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8591楼
于是乎战略上的两难选择导致的逃避倾向和迫切现实威胁促成的保命倾向结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赵构必然选择南下扬州,而且会觉得还是主张逃到安全地方的黄潜善、汪伯彦更贴心一些——虽然主和并不一定可取,但是躲避还是为自己考虑的,还是更能理解自己。
-----------------------------
这也是李纲斗不过黄潜善、汪伯彦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赵构有一点宗泽、岳飞那种血性,黄潜善、汪伯彦的权谋再厉害,应该也斗不倒李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8592楼
议和失败,排除黄汪后,为什么没有起用李纲呢?
-----------------------------
下一个疑案会给出答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73

到达扬州之后,赵构也曾想刻苦读书,学成治国用兵之术。此时,如果有人问赵构:“陛下是否受得了读书之苦?”他一定会坚定地回答:“父母兄弟皆在北方,盼朕搭救望眼欲穿,朕何惧读书之苦!”
然而,真正要学到治国用兵的本领,那是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的。真正到了这个时候,赵构坚持不了了,而他身边专以媚君取宠为能事的太监们,还有盼着皇帝临幸的后宫女子们又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理由:“陛下为国事日夜操劳,岂可不稍事歇息?贵为九五之尊,享受一下欢乐总不过分。”
享受,对人尤其是对赵构这种从 惯了享受的人,是极具诱惑力的,赵构又极愿意地接受了他们给自己找的理由。
再则,赵构从小娇生惯养,从未亲身经历过战争实践的他,即便悬梁刺股地读书,就一定能和身经百战、凶悍有谋的完颜粘罕较量吗?——这似乎也是天方夜谭。
如果总想把自己置于万全之地,赵构又如何能得到历练?长安也好,襄阳也罢,在赵构的头脑里恐怕都还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吧!
但是,赵宋就剩下这一棵独苗,谁敢让他去冒生命危险?李纲虽然希望赵构能坚守中原,但也准备了几套方案;宗泽也不敢提出御驾亲征的建议,只是请赵构坐镇东京,宗泽自己带兵去北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74

赵构要想在战争中历练,除非他自己提出来并坚持,这需要他有自强之志,需要他有强烈的报仇雪耻之心,需要他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而这一切赵构都没有,他只是一个庸人。
一个市井的庸人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无关紧要,谁也不会在意,也根本就不会去注意,当然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大的罪人。但赵构不同,命运使他成为了南宋的皇帝,他个人的庸懦可能会导致国家对外的卑怯,他个人的悲剧可能会扩大为民族的悲剧。
一个市井的庸人往往可以在平庸懦弱中度过一生,但赵构不同,他要么成为中兴之主,要么成为误国之君,甚至是卖国之君。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皇帝面前没有平庸这一选项。
对赵构来说,能登上皇位是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不幸;对宋朝来说,在靖康浩劫中,能留下康王这个独苗,能避免天下群雄争立是最大的幸运,同时,这样的庸懦之人成为皇帝,也预示着苦难还将继续。
不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出于自私怯懦,赵构都将为他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在经历扬州之难和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失去了民心、军心,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他的中兴梦碎了。
从此以后,恐惧成了他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的人格、心理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说明:因本案的篇幅远远超过原来的写作计划,所涉及史料的量太大,为不影响正文进度,附录仅收入少量重要或不见于一般资料的内容。
如果有读者对某些史料感兴趣,请回贴指出,本人将给出出处,以便查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 傅雱《通问录》(1)

