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绍兴初年,长江以北南宋的控制区域
图中粗黑线所示是伪齐—南宋分界线,细黑线所示是各镇抚司的分界线。

——吴歌漫画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lfsoldat 16835楼 2013-10-10 12:50:39
回复第16834楼(作者: @徐兆玮 于 2013-10-10 10:48)
@lhr817 16801楼 2013-10-08 10:52:00
人才啊!书读得多……
==========
我觉得要和粘罕这拨老将的个人经历和思维局限性结合起来看。金人当时惯用的用兵方略就是斩首,攻取东京是斩首,追杀康王是斩首,咬着宋朝名声最响的西军死磕同样是斩首。很朴素很管用的方针,也符合游牧渔牧民族争强斗狠的性格,攻占襄阳有点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擅长玩内......
-----------------------------
这种可能性也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0

绍兴二年秋,岳飞、韩世忠完成了福建、湖东的平叛之后,南宋朝廷可以命岳飞一军驻扎在鄂州,负责鄂州至江州一线;命韩世忠驻扎于镇江,负责镇江至江阴一线。
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且合理的江防布署——赵构坐镇建康,沿江从西到东依次以岳飞军—刘光世—张俊、杨沂中—韩世忠布防于要地。这几支军队的粮食、物资可以由长江以南地区供应,依托长江水道及其江南支流的水系,漕运也较为便利。
这几支大军不仅可以成为江北的屯田兵和营田百姓的后盾,还可以同时起到威慑南方盗贼的作用,例如:如果伪齐从信阳军进攻德安府,岳飞一军可以迅速北上增援;如果荆湖南路又出现了盗贼,岳飞一军可以立即从鄂州南下。
还有一点必须特别说明:绍兴初,赵构把行都定在建康府其实是相当安全的。首先,如果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出完颜粘罕的战略意图,则根本不必担心金军会马上再来一回“搜山检海擒赵构”;退一步讲,即便是因赵构靠前而导致完颜粘罕想改变计划,把建康作为主攻方向,南宋方面只要稍有作为,就足以让金军在长江天险前徒唤奈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如果赵构定行都于建康府,则可按上图所示部署长江防线——不仅防线完整,而且内外兼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1

只要赵构到了建康,不仅张俊、杨沂中、巨师古等陆战部队会跟过来,他还完全可以把用于准备海上逃亡而布署在钱塘江至昌国县海域的水军力量调至长江下流,把屯积在舟山岛上昌国县的粮食屯积在建康府。
韩世忠的截江之战,足以让懂得军事的人看出——金军渡江是非常危险的。对此认识最深刻的正是当年指挥渡江作战的金军主帅完颜兀术,建炎四年,他虽然在汉奸的帮助下击败了韩世忠,把军队和掳掠来的钱粮珠宝带回了江北,但如果要他再来一回,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的。完颜粘罕跟他说过几次,但完颜兀术都拒绝了。这并不是胆怯,而是理智——不能拿金军主力去赌博,一旦被困死、被歼灭在江南,宋金战争就将彻底翻盘!
完颜兀术对长江水战心存余悸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不合情理的是——赵构君臣似乎比完颜兀术怕得还厉害,他们仍然没有在长江上阻截来犯之敌的信心。
绍兴二年七月,左司谏吴表臣风闻刘豫命京东路每户交纳七斤麻,马上奏报赵构:“收麻很可能是用来制绳,制绳很可能是用来维舟,因此这很可能是伪齐谋划渡江南下的信号。”
赵构听了颇为紧张,为此召集大臣讨论了一番,还专门下诏书给沿江诸帅。
严密防范当然是应该的,但也总该有个基本的判断——刘豫立国才多久?他现在有跨江作战的能力吗?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绍兴二年七月)左司谏吴表臣言:“风闻伪齐于京东路每户科麻七斤,或者恐其以绳维舟,谋济江之计。今沿江津渡皆当为备,就中采石江稍狭而水缓,鉴之往事,备御尤当严密。”
枢密院勘会:已令韩世忠屯建康府,岳飞屯江州,防托江道。诏送沿江诸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2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南宋都没有理由在水战上畏惧伪齐和金国。
论船只,南方比北方多,宋朝南方的造船业远比北方发达,技术更先进;论兵源,很多北方士兵一道大江大海的风浪中,连晕船都还没能克服,而南方人有多少人就在江边长大,更何况张荣、邵青这些水贼已经被招安,怎么就不知道发挥他们的长处呢?论基础,刘豫还只是刚刚开始想编练水军,而南方早就有了水军;论水战经验,韩世忠、张荣等肯定比伪齐的将领要丰富。
正所谓南船北马,在驾船和识水性上,南方人难道竟不如北方人?如果刘豫可以在北方组建起一支能在江海上作战的水师,而你所有的条件都优于他,有什么理由不能练出比他更强大的队伍?为什么还不专注于练出这样一支队伍以使自己从此稳坐江南,而宁可这样每天担惊受怕?
李纲在建炎元年就提出扩编水军的计划,而五、六年来,赵构却仅仅“精心打造”了一支“海上逃亡专用舰队”,以至于八字没一撇的“刘豫水军”居然也能让赵构感到紧张。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庸懦无能和吓破了胆之外,实在无法对赵构给出其它的评语。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光世当狗熊,他的军队就死活过不了江;南宋的情况比将熊还要严重得多——君熊!君熊熊一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homas_zqq 16859楼 2013-10-11 22:13:14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这词也是有所指吧
-----------------------------
辛弃疾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都是有所指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天三日 16866楼 2013-10-12 16:06:26
楼主,白银作为政府主要税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抱歉!这个我不太清楚,应该主要是铜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3

