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做了皇帝,汉宣帝刘询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就是贪玩而已,比如他喜欢斗鸡走马,比如他像个没笼头的马,爱四下转悠,常常一出长安就没了踪影,其足迹所至,史书称是“周遍三辅”。人们要想在长安城再见到他,往往要等到每年朝会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必须随其他的族人去朝见皇帝的。但这也是随便说说,长安城里有谁会在意这个三个月大小就家人死绝的倒霉的孩子呢?而注意到他的人,或者说那些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多半也不过是认为这孩子颇有他祖上高皇帝的遗风而已。至于他对自己的身世怎么看,他思念他的父母吗,这些问题恐怕人人都想知道,但因属国家的禁忌,估计很少有人敢去问他。不过看他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他应该不会伤心吧,即便是伤心,应该也不会很伤心吧,毕竟这些事都发生在他懂事以前,他对自己的父母史皇孙、王夫人并没什么印象,因此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并且这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汉书》中关于他的内容大概也不过了了几笔而已,并且还是附在《武五子传》中废太子刘据的传后,并且名字是俗得不能再俗的“病已”而非“询”,所谓:“太子有遗孙一人,名病已,以庶人终”?或曰:“太子有遗孙一人,名病已,某帝即位,复封为某某王,传子至孙”云云。也就是说如果汉昭帝能有一两个子嗣,如果昌邑王能够把皇位坐稳,则留在时人以及历史的记忆中的刘病已怕也就是这样了。再没想到他一个落难王孙居然会时来运转,做了皇帝,获得了倾情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报恩、开始寻亲,一出充满了人世悲欢的情感大戏由此隆重上演,一路看将下来,千百年来的性情中人无不被感动得一蹋糊涂!然而看到最后,老翁才发现,原来我们都被这个孤儿给忽悠了,这个我们也包括那数千万亲眼见证了他的一举一动的汉人。他怎么能这样呢?老翁很生气,当然,后果不严重。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一、刘病已的狗屎运