差大理卿昭文馆学士李侗馆伴,李侗性重,相见默坐,虽久终不发言,副使下马稍还,不免发言叩之。
李侗顾盼左右前后别无人在侧,即发言云:“天下之理,成衰强弱之势,古今所同。只如汉武之盛,恨不吞尽夷狄;耶律德光之强,恨不席卷中原。然而汉武何尝杀尽夷狄?耶律德光何尝尽得中国?南北异宜,岂可混并,此是胡道,自古何尝有此理耶?”
又云:“盛衰固自有时,强弱亦是有数,周旋如转轮反复如引锯,天下何尝有常强之势?贤人君子佐世,因时识消长之理,遇事达擒纵之权。于此能变守改节,即于盛衰强弱之中,常使生灵为坠涂炭,免得此一段杀戮。这个因果最为大事,其他不足道也!”
又云:“自古圣贤,举事未有不观乎时,若时有可为、人乐为用,即下手为之,不惟事亦有济,亦不徒费心力;若时未可为,人不为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岂惟枉费心力,事亦难济,何所补哉!何如观时会通 ,留取此事力,少俟他日设施。
“侗昨见贵朝近上公卿似全未有能见事者,以此谋谟庙堂,岂不误事乎?只如昨来虏兵到京在,城守未破,国相亦曾烦恼。若守御稍固,更停待得数日,必须别有商议。及两元帅临城,侗亦亲随元帅在城下,虏兵只五七人登城,城上即举军皆散,兵势如此,人不为用,岂可不预知乎?此段事即见贵朝公卿疏略,全不曾讲究,亦不觉悟,稍悟此理。必须留此段事力,少待他日为用,徒然枉费心力,岂不误事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2 傅雱《通问录》(2)

良久又言:“侗燕人,住在九州之地,每念先世陷于虏地。昨来见贵朝初得燕山,举族相庆,将谓自此复为中华人物,且睹汉衣冠之盛,不谓再有此段事!不知自此何日再得为中华人物?”又顾左右前后别无人,即云:“更少三两日间,寻少果子过去,夜间庶得少款曲,”
一日晚入馆,对坐良久,又过果子来,皆油麦、煎果及燕山府枣栗,并有西瓜数十,盘旋烧香、点茶,延之说话,再三懇叩之,曰:“使人远来,仰荷见教甚多,此不知所恳请二帝回銮之事,贵朝诸公却有商量无?”
馆伴云:“固知此行只为此事,前日二公不见郎君高声云:‘来通问,便及二帝,莫是要遣兵来取也!’其意亦有谓。”
雱又问:“其意谓何?”
云:“其意谓初来通问,合须议论他事尔,若稍不曲折,言不相投,亦恐不无伤事,所以只指挥使人且归馆中候,别听指挥。”
雱再恳,云:“毕竟所恳二帝之事,贵朝诸公曾有商量否?”
馆伴云:“此事必须申去国中,军前恐与决此事未得。”馆伴又云:“昨二帝过来时,太上自燕山去,少帝却自此中去,少帝过来此时,亦住半月余日,今皆过在深虏中。然二太子在时却曾有此商议,候贵朝有恳请时欲发太上回归,今二太子不在,亦无此段说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3 傅雱《通问录》(3)

雱又问:“少帝如何?”
馆伴云:“少帝虏中,元不曾有此段商议。”又云:“惟是昨在京城下时,因有议论。昨京城初下,发回少帝入城,二太子曾与国相商量,自古北兵到南朝,未尝有破其国、携其主而归北,只是兵疆而已德不足也。今来北兵到此,既破其城,孰若立其主,刻大碑于梁宋间,使天下后世知行兵有名,且不绝人后裔,使南兵自此数百年不敢动。若如此施行,不惟兵强,德亦有余,这个功绩大!若只破其国、携其主而归,只是兵强而已,德不足也。兼他日若赵氏自立,即便更无立主一段恩义。国相自遂然其说,放回少帝入城。后来因缘别有异议,议论又复稍变,所以其言不谐。”
雱云:“议论缘何不谐?”
馆伴云:“当来本差监军兀室送,辞免不曾入去,遂差监军下子弟及其余近上郎君同行。当时此二十余人亦望将此事做一段恩义,兼亦不无冀望。贵朝近上公卿不悟其意,遂至其议复变,却称家国事大,不可不为长虑之计,只如唐太宗固尝臣事可汗,及其既盛,亦能生擒可汗,国家事大,安可不虑哉!二太子亦曾力争其事,言毕,竟是贵朝秦中丞所请存赵氏之说,是若他日赵氏自立,不惟无立主一段恩义,兼恐兵端未。,然累日商议不成,遂从乌舍郎君之言,复变其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2-5-4 傅雱《通问录》(4)

