而产生。
然而,运动是时空的表象,为何表象会导致本质的变幻?
我不竟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运动?
一时想不清,继续上网学习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
看到了这篇文章: https://kknews.cc/science/yjzmj.html
文章指出,从狭义到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是物理思想上的突破。
读完此文章之后,我表示认同老爱的思想突破。
......
-----------------------------
@无奇之道 2016-12-29 13:28:00
我的思辨还在继续。
时空效应,会由【A相对全集,再相对B的运动】而产生。
然而,运动是时空的表象,为何表象会导致本质的变幻?
我不竟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运动?
一时想不清,继续上网学习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
看到了这篇文章: https://kknews.cc/science/yjzmj.html
文章指出,从狭义到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是物理思想上的突破。
读完此文章之后,我表示认同老爱的思想突破。
......
-----------------------------
今天看帖,发现原来有个高深的东西叫 闵氏时空。

关于双生子悖论的现代解释,就是在地球上的弟弟是 处于 闵氏度规,所以是测地线,长度最长。而做了相对加速在方向减速返回地球的哥哥,则不是闵氏度规,所以是折线,所以世界线更短。

可尼玛,凭啥 弟弟就是闵氏度规,哥哥不能是闵氏度规?

原来是根据背景度规来定义的。

可尼玛,啥是背景度规?

哦,原来尼玛也是假设的。

惯性系,和 闵氏度规的特殊性,都tm是建立在这假设上的。



那这背景度规,和我在2207楼提出的 【全集时空】概念有啥不一样的吗?

哥哥相对于 全宇宙背景 做了加速运动,而弟弟相对 全宇宙背景 是保持原惯性不动,所以弟弟时间更慢。

所以双生子悖论中,以相对加速度来判断时间快慢,不是以弟弟和哥哥之间的【绝对的相对】来判断,而是要通过 弟弟相对宇宙背景,再相对哥哥,三者之间的【相对的相对】加速度 来判断。

此逻辑,符合我在22页-23页的推论,即:相对论理论中的相对,并不是A和B两个物体之间的【绝对的相对】,而是涉及到全宇宙背景的【相对的相对】。

全宇宙背景度规,即是【全集时空】之度规。

正是因为弟弟和哥哥都处在全集时空之中,所以要比较双方的时间快慢,必须要站在对双方都【无相对性】的背景度规来研究,所以站在此 【相对的绝对】时空来看,运动了的哥哥,一定是比不动的弟弟时间慢。

由此,在逻辑上才能讲得通, 双生子悖论并不存在矛盾。

========================================================
下面转载一下看到的帖子: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physics/clock_paradox.php#app2

最最关键是文章最后面的附录2,我特地把他复制过来:

附录二: 关于 Minkowski 度规在相对论中的地位

在讨论本文的过程中, 有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运动时钟参照系必须接受一个 “不平等” 的度规, 而不能像静止时钟参照系那样, 认为自己的度规是 Minkowski 度规? 在时钟佯谬的框架中, 这是因为一开始就已假定问题发生在 Minkowski 空间中, 而所谓 “静止” 时钟与 “运动” 时钟的唯一合理的定义就是前者的世界线为测地线, 后者的世界线为非测地线, 而且两者都是——并且也只能是——相对于背景度规来定义的 (相对论不是一个 Mach 式的理论, 在相对论中与奥地利哲学家 Ernst Mach 所设想的遥远星体所起作用最接近的东西就是背景度规), 这就保证了只有前者所在的参照系可以自始至终使用 Minkowski 度规, 后者则只能使用从 Minkowski 度规 (通过坐标变换) 诱导出来的度规。