刘病已交上狗屎运那年是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这年四月,昭帝以二十三岁的花样年华撒手人寰。检讨秦西汉诸帝寿限,可发现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所谓两头少,中间多是指活过六十岁的只有两人:汉高祖六十二岁,武帝活七十一岁;四十到五十岁的有六人:秦始皇五十岁,文帝四十六岁,景帝四十八岁,宣帝四十三岁,元帝四十三岁,成帝四十六岁。三十岁以下的有五人:胡亥十五岁,惠帝二十四岁,昭帝二十三岁,哀帝二十六岁,平帝十四岁,不过这五个人中胡亥与平帝属非正常死亡,惠帝是自我作贱,所以真正算数的只有昭帝和哀帝两人,显见四五十岁是皇帝或者说时人的正常寿限。所以古人虽然普遍寿限不高,但昭帝二十三就死去,还是有点不正常。昭帝是病死的,而考其致病之因,老翁觉得与其长期精神压抑关系很大。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shala8808 回复日期:2008-12-21 15:02:33
想说啥啊?
看了半天,不太明白啊.
那个刘病已如果按照刘据即位传下来,本来也该是正脉嘛.
这说明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别人的东西是抢不来滴.就是自己死了,后人也还是要归还滴!!
------------------
有道理,但非并这么简单.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昭帝与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粗看史书,还是比较和谐的。
霍光(?—前68),字子孟,票骑将军霍去病之弟,十余岁时被霍去病从老家河东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带到长安做了郎官,霍去病死后,霍光被封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随驾,在宫内时就侍奉在武帝的左右,由于霍光为人一贯地小心谨慎,所以出入宫禁前后二十余年,从没犯过错误,因而一直深受武帝的信任。因此后元二年春武帝死前,于床前同时拜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让他们受遗昭同辅少主,而政事一决于霍光。
霍光辅政后,由于秉公办事,得罪了昭帝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哥哥燕王刘旦,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左将军上官桀、皇后之父票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于是这些人就长官桀父子为核心,勾结在一起,阴谋陷害霍光。
当时官员们每隔五日都要休息一天,而霍光每遇到这个时候,就让上官桀代他入宫处理军国重事。于是上官氏集团就阴谋以此为契机,扳倒霍光。始元六年(前81)上官氏父子假装让人替燕王上书说:“霍光出城检阅郎官、羽林时,使用皇帝出行所用的制度,路上称跸,还让太官提前准备饭菜。”又说“苏武出使匈奴,被拘押了二十年,都没有投降,回来后也只做了个典属国,而大将军的长史杨敞没有什么功劳,却作了搜粟校尉。又擅自调发增加自己幕府的校尉。霍光专权放肆,恐怕会有不良的企图。因此臣刘旦愿交还燕王的符节玺印,来到朝中值宿守卫,审察奸臣的阴谋。”然后上官桀趁霍光出宫休假的而自己代他处理军事事务的机会,把此书上奏给了昭帝,意欲当天便从宫中直接把此事下发给有关方面来处理,而桑弘羊一等诏令下达,立马就和其他大臣一道去逮捕霍光并解除他的职务。然而书奏上去之后,昭帝却压着不肯颁下去。次日早晨,霍光听说这事后,就没有去朝拜昭帝,而是待罪于近臣议室的画室内。昭帝等了一阵不见霍光进来,就问:“大将军在吗?”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他有罪,所以不敢来了。”昭帝听了忙叫召霍光进来,而霍光一进殿就免冠向昭帝谢罪。昭帝说:“将军把冠戴好!我知道那书上说的都是假的,将军您没有罪。”霍光奇怪昭帝为什么知道这是假的,昭帝说:“将军在广明检阅郎官,是近来的事。从调选校尉到现在,还没有十日,这么近的事情,燕王离京城那么远,怎么会知道呢?况且将军您要做非法的事,也不需要校尉。”说这番话时,昭帝才十四岁,所以侍从的大臣们听了无不感到震惊,这孩子也太聪明了。后来上官桀的党羽但凡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是受先帝嘱托来辅佐朕的,谁敢诽谤他就治谁的罪。”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从以上事情看,昭帝与霍光两人配合得还是相当默契的。然而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昭帝小时候没能力主持国政,由着霍光全权处理也就罢了,可后来日渐长大,已经有了治国的能力,可霍光却还霸着权力不肯放手,估计昭帝就要郁闷了,要知道这人不仅不傻,其智力还在中人以上,所以不可能不对权力产生渴望。然而不仅国家大事昭帝不能参与,就是他的一举一动也完全处在霍光的掌握之中,这从他干涉昭帝的私生活一事就可以看出。却是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上官桀父子后来在政争中虽被霍光从肉体上消灭,但这女子却照样做她的皇后。为着霍氏家族长期专擅朝政考虑,霍光想让自己的外孙女能给昭帝生个皇子,于是昭帝身边的近侍和医生们便以昭帝身体不好为借口,要求他在私生活方面予以节制,本来当时的人们是只穿裙子,不穿裤子的,为了防止昭帝克制不住干坏事,人们让宫女们都穿前后有裆的裤子,这应该说是最早的贞节裤了吧。估计这东西是连身的,脱起来非常麻烦,甚至脱不掉,因为史书讲,自此以后,“后宫莫有进者。”连自主地过私生活的权利都没有,你说昭帝窝火不窝火!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关西汉子 回复日期:2008-12-21 19:21:00
有种预感,这个帖作者:关西汉子 回复日期:2008-12-21 19:21:00
有种预感,这个帖子要作大.
--------------------
希望能如此吧.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TakahashiYuki 回复日期:2008-12-22 11:53:21
估计这东西是连身的,脱起来非常麻烦,甚至脱不掉,
----------------------------------------------
方便怎么办?


---------------------
哈哈,这真是个问题.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昭帝死后,由于昭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武帝的哪位后人做皇帝。除昭帝外,汉武帝还有五个儿子,即卫太子刘据、齐怀王刘闳、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昌邑哀王刘髆。
卫太子刘据元狩元年(前122)被立为太子。征和二年(前91)时,刘据已有三男一女了,同年他的儿子刘进又给他生了一个男婴,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因巫蛊之祸,除了那个数月大的婴儿外,刘据阖门被诛。幸存的婴儿名病已,后以庶人的身份由官方抚养成人,如今已年满十八岁,已成亲,有一子。
齐怀王刘闳元狩六年(前117)立,立八年而死,无子,国除。
燕刺王刘旦元狩六年(前117)立,昭帝时与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谋行废立,事泄,盖主等被诛,刘旦自缢而死。其王太子刘建及其他儿子刘庆、刘贤等被赦为庶人,立三十八年,国除。
广陵厉王刘胥元狩六年(前117)立,昭帝死时尚在。刘胥又有子刘霸、刘弘等。
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前97)立,立十一年而死,子刘贺嗣位。刘贺立十三年,昭帝崩,刘贺时年十八九岁,当已有子。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V罗杰V 回复日期:2008-12-22 17:10:44


