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49

当时,李纲就已经预料到赵构的南下很可能会导致人心惊溃,不仅金军将乘势进攻关辅,并且天下还将盗贼蜂起,成跨州连邑之势,许多重要的交通道路会被阻断,朝廷的号令在许多地方将会不能通行……赵构这样草率地离开中原,就等于是放弃北方,就再也回不来了!(请回顾《疑案四?天子杀人》中的相关讲述。)
宗泽也连上二十四道奏章,恳请赵构回銮,其用意一是要保住北方的农业生产,二是要救流离失所的两河之民,要变盗为兵。
土地,土地!土地是百姓生存的根本!
百姓,百姓!百姓是立国的根本!
当时,对治国连最起码的常识和一丁点经验都还不具备的赵构迈出了错误的一步,他采纳了黄潜善、汪伯彦的愚蠢建议,企图以放弃两河以及陕西部分土地来表示求和的诚意,换取金国对他的承认。黄潜善、汪伯彦自作聪明地说这是“用渊圣誓书”,把割让祖宗之地的责任往赵桓身上一推了事(请回顾《疑案五?歧路之悲》中的相关讲述)。可是,这样了得了事吗?他们固然可以把割地的罪责退到赵桓身上,反正赵桓已经身为囚虏,不可能辩解;但此举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是赵构、朝廷、大宋子民必须去承受的,想推给赵桓也推不出去。
此后的情势被李纲、宗泽不幸而言中了,甚至比他们预计的还要严重得多。

——————————————————————
附录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
上忽降手诏,欲巡幸东南以避狄,令三省枢密院条具合行事件以闻。余留之,因具札子,极论不可。且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汉光武、唐肃宗是也。起于东南,则不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晋元帝是也。盖天下之精兵、健马,皆出于西北,而中兴之业,拨乱定功,以兵马为先。一失西北,则二者无自得之,形格势禁,非特失地利而已。今翠华倘或南幸,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吾关、辅,盗贼且将蜂起,跨州连邑,朝廷号令不行,精兵、健马反以遗贼,道路梗塞,人心惊溃。陛下虽欲还阙,有不可得,况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欲采蘋花竞自由 15990楼 2013-08-23 12:47:13
隐士先生,周末我读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其中对秦桧、赵构颇有回护,对岳飞、韩世忠评价颇低,因为文章篇幅很简略,我无法判断吕老以何为依据得出这些观点。只能猜测他当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也许对当时局势的失望心情使他未能保持客观性。在不影响先生创作的前提下,不知先生能否对吕老的观点做个简单评价。多谢。
-----------------------------
本文正在写的这一节,是分析建炎末绍兴初的严重困境与赵构朝廷南下避敌、企图以割地来换取金国罢兵等一系列重大错误决策之间的因果关系。
吕思勉先生对此未作分析,故而未觉察到赵构南逃导致、加剧了形势的恶化。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0

李纲、宗泽当时担心的还主要是北方有可能彻底崩盘,尚未深刻意识到南方也会随之大祸临头。
在冷兵器时代,人口众多本来应该是一种战略资源优势,然而在赵构君臣的错误国策之下,人口众多却转化为了一种巨大的劣势。黄潜善、汪伯彦原本想把北方的军民像甩包袱一样甩掉,他们不支援两河的义军,任由金军去歼灭;想抛弃北方的百姓,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但是,皇帝和朝廷避敌逃跑,使军心惊溃、民心惊溃,而宗泽之死更如北天折柱,数以千万计的北方人纷纷向南方逃难,而南方没有那么多闲田,承受不了突如其来又如此沉重的人口压力;尤其无法承受的是军贼、流寇的大肆破坏。
“包袱”一路跟到了江南,或成为遍野的哀鸿,或成为狼奔豕突的破坏力量,这是黄潜善、汪伯彦和赵构所始料不及的。金兵未到,南方就已经陷入了动乱之中;金军一来,大肆的烧杀抢掠加剧了南方的经济危机,也促使动乱进一步升级。
在如此乱世之中,在灾难如此深重之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惟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扭转乾坤。然而,我们从史书上看到的却是——南宋从上到下还处在无休无止的内耗当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1

