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刘病已:这个忽悠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孤儿皇帝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5 15:23:06

作者:悠然翁 回复日期:2008-12-25 9:39:51
宫禁之事,皇帝往往严禁外传,自非外戚之家鲜有详其情者

对于皇家史料,汉代太史令应该是有特殊权利的。只不过司马迁不是很8卦罢了,史记中关于后宫故事也有很多,比如卫青用赏金接济王夫人的母家,汉武帝三子封王前询问王夫人想让儿子封在哪里等。。。。。。
史记中褚少孙续写部分也记有邢尹两夫人不相见的故事,如果说前两例还都与外庭事务有关,邢尹故事就真的纯系宫庭8卦逸事了。

--------------------
史汉的异同问题老翁还真不是瞎说,早在三年前老翁就把两书的类传放在一起做过比较,发现在西汉的内容方面,班固基本上都是复述迁言.所以关于李夫人之说有如此大的不同,班家肯定是得到了司马迁所没得到的材料.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观这段叙述,从四月刘贺被征到六月被废,短短的三个月内的所做所为真有点罄竹难书的味道,这分明是桀纣再现,而这样的人是不配做人君的。于是向皇太后请求废除刘贺, “皇太后诏曰:‘可’。”说起来,这女子虽是皇太后,但实事上乃是一个孩子,所以在听尚书令数落到刘贺有与昭帝宫人淫乱的行为时,当时就愤怒地打断尚书令的话说:“停下!为人臣子应当悖乱到这种程度吗!”老翁在开会的时候,时常见有人正在宣读文件的过程中,有领导不断地插话,挺搞笑。上官氏打断尚书令的话后,估计霍光会很沉着地朝她挥挥手,然后对尚书令说:“继续!”
却说得了皇太后的诏令后,霍光亲自上前抓着刘贺的手,毫不客气地将玉玺从他身上夺了过来,然后拉着他送出宫去。刘贺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给玩完了。
刘贺被赶回昌邑的同时,他从昌邑带来的群臣二百余人几被霍光悉数诛杀净尽。这些人被杀时,有人号呼于市中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贺被废许多年后,一个叫孙万世的人曾对刘贺说:“当年你被废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宫门关起来坚守不出,以皇帝的身份下诏斩大将军霍光,结果落得任由人夺去了皇帝的玺绶?”刘贺回答道:“是啊,没把这事处理好。”显见昌邑君臣就是否向霍光痛下杀手彻底夺权这个问题是一直争论不休的,所以昌邑王之废,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和他的集团想摆脱以霍光为首的朝臣的控制,从而激化了他们与朝臣之间的矛盾所致。或许有人会认为如果昌邑君臣早做决断,恐怕笑到最后的就不是霍光了。老翁想说的是,他们要真敢这样,他们会死得更难看!看看尚书令所做的陈辞,霍光等对昌邑王的一言一行都了如指掌,可以说他从昌邑一出发,就处在霍光势力的严密监视下了,他敢找霍光的事,那就等于是找死。所以说刘贺是个缺心眼宗王,他那一干旧臣则是猖狂的愚夫,这还真应了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估计刘贺在做昌邑王的十三年里,把治下的二百五小人们都搜罗了来。
以宗王身份入继大统的事情,在刘贺之前也不是没发生过,文帝就是在吕后死后,为朝臣所拥立,以代王身份入主未央宫的。当时任何一个大臣都没有霍光这么大的权力,且文帝是高祖的儿子,身份尊贵,但文帝做了皇帝后行事一直很低调,在以其近臣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的同时,又主动向功臣集团妥协,委之以国事,如让周勃、陈平、灌婴等依次为丞相。这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不如此他就坐不稳江山。抛开朝臣,另起炉灶,从本质上看就是以地方对抗朝廷,就会得罪一大批实力派人物,只有死路一条。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zeppeli 回复日期:2008-12-25 17:00:10
内容很无聊,评论很精彩
--------------------
哈哈,先狂汗一个.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5 20:22:32