刘病已也罢,霍光也好。

宫廷中,太多心理病人。

----------------------
这倒也是.有很多事情都做得莫明其妙.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zylove1984_Tangs 回复日期:2008-12-22 18:26:33
老头子接着写啊
-----------------
哈哈,稍安勿燥啊.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昭帝死时,有继承皇位资格的武帝后人有四支,即卫太子刘据孙庶人刘病已,燕刺王旦子庶人刘建、刘庆、刘贺等,广陵厉王刘胥和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那么选谁好哪?由于刘胥是武帝六个儿子中唯一健在的儿子,从血缘上讲与武帝最近,所以起初朝臣都主张立刘胥。但霍光一时之间却下不了决断,因为此人由于性情粗鲁,动无法度,武帝活着时就不喜欢他,不肯立他为继承人。尤其此时刘胥已四十多岁,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和治国经验,选他做皇帝,霍光很难把握住他。可不选他吧,又说不过去,因为群臣都异口同声地支持刘胥。在此情况下,他若出言反对,就会给人独断专行的感觉。霍光一贯是个讲道理的人,他可不愿因此而给世人落下诋毁他的口实。而也恰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有一个郎官猜透了他的心思,上书说:“周太王废除长子太伯而立小儿子王季,周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姬发,都是从大局利益出发考虑的,因此虽是废长立少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适合继承皇位。”霍光一看到这道奏疏,大喜,忙把它拿给丞相杨敞等看,杨敞等立马明白了霍光的心思,刘胥做皇帝的事自然也就黄了。而上书的郎官也因此被霍光提拔为九江太守。刘病已为武帝所诛除的罪臣刘据之后,身份是庶人,选他做皇帝自然不合适。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霍光是霍去病之弟,是当年汉武朝卫霍集团在巫盅之祸以后幸存下来的最后代表,所以他内心当倾向于立刘病已为帝。但老翁却不这样认为,虽有所谓的卫霍集团之说,但自霍去病发达起来之后,就与卫青分立了,基本上是卫自卫,霍自霍,这点武帝也是很清楚,不然也不会在铲除了卫氏集团势力之后,仍让他们的一个孑遗倍伴在自己的身边,这不符合武帝这个雄猜之主的性格。刘建兄弟的父亲刘旦是因阴谋推翻昭帝而死于霍光之手,霍光当然不会选他们来做皇帝,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昌邑王刘贺了。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3 10:26:13
关于卫青与霍去病,再多说两句,这两位虽然并立为大司马,但是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来看,他们的私人情感应该还是不错的,卫青本人并不是一个争权夺利的
---------------------------
这还真是个问题,容老翁整理一下思绪,咱们聊上一聊.世间的事理,大多不辨不明,所以老翁很喜欢.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霍光非卫霍集团的残余力量或者说霍光并不心向卫太子的证据:


1,刘病已在他执政的十几年期间,地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昭帝始元五年(前82),有一男子冒充卫太子出现在长安,围观者以万数,京兆尹隽不疑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霍光听说后说:“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显见霍光也是把卫太子做罪人看的。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霍光故做姿态,但后来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又该怎么说?
3,昌邑之败,并非败在此人荒淫不道,这个人不傻,当其为昌邑王时,数次听从近臣之谏,只是因为年纪小,管不住自己,所以很快又恢复故习,也就是贪玩的毛病。他是败在入京过于高调,不尊重霍光,意欲舍霍光为首的朝臣而自立,这是霍光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废除刘贺,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为此事心悸了多年,也就是为此长期心跳过速。霍光是一个规矩的人,一般是不行险的。这次确实迫不得已,所以连他自己都给吓住了。要知道以臣下而废立人主这种以下犯上的事是很少见的。翻检史书,大概也就商朝时伊尹做过。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yzq358 回复日期:2008-12-22 23:14:06
提个小意见,LZ麻烦能不能别这样发了,前面吊一段后面吊一段,这样看着很不爽知不知道