君臣之间在相互算计,文臣和武将之间弄得势同水火,文臣与文臣之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武将和武将之间互不买账,败不相救,盗贼在残害百姓,大多数官军也去残害百姓,他们在大量的生存资源被夺走、毁灭后,不敢向强敌去讨回,于是拼死在内部争夺着剩下的那一部分,似乎已经丝毫不以自相残杀为可悲可耻……
这就是南宋初年的社会现状——一部分人的生以另一部分人的死为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对于维持国家秩序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极度败坏的军政军风使大多数军队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使国家雪上加霜。皇帝、朝廷对统兵大将完全没有掌控、指挥的能力,而一次次的逃跑和失策使他们更加威信扫地,更加没有改变军队现状的能力。
建炎元年,从政治角度看,赵构朝廷不应该退逃;从军事角度看,赵构朝廷不必要退逃;从经济角度看,赵构朝廷万万不能退逃,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退逃伤到了立国的根本!
根本之处受到伤害,各种问题必将层出不穷、纷至沓来,到了建炎末年,成堆的严重到可能致命的问题搅成了一团乱麻,让赵构朝廷应接不暇,也无从措手,只能在风雨飘摇中苦苦煎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2

再来看一下金国这边。在发动侵宋战争之初,金国主要有两个企图:1、掠夺北宋的财富来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2、夺取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形成威胁北宋腹心之势,把握更大的战略主动权。虽然金帅们早就知道宋朝兵不能战,但不论是完颜斡离不还是完颜粘罕都并未预料到对手居然懦弱愚蠢到了那种地步,居然那么不堪一击。一次次轻而易举得来的胜利,使他们的欲望被刺激得越来越大,他们的战略目标也不断调高。
在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金国就灭掉了北宋。在俘获赵桓之后,金国内部出现了两种主张——存宋和灭宋,而以完颜粘罕为首的灭宋派在决策中占据了上风。而赵构朝廷的一系列割地求和的请求更加使完颜粘罕坚定了决心,此后,完颜粘罕全力谋划的就一直是“徐图混一”这个吞天梦想。在这种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金国又连续发动了三次全面南侵。
这三次大举进攻,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重创了南宋。相比而言,南宋在军事上的直接损失还是最小的、最容易恢复的,因为金国实施的一般都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宋军得以屡屡散而复聚;而在政治上给赵构朝廷带来的麻烦就要大得多也深远得多;对经济的破坏导致的南宋内乱四起,则让完颜粘罕觉得赵构朝廷已经是摇摇欲坠,让他觉得也许再施加一两次打击,对手就会彻底崩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3

但是,三次全面南侵也使金军付出了对他们来说甚为沉重的代价,其中最让金军无法承受的是女真正兵的伤亡。虽然南宋坚决抵抗的将领并不是多数,但李彦仙、赵立、岳飞、吴玠、韩世忠等都在血战中消耗了金兵。到了绍兴元年,在完颜挞懒败于淮东、完颜兀术败于蜀口之后,金军虽然依然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其实已经没有发动全面进攻的足够兵力了,并且金军将领意识到了自身在水战中的劣势,因此,完颜粘罕不得不把全线南下改为对川陕的重点进攻。
尽管蜀口依山,江淮阻水,下一步的进攻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但完颜粘罕这个枭雄不愿意就此罢手,不愿意给赵构朝廷喘息之机,他还要试图通过从外部施加军事压力以加剧南宋的内乱。为了弥补兵力不周之短,他扶植刘豫,谋划“以中国攻中国”;为了瓦解南宋君臣的抵抗意志,他纵归秦桧,企图再用“以和议佐攻战”的伎俩……
宋金战争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宋已经伤得鲜血淋漓,金也开始力不从心;金把握着战略主动权,但战场却恰恰在他们优势难以发挥的江淮水网和秦山蜀山;金兵力的损耗短时间无法弥补,宋在战火中有将星在升起。
秦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回归南宋并登上了宰相之位,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他的“救国”之策。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6664楼 2013-09-30 22:41:09
回复第16659楼(作者: @世界牧师 于 2013-09-30 21:19)
赵构去过金军大营,知道金国的军力。北宋全国之力,尚不能打败金国,偏安南方一地能北伐成功?势到如此……
==========
楼主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兄台可能没仔细看,你的发言太想当然了……
-----------------------------
呵呵!其实多数人都不会看完这几十万字。出版社告诉我:现在很多读者对一个问题的阅读耐力在12—15万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4