好吧,请允许在下懒一下,俺刚才只是想举个《汉书》与《史记》在汉武朝不同的例子,老翁,烦请你对比一下两书《卫将军骠骑列传》,细节不说,只看数字就成,一个是两位将军(及手下战将)每次出征的军功首虏数和侯爵益封封户数,两书差异之大,让人吃惊,汉书对封爵在哪次战役后与史记亦有明显出入,还有,班固的算术不及格,卫青的封户平空添算3800户,不知是把卫将卫将军仨儿子的3900户加进去了,还是把首次敕封长平侯的封户加了两遍。汗。。。。。在下没没有贬低班固的意思,但是如果你告诉我,司马迁和他爹司马谈两位太史令在汉武朝看到的是军报和汉武帝诏令的膺品,而班家父子兄弟/妹在几百年后的东汉终于看到了原版军报和诏令的真品,这个解释在下是实在没有作好接受的心理建设。
--------------------
关于史汉卫青传之不同,前贤早已注意到了.清人赵翼的<札记>就通过将两书对勘,发现汉书在史记基础上所增加的内容.柴德赓在其<史籍举要>一书对此进行了总结,指出武帝包括武帝以前的部分,<汉书>从三个方面做了增补,即增传目\增事实\增文章.在增事实方面,柴氏指出有韩信传\楚元王传\萧何传\公孙弘传以及我们正在说的卫青传.当然史书由于传抄等原因,肯定会出现一些讹误.史记如此,汉书亦如此.但班氏家族根据所见新材料在史记基础上对西汉史事进行了增订则是不争的事实.
就卫青传的史汉是非而论,老翁还是比较认可汉书的叙述.并且老翁看了看前贤的态度,如司马光在叙述这一段史事时,也是倾向于采用班书而不是迁书.如史记称元朔五年大捷,卫青因功益封六千户;汉书是八千七百户.资治通鉴用的就是汉书的说法.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却说霍光废除了昌邑王,固然是痛快,可这下汉朝就又没有皇帝了,于是霍光会集群臣,再选。大家都说广陵王刘胥上次选拔时就已被淘汰,所以这次自然不在考虑之列。就因为上次不用,所以这次也不用,这是什么逻辑?要知道刘胥对此早已是望眼欲穿。别看表面上他不显山不露水地,实际上为能当上皇帝,他背地里没少下功夫。却是此人因长期在广陵为王,知道楚地巫师有下神降殃之能,因此还是在昭帝时,因觊觎皇位,刘胥特地请来了女巫李女须,让她神下来,求神对昭帝降殃。而李女须来后,施法不久就哭了起来,说:“孝武帝已经降附到我的身体上了。”然后又以武帝的口气说:“我一定要让刘胥做天子!”事后,刘胥赏了李女须很多钱,让她再到楚地的巫山去祷告。也就在这个时候,昭帝真的死了,刘胥对此是既惊且喜,没想到李女须的神通如此广大,没折腾几下就把昭帝的小命给弄死了,神,真神!当时就准备去长安做皇帝,哪知朝臣却选了昌邑王,愤怒之下,他又祭出了他的利器L:李女须!他让女须诅咒昌邑王,结果在李女须的法术下,昌邑王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赶下台去,这使他对女须配服得更是五体投地,不免对之是大加赏赐。然后又信心满满地等朝臣们来迎接自己,也是,自问天下有谁能比他更有资格做皇帝呢?他可是武帝唯一现存于世的儿子呀!再没想到群臣用一个混蛋逻辑,又把他给否了。当然这只是台面上的话,其实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看看昌邑王带着他的数百名仆从在这二十七天中都干了些啥事,明显是不把朝臣放在眼里,要另起炉灶,这谁能受得了。所以如果说上次选天子时,许多朝臣还心仪刘胥的话,这次见识了昌邑王的表现后,是再也没有人肯为刘胥说话了,因为选刘胥分明是一昌邑王去又一昌邑王来,哪还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显然广陵王刘胥是绝对不能用的,那么燕刺王刘旦的后人如何哪?群臣议论的结果是:刘旦以反被诛,“其子不在议中”。那么选谁好哪?这时候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进言说:“根据武帝遗诏由官府养育的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此人通晓经术,资质甚佳,举致安闲和顺。”认为霍光应该把此人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刘病已养于主管宫人事务的掖庭时,与太仆杜延年的儿子关系非常好,因此杜延年对他了解颇深,这时也劝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立刘病已。而此前张安世的兄长掖庭令张贺也多次在张安世面前称赞刘病已,所以张安世对刘病已也是有所了解的。显见此人并非浪得虚名。因此霍光对刘病已不免怦然心动。而深入考虑,立此人为君好处真是多多。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其一,在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的皇子皇孙之中,只有此人在血缘上与武帝最近,若舍此人不选,就要去武帝的兄弟的后人们中去选了,霍光受武帝遗诏顾命,最终却把江山拱手送给武帝兄弟的后人,使武帝宗庙不得血食,这显然有负武帝的重托,日后九泉之下如何有脸面见武帝!