不过, 这也引出了一个更一般的问题, 那就是 Minkowski 度规的特殊地位是从何而来的? 在狭义相对论中, 这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假设 (或经验事实)。 那么, 广义相对论的情况是否会强一些呢? 它是否能对 Minkowski 度规的特殊地位做出 “更物理” 的说明 (从而也对时钟佯谬作出 “更物理” 的解释) 呢? 很遗憾,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 Minkowski 度规的特殊地位在广义相对论中也是基本假设, 因为广义相对论所用的 pseudo-Riemannian 空间就是局部为 Minkowski 空间的流形 (这是 等效原理 的体现), 其度规则是可以局部地由 Minkowski 度规诱导出来的。 实际上, 按照我们在正文中所建议的类比思路, Minkowski 度规在相对论中的地位与 Euclid 度规在普通 Riemann 几何中的地位是完全相似的, 两者都是切空间中的度规, 都是诱导其它度规的基石。 广义相对论无法比狭义相对论 “更物理” 地解释 Minkowski 度规的特殊地位 (从而也无法 “更物理” 地解释时钟佯谬), 就好比 Riemann 几何无法比 Euclid 几何更充分地说明 Euclid 度规的特殊地位。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所以说,双生子悖论,是因为人们对(相对论)中的 “相对”定义不清晰的原因导致的。

人们在考虑 哥哥 和 弟弟 的相对运动时,默认把宇宙背景定义为了绝对参考系。

所以哥哥不但相对弟弟做了加速运动,也相对整个宇宙背景做了加速运动。所以哥哥和弟弟的相对加速,并不是绝对的相对,并不能对称互换,并不导致悖论。

但这仅仅是 特殊情况,即 运动的哥哥 要比整个宇宙背景小得多,才成立。

假如说,把弟弟和哥哥的相对运动,放大到 宇宙尺度,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整个宇宙分为对等的两半,一半宇宙A包含了不动的弟弟和地球,另一半宇宙B包含了哥哥。 半个宇宙b开始加速远离半个宇宙b,然后再返回。

那么,还会是 运动的哥哥 更年轻吗?

显然是不会的。

在宇宙尺度下,弟弟和哥哥的相对加速 是对等的,是可以互换的。

结论是,弟弟和哥哥将会是一样大。无法区分谁更年轻。

所以相对论,是默认了一个全宇宙背景作为绝对参考系的。

管你叫它 背景度规,还是以太,还是全集时空,都一个意思。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所以说,那个什么探寻以太拖拽的实验,完全搞错了探测对象。

什么是以太?

全宇宙本身就是以太。

什么是以太拖拽,我们的惯性就是以太拖拽的表现。

凭什么你在真空中的如果不受力,就要保持匀速直线,惯性运动?

这就是全宇宙其他所有事物,与你之间的 时空平衡作用。

你要加速,就得破时空平衡,从而体现为受到全宇宙其他所有事物对你施加的反作用力。

这个体现的反作用,就是 惯性,就是以太拖拽。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事物,是时空加相对性后的体现。

就好比 一张桌布上的褶皱,就好比一片海洋上的波浪。

量子力学叫它是 真空量子海。

比喻成海浪与海的关系,很好理解 物质/能量 与时空的 关系。

我们上面讨论的 以太拖拽,惯性,都是在海浪上谈论。

假设一片海浪处于平衡状态,你要加速,就改变了你这块小浪花与其他所有浪花之间的关系,你就要受到其他所有浪花给你的综合影响。

这些浪花全都在拖你后腿,对你而言就体验为 惯性。

那么有没有可能,不受到惯性呢?

我觉得可以,只要钻到浪下面就可以了。

把我们的宇宙事物 所处的时空层面看成是海面,那么要不受到海面的惯性拖拽,只需要 改变自身所处的 时空层面,钻到海面以下去运动,这样就不再会收到 拖拽效应了,就不再会感受到惯性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设想一个宇宙时空层面,只存在一个质点。

那个这个质点,它能感受到惯性吗?

无论它怎么运动,它也感受不到惯性了。

因为惯性是 全集给子集施加的反作用

而他自身,就是全集。

没了全集时空 vs 子集时空 之相对性,惯性不复存在。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