根据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可以把秦桧的主张从支离破碎的史料记载中整理出来,做一个大致的还原——
1、付出一定的代价与金国解仇议和,使金国停止军事和政治攻势,以此解除外部压力,腾出手来收拾国内一片混乱的局面,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待喘息平稳之后,再谋中兴。也就是他说的“中国之人,必须先解决穿衣吃饭,然后共图中兴”。
2、秦桧的“中兴”并不是(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是)要收复宋朝全部失地,而是设法“挤掉”伪齐;也不是要迎回二帝,而只谋求让金国承认赵构政权。(下文详细论述。)
3、议和所要付出的代价主要有两个:一是所谓的按赵桓靖康年间的誓书,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由于黄河改道,实际上割地面积扩大了一倍);二是按金国的要求,将山东、河北的难民遣返原籍,也就是他说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4、“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既是答应议和的条件,也是使南宋摆脱经济困难的办法——把国家无力养活的难民和从北方来的正在流窜作恶的盗贼“礼送出境”,解开南方人多地少的死结。
5、至于伪齐,由于刘豫素无人望,不可能成什么气候,最终必会像张邦昌一样垮台,南宋可以把伪齐的问题放在平定内乱之后再来解决。因为刘豫是金国所立,所以解决时手段不能太激烈,应注意策略,时机选择也要恰当,切不要过度刺激金国,以免招致金国再动干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5

从本质上看,秦桧的“救国”之策是当年黄潜善、汪伯彦割地求和主张的继续,都是试图以割让土地、放弃子民、称臣进贡来换取不体面的和平。但是秦桧提出他的主张的时候,却不像黄潜善、汪伯彦那样遭到强烈的谴责,在宰执大臣中却没有人发出反对的声音,朝野上下也并未掀起抗议的声浪。
究其原因,是因为南宋在建炎末所落到的境地又已远不如建炎之初。
在割地这个问题上,黄潜善、汪伯彦所要割让的面积比秦桧所要割让的小,但当时河北、河东的大部分州郡还并未丢失,而现在不但两河已经尽失,山东、陕西、河南也基本丢完了。所以黄潜善、汪伯彦是把尚未丢失的国土拱手送给敌人,而秦桧则是把大多数人认为并无收复的可能(至少是收复希望极其渺茫)的已失之地作为议和代价。
在放弃百姓这个问题上,黄潜善、汪伯彦当时是为天下人所切齿痛恨的,但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很多人都会先考虑斟酌,而不是立即反驳。因为相对于南宋大臣们的空谈而言,秦桧的方案毕竟要比他们的不切实际的慷慨说事要务实一些。这些人一边喊要爱民、要减赋,一边喊养兵钱粮丝毫马虎不得,说的头头是道,但如何既减赋又养兵,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真正可行的方案,换言之,他们没有哪一个提出过比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更优的解决经济困难的方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6687楼 2013-10-02 01:05:02
湖东兄,在建炎末年,是不是也只有秦桧的这个方案能切实可行解燃眉之急了呢?!当时还有其他的大臣提出过可操作的方案吗?!
-----------------------------
首先秦桧这个方案并不是真的可行,下文会详细论述。其次,重大错误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此时付出沉重代价已无可避免。即便南方局势稳定,也养不活这么多的北方的难民(具体数字无可查考,我个人估计有2000万左右);
“北人”可以分为两部分——难民和盗贼,对北方来的盗贼不镇压是不行的,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盗贼,但他们正在起的是破坏作用,任其发展下去,南宋还会遭受更大的破坏,死更多的无辜百姓。
朝廷里没有人拿出过真正可操作的方案。当时,对时局思考最多、最深的是李纲,他在荆湖实施过他的方案,但也无法挽救荆湖所有的百姓和流落至此的难民。下文将会叙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6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除非能够洞察建炎末金国兵力不周、力不从心的状态,能够深刻认识南宋尚存的战争潜力,否则就不可能在自身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的时候看到转机和希望之光,而赵构和他的宰执大臣们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正是秦桧南归之初极受赵构重视的原因。
在赵构和范宗尹、李回等宰执大臣看来,如果秦桧的设想如果能够变为现实——在外,金国停止军事侵略和政治攻势;在内,难民和盗贼被遣返原籍,南方摆脱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或迎刃而解,或大大缓和。
真能如此,长期处于极限生存状态的赵构就可以睡几天安稳觉了,但他也知道秦桧的方案又一个关键性的前提——必须是金国确实有息兵议和之意;实施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北人归北在道义上毕竟是说不过去的,弄不好会惹出大乱子。
赵构此后的一系列举措无不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而采取的谨慎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秦桧南归到范宗尹罢相是第一阶段:赵构视秦桧为救命稻草,他明知秦桧曾为完颜挞懒任用,但只要有借他之力达成和议的希望,赵构可以根本不去计较这些事,宁可“相信”秦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7