其二,刘病已为卫太子一支唯一在世的遗孙,名为皇曾孙,然他既无王府旧臣,也无强势外戚,且朝中更无亲党,势单力孤,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寡人”。因此非常容易驾驭。
其三,以此人为皇帝,有助于安抚民心。因为发生在征和二年(前91)的巫蛊之祸是一个大冤案。在这次冤案中,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行巫蠱之事,来诅咒武帝。结果卫太子被逼无奈之下,为求自保只好发兵对抗,兵败之后,在武帝震怒之下,卫太子一门人除刘病以外全部诛死。武帝在盛怒之下,治随太子反者,以至郡国骚动,震动一时。然而假的真不了,后来人们渐渐明白太子是含冤而死,因而都对太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武帝后来为安抚民众,武帝采取了一些行动,以表达对儿子的同情。如他因此擢千秋为丞相,族灭江充家,焚江充的帮凶苏文于横桥上,对于那些加兵刃于太子的人,起初被任命为北地太守,后来则族灭。又思子宫,在湖中著归来望思之台。天下百姓听说后,无不此感到伤心。
也正因如此,昭帝始元五年(前82)就出现了一件轰动一时的闹剧。这年有一个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色的帽子的男子,乘着一辆插有画着龟蛇图案的黄旗的黄牛车,来到皇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而纵观此事的发展过程,可以使我们确定在巫蛊之祸后,民间肯定流传着卫太子并没有死,还在人间的传言。
例证一:主受章奏的公车府令将此事上奏之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居然以诏书的形式令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等官吏一起去辨认真假。显见对于卫太子的是否还在人间的事,霍光等也不清楚。
例证二:前往北阙辨认真假的官员们也没人敢表态,而后来京兆尹隽不疑也不是以来人因假冒卫太子之罪逮捕该男子。我们还是看一看抓该男子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吧。却是隽不疑叫下属逮捕该男子,有人劝他说:“此人是不是卫太子还没弄清楚,还是等等再说吧。”隽不疑回答说:“诸君何必畏惧卫太子呢?春秋时期卫国太子蒯聩因违抗他的父亲卫灵公之命,而逃亡国外。后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蒯辄继承了君位,这时蒯聩请求回国,而蒯辄为维护卫灵公的权威拒绝了蒯聩的要求。孔子在《春秋》中对此给予肯定。本朝的卫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在外而没有接受死刑的处罚,现在又自己来到,这是朝廷的罪人!”从隽不疑与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也确定不了卫太子是否还活着。
例证三:消息传出后,前来围观的长安百姓有数万之多。为防止意外,右将军率军来到北阙下,以防备发生不测之事。一个男子,只因打着卫太子的旗号,就引来了数万百姓围观。显见卫太子还活着的谣言在民间传布甚广。
最高领导人确定不了卫太子的生死,百官确定不了卫太子的生死,百姓对卫太子充满了好奇,由此可以推测自巫蛊之祸以来,关于卫太子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卫太子还在人间的谣言,并且势头很大盛。也正因如此,该男子才敢冒充卫太子以期获得暴利。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人对卫太子的同情。因为同情,所以不愿意接受他死亡这一事实,于是就有了他还活着的故事。
而从该男子以卫太子的旗号出现后,从当权者霍光以至于文武百官手足无措的表现看,也可看出卫太子刘据三十余年的储君身份所积累下来的巨大的政治权威。
总之巫蛊之祸中含冤而死的卫太子刘据,一直以来都是有良知的汉人心中的痛,所以如果现在立卫太子刘据的遗孙为皇帝,就会让人感到这是朝廷对刘据所作的补偿,因而心生感动。
总此诸点,刘病已,这个被朝廷冷落了十八年的皇家孤儿,终于被权臣霍光相中,而一飞冲天!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二\选立皇后的风波