-------------------------
这个东西近乎在线写,所以只能一天帖这么一段.所以还请朋友谅解.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容老翁再看看.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当然也并非因此帝位就非刘贺莫属了,因为若真是没别人的情况下,刘病已确实也是一个选择。立刘贺为帝,一在于其年纪较劲,比较好把握;二在于他本非第一顺序继承人,可是霍光却拥立他做皇帝,则霍光就是他的恩人,他就应对霍光心存感激;三在于他是武帝李夫人的孙子,就武帝对李夫人的宠幸程度看,若李夫人不早卒,做太子很可能就是李夫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昌邑哀王刘髆。武帝身边女人成群,可武帝对哪一个女人都没有像对李夫人那样用情,估计是该女子长得非常非常漂亮,又非常非常精通媚功,用她哥哥的话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因此,这女子死后,武帝对她极其思念,为此折腾出了很多典故,如让人把她的容貌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时时临观,本意是籍以减轻相思之苦,但结果却是思之更甚。于是方士齐人少翁于夜间为他作法昭致李夫人的神灵,不知这人是怎样搞的鬼,武帝远远地还真望见一个像李夫人那样的女子在帷幄中活动,可是却不能近前看,武帝伤感之余,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然后令乐府乐人谱成歌来唱。就这不算完,武帝自己写了篇赋来伤悼李夫人,用了很多诸如修嫮、樔绝、山椒、凄泪、桂枝、菱荴、娥扬之类的华丽词藻,虽然现在我们已有点看不懂,但总之是很伤心。所以后来武帝去世后,霍光揣摩武帝的心意,就让李夫人配食其庙,并追上尊号为孝武皇后。所以若以刘贺为皇帝,应该也是比较符合武帝的心意的。总此诸点原因,霍光最终把昌邑王刘贺迎进了未央宫。
当迎立刘贺之初,霍光对他是满怀期待。哪知道此公做了皇帝后,一味地胡作非为,全不把霍光放在眼里,结果霍光忍了二十七天,是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大会群臣,让官员把刘贺狠狠地熊了一阵子。当然作为臣子,从礼法上讲,霍光是无权训斥刘贺的,但这难不住他,十余年的大权独揽,使他积累下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到如今可任是什么样的政治难题都奈何不了他。就此事而言,他是没有资格,但他的外孙女上官氏有,这个女子不简单,虽然才十四五岁,可地位之尊贵无人可以比拟:她是昭帝的皇后,昭帝死后,她就成了皇太后,刘贺以昭帝嗣子的身份入继大统,在礼法上就是她的儿子,虽然这儿子年纪比她还要大几岁,但山高遮不住太阳,她就有权惩罚他!为此他请出了上官氏。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流_浪_之_人_ 回复日期:2008-12-23 22:35:07
那刘病已算嗣谁?
昭帝弗陵?但他爷爷太子号也没废啊,,
---------------------
人都死了,还废什么.同时老翁认为刘据罪臣的身份是时人的共识,不然也不会宣帝时给他定了个恶谥:戾.
刘病已嗣的是昭帝.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于是霍光让上官氏高坐殿上,百官侍立一旁,然后以太后的名义把刘贺招来,让尚书令代表群臣将他是好一通数落。
所谓刘贺“身穿孝子之丧服,却无悲哀之心,举致不循礼义,在从昌邑进京的路上不斋戒素食,让随从官员抢劫女子送到他歇息的传舍中。从初进京谒见皇太后被立为皇太子起,就经常私下里买鸡猪吃。在昭帝灵前接受相征皇帝权威的信玺、行玺后,就在居丧之处打开玺印不再封上。随从来的官员又拿着符节,把从昌邑随从来的官员等二百多人带进宫中,经常与他们在宫中禁地玩耍嬉戏。亲自到保管符玺的地方取走了十六支符节,早晚去灵前祭奠时,令从官带着身边。还写信说:‘皇帝问候侍中君卿:派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给君卿取十个妻子。’昭帝灵柩停在前殿,却叫人取乐府乐器,把昌邑的乐人引进宫中,奏乐取乐。等到灵柩下葬后返回,上前殿去击打钟磬取乐,召内泰壹宗庙乐人辇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众乐。从长安厨取出三副太牢供品,陈于阁室中祭祀,祀罢,与从官大吃大喝。驾着皇帝的法驾,车上蒙着虎皮,插着鸾旗,驱驰到北官、桂宫,斗弄野猪和老虎。又召来皇太后用的小马车,让官奴乘着,在宫人居住的掖庭嬉戏。与昭帝的宫人蒙等淫乱,并威胁掖庭令敢泄露消息处以要斩之刑。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带及墨缓、黄绶一并给昌邑郎官配戴,并免他们为良人。将符节上的黄旄改为红色。把御府财物赏赐给一同游戏的人。与随从的官员以及官府的奴仆彻夜聚饮,沉湎于酒中。下诏让太官呈上皇帝正常时候享用的食物,食监奏称在没有除去丧服的情况下,不能这样做。就又下诏太官赶快去准备,不要通过食监来进行。太官不敢这样做,就派侍臣去外面买鸡猪,令宫殿门卫放行。以此为常规。独自于夜间设九宾之礼于温室,把他的姐夫昌邑关内侯招来相见。祖宗的庙还没有祭奠,就作玺书派使者拿着符节,用三副太牢祭祀其父昌邑哀王的灵庙。接受皇帝玺符以来的二十七天之中,使者往来不绝,拿着符节向诸官署徵索物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起。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以及侍中傅嘉多次进谏规劝,他便让人拿着文书责备夏侯胜,并把傅嘉绑起来关进牢中。”最后给了他四个字的评价:“荒淫迷惑”!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关西汉子 回复日期:2008-12-25 8:34:53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4 18:36:09
李夫人是否汉武帝第一宠妃,这个《史记》和《汉书》的观点是有冲突的,《史记》是把王夫人作为最为武帝宠爱之人,所以王夫人之子得封齐王,而且史记中有“及李夫人卒,则有尹婕妤之属,更有宠。”,可见认为尹婕妤邢夫人受宠程度更深于李夫人,甚至于烛帐望影武帝作赋而悼的故事《史记》中记的所悼是王夫人,而《汉书》把这个故事按在了李夫人的头上。之所以李夫人被提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延年和李广利的存在。