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正值张浚富平大败、岳飞孤军不支、李成蠢蠢欲动等消息不断传来之际。金国正力图在东线占据淮东,在西线虎视四川,南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主战派的声调很低,而此时的在朝廷主政的又是曾经力阻李纲拜相的范宗尹,宰执大臣们几乎全都对秦桧的主张十分重视,秦桧在这一阶段里一直升到了参知政事的位置也就不足为怪了。
他们真正担心的是秦桧的判断是否准确,于是赵构立即让刘光世出面试探。
几个月后,局势开始发生了变化。绍兴元年三月张荣收复了淮东,五月吴玠取得了蜀口保卫战的胜利,七月张俊、岳飞彻底击破了李成。三个最大的威胁相继解除,这使主战的思想又逐步抬头。
第二阶段从范宗尹罢相起至吕颐浩出师北伐止。这一阶段里南宋朝廷内主战和主和两种主张共存,而且并未发生势不两立的冲突,皇帝赵构则开始“两用其策”。
以吕颐浩、朱胜非、张浚为代表的南宋大臣之所以主战,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战胜金军的有效办法,而是认识到了对金军惟有抵抗一条路,求和是行不通的,既便和也只可能是以战逼和。
另外,完颜挞懒对刘光世的求和信不予回应,也使本来就心存疑虑的赵构更加不敢把赌注全都压在秦桧身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8

完颜粘罕的原定计划是让完颜挞懒先占据淮东,虚张声势摆出再次渡江的架势,逼南宋自己来“再三祈求”, 然后在假装“勉强应允”重开和谈。
他们想达到的目的是让赵构朝廷既不敢把沿江布防的军队抽调出去平定盗贼,更不能分兵支援川陕;还让他们抱上议和的幻想,下不了盛夏出兵争夺淮东的决心;让南宋那些喜欢慷慨说事的大臣们又像靖康元年时那样议论来议论去,不等他们议论出个结果,盗贼就又残破了江南更多的州郡,金军就迅速突破了蜀口、攻入了四川……
然而,张荣和吴玠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对秦桧的情况也并不清楚,所以暂时把刘光世的求和信搁置在了一边。
金国方面不给出回复,使秦桧在仕途上少了一股可以凭借强大的助力。他原本以为凭着对金帅心思的“洞察”,凭着“高明而且切实可行”的“救国之策”,自己可以用“巨手”回旋天地,成大功、立大业、得大富贵;但现在,完颜挞懒的反应出乎了他的意料……
“上进心”极强的秦桧没有因此而停止往上爬,当年的“秦长脚”还有相当的“官场智慧”。在议和的助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仍然凭借对皇帝心思的揣摩、对派系矛盾的利用等手段登上了宰相之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59