事实上,只要赵构不躲在杭州,不论是把行都定在建康、鄂州,还是荆南府,对江北实施屯田、营田都有重大意义。只要不遭受天灾,南宋经济情况会越来越好转,不仅能够守住江北这一大片土地,更重要的是还能拯救一大批大宋子民。这些受尽苦难的百姓必将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机会,会对赵构朝廷感恩戴德,当金军、伪齐再来进犯的时候,他们会去拼命——因为这不仅仅是为皇帝、朝廷去拼命,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活下去而拼命。
然而,遗憾的是——赵构和辅国重臣中没有人准确判断出宋金战争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同时,尽管汪藻等人提出过一些建议,尽管陈规探索出了一条路,但是朝廷里并没有人依次而提出一个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方案。在两宋之交,看不到类似诸葛亮《隆中对》的文章和策论。(明确告诉刘备天下局势如何,谁不可与争锋,谁可以联合,应该先取哪里,再取哪里,应该如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条件成熟时应该如何出兵……)
这暴露出宋朝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个人口超过一亿的泱泱大国,一个与北方少数民族有过一千多年战争历史的民族,此时居然出不了一个堪称战略家的人物。(尽管李纲、宗泽等提出过不少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他们还称不上战略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4

在《三朝北盟会编》、《历代名臣奏议》等史料中收录了大量两宋之交宋人的策论,上自宰相的奏章,下至布衣的上书,但却找不到一篇盱横全局、通盘运筹而又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能够看到的往往是诸如张浚式的轻率自负的迅速决战,吕颐浩式的脱离现实条件的莽撞冒进,秦桧式的自作聪明的解仇议和……
这种状况不可能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其背后必定有长期的、深刻的原因。
下面我们以胡安国为例来分析一下宋朝的士大夫。
首先必须承认,胡安国本质上是忧国忧民的(尽管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派系斗争),他也为中兴之梦而绞尽了脑汁,但他提出的救国之策却令人不敢恭维。
绍兴二年,胡安国上《时政论》二十篇,其中论述了“定计”、“建都”、“设险”、“正心”、“养气”、“宏度”、“宽隐”等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之一一介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胡安国论“养气”,他认为用兵的胜负,军旅的强弱,将帅的勇怯,主要看皇帝“所养之气”的“曲直”如何,也就是说,皇帝是否养正直浩然之气,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先是安国为《时政论》二十篇以献,其论定计略曰:“陛下履极六年,以建都则未有必守不移之居,以御敌则未有必掺不变之术,以立政则未有必行不反之令,以任官则未有必信不疑之臣。舍今不图,后悔何及?”论建都,谓建康有可都者五,不宜数动,与敌人逐水草无异;论设险,谓欲固上流必保汉沔,欲固下流必守淮泗,欲固中流必以重兵镇安陆,此不可易者;论正心,谓在先致其知而诚其意,故人主不可不学,愿更选正臣多闻识、有智虑、敢直言者置诸左右;论养气,谓用兵之胜负,军旅之强弱,将帅之勇怯,系人主所养之气曲直何如,愿强于为善,益新厥德,使无曲失可得指议;论宏度,谓人主以天下为度,不可以私劳行赏,私怨用刑;论宽隐,谓创业兴衰之君,柔逊谦屈必施于林壑退藏之士,以砺其节,独以威刑外施暴横之敌,内拂贪残之贼与悍骄不可使之将、谗说殄行之臣,则天下归心而治道成。其大旨如此。至是,又申言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5