却说宣帝一继位,接着群臣就开始议论立皇后,为后宫选女主人,这也是题目中应有之义.而此时宣帝虽已有妻子,但群臣知道霍光有一个女儿叫成君的与宣帝年岁相当,故虽没明言,但都希望宣帝立此女为后。当然,这也是霍光的心意。对于这个小女儿,霍光非常疼爱,自然希望能给她找个好的归宿。尤其需要强调一下的是,霍光的夫人显强烈要求他把成君送进宫中,立为皇后。却是尽管她的外甥女上官氏是皇太后,但上官氏的母亲是霍光的嫡妻东闾氏所生,从血缘上讲与显并没联系。从显的角度考虑,只有自己女儿进了宫,自己才真正称得上是皇亲国戚,并且做皇帝的丈母娘的感觉与做与新皇帝没什么关系的太皇太后的继外祖母的感觉那是很不一样的,显想真正体验一把。
再者以太皇太后外祖父的身份主持国事哪有以皇帝岳父的身份主持国事名正言顺!汉朝自武帝时开始,权力渐由朝臣转向外戚。并且是哪个女子在后宫地位尊贵,则其外家必重于时。如武帝初年文帝皇后此时的窦太皇太后在宫中地位举足轻重,因而其堂侄魏其侯窦婴被任命为丞相,窦太后死后,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地位尊重,则其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及卫子夫为皇后,其兄长则总军事,为大司马大将军,为中枢中朝官之首。昭帝时,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本是儿女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双方起初同心辅政,关系融洽,但后来却争起权来,起因就是因为上官安的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做了皇后,上官安父子认为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近,有所谓的“椒房中宫之重”,因而按照传统,理应由其上官家主持朝政,而不是由以外祖父身份临朝的霍光。所以当前若立他姓女子为后,则无疑于自树强敌。因而在情在理,霍光都想让他的女儿入主后宫,母仪天下。
而对宣帝而言,与霍光结亲,可使他如浮萍般的根基立马得到巩固,而立自己的妻子为皇后,所得到的也就是使她小妞欣喜若狂而已。
而一想到这女子,宣帝就会不自觉地发笑。这可是骗来的老婆呀。几年前,掖庭令张贺见他年岁渐长后,就想给他娶房妻室,成个家,让他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可问题是此人乃罪人之后,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他这倒霉蛋呢?想来想去,张贺觉得还是把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好了。然而他的兄弟张安世知道后却说:“他是卫太子的后人,能以庶人的身份得到官府的收养,已够对得起他了,不要再讲什么给他女儿的事了。”
张安世官居右将军,为霍光亲信,位高权重,故虽是弟,但他的话张贺却不得不听。但总不能眼看着刘病已打一辈子光棍吧。于是四下打听谁家有未出嫁的女孩,很快就听说掖庭负责织作染练的官署暴室,有一个叫许广汉的工作人员养有一女名平君,有十四五岁,还没嫁人。张贺就想让许广汉把女儿嫁给刘病已,可又担心许广汉脑筋清醒的情况下不肯答应,就特地摆了一桌酒席,请许广汉来吃酒,两人喝了一阵儿后,看看许广汉已经有点迷糊,张贺就趁机提出要许广汉把女儿许配给刘病已,并骗许广汉说:“曾孙与现今的皇帝为近亲,因此尽管不怎么得意,但人家也是个关内侯。”许广汉不过是一暴室啬夫,地位卑下,因此见有这等好事,当时就满口应承了下来。第二天这事给许广汉的老婆知道后,当时就恼了:谁不知道皇曾孙刘病已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平头百姓,这不是骗人么?并且她这女儿据卜相的人说有大贵之相,却是平君本来是要嫁给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的,谁知正要嫁过去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许广汉的老婆就觉得怎么这么倒霉呢?就带了许平君去找占卜者占问一下是哪地方出了问题。结果占卜却说许平君有大贵之相,回来给家人一说,都不相信,可许广汉的老婆却对此坚信不疑,暗自欢喜。所以说她还等着享女儿的福呢,怎么能说嫁就嫁了,并且还嫁给了刘病已这样一个倒霉孩子!因此就不同意。可许广汉想不管咋说这总算是领导给自己的面子,不能不领情,再说自己好歹也是男人,答应了的事就应该承认。因此就把女儿嫁给了刘病已。许平君嫁给他后,使他平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两口过了一年,许氏就给他生了个儿子,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看这情景,天上纵不掉下馅饼来,人家的小日子过得照样有滋有味。要说这许家人也挺厚道,未成亲前虽对刘病已说三道四,但把女儿嫁他后,就再不把他当外人看,待他亲着哩。所以成亲后刘病已便常常住在许家。许广汉还有两个弟弟,许舜和许延寿,都待他不错。也正因如此,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宣帝倾向于自己的妻子。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阿元0529 回复日期:2008-12-27 21:07:58
霍显害许皇后事,毒害当时霍光是不知道的,但事后霍显怕东窗事发,就告诉了霍光。[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犹与。
=============================================
其实当时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个班固也太能耐了,这样的绝密事件也能被他老人家写得活灵活现的,仿佛当场看到一般。哈哈~
困了,不说了,晚安。
把LZ的帖子歪成这样,先道歉一下哈~
----------------------------
哈哈,随便聊,歪了老翁再扶直.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关西汉子 回复日期:2008-12-28 0:21:52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7 18:10:08