雱又问:“既共议时,不知曾闻有今圣皇帝在外无?“
云:“缘知之,所以商议欲发太上皇帝回銮也。“又云:”固知此事,所以亦不留虏人守京城,初推契丹萧太尉守京城,萧太尉不曾承当,又推刘彦宗守京城,彦宗亦不承当。缘二太子后建议云:‘他日必不免赵氏再立,然务广地者荒,不如且守河为界,大事有大兵力,包不住必别贻后患。’是用二太子之说,只就城中别推贤人守京城此段话。虏人既得河北,已饱其欲,方务为保守之计,将自河以南皆已置度外矣!”
又云:“见今行府日逐建议守河之计,欲就国中差拨金人十万人前来,守河亦不用燕人及契丹,其欲保守河北,防患之心如此。”
又云:“黄河岂可守?此是胡道!假饶守得河,他日契丹在腹心中,安保其不生变也。”
馆伴旧事大辽,其言大概多尊辽国,类皆如此,亦不敢深然其言,恐其虚诞。
雱又问:“所恳二帝之事,他日有相从意否?”
馆伴云:“假使有允意,亦岂肯便说尽?兼方是第一次遣二公来,必无便相许之理,必须再三曲折,俟其有就议之意,然后可以商量,若欲一叩便允,恐无此理。然既就商量,兵亦便可休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5 傅雱《通问录》(5)

馆伴又云:“金国自海隅小邦崛起,并二大国,此事岂人力所能至?”
某问:“前后必有朕兆,以应受命之符?”
馆伴云:“别无符识,只是大辽曾占望,国中金气旺盛,以此应谶。”
又过数日,忽见馆伴密来相报云:“南畔近日复有人马过河来,闻复失利。然而南朝既遣使来议事,又发人过河是如何?窃恐言与事不相应,郎君必须差人入馆来议论此事,不可不准备也。”
次日,果见高尚书入馆来相见,称国相令传语奉使:“贵朝既是差人来通问,如何又却差军马过河来?不知所差军马之意是如何,若是遣兵来取二帝否?“
雱只答以不知。
高尚书又云:“且如奉使不知,试自揣度看,如何?“
雱云:“只恐是红巾啸聚,必非朝廷之意。“
高尚书又云:“已是三番差人过河来,尽有黄榜,第一番头领是张焕,被百姓杀之;第二番是马忠,亦不曾得便宜;第三番是张所,亦失利,自溃散去。三番过河人皆有黄榜,如何却是红巾啸聚?“
雱答云:“必非朝廷之意,既有二帝在贵朝,又已遣使人通问祈请,后面亦节次更差人来,岂有更发军马过河之理?只恐是盗贼,盗贼亦能黄榜,不假黄榜,无以鼓率群众。“
高尚书疑其有黄榜,终不然其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6 傅雱《通问录》(6)

