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十一章 【加入相对性以利用事物】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章被世人误解,以为是在讲“无”的作用,其实是在谈“加相对性”的作用。

先看看流行的注解: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再看看以相对性法则得到的真解:

直行车轮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三十根自行车钢丝条,都插在一个轴承上面。

正是因为轴承上有空洞,才能让钢丝条插着,最终起到轮子的作用。

和泥巴来做陶器,正是因为陶器有空的地方,才能起到容器的作用。

造房子需要在墙上开门窗,正是有了墙上的空洞,才有门窗,这些墙才能当做房子用。

所以通过给事物加入相对性, 人们就能利用法则/事物。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之真悟:

第一句: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就是古代车轮子上的支撑木条,相当于自行车轮子上的的钢丝条。

毂,就是古代车轮上轴承的名字。

正是因为轴承上面有空洞,钢丝条才可以插进去,起到带动轮子转动,和支撑轮子圆形结构的作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二句: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就是和。

埴,就是泥巴。

埏埴以为器,就是说和泥巴,来做陶器。

陶器正是因为有空虚的地方,才能作为容器来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三句: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砌墙做房子,要留几个空洞用来做门和窗户。

正是因为墙有了空洞,才能做门窗,房子才能通风,才能住人。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最后一句: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很多人把这句话分两半来理解,理解为“有”和“无”各自分别的用处,这就是只看到了字面的意思,其实这两半都是在讲同一个意思。

明白了相对性,我们就知道,老子这里说的“有之”和“无之”,本质的意思都是:给事物“加入相对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无”这个类别的事物,加入“有”的属性;给“有”这个类别的事物,加入“无”的属性,它们就有了相对性。

有了相对性,人们就能利用法则/事物。


举几个例子:
学生读书不够用功?加入“成绩排名”的相对性。
想讨好别人?加入“美言/遵行”的相对性。
想推广产品卖钱?加入“功能”的相对性。
游戏没人花钱?加入“时装道具”等相对性。
要人卖命视死如归?加入“认知”的相对性。
一根木头要卖钱?加入“雕琢”的相对性。就成了木雕。
一杯水要卖钱?加入“容器”的相对性。就成了矿泉水。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第十一章 总结:

老子在第一章就告诉了我们,要常常从“有相对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就能够发现法则的运用/展现。

也许是怕人们不明白要怎么做,老子就举了几个例子:人们通过在 木头,泥巴,和墙壁 上面加入 “有”vs “无”的相对性,就能够利用这些事物。

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是分别对第一章中的理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举例说明。第十章,讲的是“去相对性”。第十一章,讲的是“加相对性”。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拉屋马泥 2016-05-02 11:13:24
感觉这是我看过的解老里最精彩的文字。
-----------------------------
谢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ninar0 2016-05-02 13:54:58
楼主解《道德经》,大家都想看,因为有所得。
-----------------------------
谢谢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拉屋马泥 2016-05-02 11:14:36
老子的理论性太强、太深奥了,所以能看到更多的实例,就显得更通俗了。
-----------------------------

是的。只抽象的讲“相对性”,世上没几个人能理解。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述相对的的起源,展现,和运用。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2016-05-03 12:42:16
@无奇之道
楼主以借助"相对性概念的简单"来解读<道德经>,也许对于那些根性尚浅的读者而言,对于初步理解<道德经>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道德经>就会产生某些的障碍,甚至会陷入思维的困惑,比如:按楼主的解释,一切的"存在"都是"相对的",那么问:"不存在"是否也是某种形式的"存在"?若是,"不存在"也是"相对的"吗?若"存在"与"不存在"都是"相对的存在",那么两个"相对的存在......
-----------------------------

你理解不了相对性,就去前面的楼仔细看看。

宇宙之中自有大道是绝对。之所以能勉强说大道是绝对,因为它相对于宇宙之内所有事物都是不含相对性的,所以在宇宙之内可以说它是绝对。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306楼 2016-05-03 22:23:00
既然现实中,"相对性"不可能脱离"绝对性"而独立存在,那么就意味着自然界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相对性"或"绝对性",一切的"存在"都必然是"实事求是的存在"!
—————————————————
你这是还没逃出“绝对性”的这个寻常人理解的思维局限。

我前面说过了,所谓绝对性,只不过是不含任何相对性。
因为相对于宇宙万物,大道不含任何相对性,所以可以 勉强,注意是勉强,可以称大道为绝对,勉强可以称大道上全集。
为什呢勉强? 因为这个前提是: 当讨论的事物在宇宙之内。
如果你能跳出宇宙去看大道,你就可以描述大道,大道就不是绝对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04-27 03:37:26

-----------------------------
@zhengsw68 2016-05-03 13:00:57
楼主对<道德经>解读的精华浓缩在了上面的贴图!
我的补充解读:
道(Ω)=已知的绝对存在+未知的绝对存在
德(A)=已知的绝对存在
注:"德(A)"是相对于"道(Ω)"的存在!
-----------------------------

我想说的是,你还没看懂。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2016-05-03 12:42:16
@无奇之道
楼主以借助"相对性概念的简单"来解读<道德经>,也许对于那些根性尚浅的读者而言,对于初步理解<道德经>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道德经>就会产生某些的障碍,甚至会陷入思维的困惑,比如:按楼主的解释,一切的"存在"都是"相对的",那么问:"不存在"是否也是某种形式的"存在"?若是,"不存在"也是"相对的"吗?若"存在"与"不存在"都是"相对的存在",那么两个"相对的存在......
-----------------------------

我想说的是,你还没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也没搞清逻辑。

“存在”和“不存在” 都是相对性变幻展现出的两个相对的属性。

你问:"不存在"是否也是某种形式的"存在"?
就好像在问“男人”是不是也是某种形式上的“女人”

你要去相对性,找到相对的属性的统一性,就要往上层找,怎么能同层比较?