望气者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听说,即下令杀狱中所有在押人犯,无论罪过轻重,结果后来一听是皇曾孙在狱中,就醒寤说“这是天命啊!”然后收回杀人令,还赦天下,把刘病已放出,养视掖庭,因为“天子气”落在人犯身上是武帝所不能容忍的,而落在自己小曾孙上那就无所谓了,甚至还归结为天命!这件事是记录在案的,某只倒前贴有玩笑意味,倒不是说霍光会拿“天子气”的事为理由封刘病已为侯,但是如果一但在昭帝面前提起这个孩子,必会引起昭帝注意,难免不会有旁人提醒昭帝想起这段公案,那么刘病已倒霉的日子也就会随着皇帝的疑忌而至了吧。
---------------------------------
唉,你总以为人们误解你,因此反复地重复你所说的内容,但就本人而言,没有调查是不发言的.刘病已没被处死,武帝感叹刘病已死里逃生说了句:这是天命啊!您却说这就是武帝知道"天子气"落在了刘病已身上的确证据?我怎么没读出来呢?有朋友读出来没有?
你又说昭帝若知道了这段公案,刘病已就要倒霉了.要知道掌权的是霍光而不是昭帝.

--------------------------------------
在这个问题上,老翁比较倾向关西的观点.但关西的顺势思维虽有说服力,但力道不强.
老翁觉得不妨顺着luciferm的思维继续推理一下.假定武帝知道了刘病已有天子气,老翁以为刘病已非死不可.因为武帝意欲让其子刘弗陵为天子,而此子只比刘病已大数岁,也就是两人是同龄人,则若刘病已为天子,十有八九是在刘弗陵退位等非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而这是武帝所不能答应的.说到底儿子要比曾孙亲多了.那么由此就可以推断出武帝要处死刘病已吗?是的,武帝这人,只要他下了决心,什么决定都能做出来.为了给新的继承人也就是刘弗陵继位扫清道路,卫氏集团不就让他干掉了?为此不惜搭上自己儿子一家的性命;钩弋不也被他杀了?所以若他知道刘病已有天子气,刘病已肯定活不了的.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telephoner 回复日期:2008-12-28 1:59:35
不同意LZ的说法,武帝万年确实猜疑心很重,但自从发生卫太子事件以后,多有反思,晚年甚至下了罪己诏,对自己多事征伐,求仙问道之事做了很多反省,这跟以前雄才大略的形象反差很大。对于卫太子事件的反思更是沉痛,几乎是把那批靠卫太子事件爆发起来的人全部都灭了,因此,我不认为汉武帝会因为别人说天子气就把太子唯一的儿子杀掉。原因有二:第一,这个谣言武帝肯定只是将信将疑,出发点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望气者就是神仙的使者,说的都是天机。第二,武帝晚年对卫太子的思念是很明显的,甚至是很沉痛,三十年的悉心教导培养的接班人毁在自己手里,不会没有愧疚,在已经清醒以后,不会不为太子留一个子嗣,继承香火。为了外人的一句不知真假的话,再杀掉皇孙,恐怕武帝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承受不起阿