高尚书既去,馆伴再来论此事:“前后曾闻虏人见议守河之计,亦不用大辽人,直去国中取人来守河,其防河之意甚切。贵朝人发遣人过河来,正犯其所忌也。既是遣使欲与人议事,又发人过河,窃恐言与事皆不相应,其事如何可以商量得!兼是人马过河不曾得便宜,此小人不能成事,徒为此纷纷,何所补哉!此段事又是贵朝近上公卿虑事不长,既欲款之,自合輭语影带,看候得时来,整顿得人马可用,然后施设,如何动必轻举,如此何能成事?
“兼侗尝闻:自古善治国之说,有如治病,如足病即去其胫,胫病即去其股,然后可以冀一体之安全。若足病不能去其胫,胫病不能去其股,窃恐并与一体不能安全。昔年大辽之失,正缘如此。升平既久,人不习战,一日金人之起,不谋自治之术,持大弗戒,谓金人小国不足畏,今年出兵不利,溃散回归,明年出兵不利,溃散回归。即散,募乌合之众为用,盖大辽旧少食粮军,以食粮军为不足募民兵,以民兵为不足又募市兵,以市兵为不足又募僧兵,是为四军,人虽多亦皆乌合不为用。及至溃散回归,又皆散为盗贼。时大辽不经残破,州军各自蹂践,其实金人所破州军十无一处,其余皆溃军自行烧劫及蹂践、占据。将来贵朝弄兵不已,且防溃散军马归来,自残破了州府。当日大辽亦是三百余座州军,贵朝是四百余州军,两国地里广狭亦不相远。今来贵朝若截河为界,南畔州府甚多,尚有三百余座,诚能保全事力,亦不小。何须又发人过来,引惹百端?合早谋休兵之计以图自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7 《大金吊伐录》卷四《与楚计会陕西地书》

天会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大金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皇子、右副元帅谨致书于大楚皇帝阙下:
勘会准降到大楚皇帝册文,自黄河以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并当帅府所奉宣命,楚、夏封界,就便从长分画施行者,今议定:
东自麟府路洛阳沟,东底黄河西岸,西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大谷、米谷、开光堡、临夏城、圣塔谷、威戎城、万安川、殄羌寨、杏子堡、鹁鸽谷、万全寨、木场口、累胜寨,环庆路威边寨、麦川堡,定边军贺家原、阿原堡、木瓜堡、九星原、通归堡、定戎堡、卧山台、兴平城、巢寨谷、曙鸡岭寨、秦市川、委布谷口,泾原路威川寨、贺罗川、贺罗口、板井口、通关堡、古萧关、秋山堡、绥戎堡、锹川口、中路堡,西安州山前堡、水泉堡、定戎寨、乱山子、北谷川,秦凤路通怀堡、打乘川、征原堡、古会州自北直抵黄河,依见今流行分熙河路,尽西边以限楚、夏之封。所有界至,如或指定地名城堡处所,内有出入悬邈者,相度地势,各容接连,两相从便分画。布此悃悰,冀为孚察。
专奉书陈达,不宣。
谨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8 《大金吊伐录》卷四《楚回书》

天会五年三月日,大楚皇帝邦昌谨致书于国相元帅、皇子元帅:
“比遣使指,申谕夏疆,已附致于悃诚,复勤书于诲示。恭闻宣命,俾分画之从长,兹奉令慈,指地名而开示:东自麟府路洛阳沟,东底黄河西岸,西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大谷、米谷、开光堡、临夏城、圣塔谷、威戎城、万安川、殄羌寨、杏子堡、鹁鸽谷、万全寨、木场口、累胜寨,环庆路威边寨、麦川堡、定边军贺家原、阿原堡、木瓜堡、九星原、通归堡、定戎堡、卧山台、兴平城、巢寨谷、曙鸡岭寨、秦市川、委布谷口,泾原路威川寨、贺罗川、贺罗口、板井口、通关堡、古萧关、秋山堡、绥戎堡、锹川口、中路堡,西安州山前堡、水泉堡、定戎寨、乱山子、北谷川,秦凤路通怀堡、打乘川、征原堡、古会州自北直抵黄河,依见今流行分熙河路尽西边以限楚、夏之封,其间悬邈,各许相度其宜,以至接连,两相从便。
已具导于定议,当即接于伻图,其或未安,尚容再禀。仰祈英览,洞照微衷。
谨奉书复,不宣。
谨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9 《大金吊伐录》卷四《元帅右监军与楚书》