个人观点,关于汉武一朝的那些事,《史记》和《汉书》矛盾,《史记》更可信,而史记中司马迁的话比褚少孙的话更可信,这是作者时代的原因,同一件事传到后世就会以讹传讹地多出许多东西的。司马迁是汉武当代人,褚少孙是宣帝元帝时人,而班固是东汉人。对李夫人的美化很有可能来源于李夫人以皇后礼附葬茂陵这件事,但是汉武帝生前没有把任何一个皇后妃子葬入茂陵,是霍光在武帝死后“缘上雅意”,迁李夫人墓入茂陵,这句话很微妙,至于是否真的是武帝的雅意恐怕只有武帝和霍光知道了,霍光只是觉得帝陵无后陵相陪不舒服吧,但这一行为必然会给李夫人带来很多神密色彩,她的故事会在后世被放大而更多的留传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
在涉及汉代世情之时,班书内容与史记往往同,而在李夫人这事上与史记大异,显见是得到了更为丰富的资料的缘故.
霍光随侍武帝二十余年,他对武帝的理解应该比我们更深刻.

-----------------------




关于李夫人之事,老翁赞成关西之说.老翁也认为,司马迁虽当代人写当代事之长,但宫禁之事,皇帝往往严禁外传,自非外戚之家鲜有详其情者,而班家就与皇室渊源甚深.成帝时班固曾祖班况的女儿入宫为婕妤,此女天姿聪颖,饱读诗书,且久处宫中,应闲习故事.所以宫中掌故,班家应该也很熟悉.班彪对此曾在成帝纪赞中说: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云云.应该说在皇室外戚方面他是专家.他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的汉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写成的.后班固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卒,和帝诏其妹班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班昭不仅继写汉书,且对汉书有很深的了解.史书称: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也就是汉书之成,曾经班家二代三人之手,故而在汉代史事方面,具体在后宫典故方面,汉书的可信性要大于史记.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顶一下

楼主:悠然翁

字数:15191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8-12-21 20:46:00

更新时间:2019-05-02 21:05:48

评论数:14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