诚然,一国君主积极求善,时时改正过失,让自己的行为无可指摘,这当然是应该提倡的。一个过失很少且有过必改的君主当然比一个过失累累而又不知改正的君主有更强的凝聚力,但是,在当时,赵构凭“养气”就能够强兵吗?
金国兵强将勇,难道是靠完颜吴乞买“养正直浩然之气”养出来的吗?
乍听起来,道学夫子所讲的话总是那么正确,但一遇到现实问题,就会发现他们的很多话要么是不切实际的迂阔之论,要么是无法指导实践的泛泛之谈。
一个国家想要组建起强大的军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充足的兵源、雄厚的经济基础、高效率的指挥系统、积极完善的军事制度、优秀的将帅人才、严格有效的训练机制、精良先进的武器装备、严明的军队纪律等等等等。这一切不是仅靠“养气”就能养得出来的,尤其在南宋初年遭到强敌连年进攻的时候,让赵构坐在皇宫里按圣人之道“养气”,解决得了那一系列火烧眉毛的问题吗?
要扭转宋金战争的局势,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国时,诸葛亮虽然也和胡安国一样,时时提醒君主注意修德,但同时他还在干大量的实事,如兴修水利、鼓励农耕,以振兴蜀国经济;为克制北方的骑兵而发明连发弩、研究八阵图;为了解决后勤运输而制造木牛流马等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6

这就是道学夫子与战略家之间、空谈书生与实干人才之间的巨大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的的存在,使得南宋的绝大多数士大夫迟迟提不出救国济世的良策,要么根本看不到南宋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屯田、练兵、改革军制、选拔将才;再就是虽然意识到了这些事的重要性,却找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因为这超过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宋朝的立国思想存在严重问题,宋初的一系列国策是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制定的,形成了有别于前朝的一套“赵宋家法”(如崇文抑武、以文制武、虚外守内等),它对于稳定宋初局势起过积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期就已经越来越形成“以救弊之策为立国之本,以权宜之计为久安之道”的积弊。反映在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就是使国家的上层聚集的绝大多数 “精英” 都是儒学书生。
儒学在政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成为维护等级社会秩序的强有力工具,这也是自汉朝起儒学一直被定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但是,儒学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国防、抵御外敌等方面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虽然宋朝也有“实学”,但其地位却远远不能望儒学之项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6848楼 2013-10-10 22:52:24
正文 3—8—282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南宋都没有理由在水战上畏惧伪齐和金国。
论船只,南方比北方多,宋朝南方的造船业远比北方发达,技术更先进;论兵源,很多北方士兵一道大江大海的风浪中,连晕船都还没能克服,而南方人有多少人就在江边长大,更何况张荣、邵青这些水贼已经被招安,怎么就不知道发挥他们的长处呢?论基础,刘豫还只是刚刚开始想编练水军,而南方早就有了水军;论水战经验,韩世忠、张荣等肯定比......
-----------------------------
@lhr817 16872楼 2013-10-13 08:15:21
南宋在水战上的优势可以从后来的采石矶之战中看出来。我觉得虞允文在军事上未必很高明,关键是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抵抗敌人。
-----------------------------
和靖康元年李纲守住了东京城一样,并不是因为李纲在守城上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在占据了很多有利条件的前提下,又有足够的勇气去抵抗敌人。
试想一下:靖康元年冬,如果是陈规这种守城专家指挥守东京,可以肯定宋军不会弄出什么“六甲神兵”的荒唐闹剧,完颜粘罕恐怕只能是“别有商议”了。
南宋的问题在于有诸多有利条件却不知道利用,许多优势和潜在优势迟迟发挥不出来;军事人才本来就不多,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还迟迟得不到提拔、重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lhr817 16872楼 2013-10-13 08:15:21
南宋在水战上的优势可以从后来的采石矶之战中看出来。我觉得虞允文在军事上未必很高明,关键是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抵抗敌人。
-----------------------------
宋金战争中,有几次损失极为惨重的失败,都是由于既没有最起码的军事指挥水平,又丧失了抵抗敌人的勇气。
1、靖康元年的东京陷落。先是“六甲神兵”协助敌军破城,然后是赵桓君臣积极配合完颜粘罕“八步灭宋”;
2、建炎三年初的匹马渡江。金军五百骑兵奔袭,赵构仓惶逃窜,南宋一下伤亡了十几万人,并丢弃了大量物资;
3、建炎三年末的长江防线崩溃。杜充居然让金军用二十艘船渡过了长江天险,以致江南惨遭浩劫。
只要稍有勇气,这几次失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7