秦桧一登相位,仍然信心十足地立即建议赵构实施他的“北人归北”的计划。但赵构显然没有秦桧那种信心,他把秦桧为他起草的那份遣返北人的诏书收藏了起来,并没有发出去,因为他知道此举在政治上的负面作用有多大。在这个问题上,也许那些识时务的大臣们会低头不语,但总会有些“不识时务”的人从道义上发出强烈谴责;南方的百姓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许会拥护,但北方的难民们必定是怨声沸腾。
再则,北方人就那么容易遣返吗?是不是皇帝一下诏,这些人就会乖乖地听话,老老实实地回家乡去给金国人当牛做马?
显然不可能!
可以预料得到,这样的诏命一下,赵构不仅必须背负弃大宋子民的罪名,还很可能会加速、扩大北方难民的反叛——皇帝要把我们赶回去,南方的人不收留我们,那我们索性豁出去一反到底。这必然会导致国内矛盾加剧,和平遣返是不可能的,想把这个跟到南方来的沉重经济“包袱” 甩回去,必须要以武力作后盾。
基于这些担忧,赵构不等到金国的回音,不确信议和有望,他是不敢启动“北人归北”的计划的。
秦桧很快明白了赵构的心理,此后他对外也不再大力宣扬议和,此事改为了他们君臣之间秘密商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60

在这一阶段里,南宋除了经济状况几乎没有得到改善之外,其它方面的形势已在逐步好转之中,韩世忠、岳飞平定盗贼进展顺利,吴玠又在和尚原重创了完颜兀术,因此主战的思想在朝廷里得以渐渐占据了上风。
第三阶段从吕颐浩出师起至其因北伐夭折而回朝止。在这一阶段,皇帝和左丞右相在对金策略上貌似没有什么大的分歧,然而实际上却是在各行其是。
吕颐浩料定绝无与金国议和的可能,他试图出兵收复部分失地,这不仅是在谋求军事上的胜利,也是解决政治危机和缓解经济问题的途径——收复了失地也就收复了人心,夺回的耕地就可以用来安置难民。
秦桧料定吕颐浩必败无疑,他密遣心腹却金国探明情况,再次传出求和的信息。
赵构一边支持吕颐浩北伐,一边同意秦桧密遣求和使,他除了继续“两用其策”,还似乎多少有了些以战逼和的意思。
如果说在对外政策上他们是貌合神离,在内部则是秦桧挑起、激化了派系斗争。秦桧再一次利用了赵构急于解决内部一系列问题的迫切心情,通过设立修政局来摄取更大的权力,准备在吕颐浩遭到失败时,将其排挤出朝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61

在这一阶段,不论是在外的吕颐浩还是在内的秦桧,其作为和取得的成效都让赵构不能不感到失望。
吕颐浩的北伐实际上是鲁莽之举,因为当时南宋根本不具备逐鹿中原的条件。
我们首先回忆一下岳飞在杜充准备离开东京时说的那句话——“现在抬脚一走,中原河山就皆非我有了啊!将来想要收复,非得数十万将士不可!”现在南宋有这么多能战之兵吗?
完颜粘罕、完颜挞懒、完颜兀术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不论是论谋还是论勇,桑仲、巨师古、刘光世等能是他们的对手吗?真正敢与金军较量的是吴玠、岳飞、韩世忠,然而,吴玠是“守则有余,攻则不足”,他在战争中创出了一套在山地防御战中克制、杀伤金兵的有效战术,但还不具备打进攻战的实力;韩世忠虽然勇猛,但迄今为止,他在与金军的陆战中留下的几乎是一个完败的记录;岳飞虽然在陆战中屡败金兵,但他此时还仅仅只有一万人马,他的历次胜利靠的是巧劲,是靠寻找金军的薄弱之部,捕捉有利的战机,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而取得的,他的军队还必须壮大再壮大,此时是不能去与金军主力决战的。
即便是这三员勇将都全军出动,在河南、陕西战场上也并无多大的胜算,更何况,吕颐浩出师时,韩世忠、岳飞还在平定盗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62