---------------------------
老翁以为武帝后来作出那么多的恣态,原因在于他要除掉太子的阴谋爆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因为人们都知道在巫蛊之祸中,太子是被冤枉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武帝为了从中抽身,才作出了一系列动作.
看看他开始的时候是如何强势!搞政治的人的眼泪往往都是别有用心的.
想想如果卫太子不做任何反抗,任由江充陷害,最终只能是卫太子束手就擒,然后以确凿的罪名痛下杀手.则武帝有理有据,就不至于如此被动了.儿子动作这么大,有点出乎武帝的意料.所以老翁以为在武帝内心深处,对卫太子相当讨厌也说不定,因为这让他太被动了.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8 12:42:53
天子疑忌杀人需要论证可能性大小么?唐太宗为一个“女主武王”的谣言杀了多少没可能的人?刘病已不是汉武帝的忌讳,却是昭帝的忌讳!
------------------------
哈哈,我也说点.
你前已指出刘病已对昭帝并不能构成威胁,那昭帝为什么还要疑忌他?换作咱们咱们会吗?
在汉代那样一个社会,由于人们普遍相信鬼神,所以预言\谣言自是满天飞.见于史策中只是一些与历史发展关系较大的预言而已.望气者一句话,让武帝相信,其他人却不一定.因为如果望气者错了呢?如果望气者别有用心呢?如果是武帝的暗中授意呢?所以说以望气者之是非为是非,首先是把望气者放在了神圣的位置上,即望气者说的是正确的,事实上这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
即使见于史策中的许多预言也问题多多,如陈胜起义前请卜者占卜,卜者说他一定能成功,事实上陈胜起义后没到一年就死了.黥布被占卜者认为他当黥而王,黥布后来提起这事,惹得人们纷纷嘲笑.许平君的母亲让卜者给她看相,卜者说她有大贵之相,但家里人都不信.为什么?原因固然很多,但老翁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如此类的无所验证的预言实在是太多了.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luciferm 回复日期:2008-12-28 12:07:23