你只能说,“男人”是某种形式的人,“女人”也是某种形式的人,男人女人都是人。

“存在” 和“不存在”是同级别的,你怎么能说“不存在”是某种形式的“存在”?
你应该说“存在”和“不存在”都是大道变幻出的两种类别,虽然不太好用文字来描述,但你可以用“更高的存在”来形容。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无奇之道 2016-04-27 03:37:26

-----------------------------
@zhengsw68 2016-05-03 13:00:57
楼主对<道德经>解读的精华浓缩在了上面的贴图!
我的补充解读:
道(Ω)=已知的绝对存在+未知的绝对存在
德(A)=已知的绝对存在
注:"德(A)"是相对于"道(Ω)"的存在!
-----------------------------

你能认识到 【集合从属关系图】中的意思,很好。

但我要说的是,集合从属关系是表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要搞错了因果关系。

事物/法则之所以会有集合上的从属关系,是因为“相对性”的数量多少存在差别。

相对性越少,层次就越高,集合就越大。

相对性越多,层次就越低,集合就越小。

在宇宙内,只有大道可以说是不含任何相对性,所以是最高层,是最大的全集。所以老子用“万物之母,天地之根”来比喻大道。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2016-05-04 09:23:20
老子的<道德经>本没有什么莫测高深,只缘于"道不可说",故只能借"寓"而论道了!
故参读<道德经>是一场智力游戏!
-----------------------------

什么“道不可说”?

我说狗屁不通. 那只是世人不理解相对性而已。

有一个概念, 被世人大大的误解了。

那就是关于 【“大道” 不可言说】 这个认识。

世人读道德经,搞的高深莫测一样,认为 真正的大道说不出,不能说,一说就变味,说出来就不是真正的大道。
这是天大的误解。


老子之所以说“ 道,可道,非“常道”。是因为 “大道”是宇宙最高,最基本的法则,对于宇宙之内的事物来说,相对于这个宇宙之内的事物来说,这个法则不含任何相对性,所以没有办法用”相对的属性“来描述它,所以只能勉强称之为“绝对”,或”全集“。


为什么说勉强?因为”绝对“ 和”全集“ 这个称呼,也是 相对于 ”整个宇宙的万物万象“ 而言的。


对于“大道”来说,它的适用集合A是“这个宇宙”。只要我们要讨论的事物是”在宇宙之内“ 的,那么我们就是在这个集合A之内,那么”绝对“或”全集“这个称呼就是永恒适用的。


那么这个集合A之外 是什么? 我不知道,老子也不知道,所以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


但是对于“这个宇宙之内的所有事物”,我们称呼“大道”为 “绝对”或“全集”,是永恒适用的。因为宇宙内的万物万象,都是“大道”这个全集所生出来的“子集”。


怎么生的?
通过变幻相对性!


”大道不可言说“,只能“强为之名曰大”。 真正本质的含义是:任何法则规律都是有适用集合的。只要在这个适用集合A之内,它就是永恒的。只要超出这个适用集合,它就不适用了。


如果你还要跟我说,大道不可言说,一说就变味了。好吧,你厉害,你都能说到宇宙之外的事物了。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zhengsw68 314楼 2016-05-04 11:19:00
@无奇之道

年纪轻轻对<道德经>已有不俗的认识,就是以后别把牛皮吹太大了就好!

若还再有新意,定来捧场.
—————————————————
牛皮是不是吹的,你放下知见障,试着用相对性去看道德经就会知道了。
新意我没有,只有一个本意。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世人解道德经的新意成千上万,而我唯有一条相对性变幻。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拉屋马泥 2016-05-05 00:47:10
少一点争论,多解读一些篇章。是正道。两三天没看到干货了哈。
-----------------------------

核心就三个字,相对性。早就毫无保留放出来了。能理解多少看个人了。

后面的文章都是表皮,都是谈相对性的展现的例子,或是谈运用的例子。

我业余时间写了17万字,不及悟道时说出的“相对性”三个字。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干货就“相对性”三个字,后面的文章都是水货。

现在放12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同样,还是先看看流行的解释: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楼主:无奇之道  时间:2020-06-28 07:32:27
相对性真解:

各式各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

各式各样的声音,让人分辨不清。

各式各样的味道,让人吃的舒服。

骑马打猎,让人心激动狂野。

难得的货物,让人为了贪欲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所以圣人注重让民众吃饱(满足最根本的需求),而不是让民众被繁华的表象所迷惑。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3821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更新时间:2020-06-28 07:32:27

评论数:60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