天会五年七月日,元帅府右监军谨致书于大楚皇帝阙下:
昨者宋人不幸,赵氏败盟,由此出师,至于国都,乃废宋而造楚,本以示惩劝于后来者也。
班师之日,定约具存。贵心腹以相知,凡事为而必达,距今累月,曾无一音,缅想其间,不知何似?所约陕西之地,以属夏国之疆,顷被彼人请分兹土,伏冀早为割画,用副悃诚。
睽违去此既遥,动静于兹未悉,回复之际,次第相闻。商气方清,愿膺繁戬。
今差朝散大夫、少府少监、飞骑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牛庆昌,六宅使、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云骑尉乐诜专奉书陈达,不宣。
谨白。

按:牛庆昌等到东京后,被宗泽扣押。宋朝史料中未见关于此书的记载,可能此书并未送到赵构手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0 《大金吊伐录》卷四《回康王书》

天会五年十月四日,元帅右监军、右都监同致书于前宋康王阁下:
且以亡宋累违誓约,故前年有城下之盟,洎成之后,不务遵奉,反图不轨。虽使悔之,终无悛改,故今年有灭国之举。汴人既与执迷,理宜夷戮,而登城不下,择立贤人,盖以罪有所归,肯多杀人而违安全之心乎?
至于告谕诸路不许复思赵氏,亦使后世为人上者,吝于盟信,不敢放纵,以为深戒,岂是已甚耶?
今阁下身既脱网,亦合守分,辄敢窃人汴邑,僭称王号,遣使诣府,一无逊辞,反求父兄、宗亲、官联,而阴遣军兵,频来战斗。详味其意,全无追悔父兄之误,特有以力抗拒之心。况朝廷所立大楚皇帝,不言所在之处;帅府议定割与夏国陕西诸路之地,有无已未依从。阁下之请,难议允听。
今因人使回,专奉书陈达不宣。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幽灵不见 8618楼
留个爪,楼主加油

作者:吴歌漫画 时间:2012-11-05 23:13:22
顶个贴 湖东兄加油
-----------------------------
谢谢二位兄台的鼓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1 《三朝北盟会编》所载信王遣马扩赴扬州乞兵(1)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六
《续自叙》曰:初信王与马扩倡义起兵也,欲遣使诣行在,请禀朝廷之命。时兵戈方炽,道路梗塞,虽已两发使人,虑其不达,乃遣马赴行在。
临行,信王以两首诗送马曰:
全赵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羯胡一扫鸾舆返,若个将军肯用心。
又曰:
遣公直往面天颜,一奏临朝莫避难。多少焦苗待霖雨,望公只在月旬间。
因亲送马至山下,握手仰天唏嘘流涕曰:“惟天知公忠义,无以家属为念,勉力此行!”
马率麾下五百人,沿路转河朔,皆大盗据要险。马每至辄单骑诣其寨,谕以信王请兵之意,且与结约,同效忠义,盗贼皆踊跃忻从。时兵间无纸笔,马所至裂衣襟记其姓名,次第云:“俟到朝廷,即先命尔辈以官。”
渡黄河时皆盗魁自操舟相送以济。
既至东京,见留守宗泽,出信王札子,托泽早津送赴行在,并以信王二诗示之。
泽曰:“儿子方欲赴行在,不若先以诗进呈,如何?”
马从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2 《三朝北盟会编》所载信王遣马扩赴扬州乞兵(2)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六
马遂行至维扬,所从之士不满百人矣。既见上,因奏言:“臣陷虏日,适遇太上皇帝车驾北狩。时因问内使张恭,有何臣僚在此,恭对以臣在,遂令恭密传圣旨,令归到南地见官家时,可令用兵,虏人无信,兵胜则我可归。”
奏至此,上挥泪曰:“朕稔闻卿忠义。”即加褒谕。
下殿拜谢欲出间,见宰执环而前,不闻奏论何事,但遥聆玉音甚厉曰:“信王是太上皇帝子,朕之亲弟,岂不认得书迹?何疑之有?”连曰:“何疑之有?”
即条制除信王河外兵马都元帅,制曰:
顷戎虏之内侵,属都城之失守,逼官闱而远适,历险阻以备尝。肆眇躬之缵承,济多难而恢复;追袭之兵继遣,勤请之使屡驰。抚时序以既周,怅初心之未遂;忽览章疏之近奏,始闻行役之独留。盍既言归,伫(左边为立旁)宽遐念?乃陈手足之助,愿效忠孝之诚,慨然肚图,副朕本旨。
宜就两河诸镇之望,特授马扩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河外兵马都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节制应援军马,使俾将兵应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3 《三朝北盟会编》所载信王遣马扩赴扬州乞兵(3)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六