三、关于武帝的态度,前述已不少,补充一点,上面引文,请关注“天子气”时间,[后元二年,五柞宫],如果你熟悉汉史,当知道,后元二年,二月,汉武帝崩于五作宫,[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这个在《汉书》其它篇章有提及是汉武帝的“遗诏”中所书。说这段,只是想告诉你,这件事发生时,汉武帝已重病缠身,人之将死之际,说其言也善您也许会驳,但汉武帝是政治家,可他也是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为丧子痛悔,为后继无人叹息的老人,弗陵虽类己,只是性情相仿罢了,但毕竟只有七八岁,谁能确定那一定是一个明君英主呢?皇家多自己的一系嫡脉当然是好的,总是比旁支亲近。汉武帝不是在刘据一死就立弗陵当皇太子的,而是到了在五柞宫病危之时的最后时刻才正式宣诏立弗陵为嗣的,他其实也是想自己若能多活几年,看着弗陵长大,多教导几年,确定他合适再定太子位,只是时不我待,催命符到了。至于刘病已那个婴儿,谁又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的苗子呢?
--------------------------
朋友的看法是武帝对他这个曾孙还是颇为照顾.你也说武帝后来才知道郡邸狱中还有一个皇曾孙.但你想过没有是谁让刘病已活下来的?没有武帝的同意,他家满门抄斩的时候谁敢留下他的小命?所以刘病已能活下都是武帝的特许,自然把这小孩放在哪他也是知道的,不然为什么会半夜里派人去郡邸狱中杀人?就因为怕白天人们看见了这小孩儿,再来问他杀还是不杀,所以趁黑一锅烩了好了.望气者所谓的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实际上体现出的正是武帝对这个曾孙的不放心,或许他原本以为一个数月大的孩子放在监狱里,小命肯定长不了.哪知道后来得知这小子活得很好,不由地杀机再起.他为什么要跟这个小孩子过不去?就因为这孩子是由太子一脉直接传承下来的,具有潜在地争夺皇权的条件.
不想说武帝怎么这么残酷,在他这人眼中,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无条件地由他支配,他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为了给他宠爱的儿子刘弗陵清道,在刘据事件之前,他利用巫蛊之祸已经处死了他的两个女儿.我接下来会把他的事情理一理,这人太恐怖了.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但他对此却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莫名其妙地下了一道诏书,说要寻找在民间时失落的一柄剑。这招棋下得比较高明,他若明确表态,霍光要是不答应,他就被动了,因为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是在霍光手中。现在他不提立皇后的事,只说寻故剑,就使他变得进退自如了。一柄故剑尚且非常珍惜,更何况是结发妻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想立他的妻子为皇后。而如果群臣装糊涂,上言要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那就随他们的便,反正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意见。不过最终群臣没装糊涂,还是随顺了他的心意,请求他立许婕妤为皇后。这是因为以霍光为首的朝臣标榜以仁义道德治天下,而刘病已飞黄腾达却不弃糟糠之妻就是对仁义道德的最佳铨释,因此也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霍光如果仍要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中,那就是对普世的道德信条的亵渎,所以虽然他很不情愿,也只好顺从了宣帝的心意。但心里不高兴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皇后被立后,为示尊崇,其父是要封侯的。因所据《春秋》讲,天子要纳后于纪国,但根据传统王者是不娶于小国的,而纪属子爵,为小国,于是为了符合礼制,就先褒纪子为侯。如文帝窦皇后,被立时,父已死,因追封为安成侯,景帝立王皇后,因后父早卒,封皇后兄王信为盖侯,昭帝时立上官氏为皇后,其父上官安以后父封桑乐侯。所以许氏立为皇后,其父封侯实属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霍光以后父许广汉属于刑人,不适合君临一国为借口,不肯封许广汉,接下来一直拖了年余,方才封许广汉个昌成君。
要说许广汉这人也够倒霉。他年轻时给昌邑王作郎,后跟随武帝去甘泉宫时,误将其他郎的马鞍当做自己马鞍,拿来放到了自己的马背上,被发觉后,官吏认定这是盗窃行为,按律当处以死刑,但由于有诏令规定死囚犯可以通过接受宫刑这一惩罚而免除死罪,蝼蚁尚且偷生,更别说人了,因此两害相权许广汉就选择了宫刑,然后就进宫作了宦者。这里顺便说一下,西汉时期宦官势力不嚣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相当部分的宦者都是半路出家,如太史令司马迁宫刑后做了中书令,张贺原为卫太子家令,太子败后,他被施以宫刑后做了主管宫人事务的掖庭令,真正的皇帝家奴身份的专职宦官数量相当有限。
许广汉做了宦者后,做官做到了宦者丞这样的官职。宦者是少府下属的一个部门,武帝太初元年,将其增置七丞,属于一个中下级的职位,虽然如此,但总算有了点上进的希望。谁知在这个职位干着干着又干出麻烦。却说昭帝时上官桀谋反被平定后,许广汉奉命去宫中搜索罪证,当时上官桀在宫中的庐舍内有数千条几尺长可以用来绑人的绳子,满满地装在一个有封识标志的筐里,许广汉进去搜寻时居然没看见,而其他官员去找时却发现了。这被理解为许广汉在包庇犯罪,于是又犯了法,被判为服劳役的鬼薪,送到掖庭服刑,刑满后就留在了掖庭,作了暴室啬夫。估计在许多人眼里,许广汉就是一个窝囊废,办个事怎么那么不利索哪?但不管怎么说,这人在家里还称得上是个拿大局的人,不然他闺女也不会嫁给刘病已。
在这方面,相比而言,霍光就不如他。霍光这人别看他人前一幅强人模样,但在他夫人显面前估计就是另一番模样了。他家里很多不道的事都是他夫人背着他干出来的,显见他若非惧内,他夫人也不会行事无所顾忌,后来霍家败亡,未始不是败在霍光的夫人显手中。许广汉未能封侯,老翁觉得主因不在霍光而在其夫人显,因为霍光为人的正派是经受了武帝多年的考察的,不然武帝也不会选他做托孤重臣。所以就立皇后这事而言,他可能会不高兴,但也不至于小气到因此不封许广汉。而他的妻子显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这女人一心想把她的小女儿送进宫中作皇后,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她能不生气,她能不闹腾霍光,霍光哪还敢封许广汉为侯。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看看.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关西汉子 回复日期:2008-12-29 12:21:29
老翁认为霍光受制于其妻,汉子认为有道理,但并不一定就是惧内,应该说是宠内比较合理.老翁以为如何?
----------------------
有道理,是老翁用词欠妥.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舞曲 回复日期:2008-12-28 14:55:57
= =||