宋朝崇文抑武的立国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其文化教育与人才选拔。宋真宗的《励学篇》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导读书、发展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诗里说得很分明——六经勤向窗前读。读通了六经,就可以有千钟粟、黄金屋、车如簇、颜如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上进”,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虽然可以说出一大堆高尚的理由,但落到实处却的确是如此。)
在宋朝,读六经、应科举是士人最佳的上进之路。相比之下,花费精力去精通“实学”,其收效简直有天渊之别。于是,宋朝的读书人的聪明才智主要用在了四书五经之上,同时,儒学(和作为政治工具的儒学)又极大地束缚了他们的思想,戕害了他们的才智,使很多人对“实学”在立国中的根本作用认识不足。古已有之的“重经史,轻实学”的风气在宋朝发展到了顶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88

一个好的立国之策,应该能够把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力量。(注意:儒学更多地是注意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强调降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服务于社会,而历史却一再证明——这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
比轻“实学”更有甚者的是对待军事人才的态度,在刻意抑武的国策之下,唐朝那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彻底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
离开了“实学”和军事,战略家就失去了成长的土壤,战略研究和发展由此而中断。一百余年来,宋朝成功地在国内消灭了军事家和战略家!
当金国铁骑把宋朝公卿信奉的那一套立国圣经无情地踏碎之时,有的人仍旧无法从迷梦中醒来;有的人虽然发现在面对蛮夷的侵略时,往古的圣贤之道完全无能为力,但感到手足无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看不到南宋拥有的诸多有利条件,因而南宋的许多优势和强大的战争潜力也因此迟迟不能发挥出来。
这注定了南宋还将不断付出代价……



————第三卷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第四卷————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lfsoldat 16887楼 2013-10-14 11:28:17
回复第16882楼(作者: @湖东隐士 于 2013-10-13 21:10)
正文 3—8—288
一个好的立国之策,应该能够把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
==========
在下初看本文的时候就有个疑惑:为啥宋人不懂使用计谋,写到这里算是有答案了,呵呵。楼主加油,期待早点看到对岳飞北伐的分析和描写,估摸着楼里某些杂碎看到它的便宜祖宗抱头鼠窜,到时候又要血压乱飚了,
^___^
-----------------------------
疑案九一开始就会写到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不过这次北伐的不是岳飞而是翟琮、李横;疑案十是关于岳飞收复襄阳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天三日 16890楼 2013-10-14 15:38:00
终于看完这100多页了,不容易啊
-----------------------------
谢谢支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lfsoldat 16781楼 2013-10-07 10:45:21
楼主出书的话,一定要配足 历史 地图啊,看起来太带感了。
-----------------------------
@湖东隐士 16790楼 2013-10-07 20:30:17
兄台可能不知道, 历史 地图可不容易配啊,一般的出版社资质达不到。既能编审史料又有地图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全国没几家。
-----------------------------
@天三日 16889楼 2013-10-14 15:25:02
楼主,可以在书里留个网址,比如百度空间之类,标注参考地图地址.
-----------------------------
谢谢!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