马具四事奏呈.。
其一曰:臣闻秦武王遣甘茂攻宜阳,樗里子、公孙衍疾其行。茂患之,引曾子母投杼之事以讽。武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盟于息壤,以遣茂行。攻宜阳,三月不拔。樗里、公孙果争于前,武王不听,益发兵以佐茂,遂拔宜阳。
今臣疏远小人,捧皇弟信王之奏,仗孤忠、冒艰棘,请兵于朝。陛下断以不疑,付臣阃外之任。臣当拊循战士,播宣王威,以图报称。愿陛下存武王之心,念甘茂之事,鉴前代之成败,明当世之嫌疑,俾臣得效愚忠,毕意攻取。惟陛下矜察!
其二曰:王师大举,机会神速,军期文字,不可少缓。若依常制,下都堂然后以达天听,则事涉疑似或规避者,定逡巡藏匿,不以进呈。
伏望睿旨,令皇弟信王都元帅府专置一司,凡军期急速文字,不限寅夜,尽时通奏,庶免误事。
其三曰:大将军受命专征,自唐以来用中贵人监军,夺权掣肘,每至败事。今二圣远狩,中原未靖,皇弟信王慨然有请于朝。陛下嘉其意,大发王师以付之,旦夕举兴,必期迎鸾舆、靖河朔然后巳。
伏望圣断,罢差中贵监军,不惟今日易以成功,庶几后世取以为法。
其四曰:王师大举,金鼓器仗全不任用。窃观马隆募勇士三千,武库给以朽仗。隆以为非任臣灭贼意,遂给其三千军资,听其自入武库选利器,隆于是通凉州,解天子西顾之忧。今兴师北道,迎二圣、定两河,责望成功。
伏望特降睿旨,所给器仗尽选犀利者,以给大军之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附录 2-5-14 《三朝北盟会编》所载信王遣马扩赴扬州乞兵(4)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六

又为文以誓众曰:
金贼渝盟,连年犯顺,劫迁二圣,邀致皇族,杀我人民,掠我子弟,夺我财帛,焚我庐舍,罪恶贯盈,天人共怒。
皇帝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追念父兄,痛入骨髓。兹者锡信王元帅之命,举六军问罪之师,委某出征渡河取胜。
尔等将士,素怀忠义,当报国恩,协力同心,扫荡金贼,迎还二圣,平定两河。奋主辱臣死之忠,副箪食壶浆之望。尔有功必加厚禄,有罪必加显诛,信赏明罚,皎如白日。
今大军一举,秋毫不得辄有所犯,迨其度越燕山,深入贼境,金帛财宝各有所得,尽以付尔,安危苦乐与尔同受。此言不易,各务遵承。

时汪伯彦、黄潜善为相,既疑且忌,遂选数项乌合之兵付马以行,又有洺州弃城军兵、民兵到泗州者。有旨拨五百人随马往河北应援信王,密授朝旨,反相防闲,十羊九牧,左忌右疑。未至大河,诏旨络绎,令一人一骑不得渡河,听诸路帅臣节制。
马知其掣肘,谓不可以成事矣,遂屯于大名以俟之。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