居然说江充之乱是武帝为了刘弗陵继位而铲除太子设计的。。。

简直赶上八卦电视剧了。。。
--------------------------
哈哈,许多事情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慢慢来吧.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却说对于霍光能顶着娇妻的压力成全自己,宣帝也是心怀感激的,虽然封了许氏为后,但宣帝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复强调,他刘病已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他能有今天都是拜霍光之赐,因此为了报答霍光,霍光的权威在新朝不仅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表现一,本始元年(前73)特下诏褒美霍光,称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为此益封他食邑一万七千户,与以前的食邑合起来共二万户。赏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疋,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二千疋,甲第一区。表现二,霍光表示要归政于宣帝,但宣帝不仅不接受,而且还特地强调大臣奏事要先告诉霍光,再告诉他。表现三,对于霍家自昭帝以来形成的“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的局面也没有表露出过丝毫的不满。要知道当时的朝廷到处都是霍家的人,如霍光的儿子霍禹及其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骑及越骑兵,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为东西宫卫尉,此外还有很多亲戚在朝为官!表现四,霍光每每朝见宣帝时,宣帝对他都非常恭敬,所谓:“光每朝见,上虚已敛容,礼下之已甚。”
从以上表现看,宣帝对霍光真是有点感激涕零。但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他一即位,即征眭弘的儿子为郎官。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要知道眭弘可是几年前被霍光处死的人。
却说元凤三年(前78)正月,泰山莱芜山的南面传出像是有数千人聚在一起的喧哗之声,当地的百姓去看时,就见有块大石莫明其妙地自己立了起来,有一丈五尺高,粗得四十八个人手牵手才把它合抱着,该石头入地有八尺深,有三块石头像足一样撑在石头下面。更让人惊讶的是,大石自立后,不知从哪里飞来数千只白色的乌鸦聚在它的旁边。与此同时,昌邑社庙中一棵已经枯死倒地的树又活了过来,另外上林苑中一棵大柳树本已断枯倒地,这时候竟然自己又立了起来,并且枝条发芽长出了许多叶子,而尤其奇怪的是,有虫子吃过这棵树的树叶后,人们再去看,竟发现吃剩的树叶看上去竟然是五个字:“公孙病已立”。对此,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怪异,但是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于是符节令鲁国蕃人眭弘利用《春秋》之学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从阴阳的分类看,石头和柳树都属阴物,这象征的是处在下层的百姓,而泰山作为群山之首,一直是改朝换代之后天子祭天报功的地方。现在大石自立,枯死的柳树又活了过来,这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这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枯死的社木复生,表示以前被废的家族公孙氏要复兴了。”但这个公孙氏在哪里眭弘也说不清楚,但说到兴头上,就有点收不住了,于是继续阐发,并拉出了董仲舒为自己壮胆说:“我的先师董仲舒曾说过,既使有继承皇位并遵行文治的君主,也不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家是尧的后代,有传国给他姓的运势。因此汉朝的皇帝应该主动地求索天下贤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自己则退位自封百里之地,就像殷周二王之后那样,以顺承天命。”这分明是公然否定汉朝的合法性,这不是找死么?可眭弘自以为发现了惊天大秘密,觉得不吐不快,就请他的担任内官长的朋友赐替他奏上了此书。结果霍光看后,恶心得不行,就把他的书交给廷尉处理,最终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之罪,将眭弘和赐处以极刑。估计赐当时也不知道眭弘书中所写的内容,要是知道怕是打死他他也不敢上奏。然而五年之后,宣帝继位,人们再回头一看,才知道这原来说的是刘病已啊。因为宣帝本名病已,因卫太子之孙,故可称公孙,且出自民间,朝野因而认为应验。所以宣帝即位之后,任命眭弘的儿子为郎,实际上是在大张旗鼓地感谢霍光的同时,也向他小小地示威了一下:俺这皇位乃是上天赐予的,与他人无关。
却说宣帝在册立许氏为皇后之后,没过几年,许平君就很蹊跷地死了,接着霍家小女入宫做了皇后,并擅宠但后宫,虽然如此,但宣帝对许家的感情并没因此就淡了。相反他对许家一直都很照顾,霍光死后的次年,亦即地节三年(前67),他又册立许平君所生的儿子为太子,许广汉则被封平恩侯,位特进。许广汉的两个弟弟也在霍光死后迎来了出头之日,许舜做了长乐卫尉,许延寿则为侍中关内侯。元康三年(前63)三月,封许舜为博望侯,许延寿为乐成侯。又以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辅政。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1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至封 回复日期:2008-12-30 8:39:41
实际上是在大张旗鼓地感谢霍光的同时,也向他小小地示威了一下:俺这皇位乃是上天赐予的,与他人无关。



哈哈,是虫子跟石头赐的吧。

-----------------------
汉宣帝很爱和霍光干这种事,时不时给霍光的鞋子里弄几粒沙子,看似问题不大,但就是说不出地难受.
楼主:悠然翁  时间:2019-05-02 21:05:48
作者:芙蓉菡萏 回复日期:2008-12-30 17:24:31
勾弋就算有阴谋也太可怜了,青春女子嫁个老头子,还死的那么惨..................................
------------------------
哈哈,就是.勾弋要是带他去和姐妹们PARTY,肯定有人会问她怎么把她爷爷也带来了.

楼主:悠然翁

字数:15191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8-12-21 20:46:00

更新时间:2019-05-02 21:05:48

评论数:14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