再则,军事行动是要靠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南宋濒临崩溃的财政状况支持得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吗?即便是收复了失地,也必须派兵驻守才行,南宋是否有保障这些军队的钱粮供应的能力和措施?
《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用兵之法,庙算于前;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吕颐浩的北伐计划显然缺乏这种周密审慎的运筹,此人在战略思维上的确颇为“粗疏”。
按孙子的庙算方法来预测,吕颐浩这一仗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败。孙子“索七情”(从七个决定胜负的因素来预测战争的结果)——“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道”是指“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南宋的皇帝、宰相、朝廷现在具备这种凝聚力吗?
吕颐浩所指望的将领比得过他们的对手吗?
如果在盛夏用兵,南宋占据了天候的优势,但决战之地势必会在河南或关中平原——金国骑兵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地方,所以“天地”双方各得一半。
法令孰行?看看赵构、吕颐浩指不指挥得动刘光世就够了。
至于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那就简直没法和金军比较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6713楼 2013-10-03 17:12:31
我实在告诉你,《孙子兵法》就是一本最迂腐的书,一本百战百败的书。
-----------------------------
哈哈!凡是你看不懂的书全是垃圾,是这意思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6718楼 2013-10-03 20:26:44
@湖东隐士 16716楼 2013-10-03 19:50:41
哈哈!凡是你看不懂的书全是垃圾,是这意思吗?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我看不懂《孙子兵法》很好,因此没有学会迂腐奸诈无耻;可是石敬瑭看得懂,依仗《孙子兵法》割让燕云十六州,当上儿皇帝;赵徽宗、钦宗看得懂,依仗《孙子兵法》当上亡国之君;道光、慈禧看得懂,依仗《孙子兵法》指挥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输掉内裤。
我至今没有看见帝国哪位统帅依仗《孙子兵法》打赢胡虏,全是输,输的精光......
-----------------------------
承认看不懂就行了,不用那么气急败坏,气得把宋徽宗都改成“赵徽宗”了,至于吗?
看来割让燕云十六州、北宋亡国、鸦片战争失败、甲午海战失败全是《孙子兵法》惹的祸,要把《孙子兵法》烧了才行。
哈哈!那为什么刘彻、刘秀、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李靖这些人都看《孙子兵法》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16715楼 2013-10-03 17:46:03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13-10-03 15:22:03
……法令孰行?看看赵构、吕颐浩指不指挥得动刘光世就够了。
至于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那就简直没法和金军比较了。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螺蛳,你看看,就是在这一阶段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部队都比建炎年间更强大,你都知道宋军仍然“简直没法和金军比较”,那么,你还附和李刚、宗泽认定赵构应该回东京固守,稳固人心,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
拜托!你不要分析战争行吗?你以为攻和守是一回事吗?“二更桥头”总是歪曲我的正文,你不是,你是连白话文都看不懂。
再看一遍——“即便是这三员勇将都全军出动,在河南、陕西战场上也并无多大的胜算,更何况,吕颐浩出师时,韩世忠、岳飞还在平定盗贼。”

把这段文字的顺序调整一下,你要是还看不懂,那就实在没办法了——
“道”是指“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南宋的皇帝、宰相、朝廷现在具备这种凝聚力吗?
如果在盛夏用兵,南宋占据了天候的优势,但决战之地势必会在河南或关中平原——金国骑兵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地方,所以“天地”双方各得一半。
吕颐浩所指望的将领比得过他们的对手吗?
法令孰行?看看赵构、吕颐浩指不指挥得动刘光世就够了。
至于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那就简直没法和金军比较了。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